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版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课程标准】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知道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措施,理解并分析明治维新的性质及其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和归纳幕府统治的危机和武装倒幕运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2.通过对明治维新背景、主要内容、性质和作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对比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民族的振兴,成为亚洲的强国,从而教育学生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坚持改革开放。
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和作用。
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
●导入新课出示材料:法国著名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说:“在入侵和外国创新的冲击下,日本总是通过模仿他人创造和重新创造自己的。
”设问:日本在古代历史上是如何模仿他人创造和重新创造自己?预设:日本仿唐制进行了大化改新,走上了封建道路。
过渡:步入近代,西方殖民者东来,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日本是如何应对的呢?我们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日本明治维新》。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思考新问题,激发求知欲。
设问:什么是明治维新呢?出示:“明治”指日本天皇睦仁的年号,“维新”即改革。
明治维新是指日本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探究新知1.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明治维新的背景展示:材料一明治维新前日本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材料二“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外国;除特许船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国外;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只货物。
——来自日本幕府禁令设问:这两则材料表明幕府统治的特点是什么?预设:天皇大权旁落,实际权力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幕府实施闭关锁国政策,日本处于封建落后状态之中。
展示:黑船来航1853年,佩里率领4艘美国战舰,闯入日本江户湾浦贺港,要求谈判通商。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历史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教案(教学设计)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幕府统治下危机的表现;了解倒幕运动的原因及过程;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及其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制作《中日近代历史大事对照年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对比分析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综合和概括能力;通过材料研读以及图片、表格等的分析,认识到改革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仍然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问题探究、材料研读、以古鉴今等方式培养学生认识到改革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要坚持改革开放。
同时认识到个人的发展也需要拥有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的精神;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捍卫领土、维护和平的根本条件是国家强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本课中出现的一系列名词如“辞官纳地”、“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理解有难度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体验式教学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法教学过程视频导入播放视频《大国崛起》之日本的片段。
让我们回到视频中的问题:从渴望主宰自身的命运到渴望成为世界的主角,究竟是什么在主导着日本如同海潮般激荡起落的命运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看一个屌丝是如何完美逆袭的。
新课讲授整体感知:尝试画出本课的思维导图,把握课文三个子目之间的联系。
(抽取几位学生的思维导图,通过希沃授课助手拍照同步到一体机上进行展示。
)展示教师设计的本课思维导图:一、危机四伏的幕府统治——背景日本从1192年开始,进入长达700多年幕府统治时期。
到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天皇只是名义上的君主,幕府将军才是实际统治者。
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是怎样的社会状况呢?1.严重的社会危机(1)幕府统治之下等级森严结合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示意图讲述:幕府建立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把全国居民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身份等级世代相继,不能逾越。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课题Βιβλιοθήκη 日本明治维新单元一
学科 历史 年级 九
了解并掌握日本明治维新的基本史实;
学习 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的影响;
目标 明确顺应历史潮流,适时作出变革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正确评价日本明治维新。
重点 明治维新的原因、主要内容与影响。
难点 体会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的对外政策。
日本国门,引发日本严重的社会危机。
4.用图例归纳日本明治维新前的社会状况。
对比中国鸦片
5.介绍倒幕运动的原因。
战争。
6.以图例说明幕府成为众矢之的。
7.展示地图,介绍日本的西南强藩。
8.讲述“大政奉还”。
9.提问:倒幕派取得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学生回答
10.展示图片,介绍明治天皇。
11.展示图片和材料,提问:认识明治维新改 学生回答
革措施及其作用?
12.用图表和图例归纳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13.评价明治维新。
14.展示材料,提问: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 学生回答
解? 15.讲述明治维新的意义和局限。
对当下的借鉴 意义。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日本在幕府统治时期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以武士为主体 的改革派通过武力倒幕,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为明治维新提供了前提。 1868 年,日本进行了以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为目标的资产阶级性 质的改革,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性质,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日 本强大以后,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成为亚洲的威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漫画。
学生回答 突出不同,引起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是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细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因、发展和结果,使学生认识到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日本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日本的大化改新等。
但学生对明治维新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了解明治维新的各个方面。
此外,学生可能对明治维新中的某些具体事件和人物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材的学习和教师的讲解,加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如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的意义,理解改革是强国之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明治维新中的具体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如倒幕运动、明治政府的政治改革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理解明治维新的重要意义。
2.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明治维新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2.课件:制作与明治维新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等。
3.资料:收集与明治维新相关的资料,如文章、图片等,以备学生课堂探究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日本会发生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有何重要意义?2.呈现(10分钟)讲解明治维新的背景,如黑船压力、国内矛盾等。
引导学生了解明治维新的原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本节课内容较为重要,对学生了解日本历史和东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讲述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果,使学生认识到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明治维新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涉及众多人物、政策和措施,学生可能难以全面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认识改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明治维新过程中各项政策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明治维新的政策措施。
4.图片资料:运用图片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明治维新的相关内容。
2.资料: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3.图片:收集与明治维新相关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日本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日本地理位置。
接着,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5分钟)介绍明治维新的背景,包括黑船压力、国内矛盾等。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使学生对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有更直观的了解。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是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4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使日本摆脱了封建束缚,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渐成为亚洲强国。
本课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了解日本历史和明治维新的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日本历史的有关知识,对明治维新的背景有一定了解。
但学生对于明治维新的具体过程和影响还需进一步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点也需进行对比分析。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明治维新的特点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改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点。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明治维新的特点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3.对比分析法: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点进行对比分析。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布置预习任务,收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明治维新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明治维新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关键事件和时间节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明治维新的特点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明治维新的意义。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点,探讨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内容包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影响及启示。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主要内容,掌握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2. 通过对比分析,理解明治维新与我国洋务运动的异同,提高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从明治维新的历史经验中,认识到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树立改革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影响。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与我国洋务运动的异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一张图片,引发学生对日本历史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新课:(1)明治维新的背景:讲述黑船来航、尊王攘夷运动等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2)明治维新的过程:讲解明治维新的三个阶段,即废藩置县、兵制改革、殖产兴业。
(3)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阐述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举措。
(4)明治维新的影响: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如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等。
3. 对比分析:(1)对比明治维新与我国洋务运动,引导学生分析两者的异同。
(2)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勇于创新,才能取得成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明治维新的背景2. 明治维新的过程3.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4. 明治维新的影响5.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的异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明治维新的认识。
答案: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通过改革,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明治维新的成功,为我国改革开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 作业题目:比较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分析两者的异同。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包括黑船压力、武士阶级的危机和倒幕运动;第二部分是日本明治维新的过程,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改革;第三部分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包括日本的现代化、对亚洲其他国家的影响以及日本军国主义的崛起。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日本明治维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明治维新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学生可能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名字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反思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四. 教学重难点1.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特别是黑船压力、武士阶级的危机和倒幕运动。
2.日本明治维新的过程,特别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3.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特别是日本的现代化、对亚洲其他国家的影响以及日本军国主义的崛起。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因和结果,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讲授法:教师讲解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图片。
3.视频:准备相关的历史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日本明治维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影响、性质,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理解和概述能力;通过对明治维新的评价,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
过程与方法利用教材上的图片与材料,让学生感受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各方面的变化,通过对比,让学生自然产生思考:为什么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贫穷与落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民族的振兴,成为亚洲的强国,从而教育学生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坚持改革与开放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和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世纪中期,许多遭到欧美列强侵略的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
东亚的日本脱颖而出,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避免了与其他亚非拉国家相同的命运。
明治维新是怎样发生的?日本为什么会成功?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历史条件)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了解幕府时代政治状况。
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制度示意图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
(2)武装倒幕的经过如何?
(3)倒幕的结果怎样?
提示:幕府统治推翻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
(这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
3.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内忧外患”的时局特点。
提示:内忧:幕府统治腐朽,闭关锁国,陷入统治危机。
外患:美国两次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通商,民族危机严重。
倒幕:倒幕派武装推翻幕府统治,为明治维新扫除了障碍。
目标导学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1.阅读材料,认识明治维新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展示:有关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
图一:推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
地税成了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或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促进了经济发展)
图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建铁路。
促进了日本交通的发展。
图三:提出“文明开化”,建立新式学堂。
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图四:政府投资兴办近代企业,即“殖产兴业”等。
促进日本近代工业的发展。
2.阅读教材和上述材料,列表归纳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附图解)。
领域改革内容
政治上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
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文化教育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目标导学三: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和改革成功的原因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改革措施,认识明治维新的性质。
2.总结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
提示: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讨论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鼓励学生运用史实提出自己的观点,用史实进行佐证。
原因依据佐证
原因1 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较薄弱幕府制下中央统治较薄弱
倒幕派势力强大,有自己的武装,得
原因2
武装倒幕为改革扫除了障碍
到西南四藩和天皇支持
原因3 国际环境相对较宽松处于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自由发展阶段
原因4 改革措施得当,行之有效政治、经济等措施有充分准备和应对举措
4.拓展延伸: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比较
项目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不
背景日本经济发展水平普遍高于中国,资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同
点
本主义发展比中国充分
力量 对比
日本幕府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幕府成为众矢之的
中国封建势力较强大,维新力量弱小,顽固派阻挠改革
途径
日本改革是在推翻幕府统治的前提下
进行的
中国维新派比较软弱,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进
行变法
国际 环境
日本改革处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国际环境较为宽松
中国改革处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
结果 日本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中国改革失败了,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相同点
①背景:两国改革前都处于闭关、落后状态,都存在着严重民族危机(内忧外患);资本主义在两国逐步形成和发展
②内容:都进行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改革 ③性质: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④方式:都是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
三、课堂总结
成为亚洲强国的日本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和朝鲜,给中国等国人民带来灾难。
历史证明:强而必霸的道路是不得人心,注定要失败的!同样遭受列强侵略的中国开始借鉴日本成功之路实行改革,但戊戌变法却失败。
它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针对某个问题,尽量多叫不同层次的学生起来回答,从而了解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课堂上老师讲的时间过多,给学生的时间较少,没有体现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做好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