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名著阅读
《茶馆》——精选推荐

《茶馆》2013江苏⾼考名著阅读——《茶馆》⼀、《茶馆》梗概《茶馆》写于1957年,是⽼舍话剧创作的⾼峰。
曹禺称它为“中国话剧史中的经典。
”在西欧的⼀些国家演出时被誉为“东⽅舞台上的奇迹”。
故事讲述了茶馆⽼板王利发⼀⼼想让⽗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应酬,然⽽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每被嘲弄。
最终被冷酷⽆情的社会吞没。
经常出⼊茶馆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从雄⼼勃勃搞实业救国到破产;豪爽的⼋旗⼦弟常四爷在清朝灭亡以后⾛上了⾃⾷其⼒的道路。
故事还揭⽰了刘⿇⼦等⼀些⼩⼈物的⽣存状态。
全剧以⽼北京⼀家⼤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们展⽰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物的不同命运。
在满清王朝即将灭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馆却依然⼀派“繁荣”景象:提笼架鸟、算命⼘卦、卖古玩⽟器、玩蝈蝈蟋蟀者⽆所不有。
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各⽅照顾,左右逢源。
然⽽,在这个“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整个社会令⼈窒息的衰亡:洋货充斥市场、农村破产、太监买⽼婆、爱国者遭逮捕。
到了民国初年,连年不断的内战使百姓深受苦难,北京城⾥的⼤茶馆都关了门,唯有王掌柜改良经营,把茶馆后院辟成租给⼤学⽣的公寓,正厅⾥摆上了留声机。
尽管如此,社会上的动乱仍波及茶馆:逃难的百姓堵在门⼝,⼤兵抢夺掌柜的钱,侦缉队员不时前来敲诈。
⼜过了三⼗年,已是风烛残年的王掌柜,仍在拼命⽀撑着茶馆,⽇本投降了,但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使⼈民陷⼊了内战的灾难。
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惨遭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经营了⼀辈⼦的茶馆。
王利发绝望了。
这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年前结交的朋友,⼀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君⼦常四爷,⼀位是办了半辈⼦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爷。
三位⽼⼈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最后只剩下王利发⼀⼈,他拿起腰带,步⼊内室,仰望屋顶,寻找安然了结⼀⽣的地⽅。
⼆、⼈物形象分析《茶馆》以北京裕泰⼤茶馆为中⼼场景,展⽰了清末、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社会⽣活。
初中《茶馆》名著导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

初中《茶馆》名著导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是《茶馆》的作者?* A. 马家龙* B. 丁玲* C. 莫言* D. 沈从文答案:B. 丁玲2. 《茶馆》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小说?* A. 科幻小说* B. 历史小说* C. 爱情小说* D. 玄幻小说答案:B. 历史小说3. 故事发生在哪个年代?* A. 清朝末年* B. 民国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当代答案:C. 文化大革命时期4. 《茶馆》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A. 君主的传记* B. 英雄的冒险* C. 茶馆老板的经历* D. 百姓的苦难答案:D. 百姓的苦难二、填空题1. 《茶馆》主要以(人物)的独白和对话方式展现故事。
答案:人物2. 作者通过《茶馆》一书,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荒诞)。
答案:黑暗和荒诞3. 故事中的茶馆老板名叫(王胡子)。
答案:王胡子三、简答题1. 试述《茶馆》中故事主线及核心思想。
答案:《茶馆》中的故事主要以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茶馆为背景,通过一系列百姓的苦难、悲欢离合的故事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荒诞。
核心思想是揭示社会不公、个人命运被挤压和改变的无奈以及对人性的思考。
2. 你对《茶馆》这部作品有什么感想?答案:《茶馆》是一部充满思考的小说,通过表达普通人的生活和遭遇,让人深刻反思社会的不公和时代的困惑。
它深入人心,让人产生共鸣,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上是初中《茶馆》名著导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茶馆

【书名】茶馆
【作者】王笛
【类别】名著
【状态】全本
【更新】2012-01-12已更新至28章
【本册章节】第1-28章
【简介】美籍华人王笛教授曾因《街头文化》获2005年“美国城市史研究学会最佳着作奖”,继之又一力作。
本书将“茶馆”作为中国城市现代化历史的微缩,沿用西方的研究方法,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兼具可读性。
[2]名家点评
◇由于王笛对成都历史和档案的熟悉,使他能够非常细致地考察茶馆的社会和经济生活,他非常杰出地完成了这个非常有价值的和重要的研究——
周锡瑞(JosephW.Esherick),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区
◇当我一边喝茶,一边读这本书的时候,各种成都茶馆视觉的、听觉的、触角的因素都生动地呈现在我的脑海里,精神随之一振。王笛令人信服地证明,茶馆是中国城市社会的一个缩影。书中所使用的资料令人欣喜和惊叹——
《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BusinessReview)
[3]目录
目录
中文版序001
英文版序001
引子——早茶001
第1章导言——城市、茶馆与日常文化011
《茶馆》课文原文

《茶馆》课文原文摘要:一、《茶馆》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1.课文背景:老舍先生的经典话剧作品2.作者简介:老舍先生的生平和创作成就二、《茶馆》课文概述1.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2.主要人物及角色关系3.剧情梗概三、《茶馆》课文主题思想1.对旧社会黑暗面的揭示2.反映民间疾苦和生活状态3.社会变迁与历史沧桑感四、《茶馆》课文的艺术特色1.地道的北京话和口语化表达2.人物性格鲜明,充满生活气息3.戏剧性冲突和讽刺手法五、作品影响及启示1.《茶馆》在我国话剧史上的地位2.对后世作家和戏剧作品的启示3.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借鉴意义正文:《茶馆》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经典话剧作品,以民国时期的北京茶馆为背景,展现了从清朝末期到抗战胜利后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
通过对各阶层人物的生动描绘,展示了旧社会的黑暗面和民间疾苦,深刻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故事发生在北京市井的一个茶馆里,时间跨度长达五十年。
茶馆里的人物繁多,有老板、伙计、常客、贵宾等,各色人物在这里汇聚,形成了一个小社会。
茶馆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也反映了社会变迁中人们的生活状态。
《茶馆》的主题思想丰富,既有对旧社会黑暗面的揭示,也有对民间疾苦和生活状态的反映。
作品以茶馆为舞台,通过人物之间的戏剧性冲突,展现了半个世纪的历史沧桑和社会变迁。
老舍先生用地道的北京话和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充满生活气息的人物形象,使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茶馆》在我国话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艺术特色和深刻的社会主题对后世作家和戏剧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品不仅让观众对旧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启发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借鉴。
名著阅读《茶馆》练习试题整理

一、填充题。
1、老舍,原名,字,满族人。
他的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作品数量也很多。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等;话剧有《》《方珍珠》《》等。
1951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称号。
1、舒庆春舍予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人民艺术家2、《茶馆》以北京为中心场景,展示了清末、、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
三幕话剧《茶馆》,一幕写一时代,每一幕敲一个时代的丧钟,表现了的历史命运。
2、裕泰大茶馆民国初年旧中国必然崩溃3、《茶馆》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比如、“顺民”王利发;、的旗人常四爷;胆小怕事、懒散无能、迂腐的“前朝遗民;算命看相的江湖骗子;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
3、精明干练圆滑世故刚强耿直富有正义和爱国心松二爷唐铁嘴刘麻子4、《茶馆》第一幕里,二德子和常四爷、松二爷之间的冲突,揭示了的社会现实;刘麻子和康六之间的冲突,庞太监而康六的冲突,揭露了的黑暗本质;庞太监和秦二爷的冲突,表明了和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特务宋恩子、吴祥子和常四爷的冲突,预示了的命运。
4、戊戌变法失败后社会腐败混乱、流氓恶霸仗势欺人旧社会人吃人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封建势力(守旧派)用尽暴政手段的清政府必将被埋葬5、《茶馆》第二幕里,李三的抱怨、难民的央告、康顺子的求工,表现;,表现了遗老遗少的哀叹;巡警摊派索贿、吴祥子、宋恩子的敲诈、刘麻子的人肉交易,表现了,表现了旧民主主义者的悲哀;,表现了劳动人民朴素的爱国感情和反抗意识。
5、人民生活的苦难松二爷的今昔对比黑暗势力横行霸道崔久峰理想破灭后的沮丧和绝望常四爷的愤世嫉俗6、《茶馆》第三幕里,王利发用女招待,表现了();庞四奶奶请康顺子当“太后”,表现了();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师被迫到监狱去蒸窝窝头,表现了();三个老人撒纸钱自悼表现了();王利发的儿子、儿媳、孙女都跟着康妈妈去西山,透露了()。
6、他善于“改良”的意识黑暗势力的猖獗社会的黑暗、丑恶和怪异旧时代的结束黑暗巳经到了尽头,光明就要来临的征兆7、在《茶馆》中,除了茶馆老板()外,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数十人。
2013江苏高考《茶馆》名著阅读

名著《茶馆》阅读材料《茶馆》写于1957年,是老舍话剧创作的高峰。
曹禺称它为“中国话剧史中的经典。
”在西欧的一些国家演出时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人物形象分析一、《茶馆》以北京裕泰大茶馆为中心场景,展示了清末、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
一幕写一个时代,每一幕敲响一个时代的丧钟,表现了旧中国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
1.王利发这是一个贯穿全剧的人物。
他是裕泰茶馆的掌柜,在第一幕时,正值年富力强,刚从父亲手里继承了经营茶馆的生意,也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
他精明、干练、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
我们在看第二幕中他对巡警的敲诈巧于应付,对自己公寓的房客崔久峰,能很耐心地倾听他的牢骚,尽管他不一定懂,但也不时地说些逢迎的话。
作为商人,王利发具有胆小怕事和自私的特点。
比如他对李三的苦处、康顺子的处境和难民的哀告虽然也同情,但是很有限度。
在旧中国的黑暗现实面前,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的王利发尽管善于经营、善于改良,也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
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的却十分含蓄,比如当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的时候,他说:“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这句话蕴含了他的愁苦和愤恨。
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事的小商人,最终也没有逃脱自己破产的命运,当茶馆被人霸占后,他悬梁自尽。
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的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这一形象的意义在于,他揭露了旧制度的吃人本质,反映了旧时代的不合理。
2.常四爷常四爷是旗人,在清朝时能吃官家钱粮。
但他对腐败的清政府不满,对帝国主义更加痛恨。
第一幕中因说一句“大清国要完”就被抓起来,坐了一年监狱。
出狱后曾参加义和团,后靠卖菜为生。
他正直、倔强、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乐于助人。
他对抓过他的特务们不服软。
当王利发正愁要关城门了,还没买菜时,是他送来了咸菜和鸡,第三幕中他还为松二爷化缘买棺材。
文学类文本老舍《茶馆》阅读练习及答案(北京海淀2022学年高二下期末)

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茶馆老舍第三幕(节选)时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的时候。
秋,清晨。
地点同前幕。
人物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小刘麻子(三十多岁。
刘麻子之子,继承父业而发展之。
)现在,裕泰茶馆的样子可不像前幕那么体面了。
藤椅已不见,代以小凳与条凳。
自房屋至家具都显着暗淡无光。
假若有什么突出惹眼的东西,那就是“莫谈国事”的纸条更多,字也更大了。
在这些条子旁边还贴着“茶钱先付”的新纸条。
小刘麻子王掌柜,好消息!沈处长批准了我的计划!王利发大喜,大喜!小刘麻子您也大喜,处长也批准修理这个茶馆!我一说,处长说好!他呀老把“好”说成“蒿”,特别有个洋味儿!王利发都是怎么一回事?小刘麻子从此你算省心了!这儿全属我管啦,你搬出去!我先跟你说好了,省得以后你麻烦我!王利发那不能!凑巧,我正想搬家呢。
小刘麻子看吧!老裕泰六十多年的老字号,九城闻名,地点也好,我打算照旧卖茶,监视着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一定能得到大量的情报!老头儿,把这儿归置归置,我去请沈处长。
(下)王利发好!真好!太好!哈哈哈!(常四爷提着小筐进来,筐里有些纸钱和花生米。
他虽年过七十,可是腰板还不太弯。
常四爷什么事这么好哇,老朋友!王利发哎哟!常四爷!我正想找你这么一个人说说话儿呢!我沏一壶顶好的茶来,咱们喝喝!(去沏茶)(秦仲义进来。
他老的不像样子了,衣服也破旧不堪。
秦仲义王掌柜在吗?常四爷在!您是秦仲义我姓秦。
常四爷秦二爷!王利发(端茶来)谁?秦二爷?正想去告诉您一声,这儿要大改良!坐!坐!常四爷我这儿有点花生米,(抓)喝茶吃花生米,这可真是个乐子!秦仲义可这谁嚼得动呢?王利发看多么邪门,好容易有了花生米,可全嚼不动!多么可笑!,怎样啊?秦二爷!(都坐下)秦仲义别人都不理我啦,我来跟你说说:我到天津去了一趟,看看我的工厂!王利发不是没收了吗?又物归原主啦?这可是喜事!秦仲义拆了!常四爷拆了?王利发秦仲义拆了!我四十年的心血啊,拆了!别人不知道,王掌柜你知道我从二十多岁起,就主张实业救国。
名著阅读《茶馆》练习试题整理

一、填充题。
1、老舍,原名,字,满族人。
他的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作品数量也很多。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等;话剧有《》《方珍珠》《》等。
1951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称号。
1、舒庆春舍予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人民艺术家2、《茶馆》以北京为中心场景,展示了清末、、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
三幕话剧《茶馆》,一幕写一时代,每一幕敲一个时代的丧钟,表现了的历史命运。
2、裕泰大茶馆民国初年旧中国必然崩溃3、《茶馆》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比如、“顺民”王利发;、的旗人常四爷;胆小怕事、懒散无能、迂腐的“前朝遗民;算命看相的江湖骗子;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
3、精明干练圆滑世故刚强耿直富有正义和爱国心松二爷唐铁嘴刘麻子4、《茶馆》第一幕里,二德子和常四爷、松二爷之间的冲突,揭示了的社会现实;刘麻子和康六之间的冲突,庞太监而康六的冲突,揭露了的黑暗本质;庞太监和秦二爷的冲突,表明了和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特务宋恩子、吴祥子和常四爷的冲突,预示了的命运。
4、戊戌变法失败后社会腐败混乱、流氓恶霸仗势欺人旧社会人吃人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封建势力(守旧派)用尽暴政手段的清政府必将被埋葬5、《茶馆》第二幕里,李三的抱怨、难民的央告、康顺子的求工,表现;,表现了遗老遗少的哀叹;巡警摊派索贿、吴祥子、宋恩子的敲诈、刘麻子的人肉交易,表现了,表现了旧民主主义者的悲哀;,表现了劳动人民朴素的爱国感情和反抗意识。
5、人民生活的苦难松二爷的今昔对比黑暗势力横行霸道崔久峰理想破灭后的沮丧和绝望常四爷的愤世嫉俗6、《茶馆》第三幕里,王利发用女招待,表现了();庞四奶奶请康顺子当“太后”,表现了();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师被迫到监狱去蒸窝窝头,表现了();三个老人撒纸钱自悼表现了();王利发的儿子、儿媳、孙女都跟着康妈妈去西山,透露了()。
6、他善于“改良”的意识黑暗势力的猖獗社会的黑暗、丑恶和怪异旧时代的结束黑暗巳经到了尽头,光明就要来临的征兆7、在《茶馆》中,除了茶馆老板()外,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数十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秦仲义
他是个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他财大气粗,自命不凡,对穷苦人很少同情,考虑着多赚钱,想搞实业救国。他对清王朝的统治存在着阶级本能上的对立,在与庞太监的对话中,软中有硬,绵里藏针,表现了新兴阶级的一种挑战和锐气,从而真实地揭示了资产阶级的本质特征。
二、《茶馆》表现了特殊的戏剧冲突——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
2.常四爷
常四爷是旗人,在清朝时能吃官家钱粮。但他对腐败的清政府不满,对帝国主义更加痛恨。第一幕中因说一句“大清国要完”就被抓起来,坐了一年监狱。出狱后曾参加义和团,后靠卖菜为生。他正直、倔强、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乐于助人。他对抓过他的特务们不服软。当王利发正愁要关城门了,还没买菜时,是他送来了咸菜和鸡,第三幕中他还为松二爷化缘买棺材。但最后自己也穷困潦倒,拣来别人撒剩的纸钱,作为对自己将来的祭奠。他绝望地喊道:“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谁爱我呢?”这个形象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反抗情绪。
《茶馆》名著阅读
———————————————————————————————— 作者:
———————————————————————————————— 日期:
ﻩ
《茶馆》写于1957年时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人物形象分析
《茶馆》的“新尝试”还在于它所采用的特殊的戏剧冲突方式。剧中虽然集中了三教九流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剧中人物仿佛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道必然地运行。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守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作者也没有过于追究他们个人品质的某种邪恶之处,老舍把矛盾的焦点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每一个小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在第二幕中,李三抱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逃兵的蛮横,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指使的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黑暗,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而刘麻子、唐铁嘴等人也正是那个黑暗社会的产物。这种近乎“无事的悲剧”更能激起人们对旧时代的强烈憎恨。
3.松二爷
他是旗人,胆小而懒散。清朝灭亡前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整日喝茶玩鸟。民国时期“铁杆庄稼”的待遇没有了,但又不愿自食其力,仍旧留恋过去的生活,宁愿自己挨饿,也要喂鸟。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4.刘麻子
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第一幕中他用十两银子买来康顺子,又以二百两银子卖给太监庞总管。第二幕中他又同两位逃兵谈生意,还没谈成就被当做逃兵枪毙了。这个人物形象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病态和畸形。
四、戏剧语言
戏剧的文学性还表现在语言的运用上。老舍不仅是语言大师,而且是语言艺术理论家。他论戏剧的文章几乎每篇都讲到语言问题。他对戏剧语言的要求首先是性格化。戏剧中人物的对话应该是人物自己应该说的语言,而不应该变成剧作者的广播员,这就是性格化。性格化对剧作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剧本不像小说那样有叙述人的语言,而只有人物语言。人物语言必须符合说话者的身份、经历、地位、性别、年龄特征、个性习惯。老舍写北京市民,由于对人物了如指掌,对他们的心理状态十分熟悉,所以通常只有寥寥数语,就让观众不仅了解说话者的身份,而且了解他当时的心态和环境,真所谓是“话到人到”,闻其声如见其人。
一、《茶馆》以北京裕泰大茶馆为中心场景,展示了清末、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一幕写一个时代,每一幕敲响一个时代的丧钟,表现了旧中国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
1.王利发
这是一个贯穿全剧的人物。他是裕泰茶馆的掌柜,在第一幕时,正值年富力强,刚从父亲手里继承了经营茶馆的生意,也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精明、干练、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我们在看第二幕中他对巡警的敲诈巧于应付,对自己公寓的房客崔久峰,能很耐心地倾听他的牢骚,尽管他不一定懂,但也不时地说些逢迎的话。作为商人,王利发具有胆小怕事和自私的特点。比如他对李三的苦处、康顺子的处境和难民的哀告虽然也同情,但是很有限度。在旧中国的黑暗现实面前,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的王利发尽管善于经营、善于改良,也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的却十分含蓄,比如当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的时候,他说:“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这句话蕴含了他的愁苦和愤恨。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事的小商人,最终也没有逃脱自己破产的命运,当茶馆被人霸占后,他悬梁自尽。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的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这一形象的意义在于,他揭露了旧制度的吃人本质,反映了旧时代的不合理。
三、《茶馆》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和巧妙的衔接与穿插
茶馆这一幕的人物有30多个,有台词的近20个,这些人物没有特别突出的主次之分,每一个人的台词也不多,在茶馆中一闪而过,口中说着他们自己的事情。比如松二爷的上场表现封建遗老的败落。刘麻子的出场表现地痞流氓的交易。就是起贯穿作用的王利发,也没有什么重场戏,只是在茶客的交往中表现自己。因此,该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这无数个横断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渐展开。
老舍对戏剧语言的第二个要求是通俗易懂,而又富有诗意。戏剧语言不能过分文雅。因为小说中的语言还可以容人细细去揣摹、体会,而舞台上的语言要立竿见影发生效果,所以戏剧语言既要俗(通俗易懂)又要富于诗意,才是好语言。老舍自己写的戏剧所用的几乎均是清浅明白、自然流畅的北京人日常语言。别人嫌弃“大白话”,他却“充分地信赖大白话,即使是去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运用术语与名词”。当然,他运用“大白话”时,并非全部照抄,而是经过加工提炼,所以才显得念出来就能被听懂,同时又富有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