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物质管理程序
环境危害物质过程管理程序

环境危害物质过程管理程序1. 目的为确保我公司提供的产品符合与环境危害物质减免有关的法律法规、指令以及客户的要求。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对公司原辅料、外协加工品、制程品、成品(包括包装)的环境危害物质的管控。
3.职责业务:负责客户环保物质要求的识别、确定,有关环境物质要求的内外部沟通、处理或传递。
采购:向供应商提出我司环保要求,选择和评价及定期评价供方按我司要求提供环保合格产品的能力,建立建全供应商档案(包括与环保要求有关的材料成分表/第三方的环境危害物质检测报告/MSDS等资料)。
品质:负责对来料的品质及环保要求进行检验或验证;负责环保生产制程及制程品的确认;负责成品检验及环保标识,组织不合格环保产品的评审;协助采购人员对供应商进行环境危害物质的评价。
生产:负责环保制程的标识,环保品的区分隔离及标识,防止环保品受环境危害物质污染。
人事:组织、监督相关部门进行有关环境危害物质的教育培训。
I管理代表:3.6.1 识别、确定、收集与环境危害物质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等,并确保其得到及时更新。
制订及修改环保要求之标准(含环境危害物质分析检测标准)3.6.2 向公司各部门传达相关环保信息,环境异常事件的沟通处理,有争议时由“管理代表”进行裁决。
3.6.3 供应商变更申请的审核,并由“管理代表”批准。
3.6.4 监督实施环境危害物质的教育培训。
3.6.5 组织实施环境危害物质的内部审核。
3.7仓库:对环保物料、环保产品进行标识、区分,隔离与防护。
4定义HS即Hazardous Substance,危害物质。
凡是在欧盟“危害物质限用指令及废电机电子产品指令规范的物质,就是危害物质,包括铅、镉、汞、六价铬、PBB以及PBDE。
其它根据自己或客户的要求,或是不同地区、国家所订定的危害物质也包括在内。
但以RoHS指令为基本项。
4.2 RoHS即The 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Equipment (ROHS) Directive (2002/95/EC),中文译名为“电机电子产品中危害物质禁限用指令”4.3 WEEE即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WEEE) Directive(2002/96/EC),中文译名为“废弃电机电子产品指令”4.4.HSF即Hazardous Substance Free,危害物质减免(或无危害物质)。
有害物质管理控制程序

受控状态受控页码1/10发布日期2023年03月10日实施日期2023年03月13日文件发行栏☑行政部☑采购部☑生产部☑工程部☑业务部☑品质部☑仓库修订履历表版本日期修改原因及内容提要修改人审核人批准人A02023/03/06新版发行受控状态受控页码2/10发布日期2023年03月10日实施日期2023年03月13日一、目的为确保本公司产品符合绿色环保要求、遵守法令,建立对有害物质的管控标准及管控程序,规范管控标准及管控过程,以确保为客户提供的产品符合法规和客户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二、适用范围2.1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直接使用的物料,如塑胶抽粒、色母、色粉等;2.2适用于本公司委外或外协加工的所有物料,包含但不限于丝印、喷油等;2.3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制程或返工实际需要使用到的物料,如清洗剂、酒精等;2.4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的包装材料,如纸箱、纸板、PE板、PE袋等;2.5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机器设备需要使用的润滑油、化学品、冷却液等;2.6适用于本公司模具物料及其零配件;2.7适用于本公司向供应商采购的各类物料;2.8适用于物料在各段的检验及储存;a.进料控制,包括所有的原材料、化学品、耗材、包装材料等;b.贮藏控制,在仓库贮存或产线所有物料控制,包括材料、半成品、成品等;c.制程控制,在制品制程控制;d.成品的包装控制;e.产品的出货与运输控制。
三、术语及定义3.1RoHS指令:关于限制在电子电气设备中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该指令2006年实施,2019年7月4项新增邻苯二甲酸酯类限制。
相关管控标准参见《有害物质管制清单》。
3.2WEEE:报废电子电器设备指令。
3.3REACH法规: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许可和限制的欧盟理事会法规,该法规要求宣告SVHCs 含量信息。
3.4HSF产品:满足EU RoHS指令、EU REACH法规、无卤及其它环境管理物质要求的产品及材料;3.5MSDS:物质安全资料表,包含物质组成成分及含量的信息;3.6A类高风险物料:物料直接与产品有关系,是产品的组成部分或参与产品制程物料,分以下3类:a)直接物料,如:塑胶抽粒、色母、色粉等主要原材料;b)需参与生产成为产品的组成部分的非主要物料,如:油墨等。
01-环境管理物质调查、评价程序

1目地对本公司之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控制的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多溴联苯醚对绿色部品污染源进行识别、评价、以确保重要污染源能够得到有效监'管和改进2适用范围对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的污染源之识别、评价做出了明文规定3职责3.1管理者代表定期(一般为1次/年)组建由各部门主管组成的污染源识别小组,对公司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进行环境识别,找出污染源。
3.2管理者代表负责对找出之污染源进行评价,以确定重要污染源。
3.3总经理负责重要污染源危害物质清单之审批4内容4.1污染源识别时机4.1.1污染源识别一般为1次/年,一般情况下,为每年12月份进行;4.1.2若特殊情况,管理者代表应即时组建污染源识别小组进行污染源识别如:4.1.2.1.1工程变更前4.1.2.1.2增加投产新的产品品种、类别前4.1.2.1.3管理者代表认为需要时4.1.3若特殊情况,小组组长应即时进行污染源识别4.1.3.1.1改造、更新、添置生产、监测设备前4.1.3.1.2改造、更新、添置小型生产配套设施前4.1.3.1.3大型活动流程、工艺流程、服务流程更新前4.1.3.1.4客户就ROHS产品问题抱怨、投诉时4.1.3.1.5ROHS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更新、增加时4.2污染源识别方式可包括:4.2.1工艺流程评价法4.2.2产品生命周期法4.2.3环境管理物质调查法4.2.4现场实地观察法4.2.5统计、分析历史资料、记录法4.2.6ROHS相关指令,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对照法4.2.7检测和测量法4.3.1铅及铅化合物污染4.3.2汞及汞化合污染4.3.3镉及镉化合物污染4.3.4六价铬化合物污染4.3.5多溴联苯及有机溴化合物污染4.3.6多溴联苯醚及有机溴化合物污染4.4污染源识别三种状况及三个时态4.4.1状况:正常、异常、紧急4.4.2时态:过去、现在、未来4.55.5污染源识别、评价流程(针对5.1.1、5.1.2条款情况)4.5.1污染源识别小组进行污染源识别4.5.2以部门为单位,小组识别污染源并填制[环境管理物质调查表]4.5.3识别完毕,管理者代表负责收集、汇总[环境管理物质调查表],并4.5.4管理者代表负责依据[环境管理物质调查表]之污染源ROHS符合性影响采用打分法进行评审,以找出重要污染源,污染源识别小组予以协助4.5.5管理者代表负责将评价之重要污染源填制[重要污染源登记表]4.5.6[重要污染源登记表]呈送总经理审批4.5.7管理者代表针对[重要污染源登记表]每一重要污染源,应依据[环境目标、指标、方案管理程序]进行目标、指标、方案策划,并控制其执行4.6污染源打分法评价方式4.6.1污染源的鉴定:4.6.2推行小组依据以下各方面对污染源作鉴定,30或30分以上时将其评定为重大污染源,重大污染源在评定在30分以上的,要制定目标、指标4.6.3发生频率(F):依目前生产或接触的频率及时间予以评分,分数评定参考下4.6.4影响范围(A):依产生或接触时对绿色部品造成的影响的范围评价如下表:4.6.5危害物质含量及危害性(S)所造成的影响评分,排放量分大中小,危害分为高中4.6.6危害物质含量及危害性造成的影响评分如下表:注:如若属有危害物质,含量高或使用量的多,(S)项均定为5分总分(T)污染源点总分=F*A*S经评估后,全体影响源应依总分(T)的高低由推行小组来决定重大性经评定重大之间接因素,管理者代表依据[环境目标、指标、方案管理程序]进行目标、指标、方案管理策划,并控制其执行5使用表单5.1[环境物质调查表]5.2[重要污染源登记表]5.3[环境记录管制一览表]。
环境管理物质管理流程图

1
寻找供应商
采购部
研发部
证产品和原材料的限用物质满足环保标
供应商选择及评定控制程序 供应商调查表
准:2002/53/EC,GMW3059,TS00001G等标准.
供货商在做自我评估时,应如实反应实际管制状况,将调查结果回馈给丰和质
2
供应商自我评估
质量部
采购部
量部,在确认各项调查结果均符合要求后,采购根据客户和实际要求将其纳入 ISO9000/IATF16949
样品检测报告
品及相关环保测试报告.
研发部在对供应商的样品进行验证时,必须先确认供应商是否有提交重金
样件批准
样件提交及时率
6
样品确认
研发部
质量部
属检测报告和供应商的材质成份报告等(第三方检测报告),有必要可以 委托质量部进行内部重金属含量检测.相关检测结果符合要求,研发部下发
相关图纸要求
样件批准书至质量部,采购部.
供应商选择及评定控制程序
特别要求的情况下,所选择之供货商必须满足环保要求.
备选供应商评价
对供应商质量最终审核
4
供应商质量体系审核
质量部
原材料样品评估前需由采购单位负责组织调查组,成员由采购部.质量部.研 供应商自己的程序文件
采购部/生产部/ 研发部
发部或其它指定人员组成,必要时顾客品保部.工程部参与调查;展开其产品 环境管理物质调查,调查时包含其产品已经不使用环境管理物质状况、对其 供货商的管理和监督体系、供货商厂内环境管制体系等.审核报告符合丰和
流 程 图 名 称: 适用范围
制作 编号 流程图符号
环境管理物质管理流程图 所有对环境物质有要求的产品
审核
工作名称
HSF-无有害物质管理程序-最全版要点

HSF-无有害物质管理程序-最全版要点前言在当今社会,人们对环境保护和消费者安全越来越重视。
有害物质管理已经成为了企业必须关注和处理的问题。
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制度和标准来确保他们的产品不含有害物质,以迎合法规要求和消费者的需求。
HSF-无有害物质管理程序就是这样一种管理程序,下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有关该程序的最全版要点。
HSF-无有害物质管理程序是什么?HSF-无有害物质管理程序是指企业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管理产品中的有害物质。
这些措施包括:建立有害物质清单、限制有害物质、检查、测试和审核,以遵守环保法规和消费者要求,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
HSF-无有害物质管理程序的实施要点HSF-无有害物质管理程序的实施可分如下几个方面:建立有害物质清单企业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有害物质清单,该清单包括产品中所有的可能存在有害物质成分,以及这些成分的最高含量限制。
这个清单需要不断更新,以反映不同的法规和消费者的不断变化的要求。
限制有害物质当产品中可能含有有害物质时,企业需要限制、甚至消除这些物质。
企业需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和监测体系,以判断从供应商处获取的材料是否符合企业无有害物质管理条件的要求。
如果供应商无法保证其提供的材料符合要求,则企业可以选择更可靠的供应商。
检查、测试和审核企业需要对产品进行定期检查和测试,以确保产品符合有害物质限制和规定,同时也需要审核供应商和生产过程,以确认企业的管理流程和系统是可靠的。
产品检查测试可以包括:不同的检测方法、检测频率和等级,以确保符合法规和消费者的要求。
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除了与有害物质相关的监测、控制和管理要点外,企业还需要建立一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
该体系可包括:良好的生产实践、良好的工作实践、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友好型,以确保符合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总结HSF-无有害物质管理程序是企业向全球推广的一项很重要的环保和安全管理要求。
环境有害物质管理办法

环境有害物质管理办法一、目的:识别本公司原材料、辅料以及与产品相关设备的环境有害物质,明确各项有害物质的控制要求,确保环境管理有害物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二、用适范围:2.1本组织产品构成的原材料、辅料及供应商环境有害物质的管理。
2.2本组织产品生产过程环境有害物质的管理。
2.3本组织成品出货环境有害物质的管理。
三:权责3.1 环境管理代表:负责制定环境政策,总体策划和组织实施环境质量保证体系,确保环境质量保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保证环境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持续动作所需的人员和资源,组织环境质量保证管理系统内部审查及环境质量保证体系管理的上传下达.负责环保法律法规及其它环保信息的收集;并传达至相关单位;本管理程序的计划/实施推进.3.2 采购部:负责收集购入的原材料&耗材&辅助材料的环境物质检测资料、MSDS表等有关环境的数据(符合我司标准);环保信息之传达;供货商的环境体系之评估.3.3 品质部:进料&制程&出货各制程环保管控;公司内部及供货商材料进行验证及内部环境物质检测.环保内部审核计划作成及实施,公司环保状况的定期稽核。
员工环保培训教材的修定,制定培训计划,按照教材对员工进行环保意识的培训。
对供应商环保意识的培训及环保体制的考核。
3.4业务部:明确各客户所需产品之环保要求,并传达至各相关单位.3.5生产部:负责管控环保材料的制造,监控生产工具、设备、周转箱等的环保符合性,防止造成污染.3.6仓库:负责各原材料&耗材&辅助材料&成品&半成品的收、发料以及库存管理.负责不合格品的隔离及摆放,检查相应的环保标签的张贴4.0 内容4.1 环境方针&环境目标4.1.1环境方针:认识到保护地球环境是人类共同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厂内活动所有方面开展环境保护活动.本公司全本员工向顾客及社会大众承诺:(1)、遵守国家环保法规及其它要求。
(2)、建立完整的环境管理体系及有效运行,树立良好的环境行为及持续改进。
环境有害物质管制程序

PMC、生产部、IPQC
工程部、OQC
PMC
OQC、PMC
客户问卷或环保协议等
客户有害物质要求汇总表
HSF技术标准
订单
材料需求计划
BOM表
《供方管理控制程序》
不使用一级禁限用物质保证书
产品成分宣告表
5.5.2 IQC检验员按照《产品检验控制程序》作业,当来料判定合格后,需在检验报告及物料外包上加盖合格章或贴合格标签。
5.6材料出、入库及库存的管理
材料出入库及在库管理依据仓库管理规定进行作业:
5.6.1仓库在收到环保物料时,要检查供应商是否在外箱上张贴环保标签,若无环保标识,则要求更正后才能收料。
4.4 SDS(安全资料表):指产品中各种物质含量的文书。新物料评估需供应商提供,如产品成分有变更需及时更新。
4.5BOM,即Bill Of Material,指物料清单。
5.控制要求
5.1识别、确定有害物质管控要求
5.1.1管理代表负责组织依据《法律法规识别与评审控制程序》识别、确定、收集与环境有害物质控制要求有关的最新版本的法律法规、指令,确定其应用及控制要求。
1.目的
因应世界各国环保法令之要求,订定公司环境管理物质及供货商应共同配合事项,以共同促进遵守法令,保护地球环境以及减轻对生态系统影响之责任。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及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有害物质的管控。
3.职责
3.1管理者代表
3.1.1主持重大环境物质异常会议。
3.1.2负责组织制订公司内部环境物质管制管控办法并监督执行。
3.3.2产品HSF物料的选择和开发。
3.3.3新产品HSF符合性验证委托。
3.3.4工程变更时,产品HSF符合性确认委托(如送XRF测试)。
环境管理物质的管理规定

5.4验证品的提交
5.4.1新品导入或出现原料、设备、生产场所、供应商、产品设计变更时,应向客户提交打样品。
5.4.2客户对打样品承认后,公司应向客户提交样品承认书。
5.4.3验证申请应提交:
有关产品规格的资料(规格书、图纸、数据等)
不含有保证书(批准验证用)
5.2.2.针对二级物质,根据法规或客户要求制定逐步削减并最终废止的目标指标、《环境相关物质全废/削减计划》。
5.2.3.针对三级物质,列为关注对象,暂不采取措施,待条件成熟再对策。
5.2.4.目标指标和《环境相关物质全废/削减计划》的由环境管理者代表制
定,总经理批准。
5.3规定标准
5.3.1产品相关的图面上必须记载:“This part should not contain any substance which are in SS00259-1”。
浙江荣亿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环境管理物质的管理规定
文件编号:RI-GP-0502
页次:3-1
版次:A/1
1.目的
1.1阐明相关技术标准及法律法规,以使本公司提供的产品符合绿色生产及顾客的要求。
1.2对于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中,依据相关标准规定限用环境管理物质,并掌握含量,进行管理,可以提供符合允许含量的证明。
5.1.6行政部根据客户要求,按照材料是否同产品接触或是否固定的原则,制成“环境管理物质一览表”并发行到相关部门作为采购和检验依据。
浙江荣亿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环境管理物质的管理规定
文件编号:RI-GP-0502
页次:3-2
版次:A/1
5.2产品中环境有害物质的控制:改善目标指标、废止和削减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目的为符合国际环境技术标准、欧盟及其他客人的要求,对环境管理物质作出适当的管理,并能追随世界环保趋势。
透过对供货商所交产品中环境管理物质及制程中可能存在的环境管理物质污染的规范管理,确保我司生产之产品符合法令法规以及客户的环境管理物质要求。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原材料、制程品、(出货)成品的管制。
3. 权责单位3.1 业务部:负责客户环保要求的收集、整理及客户反馈之环境管理物质异常信息的沟通、处理或传递。
3.2 采购部:负责向供货商提出我司环保要求并督促其提供我司要求的所有环保数据;主导对供货商进行环境管理物质的监察;环保材料的标识管理。
3.3 品质部:负责对原材料及成品、制程设备进行环境管理物质的检查及环保数据的整理,当数据过期时,负责通知采购部联络供货商重新提供最新之证明数据,协助对供应商进行环境管理物质的监察。
3.4 生产部:防止生产中混入含有环境管理物质之污染物,负责物料标识及使用状况记录。
3.5 人事部: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有关环境管理物质的教育培训。
3.6 研发部: 负责在设计新产品时参照环境管理物质标准,满足法律、法规及客户环保的要求。
3.7 环保推行小组:3.7.1 制订及修改环保要求之标准。
3.7.2 向公司各部门传达相关环保信息,环境异常事件的沟通处理,有争议时由“管理者代表”进行裁决。
3.7.3 供应商变更申请的审核,并由“管理代表”批准。
3.7.4 实施环境管理物质的教育培训。
3.7.5 实施环境管理物质的内部监察。
4. 定义4.1 环境管理物质:会对地球环境及人体产生显著影响且由本公司规范之物质。
4.2 环境异常:指组织(公司)的环境表现(行为)违反环境法法规,或不符合本公司环境政策及目标指针要求,及产品不符合客户的环保要求,产品受有害化学物质污染等。
4.3 变更:批量生产开始时为起点,变更产品的“生产地点”、“生产工厂”、“检查方法”、“交易单位”、“生产方法”、“生产设备”、“生产人员”、“零部件、材料”等有关内容的所有变更。
5. 作业程序5.15.2 流程说明:5.2.1 制订环境管理物质管制标准5.2.1.1 为因应客户对环境管理物质之要求本厂特别指示品质部主管负责制订<环境管理物质管制标准>作为管制之依据。
5.2.1.2 本厂环境管理物资管制标准是符合欧盟ROHS-2011/65/EU法规和REACH法规及美国的加州法案的前题下来制订或修订。
5.2.1.3 如本厂其他客人有特殊要求管制项目或更严格的管制标准时,则按该客户的标准执行。
5.2.1.4 品质部主管应参照<法律法规管理作业准则>之规定执行最新版信息之收集并进行管制标准的更新。
5.2.2 确认应管制事项及权责:品质部主管应确认为符合环境管理物质管制标准所应管制之事项,依据文件及权责如下:5.2.2.1 新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的管制研发部主管于受理新产品开发提案时,应依据<设计开发管理程序>之规定,逐项确认设计输入、设计审查、设计验证、设计确认、设计变更及设计输出等各管制阶段均有对涉及到环境管理物质管制的议题进行确认及审核以确保符合客户要求。
5.2.2.2 新商品提案导入阶段的管制研发部主管于受理客户提供新商品导入之案件时,应依据<设计开发管理程序>之规定,于产品导入阶段须针对涉及到环境管理物质要求事项,于相应的审查验证、确认及量产准备各阶段均执行确认及审核。
5.2.2.3 订单审查阶段的管制业务人员于受理客户订单数据时,应依照<产销管理程序>之规定于执行质量规格及客户其它要求确认时,针对客户有关环境管理物资的要求进行接单前审查以确保符合客户要求。
5.2.2.4 采购材料的管制A. 采购供应商的选定及管理:采购经办人员应依照<供应商选择与管理程序>之规定对涉及到供应环保材料及辅料之供货商进行评估,并要求该供货商符合以下要求:a. 建立起环境相关物质管理体系的系统文件;b. 能提供本公司要求的环境相关物质保证及证明资料;c. 所送货品均没有检测出禁用的环境管理物质。
B. 购入材料的选定标准:采购经办人员收到新发的图面后,要及时传送新的图面给相应供应商,并要求供货商尽快送样承认,送样承认时须提供环境管理物质不使用说明书及证明文件(如成份分析表、ICP-QES/ ICP-NS/ AASI测试数据等),如果供应商无法提供证明文件而该物料需实时承认时,采购可申请厂内自行送外测试(费用由供应商承担),并附送外测试之合格结果报告作为承认证明文件。
有知名海外厂商或SONY《绿皮书》名录上的供货商除外。
C. 进料检验管理:IQC针对环保料检验时,依据<进料检验规范>按检验标准规定的项目进行检验外:a. 材料首批交货时,需附:SGS/ TTS / TUV 广州五所等有效的环境相关物质含量测试报告。
b. 针对上述材料需检查现物与报告的一致性,如:隔含量检测报告中显示的部位与实物的部位是否一致。
c. 当零件,材料中使用了再生材料时,需确认没有禁止的物质。
d. 所有环境管理物质含量的检测数据的有效期为一年。
e. 上述报告及检测数据记录的保存期限为三年。
D. 材料出、入库及库存的管理:材料出入库及在库管理依据<仓储管理作业准则>进行作业:a. 仓库在收到不使用环境管理物质材料时,要检查供货商是否在外箱上张贴环保标示纸,若不符合要求,则要求更正后才能收料。
b. 仓库人员要将IQC检验OK的环保材料作好管理,防止不适合材料混入,作好标识。
发料时注意核对材料料号及要求,分装时贴上标签以利生产部识别。
c. 若生产部有退料,要检查环保材料是否贴上标签,并放于相应区域,避免混料。
d. 若有检验NG品,则将其放入材料NG区域中。
e. 成品仓对成品要实行标识与区域管理,避免混料。
5.2.2.5 制程中的管制:A. 生产设备、治、工、夹具及辅助材料的管理:a. 需检定制程中使用的设备,夹具,确保没有被污染。
b. 生产线之辅助材料 (酒精、清洁水、天那水等) 和包装材料需经过检定,界定其使用方法、使用记录。
B. 半成品及成品的识别与管理:针对在制半成品、成品依照<标识与可追溯性管理程序>做好标识与区分。
5.2.2.6 出货管理:A. 针对不含禁用物质的产品,出货时OQC需确认附送给客人之相关环保资料。
B. 仓库在出货时需记录该批产品的P/ N等内容。
C. 公司各部门需将本部门收到的测定数据妥善保存,当客人要求时须能立即提供。
5.2.2.7 工程变更管理:当业务人员接到客户要求对产品的环境管理物质要求变更时,或公司内根据实际需要须进行变更时,须依照<工程变更管理程序>进行作业。
A. 生管须调查清楚材料、半成品,成品数量。
B. 业务需与客户谈妥切换MO及新旧产品和外箱标示方法。
C. 提出ECR (包括产品明细,禁用的物质名称,材料种类,含量限制,客人同意的材料环保标示方法,生效PO/ MO等详细要求) 会办相关部门。
D. 研发部根据核准的ECR作出ECN,修改不含环境相关物质的材料的要求,并修改相应工程技术数据。
5.2.2.8 实施有效性管理:A. 信息交流与内部沟通:对于环境相关物质的管理规定人事部依<人力资源管理程序>、<沟通管理程序>通过教育训练、电子邮件、会议等方式向所有相关人员进行传达,以正确贯彻执行。
a. 客人提出环境相关物质调查时,业务需向客人了解清楚调查范围,包括环境管理物质名称、材料种类、相关标准及所需数据,当有不清楚情况出现,需及时再向客人询问,并将信息及时转给品质部。
b. 品质部应及时将相关信息进行研读,同时将要求告之采购。
c. 采购应在一天内将相关要求包括调查材料、标准、佐证资料等传给供应商,并明确提出完成时期,并要求供应商及时确认。
d. 采购应在完成期限前向供应商催收需要的报告或证明文件。
e. 采购收到报告或证明文件后即复印存档,同时将相关数据于当天分发给品管。
f. 品质收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当不需要再处理时应在当天交付给业务,当需要处理时应在三天内完成交付给业务。
g. 业务收到资料后应及时传给客人,并向客人了解其意见。
h. 品质部应及时发布收集之客户的环境管理物质的管理信息及最新的国际环保信息;公布我司与客户达成的一般环保要求。
B. 实施内部稽核:文控室需每半年安排一次内部稽核,以检查各部门是否按照规定的要求作业,环境管理物质管理活动能否顺利进行。
稽核人员需经培训合格并由管理代表作资格审定。
具体作业方式于<内部质量审核程序>执行。
稽核结果需呈报管理代表并于管理审查会上报告。
5.2.2.9 异常处理:A. 若进料、制程或客户处发现产品(部品)中环境管理物质含量经检测超标时必须及时向总经理报告,并按照<不合格品管制程序>处置。
B. 当环境管理物资的产品 (厂内或客人处)某部位材料出现环境管理物质含量超标时,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及供应商,停止生产及进料,将相关材料,半成品、成品作好标示,隔离并记录,然后将同批样品送至第三方权威机构用ICP-AES/ ICP-MS/ AAS 进行检测确认。
a. 若第三方权威机构认定产品为NG,需将NG品作报废处理或重工处理,使之符合要示同时需调查发生的真正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再次发生,若有不适合品交货到客人,则需向客人报告。
b. 针对材料NG的供应商,除需赔偿本公司损失外,还将取消其合格供货商资格,如该供货商质量有改善,经过重新评定合格后,可恢复其合格供应商资格。
5.2.3 客户环保要求符合性确认:5.2.3.1 业务人员于受理客户沟通本厂产品时应参照“5.2.2.3”之规定进行符合性确认,以确保符合客户要求。
5.2.3.2 如确认不符合者,应立即将客户“订单数据”转交给品质部主管拟定执行方案,以利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5.2.4 拟定执行方案:品质部主管应针对客户要求事项及标准,应依“5.2.2”所涉及到的管制事项及核查,拟订具体可行的整改方案,制作【环境管理物质改善方案】,说明改善的由来,权责人员及完成期限等。
5.2.5 审核5.2.5.1 品质部主管应将拟订之【环境管理物质改善方案】呈管理代表审核及总经理批准后交办执行。
5.2.5.2 如改善方案品质部主管判定有需要先经客户确认者,应按“5.2.6”之作业办理,需客户确认者,直接按“5.2.7”之作业办理。
5.2.6 客户确认5.2.6.1 须经客户确认的整改方案,品质部主管应以E-Mail或其他书面形式,经由业务人员与客户进行外部沟通并取得客户书面认可。
5.2.6.2 如客户确认有问题者,品质部主管应参照客户意见再重复“5.2.4~5.2.6”之作业至客户确认同意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