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为政以德》4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语文版语文选修第1课《为政以德》ppt课件4

形容教育或感化的力量很大,如风过草倒一般。 偃草,草被风吹倒。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 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 以德为政的具体做法是怎样的?孔子对统治者自身提出了怎样的要 求?
以德
正己
举贤
愚谓政者,为治之具。刑者,辅治之法。德礼则所以出治之 本,而德又礼之本也。
德教
——朱熹·《四书集注》
治国之本
政教
治国之辅
法教
治国之末
一、寻找出课文中的通假字:
1、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共:通“拱”,读gǒng,环抱,环绕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使民〈以时〉:以时使民,按一定的时节役使百姓。使,使用,役使。
临之〈以庄〉:以庄临之,用庄重的态度来面对百姓。
这七个句子中的“以”都是介词,其中六个的意思是“用”。“使民以时” 中的“以”意思是按照。古代的介词结构(介词+宾语)一般都放在动词谓语 的后面。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 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 以德为政的具体做法是怎样的?孔子对统治者自身提出了怎样的要 求?
以德
正己
举贤
愚谓政者,为治之具。刑者,辅治之法。德礼则所以出治之 本,而德又礼之本也。
德教
——朱熹·《四书集注》
治国之本
政教
治国之辅
法教
治国之末
一、寻找出课文中的通假字:
1、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共:通“拱”,读gǒng,环抱,环绕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使民〈以时〉:以时使民,按一定的时节役使百姓。使,使用,役使。
临之〈以庄〉:以庄临之,用庄重的态度来面对百姓。
这七个句子中的“以”都是介词,其中六个的意思是“用”。“使民以时” 中的“以”意思是按照。古代的介词结构(介词+宾语)一般都放在动词谓语 的后面。
语文:《论语》之《为政以德》课件之四

这七个句子中的“以”都是介词,其中六个的意思是“用”。“使 民以时”中的“以”意思是按照。古代的介词结构(介词+宾语) 一般都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
①“既富矣,又何加焉?”
“何加”,即加何,下一步做什么。疑问代词作宾语,动词宾 语前置。
②“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6、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动不。及物动词
所以如果远方的人不归服,就整顿礼乐教化来招引他 们(使他们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四、特殊句式: 主谓倒装
1、“君子哉若人!” 这个人真是君子啊!
2、“尚德哉若人!” 这个人真崇尚道德啊!
补充说明:主谓倒置,即谓语前置,是一种 表示强烈感情的特殊句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一、寻找出课文中的通假字:
1、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共:通“拱”,读gǒng,环抱,环绕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通“导”,读dǎo,训导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 以时。 道:通“导”,读dǎo,治理
3、求!无乃尔是过与?
与:同“欤”,读yú,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与”是 “欤”的古字,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欤”。《论语》中均用“与” 字。
特第殊9章句扩式声:系统调音状语后置
为政〈以德〉:以德为政,用道德治理国政。 道之〈以政〉:以政道之,用政令来训导百姓。 齐之〈以刑〉:以刑齐之,用刑罚来整饬百姓。 道之〈以德〉:以德道之,用道德来训导百姓。 齐之〈以礼〉:以礼齐之,用礼教来整饬百姓。 使民〈以时〉:以时使民,按一定的时节役使百姓。使,使用, 役使。 临之〈以庄〉:以庄临之,用庄重的态度来面对百姓。
“孰与”,即与孰,跟谁。疑问代词作宾语,介词宾语前置。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
①“既富矣,又何加焉?”
“何加”,即加何,下一步做什么。疑问代词作宾语,动词宾 语前置。
②“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6、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动不。及物动词
所以如果远方的人不归服,就整顿礼乐教化来招引他 们(使他们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四、特殊句式: 主谓倒装
1、“君子哉若人!” 这个人真是君子啊!
2、“尚德哉若人!” 这个人真崇尚道德啊!
补充说明:主谓倒置,即谓语前置,是一种 表示强烈感情的特殊句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一、寻找出课文中的通假字:
1、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共:通“拱”,读gǒng,环抱,环绕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通“导”,读dǎo,训导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 以时。 道:通“导”,读dǎo,治理
3、求!无乃尔是过与?
与:同“欤”,读yú,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与”是 “欤”的古字,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欤”。《论语》中均用“与” 字。
特第殊9章句扩式声:系统调音状语后置
为政〈以德〉:以德为政,用道德治理国政。 道之〈以政〉:以政道之,用政令来训导百姓。 齐之〈以刑〉:以刑齐之,用刑罚来整饬百姓。 道之〈以德〉:以德道之,用道德来训导百姓。 齐之〈以礼〉:以礼齐之,用礼教来整饬百姓。 使民〈以时〉:以时使民,按一定的时节役使百姓。使,使用, 役使。 临之〈以庄〉:以庄临之,用庄重的态度来面对百姓。
“孰与”,即与孰,跟谁。疑问代词作宾语,介词宾语前置。
为政以德公开课PPT课件

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 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 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 》《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孔子说:“以道德教化来治理国政,就会像北极星那 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 围。”
•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 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 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 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 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表明儒家治 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 故事背景:鲁国的三家(史称“三桓”, 即鲁国三家权臣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曾于公元前562年将公室,即鲁国国君直 辖的土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分,季 氏分得三分之一,并用封建的剥削方式取 代了奴隶制的剥削方式。公元前537年, 三家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四分之二。 由于季氏推行了新的政治和经济措施,所 以很快富了起来。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季 氏积敛钱财,搜刮人民,所以孔子很生气, 表示不承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且让其 他学生打着鼓去声讨冉求。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 身不正,虽令不从。”
强调领导人的表率作用
太史公曰:《传》(《论语》)曰“其身正,不 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 也。余睹李将军悛悛quan1如鄙人,口不能 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 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 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 》《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孔子说:“以道德教化来治理国政,就会像北极星那 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 围。”
•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 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 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 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 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表明儒家治 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 故事背景:鲁国的三家(史称“三桓”, 即鲁国三家权臣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曾于公元前562年将公室,即鲁国国君直 辖的土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分,季 氏分得三分之一,并用封建的剥削方式取 代了奴隶制的剥削方式。公元前537年, 三家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四分之二。 由于季氏推行了新的政治和经济措施,所 以很快富了起来。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季 氏积敛钱财,搜刮人民,所以孔子很生气, 表示不承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且让其 他学生打着鼓去声讨冉求。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 身不正,虽令不从。”
强调领导人的表率作用
太史公曰:《传》(《论语》)曰“其身正,不 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 也。余睹李将军悛悛quan1如鄙人,口不能 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 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用《论语选读—为政以德》(课堂PPT)

5
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老”,但仍不得重 用。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 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 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 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 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 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10
4.曾参(前505~前436),字子
舆,春秋末鲁南武城(今山东平邑县)
人,孔子著名弟子。
曾参小孔子四十六岁,是孔子晚年
的学生。曾参非常注意修身,倡导“吾
日三省吾身”的内省工夫,认为替别人
办事要讲“忠”,与朋友交往要讲
“信” 。强调读书人应该弘毅。曾参
以“孝”著称,认为“慎终,追远,民
德归厚矣” ,据说传世的《孝经》即
6
孔子简介
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51 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由于 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 。52岁时由 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
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 女,终日迷恋声色。孔子则大失所望,遂弃官离 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 终无所遇。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鲁国 季康子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才派人把他从 卫国迎接回来。
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尽管颜渊没有著述传世,但他以其习行
与品德,为后世儒者树立了一个光辉的
典范。
8
2.子路(前542~前480)姓仲, 名由,字子路(又作季路),春秋末鲁 国之卞(今山东泗水县东)人。孔子的 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子路出身贫贱,为“鄙人” 。小孔
子九岁,是孔门弟子中年龄较长的一个。 他为人豪爽,是孔门弟子中最能做到躬 行实践的一个人。他很敬重孔子,但也 敢于向孔子公开提出不同意见。后来又 担任了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在卫国宫 廷政变,以“食其食者不避其难”的态 度参与了争斗,当被击断冠缨时,还牢 记“君子死而冠不免”的礼仪,结果在 重新结缨带时被杀,并被砍成肉浆。
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老”,但仍不得重 用。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 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 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 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 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 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10
4.曾参(前505~前436),字子
舆,春秋末鲁南武城(今山东平邑县)
人,孔子著名弟子。
曾参小孔子四十六岁,是孔子晚年
的学生。曾参非常注意修身,倡导“吾
日三省吾身”的内省工夫,认为替别人
办事要讲“忠”,与朋友交往要讲
“信” 。强调读书人应该弘毅。曾参
以“孝”著称,认为“慎终,追远,民
德归厚矣” ,据说传世的《孝经》即
6
孔子简介
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51 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由于 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 。52岁时由 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
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 女,终日迷恋声色。孔子则大失所望,遂弃官离 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 终无所遇。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鲁国 季康子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才派人把他从 卫国迎接回来。
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尽管颜渊没有著述传世,但他以其习行
与品德,为后世儒者树立了一个光辉的
典范。
8
2.子路(前542~前480)姓仲, 名由,字子路(又作季路),春秋末鲁 国之卞(今山东泗水县东)人。孔子的 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子路出身贫贱,为“鄙人” 。小孔
子九岁,是孔门弟子中年龄较长的一个。 他为人豪爽,是孔门弟子中最能做到躬 行实践的一个人。他很敬重孔子,但也 敢于向孔子公开提出不同意见。后来又 担任了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在卫国宫 廷政变,以“食其食者不避其难”的态 度参与了争斗,当被击断冠缨时,还牢 记“君子死而冠不免”的礼仪,结果在 重新结缨带时被杀,并被砍成肉浆。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课件--为政以德 (共35张PPT)

一种是实物、银钱;
为
一种是力役,即征用民工,让农民从事无报酬的劳动。
政
以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 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德
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 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
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子就说他很有道德,是个君子。后代儒家发展了这一思想,提
出“恃德者昌,恃力者亡”的主张,要求统治者以德治天下,
而不要以武力得天下,否则,最终是没有好下场的。
“为政以德”的内涵②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
为
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 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仲尼曰:“善哉!政宽
(在物质充裕的基础上提高精神素养)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
为
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 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
政
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
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以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
德
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
10-13
• 第十二课、第十三课: 感人的师生关系 学习教育
• 第十四课:社会和人生理想的哲学基础 14/15:
• 第十五课:天道观
哲学思想
何谓“为政”?
为
孔子侍坐于哀公,哀公曰:“敢
政
问人道谁为大?”孔子愀然作色而对 曰:“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德也,
高中语文《为政以德》课件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A.颛臾(zhuān)
社稷(jì)
柙槛(xiá)
千乘之国(chénɡ)
B.躬稼(jià)
必偃(yǎn)
靓妆(jìnɡ)
前仆后继(pū)
C.虎兕(sì)
溃浓(kuì)
D.后羿(yì) 刷白(shuà) 狭隘(ài) 叱咤风云(chà) 解析:A.乘—shènɡ;B.无错音;C.溃—huì;D.
咤—zhà。 答案:B
B.说起在海地地震中牺牲的8名我国维和人
C.中国足球反假反赌风暴终于卷至中国足坛 高层,随着揭查打击行动的不断深入,所 暴露出的假赌黑等违法犯罪行为真是耸人 听闻。中国足球肌体上的毒瘤有望被切除。
D.连日来,“谷歌事件”不断成为西方舆论 关心的话题,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到希拉 里,再到奥巴马,纷纷出面对中国兴师问 罪,其实在所谓“谷歌事件”的背后,包
孔子认为,对统治者而言,如果道德不行, 不受百姓爱戴,失去了百姓的信任,就失 去了作为统治者最根本的条件。这体现了 孔子的民本思想。“自古皆有死,民无信 不立”这句话是说“信”是最重要的。这 体现了儒学的人学思想。只有兵和食,而 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样的国家也就不 能存在下去了。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
名 句 赏 背(学生用书P3)
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
患贫而患不安。 3.既来之,则安之。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
偃。
自主积累
词句整合
shù
1.z易huā错n 音
jì
sì
死(丧)和祭祀。统治者要“节用爱人,使民 以时”。他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苛政猛于 虎,倡议“为政以德”,他追求的是道德 至上的理想社会。 孔子的德政手段包括富民、教民、举善、正
为政以德ppt实用课件

贝多芬
86、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 爱因斯坦 87、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 马克思
88、我们的理想应该是高尚的。我们不能登上顶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这总比待在平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们的内心为爱的光辉所照亮,我们面前前 又有理想,那么就不会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普列姆昌德
8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布克•华盛顿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9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托尔斯泰 92、 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 德 国 9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 蒙 古 94、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 泰戈尔 95、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 —— 霍勒斯•曼
为,让(拿)它做(东 蒙山的主祭者)。
八、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无道”无指道者,不守 道义的人。
“有道”指有道者,道德 高尚的人。 举善而教不能。 “善”优指秀 者 ;“不能”能指力差的人。
名词作动词 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
“风”:好比风。 “草”好:比草。
使动用法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86、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 爱因斯坦 87、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 马克思
88、我们的理想应该是高尚的。我们不能登上顶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这总比待在平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们的内心为爱的光辉所照亮,我们面前前 又有理想,那么就不会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普列姆昌德
8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布克•华盛顿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9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托尔斯泰 92、 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 德 国 9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 蒙 古 94、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 泰戈尔 95、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 —— 霍勒斯•曼
为,让(拿)它做(东 蒙山的主祭者)。
八、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无道”无指道者,不守 道义的人。
“有道”指有道者,道德 高尚的人。 举善而教不能。 “善”优指秀 者 ;“不能”能指力差的人。
名词作动词 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
“风”:好比风。 “草”好:比草。
使动用法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为政以德 课件(76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指遇事能 明辨不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 段的总结.
孔子三岁时,父亲死去,他跟母亲过着较艰 苦的生活,鲁国是一个礼乐之邦,完整地保 存着西周的文化传统,孔子自幼就受到周文 化的熏陶,成年以后又以好礼、知礼闻名于 鲁国。 早年生活,既穷苦又没地位。成年后做过仓 库管理员,做过会计出纳,担任过牧场管理 员,主管建设。
来的课堂笔记。孔子死后,孔子的学生把孔子的话 编纂起来而成为一部体现孔子思想的语录体著作。 《论语》的内容被分散地一条一条记述下来,集腋 成裘,经过了一个不断编集的过程。 《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 集章为篇,章与章之间、篇与篇之间并无严密联系, 只是大致以类相从,并且有重复的章节出现。 《论语》的“论” 读lún,意为按一定顺序编排。
《论语》富有哲理,影响深远,值得反
复阅读,并付之于行动。 《论语》是做人的根本,老中青少幼 婴都应该精读,并以身作则。 《论语》中有很多做人的准则,学习 《论语》并把它付诸行动,肯定会得 到不一样的人生。
第 一 专 题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之。”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 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 着你转。 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 教化为治国的原则。 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 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论语》内容丰富,其中的许多思想,两千多年 来一直影响着我们民族的文化,也影响着中国人 的思想。 今天我们熟知的许多格言,如:“听其言观其 行”,“不耻下问”,“和为贵”,“见利思 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都出自《论 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束语:
谢谢您的到来,为方便回顾本课程内容, 可在课件下载后进行查看,对疑问之处可 随时提问
Thank you for coming. For the convenience of reviewing the content of this course, you can view it after downloading the courseware. You can ask questions at any time
至圣孔子
中华传统文化的先 师
华夏思想智慧的源 泉
每日一语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唐)王维
中国人不可不知:五句《论语》经典 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 德不孤,必有邻; 5、 礼之用,和为贵。
每日一语
礼之用,和为贵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 字仲尼,生于鲁国。孔子的祖先是宋国贵 族,后来逐渐衰落而迁到鲁国。孔子幼年 丧父,家境贫寒,孔子年少时作过许多卑 贱的工作:“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孔子语)。
• 据孔子自述,他十五岁时就以学为志, 学习的内容自然非常广泛,但首先不能离 开先代的礼乐典章制度。孔子到三十岁时, 所学已颇有成就。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从心所欲,不逾矩。
“半部论语治天下”
用意: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 汇聚了政治、文化、历 史、人生、哲学等问题 的观点
为政以德
• 1、德之重要作用. • 2、法治和礼治的对比。 • 3、治国的目标和步骤。 • 4、治国方略:民信最重
为政以德
• 5、治国原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指责用兵,阐明治国主
张。 • 7、批评冉有搜刮民财行径。 • 8、阐明君民关系。
为政以德
• 9、执政者以身作则的重要。 • 10、反对暴政,主张德治。 • 11、要上行下效,以身作则。 • 12、主张尚德不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