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中应用意识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中的应用意识当今数学,以技术化的方式,迅速辐射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我们身边随时接触的一切数字化、信息化的高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数学技术。
智能机器人、办公自动化、计算机储蓄、售货等计算机电子产品的高速发展,对公民数学修养的要求有变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使21世纪的公民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他们需要对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必须有一定的收集与处理信息并作出决策的能力。
绝大多数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分析能力,而不单纯是操作技能,并且能够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因此数学中应用意识问题不得不提上日程。
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教学中,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
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人们的吃、穿、住、行都与数学有关。
从现实背景出发,引入新的知识,需要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从数学的角度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途径、验证并应用所得结论的全过程,切忌由教师全盘端出。
同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探索更多可以应用的实际问题和场景。
二、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描述客观事物、现象,寻找与数学有关的因素现实世界的存在形式千姿百态,无法直接看到或读出它的数学表现或描述,需要自己去描述、去发现。
只有从数学角度进行描述、找到其中与数学有关的因素,才有可能进一步去探索其中的规律或寻求数学的解决办法。
它是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
例如,可以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描述与出租车有关的数学事实(诸如,车费与行程、等候时间、起步价有关;耗油量与行程有关等)。
三、搜集数学应用的事例,加深对数学应用的理解和体会数学与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数学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其不可忽视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
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论文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一段话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指出了数学的重要性。
因此,从小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很有必要。
一、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一名言已成为共识。
我这里引用为:“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我们可以回忆:从儿童伊呀学语开始扳着手指数1、2、3、4……;身边一共有几个亲人?桌上一共有几碗菜?告诉阿姨你今年几岁?你算一算今天一共用了多少钱,一共吃了几个冰激糕。
就连买一瓶酱油3元钱,买一包盐巴2元钱,用10元钱,还应该找回几元钱,这样至少要在一年级才学到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可能有不少儿童在上幼儿园以前就会接触并且就会正确地计算了。
再如:2个同学洒水,4个同学扫地,还有6个同学擦黑板、桌椅和门窗,一共有多少个同学打扫清洁卫生;班上有4组同学,每组有12个人,班上一共有多少人;班上平均每人为汶川灾区捐款5元,48个同学一共捐款多少元;等等。
都可以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师从幼儿园或至少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结合教材所学内容有意识、有目的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个客观事实。
二、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获取数学信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所学内容长期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从生活中寻找并获取数学信息。
例如,学习了:“24时记时法”以后,让学生到电信局、医院、银行观察营业牌8:00-18:00所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算一算一天在学校学习多少个小时。
又如,学习“确定位置”后,不但要求学生知道自己在班上的所在位置,还要求学生了解班上在全校的位置,学校在当地乡镇所在的位置,学生家庭居住位置。
再如,学习完平面图形的面积之后,让学生计算出黑板、教室、乒乓球台、篮球场、家庭居住面积。
利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论文

利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实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机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
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师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有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有了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学生就会自觉把获得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为了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终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但是要如何才能利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我就谈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实施数学“生活化”。
一、教材处理,使其更贴近生活实际。
由于学生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因此学生个性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学生的见识也存在差异,从而产生数学认识上的差异。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特点,更应遵循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
进而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在教学中教材是落实课程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但在实际教学中又不能过分依赖教材,我们要敢于超越教材的局限,主动依据《课标》,结合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和生活实际,科学地选择、调整和构建教材内容,使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富有时代气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1、挖掘素材,合理灵活利用教材内容。
新教材中图文并茂运用了许多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教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c9d2d3883c4bb4cf7ecd13a.png)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关键词:数学应用教学改革问题解决重视数学应用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
加强应用意识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在世界范围内,加强数学的应用是这场改革的一个明显特点。
数学是现实的数学,数学教育应该是现实的数学教育,应该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数学教育应该通过具体的问题来传授抽象的数学内容,应该从学习者所经历、所接触的客观实际中提出问题,然后升华为数学概念、运算法则或数学思想。
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加强应用意识,才能显露数学、数学教育的本色。
通过“数学建模”的活动和教学,把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落到实处。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是数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当然应当成为数学应用教学目的中的“重中之重”。
用数学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离不开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空间想象等基本的数学能力,注重双基和四大能力的培养是解决学生应用意识不可缺少的武器。
在双基和四大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应用问题的渗透和平时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循序渐进。
在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中,尤其应重视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把数学应用问题设计成探索和开放性试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解题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突出数学应用,就应站在构建数学模型的高度来认识并实施应用题教学,要更加强调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并抽象出数学问题,然后试图用已有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最后用其结果来阐释这个实际问题,这是教学中一种“实际—理论—实际”的策略。
它主要侧重于从实际问题中提出并表达数学问题的能力,运用并初步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对数学问题及模型进行变换化归的能力,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阐释和处理的能力。
通过“问题解决”形式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
首先,按“问题解决”的形式设计教学过程。
在“提出问题”阶段,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问题的情境,而“问题”的设计是关键,它要符合学生可接受、有障碍、易产生探索欲望的原则,激发起学生的探索兴趣,接受问题的挑战。
学生应用数学意识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学生应用数学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摘要:数学是一门应用的艺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学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数学教学的关键是教会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要提高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而目前,大部分学生应用意识薄,应用能力弱。
长此以往,必将学而无用,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尤为重要。
关键词:数学教学应用意识应用能力一、正确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拓宽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让学生懂得数学的价值,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更加注重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对生活的体验中学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
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
”这一科学论断在100多年的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得到了验证。
“科学技术的基础是应用科学,而应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
华罗庚教授于1959年5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题为《大哉,数学之为用》一文中作了精辟的阐释“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方面,无处没有数学的贡献。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
比如,数列在实际生活中就有很多应用,人们在贷款、储蓄、购房、购物等经济生活中就大量用到数列的知识。
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能否对数学产生兴趣,主要依赖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与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密切相关。
首先,教师必须在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上多下工夫,狠下工夫,从数学应用的角度处理数学、阐释数学、呈现数学,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加强数学的应用实践环节,注重用数学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注重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展开数学教学,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重视在应用数学中传授数学思想和方法,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内容的主线,通过“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体系,多角度、多层次地编排数学应用的内容,以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至臻完善的境地,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功能。
数学教育毕业论文——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的培养

20**届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的培养系(院)名称专业名称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职称)教务处制二〇**年五月目录摘要................................... .. (1)前言.......................... (1)一、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施的基本现状 (2)二、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含义与特点 (2)(一)数学应用意识的内涵 (2)(二)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主要特点 (3)三、研究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必要性 (4)(一)时代的要求 (4)(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需要 (5)四、当前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现状 (6)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应用意识的策略 (7)(一)提高小学数学教师自身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7)(二)课堂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关键 (7)(三)重视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9)(四)改革考试内容和方式 (10)结束语 (10)参考文献 (10)致谢 (11)作者简介 (11)声明 (12)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的培养小学教育专业陈世海[摘要]数学应用意识是指认识到现实生活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同时还认识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数学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应用意识的培养。
首先解决选取什么样的数学内容作为教学的内容,强调从数学具有广泛应用性上来说明数学学科的作用,特别是它在教育中的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通过应用数学本身的发展所提供的丰富素材来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使之看到数学的普遍应用性特点。
[关键词]数学;应用意识;培养On the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al Awareness in PrimaryMathematics TeachingElementary Education Major CHEN Shi-hai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al sense refers to people realize that there contains a large number of mathematical information in real life and that math in the real world can be applied widely. In the face of real-life problems, we can try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seek the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using the mathematical knowledge and methods we have master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thematics. In the face of new mathematical knowledge, we can take the initiative to find the actual background and explore its value. The reform of mathematics curriculum standards enhances the cultivation of the awareness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s applied mathematics consciousness is the main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al knowledge, the formation of awareness is the main active construction proces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eachers can use a variety of channels to mak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value of mathematics, nurture students the awareness of application through plenty of materials by the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s.Key words: mathematics; applicative awareness; cultivation前言数学应用意识就是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是组成数学素质的重要部分之一。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
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将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上,使学生具有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使他们能亲身应用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一 .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很少讲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即使是应用题教学,也只是把事先编好的现成的题目出示给学生,学生只是根据几个必需的条件套用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却不知道解决某一问题需要处理哪些信息和数据,更没有领悟到数学对于这一问题所具有的独特意义。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应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其具体做法是:1.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
马克思曾指出:“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
比如教第九册“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我就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红领巾、自行车车架、电线杆架、桥架等引出三角形,再让学生通过推拉等实践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如修补摇晃的椅子,学生会马上想到应用刚学过的“三角形稳定性”,给椅子加上木档子形成三角形,从而使椅子稳当起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应用意识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前提,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主动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心理倾向。
教师在正确理解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估计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否得到了发展,应用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才能在教学中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呢?。
1、引导学生感知数学源自生活,感受数学应用价值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提倡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数学源自生活,感受数学应用价值。
比如教“三角形的认识”,从生活中熟悉的红领巾、自行车车架、电线杆架、桥架等引出三角形,再让学生通过推拉等实践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如修补摇晃的椅子,学生马上想到应用刚学过的“三角形稳定性”,给椅子加上木档子形成三角形,从而使椅子稳当起来。
这样学生学得容易且印象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实际生活中,数、形随处可见,无处不有。
我们应根据教学的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周围的生活环境相联系,帮助他们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应用范围的广泛。
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渗透数学应用意识在数学教学中,尽量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注重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
小学数学中,许多知识的来源于生产、生活,通过展示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现象的数学信息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应用的神奇与普遍,并且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结合日常生活中分物品的经历,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可以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所以可以用分数二分之一来表示;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瓶,也可以用分数二分之一来表示;按照习惯的说法,上面两种情况都可以称为是一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之我见
摘要: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随着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就要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要能够学以致用。
但由于收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现今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淡薄。
要改善这样的情况,就要首先提高小学教师的数学应用意识,再引导学生意识到数学应用的价值,从而联系实际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结合数学知识灵活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形成数学应用意识。
关键词:多数学应用意识;结合;生活;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190-01
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数学知识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这同时要求人们要具备更高的数学素养。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小学数学课程则是人的数学素养形成的重要成分。
所以,我们应当重视小学数学教育,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数学素养,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真正亲近数学,让数学真正走进学生生活,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生活的主人。
一、用学生熟悉的常识引入新知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尤其是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但如果能将这些知识转化为更加具体形象,并且是小学生所熟悉的事物,这样小学生接受起来就会比较轻松。
如小学生刚学写数字时,若单凭记忆去记住这些数字怎么写,就需要较长的时间并且容易出错,但如果结合数字儿歌,比如:1像粉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摇,5像钩子挂衣帽,6像哨子吹口哨,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道,9像勺子能盛饭,10像粉笔加鸡蛋。
这些再加上实物图,相信学生会记得更快更牢些。
二、创设生活问题情境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多数是用来解答书本练习册上的问题,很少讲其用到生活问题中。
这就要求教师要适时创设出适宜的生活问题情境交由学生解决,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应用的价值。
尤其是一些能够引起小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加深解题过程中的体验感受。
如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掷一掷”中,掷两个骰子,得点数和,共掷二十次,老师选择点数和是“5、6、7、8、9、”五个数的一组,同学们选择“2、3、4、10、11、12”六个数这一组,看哪一组点数和出现的次数多,同学都认为学生这组有六个数会赢,结果老师却赢了。
这明显与学生的认知不符,就会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感到疑惑。
这是组织学生活动进行探索,大家通过探讨实践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证实了结论,印象比老师直接告诉学生更加深刻,也能从中体会到数学应用的价值。
三、收集生活中的数学实例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学习数学不是为了应付考试,
而是一个将其恰到好处地运用到生活中去。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留下收集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去体验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
如“你今年多少岁?”,“去某地大概多远,大概需要多少时间,车费怎么计算?”等。
这些通常都是被我们所忽略但又却是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数学应用问题。
现在小学中出现了数学日记,学生可以将生活中常用到的数学的情况,看到的数学现象,想到的数学问题,自己对数学题的解答思路,学习数学的心得及学习方法,书上看到的数学知识,趣味数学,数学笑话,数学游戏、自己编的与数学有关的故事写在日记里。
我认为这是一种收集生活中数学实例的有效方式。
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关注了生活中的数学。
四、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将日常生活经验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从而发展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比如开学时班里会置办一些劳动工具,教师就可以创设如下情境:一个扫帚8元,一个簸箕10元,一把拖把15元,班里要买4个扫帚,1个簸箕,2个拖把,问共需要用到多少班费?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家都会很感兴趣。
要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是一个潜移默化地过程,教师无法直接地要求学生去怎样做,但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如果遇到生个情境时有意识地提出一些有关数学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在遇到类似情境时想到一些数学问题。
教师要试图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用一些简单的知识去发现,分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五、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解决实际生活的数学问题
小学生通过学习,基本已经能够解决课本上的应用题。
但这些问题看似是生活中的问题,其实大多数都是经过了处理,使条件问题都变得明显易懂。
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总存在一些干扰因素,使问题复杂。
比如在学生学习了平方单位的换算后,可以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一块长为5米,宽4米的花坛,4种颜色的盆栽若干,盆栽地面都是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让学生自己设计在花坛里摆满盆栽,大家按自己的意愿摆上喜欢的颜色和图案,最后计算各种颜色的盆栽各用了多少盆,共用了多少盆?分成小组共同设计。
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首先要复习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后又巩固练习了面积单位的换算,设计到最后,不论设计的怎样的图案,所用盆栽的总数都是一样的。
通过这类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思考,实验,总结,从而建立起新的知识经验。
让学生思考问题时更加灵活,注意发觉并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新遇到的问题。
抓住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实质,学会巧妙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例来充当教学素材,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去讨论,去发现新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更能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六、小结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并不是简单地训练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内化影响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担任十分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