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附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河南省2013届高三试题(语文)

河南省2013届高三试题语 文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百舸.(kě) 倔.强(juè) 慰藉.(jí) 商榷.(què) B .遏.止(é) 给.予(jí) 青荇.(xìng ) 须臾.(yú) C .墓冢.(zhǒng ) 瓦菲.(fēi ) 劲.敌(jìng ) 颓圮.(pǐ)D .犄.角(jī) 偌.大(nuò) 火钵.(bō) 狭隘.(ài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苍茫 凄惋 彳亍 万户侯B .愁怅 冷漠 浮藻 激浊扬清C .笙萧 典押 凌侮 鱼翔浅底D .榆阴 青苔 辗转 风华正茂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高________的诗歌作品的。
②艾青把这个深厚的感情________在他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③演讲时一定要摈弃________的心理。
A .品位 灌注 忸怩B .品位 贯注 扭捏C .品味 灌注 忸怩D .品味 贯注 扭捏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A .“天宫” 一号的顺利升空,正是这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军人无私奉献的结果。
B .他虽然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的峥嵘岁月....,但出狱后仍然恶习不改,继续作恶乡里。
C .所谓领军人物,不仅需要“逆水行舟”的冒险精神,也要有挥斥方遒....的王者霸气,更应是一个团队的战略家和指挥者。
D .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意气风发....,我们将紧紧抓住“十二五”这一战略机遇,同心同德加快推进我国的改革发展。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诗人毛泽东》一书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来表现毛泽东诗词的巨大成就,使读者全面了解毛泽东思想艺术。
2013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2013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36分)(一)语言文字应用(2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信笺(jiān)崭新(zǎn)澎湃(pài)心广体胖(pán)B.熨帖(yù)殷红(yān)粗犷(guǎng)力能扛鼎(gāng)C.胡诌(zhōu)玷污(diàn)果脯(pǔ)未雨绸缪(mòu)D.秀颀(qí)箴言(zhēn)禅让(shàn)叱咤风云(chà)1.B【A.崭(zhǎn);C.脯(fǔ);D.咤(zhà)】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装帧名信片任劳任怨冒天下之大不韪B.青睐入场券随声附和不敢跃雷池一步C.编纂水龙头人情世故有志者事竟成D.弦律大拇指文过饰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2.C【A.名—明;B.跃—越;D.弦—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 针对钓鱼岛撞船事件,我外交部发言人再度声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B. 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中国选手周璐璐以333公斤的成绩问鼎冠军宝座,并打破了该项目的世界纪录。
C. 那些日子,我经常会看见母亲把手置于腰际,暗暗地使劲揉,她每揉一下,我就好像芒刺在背。
D. 最近,西班牙、英国及美国等国就全球最大沉船宝藏的归属权不可开交地闹起来。
西班牙认为沉船所在直布罗陀海峡为本国海域,宝藏应为本国所有。
3. A【声明:声明就是指公开表态或说明,庄严声明,另指声明的文告。
B. 问鼎:比喻在比赛或竞争中夺取第一名。
C. “芒刺在背”本身含有好像的意思,与“好像”重复。
D. “不可开交”只能用作“得”的宾语】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疗效。
B.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河南省2013届高三最新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含答案)

河南省2013届高三最新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郑州市第一次质量预测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因纯粹而传奇茂密的原始森林背景下,鸟鸣啾啾,两只孔雀在夜色中嬉戏。
龙年喧闹的央视春晚,进行到这里突然沉静了。
大家仿佛跟着这两只孔雀,步入南部山林,看它们相知,相恋。
这是杨丽萍、王迪表演的舞蹈《雀之恋》。
舞者杨丽萍,已年逾五旬。
高成明是杨丽萍的老朋友,也是《雀之恋》的编舞之一。
他说:“大部分艺术作品是命题作文,依靠非艺术因素成活。
”在他看来,杨丽萍成为传奇的根源,是她很早就决定纯粹依靠自己的作品,成就自己的艺术。
1958年,杨丽萍出生在云南,白族人。
文革时,她看到学生居然打老师,并且以敢打老师为荣。
她开始对人性感到悲观,于是更加喜欢跳舞,“跳舞要单纯一点”。
1971年,杨丽萍13岁。
在西双版纳农场学校的桌上领操,被西双版纳歌舞团的军代表看中,从此改变命运。
除了春晚的几次亮相,杨丽萍的舞蹈真正与大众发生密切关系,是她创作的大型原生态舞蹈《云南映象》。
这个舞蹈现已成了云南的名片。
这个节目,杨丽萍用了一年多时间采风,精心排演了15个月。
但《云南映象》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2001年,这个策划不仅舞蹈界不接受,也没有投资者接受。
合作者本想让杨丽萍编一台“土风舞”。
可是,杨丽萍的舞蹈把他们吓住了,充满了性意味的烟盒舞,打歌,还有女人被扔进火里祭神。
双方谈不到一起,没有了投资,于是杨丽萍决定:自己养活所有演员。
“这个时代,取悦观众是相对容易的。
时代需要什么,就制造什么。
”高成明说。
但杨丽萍不这样认为,她认为观众虽然习惯了已经存在的东西,但并不代表他们不能欣赏更好的东西。
“这是她最大的不同,”从开始准备到上演,这两年多,大概是杨丽萍一生最艰苦的日子,全团的经费,都靠她四处拍广告、走穴来筹集。
2003年3月8日,正是“非典”时期。
就在《云南映象》首演后第二天,剧团突然接到通知,只能演一场。
河南省河大附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河南大学附属中学2012 — 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运用:(共9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3分) A攒射cuán 船舷xuán 叱咤chà 莅临lì B销行háng 作揖yī 翌年yì 浸渍jì C绯红fěi 弄堂nòng 揩油kāi 游说shuì D忸怩ní 缜密zhěn 解剖pōu 菲薄fěi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3分) A编缉 雏菊 绪幕 催化剂 B惺忪 洗涤 契约 新记元 C缘由 喋血 屠戳 殒身不恤 D寥落 横亘 婆娑 绿草如茵 3.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是:(3分) A《小狗包弟》——老舍——现代——散文 B《荆轲刺秦王》——刘向——汉代——散文 C《包身工》——夏衍——现代——报告文学 D《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英国——小说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高三语文答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模块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 . c.A. 闷葫芦(m 6 )B. 按捺(n QD.荫(y in)蔽2. A.B .旗开得胜C. 焦炭D .开源节流老骥伏枥3. C.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赞:引见《信陵君窃符救赵》4. DA. 别无二致: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缺少比较对象。
等量齐观: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已经等量了,没有差别了。
B. 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多指坏事。
这里是待人细心周到,应为无微不至”。
C. 一饭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D. 含饴弄孙:饴:麦芽糖。
含着糖逗小孙子玩。
形容晚年生活的乐趣。
5 . CA 意思重复,把“众多”去掉。
B句式杂糅,删掉“为了” 。
D 结构混乱,在“研发”后加上“的”。
6 . C第四段中有“然而,单就最近这波’杜甫很忙’的恶搞热潮来说”句,此项以偏概全。
7 . DA项,“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评价是河南省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的观点,不是文本的观点。
B项,从“这种恶搞背后可能有网络公关和文化营销的魅影”来看,是作者的猜测,不是铁定事实。
C项,从第五段“与那些曾经流行过的网络恶搞相比,’杜甫很忙’并没有太多特色,最突出的区别……”来看,说“突出的特色”就与原文矛盾。
8 . A作者认为:不可不必对恶搞杜甫的风潮反应“过敏”。
三、9 . C “除”的意思应为“授予官职”。
10 . DA项,介词,因为;连词,表方式,不译。
B项,代词,他;语气副词,大概。
C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动词,至叽‘D项,两个“而”都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却”。
11 . B①说的是刘颂初时不喜做官,③是皇帝对刘颂执法的否定性评价,⑥是刘颂对同姓通婚的看法。
12. A刘颂在蜀地时的所作所为不合礼法, 被文帝除官;“所作所为符合皇帝的旨意,转任黄门郎” 是武帝时他跟白褒巡视荆、扬时的事情。
四、 13.(1)刘颂上表请求救济,不等朝廷答复就实行赈灾措施, 因此被除去官职。
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有答案)

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1.11.10总分:160分时间:150分钟命题:tfzyw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摩擦力供认不悔对称(chèn)穷源溯(shuò)流B.一拉罐转弯抹角隽(jùn)永令人发( fà)指C.纪传体多难兴邦叨(tāo)扰一气呵(hē)成D.化装品整齐划一倾轧(zhà)囤(tún)积居奇2、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A.秦少游《踏莎行》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一个迷字就摄住了月光的精髓。
B.很怀疑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真有穷尽的一天?按照事物的相对性推导,是否还存在与物质相对的反物质?C.我们班有个“班妈妈”,说话霸道而幽默。
“班妈妈”这个外号是她自封的,理由实在让人无语:“我的地盘我作主,你们以后就是我的孩子了。
”D.不用说别的,就是光听听这些课程的名称——《公正》《幸福》《聆听音乐》——你就有听下去的冲动。
3、阅读下面的材料,用4个偏正短语概括回答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哪些条件。
不超过25字。
(4分)4月23日,“2011大学校长全球峰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其中,“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为热议的话题。
多位大学校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顶尖大学在吸纳拥有国际学术背景人才、借鉴发达国家的教学制度和成功经验等方面缺乏全球化视野;许多人安于现状,在科研方面全方位地紧盯世界一流水平的意识不够,仅满足于在国内获奖或在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
他们建议,政府主管部门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学校营造出宽松的发展环境;全社会对于大学发展应抱有平和的心态,少一些急功近利。
4.下面的话是围绕高尔基如何走上文学创作道路而展开的,但两段在语气上不连贯,请你在横线上写出必要的过渡性语句,使两段连贯起来。
1.高尔基在童年时期就尝到了生活的艰难。
河南省开封市高三语文11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河南省河南大学附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共6页,五个大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卷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下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它强调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二是“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标人权文件,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
所有这些形式都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生长在一起,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
以我国的古琴艺术为例。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琴这种乐器本身,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并且这种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
由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以古琴为依托的,所以不仅深邃感人,而且历久弥新。
可以说,知音意识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成为雅士阶层不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于是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都互相沟通。
而遵循“大音希声”的哲学原理,古琴艺术又将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静淡远融汇于乐曲之中。
每一项真正符合标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可能以一个物质符号(比如古琴乐器本身)独立存在。
相对于物质符号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那些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更具价值。
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2.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必须在题号后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I 卷(阅读题 共64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说到这里,我才想起我们真正讨论的那个话题——纳塔莉·安吉儿的这本《野兽之美》。
这是一本关于生物学的普及读本。
这样界定实际是幼稚可笑的,因为事实上作者讲述的是分子生物学这个当代最前卫的科学话题。
有趣的是,这样一个高深的主题完全隐蔽在作者最生动最文学的叙述中。
我们读到的只是各种生物的趣味生活,它们怎样像人类一样求爱、竞争、打架和生儿育女,怎样自私小气或牺牲贡献。
我们从前传说中恩爱贞节的一些飞禽,在实际生活中可能反而是一个性开放主义者。
我们一直偏执相信其贪婪凶残的走兽,却很可能是一个勇于造福于后代的慈母良父。
文学编织了太多谎言,只好由科学揭示真理。
当然,如果仅限于澄清一些动物的事实,这并不足以使本书获得如此多的赞叹。
作者实际上是在介绍当代最伟大的一些生物学发现和成果,这些发现和成果又是怎样在影响人类对自身生命进化的思考。
也就是说,本书早已超越了生物学的范畴,它更多地还是在关注人类,在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胞是怎样决定了人及一切动物的爱恨悲欢和生老病死。
1、下列对《野兽之美》这本书的解说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A、这不是一本仅围绕生命现象讲述的科普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河南大学附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共6页,五个大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卷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下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它强调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二是“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标人权文件,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
所有这些形式都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生长在一起,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
以我国的古琴艺术为例。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琴这种乐器本身,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并且这种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
由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以古琴为依托的,所以不仅深邃感人,而且历久弥新。
可以说,知音意识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成为雅士阶层不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于是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都互相沟通。
而遵循“大音希声”的哲学原理,古琴艺术又将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静淡远融汇于乐曲之中。
每一项真正符合标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可能以一个物质符号(比如古琴乐器本身)独立存在。
相对于物质符号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那些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更具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遗产非常重要的资源,就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来说,它们都能让我们从更深刻的角度了解其背后的人和这些人的日常生活。
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一个人都跟它脱不开关系,因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
1.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人们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断创新的特点。
B.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是被群体或团体认同的文化遗产,也可以是被个人认同的文化遗产。
C.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体现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顺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D.对于世界上那些已经被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个群体和团体都应该具有认同感和历史感。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借助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一个民族及其日常生活。
B.包含着儒家中正平和旨意和道家清静淡远韵味的古琴艺术,追求的是一种“大音希声”的境界。
C.古琴艺术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的是它所蕴含的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而非其乐器本身、曲目及弹奏技术。
D.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有多少表现形式,都应该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
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实物,如果不与非物质的形式,如表演、表现形式、技能等相联系,就不能独立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B.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着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所以它比其他形式的文化遗产更值得保护。
C.雅士阶层之所以能够将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沟通,正是由于他们具有欣赏古琴艺术的水平。
D.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所以每个人身上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己力。
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
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
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父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
父丧既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
每至节岁烝尝,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
父服除后,不复食鱼肉,于母前,示有所啖,在私室,未曾妄尝,自此迄终,三十余载。
高阳许瑶之居在永兴,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原平,原平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
”原平乃拜而受之。
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居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
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
原平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又采笋置篱外。
邻曲惭愧,无复取者。
又以种瓜为业。
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
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可减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船。
”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
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
太守王僧朗察孝廉,不就。
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及山阴朱百年妻,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
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愍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
”原平曰:“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
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
”终不肯纳。
百年妻亦辞不受。
(节选自《宋书·郭原平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禀.至行,养亲必己力禀:赐与。
B.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闲:熟习。
C.日暮作毕,受直.归家直:报酬。
D.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爨:做饭。
5.以下各组句子中,表明郭原平孝顺父母或者仗义助人的一组是()①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②父抱笃疾弥年③于母前,示有所啖④岂可减溉田之水⑤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⑥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郭原平品德高尚,竭尽全力赡养双亲。
他外出做工,赚钱养家,家中断炊,从不独自饱食。
照顾病父,积年累月始终不懈;父亲去世后,他三十多年不吃鱼肉。
B.郭原平为人宽厚,常常顾及他人感受。
出市卖物,只收半价,以致买者加价付钱。
他家种竹,有人偷笋,他掘出竹笋放在篱外,盗者感到惭愧,不再偷盗。
C.郭原平以种瓜为业,曾遇大早,运瓜的沟渠不能通船。
县官刘僧秀要引农田中水注入瓜渠让他运瓜,他不肯接受。
运瓜时他见有人遇到困难,却能迅速相助。
D.太守王僧朗举察郭原平为孝廉,他不愿接受。
太守蔡兴宗私人送米给他,他坚决推辞:有人劝他别拒绝,原平谦虚地说,自己没有一点善行,不当受到赏赐。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2)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1]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2],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1]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时。
八年前,他供职于沈传师的幕下,也曾在此地盘桓。
[2]范蠡,春秋时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归隐于五湖(在宣城以东)一带。
8.对杜牧这首诗,古人曾说:“此诗全在景中写情,极洒脱,极含蓄,读之再三,神味益出。
”结合诗句分析在颈联中诗人是如何“景中写情”的。
(5分)9.请你谈谈对这首诗中“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一联的理解。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诗经·氓》)(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檐牙高啄。
(杜牧《阿旁宫赋》)(3),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4)逝者如斯,;盈虚者如彼,。
(苏轼《赤壁赋》)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夏丏尊的教学改革夏丏尊尤其重视教学的改革。
夏先生教国文,就对国文教学作了全面改革,使春晖中学的国文教学独树一帜。
从教材看,夏丏尊和他的同事们将当时春晖的国文分为必修科和选修科。
必修科的教材有两种:一是商务版的《国文课本》;一是教师自编的《选授讲义》,包括范文选读、语法、作文法等。
对范文的选择教师特别重视,既要内容新,又要形式美,以利于学生从中吸收营养,在思想、道德、情操上得到熏陶,在语言文字、写作方法上得到借鉴。
这些范文多采自《新青年》《新潮》《向导》等进步刊物。
对于初中要不要教文言文的问题,当时社会上有两种意见:一种主张兼教,一种主张绝对不教。
夏丏尊等主张兼教,他们认为“自小学以至大学的学生,文言文尽可以不写,而对于中等以上的学生,却希望其能读解普通的文言文。
如果中学毕业生没有阅读中国普通书的能力,那就不能享受先人精神的遗产,不特是本人的不幸,恐也不是国家社会之幸,不特在中国文化上可悲观,在世界文化上看来也是可悲观的”。
夏先生等还认为,当时文言文事实上在社会生活里还占有很广的势力,如果不授与学生以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学生将不能看日报、官厅公告以及现代社会上种种文件。
但分量要控制,以占全部课文的十分之三四为宜,且教材要精选。
选修科按年段分设。
第一学年注重补习,第二学年注重个性,第三学年注重调剂。
选修教材的内容从实用文、修辞大意到文学史、近代文艺思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对学生的爱好培养和个性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改革考试是夏丏尊在春晖早期国文教学中的又一举措。
在1923、1924年保留下来的资料中我们发现一份国文考查试卷,从考查内容看,语文基础知识所涉及的范围,诸如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几乎都已涉及到了,可见,当时的基础教育是比较全面的。
在作文教学方面,夏丏尊和春晖早期国文教师花了很多心血和很大气力。
他们经常研究学生的写作实际,发现问题,想出办法,加以指导。
首先,夏丏尊十分重视作文的态度。
他认为,文章“技巧的研究,原是必要,态度的注意,却比技巧更加要紧”。
第二,重文风,提倡“实、新、小”。
他要学生注意周围的“实生活”,用“实生活”来做作文的材料。
为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观察能力,他们先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周围新鲜的人和事,经常以一二百字写生活的一个片断,然后逐渐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