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方言词汇调查研究

合集下载

合肥方言新探

合肥方言新探

合肥方言新探本文采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调查统计了合肥方言的使用情况;分析人们对待合肥方言的态度,通过民谣、儿歌、谚语中的方言挖掘合肥的历史文化。

标签:合肥方言特点现状文化合肥话属于江淮方言的“肥芜方言区”。

合肥话主要指的是合肥市区内合肥本地人所说的话。

由于合肥历史悠久,人口众多,长期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居于重要地位,所以合肥话是一种重要的地方方言。

但是和上海话、广州话这样的强势方言相比较,合肥话又只能算是弱势方言,因此对它的研究还不充分。

本文采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调查统计了合肥方言的使用现状;分析人们对待合肥方言的态度,通过民谣、儿歌、谚语中的方言挖掘合肥的历史文化。

一、合肥方言的使用现状为了解合肥方言的使用现状,我们调查了不同年龄层的合肥人在家中和学校或工作场所使用合肥方言的情况。

在调查走访的101位合肥人中,包括小学生、教师、公务员和离退休人员。

调查结果如下:(1)7~18岁(40人)在家使用方言的比例为22.5%,在学校或单位使用方言的比例为5.0%;(2)19~38岁(33人)在家使用方言的比例为60.6%,在学校或单位使用方言的比例为30.3%;(3)39~58岁(18人)在家使用方言的比例为88.9%,在学校或单位使用方言的比例为72.2%;(4)58岁以上(10人)在家使用方言的比例为100%,在学校或单位使用方言的比例为90%;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们采用的是随机抽样调查,因而有些数据不很均衡,有的调查对象数量差别较大,所以我们以实际人数为基数来计算,用百分比的形式来反映不同年龄层的合肥人使用合肥方言的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年龄越大的合肥人使用合肥方言的比例越高,同一年龄层的人群在家中使用方言的比例,比在学校或工作场所使用方言的比例高。

我们的调查对象中有三位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两位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均不会说普通话,几乎听不懂使用普通话的电视节目。

我们调查的青年人(19~38岁)他们基本能听懂合肥话,在家也常用合肥话,但在工作场所或有陌生人在场时,就很少用合肥话。

安徽合肥方言词语调查

安徽合肥方言词语调查

安徽合肥方言词语调查王雨丛1,吴先文2(1.中国传媒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北京 100024;2.合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合肥 230601)摘 要:方言是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地域分支,在一定时期内与通语共同存在。

对方言的调查研究,有利于掌握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共同特征和对应规律,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加快普通话的推广,减少交流中的语言交流障碍,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收集合肥方言词汇词目约1000条,按词类和词义相结合的分类法,名词分为天文、地理、时间,农业,植物,动物,房舍,器具、用品,称谓,亲属,人体,生理、病理,衣服、穿戴,饮食,红白大事,日常生活,商业、交易,文体、教育,人体动作,方位等19义类和代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数量词4个义类,共计23个义类。

关键词:合肥;方言;词语中图分类号:H1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20X (2008)05-0035-131 概况1.1 合肥市概况1.1.1 地理、人口情况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江淮之间、巢湖北岸,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辖庐阳区、瑶海区、蜀山区、包河区4区和长丰、肥东、肥西3县,总面积7386平方千米,总人口434万,其中市区人口139万。

[1]1.1.2 历史沿革 合肥古称庐州,又名庐阳,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具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的战略地位,常为兵家必争之地,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而闻名海内外。

两千多年前,这里就已开始形成商业都会。

“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于此汇合而得名。

秦汉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县”,属九江郡。

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故又别称为“庐州”。

自东汉末以来,一直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

解放后由县设市,三年后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驻合肥市。

1.1.3 方言归属 合肥方言是江淮官话洪巢片的一个重要方言,地处与中原官话搭界的淮西位置。

江淮官话人口分布于合肥市的市区和肥东、肥西、长丰县等地及附近地区,约456.5万。

对合肥方言的浅析

对合肥方言的浅析

浅谈合肥方言与普通话在词汇和发音上的差异郑圣伦2011026054摘要:合肥方言是属于北方方言区下的次方言一江淮方言洪巢片,作为江淮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合肥方言不仅兼具了北方方言,而且吸收了一些吴方言的成分,从而形成了其特有的地方。

本文主要从词汇的语素的构成和发音的特点的角度来探讨合肥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关键词:合肥方言;普通话;词汇;发音;差异;一个地方人文环境的发展与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方言的发展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同样如此,合肥方言的发展受到了合肥的地理位置的影响,合肥位于长江与淮河之间,巢湖之滨,具有贯通南北的重要地理位置,所以合肥方言的发展受到了北方方言和南方方言的双重影响,既有北方方言的特点,同时兼具了一些南方方言的特点,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合肥方言。

合肥方言主要分布在合肥以及周边的肥东,肥西,长丰,舒城等县区。

如上所述,合肥方言兼具北方方言和南方方言两者的某些特点,但又独具特色。

合肥方言与普通话相比的话,合肥方言在词汇和发音上有很大的区别。

合肥方言在表达与普通话相同意思的时候使用不一样的词语语素,表现在词汇上就是创造了很多不同于普通话但和普通话表达相同的意思的词汇。

合肥方言中有很多词汇与普通话中的是一样的或是相似的,比如说,“衣服”、“太阳”、“我们”等词都是与普通话中是一样或是相似的。

合肥方言在接纳北方方言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独有的词汇。

普通话合肥话今天,明天,昨天,前天今个,麻个,昨个,切个上面,下面上头,下头孩子侠们吸烟拔烟聊天郭蛋有意思得味很笨捞头八基厉害果劲,桑,烈不明事理不顶龙吓人喝人干的不错搞得不丑从以上的对比来看,合肥方言中有很多词语的语素与普通话相对应的词语的语素是完全不一样的,也就是说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字来表示,这在方言和普通话词汇的差别中是正常的。

在合肥方言中还有一种比较独特的遣词现象,就是在普通话中不能单独成词的单个字可以在合肥方言中单独成意,不和别的字使用。

合肥方言词汇调查研究

合肥方言词汇调查研究

合肥方言词汇调查研究作者:陈卫洋指导教师:张丽内容摘要:本文以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市区方言为研究对象,详细列举归类合肥话中的常见词汇,制作了合肥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对比一览表。

调查发现:合肥方言兼有南北方言的某些特点,合肥方言中单音节词比普通话要多,合肥方言词汇具有轻声和连音现象;合肥方言中用“子”作后缀的词很丰富,且方言中有很多运用比喻手法构成的词,生动形象,同时给合肥方言的研究带来一定的趣味性。

关键词:合肥方言;词汇;调查一引言(一) 合肥及合肥市概况1.合肥的历史地理概况安徽省省会——合肥地处江淮之间、安徽腹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早在夏商时期,境内居住的“淮夷族”人,已经是人类早期文明的部落群体。

春秋时期,合肥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皆胜淮左”。

西汉时,合肥置县,东汉建安中(约200年),合肥为扬州治所。

自此后,历经1700余年,合肥一直为州府治所,名都要邑的地位始终未移。

三国时期,合肥曾为三国魏国重镇,兵家必争之地。

魏吴双方围绕争夺合肥的制控权,曾数战于此,以致使这块土地成为著名的三国古战场。

当年曹操点将教弩台、张辽威震逍遥津、吴主跃马飞骑桥的故事,仍为今人津津乐道。

合肥作为一代清官包拯的家乡,自古人才汇兴,贤达代出。

包拯之后,见之于史志的历代合肥籍风云人物有余阙、陆遐龄、龚鼎孳、李天馥、李鸿章、刘铭传、聂士成、范鸿仙、吴旸谷、王正藩、段祺瑞、卫立煌、崔筱斋、蔡晓舟、孙仲德、杨振宁等数众。

[1](P1-2)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的丘陵地区,水资源较丰富,南有巢湖,北有瓦埠湖、高塘湖,东可由滁河提引长江水,西可引淠史杭总干渠水。

市区西北部董铺水库,是合肥最大的水库。

合肥的生物资源种类很多,农作物主要有水稻、麦类、豆类、油菜、花生、芝麻、棉花、烟叶、薄荷、蔬菜、西瓜等。

合肥地区的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的有10多种,其中,磷矿石、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铁矿石、石棉、瓷土、石墨等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肥东的东南和长丰的西北部。

合肥方言的“子”尾词和“头”尾词

合肥方言的“子”尾词和“头”尾词
所 子 尾词 绝 大 部分 是 言属于江淮方言洪巢片。合肥方言区内部各地所说 所有 实词词 类 之后 , 形 成 的 “ ” 的合肥 话具有 较 强 的一 致 性 , 别不 是 很 大 。其 中 名词 , 差 也有少 部分 是代 词 、 数量词 、 词或 形容词 。 动 合肥郊区更多地保留了老派方言特征 ; 市区 6 岁以 0 词缀“ 在每个“ ” 子” 子 尾词里 与词根 的结合方 且 上 的人 一般说 老派合 肥话 。0岁 以下 保 留合肥 方 言 式不 完全一 致 , 附着 能 力 强 弱 也 不 同 。有 的词 必 6 特 征依 岁数大 小而逐 次减 少 .0岁 以下 所说 的话 开 须 要有 “ ” , 掉 “ 尾则 词 根不 能独立 。 “ 3 子 尾 去 子” 如 东
w ih i a rp ee tt e c aa tr t fAn u in h a dae t W od i h uf c o h iJ g u i ilc. v i i a rs w t te s f x Z ” r h i
ma n y t o w r r tr e w r n t .w i r s wi h u f “ o ” a e man y t . o d u i . i l w . o d o h e — o d u i s h l wo d t t e s f x T u e h i r il wo w r n t s
( 安徽 省 地 方志 办 公 室 , 肥 合 2 00 ) 3 0 1

要: 合肥 方言“ 尾词和“ 尾词 比较丰 富, 子” 头” 代表 安徽江 淮方言词 汇的一种典 型特征。其 中“ 子” 尾词 以两
字组 、 三字组 为主 , 头” 词 以两字组居 多。“ 尾 词词 性大 多为 名词 , “ 尾 子” 也有少 数是代 词 、 数量词 、 动词或形容 词 ; 头” “ 尾词分别有名词、 动词 、 形容词和 副词 。词缀“ 在“ 尾词 中主要用来表达说话人“ 子” 子” 指小增 恶” 的主观 评价态度 , 词缀“ 在“ 尾词 中分别表达“ 头” 头” 指小增 恶” 事 物发展 的势 头或来 由 以及某件 事是否值 得去做 等多 、 种功用。

合肥方言词汇探析

合肥方言词汇探析

合肥方言词汇探析作者:王珏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26期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江淮官话中重要分支——合肥方言的词汇特征及其走向,借此对比合肥方言与普通话词汇的不同,对我们了解和认识合肥方言中极具特色的词汇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方言;合肥话;前景作者简介:王珏平(1985-),男,汉族,安徽合肥人,文学硕士,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6--01合肥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交通要道,因东淝河与南淝河于此汇合而得名。

合肥市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是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中心。

合肥方言是江淮官话洪巢片的一个重要方言,其分布范围集中在合肥市区,周边的肥东、肥西、长丰舒城等地,地处与中原官话搭界的淮河以西的位置,因此使得合肥方言具有南北方言中的部分特点,出现了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

本文从词汇角度出发,比较汉语合肥方言与汉语普通话的不同。

一、词汇在语音方面特征合肥方言和普通话较为相似,基本上以双音节词为主,但合肥方言单音节词明显比普通话要多,因此普通话中有些双音节词在汉语合肥方言中则为单音节词。

例如:汉语普通话中有些单音节词与双音节在合肥方言中,对应的则是多音节词与短语。

例如:逗——戏弄(方言词——普通话,以下例子顺序相同),懊——懊悔,咳——咳嗽,讧——起哄。

方言与普通话在词汇音节方面的不一致性体现出本地方言所应该具有的特点,加之词汇是语言中变化最快的要素,将音节数量与词汇意义结合研究,对我们研究汉语词汇发展变化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二、词汇在语素方面特征(一)合肥方言部分语素与普通话相同在合肥方言中,一些词语的语素与普通话相同,不懂本地方言的人可以根据普通话的语素意义推断方言词汇意思。

例如:吵架——吵嘴(方言词——普通话),阔——宽。

(二)合肥方言语素与普通话完全不同合肥方言中有许多词语的语素意义与汉语普通话完全不同,这是合肥方言特征的体现,也是最具地方特色的展示,各地方言中都有此种现象出现。

蹩脚合肥话

蹩脚合肥话

蹩脚合肥话简介合肥话是安徽省合肥市及周边地区的方言,属于汉语官话的一种变体。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的影响,合肥话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江淮官话、徽语等多种语言元素,形成了独特的特点和韵味。

然而,由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移民潮的影响,蹩脚合肥话已经逐渐消失,被现代标准普通话所取代。

本文将介绍蹩脚合肥话的特点、常见词汇和表达方式,并探讨其对当地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特点1.音调抑扬顿挫:合肥话具有明显的音调变化,声调起伏较大。

这种抑扬顿挫给人一种活泼欢快的感觉。

2.浓重鼻音:与北方方言相比,合肥话中的鼻音更为浓重。

这一特点使得合肥话听起来更加朴实自然。

3.字母变换:在某些情况下,合肥话会将普通话中的某些字母进行变换。

例如,普通话中的“zh”发音,在合肥话中可能变成“z”。

4.词汇丰富:合肥话中有许多独特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这些词汇往往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生活密切相关。

常见词汇下面列举一些蹩脚合肥话中常见的词汇和表达方式:1.老铁:朋友的意思,类似于普通话中的“哥们儿”。

2.老板:指店主或者服务员,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服务员”。

3.扎马步:形容走路时迈得很大步伐。

4.嗨呦:表示惊讶或者赞叹。

5.捞钱:赚钱的意思。

6.毛病:问题、故障等意思。

7.八字没一撇:形容事情还没有着落或者没有头绪。

8.鸟事儿:无关紧要的事情,类似于普通话中的“小事儿”。

表达方式除了特定词汇外,合肥话还有一些独特的表达方式,下面列举几个例子:1.说反话:合肥话中常常使用反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种方式给人一种幽默感。

例如,“你真是个好人”可能表示对方做得不好。

2.重复叠加:为了强调某个词或者某个意思,合肥话会使用重复叠加的方式。

例如,“真真实实”表示非常真实。

3.拆字组词:合肥话中经常将一个字拆开来组成新的词汇。

例如,“扫地”可以变成“扫儿”。

影响蹩脚合肥话作为地方方言,在当地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传承文化:蹩脚合肥话是当地文化的一部分,通过使用和传承方言,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当地的语言文化。

合肥方言单音形容词考释二

合肥方言单音形容词考释二

Th e Add to lTe t lRe e r h n ntr e a in f iina x ua s a c a d I e pr t t0 0
Sn l-ylbeAdet e fi aet igesl l a jci si Hee lc v n Di
WANG Yig n ,WANG u n - a G a gh n
A s at T i at l ma e td f 2 s gesl beajc vsi H fi i et sei l o er bt c: hs rc k sas yo 4 i l— l l de t e e a c epca y nt i r ie u n ya i n ed l l h
w r r ai .0 eo e a d ip t ta “ ” “ ” “ ” “ 、 丑 ”h v eth i a h i odf m t n nt n n , t us h t 烈 、 康 、 癞 、坎” “ o o h h aek p er r ac t c
m ai s w i“ ” aekp e rhi pouc tn nteo e ad t usf wr o en g , hl 侧 hv eth iacac rn nii .O t rhn ,ipt o adsme n e t r ao h h r
仑 肥 学 统 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 1年 9月 01 第 2 8卷 第 5
Ju ao H f n e i (oi c ne) or l f e i i rt Sc l i cs n e U v sy aSe
S o 0 lVo. 8 No 5 e .2 1 12 .
合 肥 方 言 单 音 形 容 词 考 释 二
cnt ci u gs o s f“ ” “ ” “ ” “ 巴 “ ” “ ” nterw r r a o , hn t o s u t esget n 婿 、 疲 、 韶 、 佃 ”、 尖 、 怵 o i od f m t n p oei r v i o h o i 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方言词汇调查研究作者:陈卫洋指导教师:张丽内容摘要:本文以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市区方言为研究对象,详细列举归类合肥话中的常见词汇,制作了合肥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对比一览表。

调查发现:合肥方言兼有南北方言的某些特点,合肥方言中单音节词比普通话要多,合肥方言词汇具有轻声和连音现象;合肥方言中用“子”作后缀的词很丰富,且方言中有很多运用比喻手法构成的词,生动形象,同时给合肥方言的研究带来一定的趣味性。

关键词:合肥方言;词汇;调查一引言(一) 合肥及合肥市概况1.合肥的历史地理概况安徽省省会——合肥地处江淮之间、安徽腹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早在夏商时期,境内居住的“淮夷族”人,已经是人类早期文明的部落群体。

春秋时期,合肥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皆胜淮左”。

西汉时,合肥置县,东汉建安中(约200年),合肥为扬州治所。

自此后,历经1700余年,合肥一直为州府治所,名都要邑的地位始终未移。

三国时期,合肥曾为三国魏国重镇,兵家必争之地。

魏吴双方围绕争夺合肥的制控权,曾数战于此,以致使这块土地成为著名的三国古战场。

当年曹操点将教弩台、张辽威震逍遥津、吴主跃马飞骑桥的故事,仍为今人津津乐道。

合肥作为一代清官包拯的家乡,自古人才汇兴,贤达代出。

包拯之后,见之于史志的历代合肥籍风云人物有余阙、陆遐龄、龚鼎孳、李天馥、李鸿章、刘铭传、聂士成、范鸿仙、吴旸谷、王正藩、段祺瑞、卫立煌、崔筱斋、蔡晓舟、孙仲德、杨振宁等数众。

[1](P1-2)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的丘陵地区,水资源较丰富,南有巢湖,北有瓦埠湖、高塘湖,东可由滁河提引长江水,西可引淠史杭总干渠水。

市区西北部董铺水库,是合肥最大的水库。

合肥的生物资源种类很多,农作物主要有水稻、麦类、豆类、油菜、花生、芝麻、棉花、烟叶、薄荷、蔬菜、西瓜等。

合肥地区的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的有10多种,其中,磷矿石、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铁矿石、石棉、瓷土、石墨等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肥东的东南和长丰的西北部。

全市土地面积7266平方公里,占安徽省总面积的5.2%,其中,市区面积458平方公里,所属长丰、肥东、肥西3县面积6808平方公里。

合肥市总人口为348.7万人。

其中,市区人口88.1万人,市属三县人口260.6万人。

[1](P10-11)2.合肥方言的形成与发展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江淮之间、巢湖北岸,是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合肥方言是江淮官话洪巢片的一个重要方言,目前我们认为,从语音特点来看江淮官话形成于唐宋之际 [2](P 183),那么合肥方言的形成应该是同一时期或略晚一些。

此外合肥历史虽久,但却没有底子,老合肥人现在不是这个城市的主要部分,大多数居民都是迁入不久的新人,因此合肥方言兼有南北方言的某些特点,具有一些较为特殊的语言现象,在词汇方面也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3]合肥方言的范围包括合肥市、肥东、肥西、舒城、六安等地 [4],但上述地区的词汇在发音和语法上各有各的特色,既互相联系,又有一些区别,而我们常说的合肥话主要指的是合肥市区内合肥人所说的话。

同时,合肥方言还存在年龄上的差异,其中市区60岁以上人所说的合肥话比较完整保留了合肥方言的特征,30岁以下的青年人所说合肥话保留的方言特征则相对较少,开始向普通话靠近。

[5]近几年来,随着外来人口的大量迁入,为了便于交流,普通话较为普及,以致方言成分大大减弱,只有离市区不远的郊区保留着纯正的合肥话,因此本次调查在合肥东郊展开。

(二)合肥市方言的语音概况合肥市古称“庐州”,解放后成为安徽省省会。

自古以来,合肥都是江淮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合肥方言区也成为江淮官话中的一个重要分区,除合肥市区及三县以外,周边县市方言也与合肥话有着相近或者相同之处。

对合肥方言的音系说明如下:[1](P3282-3283)1、声母。

合肥方言声母共21个,包括20个辅音声母和一个零声母。

如下所示:P 玻 p 坡 m 模 f 佛t 德 t 特 l 纳勒ts 低资鸡 ts体此起 s 私希t知t 痴诗日安t 九t 秋休k 哥 k月注:(1)合肥话不分n和l声母,这里统作l。

(2)t、t、、部位较后,阻塞也较紧。

(3)零声母的韵字,舌尖摩擦较强,严式可标作[z]2、韵母。

合肥方言共有42个韵母,如下所示:资鸡支 i 爷 u 乌 y 雨ɑ巴 iɑ亚 uɑ蛙E太 i E街 u E歪悲 u威 y靴猴 i油坡多科ã邦 iã将 uã光安展 i烟 y圆搬砖ən 根庚 in 金京 uən 滚 yn 军永əŋ蒙中 iŋ穷荣八百 i甲接 u袜握 y脚ə直不 iə急 uə谷 yə育3、声调。

合肥方言有5个声调(不包括轻声),如下所示:阴平 212 天高山阳平 55 唐平人上声 24 古草老去声 53 件放事入声 4 出白月(三)合肥方言词汇调查的意义合肥自古就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及“江淮首郡、吴楚要冲”之称,历为军事重镇和兵家必争之地,正是因为这样,合肥方言词汇的调查对于合肥古老历史的调查和研究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今日合肥,是沿海之腹地、内地之前沿、“泛长三角”经济区天然成员,以合肥为圆心、半径500公里范围内,覆盖中国东、中部7省1市。

为了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合肥开始政府干预,推广使用普通话,合肥话在这种条件下开始消亡,特别是市区已少有人会说标准的合肥话。

因此,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问题引起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到了2004年,在国际世界语大会上,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杨光先生在谈到汉语方言时说:“方言是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的基础,比如中国数百种地方戏曲和说唱形式都是以当地方言为依托的。

方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甚至是一种情结,具有相当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6]所以,调查研究合肥话的词汇对于保护方言具有指导性意义。

近几年来,合肥话似乎有重振之势,街上网上处处可以听到合肥土话的RAP 《挖芋头》,满口地道合肥方言的徐世银先生坐到了《大话娱乐》栏目主持人的位置上,方言剧《我爱饭米粒》也搬上了电视银幕,受到电视观众的热捧。

[7]由此看来,合肥方言词汇调查研究对于显示语言的多样性和增加民众对语言文字的乐趣同样具有帮助作用。

另外,研究方言,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和对应规律,不但对推广普通话有重要意义,对在方言区工作的外地人掌握方言,密切与当地群众的联系也有重要意义。

[8](P187)随着合肥开放程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合肥创业、安家,研究合肥方言能帮助他们更快更好的融入到合肥这个大家庭中来。

二合肥方言词汇调查表(一)具体操作方法本次调查的操作方法主要是通过在市图书馆和有关资料室查找到的相关资料,同时对合肥市区居民进行抽样调查,并做好相关记录,收集大量合肥市常用方言词汇,结合调查方向、参考资料和文献,进行归纳、分类、整理,作出合肥方言和普通话对照一览表。

在特定语境中列出普通话和合肥话调查词汇;有音无字或者本字有待考证的,用“□”表示,并用国际音标注音;本调查表只列出字音差别较大的词汇,其它则不列举;有在调值方面与普通话差别较大的,则标出调值。

对于可能出现的一些有音无字的语词,本文则借鉴董同酥先生《四个闽南方言》中的方法,请调查者相互对话或者说故事、背童谣,从而记录、录音,进而用音标写出来。

(二)合肥方言词汇和普通话对照一览表[9](P 15-138)左照三合肥方言词汇特征通过上表,我们可以得出合肥方言词汇的若干特征,由于合肥方言区属于江淮官话的一分区,合肥方言的词汇特征就具有江淮官话的共性,不过,我们也可以从中间发现一些合肥方言自身所带有的特性。

下面就从语音和词汇语法两个方面进行总结:(一)语音特征1、合肥方言中的声韵调配合关系。

合肥方言中开口呼韵母有p 、p ʻ、m 、f 、t 、t 、l 、ts 、ts 、s 、t 、t 、 、 、k 、k 、x 、零声母字,例如:本旁毛飞东团楼再剃色中船沙让格口海二。

齐齿呼韵母有p 、p 、m 、t 、t 、l 、t 、t 、 和零声母字,例如:标片民笛铁列家秋雄样。

合口呼韵母有p 、p 、f 、t 、t 、l 、 ts 、ts 、s 、t 、t 、 、 、k 、k 、x 和零声母字,例如:布铺夫夺脱落足粗缩主床水弱瓜快黄弯。

撮口呼韵母有l 、t 、t 、 和零声母字,例如:略脚群靴元。

此外合肥方言声韵调配合还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不送气清塞音声母以及清塞擦音声母没有阳平字;第二,带有喉塞音 尾的韵母只有入声字。

2、合肥方言词汇中有许多变调现象。

合肥方言在音调方面也有其特点,如将合肥方言的5个单字的音调进行各种情况的两字词的组合,那么组合后的词中,字的调值就会发生改变,主要的改变形式有以下五种:第一,阴平加阴平的情况(212+212),在这种情况下,前字调变12,后字调变21,例如:机212 12关21221。

第二,阴平加其他调(212+?),那么前字调就变为21,而其他字调则不变,例如:青212 21年55 、鸡212 21蛋53。

第三,其他调加阴平(?+212),在这种情况下后字调变为21,例如:农55 村212 21、电53 灯21221。

第四,遇到上声加阴平、上声加上声、上声加入声这三种情况时,前字调由24变为33,后字调则保持不变,例如:老34 33婆55 、紫24 33色 4。

第五,遇到上声加阳平、入声加上声以及入声加入声的情况时,前字调变为21,并且失去入声韵尾Ɂ,后字调值仍保持不变。

例如:“角色”一词中,“脚”原调值为4,而在整个词中,“脚”的调值就变为21,音标末尾的“Ɂ”被省去;而“色”的调值则仍是4,没有变化。

3、合肥方言词汇中的轻声现象。

在合肥方言的一些特定的词语中,某个字可能会读成轻声,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情况。

第一,助词“的、地、得、着、了、过”读轻声,例如:合肥的、你的、狠狠地、疼得要命、忙着、看了场电影、到过合肥。

第二,语气词“咾、唻、啵、哻”等读轻声,例如下雨咾、快走啵。

第三,表示方位的“上、里、下”等读轻声,例如:天上、家里、底下。

第四,作为一个词的后缀的“子、头、们、个”读轻声,例如:沫子、老鼠子、里头、他们、大前个。

第五,在亲属称谓词中,有叠音的,那么后面的一个音节就读轻声,例如:爹爹、奶奶、哥哥、舅舅。

第六,单音动词重叠后,第二个音节读轻声,例如:看看、拍拍、闻闻。

第七,在合肥话中有一些口语双音节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这些词后一个音节也读轻声,例如:眼睛、后年、蜘蛛、咳嗽、晓得。

总体上说,合肥方言词汇中轻声字读音的情况都是在阴平、去声字后为21弱短调,在阳平、上声、入声后,为42弱短调,这种读法是合肥方言的一个显著的特征。

4、合肥方言中的合音现象。

这是合肥方言中既独特也有趣的一个现象,指的是在合肥话中,有一些因为急说而形成的,将两个字音连说成一个音节的合音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