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评价目标双向细目表

合集下载

历史双向细目表

历史双向细目表
项目
考察内容
题型


材料来源
考察目标
分值
权重比例
了解
理解应用ຫໍສະໝຸດ 内容项目中国



中华文明起源
国家产生社会变革
统一国家建立
政权分立民族融合
繁荣开放的社会
经济中心南移民族关系发展
统一国家巩固社会危机
科学技术
思想文化





列强侵略人民抗争
近代化起步
新民主主义兴起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经济和社会生活
国际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
科学与思想文化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西方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亚非拉国家独立与振兴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科学技术与文化
合计
初中历史双向细目表
科技与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巩固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族团结与统一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科技教育与文化
社会生活





史前时期的人类
上古人类文明
中古亚欧文明
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欧美主要国家社会变革
第一次工业革命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抗争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历史试卷双向细目表模板

历史试卷双向细目表模板

历史试卷双向细目表模板知识板块知识点题型分值难度系数。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如分封制、宗法制等)选择题3分0.7。

中国古代史秦汉时期的大一统措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材料分析题(一问)5分0.6。

中国古代史唐宋时期的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选择题3分0.7。

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的对外政策(海禁、闭关锁国等)选择题3分0.8。

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的背景、影响材料分析题(一问)5分0.6。

中国近代史洋务运动的内容、意义选择题3分0.7。

中国近代史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简答题5分0.6。

中国现代史新中国的成立及其意义选择题3分0.8。

中国现代史改革开放的历程与成就材料分析题(两问)8分0.7。

世界古代史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选择题3分0.7。

世界古代史罗马法的发展历程与影响选择题3分0.8。

世界近代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材料分析题(一问)5分0.6。

世界近代史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影响选择题3分0.7。

世界现代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简答题5分0.6。

世界现代史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美苏冷战等)材料分析题(两问)8分0.7。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A.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 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 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 巩固西周的统治。

2. 唐宋时期,商业繁荣的表现不包括()A. 城市中坊市界限被打破。

B.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C. 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是重要港口。

D. 政府完全放弃了对商业的管理。

3. 下列关于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A. 明朝时期就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闭关锁国政策完全断绝了中国与外国的往来。

C. 这一政策的实行有防范西方殖民侵略的一面。

D. 闭关锁国政策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

4.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历史考试目标双向细目表

历史考试目标双向细目表

历史考试目标双向细目表考试内容测试水平课名知识要点识记理解运用活跃的学术思想孔子120,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22∨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及其影响44 ∨秦朝的统一秦统一中国;秦代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50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尊儒术兴太学61巩固国家统一62 ∨张骞通西域张骞出使西域及西域都护的设置68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丝绸之路”7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及作用93 ∨∨建筑奇观都江堰106,秦长城108,大运河(7下)97,明长城(7下)99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造纸术111《本草纲目》《天工开物》(7下102)走向全胜的唐朝女皇武则天8“贞观之治”3开元盛世10 ∨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科举制的创立14,发展14,影响16 ∨唐朝的民族关系唐与吐蕃的关系;唐与回纥的关系18,21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24.26玄奘西行27∨南方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44,经济重心南移45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的设置54,55 ∨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91,92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郑和下西洋66 ∨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71-73 ∨∨明朝君权的加强明朝君权的加强59军机处的设置62八股取士和文字狱62-63明朝的小说明朝的小说112,《红楼梦》114 ∨∨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驻藏大臣和台湾府的设置;西北边疆的巩固;清朝前期的疆域77-79封建帝国的危机闭关锁国政策84 ∨鸦片战争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2-5 ∨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8 ∨∨洋务运动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29-30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战役;《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14,17 ∨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及“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32-35 ∨近代民族工业张謇及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2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及其危害23 ∨近代社会生活《申报》、商务印书馆及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社会习俗的变化132-134∨教育和科学技术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138詹天佑和京张铁路141,侯德榜与“侯氏制碱法”142∨思想文化魏源145,严复145 ∨辛亥革命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37∨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代表人物和影响43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及历史地位;中共的成立及历史意义49∨国民革命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55-56 ∨人民军队的建立南昌起义和井冈山会师63-65 ∨红军长征遵义会议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长征的胜利及长征精神70-74∨抗日救亡运动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79,82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87,90 ∨国共合作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92,94,95∨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后面补充)和历史意义100,103∨全面内战的爆发重庆谈判108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17南京解放12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开国大典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2∨新中国政权的巩固抗美援朝战争9土地改革运动12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五”计划;16“三大改造”及其完成的意义;20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23 ∨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46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9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经济特区的设置55对外开放的扩大58∨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75中共“十五大”78邓小平南方谈话76∨∨朋友遍天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04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06中美、中日建交107全方位的对外政策10856个民族是一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85 ∨“一国两制”与祖国的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91香港、澳门的回归92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杂交水稻技术;114航天技术113 ∨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政治24 ∨古代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67 ∨∨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神曲》;73莎士比亚戏剧(9下23);新航路的开辟75英国的新生1640年革命;79“光荣革命”8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其历史意义82美国的独立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华盛顿84-87 ∨∨法国大革命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和共和国诞生;91-92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93∨第一次工业革命珍妮纺织机的发明;蒸汽机的改良;轮船和火车的出现;工业革命的影响108-110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41 ∨俄国农奴制的废除1861年农奴制的废除128 ∨美国南北战争南北战争的爆发;北方的胜利;南北战争的历史作用∨122-125日本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及其历史作用133-134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的应用与电讯技术的兴起;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发明大王”爱迪生;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见资料工业革命)112-115自然科学的革命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17-19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3-4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萨拉热窝事件8;凡尔登战役;10“一战”爆发的原因2和后果12伟大的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29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历史意义31-3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43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4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46新经济政策36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48;罗斯福“新政”49 ∨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慕尼黑阴谋”60;德国进攻波兰与大战爆发62 ∨战争的扩大和转折德国东侵苏联;67日本偷袭珍珠港68《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69;斯大林格勒保卫战70∨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开罗会议及《开罗宣言》;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德国和日本投降;74-76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后面补充)和意义79∨“冷战”局面的形成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与“华约”;美苏冷战对峙局面86-87∨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西欧的振兴与欧共体的建立;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91,93∨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苏联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苏联解体96,100 ∨非洲独立浪潮和拉丁美洲国家维护主权的斗争万隆会议;(8下105)“非洲年”113-115 ∨经济全球化的趋向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和影响121,123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冷战“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128 ∨第三次科技革命三大技术的突破;计算机网络技术;138 ∨成都历史三星堆和和金沙遗址∨∨都江堰的修建汉代成都的文化唐代成都的文化维新变法运动在成都的开展近代实业的兴办保路运动英勇悲壮的川军抗战1,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①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建立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日军展开了多次会战,消灭了大量日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③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制定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和一整套正确的作战原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各地的人民抗日武装抗击和牵制着大部分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对抗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④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苏联红军、美英盟军在欧洲、太平洋地区各个战场痛击德、意、日法西斯,加速了抗战胜利的进程。

初中历史双向细目表(新版)

初中历史双向细目表(新版)

初中历史双向细目表(新版)第一章古代史1.1 中国古代历史* 1.1.1 夏商周时期* 1.1.2 春秋战国时期* 1.1.3 秦汉时期* 1.1.4 魏晋南北朝时期* 1.1.5 隋唐宋时期* 1.1.6 元明清时期1.2 世界古代文明* 1.2.1 古埃及文明* 1.2.2 古希腊文明* 1.2.3 古罗马文明* 1.2.4 古印度文明* 1.2.5 古巴比伦文明第二章近代史2.1 中国近代史* 2.1.1 清朝末年* 2.1.2 辛亥革命* 2.1.3 新文化运动* 2.1.4 抗日战争* 2.1.5 解放战争2.2 世界近代史* 2.2.1 工业革命* 2.2.2 法国大革命* 2.2.3 第一次世界大战* 2.2.4 第二次世界大战* 2.2.5 冷战与分裂第三章现代史3.1 当代中国* 3.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1.2 社会主义建设* 3.1.3 文化大革命* 3.1.4 经济改革开放* 3.1.5 当代中国的发展3.2 当代世界* 3.2.1 世界经济格局变化* 3.2.2 信息时代的兴起* 3.2.3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 3.2.4 当代社会问题* 3.2.5 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第四章历史思维4.1 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 4.1.1 历史的价值观教育* 4.1.2 历史的文化传承* 4.1.3 历史的决策参考* 4.1.4 历史教育的现实意义* 4.1.5 历史的启示与反思4.2 科学方法和历史研究* 4.2.1 归纳和演绎* 4.2.2 考证和比较* 4.2.3 探索和实证* 4.2.4 重要历史事件的研究方法* 4.2.5 历史研究的难点与挑战以上为《初中历史双向细目表(新版)》的内容概要。

根据章节划分,详细列出了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文明、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当代中国、当代世界以及历史思维等方面的内容。

这一细目表能够帮助初中学生系统地学习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如何编制双向细目表

如何编制双向细目表

如何编制双向细目表?2012-06-21 12:26:57|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双向细目表【网络整理】双向细目表2011-12-26 06:04:09| 分类:教育驿站|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一、什么是双向细目表?简单来说,双向细目表是测验编制的计划书、蓝图和命题的依据。

它是以能力层次和学习内容为两个轴,分别说明各项测评目标。

建立双向细目表可以帮助命题者理清能力层次和学习内容的关系,以确保测验能反映考察的内容,并能够真正评量到预期之学习结果。

新课程命题,根据要求制作多项细目表(包括题型、题号、分值、内容标准、科学探究、能力要求、预估难度、题目来源等)。

二、试题形成的理论上的要求与过程:制定细目表——审阅与答辩——提出修正意见、修改细目表——首命题——调整——形成试题。

由此可以看出,细目表是命制试题的计划书,决定了整套试题能否实现预期目标。

三、命题细目表与教学的关系:看起来,双(多)向细目表离我们一线教师很远,它是命题组的需要考虑的事,再具体一些是命题责任人需要考虑的事。

平时出卷时,几乎也没有老师会去做一个细目表后再命题。

再深入的思考一下,命题细目标离我们又很近。

说“近”的原因之一是:要用在细目表的规划下制作出的试卷来考察我们的学生,检测我们的劳动成果,如果我们能了解命题细目表的制作过程,那我们的教学就会更有的放矢。

其二,虽说我们出卷不做细目表,但是老师在出题的时候总有计划的,想考些什么?练些什么?怎么考(练)?总不会将数学卷子出上作文,高中单元测试考初中的内容,或者是将没学的内容放到单元测试卷中。

出卷人脑子中总有个形,所以出来的卷子才不会出格;只是没有正规出题那么细,那么严格。

四、命题细目表的实践——经历命题过程:想做细目表必须实践,而实践必须是对教师的教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教师研究、改进教学。

试题卷形成过程:明确意图(依据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实际、引导教学为主)——老师命题——再研意图(提出改进意见稿,大动结构,更换试题)——修改(教师)——交流再修改(共同修改)——定稿(这样命一套题教师能受到很大的锻炼,但是比教研员自己命题流程长、耗时多、耗精力大。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知识双向细目表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知识双向细目表
10、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与影响
2011年中考选择
9、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识记层次
1、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是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物;
2、知道新文化运动的时间和前后期内容的不同;
3、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3、知道国有企业改革内容。
识记层次
运用层次
1、了解家庭两次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
2011年中考选择
16、1980年建立的四个特区(厦门、深圳、珠海、汕头)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第六
单元
经济和社会
生活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识记层次
1、状元实业家张謇和实业救国;
2、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
变化
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在中国出现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影响。
2、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识记层次
1、詹天佑、侯德榜的成就;
2、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2012年中考选择
19、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天演论》)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1、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历史考试目标双向细目表及题纲

历史考试目标双向细目表及题纲

世界近代现代史知识线索:世界近代史分类归纳的主要线索如下: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已有较大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政治上当权,以确保经济上发展。

而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由此而导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1640年苏格兰人民起义开始到期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经过半个世纪的斗争,英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大事件,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②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后期,法国资产阶级经济得到发展,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束缚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压迫下,资本主义和封建制度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随着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为大革命的到来作了舆论准备。

1789年至1794年的法国大革命,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在资产阶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积极参加下,完成了摧毁封建制度.扫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羁绊的任务。

1794年至1814年,拿破仑执掌法国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法国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斗争最激烈.影响最广泛的一次。

它不仅结束了法国的封建统治,而且沉重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统治,为以后各国的革命树立了榜样,具有世界意义。

③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以17世纪初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起,经过一百多年,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

北美13个殖民地人民为了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现而联合起来,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

在乔治.华盛顿的领导下,从容不迫1775年至于1783年,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值得注意的是,它即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它确立的确良1787年宪法,有重大历史意义。

独立战争解决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外在障碍,而内在障碍即黑人奴隶制,是通过美国内战解决的。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2017年版)历史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2017年版)历史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2017年版)历史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2017年版)历史一、考试指导思想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历史学科的终结性考试。

它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应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利于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有利于历史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促进学生自主、活泼、持续地发展。

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主要检测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杜绝偏题、怪题。

科学性——考试内容要准确反映历史学科的要求。

试题编制要科学合理,表述严谨、规范。

发展性——关注学生的发展,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重视情感教育,突出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

人文性——体现人文精神。

密切联系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

注重人文素养的考查,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导向性——试题编制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不过于偏重机械记忆,切实减轻学生负担;问题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素养,正确引导初中教学。

二、考试目标与内容要求(一)目标要求《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提出了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的要求。

据此,湖南省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对考试内容作出如下相应层次的规定:识记要求记住构成历史基础知识的时间、地点、人物、文献、事件等要素,识别重要的图、像、画;凡《历史课程标准》中使用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等行为动词的内容为识记层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初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评价目标双向细目表
题型


考查内容
能力要求
试题难度
考查内容的目的性
备注
知识点
知识块
分值
识记
理解
运用



难度系数
客观题共15分
1
司母戊鼎与商朝的青铜文明
先秦文明史
1


0.7
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
2
淝水之战的特点、影响
魏晋南北朝史
1


0.5
考察学生的理解、认识能力
3
秦、西晋、隋、元的统一
1


0.3
考察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
8
《汉谟拉比法典》
世界古代文明
1


0.7
考察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9
意大利文艺复兴
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
1


0.6
考察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10
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
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1


0.6
考察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11
蒸汽机及其影响
工业革命史
1


0.6
中国古代政治史
1


0.6
考察学生的识记、认识能力
4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清朝民族关系史
1


0.7
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
5
中英《南京条约》
近代列强侵华史
1


0.6
考察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
6
洋务运动与“实业救国”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


0.5
考察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7
《申报》、京师大学堂
商务印书馆、詹天佑
近代教育及社会生活
1


0.6
经济特区
2


0.7
一带一路与经济特区的比较
2


0.3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
2


0.6
18
第一届政协会议
中国现代史
1


0.7
考察学生处理材料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识记、数据分析、理解认识、归纳概括和语言表述等综合能力
1954年宪法的性质
1


0.6
三大改造及其意义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6
中共十四大与经济体制改革
1


0.6
考察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主观题共35分
16
百家争鸣
中国古代思想
与科技文化
1


0.6
考察学生处理材料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识记、分析理解、归纳概括和语言表述能力,以及学生的历史情感及历史价值观
韩非的思想及政治主张
2


0.6
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及其影响
2


0.6
宋代商人的优秀品质
1

考察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12
《共产党宣言》的影响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1


0.7
考察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13
俄国1861年改革
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
1


0.6
考察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14
启蒙思想、进化论
牛顿、相对论
世界近现代文化
1


0.7
考察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15
二战后欧、日经济的发展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2


0.5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


0.6
中国加入WTO
1


0.7
合计
共涉及知识点70余个
50
20
26
4
22
24
4
试卷总体难度:0.6

0.3
交子的出现
1


0.7
王羲之与《兰亭序》
1


0.7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1


0.4
17
西汉丝绸之路的起点
丝绸之路及丝路精神
一带一路与改革开放
(古今中外综合)
1


0.7
考察学生处理材料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识记、分析认识、理解运用、归纳概括和语言表述等综合能力,以及学生的多元思维
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
1


0.6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


0.7
邓小平理论
1


0.7
19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2


0.6
考察学生处理材料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识记、分析理解、归纳概括和语言表述等综合能力
五四运动
1


0.7
九一八事变
1


0.7
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
1


0.6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与联合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