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专业
上海交大化学专业本科分流方案

上海交大化学专业本科分流方案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专业本科分流方案如下:
1. 无机化学方向:该方向主要研究无机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并在催化、材料科学、能源储存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学生将学习无机化学基础知识,如金属有机化学、固体材料化学等,并进行相关实验和研究。
2. 有机化学方向:该方向主要研究有机分子的合成、结构与反应机理,并在有机合成、药物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学生将学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如有机合成方法学、有机化学分析等,并进行相关实验和研究。
3. 物理化学方向:该方向主要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变化的规律,并在催化、纳米科学、化学动力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学生将学习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如量子化学、统计力学等,并进行相关实验和研究。
4. 分析化学方向:该方向主要研究化学分析方法与技术,并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物质量控制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学生将学习分析化学基础知识,如分离与测定方法学、色谱、质谱等,并进行相关实验和研究。
5. 化学生物学方向:该方向主要研究化学与生物学的交叉领域,如生物分子合成、信号转导机制等,并在生物医药、生物技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学生将学习相关的化学与生物学基础知识,并进行相关实验和研究。
学生在选课时可以根据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并且可以根据个人的发展情况在大三或者大四阶段选择相关的选修课程和实验课程。
Diels-Alder反应-上海交通大学课程中心

用带玻璃钉的漏斗配以10ml吸滤瓶、真空泵抽滤。抽滤前,需在玻璃钉上放置一直径略大干玻璃钉尾部平面的滤纸,用溶剂润湿之,并抽气使其紧贴漏斗以免过滤时固体从滤纸与漏斗壁间漏下。当真空度要求不高时,微型仪器整个容量小,可用洗耳球或针筒来使其减压。
实验精确度%
九、实验方法指示及注意事项
蒽的中心环有双烯结构,在9,10—位上能与亲双烯试剂——顺丁烯二酸酐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稳定的加成物,但反应是可逆的。
蒽马来酸酐9,10-二氢蒽-9,10-α,β-马来酸酐
六、实验数据记录
蒽为灰白色粉末,马来酸酐为白色晶体,熔点52-54℃.
实验步骤:
1.将40mg蒽、20mg马来酸酐和0.5ml干燥二甲苯加入小烧瓶中,加入毛细管,装好回流冷凝管,在140℃下加热回流30min,冷至室温。
9,10-二氢蒽-9,10-α,β-马来酸酐的红却后结晶析出,此结晶即为产物。用冷的二甲苯洗涤,由于蒽和马来酸酐溶于二甲苯而9,10-二氢蒽-9,10-α,β-马来酸酐不溶于二甲苯,所以二甲苯可洗去大部分未反应的蒽和马来酸酐,残余物经真空干燥也可挥发掉。
1.Diels-Alder反应产率高,反应条件比较温和,本实验有可能在较低温度下也能进行,需要验证。
2.电子天平数量不够。
十一、对学生的要求
学习微型化学实验操作,学会用水泵减压抽滤,掌握离心分离方法。
十二、参考文献
1.《实验化学》(上)P288-P289
2.南京大学出版社《有机化学》P68-P69
3.周宁怀,高等院校选用教材系列微型有机化学实验P135-136
1.实验中用的二甲苯必须干燥,二甲苯可用137—140℃的馏分,最好在使用前用分子筛干燥过,否则会引起马来酸酐水解,影响产率。
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的基础学科专业建设探索和实践——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强基计划)专业建设初试

大 学 化 学Univ. Chem. 2021, 36 (11), 2108090 (1 of 6)收稿:2021-08-30;录用:2021-09-13;网络发表:2021-09-27*通讯作者,Email:***************.cn基金资助: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发展基金(CTLD20J 0033)•专题• doi: 10.3866/PKU.DXHX202108090 编者按:专业是高等学校办学的最基本单元和最基础支撑,是汇聚师资、课程、资源、条件、政策,推进新目标、新理念、新标准、新举措落地落实的最重要平台,也是本科教育“新基建”最关键抓手。
专业的优势特色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永恒主题。
推进专业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优势发展,使专业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区域、行业、学科发展的战略需求,更好地适应和促进学生就业与发展的需要,是提升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提升专业办学适应度和满意度的根本前提。
为了汇聚各高校开展专业优势特色建设的理论思考、改革思路和成功经验,通过交流借鉴推进我国化学类专业的特色优势建设,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大学化学》期刊联手推出“专业特色建设”专刊。
本专刊共收录论文30篇,分别体现了特色育人模式(12篇)、行业特色(8篇)、地域特色(3篇)、学科特色(2篇)、特色课程和内容特色(3篇),还涉及培养层次特色、能力和素质特色、就业发展特色、四新建设特色等方面。
希望这些论文能为广大高校开展专业特色优势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的基础学科专业建设探索和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强基计划)专业建设初试魏霄,王开学,宰建陶,王冲,颜徐州,梁晶,钱雪峰*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上海 200240摘要:强基计划是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的重要举措。
化学专业立足于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展以化学基础为主、理工交叉的培养模式。
实验指导书-上海交通大学课程中心

2.通过Grignard试剂与酮反应制备叔醇
二、 实验内容
1.Grignard试剂乙基溴化镁的制备
2.由乙基溴化镁制备2-甲基-2-丁醇 3.学习无水操作 4.进一步学习萃取,蒸馏等基本操作。
-2-
三、 实验示意图
图 7-1 电磁搅拌回流装置 (冷凝管和滴液漏斗上分别装有氯化钙干燥管)
- 12 -
%
九、 实验方法指示及注意事项 1.所有的反应仪器及试剂必须充分干燥。溴乙烷事先用无水氯化钙干燥并蒸馏 进行纯化。丙酮用无水碳酸钾干燥亦经蒸馏纯化。所用仪器在烘箱中烘干后,让 其稍冷后,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待用(也可以放在烘箱中冷却) 2.镁带应用沙纸擦去氧化层,再用剪刀剪成约 0.5cm 的小段,放入干燥器中 待用。或用 5%盐酸溶液与之作用数分钟,抽滤除去酸液,依次用水、乙醚洗涤, 干燥待用。 3.乙醚应绝对无水。 4. 开始为了使正溴丁烷局部浓度较大,易于发生反应和便于观察反应是否开始, 故搅拌应在反应开始后进行。若 5 分钟后仍不反应,可用温水浴加热,或在加热 前加入一小粒碘以催化反应。反应开始后,碘的颜色立即褪去。 5.如仍有少量残留的镁,并不影响下面的反应。 6.硫酸溶液应事先配好,放在冰水中冷却待用,也可用氯化铵的水溶液水解。 7.为了提高干燥剂的效率,可事先将干燥剂放在瓷坩锅中焙烧一段时间,冷却 后待用。
- 11 -
八、 对实验结果和实验中某些现象的分析讨论 1.Grignard 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反应刚开始时,溴乙烷的滴加速度不宜 过快,必要时可用冷水冷却。当反应开始后,调节滴加速度,使反应物保持微沸 为宜。
2.卤代烷生成 Grignard 试剂的活性次序为:RI>RBr>RCl,在用活性较差的溴 乙烷制备 Grignard 试剂时,若反应不易发生,温水浴加热,或可采用加入少许 碘粒的 1,2 一二溴乙烷或事先已制好的 Grignard 试剂引发反应发生。
优秀毕业生个人事迹

优秀毕业生个人事迹优秀毕业生个人事迹(一)侯志林,女,1991年9月出生于山西省大同市。
现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专业,2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聚离子液体、超支化聚离子液体。
自入校以来,没有丝毫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思想、生活、学习和工作上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在师长的关怀下,经过不懈的努力以及同学的帮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将其主要事迹材料列举如下:科研方面20**年至20**年在中南大学应用化学系学习,获本科学位。
期间获得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国家三等奖、中南大学20**、20**学年校优秀学生、中南大学优秀毕业生等称号。
并获得中科院有机所硕博连读、上海交通大学保研资格,最终以专业第三的成绩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颜德岳院士课题组学习,师从周永丰教授。
在交大良好的学术氛围与科研平台下,努力使自己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一种谦虚谨慎的作风,保持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
两年半的研究生学习期间,努力学习专研,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报告,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优秀,获得上海交通大学一等、二等学业奖学金,参与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部分研究工作,并在学术科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已发表SCI学术论文第一作者一篇、第二作者一篇,核心期刊学术论文第一作者一篇,并有幸完成由江明院士等编著的书籍《大分子自组装新编》第十七章。
思想方面除了在学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侯志林同学在思想上也毫不松懈,积极进取,努力提高思想觉悟水平。
她通过学习先进的政治理论,关心国内国际大事,坚持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和提高自己,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稳定,自觉遵守《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规则制度,尊敬师长,热爱同学,关心集体,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错误倾向;树立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认真参加学校及院里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在思想和行为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积极主动的向党组织靠拢,时刻督促自己,检查自己,让她在思想行为方面作风优良,待人诚恳,能较好处理人际关系,处事冷静稳健,能合理地统筹按排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事务。
学科(专业) 专业方向姓名备注化学无机化学林云霄硕博贯通化学无机 ...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专业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专业《综合化学实验二》课程教学大纲有机化学教研组:章烨,课程名称:综合化学实验二课程代码:学分/学时: 1.5/51适用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实验化学(2-1)、实验化学(2-2)、后续课程:无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课程性质:《综合化学实验》二是一门继实验化学(2-1)和实验化学(2-2)后面向二年级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实验课程,综合化学实验的特点在于其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
每个实验作为一个小型研究课题由若干个相关的实验组成,内容涵盖了"合成/制备-表征/分析-性能/应用,实验内容涉及学科发展前沿,大多数实验源自本系教师的科研成果。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术的能力,训练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化学研究工作者的基本素质。
本课程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见下表: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每个综合实验均由若干个子实验组成,在内容上则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二级学科知识点的交叉和结合。
从6个实验中分成三个实验模块,由学生自由选择。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首先,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文献,提出问题,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内容相当于开题报告。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
本课程安排了2~3次Seminar活动:第一次研究性实验开始前,讨论学生的实验方案;第二次在模块I或II课程结束前举行,讨论学生实验进展和存在的问题;第三次在模块III实验完成后举行,内容相当于论文答辩。
整个实验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提倡自主学习的模式。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本课程实行与研究性教学相适应的综合考核制度。
考核体系涉及文献查阅、实验预习、实验方案的设计、Seminar表现、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实验报告(鼓励以实验论文提交报告)。
五、教材及参考数目1. 刘湘、刘士荣编,《有机化学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7月2. 杜志强主编,《综合化学实验》,科学出版社,2005年2月3. 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合编《综合化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4.张寒琦,徐家宁主编. 综合和设计化学实验.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5 5.Kenneth M.Doxsee【美】,James E.Hutchison【美】著.任玉杰译. 绿色有机化学-理念和实验.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66.国内外文献。
有机化学专业排名

高校有机化学排名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
1 兰州大学A+ 8 吉林大学 A 15 徐州师范大学 A
2 南开大学A+ 9 山东大学 A 16 华中师范大学 A
3 北京大学A+ 10 南京大学 A 17 天津大学 A
4 浙江大学A+ 11 中山大学 A 18 郑州大学 A
5 四川大学A+ 12 复旦大学 A 19 苏州大学 A
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3 武汉大学 A 20 湖南师范大学 A
7 清华大学 A 14 厦门大学 A 21 云南大学 A
B+ 等(32 个) :华东理工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聊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大学、同济大学、福州大学、湘潭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河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东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昌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江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江苏工业学院、广西大学、贵州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
B 等(31 个) :新疆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大学、辽宁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温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烟台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山西大学、扬州大学、大连大学、长
春工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广州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内蒙古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专业
《综合化学实验二》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教研组:章烨,
课程名称:综合化学实验二
课程代码:
学分/学时: 1.5/51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专业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实验化学(2-1)、实验化学(2-2)、
后续课程:无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综合化学实验》二是一门继实验化学(2-1)和实验化学(2-2)后面向二年级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实验课程,综合化学实验的特点在于其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
每个实验作为一个小型研究课题由若干个相关的实验组成,内容涵盖了"合成/制备-表征/分析-性能/应用,实验内容涉及学科发展前沿,大多数实验源自本系教师的科研成果。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术的能力,训练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化学研究工作者的基本素质。
本课程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见下表: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每个综合实验均由若干个子实验组成,在内容上则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二级学科知识点的交叉和结合。
从6个实验中分成三个实验模块,由学生自由选择。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首先,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文献,提出问题,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内容相当于开题报告。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
本课程安排了2~3次Seminar活动:第一次研究性实验开始前,讨论学生的实验方案;第二次在模块I或II课程结束前举行,讨论学生实验进展和存在的问题;第三次在模块III实验完成后举行,内容相当于论文答辩。
整个实验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提倡自主学习的模式。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实行与研究性教学相适应的综合考核制度。
考核体系涉及文献查阅、实验预习、实验方案的设计、Seminar表现、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实验报告(鼓励以实验论文提交报告)。
五、教材及参考数目
1. 刘湘、刘士荣编,《有机化学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7月
2. 杜志强主编,《综合化学实验》,科学出版社,2005年2月
3. 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合编《综合化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
4.张寒琦,徐家宁主编. 综合和设计化学实验.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5 5.Kenneth M.Doxsee【美】,James E.Hutchison【美】著.任玉杰译. 绿色有机化学-理念和实验.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6
6.国内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