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及园区的竞争力 ——以798为例
北京798艺术区项目案例研究分析报告[全文]
![北京798艺术区项目案例研究分析报告[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078792fd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3.png)
798艺术区798艺术区简介798文化概念798联合厂的建筑设计798包豪斯建筑风格798坐落在北京的东北角,以上个世纪50年代建成的工厂而命名的艺术区,它位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大山子地区,又称大山子艺术区原为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所在地。
此区域西起酒仙桥路,东至京包铁路、北起酒仙桥北路,南至将台路,面积60多万平方米。
798艺术区简介及标志性图片从2008></a>1年开始,来自北京周边和北京以外的艺术家开始集聚798厂,他们以艺术家独有的眼光发现了此处对从事艺术工作的独特优势。
他们充分利用原有厂房的风格(德国包豪斯建筑风格),稍作装修和修饰,一变而成为富有特色的艺术展示和创作空间。
现今798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和大众的广泛关注,并已成为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
798文化概念艺术家和文化机构进驻后,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空置厂房,逐渐发展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餐饮酒吧等各种空间的聚合,形成了具有国际化色彩的“SOHO 式艺术聚落”和“LOFT生活方式”,引起了相当程度的关注。
经由当代艺术、建筑空间、文化产业与历史文脉及城市生活环境的有机结合,798已经演化为一个文化概念,对各类专业人士及普通大众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并在城市文化和生存空间的观念上产生不小的了影响。
艺术中心全球最大艺术品收藏与展览公司画廊艺术家工作室798的入驻者多数包括设计、出版、展示、演出、艺术家工作室等文化行业,也包括精品家居、时装、酒吧、餐饮、蛋糕等服务性行业。
许多名人像出版人洪晃、音乐人李宗盛的工作室也在这里。
718联合厂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是前民主德国援助建设的“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即718联合厂。
1964年4月上级主管单位撤消了718联合厂建制,成立了706厂、707厂、718厂、797厂、798厂及751厂。
2000年12月,原700厂、706厂、707厂、718厂、797厂、798厂等六家单位整合重组为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城市创意产业园景观重塑方法研究—以北京798为例

城市创意产业园景观重塑方法研究—以北京798为例摘要:创意产业园景观建设是城市发展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798艺术区是国际艺术文化产业园建设与发展的典范,对我国其他创意产业园景观重塑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基于此,文章通过追溯北京798艺术区的发展历史,重点论述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在重塑城市创意产业园景观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我国城市创意产业园景观重塑提供参考与借鉴,进而推动城市整体发展。
关键字:创意产业园;景观重塑;北京798;历史内涵一、引言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及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创意产业园景观逐渐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北京798艺术区,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园区,在推进城市产业园景观建设与重塑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整合传统与现实是重塑城市产业园景观的基础;其次,深挖历史内涵,增加城市厚重感,是重塑城市产业园景观的重要途径,最后,汇集人文创意资源,与时俱进、兼容并蓄、长远发展,是重塑城市创意产业园景观的基本准则。
三者相互结合,为我国城市创意产业园景观重塑提供参考路径,为推进城市整体发展贡献力量。
二、城市产业园景观重塑方法(一)以整合传统与现实为基础整合传统与现实是重塑城市创意产业园的基础,这种结合主要体现在建筑格局、地理位置及经营模式三个方面。
首先在建筑格局方面,北京798艺术区原为国营无线电联合器材厂,拥有大批的机床、盘旋的钢架管道、残损的铁门及古旧的电线杆等诸多历史遗存及遗迹,被后人称为包豪斯式建筑风格。
1995年后,大批青年艺术家及文化产业机构陆续进入北京798艺术区,但是并未拆除厂区遗留的大量古旧建筑遗存,而是在原有建筑设施基础上,重新设计、装修、加工及清徽改造,充分保留了器材厂区原来的历史痕迹、记忆及传统味道,同时利用现代技术,融入当代审美元素与取向,使北京798艺术区的整体建筑格调呈现出既不同于历史或传统,又迥异于现代审美风尚,兼具传统痕迹于现实风格的艺术模式。
第十二章 北京798艺术区产业发展与困境1

• 两届“北京大山子国际艺术节”(DIAF- 两届“北京大山子国际艺术节” DIAF- Festival) Dashanzi International Art Festival)所产 生的影响,798艺术区的影响越来越大 艺术区的影响越来越大。 生的影响,798艺术区的影响越来越大。首届艺术 2004年 月至5月的一个月)吸引了80000 80000人次 节(2004年4月至5月的一个月)吸引了80000人次 前来访问,其中约60%为中国观众,40%为境外观 60%为中国观众 前来访问,其中约60%为中国观众,40%为境外观 众,其中还有来自巴黎等国外各大城市当代艺术 的代表。120多家中外媒体报道了艺术节和在此处 的代表。120多家中外媒体报道了艺术节和在此处 活跃着的艺术家及他们的作品。一些国内外文化 活跃着的艺术家及他们的作品。 机构和基金会等对艺术节进行了赞助。 机构和基金会等对艺术节进行了赞助。第二届艺 术节(2005年 30至 22日),在23天中 天中, 术节(2005年4月30至5月22日),在23天中,共 进行了表演、展示、研讨等艺术活动109 109项 进行了表演、展示、研讨等艺术活动109项,吸引 观众80000以上,最多的一天达近万人。2005年 80000以上 观众80000以上,最多的一天达近万人。2005年9 22日至10月 日至10 798艺术区进行了 双年展” 艺术区进行了“ 月22日至10月7日,798艺术区进行了“双年展”, 也取得丰硕成果,许多观众慕名而来,观众达6 也取得丰硕成果,许多观众慕名而来,观众达6万 以上。以上几大活动, 798艺术区的名气越来越 以上。以上几大活动,使798艺术区的名气越来越 艺术品成交量也与日俱增。 大,艺术品成交量也与日俱增。
二、798艺术区的产业结构 798艺术区的产业结构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因与外部条件研究_基于北京798园区的案例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因与外部条件研究 基于北京798园区的案例分析苏璐仙王晶莹李放!摘要∀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日益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文以798园区为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在揭示文化创意产业基本特点的基础上,从内外部两个基本视角重点研究了创意传播者动机类型以及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态等问题,并据此对发展和壮大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提出了具体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北京798园区;创意传播者;文化产业集群!作者简介∀苏璐仙(1988~),女,海南人;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王晶莹(1989~),女,北京人;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李放(1989~),女,湖南人;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价值,并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美国的年增速达14%,英国为12%。
纵观全球,发达国家众多的创意产品,以及其营销和服务,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形成了一股席卷世界的创意经济浪潮。
文化创意产业,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朝阳产业∃。
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工业化脚步的前行始终伴随着轰鸣的大机器,浓烟滚滚的大烟囱,机械重复的乏味工作以及对资源无节制的大量攫取,人们呼唤一种无烟产业,能够在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也最低限度地减少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破坏。
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还可以增加就业、积累社会财富又拉动内需,不失为当下可以另辟的新途径。
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后,很多的传统产业、加工产业、制造业产业都转移了,同时在提升传统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中心城区的工业向开发区转移,甚至向外地转移,比如首钢迁到曹妃甸地区等。
基于这样一种工业化和城市化完成以后的背景,北京必然会选择一个不需要太多资源,又不是以工业、制造业为基础的核心产业,因此便定位在了文化创意产业 版权业、影视、设计、创作为主的产业。
从798艺术区看文化产业集群

从798艺术区看文化产业集群一、798艺术区简介798位于北京东北方向大山子地区,是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厂的老厂区所在地。
1995年-2001年期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教授以相当低廉的租金租用了798工厂的闲置车间作为大型雕塑创作的场所,798艺术区由此揭开序幕。
随后,798艺术区渐渐吸引了大批艺术家。
2002年前后是艺术家进驻798艺术区的高峰时段,许多著名艺术家纷纷在此创建艺术工作室,逐渐发展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餐饮酒吧等各种空间的聚合,形成了具有国际化色彩的“Soho式艺术聚落”和“Loft生活方式”,成为北京文化产业的新地标。
二、798产业集群模式798艺术集聚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低廉的租金,二是中央美术学院为其集聚提供可一个巨大的磁场,三是世界范围内文化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国外实验艺术家进驻工业废墟的文化经验在中国艺术节传播为其提供了参考。
像798艺术区这样以艺术家自动聚集和自动孵化形成的产业集聚属于“艺术家主导型集聚模式”。
这是创意产业园区最早的开发方式,得益于艺术家们专业知识的储备,园区的文化艺术价值在开发中被深度挖掘并凸显出来。
但艺术家开发力度十分有限,而且没有房地产开发和市场运作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实际运作中的帮助。
虽然798的国际性影响已经形成,但是由于其体制性的制约,其前途还充满了不可预测性,所以798艺术区目前还处于孕育阶段。
就其集聚方式而言,作为一个艺术区,798的集聚方式不是纯粹产业意义上的,即不是投入产出式或者市场共享式的,而是知识共享式。
也就是说798艺术区最大的竞争优势在于其知识的溢出效益;就其集聚程度而言,798艺术区还处于初始阶段;就其就业机制而言,由于798艺术区的区位价值的抬升,就业人口已经呈现下降趋势。
三、文化产业集群的效应从经济学角度而言,产业集群是一个产业发展的高级模式,一旦形成将会带来集聚效应、共生效应、协同效应、区位效应、结构效应等诸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因素。
798艺术产业聚集区的发展趋势

798艺术产业聚集区的发展趋势作者:汪斋来源:《商业文化》2008年第04期在全球经济进入以知识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占全球GDP的7%,并以每年10%的速度在增长。
艺术创作从创作者的主观愿望看,有的是为了抒发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至于别人接受承认与否,作品的结局如何,创作者根本不去计较;有的则是把艺术当作陶冶性情、锤炼意志的手段;有的希望“藏之名山传之后世”,不想为世人所知晓;有的或是已经脱离作品的原始意义,被升华为某种仪式。
但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精神需求愈益凸现,其价值也越来越多地得到顾客的认同,同时为全社会创造出巨大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798作为典型的自发性艺术产业聚集区,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客观上显现了三种趋势:作品的数量会越来越多受商品生产自身规律的影响,产业聚集区内艺术题材、主题会越来越丰富,形式、风格会越来越庞杂、新颖。
成为由政府包办的新型“事业单位”政府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艺术区的发展中。
从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到政府资源的直接投入,地方政府的支持正在转向传统的主导模式,艺术区原有的发展活力很有可能因此而大受阻碍。
重蹈纽约SOHO覆辙20世纪六七十年代,纽约市决定大规模改造苏荷,全部保留苏荷区旧建筑景观,并通过立法确认苏荷为文化艺术区。
后来苏荷区租金飙升,过度繁华,艺术的活力与纯度不比当年,艺术区最终被商业的浪潮所淹没。
798正处在“艺术带来了人群,人群带来了经济,经济把艺术驱逐”的循环当中。
本人认为,“政府护航”,“企业配合”,“艺术家亲身实验”,这三点可推动潮流构成一个艺术产业聚集区可持续发展的三辆马车。
1、优先确保艺术家群体的存在从艺术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艺术产业发展的关系来看,很多艺术文化资源是不合适走产业化道路的,如艺术文化保护、特定的艺术史迹维护以及与文化艺术管理相关的艺术资源都不能产业化。
如果强制性进行产业化,会带来很大的破坏性。
798闲置空间被艺术家赋予了特殊意义和符号,它或许是当代艺术的空间,或许是表演艺术的舞台,或许是艺术创作的实验地,这完全是市场自发作用的结果。
798艺术区:文化产业的成功案例

798艺术区:文化产业的成功案例我是798艺术区的创始人,一个热衷于文化和艺术事业的人。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798艺术区如何成为文化产业的成功案例。
798艺术区位于中国北京,原本是一个废弃的电子厂。
20世纪50年代, East German architects designed this factory, whichwas known as the "Big Electric Building". 然而,在21世纪初,这个废弃的工厂迎来了一次新生。
我们看到了这个工厂的潜力,决定将其改造成一个艺术区。
我们保留了原有的工业建筑风格,同时引入了现代艺术元素。
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氛围吸引了众多艺术家、设计师和文化爱好者的关注。
我们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宽敞的创作空间,同时举办各种艺术展览、文化活动和艺术交流。
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国内游客,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游客。
798艺术区逐渐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文化艺术交流平台。
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是2013年的"798国际戏剧节"。
这个戏剧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剧团和艺术家,为观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表演。
在这个戏剧节期间,798艺术区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游客参观,这对于提升798艺术区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除了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798艺术区还拥有许多特色餐厅、咖啡馆和书店。
这些场所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环境,让他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享受到美食和文化。
如今,798艺术区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文化产业的成功案例。
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推动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为更多的人提供一个了解和欣赏艺术的平台。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798艺术区的成长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这些细节不仅是我们成功的关键,也是其他文化产业可以借鉴的经验。
1. 工业遗产的改造与利用:798艺术区的前身是一个废弃的电子厂,我们保留了原有的工业建筑风格,同时引入了现代艺术元素。
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模式研究

财经世界Financial World本文简要阐述了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与形成,分析出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此类问题,着重探讨了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的应对策略。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一、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园概述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园创设初期,园区建筑为“国营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
厂房为德国设计制造,“包豪斯”风格显著。
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该厂逐步将产业迁出,并对旧厂房进行短期租赁。
新世纪之初,LOFT生活方式逐步引入我国,致使部分进行艺术创作的人才租赁闲置厂房进行艺术创作。
10年间,原本即将废弃的旧厂区,发展成为现代文化艺术的一方乐土。
随后,受中央美院师生创作的影响与带动,北京798艺术区逐渐成型[1]。
二、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创建初衷偏离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园在建设初期,是以单纯艺术创作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区域,但随着经济发展浪潮的不断冲击,和一些资本对艺术商业性的介入,使原本以艺术创作为主的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园,逐步出现了商业、艺术,以及旅游等产业相结合的融合园区。
这使得很多以艺术创作为目的的艺术家无法专心致力于艺术创作,进而慢慢的退出了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园,这也导致该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艺术气息逐渐被商业气息所取代,创建初衷已然不再。
(二)商业色彩过于浓厚随着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园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知,加之资本的大力宣传,使得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园逐渐成为了众多商家竞争与角逐的“宝地”。
大量的公司、商铺,以及非专业性的艺术机构等充斥其中,极大地加深了798艺术区的商业色彩。
不仅于此,很多商家还打着艺术创作、文化产业,以及创意理念的幌子,大肆宣传自身的品牌与产品,这也进一步导致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艺术色彩要远逊色于其商业色彩[2]。
(三)生存成本过高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兴建,初衷是为艺术创作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谋求文化产业的一席之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98今天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展示交易 中心,未来会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园区, 在这里面展示和交易的是来源于当下中 国正在发生的原创的艺术作品,这是中 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过程中不可缺少 的存在。这是我个 人对798的看法。所以我们谈到798,我 们是在谈一种生活方式, 一种生存方式,不管是否在798工作和 生活,不管是否 懂得艺术,今天的中国人应该知道 “798生活方式”。
然而最初入驻的艺术家不能接受 这种变化——因人气剧增而使房租和生 活成本提高,同时也不堪忍受突然热 闹起来的环境和气氛,于是逐渐撤离 艺术区。艺术家的入驻成功地将这里 推向公众视野,完成了798艺术区的 一次转型——由废弃工厂到文化产业 基地。 但成功转型后却因艺术家的聚集而产生的聚集或集场“效应”,导致一个区域商 业价值的提升,从而带动该区域地价上涨,并由此引起其他商业机构的进驻,从而进 一步推高房租和土地价值。这就像一个“多米诺骨牌”所引起的连锁反应,导致一系 列连续的变化。无论是房租上涨还是土地升值所引起的开发商的介入, 都会造成聚集区域整体环境和气氛的改变,同时也改变着群 落艺术家的生活成本。结果是群落艺术家因不堪忍受日 益增长的房租以及越来越商业化的氛围而撤出, 并进入新的循环。
艺术区除了类似尤伦斯这样的大型艺术机构 外,还有像红门画廊、长征空间、常青画廊、 萨奇画廊等。“虽然这些国外的艺术基金和 艺术机构在中国的当代艺术市场中起到了 一定的推动性作用,但是其负面的 影响却是不容小窥的。其庞大的资金、雄 厚的实力直接影响到了中国当代艺术品 市场的直接走向,同样也掌握着中国 当代艺术品的生杀大权。”(于佳婕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能走多远》, 《艺术市场》 2007年第10期)
当然,随着区域功能的变化,各入驻成 分也随之变动。而在变迁的过程中,各方利益 有一个重新分配的过程。在不同层面利益博弈 的过程中,798艺术区的一些主要问题开始呈 现,尤其是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世界性的金融 危机所引起的全球经济的不景气以及国际国内 艺术市场萎缩,使得798艺术区的问题更加突 出,能否可持续发展成为首要的问题。当商业 化倾向和旅游倾向愈演愈烈的时候,798的整 个经济、生活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另一方 面,作为这个艺术区最早入驻者的撤离,其艺 术创造力量逐渐减弱,并最终成为艺术区的边 缘性力量,在艺术与市场的十字路口,798该 何去何从?
从2006年开始,798艺术区的建设被纳入到北京市的文化产业规划中。 它已经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区域,而是融入到整个北京市的文化发展战略的 大框架中。所以798艺术区的定位实际上也影响到整个北京市的文化产业的 发展。从798艺术区的发展看,它已经走过了自发聚集阶段和“粗放型”的 管理阶段,现在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建立品牌。
产业集群及园区的竞争力 ——以798为例 以 为例
对产业集群进行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近代著名经济学家阿尔 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的产业区理论,他在1890年开始关注产 业地理集聚现象。马歇尔之后,产业集群理论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 许多流派。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 (《哈佛商业评论》1990年第2期)首先提出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 一词,他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 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 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
原创的才是“798”的竞争核心力。创造是生命的体现,我们要重视知识产权, 要包容原创,不要轻易地否定原创。单纯的模仿可能可以短期见到收益,但是没 有知识产权的制造却受限于产业链上下游,竞争力容易失去。原创虽然很辛苦难 以短期见效,就像学习一样到国外留学读博士看起来比到国外端盘子打工辛苦, 但端盘子的工作随时可以失去而在学习中形成的核心竞争力却难以被剥夺,难以 被替代。
7 98艺术区被正式列为首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之后,避免了被拆 迁的命运。从此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形成了以798为首的艺术区聚集带,辐射和带动 了酒厂国际艺术园区、一号地艺术园区、草场地艺术区、环铁国际艺术区、索家村和 费家村艺术村落等十多个文化艺术集聚区。而在这一集群中,798艺术区成为核心区域, 带动和影响着其他的艺术区,并与之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798艺术区作为最初的以艺 术家工作室为主的区域,经过2006年开始的转型后,已经成为北京乃至世界最重要的 现当代艺术的一个集散地,成为中国现当代艺术的一面旗帜。今天,这里集中了300多 家艺术机构和个人,其中主要以现当代艺术及其作品的展示和销售为主。
在大家的眼中,798艺术区曾经代表了中国现当代艺术的某种侧面。但是随着名声的 增加以及商业价值的提升,798艺术区开始偏离其原来的发展轨道,逐渐成为市场力量和 行政力量交错、艺术和商业交错以及艺术与其他多种力量角逐的场域。在这个过程中,各 种力量的此消彼长都左右着艺术区发展的进程和方向。作为管理者,应该有一个清晰的定 位,以便在诸多力量交错中把握艺术区的可持续发展。无论如何,在笔者访谈和调查的过 程中,很多人仍然认为798艺术区的核 心在于艺术,旅游和时尚消费的因素必须得到一定的限制, 人们普遍希望,798艺术区应该保持其作为中国现当代艺 术区的特有气质。
“798”艺术区汇集了大量从事不同行业有着不同追求 的艺术个体,形成一个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产业集群, 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可以产生滚雪球式的集聚效 应,吸引更多的艺术个体到此集聚。驳的红砖瓦墙,错 落有致的工业厂房,纵横交错的管道,墙壁还保留着各 个时代的标语。马路上穿着制服的工人与打扮时尚前卫 的参观者相映成趣,历史与现实、工业与艺术在这里完 美的契合在了一起,这里就是北京798艺术区。 厂房之所以赢得艺 厂房之所以赢得艺术和文化创意产业的青睐, 是因为工业建筑有别于日常生活空间的建筑 和景观,因而可容纳各种非日常的活动,为艺 术家的个性设计和创造提供非同寻常的体验; 旧建筑是有历史和故事的,通过物质的元素, 给空间带来一种非物质的氛围,并弥漫四周, 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场所感。这是新的建筑设 计所不能带来的。 ——俞孔坚
文化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 要表现和途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一种介于政府、市场与企业之 间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和企业发展平台,它通过提供一系列创意企 业所需要的管理支持和资源网络,帮助企业独立运作并健康成长。 优秀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将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对提升区域的 对外形象发挥着重大作用。
谢谢观赏
产业集群 北京 市政府认定首批10个园区: 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中国(怀柔) 影视基地、北京798艺术区等 长三角文化创意 产业集群 上海 市政府授牌四批共75个园区: 田子坊 、8号桥、M50、同乐坊、海上海、创意联盟、2577创意大院、1933老 场坊、绿地阳光园、外马路仓库、汇丰等 南京 已建成或在建园区42个: 南京1912、创意东八区、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创新园、南京高新动漫、南京1865、 南京石城现代艺术创意园等 杭州 已建成或在建园区18个: LOFT49、唐尚433、乐富·智汇园、杭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高新区国家动画产业 基地、西湖创意谷、之江文化创意园等 苏州 3个长三角地区的创意产业生产基地: 苏州意库创意产业园、创意泵站、苏州工业园区国际科技园等
珠三角文化创意 产业集群 广州 8个主要产业园区: 滨水创意产业带、荔湾广州设计港、天河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基地、从化动漫产业园、文 德路“文化一条街”、荔湾海角红楼等 深圳 已建成或在建园区30多个: 罗湖创意文化广场、田面“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蛇口创意文化产业园、南山数字 文化产业基地、F518创意产业园等 滇海文化创意 产业集群 昆明 市政府着力打造14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昆明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区、西山现代传媒集聚区、中国玉器第一城、云南茶文化大观 园、“昆明LOFT”创库艺术主题社区等 大理 2个主要影视文化创意园区: 国际影视文化产学研基地、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 丽江 2个主要影视文化创意园区: 印象丽江剧场、丽江束河影视基地
798艺术区曾经代表了中国现当代艺术的某种侧面。但是随着名 声的增加以及商业价值的提升,798艺术区开始偏离其原来的发展轨 道,逐渐成为市场力量和行政力量交错、艺术和商业交错以及艺术 与其他多种力量角逐的场域。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 都左右着艺术区发展的进程和方向。作为管理者,应该有一个清晰 的定位,以便在诸多力量交错中把握艺术区的可持续发展。无论如 何,很多人仍然认为798艺术区的核心在于艺术,旅游和时尚消费的 因素必须得到一定的限制,798艺术区应该保持其作为中国现当代艺 术区的特有气质。
北京作为我国的文化中心,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起步早、发展快,目前已形 成以北京为核心辐射周边的首都创意产业集群。北京的文化产业以文艺演出、广 播影视、古玩艺术交易为主。2006年北京市出台内地首个关于 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标准,将北京文化产业分为九大类,囊括了 创意、生产到消费的全部产业链。目前北京首批规划拥有文化产业园 区10个,文化类企业2万多家。此外,北京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文化产业 领导小组,并强调以发展文化产业为新引擎推动产业升级。 其中以798最为明显。
北京的798艺术区是北京的城市名片和独特的创意地标,2003年北 京市首度入选美国《新闻周刊》年度十二大世界城市之一,主要是因为7 98艺术区的发展证明了北京作为世界之都的能力和潜力。 由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起步时间 和发展状况与内地城市存在很大不同,因此本文所论及的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文化创产业园区仅指中国大陆范围内 ,不包含港澳台地区。
至少有300位以上的艺术家直接居住在798艺术区或者以798艺术区为自己的 主要艺术创作空间,其中还有一些来自国外的艺术家,他们分别来自法国、美国、 比利时、荷兰、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进驻798艺术区的既有大名鼎鼎的艺 术家如刘索拉(作家、音乐人)、洪晃(出刊人、出版家)、李宗盛(音乐人)、李象群( 雕塑家)等,也有名不见经传的无名之辈。 由于艺术家的“扎堆”效应和名人效应,加上从2004年以来已经进行了两届“北 京大山子国际艺术节”(DIAF––Dashanzi International Art Festival)所产生的影响,798 艺术区的影响越来越大。首届艺术节(2004年4月至5月的一个月)吸引了80000人次 前来访问,其中约60%为中国观众,40%为境外观众,其中还有来自巴黎等国外各 大城市当代艺术的代表。120多家中外媒体报道了艺术节和在此处活跃着的艺术家 及他们的作品。一些国内外文化机构和基金会等对艺术节进行了赞助。 第二届艺术节(2005年4月30至5月22日),在23天中,共进行了表演、 展示、研讨等艺术活动109项,吸引观众80000万以上, 最多的一天达近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