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2013年中图地理必修3课件:第二章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课标领航
课程标准 1.以东北为例,分析其农业生产的条件 和布局特点。 2.了解东北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3.了解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学习目标 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的发展。 理解:东北地区在农业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及保护措 施。 应用: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状况,学会分析 区域农业发展的利弊和布局。
条件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
3.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例1
读“东北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地区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2)东北地区的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商品 粮基地。其中,________________提供的商品粮比 重最大。 (3)东北地区的天然林区主要集中分布在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畜产品加工 (1)加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的龙头企 业建设。 养畜 (2)抓好________基地建设,促进基地与龙头企业 共同发展。 社会化服务 (3)健全和完善农业的______________体系。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第 三 节
基础自主梳理
中 国 东 北 地 区 农 业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知能层级突破
教材深化透析
学业水平达标
基础自主梳理
一、东北地区区域概况 1.位置范围: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 内蒙古自治区 吉林、辽宁三省及__________________东部。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2.地表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兴安岭 (1)西、北、东三面分别为___________、小兴安岭 长白山脉 和_______________,山区森林资源丰富。 松嫩 三江 (2)中部的东北平原:由_______平原、________平 原和辽河平原组成;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 商品农业生产 黑土 ______分布广泛;是中国重要的_______________ 基地。
中国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教
学
反思
备课组长签字:
教
法
案例教学
学
法
案例分析
个人
主页
教
具
教材几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考点1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
一、东北区域概况:
1、范围:、吉、辽及内蒙古东部
2、面积:124万KM2
3、人口:1.2亿
4、地貌特征:
山环水绕(北:小兴安岭;东:长白山;西:大兴安岭;河:松花江、嫩江、辽河、黑龙江、乌苏里江等)
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
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二、农业生产条件:
1、自然条件:
(1)土地资源:耕地面积广阔、土壤(黑土、黑钙土)肥沃、宜农、宜林、牧等荒地多
(2)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降水:400—800mm,东南向西北递减;热量:自南向北递减
(3)林地面积大:占全国林地面积的1/3,主要分布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
(4)草场资源(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畜牧业生产基地,农产品资源
(西部草原面积缩小,玉米分布更广泛,水稻生产面积增大)
城市周围(郊区农业):副食品基地——市场需求
第二课时
考点2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
54必修③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32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该地区北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A.荒漠化、次生盐渍化B.水土流失、石漠化C.大量使用化肥、土地退化D.雨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
吠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方法,由吠(沟)和亩(垄)两部分组成。该方法对土地的利用有“上田弃亩,下田弃吠”两种方式。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的两种吠亩法。读图,完成8~10题。
1
2
3
4
5
6
7
8
思维导图
SIWEIDAOTU
考点一 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条件和布局
考点二 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课时作业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基础梳理
地理条件
范围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东北地区特点
东北地区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这一新概念。该发展模式建议有条件的乡村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建设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读“‘田园综合体’功能结构图”,完成2~3题。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发展“田园综合体”模式的主要意义有A.促进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B.提高农产品产量C.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D.促进大城市向田园型城市发展
必修③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32讲 区域农GCHENGXIAN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一)教材第54页思考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解决耕作粗放,产品不适应市场等问题;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二)教材第57页思考1.生态农业是一种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密切结合的现代农业模式,中国生态农业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中国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农业是一种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二者在指导思想、基本内涵和目标方面具有一致性。
2.(1)北方地区有“四位一体”温室生态农业模式。
其循环过程是在太阳能温室的一端建造地下沼气池,将人畜粪便送入沼气池,经过厌氧发酵变成高效的有机肥料,沼渣作底肥,沼液可以直接浇菜,沼气除炊用外,还可以在温室内点灯,既能增加温室内温度和光照时间,又可增加温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
温室的适宜温度又能为猪、禽的冬季育肥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也能保证沼气冬季正常运行产气。
“四位一体”是以太阳能为动力,以土地为基础,实现种植、养殖与沼气并举的一个较为完善的能源生态经济体系。
(2)南方地区有“猪沼果”模式。
其循环过程是畜、禽粪便入池发酵生产沼气,沼气点灯、做饭,沼液、沼渣用来肥田种菜(菌、药、花),从而形成农业生态良性循环。
“猪沼果”模式是以沼气为纽带,把畜禽饲养和林果、粮食、蔬菜、食用菌种植等联系起来的生产模式。
这种模式能够提高产出率,显著增加农民收入。
A级抓基础(2019·惠州市调研)奈曼沙漠位于内蒙古东部的科尔沁沙地南缘,大兴安岭东侧。
这里黄沙遍布,但某团队却通过在地下0.8~1米处铺设特制的衬膜,在该地成功开垦出万亩稻田。
据此,完成1~3题。
1.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奈曼沙漠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是( )A.热量充足B.地形平坦C.光照充足D.土壤肥沃2.该地种植水稻的水源主要来自于( )A.地下水B.河流水C.大气降水D.冰雪融水3.该地稻田地下铺设特制的衬膜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肥力B.减少蒸发C.阻隔沙尘D.防止渗漏解析:第1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比奈曼沙漠纬度低,热量更充足,A错;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为冲积平原,地形平坦,较奈曼沙漠中的沙丘地貌有明显优势,B错;根据材料可知,奈曼沙漠终年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沙漠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土壤贫瘠,C对,D 错。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图版必修3

第3讲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 1.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资源优势⎩⎪⎨⎪⎧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气候条件适宜,适于多种作物种植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2)社会经济条件{ 农业机械工业发展较快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2.农业布局的变化二、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问题 原因耕地破坏严重耕作粗放,低产田占多数,开垦了不宜耕作的土地 林、草地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毁林、毁草开荒及林区过度砍伐、草地过度放牧湿地环境破坏 开垦沼泽地水土流失严重 长时间大规模开发,黑土流失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作物品种单一,林业和草原畜牧业商品化生产程度较低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耕地的建设和保持。
(2)搞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3)合理解决东北地区西部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
考点一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1.(2012·福建文综)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
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
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B .大气环流C .地形因素D .海陆分布(2)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A.≥10℃积温B.日照时数C.太阳辐射量D.年降水量答案(1)C (2)A解析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气候生产潜力的概念,并且能够把影响气候生产潜力的因素与图示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结合起来。
从材料中可知,气候生产潜力的大小取决于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而图中显示甲处大于同一纬度的两侧,结合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可知,甲处位于东北平原,两侧分别是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显然平原地区的光热资源优于山地。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东北地区农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东北地区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土地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和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等。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东北地区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当前,东北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着产能过剩和粮食安全风险的双重压力。
因此,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
同时,要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支持,转变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加大非粮农产品的产量,提高农业供给侧结构,降低粮食自给率,增加农业经济效益。
其次,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东北地区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因此,应加大对农村道路、供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要加大农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力度。
东北地区土地资源有限,长期以来农业生产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的使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因此,要采取措施,推行科学耕作、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提高农产品的生态品质。
另外,要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
目前,东北地区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低,农村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缺乏,农民贷款难、贷款成本高。
因此,应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其设立和完善农村金融产品,降低农民贷款利率,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提高农民的金融融资能力。
最后,要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着土地流转、农机化、农业产业化等问题,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引导转移农业劳动力,鼓励农民参与农村产业合作社,提供土地流转、农机购置、技术培训等支持。
同时,要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和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等多个方面入手。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案含解析

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歌诀法记忆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条件:山环水绕沃千里,季风雨热必同期,黑土广布土壤肥,水源充足河密集。
(2)社会经济条件:轻重工,设备齐,市场广因运便利;北大仓,保湿地,专业化由人口稀。
2.字诀记忆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措施“调”: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
“产”: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技”: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错误!1.东北地区的概况位置与范围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表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中部为东北平原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平原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黑土分布广泛,为发展区域农业,实行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条件(1)自然资源条件:1土地资源辽阔富饶错误!2气候条件适宜,适于多种作物种植。
3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
4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
(2)社会经济条件:1雄厚的农业机械工业为东北地区建成具有全国意义的粮、豆、甜菜生产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农业布局的变化:农田向东西两侧推进,西部草原面积缩小;玉米分布更加广泛,水稻生产面积增大;城市周围规模不同的副食品基地大量涌现。
图表解读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和沼泽的分布图[信息获取](1)从图中可以看出,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黑钙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中部和西部。
(2)从气候条件看,制约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是什么?提示: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成为制约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农作物容易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
(3)为什么三江平原多沼泽地?提示:1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2河流有凌汛现象;3地势低平,排水不畅;4有永久冻土分布,不利于水分的下渗。
问题探究“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 可持续发展
120°
130°
50°
1.东北地区的位 置、范围?
2.请从图中找出 主要山脉、平原、 河流。
40°
思考: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
如何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
热量 光照 降水 地形 土壤 水源 市场
3.为什么要保护湿地?如何保护和改良湿地?
资料二: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称,在50
年代大规模开垦前,草甸、沼泽茫茫无际,亦 有成片森林,野生动物繁多。开垦后建有许多 大型国营农场,“北大荒”已变成了“北大 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与此同时, 本区生态平衡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气候条件 恶化,早涝灾害增加,风害加重,水土流失严 重,珍稀动植物减少。
森林资源的合理 利用与保护
我国现有 哪三大林 区?能说 出其具体 分布吗?
中国的主要林区有:东北林区,包括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的林区, 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林区。西南林区,包括横断山区、喜马拉雅山麓、雅鲁藏布 江大拐弯等地的林区,是中国第二大天然林区。东南林区,包括秦岭-淮河一 线以南,云贵高原以东的广大丘陵山区,是中国最主要的次生林、人工林区。
北 部 寒温带 1000℃
冬小麦、棉花、暖 温带水果
春小麦、大豆、玉 米、高粱、水稻、 甜菜、亚麻、甜菜 春小麦、大豆、 甜菜、马铃薯
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三面环山(西北东为大小兴安岭、 长白山),中部为东北平原 土壤:平原地区有肥沃的黑土、黑钙土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 寒冷干燥 植被: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 水文:水系发育,水资源丰富,径流量季 节变化明显,有春、夏两个汛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逆向思维:
东北地区漫长的冬天,为农村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 利条件?
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 产;在农闲时,发展副业或其他服务业活动,促进 经济多元化发展,增加农业收入,还进行农田基本 建设和水利建设等。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思考与讨论
粮食产量
北大荒
1949年 1500万吨
耕地面积 1600万公顷
北大仓
1978年 4500万吨 2008年 8900万吨
3000万公顷
?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2015年 10000万吨
?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三河牛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2、位置: 纬度位置
:纬度较高 海陆位置 40° :距海近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湿润、半湿 润温带季风 气候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东北三宝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护卫京津的绿色长城——三北防护林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区
果、柞蚕茧 病虫害少,林木生长慢
畜 西部高原、 羊、马、牛 有一定草原面积,但低
牧 平原西部、 及乳肉产品 温时间长,降水少,草
业 山地草场地
类枯干期长,不利于天
区
然畜牧业发展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变化:
1.从土地利用类型看:农田面积扩大,东西 部草原、森林面积缩小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
分布
主要产品
自然条件
耕 松嫩、三江 玉米、大豆 平原广阔,黑土肥沃,
作 、辽河平原 、小麦、水 水源充足;但热量不足
业 地区
稻
林 大小兴安岭 木材、鹿茸 山地丘陵面积广大,湿
业 、长白山地 、人参、苹 润、半湿润气候,低温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呼伦贝尔草原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三河马
•矫健机敏,身材结构标准漂亮,速度很快,弹跳力好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东北地区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的代价:
1. 过度开垦宜林地、草场、沙丘等,造成生 态环境的破坏。
2.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 黑土是我国有机质含量和氮素 含量最高的土壤。肥沃的耕地集 中连片分布。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人口分布
社会经济基础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2008-9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破冰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 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2021年2月19日星期五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北大荒是冰雪故乡 ,西伯利亚寒流长 久地在这里盘旋, 因此,北大荒的冬 季漫长、寒冷。上 世纪50年代,这里 是荒原茫茫,人烟 稀少,森林茂密, 沼泽遍布,野兽出 没林间,百鸟低空 飞翔。“棒打狍子 瓢舀鱼,野鸡飞到 饭锅里”曾是这里 生态环境的真实写 照。
: 与我国其他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
劣势,但是漫长寒冷的冬季也为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带来 了一些好处。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劣势:无法种植热量要求较高和生长期长的作物,生 长短,只能做到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 决好牲畜的饲料和防寒问题。
优势:长冬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且积雪融化时 可以缓解春旱现象,改善土地墒情。害虫过冬困难, 缓解病虫害。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长白 山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 自然条件:土地资源、气候、土壤、水源、 地形等
•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国家政策、劳 动力等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自然地理概况
50° 1、范围:
黑、吉、辽 和内蒙古东部
2.从作物品种的种植面积来看:水稻、春小 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3.从商品市场来看:收益较高的副食品生产 发展迅速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东北熟天下足
•中国粮食供求进入“北粮南运”时代。
•东北粮仓安天下
东北三省以占中国近六分之一的耕地,提供了占 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商品粮。仅黑龙江的农垦集团, 2008年的粮食产量就达到284亿斤,重要的不是它的 绝对值,而是它的商品率,它生产的粮食当中91.5% 都是商品粮。这是什么概念呢?光是这个农垦集团提 供的商品粮,就能满足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加上港澳 地区和全体中国人民解放军吃一年还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