英汉词汇文化意义差异性

合集下载

翻译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汇总

翻译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汇总

翻译英汉语言文化对比汇总一、引言英汉语言文化对比是一门研究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的学科。

通过比较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语音和语用等方面的差异,可以深入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对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进行汇总,详细介绍两种语言在不同方面的差异。

二、词汇对比1. 汉字与拉丁字母:汉语使用汉字,每个汉字代表一个意思,而英语使用拉丁字母,每个字母代表一个音素。

2. 词汇量:英语的词汇量远远超过汉语,英语中有大约170,000个词汇,而汉语只有大约50,000个词汇。

3. 同义词:英语中有很多同义词,可以用不同的词表达相同的意思,而汉语则较少使用同义词。

4. 文化词汇:英语中有很多与西方文化相关的词汇,如democracy(民主)、freedom(自由),而汉语中有很多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词汇,如禅宗、太极。

三、语法对比1. 词序:英语的词序为主谓宾,而汉语的词序为主谓宾或主宾谓。

2. 时态:英语有多种时态,如一般现在时、过去进行时等,而汉语则没有时态的概念。

3. 语态:英语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而汉语没有被动语态,通过上下文来表达被动意义。

4. 冠词:英语中有冠词a/an和the,用于限定名词,而汉语没有冠词。

5. 代词:英语中有主格、宾格、所有格等代词形式,而汉语的代词形式相对简单。

四、语音对比1. 音素:英语有大约44个音素,而汉语有大约21个音素。

2. 音调: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有四个基本的声调,而英语则没有声调。

3. 发音规则:英语的发音规则相对复杂,存在很多不规则发音,而汉语的发音规则相对简单。

五、语用对比1. 礼貌用语:英语注重礼貌用语的使用,如please(请)、thank you(谢谢),而汉语注重尊称的使用,如先生、女士。

2. 谦虚语气:英语中常使用谦虚语气来表示客套和礼貌,如I'm sorry(对不起),而汉语则较少使用谦虚语气。

3. 文化差异:英语和汉语的语用差异也反映了两种文化的差异,如英语中的直接表达和汉语中的间接表达。

浅析英汉语言中的语义差别

浅析英汉语言中的语义差别

浅析英汉语言中的语义差别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是反应不同的文化主客观世界的两种特定的表达形式。

英语和汉语的差异现象纷繁复杂,有很多词在对方的语言中没有对应的语义,或者只是部分语义相同,绝大多数的词在语义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同,这种差别是自然现象,也是中英文化差异的反映和体现。

一、英汉语言中的不对应现象英汉语言的不对应关系分为两种:部分不对应和完全不对应。

部分不对应是指在两种语言中,局部处在一个平面上,但更多的局部却处在两个平面上,就如我们所说的貌合神离。

例如:“知识分子”和intellectual的意义有重合之处,它们都可以指有文化的人,但在中美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含义却大不相同。

在中国,“知识分子”一般包括大学教师、大学生以及医生、工程师、翻译人员等一切受过大学教育的人;而且中学教师也是知识分子。

在中国农村有很多地方,连中学生也被认为是“知识分子”。

但在美国和欧洲,intellectual只包括大学教授等有较高学术地位的人,而不包括普通大学生,所以这个词所指的人范围要小得多。

此外,还有其他区别。

在美国intellectual并不总是褒义词,有时用于贬义,如同我国文化大革命中叫“臭老九”一样。

完全不对应现象,在英汉两个语种的词汇中都存在。

有些事物或概念在一种文化中有,在另一种文化中则没有。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多数英美人没有睡过中国的“炕”(kang, a heatable brickbed ),没有吃过“冰糖葫芦”(candied haws on a stick),也没有用过中国的“秤”(steelyard)。

大部分中国人没有住过美国的motel(汽车旅馆),也没有吃过美国的各种pie (馅饼)。

类似这样的英语词在汉语中都找不到对应词,连词义相近的词都没有,因为根本没有这种概念。

再比如节气的划分,虽然有一些在英语和汉语中是对等的,如春分(Spring Equinox)、秋分(Autumnal Equinox)、夏至(Summer Solstice)、冬至(Winter Solstice),但是像清明、霜降、惊蛰等之类的节气在英语中都没有。

论英汉词汇的对比差异

论英汉词汇的对比差异

论英汉词汇的对比差异On the Contrasting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Vocabulary摘要:词汇学是一门独立、实用、交叉的学科。

汉英词汇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形态学和语义学的对比之中。

两者又以语义学的对比差异显得更为突出。

其对比范围主要涉及语义场中的同义场、反义场、颜色场、数字场和文化场等。

中西语言在不同的领域由于不同的文化和背景产生不同的词汇对比差异。

关键词:汉英词汇形态学语义场对比差异人类研究事物和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之一就是比较与对比,这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语言学的根本任务是对语言的某种现象加以阐述,因此语言学的所有分支包括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篇章学和语用学等都是某种类型的比较,因为对某种语言现象的阐述总是要涉及和包括对这一现象中的各种表现的比较分析(Hartmann 1980:22)。

如果我们对这一语言现象在两种语言中的历史演变过程有所了解的话,那么我们有可能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在两种语言中的现时状态的异同提供一种解释。

例如,汉语中的“桌子”指的是一种有腿有面,供写字、吃饭等用的家具,而英文的“table”除了表达汉语中的“桌子”(piece of furniture consisting of a flat top supported on one or more legs)以外,还可以表达“表格”(list of facts or figures systematically arranged, esp. in columns)的意思。

如 a table of contents(目录), multiplication tables(乘法表),log tables(对数表),table of weights and measures(度量衡表)。

这种对比和区别是基于词源和演变过程。

现代英语中的table一词是从借自拉丁语的古英语形式tabule (后来是tabele)演变来的。

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作为语言学习者,我们都知道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每种语言都反映了其所在文化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翻译过程中,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不可忽视。

本文将从不同层面探讨这一问题。

一、语言层面英汉两种语言的基础词汇和语法结构有很大差异。

例如英语的动词时态非常丰富,而中文则使用助词表示时态。

这就导致了在翻译过程中,英文句子可能需要在语法和逻辑层面做出调整才能更准确地表达中文原意。

同时,两种语言的词汇中也存在很大差异。

中文中通常使用成语、典故等表达方式,而英语的表达方式更倾向于实用性。

在翻译过程中, translators 需要注意不能只字翻译,而要根据目标语言读者习惯进行适当调整和转换。

二、文化层面除了语言差异之外,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也会对翻译造成影响。

首先,英汉两种文化的思维方式有所不同。

中文文化注重人际关系的建立,而英语文化更强调个体主义。

因此在翻译中,如果将一个英语句子中的个体主义理解为中文文化中的人际关系,就会使原意产生严重误解。

其次,不同文化中存在着很多不同的象征意义。

例如中文中的“狗尾巴草”就有“愚弄人”的意思,而在英语中“dog's tail grass”则只是一种植物的名字。

在翻译过程中, translators 需要对这些差异进行挖掘和理解,才能更好地传达原意。

三、社会层面不同的社会背景、习惯和风俗也会对翻译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例如,在英语中“United Nations”通称为“UN”,而在中文中则通常直接称为“联合国”。

这是因为中文中通常不使用缩写,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也不能直接将英语缩写翻译成中文。

此外,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英国,男女年龄相差较大的情侣被称为“couple”,而在中国这种情况通常被称为“老少配”。

在翻译过程中,translators 需要对这些区别进行注意和把握。

结论总的来说,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不可避免。

英汉成语谚语中的语言文化差异

英汉成语谚语中的语言文化差异


切忌“望文生义” ,“生搬硬套”
文化差异与翻译
文化不可译现象

不同的语言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一个民族的语言学承载另一个民族的文化, 必然造成许多难以处理的翻译问题,即文 化不可译现象。

e.g. 妯娌,连襟
Women who are married to brothers; men who are married to sisters. e.g. 她们是妯娌
spend money like water. 挥金如土

英国是, 岛国,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
汉民族是农耕民族。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 地。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 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 (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 (奋力图存)。all at sea (不知所措) 等等。



大海捞针look for a needle in a haystack. 班门弄斧teach fish to swim.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妻管严henpecked husband 诸葛亮(的形象)“He is as wise as Solomon” 洗心革面 To turn over a new leaf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Among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king.




见风使舵 See which way the cat jumps 倾盆大雨 It rains cats and dogs. 一贫如洗 (穷光蛋)Poor like a church mouse. 度日如年 donkey years 班门弄斧 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 三伏天 dog days

英汉词汇不对等的例子英汉翻译中词汇的不对等性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词汇不对等的例子英汉翻译中词汇的不对等性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词汇不对等的例子英汉翻译中词汇的不对等性及其翻译策略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A.Nida)在与塔伯(Charles R.Taber)合著的《翻译理论和方法》一书中指出:“翻译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对等首先是语义对等,再就是风格对等。

”这一理论反映出翻译界的一种理想与目标。

然而在翻译实践中,没有绝对的对等,正如鲍林杰(Dwight Bolinger)在《语言要略》中所述,英汉词语两者之间的差异是绝对的、必然的,相同或相似语之间是相对的、偶然的。

也就是说,原语中某些意义的表达方式用译语完全正确而又绝对对等地表达出来是不可能的。

因此,研究翻译中的词汇不对等现象对提高翻译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英汉语中词汇的不对等现象英汉民族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及意识形态差异,在语言文化上也出现了差异,处于不同语系的英语和汉语都具有了相对固定的独特的语言文化,两种语言的词汇具有下列不对等性:1 词义的不对等正如兹古斯塔(L.Zgusta)所说:“每个词汇单位都是独立的,不同于其他词汇的,其突出的独立性表现在其所包含的意义上。

”因此,一个词或者词汇单位在特定的语言系统中有其独特的含义。

从传统词汇学来讲,词汇意义由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和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组成。

概念意义是词义的核心,是语言符号所代表的事物的最基本特征的抽象概括,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内涵意义不是单独存在的意义,而是附带词在“概念意义”上的意义,这种意义非常不稳定。

无论是从概念意义还是内涵意义来理解词义,中英文词语都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对等性。

2 概念意义的不对等在中英文中有的词汇概念意义是不对等的,如中英文在称谓上的词汇就不完全对等。

汉语中的称谓讲究: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男女有别。

而英语中的称谓基本上只进行性别的区分。

如汉语中的“伯父”、“叔父”、“姑父”、“姨夫”、“舅舅”等,在英语中只有uncle一词来统指父系尊长,aunt表示母系尊长,sister 表示姐姐或妹妹,brother指哥哥或弟弟。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者 必须 对 这 些 文化 差 异 有 深入 的 了解 , 在 翻译 的过 程 中 并
儿 )c vr o 聪明的伙计 )t o 出类拔萃的人 )a ,l e dg( e , pdg( o , s
fi d g忠诚如狗 )L v e1 e ydg爱 屋及乌 ) aha a o( t s ,oem . v m o( o , E c o a idy 人人皆有得意 日) 与此相 反, vrd g s s a( y h h 等。 中国 人十分喜爱猫 , 馋猫” 用“ 比喻人贪嘴 , 常有亲呢的成份 , 而 在西方文化中 , 猫虽然是宠物 , 可名声与地位并不显赫 , 例
文章 编 号 :o 8 8 8 ( 0 9 0 - 0 1 0 1 0 — 8 12 0 )3 0 7 — 2
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 , 大部分都没有贬义。在英语
习语 中, 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 , lcy o( 如 uk dg 幸运
英语和汉语 中有许多和动物相关的词汇 。 所谓动物词 汇 ,是表示 动物的单词和包 括这些单词的短语和其他成 语。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 英汉 两种语言 中的动物词汇 也传达出不同的含义 。在英汉动物习语互译 的过程中 , 译
英 汉动 物 词汇 的文化 差 异及 翻 译
刘利 斌
( 山西综合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 太原 0 0 0 3 0 6)
口 e tr ee,水手 们管它 口 o e a yscik qt o pt l h s my r qM t r r ’ hc— h C e
en s ,
则往往表示给人带来麻烦 的人 , 可能是这种 鸟总是 出
大的影响。例如, 在历史上的 T ̄ nwa 中, r a r 希腊人凭借着
腹中掏空的木马 , H ww oe os,把将士藏在其中, a o o odnhr h e 巧妙地攻下了特洛伊城(h i o te toT y o特洛伊木马从此 cy f r

浅谈文化差异对汉英词汇意义的影响

浅谈文化差异对汉英词汇意义的影响
带” 对应 “ t a k e , b r i n g; f e t c h ,c a r r y ” 。

文化差异对英 汉词汇概念意义的影晌
二、 文 化 差 异 对 英 汉 词 汇 内涵 意 义 的 影 响
词汇概念意义是指某一事物的总和 , 人们根据这些事物 的 特征 确定是否可用某一个词来 指称该事物 。 中西方民族文化 的
h i g h s c h o o l指美 国的 中学 , 汉语 中的“ 高等学校 ” 与英语 中 的
称 自己为龙 的传人 , 含褒 义。而西方人则认为 d r a g o n是守候在
地 狱之 门的怪物 , 含贬 义。所 以, 亚洲 四小龙译成 英文 是 f o u r t i g e r s , 而不是 f o u r d r a g o n s 。由于文化 的差异 , 中西 方人对 i n —
应词 。 2 . 概 念 意 义 不等 值
和作 战的牛 、 马等来说 , 狗的作用 比较小 , 主要用 于看家护 院。 因此 , 中国人把 狗看得很卑微 , 古代有 臣对君称“ 犬 马” 之说 。 由
于狗相对低下的地位 , 对 主人 的顺从 、 依赖反 而成 了骂柄 , 使其 附着 了贬多褒少的文化内涵。 缘于古代汉 民族厌恶狗的文化心 理, 汉语词 汇 中, 由狗组成的词语大多 含有贬义 , 如狼心 狗肺 、 狗 急跳 墙 、 猪 狗不如 、 狗仗人势 、 狗头军师 、 狐朋狗友 、 狗腿 子 、 狗嘴里 吐不 出象牙等 。 再如: 中国人对龙极力崇拜 , 认为 它威 力无 比 , 变化无 穷 ,
词汇 空缺现象是指 由于文化的差异 , 一种语言里有 的词在
另一种语 言中没有对应或契合 的词 。英汉词汇概 念意义 的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
摘 要:语言与文化密切相联,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英
汉语言中许多词汇都常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生动地体现语言文化
的差异性。本文从词汇文化意义差异性的含义、表现形式、产生原
因几个方面浅析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说明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
性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语言 文化 差异性
英汉语言中许多词汇都常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此种文化信息在
交际中发挥着功能作用,即可称为文化功能。英语和汉语产生、发
展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自独特的文化必然会反映在其词语中,词
汇不只仅限于表达表层的所指意义,而是蕴涵着深层的文化传统、
风俗习惯、价值取向等文化内涵, 能生动地体现语言文化的差异
性。学习英语时通过对词汇文化意义的了解学习从而对英美等国的
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审美意识等有所了解,
这将有利于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克服文化差
异造成的跨文化交际障碍、避免语用失误。
一、英汉词汇文化意义差异的含义
通常英汉词汇意义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指称意义,这是词汇
的原本含义。一般来说,这一部分意思是词语的字面意思,或者说
是表层意思,在字典里能找到的解释;二是词汇的文化意义,这是
词义的隐含意义,这部分能显示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在字典里找
不到这方面的解释。
人类是通过语言来反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但由于人类不同
群体所处的环境、历史、政治和经济各不相同,对客观世界的感知
结果也不尽相同,许多词汇都带有与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密切相关的
内涵意义,由此构成不同语言词汇意义的文化差异。英汉两种语言
都有大量对应的词语,其意义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在文化背景方
面,意义有较大差异。这就是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
二、英汉词汇文化意义差异的表现形式
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文化意义部分相同
在英汉两个民族的文化中,对应词语在某些方面会引起不同民族
的共同联想,而在其它方面却不会。如:英语rose和汉语的“玫
瑰”在中西方文化中有相同的文化内涵,都象征“爱情”,但在英
语成语under the rose中,rose的文化意义却是“秘密”、“沉默”;
又如: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常将“猫头鹰”与“倒霉、厄运、不吉
利”等联系起来,认为它是不吉利之鸟,在这点上,英汉两种语言
也有相同的文化内涵,但除此,在英语中owl还有“精明”、“神情
严肃的人”等文化意义。汉语中“叔叔”是指父亲的弟弟或比父亲
年轻的长辈,在英语文化里面,sister, uncle, aunt,brother,
grandpa等词所指的关系是一种有某种血源的亲戚关系,可在汉语
文化里面对不同的社会关系也可能会用到这些词,如这样的句子:
“孩子不哭,警察叔叔给你讲故事。” ,某个英雄牺牲了,可能会
出现这样的句子 “……,一路走好,叔叔阿姨来送你。” 在这些
句子里的 “叔叔” “阿姨”的文化内涵就不能等同于英语的
“uncle”, “aunt”。
2.文化意义基本相同
虽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两种语言的文化意义不同,但英
汉两语言群体在对某些事物现象的认识上大同小异。例如: donkey
(驴)在英语中象征“愚蠢”、“固执”、“倔强”; 汉语中也有“蠢
驴”、“犟驴”等说法。 parrot(鹦鹉)一词,在英语中表示“机
械地重复别人的话的人”;汉语中也有“鹦鹉学舌”之说。
三、英汉词汇文化意义差异产生的原因
一个民族特有的物质环境、社会结构、精神信仰往往通过这个民
族特有的词汇表现出来。不同民族无一不将其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及
其对于世界的认识的独特性反映在民族语言的词汇当中,正是由于
这些因素造成英汉词汇意义的差异。具体说来,影响英汉词汇意义
差异的文化因素主要有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文学艺术传统
三个方面。
1.自然环境的不同由于生活地理位置不同,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主
观感受不尽相同,反映在语言上,就造成了文化意义上的差异。比
如“东风”二字对生活在中国文化环境中的人来说,给人的感觉是
“温暖、美好、春天”。英国地处西半球大西洋东岸,是北温带海
洋性气候,其夏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人们常常用“美好”、“可爱”、
“温和”来形容它。
2.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生产生活也是词汇文化意义的一个重要
来源。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反映在词汇方面便折射出不同的
文化韵味。比如,在中国的传统农业社会中,人们用牛犁地,因此
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和牛有关的词语也就比
较多。像“体壮如牛”、“多如牛毛”、“汗牛充栋”等等。而在英语
传统的社会中,马在人们的生活中地位较为重要,和“马”有关的
词语也很多,如as strong as a horse,eat like a horse,work
like a horse等等。
四、结论
英汉词汇文化意义差异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
差异反映了英汉民族各自独特的地理环境、社会历史、生活方式、
价值取向、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等深层的东西。了解并掌握这些差
异,无论对英汉语言学习者来说还是英汉语言工作者来说都具有重
要的意义。只有通晓这两种语言词汇意义方面的文化差异,才能从
更深层次上理解和运用这两种语言,才能正确地、成功地进行交际
交流,才能丰富语言文化知识和提高社会文化语用能力,从而能够
真正地从本质上掌握这两种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