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科双向细目表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命制双向细目表

八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命制双向细目表
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命题双向细目表
考查能力要求
百分比
考查知识内容
立的历史意义
2
2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目的、时间
2
2
4
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的事迹以及优秀品质
2
4
6
第一个五年计划内容、取得的成就
2
4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2
2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2
2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经验教训
4
2
6
“文化大革命”内容、结束的标志、经验教训
2
2
4
邓小平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
1
4
5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历史意义
2
2
3
7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2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路线
2
2
党的八大、十二大、十三大、十五大的主要内容,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
2
2
4
建国后我国的民族政策
2
2
4
对外开放的内容(经济特区的创设、格局、加入wto、作用等)
4
5
9
中国的外交(万隆会议、中美建交、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6
3
9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时间
4
4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我国对台方针、祖国统一
4
8
12
863计划
2
2
袁隆平事迹
2
2
人造地球卫星
2
2
《义务教育法》
2
2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2
2

历史双向细目表

历史双向细目表
项目
考察内容
题型


材料来源
考察目标
分值
权重比例
了解
理解应用ຫໍສະໝຸດ 内容项目中国



中华文明起源
国家产生社会变革
统一国家建立
政权分立民族融合
繁荣开放的社会
经济中心南移民族关系发展
统一国家巩固社会危机
科学技术
思想文化





列强侵略人民抗争
近代化起步
新民主主义兴起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经济和社会生活
国际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
科学与思想文化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西方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亚非拉国家独立与振兴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科学技术与文化
合计
初中历史双向细目表
科技与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巩固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族团结与统一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科技教育与文化
社会生活





史前时期的人类
上古人类文明
中古亚欧文明
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欧美主要国家社会变革
第一次工业革命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抗争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历史考试目标双向细目表

历史考试目标双向细目表

历史考试目标双向细目表考试内容测试水平课名知识要点识记理解运用活跃的学术思想孔子120,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22∨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及其影响44 ∨秦朝的统一秦统一中国;秦代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50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尊儒术兴太学61巩固国家统一62 ∨张骞通西域张骞出使西域及西域都护的设置68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丝绸之路”7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及作用93 ∨∨建筑奇观都江堰106,秦长城108,大运河(7下)97,明长城(7下)99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造纸术111《本草纲目》《天工开物》(7下102)走向全胜的唐朝女皇武则天8“贞观之治”3开元盛世10 ∨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科举制的创立14,发展14,影响16 ∨唐朝的民族关系唐与吐蕃的关系;唐与回纥的关系18,21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24.26玄奘西行27∨南方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44,经济重心南移45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的设置54,55 ∨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91,92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郑和下西洋66 ∨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71-73 ∨∨明朝君权的加强明朝君权的加强59军机处的设置62八股取士和文字狱62-63明朝的小说明朝的小说112,《红楼梦》114 ∨∨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驻藏大臣和台湾府的设置;西北边疆的巩固;清朝前期的疆域77-79封建帝国的危机闭关锁国政策84 ∨鸦片战争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2-5 ∨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8 ∨∨洋务运动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29-30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战役;《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14,17 ∨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及“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32-35 ∨近代民族工业张謇及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2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及其危害23 ∨近代社会生活《申报》、商务印书馆及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社会习俗的变化132-134∨教育和科学技术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138詹天佑和京张铁路141,侯德榜与“侯氏制碱法”142∨思想文化魏源145,严复145 ∨辛亥革命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37∨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代表人物和影响43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及历史地位;中共的成立及历史意义49∨国民革命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55-56 ∨人民军队的建立南昌起义和井冈山会师63-65 ∨红军长征遵义会议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长征的胜利及长征精神70-74∨抗日救亡运动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79,82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87,90 ∨国共合作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92,94,95∨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后面补充)和历史意义100,103∨全面内战的爆发重庆谈判108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17南京解放12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开国大典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2∨新中国政权的巩固抗美援朝战争9土地改革运动12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五”计划;16“三大改造”及其完成的意义;20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23 ∨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46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9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经济特区的设置55对外开放的扩大58∨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75中共“十五大”78邓小平南方谈话76∨∨朋友遍天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04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06中美、中日建交107全方位的对外政策10856个民族是一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85 ∨“一国两制”与祖国的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91香港、澳门的回归92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杂交水稻技术;114航天技术113 ∨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政治24 ∨古代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67 ∨∨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神曲》;73莎士比亚戏剧(9下23);新航路的开辟75英国的新生1640年革命;79“光荣革命”8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其历史意义82美国的独立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华盛顿84-87 ∨∨法国大革命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和共和国诞生;91-92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93∨第一次工业革命珍妮纺织机的发明;蒸汽机的改良;轮船和火车的出现;工业革命的影响108-110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41 ∨俄国农奴制的废除1861年农奴制的废除128 ∨美国南北战争南北战争的爆发;北方的胜利;南北战争的历史作用∨122-125日本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及其历史作用133-134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的应用与电讯技术的兴起;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发明大王”爱迪生;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见资料工业革命)112-115自然科学的革命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17-19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3-4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萨拉热窝事件8;凡尔登战役;10“一战”爆发的原因2和后果12伟大的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29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历史意义31-3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43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4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46新经济政策36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48;罗斯福“新政”49 ∨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慕尼黑阴谋”60;德国进攻波兰与大战爆发62 ∨战争的扩大和转折德国东侵苏联;67日本偷袭珍珠港68《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69;斯大林格勒保卫战70∨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开罗会议及《开罗宣言》;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德国和日本投降;74-76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后面补充)和意义79∨“冷战”局面的形成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与“华约”;美苏冷战对峙局面86-87∨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西欧的振兴与欧共体的建立;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91,93∨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苏联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苏联解体96,100 ∨非洲独立浪潮和拉丁美洲国家维护主权的斗争万隆会议;(8下105)“非洲年”113-115 ∨经济全球化的趋向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和影响121,123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冷战“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128 ∨第三次科技革命三大技术的突破;计算机网络技术;138 ∨成都历史三星堆和和金沙遗址∨∨都江堰的修建汉代成都的文化唐代成都的文化维新变法运动在成都的开展近代实业的兴办保路运动英勇悲壮的川军抗战1,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①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建立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日军展开了多次会战,消灭了大量日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③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制定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和一整套正确的作战原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各地的人民抗日武装抗击和牵制着大部分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对抗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④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苏联红军、美英盟军在欧洲、太平洋地区各个战场痛击德、意、日法西斯,加速了抗战胜利的进程。

七年级历史教学目标双向表

七年级历史教学目标双向表
学习水平
学习内容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识记
(A)
理解
(B)
分析
(C)
综合
(D)
比较
(E)
概括
(F)
评价
(G)
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元谋人
发现地点
距今时间
北京人
发现地点
距今时间
体质特征
生产生活
山顶洞人
发现地点
距今时间
体质特征
生产生活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生产生活
半坡原始居民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生产生活
第三课
华夏之祖
黄帝
距今时间
活动地区
历史功绩
影响



人品美德
人品美德
人品美德
分封制
夏朝
建立者
建立时间
末代暴君
灭亡时间
商朝
建立者
建立时间
末代暴君
灭亡时间
西周
建立者
建立时间
末代暴君
灭亡时间
分封制
目的
内容
作用
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手工业
青铜铸造业
陶瓷业
玉器业
农,牧业
农业
畜牧业
文化
经济
军事
作用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汉武帝经济大一统
措施
作用
第14课
匈奴的
匈奴发展
统一
强大
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考点双向细目表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考点双向细目表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考点双向细目表2.考试形式开卷、笔试。

四、试题类型与命题建议初中历史课程学业考试可采用多种试题类型,积极探索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的新的命题模式,尤其应在考查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方面进行改革,以推动课程改革的发展。

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主要包括简答题和综合题)可作为基本试题类型。

命题要有新意和创意。

1.选择题选择题是当前各种试卷中最常见、命题方式变换最多、试题数量最大的一种题型。

其基本结构是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

题干是主体,以简明的语言表明本题的考查目的和内容,选项是可供选择的答案。

选择题对考查内容可以有足够的覆盖面,能够保证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考查更多的知识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阅卷评分可以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

建议采用单项选择题题型。

单项选择题有最佳选择题、填空选择题、复合是非选择题、配伍选择题、否定项选择题、排列选择题、材料选择题、图表选择题等不同类型,可以实现填空题、是非题、列举题、匹配题、识图题等许多题型的考查功能。

选择题因有固定答案,所以不易测量学生组织材料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不易看出学生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存在一定猜测程度,命题时应引起注意。

选择题命题应注意的问题:(1)试卷中每个选择题所配列的选项数必须一致,一般以4个为宜。

(2)选择题的题意必须明确,文字简明扼要。

(3)题干的叙述应表明题意,表达应力求完整,不能搞文字游戏。

(4)选项应按逻辑顺序排列,相互之间不能有内容重叠现象,在语法上应该与题干语一致。

正确选项在形式或内容上都不要具有特殊性,以免产生暗示作用。

正确选项应随机排列,各序号的选中次数应大致相等。

错误的选项应该有一定的“迷惑性”或“似真性”。

(5)选择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加上图表或材料,突破以往只根据课本中原话来命题的局限。

2.简答题简答题是指答案简短、指向明确的主观性试题,比较适合于考查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基本技能以及基本认识等。

初中历史双向细目表(新版)

初中历史双向细目表(新版)

初中历史双向细目表(新版)第一章古代史1.1 中国古代历史* 1.1.1 夏商周时期* 1.1.2 春秋战国时期* 1.1.3 秦汉时期* 1.1.4 魏晋南北朝时期* 1.1.5 隋唐宋时期* 1.1.6 元明清时期1.2 世界古代文明* 1.2.1 古埃及文明* 1.2.2 古希腊文明* 1.2.3 古罗马文明* 1.2.4 古印度文明* 1.2.5 古巴比伦文明第二章近代史2.1 中国近代史* 2.1.1 清朝末年* 2.1.2 辛亥革命* 2.1.3 新文化运动* 2.1.4 抗日战争* 2.1.5 解放战争2.2 世界近代史* 2.2.1 工业革命* 2.2.2 法国大革命* 2.2.3 第一次世界大战* 2.2.4 第二次世界大战* 2.2.5 冷战与分裂第三章现代史3.1 当代中国* 3.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1.2 社会主义建设* 3.1.3 文化大革命* 3.1.4 经济改革开放* 3.1.5 当代中国的发展3.2 当代世界* 3.2.1 世界经济格局变化* 3.2.2 信息时代的兴起* 3.2.3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 3.2.4 当代社会问题* 3.2.5 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第四章历史思维4.1 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 4.1.1 历史的价值观教育* 4.1.2 历史的文化传承* 4.1.3 历史的决策参考* 4.1.4 历史教育的现实意义* 4.1.5 历史的启示与反思4.2 科学方法和历史研究* 4.2.1 归纳和演绎* 4.2.2 考证和比较* 4.2.3 探索和实证* 4.2.4 重要历史事件的研究方法* 4.2.5 历史研究的难点与挑战以上为《初中历史双向细目表(新版)》的内容概要。

根据章节划分,详细列出了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文明、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当代中国、当代世界以及历史思维等方面的内容。

这一细目表能够帮助初中学生系统地学习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知识双向细目表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知识双向细目表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双向细目表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单元课题课程标准能力测试知识点细目分化近三年考点分布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1、列举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的代表,了解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形成。

2、讲述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知道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识记层次1、了解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2、知道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第2课大河流域的文明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识记层次1、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的相关历史知识,感受古代文明的灿烂。

2、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影响。

2011年中考选择20、种姓制度—印度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1、了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2、讲述布匿战争的故事,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识记层次1、了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

2、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2012年中考列举32(1)、伯利克里第二单元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识记层次1、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2、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知道他与伊斯兰教创立的关系。

2012年中考列举32(2)、大化改新1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1、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历史意义。

3、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识记层次运用层次1、介绍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3、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知识双向细目表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知识双向细目表
10、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与影响
2011年中考选择
9、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识记层次
1、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是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物;
2、知道新文化运动的时间和前后期内容的不同;
3、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3、知道国有企业改革内容。
识记层次
运用层次
1、了解家庭两次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
2011年中考选择
16、1980年建立的四个特区(厦门、深圳、珠海、汕头)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第六
单元
经济和社会
生活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识记层次
1、状元实业家张謇和实业救国;
2、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
变化
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在中国出现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影响。
2、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识记层次
1、詹天佑、侯德榜的成就;
2、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2012年中考选择
19、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天演论》)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1、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 √ √ √ √ √ √ √ √ √ √ √ √
44%
中国史
63%
非选择 题
古丝路与“一带一路” 的关系 中国史 孙中山的思想变化及领 导人的主要革命活动 孙中山的革命信念和精 神品质 海峡两岸共同纪念孙中 山的现实意义 文艺复兴、欧美资产阶 级革命、工业革命 人文主义 世界史 英美法革命中颁布的重 要文献及其共同影响 工业革命的作用 概括“竞争”的要素
√ √ √ √ √ √ √ √ √
2 7 4 2 3 2 5 2 3 37% 40 63%
0.27 2.3 1.5 0.57 1.21
1.24 2.34 0.64 0.37
√ √ √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初中历史学科双向细目表
试卷题 型 试卷范 围 考试目标(能力) 考试内容(要点)
识 记 理 解 运 用
分值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6 4
所占比 例
分值 合计
平均分

难易程度
中 难
选择题
河姆渡遗址 隋朝大运河 曹雪芹的《红楼梦》 《马关条约》与维新变 法 新文化运动 中国史 遵义会议 海南史 淮海战役 抗美援朝和志愿军战士 大跃进 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特区建设与改革开放 黄道婆(海南史) 海南岛解放(海南史) 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共产党宣言》 日本明治维新 《凡尔赛和约》 世界史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 利 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 化 微信(网络技术的发 展) 丝绸之路 郑和下西洋
√ √ √ √ √ √ √ √ √ √ √ √ √ √ √ √ √ √ √ √ √ √
55%
1%
60
2.53 2.37 2.5 1.89 2.16 2.44 2.51 2.1 2.14 1.75 2.12 2.11 1.91 1.71 2.24 1.35 1.91 2.04 2.17 2.67 2.53 1.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