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结构承重设计

合集下载

《活动二纸结构承重比赛》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六年级下册

《活动二纸结构承重比赛》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六年级下册

《纸结构承重比赛》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纸的基本结构特点,学会基本的纸张加工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团队协作,激发对结构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作业内容本节课的作业内容是“纸结构承重比赛”的初步设计与制作。

具体包括:1. 了解与学习:学生需了解承重结构的基本原理和纸张的结构特点,以及纸张通过折、卷、黏等方式可增加强度的方法。

2. 设计准备:每位学生根据承重需求,自行设计一款结构简练且具备较强承重能力的纸结构模型草图,并在组内讨论修改。

3. 制作材料准备:根据设计方案,学生需准备A4纸、胶水、剪刀等工具,为正式制作做准备。

4. 实践制作:按照草图,学生开始动手制作纸结构模型,期间应注重模型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5. 团队合作: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善模型,使其在保持轻便的同时具有足够的承重能力。

三、作业要求1. 设计阶段:设计应简洁明了,考虑结构的合理性及承重能力。

2. 制作阶段:制作过程中应遵循安全原则,正确使用工具,注意节约材料。

3. 团队合作: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共同完成作业任务。

4. 作业成果:完成的模型应稳固、有创意且具有一定的承重能力。

5. 时间安排: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合理安排时间,确保质量与效率。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模型的创意性、结构稳定性、承重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2. 互评与自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作品,同时进行自我评价,找出优点与不足。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给出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

4. 表彰奖励:对于优秀作品给予表彰与奖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心。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及时完成作业报告,反馈作业完成情况及遇到的问题。

2. 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指导与答疑,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作业任务。

《活动二 纸结构承重比赛》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六年级下册

《活动二 纸结构承重比赛》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六年级下册

《纸结构承重比赛》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2. 让学生们了解纸结构的承重原理,提高他们的结构设计和搭建能力。

3. 通过比赛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作业内容:1. 小组任务:学生们将被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需设计并搭建一个纸结构承重装置。

装置的形状和结构需要具有挑战性,以测试其承重能力。

2. 材料准备:每组学生需准备不同厚度的纸张(至少两种),透明胶带,剪刀等必要的工具和材料。

3. 设计图纸:每组学生需绘制出自己的承重装置设计图,标注出关键部件和结构,确保能准确反映设计意图。

4. 搭建承重结构:每组学生需按照设计图纸搭建承重装置,注意结构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5. 承重测试:在装置的适当位置放置不同重量的物品,观察装置的承重能力,记录测试结果。

6. 问题解决: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并再次进行承重测试。

三、作业要求:1. 每个小组需独立完成设计、搭建和测试工作,确保每位成员都参与其中。

2. 图纸绘制要清晰、准确,方便他人理解。

3. 搭建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4. 测试过程中要保持公平、公正,尊重比赛规则。

5. 每个小组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述任务,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评价结果将根据承重装置的设计合理性、结构稳定性、承重能力以及改进方案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2. 评价方式:评价将由教师、其他学生和小组内部共同完成,确保公平、公正。

3. 奖励机制:根据评价结果,评选出最佳设计奖、最佳合作奖、最佳表现奖等,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可以通过作业反馈表或课堂讨论的形式,分享自己在作业中的收获、遇到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

2. 教师将及时收集、整理反馈信息,对作业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期望。

3. 鼓励学生们在课后继续探索纸结构承重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纸质结构承重规则

纸质结构承重规则

纸质结构承重规则
参赛选手现场用3张普通的A4(型号80g)复印纸、液体胶水制作纸结构模型。

纸结构模型要求:模型结构形式不限,要连为整体;模型高度≥150mm,边长≤250 mm,重量≤19g。

纸质结构承重比赛规则
一、比赛内容与模型结构要求
参赛选手现场用3张普通的A4(型号80g)复印纸、液体胶水制作纸结构模型。

纸结构模型要求:模型结构形式不限,要连为整体;模型高度≥150mm,边长≤250 mm,重量≤19g。

二、比赛规定
1、选手上场顺序按照约定顺序进行。

2、选手入场提交模型,裁判员对模型尺寸和重量进行测量、登记。

3、模型检测合格后,选手须保持其原状至进行承重测量,不得改动,违者成绩为零。

4、选手须将承重托盘(直径为20厘米的圆形透明板)放置在模型上面,并自行选择重物(缸玲)放置在托盘上。

5、选手完成添加重物后结构发生严重形变(高度不小于130mm),最后放上的承重量计入成绩。

三、成绩评定
以承重量大为优,承重量相同者以模型自重轻者名次前列。

纸桥承重制作的原理和方法

纸桥承重制作的原理和方法

纸桥承重制作的原理和方法
纸桥承重制作的原理是利用纸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来支撑和承载一定的重量。

纸桥的制作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设计桥梁结构:确定桥梁的形状、尺寸和支撑点等关键参数,根据所需承载重量进行结构设计。

2. 准备材料:选择坚韧的纸张材料,如卡纸、瓦楞纸板等,确保纸张的质量和稳定性。

3. 制作桥梁件:根据设计图纸,将纸张剪切成适当形状的桥梁件,如桥墩、桥面等。

可以使用剪刀、刀具等工具进行加工。

4. 组装桥梁:按照设计要求,将桥梁件进行精确拼接,使用胶水、胶带等辅助固定桥梁件,使其形成整体结构。

5. 强化桥梁:可以在桥梁面板下方加上横梁或加固桥墩,以增加桥梁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6. 调试和测试:完成桥梁的制作后,进行调试和测试,检查桥梁是否能够承受设计要求的重量。

可以通过逐步加重测试,或者使用设备进行负荷测试。

需要注意的是,在制作纸桥过程中,要确保桥梁件与连接点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同时,合理设计桥梁结构和合理分布荷载,可以有效提高纸桥的承重能力。

《活动二 纸结构承重比赛》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六年级下册

《活动二 纸结构承重比赛》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六年级下册

《纸结构承重比赛》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纸结构承重比赛的基本规则和要求;2. 学习制作纸结构承重模型,掌握基本的纸结构承重技巧;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作业内容:1. 制作纸结构承重模型:学生需要按照老师提供的图纸和材料,制作一个纸结构承重模型。

模型需要能够承受一定重量的物品,并且不能破坏纸结构的完整性。

学生需要将模型制作完成后,带到比赛现场进行承重比赛。

2. 小组分工合作:学生需要按照小组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模型的制作和承重比赛的准备工作。

每个小组需要有一位组长负责协调工作,确保所有成员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3. 完成作业报告:学生需要完成一份作业报告,内容包括纸结构承重模型的制作过程、小组分工合作的情况以及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和贡献等。

作业报告需要以书面形式提交给老师。

三、作业要求:1. 按时完成作业: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并按时提交给老师。

2. 认真制作模型:学生在制作纸结构承重模型时,需要认真按照图纸和材料进行制作,确保模型的完整性和承重能力。

3. 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生在小组分工合作中,需要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优势,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任务。

4. 提交作业报告:学生需要按照要求提交作业报告,不得抄袭或代写。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纸结构承重模型的制作质量和小组合作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报告和模型质量进行评价,同时邀请其他学生进行互评,综合各方意见给出最终成绩。

3. 成绩记录:学生的作业成绩将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绩的一部分,记录在课程成绩档案中。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可以通过课堂讨论、邮件或微信等方式向老师反馈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之处,以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2. 教师反馈: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纸结构承重模型制作课件

纸结构承重模型制作课件

立柱连接部分的制作
• 将宽6厘米的纸张对折为3厘米, 撕开使之变为3厘米宽长29厘米 的四张纸。
• 再将3厘米宽的纸条连接起来,用直尺测量 出16厘米用笔在纸上画出一条垂直线,在 测量出16厘米再画一条垂直线,共画出4条 16厘米线段,再测量一条1厘米画出一条垂 直线并剪断纸张。这样纸张所用纸长65厘 米。然后再将3厘米纸张对折成1.5厘米宽, 用胶水将纸张粘接上,在每个16厘米的地 方垂线的位置折叠一个直角(90度)这样 折叠最后形成一个边长为16厘米的正方形。
• 将4个立柱对齐,检查4个立柱是不是一样 长,并修剪一下。将立柱竖直放在正方形 的4个角上,用胶水将立柱分别粘接上,形 成一个小桌子,用直尺测量立柱是否与桌 面垂直,进行调整。对于立柱与桌面垂直 是一定要做到,如果不垂直就会在比赛时 候没有垂直的立柱就会由于受力不均,向上测量15厘米画一直 线,再将纸张对折画出中线,这样底 下的两部分就是两个立柱的用纸。剩 下的6厘米纸条是用来连接四个立柱。 注意要在立柱所用纸上标明纸张的长 度,如果不标明就会容易卷错方向, 使立柱长度不一样。
卷立柱
在卷圆柱的时候注意纸张方向,卷 圆柱时要粗细一致,直径大约在2 厘米左右,不要太大,太大会造成 纸张太薄,承载不了太多的重量; 太细承载的重量会多些,但是太细 会立不住,也会造成承重失败。
• 纸结构模型竞赛规则
• 现场制作限1小时内完成。完成后限单体模型。 • 现场制作用A4(70g)复印纸2张、粘接剂、工具 包括:铅笔、直尺。
• 模型测量规定:模型的结构形式不限,但长、宽、 高须限定在15~25厘米之间。 • 运动员入场提交模型,裁判员对模型尺寸和重量 进行测量、登记。 • 运动员须将承重托盘放置在模型上面,并自行选 择重物(矿泉水瓶)并放置在托盘上的容器内。

《活动二纸结构承重比赛》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六年级下册

《活动二纸结构承重比赛》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六年级下册

《纸结构承重比赛》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通过参与纸结构承重比赛的设计与制作,了解纸材料的基本特性和力学原理,提高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

通过活动让学生们学会小组合作、沟通与协作,增强集体荣誉感,同时培养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和科技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们掌握纸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承重技巧,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基本的结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设计、制作并优化自己的纸结构模型,同时确保其具有较高的承重能力。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准备的材料包括:各种规格的纸张、剪刀、胶水、尺子等制作工具,以及用于搭建和测试承重能力的场地。

同时,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教学课件,包括纸结构设计的理论知识和承重比赛的规则介绍等。

此外,还需准备适当的激励措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通过下是对承重比赛的规则介绍及激励措施的补充。

承重比赛的规则主要包括:参赛作品需为自主设计并制作的实体结构,其基本功能是承载重量;参赛者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与制作,并按照组委会提供的标准进行测试;比赛过程中,应遵守公平公正的竞赛原则,严禁任何形式的作弊行为。

在激励措施方面,首先,设立丰厚的奖品以表彰在比赛中表现出色的学生。

其次,对于积极参与、努力进取的学生,可以给予额外的加分或荣誉证书等精神鼓励。

此外,学校还可以将此项比赛的成绩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通过这样的规则和激励措施,我们期望能够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也为学校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在课程的开始,教师可利用一段短视频或实物展示,向学生展示各种纸结构建筑或模型,并介绍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接着,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纸结构为什么能承重吗?”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二纸结构承重比赛》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六年级下册

《活动二纸结构承重比赛》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六年级下册

《纸结构承重比赛》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纸的基本特性,掌握基本的纸结构搭建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1)介绍纸的种类、特性和用途。

(2)讲解纸结构承重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思路。

(3)观看纸结构承重搭建的示范视频。

2. 准备材料:(1)准备足够的彩色手工纸、胶水、剪刀等搭建工具。

(2)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个记录本,用于记录搭建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

3. 实践操作:(1)设计纸结构模型: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自己的创意,设计一个具有承重能力的纸结构模型。

(2)搭建模型:学生按照设计图,使用手工纸和胶水等材料进行搭建。

(3)测试模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学生尝试给模型增加重量,测试其承重能力。

三、作业要求1. 安全性: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需注意安全,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或危险行为。

2. 创意性: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出独特且具有承重能力的纸结构模型。

3. 记录性:学生需在记录本上记录搭建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以及测试模型的承重情况。

4. 团队合作:学生需在小组内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模型的搭建和测试。

四、作业评价1.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实践操作、模型设计和承重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 组内互评:小组内成员相互评价,重点评价每个成员的贡献、创意和团队合作能力。

3.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教师评价和组内互评的结果,评选出优秀作品和优秀小组。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反馈:针对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教师需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2. 组内讨论:小组内成员需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课时的学习做好准备。

3. 优秀作品展示: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和借鉴。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纸结构的设计原理与承重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张特性分析:
抗拉性较强 抗压性较弱
纸结构的基本形状:
理论探究
纸结构的其他形状:
……
理论探究Biblioteka 理论探究纸结构的组合:理论探究
纸结构的连接技巧:
理论探究
拓展思维
如何 设计?
几种常结见构形承受式的常的见的力5种:力
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 虑各种因素,决定把纸 张卷成圆柱体,利用实 体结构的抗压能力强的 特点来进行设计
连接方式:
铰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不能相对 移动,但可相对转动。具体有松螺栓、松 铆等。
刚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既不能相 对移动,也不能相对转动。具体有榫接、 胶接、焊接、铆接、螺接等。
榫接
榫接
黏 接
胶接
具体结构设计:
1、利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构 件的俯视面制成三角形;
2、利用实体结构抗压能力强,而抗弯 曲与剪切能力弱的特点,承重的柱子必 须与水平面相互垂直;
3、考虑结构稳定性的要求,构件的支 撑面必须达到一定的面积
实践行动
如何制作?
三等分第1张纸用 来制作构件的立柱
按照如图所示的方式来等分第 2张纸,取下来的六个部分分 别用来做构件的水平连接部分
如图所示的方法等分第3张纸,取下 来的部分用来连接侧面,剩下半张 纸
制作要点:
1、支撑用的立柱要尽可能的卷成实心 结构
纸结构承重
为什么看似柔弱 的纸张能承受这 么重的重量?
我们如何来设计 承重的纸结构?
简单纸结构设计制作的要求
1、统一提供材料: 普通A4打印纸3张,胶水(502,白乳胶,固体胶), 美工刀,剪刀,刻度尺,铅笔,电吹风; 2、结构高度不小于100mm; 3、不得在结构内部填充其他任何物质以强化结构承重能 力; 4、不得用胶水反腐涂抹,浇灌构件; 5、构件之间的平行距离不低于10mm; 6、加载到结构上的重物必须保持10秒以上方能确定其 总重量
2、用胶结的连接的时候,要注意把握 好粘接处的尺寸,以此才能更好的保 证立柱处在与水平面相垂直的位置
3、上下面的大小必须一致,否则可能 导致结构承重能力下降
试做的模型展示:
假如让你选择设计方案,你选择哪一个?
说明理由。如果你认为这些方案都不符合 要求,你会做什么样的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