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在数学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数学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数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工具,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建立实际应用与数学知识的联系在数学课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就需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例如,在讲授加减法时,可以引入购物、银行等实际场景,让学生通过计算打折后的价格、利息等,理解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在讲授几何知识时,可以引入建筑、设计等实际场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等,理解几何图形的实际应用。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应用意识。
二、加强数学建模的教学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数学建模,学生可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求解。
因此,在数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例如,在讲授函数时,可以引入最优化问题,让学生通过建立函数模型,求解最优解;在讲授概率时,可以引入风险评估、决策等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建立概率模型,理解风险评估和决策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三、强化数学实验和实践教学数学实验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重要手段。
通过数学实验和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和素养。
因此,在数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开设一些数学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培养应用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开设数学建模比赛、数据分析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企业、进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了解企业的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理解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另外可以开展一些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应用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数学的应用性质决定了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下面是一些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策略:1. 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师可以通过举一些实际的例子,如使用比例与变比例来解决市场调研问题,或者使用几何知识来设计房子的户型等等,引发学生对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 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数学建模。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建模和求解。
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运动的场景,让他们运用速度、时间、距离的关系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 加强实践性训练。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堂活动或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学习平面几何时,可以组织学生使用直尺和圆规制作各种图形,通过实践中的观察和操作,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4.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和项目研究。
参加数学竞赛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研究,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领域,深入研究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应用意识。
5. 注重思维方法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还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通过建立模型、寻找规律、分类讨论等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
6. 教师示范与学生探究相结合。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在学习平面几何时,教师可以先示范如何使用面积公式计算图形的面积,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运用面积公式计算其他图形的面积,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认识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创设情景,进行数学建模和实验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和项目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同时教师的示范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
目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弱。
长此以往,必将学而无用,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
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
比如,“比的意义”讲完之后,可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体重比血液之比大约为13:1,身高与脚长之比大约为7:1。
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途呢?如果要知道自己血液的重量,只要称一称自身的体重,马上就可以算出来;如果你当了公安人员,凭借坏人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到坏人的身高。
再比如,学完了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期数,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节省的钱存入银行,并且预算一定时间后得到的利息。
二、课堂教学应该联系实际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没有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
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具体的事物提炼数学问题,这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
比如在讲“行程应用题”时,利用这样一个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甲乙两地有三条公路相通,通常情况下,由甲地去乙地我们选择最短的一条路(省时,省路);特殊情况下,如果最短的那条路太拥挤,在一定时间内由甲地赶到乙地我们就选择另外的一条路,宁肯多走路,加快步伐(速度),来保证时间(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
数学课堂应用意识的培养

浅谈数学课堂应用意识的培养摘要:只要我们经常让学生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就会逐渐形成,就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素质。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数学教学的长期任务,我们需要认真组织、处理和开发教材,向学生呈现与生活相联系、具有较为真实的现实背景的教学内容,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场所,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一、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兴趣,增强求知欲兴趣是成功的内在动力源泉,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离不开数学,逐步培养其应用数学的意识。
例如,在讲直径上的圆周角是直角时,学生并没有感到这一研究的特别意义,于是我就引导他们:(1)用三角板找圆的直径;(2)用三角板找圆心;(3)说一说从这个操作过程中可以看出什么规律。
这时学生活跃起来了。
这些问题使学生对新知识兴趣盎然,增强了求知欲。
二、课堂教学应该联系实际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没有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
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具体的事物提炼数学问题,这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
比如在讲“行程应用题”时,利用这样一个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甲乙两地有三条公路相通,通常情况下,由甲地去乙地我们选择最短的一条路(省时,省路);特殊情况下,如果最短的那条路太拥挤,在一定时间内由甲地赶到乙地我们就选择另外的一条路,宁肯多走路,加快步伐(速度),来保证时间(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
从数学角度给学生分析这个问题用于“行程应用题”,是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关系的实际应用。
又比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时,可利用这样一个实际问题。
修建某扬水站时,要沿斜坡辅设水管,从剖面图看到,斜坡与水平面所成的<a可用测角器测出,水管ab的长度也可直接量得,当水管辅到b处时,设b离水平面的距离为bc,如果你是施工人员,如何测得b处离水平面的高度?有的同学提出从b处向c处钻个洞,测洞深;有的同学反对,因为根据实际情况,这样做费力;有的同学又反对,因为这不是费力问题,c点无法确定。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1. 引言1.1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性数学应用意识还能够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通过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实际意义,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还能够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具竞争力。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对他们的终身受益具有重要意义。
1.2 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意义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意义在于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实际运用,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还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可以让小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意义重大,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终身。
2. 正文2.1 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现在各个方面。
在日常购物中,小学生可以通过数学知识计算商品价格和找零;在测量物体长度、面积和体积时,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而在时间管理和排班安排中,数学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这些实际应用场景,小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实际作用。
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实际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小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实例教学,小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
通过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引导小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浅谈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出 、分析 和解决 实 际生 活 中遇到 的各 种 问题 .特别 是 与 生产 、生 活有关 的数 学 问题 。 2、重 视 数学 应 用 是 数学 教 学 改革 的 需要 。当 前 在 世界 范围 内进行 的数 学 教学 改革 ,加强 数学 的应用 是这 场改 革的 一个显 著特 点 。同 时加强 数学 应 用意识 与 能力 的培 养 .可 加深 同学 对数 学 重要 性 的 认识 ,增 强兴 趣 , 提高 自主 学 习的主动 性 和积 极性 ,这 也正 是新课 改 的 目 标之 一 。 3、数 学 应用 意 识 与 能力 的 培养 是 高 考 的需 要 。从 考试 的角 度 看 ,国 家在 19 9 3年 起在 高 考 中 正式 出 现数 学应 用题 .经过 多年 的摸索 .近 年来 应用 题在 高考 中 又 呈现 出加 大考 查力 度 、重 在 考查 学 生 应用 能 力 的趋 势 , 应用题 的教 学成 为 中学数 学教学 的热点 和难点 。 4、数 学 应用 意 识 和 能力 的培 养 是 时代 的需 要 。 当 今 时代 ,数 学 出现 了 技术 化 的倾 向 ,它 的全 方 位渗 透 , 正 日益转 化为人 们在 生产 生 活中所 必 须具 备 的技术 手段
浅 谈 数 学 应 用 意 识 与 能 力 的 培 养
●秦 朝 军
素质 教育 的重 点 是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新 精神 和 实 践 能 力 。教育 家 陶行 知说 : “ 育只 有通 过生 活才 能 产生 作 教 用并 真 正 成为 教 育 。 ”而 生 活 的本 质就 是 把 所学 知 识 应 用到 实 际生 活 中去 ,通 过 实 际生 活 来 验证 所 学 的知 识 。 下面 结合 我 的教学实 践 ,就数 学应 用 意识 与能 力 的培养
浅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浅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一、如何理解应用意识学生的应用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从数学的产生还是从数学的发展来看,数学与现实生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数学的发展有三大动力:①与生活、生产及科学的发展密切相连;②公理化思想和方法;③数学家的直觉。
但是,三大动力之根本都在于数学和生活、生产及科学发展的紧密联系。
无论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天气预报、储蓄、市场调查与预测,还是基因图谱的分析、工程设计、信息编码、质量监测等等,都离不开数学的支持。
2.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现实世界有许多现象和问题隐含着一定的数学规律,需要人们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去探索、去寻求解决策略。
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邮递员最佳路线问题,以及桥梁、仓库的最佳选点问题等等的解决,无不要求主体有强烈的应用意识,能够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美国的一堂数学课,曾经要求学生通过观看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场100米短跑录像寻找短跑运动员成绩好坏的决定因素。
这就要求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运动员的成绩与哪些因素有关,哪些因素起决定作用。
学生通过统计发现,跑得最快的运动员步频未必最高,跑得最慢的运动员步距未必最小,他们认为,步频和步距是决定跑得快慢的两个主要因素。
3.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近年来,随着数学教学的深入,很多教师注意到在引进新知识时提供一两个实际背景,以便使学生理解数学源于生活。
但仅仅如此并不能确保学生有应用意识,学生只有不囿于教师提供的案例,而能主动地寻求其实际背景,才能为知识的应用找到生长点,也才有可能进一步探索其应用价值,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笔者从近几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以下几点:1.注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
浅谈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途径

是质和量的对立统一体 , 都有量 的一面.这就从 根
本 上决 定 了数 学在各 门学 科 , 都有 其 特 殊 的普 遍性 和应用 上 的广 泛性 .事 实 也 确 实 是 这 样 , 高 科技 在 的领域 中 , 多新 兴 科 学 技 术 就是 建 立 在 数 学 基础 许 之 上 的.数 学 与现代 科技 的 发展 使得 数 学 的应 用领 域 不断扩 展 , 其不 可 忽 视 的作 用 被 越 来 越 多 的学 科
一
结理论 的研究对象.在展示 当代科学研究最高水平
的诺 贝尔 奖 的评 选 中 , 与 数 学 关 系 不太 密 切 的经 从
济学研 究成 果来 看 , 1 6 在 9 9年 ~ 18 9 1年颁 发 的 l 3
类 型 ; 适 当出一些 条 件并 不充 分 或 解答 并 不 唯 ③ 或 不给 出结论 , 同学 们 自己去探 索 结论 , 让 以培养
身 的数学 应用 意识 和数 学应 用 能力.只有 教 师 有足
够 的应用 意识 和能 力 , 才能 把 数 学 应 用 的理 念 贯 彻 到教 学 中去.培养 应用 意识 的过 程 是 一个 长期 的逐
数学的发展 , 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 激发学生学好数
学 的勇气 和信 心 , 可 以让 学 生 领悟 到数 学 知 识 的 更
中学 数学杂 志
21 0 0年第 5期
缓 . 乏 . , 岛 露 .
浅谈 数学 应用意识的培 养途径
内蒙古 满洲 里市 旺泉 学校 0 1 1 24 0 赵 景 云
新 的数 学 课 程 标 准 把 培养 和 发 展 学 生 的 应 用 意识 作为 基本 的理念 之 一.如何 在 教 学 中培养 学 生 的应 用意识 更是 我 们 教 师努 力 探 索 、 断实 践 的 重 不 要 课题 .教师是 教 学活 动 的组 织 者 、 导者 , 指 意义 建 构 的帮助者 、 进者.因此 , 促 数学 教 师首 先 要积 极 提 高 自身 素质 , 动 了解 数学 在 实际 中的应 用 , 成 在 主 养 日常生 活 中运用数 学 的思 想 方法 观察 问题 、 考 问 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数学的作用,除了传统的训练思维外,更多的是为社会服务,强调数学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将知识、技能应用于解决生活中要遇到的实际问题。
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应该让学生多动手、多发现、多总结,去体会解决问题的甘苦,领略数学应用的乐趣。
新的课程改革传播了新的教育理念,特别强调知识的应用。
数学的作用,除了传统的训练思维外,更多的是为社会服务,强调数学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将知识、技能应用于解决生活中要遇到的实际问题。
1 数学应用意识是我国当前数学教育要解决的一个薄弱环节,为此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数学意识培养
21世纪是充满挑战的世纪,教育的目的是为新世纪培养合格人才,我们必须对数学教育有个新的认识,把数学教学变成学生“听数学、练数学”为“学生用数学”,以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这一目标。
在现阶段,升学成才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学生进入中学后,学了不少的数学知识,进入社会后就用不着数学知识,而过时的数学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造成多数学生为少数学生“陪读”的根源。
而新的课程改革,注重了课堂教学中“实际问题数学化”,知识的学习和结论的形成都是从实际问题引入,注重数学结构应用化的培养,培养学生达到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处理问题这一数学应用的最高境界。
2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2.1 按“实际问题”的形式设计教学过程。
课本中每一章开始都是从实际问题引入,举出了联系生活中实际的例子,具有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功能。
我们在组织教学时应重视数学应用价值的利用,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学生可接受性为尺度,力求做到事例要“实”,结论要“用”。
由于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应尽量从学生身边所熟悉的事例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言行和心理活动,激活思维,培养兴趣,以达到“问题表象”到“问题特征”的顺利过渡。
2.2 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会应用。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思考、学会应用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关注的问题。
我们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行观察比较,逐步发现问题本质特征,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达到“问题解决”这一目的。
例如在教学数学广角时,多让学生用事物去摆一摆、拼一拼。
特别是教学三角形、四边形的面积时,从教师的讲诉中感觉很抽象,学生听起来觉得很难理解。
如果让学生自制一些形状完全相同的图形来动手比较,学生就会从中理解面积的计算方法而获得知识。
这样既锻炼了操作能力,又学到了知识,进而达到利用实际图形来解决今后生活中田地面积的拼凑计算。
2.3 广开数学应用空间。
数学的应用非常广泛,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也很密切,我们在课堂教学,特别是在数学活动课中,应充分展示数学在各个领域中的神通广大之功效,这样,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在其它学科中的应用,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在其它学科中的计算与测量。
而是让学生从这些实际背景出发,去思考、探索,归纳成一般规律,并运用这些结论去理解生活、生产劳动中出现的现象,探求科学本质。
例如在教学“工程应用题”和“行程应用题”时,首先利用方程去思考解决问题,然后把这些问题假设在生活中,运用线段或工作总量去分析,这样就很容易弄懂题意而解决问题。
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数学应用能力的高低去评价学生的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评价的重点应放在解决问题的操作过程上,看学生是否将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能否寻求合理简捷的解决途径,解决的结果是否具有现实意义。
总之,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应该让学生多动手、多发现、多总结,去体会解决问题的甘苦,领略数学应用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要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猜想习惯入手,兴趣有了,习惯和能力也就自然形成,数学应用意识随之而来了。
恩格斯指出:在当代社会中,数学的应用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突出了数学应用的价值特征,说明了数学应用对提高人类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