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运动
国民革命运动

————
单独退出罢市
民族资产阶级 工人阶级
———— ————
退出统一战线 保存实力,有条件
大资产阶级的反革命性;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工人阶级是反帝斗争的主力军。
(3)结束:在帝国主义的高压政策下,反帝 统一战线分化。在中共领导下,工人阶级有条 件地停止罢工。
省港大罢工
(1925年6月——1926年10月)
第三节 国民党右派叛变 革命与国民革命的失败
一、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斗争
西山会议派
• 代表人物:邹鲁、谢持等 • 主要活动:孙中山逝世后,在北京西山召 开所谓的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公开反对 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破坏国共合作。还在 上海另立“中央”,对抗广州的国民党中 央。 • 下场: 被国民党中央严肃处分。
遗嘱
同 志 仍 须 努 力
1924年的孙中山
孙 中 山 一 生 的 活 动 是 什 么 ?
孙 中 山 革 命 最 早 开 始 于 ?
世知中余 界欲国致 上达之力 以到自国 平此由民 等目平革 待的等命 我,。凡 之必积四 民须四十 族唤十年 ,起年, 共民之其 同众经目 孙 奋及验的 中 斗联,在 山 。合深求
创办军校的目 的是什么?
贪 生 怕 死 勿 入 斯 门
革命者来
升 官 发 培养有革命理想, 财 以救国救民为己 请 往 任的新一代革命 军人 他 处
黄 埔 军 校
军事和政治并重, 既进行 新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的 教育,又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 思想和革命精神.
培养了大批军事 政治人才.
1925年7月国民政府广州成立,将部队改称国民革 命军。1926年2月中共召开特别会议,确定准备北伐。 7月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 正式北伐。图为誓师大会,台上左一为蒋介石。
第10课 国民革命运动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砍头不要紧 杀了夏明翰,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在街头被捕的革命群众
街头被杀害的革命群众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时间: 1927年4月28日 时间: 1927年 28日 性质:代表大地主、 2、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1927 年4月18 日南京 “国民政 府”举行 成立典礼
一、黄埔军校的创建
1、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 广州 、国民党“一大” 年 月 联俄、 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联俄、 联共、扶助、 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 2、黄埔军校的创立 1924年6月 国民党 广州 陆军军官学校 年 月 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 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 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3、举办 期 招收学生 .2万人 、举办6期 招收学生1. 万人 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黄埔军校开学典礼
创办军校的 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什么?
“从今天起 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 从今天起,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 从今天起 要用这个学校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 造,要用这个学校的学生做根本 成立革 要用这个学校的学生做根本 命军……有了这种骨干成了革命军 我们 有了这种骨干成了革命军,我们 命军 有了这种骨干成了革命军 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今天在这地 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 今天在这地 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 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 开这个军官学校 独一无二的希望 就是 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创造革命军 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孙中山
二、北伐战争
1、1925年7月国民政府广州成立。 1925年 月国民政府广州成立。 国民革命军, 以黄埔军校学生为主干,将部队改称国民革命军 2、以黄埔军校学生为主干,将部队改称国民革命军, 成为一支新式军队。 成为一支新式军队。 目的: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全国的统一。 3、目的: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全国的统一。 1926年 月国民革命军10万人正式北伐。 10万人正式北伐 4、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10万人正式北伐。 5、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北伐兵分三路为哪三路?主要战场是哪个? 6、北伐兵分三路为哪三路?主要战场是哪个? 夺取汀泗桥,贺胜桥,叶挺第四军独立团。 7、夺取汀泗桥,贺胜桥,叶挺第四军独立团。 10月10日攻克武昌 全歼吴佩孚主力,江西战场、 日攻克武昌, 8、10月10日攻克武昌,全歼吴佩孚主力,江西战场、 福建战场胜利,冯玉祥绥远五原誓师。 福建战场胜利,冯玉祥绥远五原誓师。 9、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第3节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第3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第3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一、北伐军胜利进军1、北伐背景(1)前提因素: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革命蓬勃发展;(2)直接原因:直奉达成“谅解”,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设问:原为死对头的吴佩孚和张作霖为什么会实现联合?▲回答:直接原因在于以消灭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从根本上讲是由于帝国主义的策划和操纵。
◎直奉勾结后有何反动行动?▲回答:①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迫使国民军退往西北;②准备南下进攻广州国民政府;2、北伐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点拨:其实质是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3、北伐对象:直奉军阀;军阀控制地区兵力直系吴佩孚湖南、湖北、河南和直隶一部20万孙传芳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福建20万奉系张作霖东北三省、热河、山东、察哈尔和直隶万※点拨:国民革命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突出表现为中国人民与封建军阀之间的矛盾。
4、北伐方针:☆先集中主力北上,扫除吴佩孚的主力;☆然后挥戈东进,歼灭孙传芳的兵力;☆最后北上,歼灭张作霖的军队,统一全国;※链接高考:(04,广东单科,11)北伐军决定先扫除直系军阀吴佩孚。
因为他…………………()A、是北洋军阀的部头目B、在北洋军阀中实力最强C、盘踞两湖,直接威胁广东革命根据地D、勾结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三一八”惨案叶挺(答案:C)5、北伐进军(1)北伐开始: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2)北伐先锋:第四军叶挺独立团;(3)战争概况:战场战况备注两湖战场占领湖南;连克湖北军事重镇汀泗桥和贺胜桥,占领武昌,消灭吴佩孚主力;主战场江西战场南北合击,歼灭孙传芳主力,占领南昌;——闽浙战场福建敌军起义,北伐军进占福建、浙江;1927年占南京,进驻上海,威震全国;——(4)政府迁都: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点拨:☆武汉成为此时全国革命的中心;☆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链接高考:(06,全国文综Ⅰ,14)国民革命运动中,政府机构几经变化。
高一历史第六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一历史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第三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第四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二. 重点、难点:1. 重点:北阀军胜利进军及其原因。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2. 难点:北阀战争胜利进军原因。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教学过程]第三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一. 北伐战争1. 背景北伐战争的条件:“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迫切的要求;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提供了政治保障;五卅运动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某某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为北伐战争提供了坚实的后方。
北伐战争的必要性: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直系吴佩孚和奉系X作霖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他们一面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一面南下进攻某某国民政府,对革命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2. 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3.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X作霖。
主要战场:某某、某某。
4. 方针:先集中主力北上,扫除吴佩孚的势力;再挥戈东进,围歼孙传芳的兵力;最后北上,消灭X作霖的军队,统一全国。
5. 经过(1)击溃吴佩孚: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北伐军占领某某,连克某某军事要地汀泗桥和贺胜桥,占领武昌,消灭吴佩孚主力。
(2)歼灭孙传芳:北伐军转攻某某,南北夹击,歼灭孙传芳主力,占领某某。
(3)迁都某某: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某某迁到某某,革命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4)重创X作霖:从某某北上的北伐军连战皆捷,与冯玉祥的部队会师某某,奉军被迫撤退;从某某北上的北伐军占领某某。
6. 胜利进军的原因(1)国共合作: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
(2)工农支持: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是北伐军胜利进军的重要保证。
(3)将士奋勇:北伐将士英勇作战,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模X先锋作用,第四军中的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
国民革命运动(上课)

D
)
B.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C.明确提出了推翻军阀统治的要求
D.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解析】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实现 新三民主义的途径和方式,因此,新三民主义与三大 政策是紧密相连的,故答案为D。
【例】(2010· 全国卷Ⅱ)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 人数为994人,10月增加到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
A
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在八七会议上对右倾错误的纠正。 大革命失败主要是因为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 中共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因此在八七会议上进行了纠正。
【例】(2011 山东文综)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 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 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民族主义的高涨 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可能性
2、中共三大——确立合作方针(党内合作)
时间: 1923年6月 地点: 广州 中心内容: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
加入国民党——党内合作(同时坚持共产党 在政治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创造了条。
[史料研习] 材料1: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 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D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 ) 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解析】共产国际支持始于1921年,因此A项不是最佳答案;
1925年中国共产党人数大幅度增加时,土地革命和北伐战争
尚未进行,故B、C两项错误。1925年,中国掀起了反帝爱国 运动的高潮,故这一时期共产党员的人数增长迅速。
第10课国民革命运动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时间:1924年 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意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2、黄埔军校的建立(陆军军官学校) 1924年6月 时间: 广州黄埔 地点: 负责人: 孙中山、蒋介石、廖仲恺、周恩来 作用: 培养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北伐胜利进军准备了
必要的条件。
1925年3月12日, 北京 孙中山先生逝世
4、“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 一 人漏网”的反革命口号提出 C 者是:( ) A、许克祥 B、蒋介石 C、汪精卫 D、张作霖
5、上题中的汪精卫发动的一 场反革命政变名称叫( C ) A、“五卅惨案” B、“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C、“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D、“二七”惨案
7、北伐战争失败的最深刻教训是: ( A ) A 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 B 共产党必须要有完整的革命纲领 C 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D 无产阶级必须警惕统一战线内的 野心家
思考:
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这样一所培养 革命者的学校呢?
思考:
与旧式军校相比, 黄埔军校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 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注重 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使学生“不仅知道枪是怎样放法, 而且要知道枪要向什么人放。”
特点:政治教育+军事训练
黄埔军校的建立
时 间: 1924年 地 点: 广州 黄埔 创 建 人: 孙中山 校 长: 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 周恩来 创 建 意义 :为国民革命培养了 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国民党一大召开 国共第一次合作
黄埔军校建立
北伐战争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北伐胜利进军
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夏 明 翰 牺 牲 前 写 的 诗
第10课国民革命运动

第10课国民革命运动【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1924~1927由国共两党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
重点有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开展、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等。
其中蒋介石汪精卫为何要背叛革命,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是本课的难点。
教材中对于孙中山为何要建立军校,北伐战争为何要打到三大军阀,国民党右派为何发动反革命政变没有做详细的说明。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做简单的介绍。
【学情分析】由于现在有很多北伐战争历史题材的的电视连续剧,所以学生对于本课历史应该不是很陌生。
对于孙中山、蒋介石、周恩来、叶挺等历史人物应该是比较熟悉的。
所以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应该不是很难。
【课标要求】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读图析图再现情景从课文和插图或影象资料中想象北伐战争情景,联系当时历史背景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讨论探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一、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二、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和问题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感兴趣的有关国民大革命的资料。
【授课类型】新课。
第六章 国民革命运动

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
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
单元绪论
★单元别名:国民大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单元时限:1924年至1927年;
★标志事件:国民党“一大”召开至“七一五”政变;
★基本线索: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单元特征: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形成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潮;
(1)政治方面:“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主要矛盾:中国人民与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
⊙中心任务:打倒北洋军阀,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突出特点:国共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领导国民革命;
⊙突出成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政党关系:国共两党关系由“合作形成”到“合作破裂”;
(3)工人运动:形成五卅反帝运动高潮,支援了革命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四运动 概况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背景: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阶段
主 地 时 内容(经过) (口号)结果 力
一阶段
学 北 5月 •天安门前会集‚东 外争国权,內惩国贼”还我山 生 京 4日 交民巷示威受阻 东,“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
③ 赵家楼胡同 要求惩办曹汝霖 、陆宗舆、张 火烧曹汝霖住宅,宗祥)。学生被捕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1920年8月,在共产国际 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不久 各地也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其成员深入到工人中宣 传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 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准备了条件。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时间:1921年7月23日,地: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人: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等。
纲领:党名,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组织领导 工人运动。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意义: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 民族利益的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政治变革,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民主共)
思想变革,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洋务运动 体现了中 国的近代
戊戌变法,化是一个 辛亥革命 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 层层发展 新文化运 的过程。 动
经历三个阶段后,中国走向了现代化吗?中国又将经历 怎样的变革呢?
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新课导入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前面一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在学习西方的近代化过程中我们经历了那些步骤呢?
中国近代化运动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 学习内容
运动
特点
一阶段 二阶段 三阶段
经济变革,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逮捕学生。
二阶段
工 上 6月 工人罢工、商人 北洋阀 释放被捕学生,撤销了
人 海 5日 罢市,学生罢课 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中国代表
后
(工人阶级以独 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五四爱 立的姿态登上历 国运动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是无产阶级 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五四运动 概况 19背19景年:,19中19年国,在中巴国黎在和巴黎会和上会的上外的交外交失失败败说明什么? 阶段为什么主力会成地为五时四爱国内运容动(爆经过发)的导火线(口?号)结果 1、弱国无外交 一阶2、段 中国作为战胜国却背负战败国的无理耻辱,丧失 国土和国家主权。外交失败,爱国学生无不义愤填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