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一)教案
1.2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教案)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1.2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第1课时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1.通过充分的实践,使学生能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充分经历实践、探索、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空间观念.重点掌握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否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难点识别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确定相对面展开的位置.一、导入新课我们小学学过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问题1: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你能得到哪些形状的展开图?问题2:你能得到图中的展开图吗?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二、探究新知探究一: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例1.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能展成一个平面图形吗?你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分组比赛.(要求:展开后每个面至少有一条棱与其他面相连)第一类:四个一行中排列,上下各一任意放,共六种.(记忆口诀:141型)第二类:一在三下任意放,二在三上露一端,共三种.(记忆口诀:132型)第三类:两两三行排有序,恰似登天上云梯,仅一种.(记忆口诀:222型)第四类:三个三个排两行,中间一“日”放光芒,仅一种.(记忆口诀:33型)重难点精讲一线不过四.()()田凹应放弃.()()()()探究二:正方体的相对面例2.下列图形可以折成一个正方体形状的盒子.折好以后,与1相邻的数是________,相对的数是________,先想一想,再具体折一折,看看你的想法是否正确.解:2,5,4,6;3方法总结:将正方体的展开图折叠,找到相对的面,再判断相应面上应填的字.合作探究:正方体相对两个面在其展开图中的位置有什么特点?①相对两面不相连,上下隔一行,左右隔一列;②相间、“Z”端是对面;③间二、拐角邻面知.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9页“随堂练习”第1,2题.2.小红制作了一个如下左图所示的正方体礼品盒,其对面图案都相同,那么这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可能是( A )A B C D3.如果“你”在前面,那么什么在后面?如果“坚”在下,“就”在后,那么“胜”“利”在哪里?【答案】3.“你”在前,“棒”在后,“坚”在下,“就”在后,那么“胜”在上,“利”在前四、课堂小结1.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有哪些?相对的两个面在展开图中的位置关系是什么?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5页习题1.2第4,8,10,11题.正方体的展开图形式有很多种,本节课在老师的操作引导下认识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通过多次的“展开——围成”活动建立清晰的表象,借助“想象——验证”的学习方式,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必要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有序提升;对于学生从平面展开图折叠成立体图形的思维过程,由于受到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动手是更为有效的呈现方式.第2课时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与折叠1.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表面展开图,认识几何体展开前后各面之间的关系;2.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学会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否是一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重点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表面展开图.难点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否是一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一、导入新课问题1:我们已经了解了棱柱,那么棱柱之间是否还有区别呢?问题2:如果有若干个几何体,你能立刻找到棱柱吗?棱柱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征呢?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通常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四棱柱.棱柱的特点:(1)棱柱的上、下底面是完全相同且互相平行的多边形.(2)棱柱的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棱柱的侧棱长都相等.二、探究新知1.棱柱的表面展开图将图1-12中的棱柱沿某些棱剪开,你能得到哪些形状的展开图?教师:把从正方体学到的展开折叠知识,引用到棱柱中,能折成棱柱的平面图形的特征有哪些?想一想:以下哪些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棱柱?如果不能,适当修改使所得图形能围成一个棱柱.(1)棱柱的底面边数=侧面数;(2)棱柱的两个底面要分别在侧面展开图的两端;(3)四棱柱的平面展开图中只有5条相连的棱;(4)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5 cm,4 cm,3 cm,请画出它的展开图.2.圆柱与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教师:圆柱与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又会是怎么样的呢?学生动手实验,并给出答案,教师点评.想一想:下面几个图形是一些常见几何体的展开图,你能正确说出这些几何体的名字吗?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11页“随堂练习”第1,2题.2.下面是一个几何体的展开图,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如果A在几何体的下面,哪个字母会在上面?(2)如果F在前面,B在左面,哪个字母会在上面?(3)如果C在右面,D在后面,哪个字母会在上面?【答案】2.(1)F(2)C(3)A四、课堂小结1.能折成棱柱的平面图形的特征有哪些?2.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分别是什么?五、课后作业1.教材第15页习题1.2第1,5,12题.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主要围绕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熟悉理解棱柱和圆柱、圆锥的展开图以及图形折叠后的对应关系.教学难点和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而突破这一难点必须建立在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思考的基础上.所以教学时我通过演示包装盒的拆、合,使学生获取“平面展开图”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自行探究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的实验活动提供了基础,同时,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活动,努力想象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是如何转换的.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理性归纳一般过程,探究的方法从已知到未知,由特殊到一般,先感性再理性,使学生活动贯穿始终,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从不同图形的展开延伸到折叠,先易后难,学生思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第3课时截一个几何体1.经历切截几何体的活动变化,体会几何体在切截过程中的变化,在面与体的转换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2.理解截面的概念,能够识别一些几何体截面的形状.重点引导学生参与用一个平面截一个正方体的教学活动,体会截面和几何体的关系.难点同一几何体不同角度切截所得截面的不同形状的想象与截法,从切截活动中发现规律.一、导入新课教师课件演示切截西瓜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截面的产生.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出的面叫作截面.学生通过观察切西瓜的过程感知几何体与截面的关系.二、探究新知1.截正方体(1)教师: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所得到的截面会是什么形状呢?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猜测用一个平面截一个正方体所得截面的形状可能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鼓励学生积极发言.(2)教师: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来截手中的正方体模型,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在学生操作活动中巡视指导,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中,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全班实物切截活动结束后,教师鼓励各个小组请代表发言.选取一些小组让他们进行演示说明,并积极肯定他们的做法.教师课件演示截正方体的几种方式:(3)教师:通过刚才的课件动态演示,你能得到什么规律吗?学生: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所得截面是由这个平面与正方体的若干个面相交得到的结果.若与三个面相交得三条交线,由这三条交线构成的截面图形是三角形;若与四个面相交,则截面是四边形……各小组请代表发言,说出他们所观察到的截面的各种形状产生、变化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产生不同形状的截面的原因,积极肯定学生的正确推理.2.截圆柱与圆锥教师:用圆柱能否做出如下形状的平面图形?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和同桌交流,猜测可能的图形,然后画出图形,最后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师课件演示圆柱与圆锥的截面情况.(1)圆柱的截面:(2)圆锥的截面:利用课件演示截圆柱、圆锥的过程,进一步验证学生的结论,深化学生对截一个几何体所产生截面形状的直观感受.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12页“随堂练习”第1,2题.2.如图,用一个平面分别去截下列几何体,所得截面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D )A BC D四、课堂小结1.什么叫截面?2.正方体的截面形状有哪些?圆柱、圆锥和球呢?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5页习题1.2第2,6,7题.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经历了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截几何体的活动过程,体会几何体在截的过程中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充分想象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所得的截面是什么形状,再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验证想象的结果与实际结果是否一致.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丰富了几何直觉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第4课时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1.会画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2.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重点会画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难点根据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图及其相应位置的立方块的数量,画出从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状图.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庐山风景图,使学生切身感受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物体是不同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苏东坡的诗表现了观察庐山的几种方式:横看、侧看、远看、近看、身处山中看.从不同方向观察庐山可看成“峰”,也可看成“岭”.那么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又能看到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形状.二、探究新知1.观察实物教师在讲台上摆放乒乓球、热水瓶、玻璃杯.教师:讲台上有乒乓球、热水瓶、玻璃杯三样物品,现在请三位学生分别站在讲台的左面、右面和正面观察它们.这三样物品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图形会一样吗?三位学生分别站在讲台的左面、右面和正面观察,其余学生想象可能看到的图形.然后让三位学生分别叙述自己所看到的图形.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2.观察几何体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图1-21,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分别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学生动手画图,教师巡视.学生完成后举手展示所画的形状图,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画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的方法:(1)先确定几列(几列就横排连续画几个正方形);(2)再确定每列最高有几层(几层就竖排连续画几个正方形).3.根据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还原几何体一个几何体由几个大小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从上面和从左面看到的这个几何体的形状图如图1-23所示,请搭出满足条件的几何体.你搭的几何体由几个小立方块构成?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15页“随堂练习”.2.如图,请画出下列几何体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图.四、课堂小结1.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图形一样吗?2.画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的方法是什么?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5页习题1.2第3,8,9题.本节课的内容是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实物模型、教具或多媒体课件演示给学生看,使学生直观、具体、形象地感知图形.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几何体,并得到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形状图的画法,能识别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图形.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和具体的模型,了解基本的几何图形概念,并能够识别.2.通过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欣赏世界,体会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3.感受几何的美,形成对学习几何图形的渴望和浓厚兴趣.教学重点识别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教学难点了解从实物外形抽象出来的几何图形的概念.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图形,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包含着形态各异的图形.在下面的图片中,你能找到一些熟悉的图形吗?(欣赏大美重庆的图片)2.你还记得小学学过的一些图形吗?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菱形、梯形、圆柱、正方体、长方体. 还有:圆锥、球、线段、点等,都是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它们都是几何图形.二、合作探究探究一:那你能将这些常见的几何图形分类吗?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是平面图形.常见的还有:点、线段、角、四边形、多边形等.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是立体图形.常见的还有:棱柱、棱锥、圆台等.探究二:1.你能看出这些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几何图形吗?球正方体长方体圆锥六棱柱四棱锥三棱柱六棱柱四棱锥2.这些图片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几何图形?探究三:1.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请大家看看自己手里的几何图形,摸一摸,说说它们都有什么特征.2.找一找你能在教室里面找出它们相应的实物吗?3.做一做利用自己身边现有的几何图形,拼一拼,看看会出现什么新图形.三、课堂练习出示课本第116页练习:第1题、第2题.3.如图所示,各标志的图案主要由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组成?四、课堂小结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几何图形:1.平面图形 2.立体图形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这节课的感受,以及对未来的一些美好设想)五、作业布置见精准作业布置单六、板书设计。
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用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引入】同学们,祝贺你们步入了一个新的学习起点,你们会越来越走近数学,感受它的多姿多彩!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你会找到许许多多的图形,它们美化了我们生活的空间.欣赏下面的图片时,不妨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一下,你发现它们都是由哪些你熟悉的图形构成的?(教师同时用课件展示图片)图4-1-11接下来,我带领大家走进小明的简易书房,看一看哪些物体的形状与你在小学学过的立体图形类似?通过图片的展示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辨认出特征鲜明的立体图形.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探究】1.常见的立体图形及其分类图4-1-12内容:在小明的书房中,哪些物知道立体图形的特征是我们认识不同立体图形、区别不同立体图形的金钥匙,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与交流,在交流中发现棱柱面的个数、顶点个数、棱的条数的规律.实践探究交流新知看成由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组合而成,你能找出其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吗?你还能举出其他组合图形的例子吗?图4-1-13处理方式: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回答,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复杂组合体的构成,并进行补充.6.平面图形教师举出一些几何图形的例子,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让学生观察这些几何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处理方式: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回答,教师可以提示性地提问:这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吗?总结: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是平面图形.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是有联系的:立体图形的某些部分是平面图形,例如长方体的侧面是长方形.基础训练1.学生完成课本115页思考题。
2.课本116页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对立体图形中相应平面图形的认识。
K小结归纳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梳理内容,掌握本节课的核心。
J练习与检测绩优学案96页巩固训练97页达标测评选择题填空题板书设计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立体图形(部分都不在同一平面内)几何图形平面图形(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说课各位老师大家好:我的课题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教科书第四章第一节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评价四个方面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是学生继小学学过的简单图形之后,进入初中阶段刚接触的几何知识, 是学生迈入几何殿堂的第一步,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必要储备,涉及到转化和类比等数学思想.本节课的学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目标分析知识目标:①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②探索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能把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
能力目标:①通过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②经历观察类比转化、动手操作等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形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能把简单的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教学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
二、学法教法分析:学法:探究学习:在实际生活的背景中探索学习;合作学习:在实践合作中交流学习。
教法:情景式教学:在丰富的图形素材中引导学习;合作式教学: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学习。
三、教学过程结合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节课分为五个教学环节:情景引入,激发兴趣——观察体验,获取新知——共同学习,应用新知——归纳概括,总结反思——巩固训练,布置作业,以期在多样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完成教学任务。
1.情景引入,激发兴趣(1)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实物图形,交流后回答。
(2)师生共同欣赏多姿多彩的图片(教材114-115面),教师从旁引导:在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里蕴含着大量的几何图形,这些几何图形里有大量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七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课题 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经历把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3.能识别一些简单几何体,正确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重点难点】:识别简单的几何体是重点;知道柱体与锥体;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是难点。
一、导入课题同学们,你仔细观察过我们生活的世界吗?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随时随地看到的和接触到的物体都是立体的或平面的。
那就让我们走进图象的世界去看看吧。
二、挑战知识(一)自主学习自学教材114~116页,独立解决下列问题知识点一、立体图形1.对于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数学关注的是它们的,,和。
2.从实物中抽象的各种图形统称为。
3.如图:(1)、(2)、(6)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柱体。
(4)、(5)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锥体。
(3)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球体。
归纳总结:1.生活中规则的立体图形主要有。
柱体包括,锥体分为。
2.(1)、(5)、(6)等立体图形的面是平的,这样的立体图形,又叫多面体做一做:教材115图4.1-4思考柱体有;锥体有;球体有。
知识点二、平面图形1. 是平面图形。
2. 与 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但它们是相联系的。
立体图形的某些部分是 ,如三棱柱的侧面是平面图形。
(二)合作交流1. 交流自主学习中的问题2.解答下列各题⑴下列几种图形:①长方形;②梯形;③正方体;④圆柱;⑤圆锥;⑥球. 其中属于立体图形的是( )A. ①②③;B. ③④⑤;C. ① ③⑤;D. ③④⑤⑥⑵在如下图所示的图中,柱体有 ,锥体有 ,球体有 。
⑶下图中,不是锥体的是( ).⑷在球体、三棱锥、三棱柱、四棱锥、圆锥中,不是多面体的是 。
⑸连一连圆锥 球 正方体 长方体 圆柱 五棱锥三、布置作业:教辅资料对应题类。
课题 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2)【教学目标】: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 的结果,了解为什么要从不同方向看;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熟练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但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入手,逐步过渡到立体图形,并通过实际操作和举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能够区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判定,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及其联系和区别。
2.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3.运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展示和模型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征。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实物模型和图片。
2.准备相关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如魔方、篮球、书桌、纸张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呈现(10分钟)介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讲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以长方体和正方形为例,讲解它们的性质和判定。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和分析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性质。
每组选取一个立体图形和一个平面图形,观察它们的特征,并互相交流讨论。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识别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理解两者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它们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识别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理解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2.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模型。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图片,提问学生:“这些图形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吗?它们有什么不同?”1.新课学习(1)立体图形的概念及性质展示几个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立体图形的性质。
(2)平面图形的概念及性质展示几个平面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圆等)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平面图形的性质。
(3)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对比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性质,引导学生理解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1.巩固练习(1)让学生识别课件中展示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实例。
(3)让学生尝试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或将平面图形折叠成立体图形。
1.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操作活动,提高自己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2.布置作业(1)完成相关练习题。
(2)收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行观察和思考。
3.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通过展示模型、图片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同时,我也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操作活动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空间观念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我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帮助。
4.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优秀教案

其中属于立体图形的是(
)
A. ①②③;B. ③④⑤;C. ① ③⑤;D. ③④⑤⑥
2.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圆柱由 3 个面围成,这 3 个面都是平面;
②圆锥由 2 个面围成,这 2 个面中,1 个是平面,1 个是曲面;
③球仅由 1 个面围成,这个面是平面;
④正方体由 6 个面围成,这 6 个面都是平面.
学生活动:欣赏并观察图片,进行小组合作统计图片里有哪些熟悉的图形. 师生合作探究: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图形有哪些?上面的图片里有这些图形吗? 教师总结: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学过点、线段、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 平形四边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椎、圆柱、球等. 对于各种各样的物体,数学中关注的是它们的形状(如方的、圆的等)、大小(如长度、面积、 体积等)和位置(如相交、垂直、平行等),而它们的着色、重量、材料等则是其他学科所关 注的. 问题 3:如下面的方形纸盒,你能说出它包含了哪些图形吗?罐头、乒乓球呢?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
(1)几何图形是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来的,它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概念;
(3)懂得区别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会正确判断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实物形象;
(4)知道平面图形在立体图形中的位置.
五、作业
教科书第 121 页习题 4.1 第 1 题
问题 4:如图: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完成
教师总结:
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解、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 是平面图形. 问题 5:下面各图形中包含哪些简单平面图形?请再举例一些平面图形的例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一)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教学本课时内容时,正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深秋,是令人向往的秋游的好时节,也是各种水果上市的旺季。
因此可通过“秋游”展示中国及世界雄伟的建筑和各种特色水果,让学生感知周围千姿百态的建筑物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各种水果丰富了我们的饮食,这其中蕴涵着许多图形的知识,明确本章我们将认识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通过图片直观感知自然界的规则物体,并能找到与它们相似的立体图形,即实物→立体图形,由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抽象和形成过程。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观察比较柱体、锥体、圆柱、圆锥的相同与不同之处,通过练习、分组讨论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识别图形,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观察认识我们周围的规则物体,能找到与它们相似的立体图形;
正确识别柱体、锥体、球体、圆柱、圆锥……逐步体验数学概念的抽象和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周围的图形,提高识图能力,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热爱生活、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习惯,对空间图形有好奇心,感受到数学在人类发展史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别柱体、锥体、球体、圆柱、圆锥……并能说出生活中与规则物体相似的基本图形。
难点:立体图形的类似地方以及不同地方。
教学准备:
教师:圆柱、正方体、圆锥、球、四棱锥各一个模型(或课本上图4.1.1-4,1.5的立体图形的图片),棱锥、棱柱各若干模型,生活中规则形状的物体图形的图片(或实物)若干。
学生:橡皮泥、牙签。
教学方法:引导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钢琴曲《秋日的私语》。
在菊花飘香的季节,你们最向往什么?
(秋游。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领略祖国的美景。
(出示图片:东方明珠、北京天坛、长江二桥。
)
2.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出示图片:佛手、富硒梨、苹果。
)
学生高兴的欣赏着,议论着。
千姿百态的建筑物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展示了建筑师的聪明才智;各种水果满足了生活的需求,它们蕴涵着许多图形的知识。
(让学生交流得到的立体图形。
引出课题。
)在这些实物中有没有大家熟悉的立体图形?
二、展开。
1.今天上学时你见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教学楼)、球体(篮球)。
(出示图片:建筑物、马来西亚槟城、天坛。
)
请学生找出这些物体中与所给的立体图形相似的物体,可以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帮助学生直观感知柱体、锥体、球体,让学生用手比划,用数学语言描述。
)
2.找出立体图形4.1.1~4.1.5之间的类似与不同之处了
学生讨论得出:图4.1.1、4.1.2中的图形虽然都是柱体,但前者上下两个都是圆,而后者上下两个都不是圆面;图4.1.3、4.1.5中的图形虽然都是锥体,但前者的底面是圆,后者的底面不是圆。
3.圆柱、棱柱、圆锥、棱锥概念的形成。
让学生跟着老师看图,并轻声表达。
(出示立体图形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三棱锥、四棱柱、五棱锥……等)让学生饶有兴趣地依次类推往下数,结合图形得到多面体的描述性定义。
4.请学生讲讲理解概念时的困难,可请学生做小老师相互帮助,相互提高,相互交流,排除困难。
(图片展示丰富了学生的视觉,增加了荚感。
由实物找相类似的立体图形,锻炼了学生的抽象能力,为形成概念埋下伏笔。
,卜组交流能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及时发现尚存的不足。
通过让学生比较图形,感知图形之间的差异,产生学习新知的愿望,圆柱、棱柱、圆锥、棱锥的概念便一呼而出。
本堂课
的概念都是描述性说法,因此只要求学生能识别图形,不要求掌握严格的概念,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兴趣。
及时小结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排除学习障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自信心。
)
三、巩固练习。
出示图片:西瓜、国会大厦、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巴黎歌剧院、波兰城堡,要求学生找出与立体图形相类似的实物。
仔细观察后让一个学生逐个找出,其他同学补充。
(出示图片不仅仅是学会正确识别图形,由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同时还可以通过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会大厦、巴黎歌剧惋、波兰城堡展现世界其他国家雄伟的建筑,感受数学对人类的贡献,引导学生用知识武装自己,把世界建设的更加美好。
)
四、课堂小结。
请大家谈谈这堂课的收获和困惑。
1.柱体、锥体、球体、圆柱、棱柱、圆锥、棱锥、四棱锥、四棱柱、多面体的概念。
2.会在实物中找出相类似的立体图形,会写出简单立体图形的名称。
(由学生小结,既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使知识条理化。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他们的学习责任感和自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