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像雨后春笋一样,几乎每个城市都在大兴土木,拔地而起。
可是,你可知道,高楼大厦不仅让我们住得更舒适,享受了更好的景观视野,还带来了不少隐患,尤其是消防安全问题,真是让人捏把汗。
你想啊,要是火灾发生在高层,救援难度大、损失更大。
光是想象一下火灾发生时,那个可怕的场面,就让人心头发紧。
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真的是一根刺在心里,怎么都拔不掉。
咱们就来聊聊这其中的一些问题和能做的对策吧,免得到时候真有个火灾,大家都手忙脚乱。
高层建筑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就是逃生通道的设计。
有些高楼为了节省空间或者追求所谓的“美观”,就把消防通道弄得狭小,甚至设置一些不必要的障碍物。
你想象一下,要是楼上着火,大家都急着逃命,这时候走道里塞满了杂物,门打不开,楼梯也被阻挡住,岂不是成了“火海中的铁笼”?而且有些楼层的消防电梯根本就不具备防火功能,平时一旦发生故障,大家也只能干着急,真到了关键时刻,可就麻烦了。
这种设计上的“短视”简直是拿命在开玩笑。
为了省一时的成本,最后反而可能得不偿失,得不偿失呀!再说说消防设备。
有些高层建筑,特别是老旧的高楼,消防设施根本就跟不上现代建筑的需求。
比如说灭火器不够,喷淋系统不全,甚至有些地方的消火栓都没法正常使用。
那该怎么办?消防员来了想灭火,结果水压不足,水枪都是空打——这种情况真的是让人想想就害怕。
而且啊,许多地方的消防设施还经常得不到定期检查,设备老化严重,万一真的发生了火灾,那就是“一旦出事,全盘皆输”。
所以,咱们常说的“安全第一”,不是空话,是实实在在的道理。
如果设备跟不上,就得及时更新,不能等到火灾来了才追悔莫及。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哎呀,不就是消防安全嘛,平时不就检查检查,搞搞演习就行了?没错,消防演习是必须的!可现实是,有些地方的消防演习做得太“走过场”。
你看那些演习,大家站站队,排排队,然后装模作样地走几圈,完事了,大家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
试论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探讨

试论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探讨摘要:安全疏散设计是高层建筑消防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合理布置安全疏散通道,为人们的安全疏散提供有利条件。
本文根据笔者从事高层建筑事业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对安全疏散设施的防火设计作进一步的探讨,仅供同行参考。
关健词: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中图分类号:p6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引言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室内人员大多因火烧、缺氧窒息、烟雾中毒和房屋倒塌而造成伤亡。
国内外群死群伤的大量恶性火灾事故的统计分析表明,大部分是因为没有可靠的安全疏散设施和管理不善所致。
因此,必须根据建筑物不同的使用性质、不同的火灾危险性,对其安全疏散设施进行合理设计,才能保证人员和物资的安全疏散,这是建筑防火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引起高度重视。
1 规范要求及注意事项1.1安全疏散路线建筑物的安全疏散路线应尽量连续、快捷、便利、畅通无阻地通向安全出口。
设计中应注意两点:一是在疏散方向上疏散通道宽度不应变窄,二是在人体高度内不应有突出的障碍物或突变的台阶。
1.2安全出口为保证使用人的安全,建筑物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
建筑设计中应密切结合安全疏散的路线布置安全出口。
安全出口应分散设置,易于寻找,并应设置明显的标志。
剧院、礼堂、体育馆的观众厅等公共建筑以及多层通廊式居住建筑、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室及半地下室等的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但当建筑物层数较低(3层及3层以下),占地面积较小,使用人数又不多的时候,也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例如,当面积不超过60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时,可以只设一个出口。
1.3疏散门疏散门是安全疏散路线中的最后关口,也是防火设计的重中之重。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疏散门的形式、宽度、开启方式与方向等都作了严格限定。
开启方向:单、多层民用建筑及厂房疏散用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数不超过60人的房间且每樘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30人时其门的开启方向不限。
门的形式,疏散用门不应采用侧拉门(库房除外);严禁采用转门;库房门应向外开或靠墙的外侧设推拉门;但甲类物品库房不应采用侧拉门。
浅谈民用高层建筑的消防

地受 限等 因素 导致城 市 高层建 筑不 断 涌现 , 量众 多 的 符合 国家建筑 标准 的要求 。 数
写字楼 等高层 建筑 林立 。这些 高层 建筑 具 有功 能齐 全 ,
1 用户或业主任意改变建筑内 - 2 部构造或消防设施
在商 业繁 华地段 , 建筑 密集 , 流量 人 , ‘ 商家 人 而 些 利, 与此 同时 , 层建 筑 如 高层 商 业 建筑 和 底框 建 筑 由 高 或业 主 为 了利 用 有 限 的空 间 ,擅 自改变 消 防通 道或 设 于 面积规模 大 、 员密 集 、 人 建筑功 能 复杂 、 装修 和 商 品的 施 。导致 一 些消 防设计 的空 间和设 备成 为摆设 。 某大 如 可燃 物 多等 特 点 , 生火 灾后 容 易蔓延 迅 速 、 员疏 散 厦 电梯 旁 的两条 紧急通 道 中, 发 人 一条 通道 竟然 被封 闭 成一 困难 、 扑救 难度 人 而成 为 火 灾 高发 建筑 、 灾发 生 后损 个 个 的小 隔问用 于 出租 。有 的消 防通 道被 堵 , 重 影响 火 严
关键词 :民用高层建筑, 建筑消防; 设计; 灭火
近 年来 , 随着 我 国经济 社会 的快 速发 展和 市场 经济 到达着 火 点 , 能 实现 就近 利 用 水源 灭 火 , 易延 误 火 不 极 的繁 荣 以及城 市 化进 程 的加快 , 市人 [ 膨胀 , 城 _ _ l 建筑 用 灾初 期 扑救 的最佳 时 间。 此外 , 多 高层楼 间距狭 窄 , 人 r 不
1 高层建筑消防灭火难度较大 . 3
由于 高层 建 筑 有大 量 纵 深 的楼 梯 间 、 电梯 井 、 道 管
井、 风道 、 电缆井 、 气道 , 排 如果 防火 分 隔存在 问题 , 高层 建筑 起火 后将 像一座 座 高耸 的烟 囱, 气蔓 延速度 极快 烟
浅议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论文

浅议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论文《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摘要】高层建筑的发展引发了许多不容置疑的新问题,如造价提高,管理费用增加,设备要求复杂,施工困难,建设周期长,工作条件受限制,防火、防爆、防盗、防震的安全问题难以解决,而其中的防火问题尤为重要和不可忽视。
从近年来发生的许多建筑火灾实例来看,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相当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并带来一定的社会负效应。
因此,必须充分重视高层建筑的消防问题。
【关键词】高层建筑;自救;消防监督;施工质量;防火;对策建议1、高层建筑火灾特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展迅猛,大城市、超大城市不断出现,城市中各种功能的大型建筑、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以及地下建筑不断涌现。
在各种防火条件大体相同的条件下,高层建筑比多层建筑、单层建筑火灾危害性大,并且高度越高,其危害性会相应增大,容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
其火灾特点主要是:(1)火势猛烈,火灾蔓延速度极快。
高层建筑装修豪华,室内含有大量的可燃物质,如家具、窗帘、地毯、吊顶装饰等,发生火灾时燃烧猛烈。
加之高层建筑的竖向井道多,如电梯井、楼梯井、通风井、管道井、电缆井、垃圾道、排气道等,它们都是火灾蔓延的通路,形成“烟囱效应”;加上这些竖井的抽风作用,一旦发生火灾, 火势蔓延迅速,楼层越高,抽风越强,火势越猛。
据测定,初期的火灾,烟气水平扩散速度约为0.31m/S;在火灾猛烈燃烧阶段,水平扩散速度为0.5〜O.Sm/s,而竖向扩散速度高达3〜4m/s,例如,美国希尔顿饭店8层起火,火灾蔓延到30层的顶部,仅用了20分钟, 浓烟翻滚直上,高出楼顶达150米。
(2)火灾扑救工作复杂。
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立足于“自救”,其灭火设备复杂、自动化程度高、只要任何一个环节有问题,灭火设施便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扑灭初期火灾至关重要,但现场人员却对灭火设备不会使用或无力使用,等消防人员全副武装从驻地赶到现场,登上高楼,不仅体力消耗人,还可能与消防中心、水泵房等联系不便、配合困难,楼高风大、火势猛,消防队员在高热、浓烟下操作,比一般火场难度大得多。
浅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

浅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作者:任海挺来源:《房地产导刊》2013年第01期摘要:本文对中小城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中小城市高层建筑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探讨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问题;对策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城市构造逐步向高空延伸,使得我国城市高层建筑不断地增多。
高层建筑结构功能复杂,建筑面积大、高度高、人员众多、用火用电量大,因而其存在的火灾隐患是不容忽视的。
目前,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对火灾的预防和扑救措施是消防领域所关注的重点问题。
1.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1.1疏散困难高层建筑层数多、垂直距离大、人员集中,加上各类管道竖井多、火势和烟雾向上蔓延快,增加了安全疏散难度,从发生火灾的高层建筑疏散到地面或其他安全地带的时间会相对延长。
广西南宁市地王大厦地上58层,高276米,据火灾模拟疏散统计,在发生火灾时,要把整栋大楼里的全部人员疏散到地上需要约4个小时。
普通电梯在火灾时由于被切断电源等因素,多数建筑的安全疏散主要还是依靠疏散楼梯,而楼梯一旦有烟气窜入,就会严重影响人员疏散。
如果火灾得不到及时控制,火灾蔓延扩大很有可能将消防电源烧毁,从而致使用应急照明和应急广播瘫痪,给疏散带来极大的困难。
大部分人在日常工作中上下高层建筑一般都使用电梯,对整栋楼层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不熟悉,加上平时缺少锻炼体力不足,也会给火灾中安全疏散带来极大的困难。
1.2火灾蔓延迅速高层建筑中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电缆井、排气道多,如果防火分隔措施不利,在发生火灾时,容易产生烟囱效应,火势将迅速向上蔓延,并容易形成立体燃烧。
据实验资料证明,在火灾初起阶段,因空气对流,在水平方向造成的烟气扩散为0.3m/s,烟气沿楼梯间或其他竖向管道扩散速度为3-4m/s。
如一座高200m的高层建筑,在无阻挡的情况下烟气在一分钟左右就能从一楼竖向管道井扩散到顶层。
浅议超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问题及对策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 URN AL OF GU ANGXI UN I VERSIT Y FO R N ATION ALITIES2007年8月(N a tura l Science Edition) A ug.2007浅议超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问题及对策3罗 晖(广西公安消防总队,广西南宁 530022)摘 要:分析了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问题,针对超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提出预防和控制超高层建筑火灾的措施.关键词:建筑;防火;安全;对策中图分类号:TU972+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62(2007)ZJ01-0102-03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逐渐增多,为现代化城市带来生机与活力,但同时也给消防安全带来了新的问题,特别是高度超过100m的超高层建筑.最近,我区目前最高的超高层建筑-南宁地王大夏,今年连续发生两起火灾,已引起了自治区领导的关注,如何防控超高层建筑的火灾,最大限度的创造和谐因素,是我们每个消防工作者面临一项艰巨任务.下面笔者就如何预防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供同行参考.1 超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凡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都属于高层建筑.建筑高度超过100m高度建筑通常称为超高层建筑.总结国内外典型的多起超高层建筑火灾,其突出的特点主要有:(1)火灾蔓延速度快.超高层建筑由于火灾蔓延途径多,影响火势蔓延的因素复杂,超高层建筑本身具有烟囱效应,加上各种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电缆井等竖向井道以及受热易碎的玻璃幕墙,如果防火分隔处理不好,火势可以通过门、窗、吊顶、走道、可燃隔墙等途径水平蔓延,也能竖向管井和孔洞、共享空间、玻璃幕墙缝隙等途径蔓延.(2)人员疏散困难.一是层数多,高度高,垂直距离长,人员疏散到地面或其他安全区域的时间长;二是人员相对集中,疏散困难;三是发生火灾时由于各竖井空气流动畅通,火势和烟雾向上蔓延快,增加了疏散的难度.目前南宁乃至广西配置的登高消防车,最大高度也就是54m,其高度也不能满足安全疏散、火灾扑救和救援的需要,而且登高消防车的高度也是有限的,超过登高消防车最大登高高度,外部扑救和救援根本无法实展.发生火灾时,要使人员迅速疏散到地面或建筑物内避难层及不受火灾威胁的安全部位,是十分艰难的.数千人、甚至数万人从整幢大楼疏散到地面,少则几十分钟,多则几小时.(3)火灾扑救难度大.超高层建筑高达上百米以上,目前的消防车供水能力和供水器材的耐压强度达不到所需的高度,登高消防车和消防直升机是扑救超3收稿日期:2007207210.作者简介罗晖(2),女(土家族),湖南桑植人,广西公安消防总队防火监督部建审处工程师,武警专业技术少校警衔201:1974.高层建筑火灾的先进设备,但由于受施展空间和技术的局限,目前无法满足超高层建筑火灾的需要,受高度的限制登高消防车只能救助相应伸展高度内的被困人员和实施灭火,受飞机安全和停放场地的局限,消防直升机只能救助逃生到屋顶停机坪的被困人员或运送消防队员到屋顶停机坪,发生火灾时从室外进行扑救相当困难,大面积玻璃幕墙受高温或火焰作用,易碎裂形成“玻璃刀”,时刻威胁超高层建筑四周参与救灾的消防车、器材装备和救助人员.因此,超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难度大,一般要立足于自防自救,靠自身消防设施实现灭火.2 我区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问题现状尽管超高层建筑发展在我区刚处于起步阶段,但从现已投入使用的超高层建筑调查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消防安全问题:(1)防火分隔处理不彻底.超高层建筑内设有电梯井、电缆井、管道井等各种竖向管井,管井施工后,楼板和孔洞没有严格按规范进行防火封堵,大量的玻璃幕墙与楼板处没有完全进行封堵或封堵不彻底,火灾时往往变成火灾蔓延的最佳途径.如2007年5月南宁地王大厦发生的火灾,就是有关管井没有按规定封堵,以致火灾时,烟气很快蔓延到各楼层.(2)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超高层建筑内部装修中使用了大量可燃或难燃材料,摆设物品陈设,可燃固定家具,还敷设着许多电线电缆.据资料介绍:一般住宅的火灾荷载为35~60kg/m2,高级旅馆为45~60kg/m2.一旦失火,大量的可燃物,将会使超高层建筑产生大量的热量,火灾中形成的浓烟就会顺着电梯井、垃圾井等竖向“烟囱”,以3~5m/s的速度迅速蔓延.(3)功能繁多、用电量大.超高层建筑用途广泛,功能复杂,集办公、会议、娱乐、餐饮、商务、住宿等于一体.同时,因功能需要,一般都配备大量的设备,都有可能导致火灾的因素.(4)消防装备配备不能适应扑救超高层建筑的需要.一是现有消防车的供水能力和供水器材的耐压强度达不到超高层建筑所需的压力要求;二是登高消防车因受技术局限性,只能在有限空间内实施灭火和救援,目前广西登高消防车最高登高高度仅达54m;三是一些超高层建筑虽设有直升飞机停机坪,但目前广西因财力问题,并不具备配置消防直升飞机的条件.3 预防超高层建筑火灾的技术措施超高层建筑的防火,不仅需要对前期防火系统进行科学、合理、可靠、全面的设计,对后期实施科学有效地管理,还取决于超高层建筑自身消防设施的完善和有效地运行.针对高层建筑火灾特点以及目前我区超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对策:(1)合理规划超高层建筑的总平面布置和平面布置.一是合理选择位置.根据火灾时辐射热对相邻建筑的影响,易燃易爆场所火灾时对高层建筑的影响,以及消防灭火救援和节约用地等综合因素保持必要的防火间距.二是合理规划消防车道和消防扑救面.由于超高层建筑体量大,高度高,必须设置环形消防车道,主体建筑应满足消防车扑救的需要,尽管日前登高消防车举高能力有限,但在其有限操作范围内还是为消防部门灭火救助提供有效外围途径.三是合理布置燃油、燃气锅炉、油性变压器、柴油发电机、燃油燃气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等用房的位置.采用控制和分隔办法把可燃物控制局部范围.(2)提高超高层建筑建筑构件的耐火等级.超高层建筑不论采用哪种结构体系,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的要求,从消防角度看,钢筋混凝土结构应是最理想的,但由于钢结构施工方便、施工速度快等特点,目前不少超高层建筑采用钢结构,但从防火角度看,钢结构虽然是不燃烧体,但很不耐火,无数火灾案例和科学试验所证明,无防火保护的钢结构在火灾的作用下,15分钟左右就会烧损或破坏.因此,对超高层钢结构建筑防火处理尤为重要,对梁、柱、楼板、屋顶承承构件等各种构件应满足一级耐火等级的要求.(3)处理好平面和竖向防火分隔.一是合理划分防火分区.利用防火墙或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物将建筑平面划分为若干水平防火分区,通过楼板等构件将上、下楼层划分为若干竖向防火分区,即使发生火灾,也不至于蔓延到其他区域,把火灾控制在较小的范围.二是处理好管井分隔处理.电梯井、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垃圾道等竖向管道井应独立设置,井壁除开设门洞外,不应开设其他洞口,其井壁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不燃烧体;电缆井、管道井应每层在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作防火分隔三是竖向连通各层3增刊 ●罗 晖/浅议超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问题及对策.01的中庭应进行防火处理.房间与中庭回廊相通的门、窗,应设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窗;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应设乙级防火门或耐火极限大于3h的防火卷帘分隔;中庭每层回廊应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四是玻璃幕墙与楼板缝隙处应进行防火处理.应设置必要的窗槛墙、窗间墙,其高度不应低于0.80m,窗槛墙、窗间墙的填充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五是处理好穿越各楼梯的风管分隔.垂直风管应设在管井内,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道穿越防火分区处,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穿越重要的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以及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应设防火阀进行有效分隔,防止烟火通过风管蔓延.(4)合理设置安全疏散设施.针对超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设计上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严要求,将疏散楼梯、电梯布置在建筑平面中心,围绕疏散楼梯设置环形走道或双向走道,优化安全疏散距离,为人员疏散到安全地方创造条件.一是合理设置防烟楼梯.防烟楼梯应满足防火防烟要求,其防烟设施和排烟设施应满足规范要求,确保逃生通道的安全.二是合理设置避难层或避难间.避难层或避难间是保障超高层建筑内人员发生火灾时安全脱险的一项有效措施,一般避难层的设置,自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三是设置完善的疏散诱导系统.目前,发光疏散指示标志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电致发光型疏散指示标志;另一种是光致发光型疏散指示标志.常规使用的电致发光型疏散指示标志,由于其包括了一整套电路、电器、蓄电池系统,需要定期保养和维护,安全系数难以得到长期保障.而蓄光型自发光疏散指示系统的核心材料具有吸光、蓄光、发光的性能,在吸收各种可见光10~20分钟之后,即可在黑暗中连续发光10~12小时,发光安全系数达到100%.因此超高层建筑疏散诱导系统应以电致发光型疏散指示标志为主,辅以光致发光型疏散指示标志.四是设置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停机坪的作用主要是抢救屋顶上的逃生人员和运送灭火器材.尽管广西目前尚未配备消防直升飞机,但从长远来看,设置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是必要的.(5)严格控制可燃易燃材料装修,减少火灾荷载.从控制火灾三要素出发,必须控制超高层建筑内装修材料的使用,严格控制可燃易燃材料的装修,最大限度的减少可燃物.(6)完善建筑自身的消防设施,采用先进的技术防范手段提高超高层建筑的安全等级.针对超高层建筑无外部救援的特点,必须完善建筑自身的消防设施设置.一是要设置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早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要针对不同的保护对象选择适用的火灾探测器,立足于早期报警、早期发现、早期疏散、尽早灭火,在火灾尚未形成大火前,通过先进监控系统发现火情,启动火灾应急预案,实施扑救初起火灾.二是积极推广应用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灭火成功率高的固定灭火系统.除常规消火栓系统外,当今世界上公认最为有效的自动灭火设施,是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规范规定除不能用水灭火的部位外,均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超高层建筑应积极推广应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实现全方位保护,不能用水灭火的部位可采用气体灭火系统等其他固定灭火系统代替.三是要设置可靠的防烟排烟设施.超高层建筑由于高度高,采用自然防烟和自然排烟效果不佳,应采用机械防烟与排烟系统,对疏散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以及封闭的避难层(间)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对走道、无窗房间或设置固定窗的房间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真正提高超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前室、走道和避难场所的安全度.超高层建筑虽然在我区刚刚起步,但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域的发展,超高层建筑将不断涌现,预防和控制超高层建筑的火灾,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针对超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应立足于自防自救原则,在预防火灾的源头上,积极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在管理上应积极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对消防设施进行有效维护管理,保证消防设施完好、有效,做到防患于未然.[参 考 文 献][1]蒋永琨.高层建筑消防设计手册[K].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2]G 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1[责任编辑 黄祖宾][责任校对 苏 琴]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8月 增刊401。
浅析高层建筑消防安全

浅析 高层建 筑消防安全
20 5
浅 析 高 层 建 筑 消 防安 全
傅 璇
( 江西省 吉安市消防支队 防火处 , 江西 吉安
摘
3 3 1 6 0 0 )
要: 随着经济与技术的高速 发展 , 高层 建筑 日新 月异 , 高层建 筑 的火灾 往往 会 造
成 巨大的人员伤亡 和财产 损失。高层 建筑 如雨后 春笋般 在城市 中矗立 , 在 给城 市带 来 繁 华 的同时也带来 了消 防安 全问题 , 高层建筑 防火安 全要在政 府的统 一领导 下 , 通 过规 划 、
3 现 阶段 高层建筑消防工作存在 的问题 3 . 1 消防设计不符合规 范要 求
随着我 国社会 主义 市 场经 济 的迅 速发 展 , 城市 化
进展迅猛 , 大城 市 、 超 大城 市不 断 出现 , 城 市 中各 种功
能 的大 型建 筑 、 高层 建筑 和超 高层 建 筑 以及地 下建 筑
设计不配套 , 加 之一些建 筑工程 建设 时 间紧 , 设计周 期 短, 设计人 员只图简便 , 而各 专业设 计人 员不 相互 配合 协商 , 建筑工程设计 图纸 缺 图、 漏 图 以及 设计 图纸不 能
用, 一旦发 生 火灾 , 火 势 蔓延 迅 速 , 楼层越高, 抽 风 越
强, 火势越猛 。据测 定 , 初期 的火 灾 , 烟气 水平 扩 散 速 度约为 0 . 3 1 m / s 在火 灾 猛烈 燃烧 阶段 , 水平 扩 散速 度
美 国希尔顿 饭店 8层起火 , 火灾 蔓延 到 3 0层 的顶部 , 仅 用了2 0分钟 , 浓烟 翻滚直 上 , 高 出楼 顶达 1 5 0米。 ( 2 ) 火灾 扑救工作复杂 。
超高层建筑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

超高层建筑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及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同时也随着我国建设能力的快速提升,超高层建筑在城市中也屡见不鲜,但因超高层建筑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所对应的消防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围绕超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存在的消防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应对措施。
关键词:超高层、火灾危险性、问题、应对措施1超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1.1以自主灭火为重点,外部扑救为辅超高层建筑一般指建筑高度在100m以上的建筑,当前我国城市消防配备的举高类消防车以举高高度50m以上居多最大举升救援高度为101米。
这意味着,超高层建筑100以上楼层发生火灾后,从外部扑救或救援会非常困难,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建筑内的消防设施进行灭火。
1.2功能多种多样,火灾隐患大当前超高层建筑大多是商业综合体,融合了办公、酒店、公寓等,建筑使用功能多样,使用单位同样也多,这就会造成火灾危险源种类多、存在消防责任不明、缺乏明确的管理制度、忽视消防设施的维护更新等问题频出,在日常使用中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另外部分使用单位会按照自身的意愿进行装修,使用的装修材料登记不能满足消防要求,发生火灾时材料燃烧释放出的有毒有害气体不仅仅会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而且增加救援难度。
1.3人员密集,疏散难度大超高层建筑,建筑层数在35层以上,建筑平面布局复杂,人员密度较大,如果发生火灾初期灭火没有达到预定效果,人员不能使用电梯系统,电梯会自动落位到一层。
超高层建筑内的疏散楼梯就成了人员逃生的唯一通道,人员需经疏散楼梯至室外或避难层。
在疏散过程中因消防应急逃生能力不同,会存在人员惊慌、混乱,容易发生拥挤踩踏,甚至出现人员跳楼事故,要使楼内所有人员安全、迅速疏散到地面,难度非常大。
1.4设计复杂,后期维护要求高超高层建筑在设计过程中需考虑防火间距、建筑内的平面布局、防火分隔、疏散距离、疏散走道、疏散宽度、安全出口、防火分区、防烟分区、避难层的设置、建筑装修、保温材料、消防车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议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
0 引言
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市高层建筑随之不断增多。
虽然近年来高层建筑各项消防设施配置不断强化,其消防安全治理工作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面临的形势依然严重,存在着众多方面的问题。
高层建筑的兴起,节约了用地,丰富了城市空间,进一步增加了城市现代感,但是一旦发生火灾,扑救困难。
因此,加强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1高层建筑火灾很难扑灭的原因
凡事都具有两面性,高楼给我们带来各种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不少的安全漏洞。
高层建筑的高度,是其火灾很难扑救的重要原因。
因为对于高度在200 米以上的高层建筑,越是到高处,风力越大,周围遮挡物越少,假如大火蔓延到高处,越往上,火会被风助长得越快,火势也会越旺。
消防设备的缺陷,也是其中一个原因之一。
就目前我国的消防设备的数量和质量而言,是远远不足的。
就比如说消防车,就理论而言,世界上目前最先进的消防车的升起高度理论值最高可达100 米,但是实际情况是,越高处,风力越大,空间也越小,对于消防员来说,各种灭火操作和灭火设备的使用,都比在低处的难得多,而且也更加危险当高层建筑着火时,普通的消防车的的灭火高度大约是在60-70 米左右,之前提到的上海“ 1115”火灾,火势一直快速的向上蔓延,直
到超出消防车消防水枪的喷射距离。
同样,倘若大火不能被很好的压制在低楼层,越到高处,消防设备就越凸显出不足,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发生高层建筑大火时,有专门的消防直升机从上往下洒水灭火,而我国目前,也只是有极少数的发达城市才有专门的消防直升机,而且数量非常有限。
当消防员进入楼层灭火时,也会碰到许多阻碍。
比如说建筑设计本身不合理,逃生楼梯少,消防队员登楼时,会与逃生下楼的人员发生“对撞”,影响扑救进度;而且高层建筑,越是高层,水压越小,无法提供足够的灭火用水;再者,攀登高楼本身就对消防员的身体素质和能量有更高的要求。
总之,影响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主观和客观的因素都很多。
2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消防设施配备不到位。
依据《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高层建筑在建设时,应设有较完善的消防设施,以便为火灾预防和火灾扑救工作提供有利条件。
但是,公安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在工程竣工验收或日常监督检查中会经常发现,高层建筑比较普遍存在着消防设施“短斤缺两”、质量性能差和功能不全等先天性火灾隐患。
此外,一些单位由于缺少对火灾自动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内消火栓等消防设施的经常维修保养工作,导致了大部分消防设施长期处于故障或瘫痪状态而不能正常使用。
消防防范措施不到位。
由于高层建筑从设计到施工,不但要求高,而且环节多。
由于众多因素影响,导致工程竣工时留下先天性火灾隐患。
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个别单位为了赶时间,省资金,抢工期,未能严格依据相关规范施工,致使消防设施达不到规定要求,留下了很多隐患。
二是在防火分区、分隔设施,隐蔽工程和材料使用上不符合规范要求。
如有的使用大量可燃、易燃材料,有的防火
分区过大,有的电缆井、管道井、空调系统穿过各楼层未封堵等。
三是有的高层建筑工程在消防审核后的建筑施工、设备安装、室内装潢、项目监理过程中,由于经济利益驱动或进货、监理等制约措施不严,
往往出现偷工减料、使用伪劣产品的现象。
个别单位未经消防部门审核验收而擅自改建项目并投入使用,导致了高层建筑在整体布局、防火分区、消防设施、消防通道等方面造成了难以整改的火灾隐患。
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
一是目前的高层建筑多为合用建筑,产权单位多,使用单位更多,因此造成了各单位在消防安全治理上各自为政、多头治理现象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治理责任主体不明确,消防安全制度不落实。
二是部分高层建筑产权单位和使用单位思想上熟悉不够,缺乏消防安全意识。
主要表现在:有的单位任意封堵室内消防通道,对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制度不落实;有的没有消防应急预案;有的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消防安全治理人员配备不到位。
3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问题的对策高层建筑的增多是时代发展的必
然,绝不可能因其火灾的严重性而停止建设,关键在于如何预防火灾的发生、降低火灾的损失。
因此,本人认为,加强高层建筑消防工作必须把重点放在高层建筑防范措施的落实上。
首先,必须加强监管力度。
从高楼的设计到施工,再到完工审核等各项细节,都必须严格把关。
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所以,任何一个细微的环节,都不应该放松警惕。
特别是在设计图的审核上,更应该考虑到最后的实际意义,考虑到面对突发事件的安全问题。
比如说,在国外,高层建筑一般是每一定的楼层中间或每层楼里,会设计一个火灾或突发事件的避难空间,而在国内,只有很少一部分的高层建筑才有设计这些空间。
所以,设计也是决定着结果的重要一面。
其次,必须落实责任主体,明确治理责任。
就我国现状而言,高层的,大型的建筑,虽说是一个大公司负责总体设计和建造,但是具体到细节时,会把工作分配承包给一些小公司负责。
也正因为这样,混入了很多安全隐患。
各个施工队的施工质量,能力,实力,责任心都会有不同,所以难免会存在一些较低层次的施工队伍参与到一栋大楼的建设中,这也导致某个模块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起不到预定的效果。
也就是埋下了安全隐患。
比如在大楼的火灾感应系统的安装过程中,出现问题,就会对之后可能发生的火灾束手无策。
4一些适合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新技术
1)热量测定罩要更好地逃生,需要研究火灾中火焰扩散的趋势,寻找更好的逃生路线和逃生方法。
美国马里兰州的火灾研究实验室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量测定罩,用来测量火灾释放的热量。
在这个巨大的罩子底下,工程师可以建造一套三房一厅的标准住房,甚至可以是一幢两层楼的小办公楼。
工程师在这里研究点火方法、电器火灾的起因、燃烧速度和易燃液体如何影响火焰的扩散。
2)逃生电梯现在,人们获知的救灾知识是火灾时不要乘坐电梯,因为火灾时电梯会断电,电梯间烟尘大,电梯轿厢可能变形,缆绳可能断裂。
而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高楼层的人们要在烟火中跑到底层很费时,会错过最佳逃生时机。
因此,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正在研制由专用电源驱动的消防电梯。
它的轿厢和缆绳都很牢固,不会被大火烧坏。
当火灾断电时,消防电梯依然有电,可保障人们及时逃生。
另一种新颖的逃生电梯是德国人开发的折叠式可充气逃生舱。
平时,这种电梯
的逃生舱5 个一组连在一起,以折叠的方式置于高层建筑的屋顶。
当火灾发生时,救援人员开启底楼外墙的一个激活装置,电动系统让折叠逃生舱像手风琴一样打开,并自动充入可让逃生舱悬浮的氦气。
然后,逃生舱伸出屋顶边缘,沿着建筑物外墙徐徐降到地面。
人们可以从楼顶进入逃生舱,也可在逃生舱经过窗户时迅速进入。
3)单人自救系统国外研究人员还开发了一些可以沿着
建筑物下滑的火灾单人自救系统。
67岁的丹麦人古尼•延森发
明了一种高楼滑动鞋安全系统,这种“鞋”靠安装在大厦外面窗户旁边的一道窄窄的钢轨上下滑动。
美国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高楼逃生轮,
类似于风筝的轮轴,可以让人们在高楼发生灾难时迅速离开。
逃生时可以把坚固的绳索钩在高楼上某个安全牢靠的地方,把安全带系在腰上,就可以利用逃生轮沿着墙面安全地下滑到地面上。
日本有一种自垂救生索,它和建筑内的消防控制室连在一起,绳索则安装在每个窗的外墙上框部。
一旦发生火灾,只要消防控制室一有动作,这些绳索便自动脱垂,在各个窗口形成一条条救生路线。
5结束语
高层建筑带给我们很多便利和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安全问题。
在过去,高层建筑的火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虽然我们也在高层火灾的防范和扑救上,取得了一定成功。
但是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努力把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降到最少甚至是没有意思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