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合肥方言的浅析
合肥方言新探

合肥方言新探本文采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调查统计了合肥方言的使用情况;分析人们对待合肥方言的态度,通过民谣、儿歌、谚语中的方言挖掘合肥的历史文化。
标签:合肥方言特点现状文化合肥话属于江淮方言的“肥芜方言区”。
合肥话主要指的是合肥市区内合肥本地人所说的话。
由于合肥历史悠久,人口众多,长期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居于重要地位,所以合肥话是一种重要的地方方言。
但是和上海话、广州话这样的强势方言相比较,合肥话又只能算是弱势方言,因此对它的研究还不充分。
本文采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调查统计了合肥方言的使用现状;分析人们对待合肥方言的态度,通过民谣、儿歌、谚语中的方言挖掘合肥的历史文化。
一、合肥方言的使用现状为了解合肥方言的使用现状,我们调查了不同年龄层的合肥人在家中和学校或工作场所使用合肥方言的情况。
在调查走访的101位合肥人中,包括小学生、教师、公务员和离退休人员。
调查结果如下:(1)7~18岁(40人)在家使用方言的比例为22.5%,在学校或单位使用方言的比例为5.0%;(2)19~38岁(33人)在家使用方言的比例为60.6%,在学校或单位使用方言的比例为30.3%;(3)39~58岁(18人)在家使用方言的比例为88.9%,在学校或单位使用方言的比例为72.2%;(4)58岁以上(10人)在家使用方言的比例为100%,在学校或单位使用方言的比例为90%;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们采用的是随机抽样调查,因而有些数据不很均衡,有的调查对象数量差别较大,所以我们以实际人数为基数来计算,用百分比的形式来反映不同年龄层的合肥人使用合肥方言的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年龄越大的合肥人使用合肥方言的比例越高,同一年龄层的人群在家中使用方言的比例,比在学校或工作场所使用方言的比例高。
我们的调查对象中有三位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两位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均不会说普通话,几乎听不懂使用普通话的电视节目。
我们调查的青年人(19~38岁)他们基本能听懂合肥话,在家也常用合肥话,但在工作场所或有陌生人在场时,就很少用合肥话。
合肥方言中入声调变化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为语音变项的社会语言学调查表 明: 目前 的合肥方 言中, 在 入声 已成为一个社会语 言学变体 , 能体现 明显的语体
层 次 , 留 与否 和 说 话 人 的教 育 程 度 、 业 、 别 都 有 密切 的联 系。 这 一 变 化 与 普 通 话 的 影 响 有 着 直接 联 系 。 保 职 性
l te at n in wa i o isp n t h n e .S h a rh s c n u t d a s co ig it e e r h i l t t spad t t ho e i c a g s o t e p pe a o d ce o iln u si r s a c t e o c c o h h n e fr s i g tn n He e ae tt r u h sr tf d r n o s mp i g a d a ay e h n t e c a g s o u h n o e i fidilc h o g ta i e a d m a ln n n l z d t e i c reai n e we n h i tr n s p o ei c a e a d o s ca f co s u h s p a e s o r lto b t e t e nb ma t’ h n t c h ng s n s me o i l a tr s c a s e k r’
合 肥 方 言 中入 声 调 变 化 的社 会 语 言 学 分 析
孔 慧 芳
(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外语系 , 合肥 20 2 ) 3 0 2
摘 要 : 为 江 淮 官话 的重 要分 支 , 肥 方 言 与 普 通 话 有 着 明 显 差 异 。 随 着 普 通话 的推 广 , 肥 话 发 生 了不 少 变 作 合 合 化 。 目前 , 学者 对 它 的连 读 变调 进 行 了研 究 , 还 没 有 针 对 其 入 声 变 化 的 研 究 。 通 过 以 合 肥 方 音 中 的入 声 调 有 但
学习 合肥话

合肥话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沿巢湖语带,首先合肥话在语音上有许多音含糊不清,在词句上,补语"很"的前面不用助词"得",如他们不说"香得很"而直接说"香很";副词"在"可以远离动词句末,如"小王看电视在"等。
正由于合肥话有这许多特点,外地人常很难听懂,或感到好笑。
清末和民国年间,由于李鸿章、段祺瑞都是合肥人,所以合肥话曾"走俏"于北京官邸衙门,在当时甚至成为许多合肥人找后台及无形的"介绍信"。
因此,在北京有一句笑料口头禅"会说合肥话,就把洋刀挂",用以嘲讽段祺瑞"任人唯乡"的腐政。
此外,合肥人基本都能严格区分平舌翘舌zh/z,sh/s,ch/c,r/[z],除了一些惯读的字以外(如生sen1,省sen3,争zen1等),不分n/l 和前后鼻音(除an/ang可以分清),其他特点还有:j,q,x在与i(部分ie)组合时,均异化成z,c,s,yuan -> un 远:yun3,选:xun3大部分uan/部分an -> ung 乱:lung4, 满:mung3,碗wung3yan -> in 眼:yin3, 天:tin1经典范例:从肥东到肥西 tseng2 fei2 deng1 do4 fei2 s1买了一只老母鸡me3 le1 /yek' zhek/(两个都为入声)lo3 mak(入声)zi1拿到河里洗一洗la2(不分‟n…) do4 hu2 ls si yek(入声) s3去了骨头尽是皮tsyu4 le1 guek(入声) deu4 jìn4 shì4 ps2下面举一些合肥方言特有的语例:(以下均摘自《合肥晚报》乡音小考,作者白丁,本人只略作改动)能豆子合肥人把逞能的人或小能人蔑称为“能豆子”。
对合肥方言的浅析

浅谈合肥方言与普通话在词汇和发音上的差异郑圣伦2011026054摘要:合肥方言是属于北方方言区下的次方言一江淮方言洪巢片,作为江淮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合肥方言不仅兼具了北方方言,而且吸收了一些吴方言的成分,从而形成了其特有的地方。
本文主要从词汇的语素的构成和发音的特点的角度来探讨合肥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关键词:合肥方言;普通话;词汇;发音;差异;一个地方人文环境的发展与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方言的发展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同样如此,合肥方言的发展受到了合肥的地理位置的影响,合肥位于长江与淮河之间,巢湖之滨,具有贯通南北的重要地理位置,所以合肥方言的发展受到了北方方言和南方方言的双重影响,既有北方方言的特点,同时兼具了一些南方方言的特点,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合肥方言。
合肥方言主要分布在合肥以及周边的肥东,肥西,长丰,舒城等县区。
如上所述,合肥方言兼具北方方言和南方方言两者的某些特点,但又独具特色。
合肥方言与普通话相比的话,合肥方言在词汇和发音上有很大的区别。
合肥方言在表达与普通话相同意思的时候使用不一样的词语语素,表现在词汇上就是创造了很多不同于普通话但和普通话表达相同的意思的词汇。
合肥方言中有很多词汇与普通话中的是一样的或是相似的,比如说,“衣服”、“太阳”、“我们”等词都是与普通话中是一样或是相似的。
合肥方言在接纳北方方言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独有的词汇。
普通话合肥话今天,明天,昨天,前天今个,麻个,昨个,切个上面,下面上头,下头孩子侠们吸烟拔烟聊天郭蛋有意思得味很笨捞头八基厉害果劲,桑,烈不明事理不顶龙吓人喝人干的不错搞得不丑从以上的对比来看,合肥方言中有很多词语的语素与普通话相对应的词语的语素是完全不一样的,也就是说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字来表示,这在方言和普通话词汇的差别中是正常的。
在合肥方言中还有一种比较独特的遣词现象,就是在普通话中不能单独成词的单个字可以在合肥方言中单独成意,不和别的字使用。
合肥方言词汇调查研究

合肥方言词汇调查研究作者:陈卫洋指导教师:张丽内容摘要:本文以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市区方言为研究对象,详细列举归类合肥话中的常见词汇,制作了合肥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对比一览表。
调查发现:合肥方言兼有南北方言的某些特点,合肥方言中单音节词比普通话要多,合肥方言词汇具有轻声和连音现象;合肥方言中用“子”作后缀的词很丰富,且方言中有很多运用比喻手法构成的词,生动形象,同时给合肥方言的研究带来一定的趣味性。
关键词:合肥方言;词汇;调查一引言(一) 合肥及合肥市概况1.合肥的历史地理概况安徽省省会——合肥地处江淮之间、安徽腹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早在夏商时期,境内居住的“淮夷族”人,已经是人类早期文明的部落群体。
春秋时期,合肥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皆胜淮左”。
西汉时,合肥置县,东汉建安中(约200年),合肥为扬州治所。
自此后,历经1700余年,合肥一直为州府治所,名都要邑的地位始终未移。
三国时期,合肥曾为三国魏国重镇,兵家必争之地。
魏吴双方围绕争夺合肥的制控权,曾数战于此,以致使这块土地成为著名的三国古战场。
当年曹操点将教弩台、张辽威震逍遥津、吴主跃马飞骑桥的故事,仍为今人津津乐道。
合肥作为一代清官包拯的家乡,自古人才汇兴,贤达代出。
包拯之后,见之于史志的历代合肥籍风云人物有余阙、陆遐龄、龚鼎孳、李天馥、李鸿章、刘铭传、聂士成、范鸿仙、吴旸谷、王正藩、段祺瑞、卫立煌、崔筱斋、蔡晓舟、孙仲德、杨振宁等数众。
[1](P1-2)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的丘陵地区,水资源较丰富,南有巢湖,北有瓦埠湖、高塘湖,东可由滁河提引长江水,西可引淠史杭总干渠水。
市区西北部董铺水库,是合肥最大的水库。
合肥的生物资源种类很多,农作物主要有水稻、麦类、豆类、油菜、花生、芝麻、棉花、烟叶、薄荷、蔬菜、西瓜等。
合肥地区的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的有10多种,其中,磷矿石、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铁矿石、石棉、瓷土、石墨等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肥东的东南和长丰的西北部。
合肥方言的“子”尾词和“头”尾词

w ih i a rp ee tt e c aa tr t fAn u in h a dae t W od i h uf c o h iJ g u i ilc. v i i a rs w t te s f x Z ” r h i
ma n y t o w r r tr e w r n t .w i r s wi h u f “ o ” a e man y t . o d u i . i l w . o d o h e — o d u i s h l wo d t t e s f x T u e h i r il wo w r n t s
( 安徽 省 地 方志 办 公 室 , 肥 合 2 00 ) 3 0 1
摘
要: 合肥 方言“ 尾词和“ 尾词 比较丰 富, 子” 头” 代表 安徽江 淮方言词 汇的一种典 型特征。其 中“ 子” 尾词 以两
字组 、 三字组 为主 , 头” 词 以两字组居 多。“ 尾 词词 性大 多为 名词 , “ 尾 子” 也有少 数是代 词 、 数量词 、 动词或形容 词 ; 头” “ 尾词分别有名词、 动词 、 形容词和 副词 。词缀“ 在“ 尾词 中主要用来表达说话人“ 子” 子” 指小增 恶” 的主观 评价态度 , 词缀“ 在“ 尾词 中分别表达“ 头” 头” 指小增 恶” 事 物发展 的势 头或来 由 以及某件 事是否值 得去做 等多 、 种功用。
合肥话是江淮官话洪巢片的一个重要方言

合肥话是江淮官话洪巢⽚的⼀个重要⽅⾔作者真名不明民国三⼗四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安徽省省会迁⾄合肥县,合肥成为安徽省的省会。
民国三⼗七年12⽉,析、取合肥县西乡、南乡建⽴的肥西县;次年1949年02⽉01⽇再次析合肥县东乡、北乡为肥东县。
⼴⽟兰原产北美洲,合肥引种栽培有近百年历史,适应合肥⽣态环境,采⽤嫁接和播种繁殖,为合肥绿化基调树种之⼀。
公园、机关、⼯⼚、庭院及街道都有栽植。
1984年9⽉25⽇合肥市⼈⼤九届⼋次会议定⼴⽟兰为“市树”。
市花桂花:常绿⼩乔⽊或灌⽊,中国传统花⽊之⼀。
品种分秋桂(⾦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桂)。
⽯榴:落叶⼩乔⽊或灌⽊,枝⼲劲壮古朴,根多盘曲,是制作盆景的好材料;耐瘠薄⼲旱、忌⽔涝、宜地栽,在合肥栽培历史悠久,种植⼴泛。
1984年9⽉25⽇,合肥市⼈⼤九届⼋次会议定桂花、⽯榴为“市花”。
合肥话是江淮官话洪巢⽚的⼀个重要⽅⾔,属于江淮官话洪巢⽚合肥⼩⽚。
现代合肥话主要通⾏于的地域包括合肥(不包括长丰北部)、六安⾦安区、舒城等地区。
合肥话的最显著特点是北腔南调,⾳⾊和发⾳⼒度偏向北⽅,较刚劲;⽽语⾳是偏向南⽅,⾳变⾮常多。
合肥的菜系以庐州菜、江淮菜最为有名。
合肥菜⼜称庐州菜,是徽菜的五⼤代表菜之⼀,合肥菜代表菜品有臭⼲炒千张、庐州烤鸭、包公鱼、逍遥鸡、三河⽶饺、肥西⽼母鸡汤、吴⼭贡鹅等。
合肥是庐剧的发源地,庐剧旧称“倒七戏”,俗称“⼩戏”、“祷祭戏”、“⼩倒戏”、“⼩蛮戏”,是安徽省地⽅戏主要剧种之⼀,流⾏于安徽境内皖中、皖西、沿江的⼤⽚地区和江南的部分地区。
庐剧是在⼤别⼭⼀带的⼭歌、淮河⼀带的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了锣⿎书(门歌)、端公戏、嗨⼦戏的唱腔发展⽽成。
桂花酥糖是合肥三⼤特产之⼀。
屑⼦是酥糖的基本原料,⽤⾯粉、棉⽩糖、熟纯芝⿇仁、桂花等合制⽽成。
长丰草莓是安徽省特产之⼀。
长丰县位于合肥市北部,是国家⽆公害草莓⽣产⽰范基地,所产草莓果实⾊泽鲜艳,体⼤多汁。
合肥方言亲属称谓词初探

合肥方言亲属称谓词初探摘要:合肥方言是江淮官话洪巢片区的一个重要方言,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合肥亲属称谓来探讨合肥本土文化,以近亲属词、二层亲属词、三层亲属词为分类依据,对合肥方言亲属词进行分类,并同普通话进行比较,从中总结出合肥方言的特点。
关键词:合肥方言亲属称谓词文化合肥,简称庐,古称庐州、庐阳,是安徽省省会、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是国务院批准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合肥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秦建制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曾为扬州、合州、南豫州、庐州、德胜军、淮南西路等治所,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之称,历为江淮地区行政军事首府。
合肥方言是江淮官话洪巢片的一个重要方言,其分布范围集中在合肥市区,周边肥东、肥西、长丰舒城等地,地处与中原官话搭界的淮河以西的位置,因此使得合肥方言具有南北方言中的部分特点,出现了一些比较特殊的语言现象。
本文从亲属称谓词出发,比较出合肥称谓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
一、合肥方言中的亲属称谓亲属称谓语是指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人们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一套特殊的语言符号的反映。
据调查,汉语现代标准亲属称谓语共363个,其中父系245个,母系65个,妻系44个,夫系9个。
亲属称谓语作为一种基本词汇在民族语言中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相对稳定,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特点。
虽然民族与民族之间有类似的文化现象,但类似并不等于完全相同,存在的差异是辨别这些亲属称谓的关键。
1.近亲属词。
近亲属词,即以配偶关系、生育关系或同胞关系构成的只包含一层亲属关系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58条指出:“‘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
”2.二层亲属称谓词。
二层关系亲属词,即生育关系、配偶关系和同胞关系的叠加。
3.三层关系亲属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合肥方言与普通话在词汇和发音上的差异
郑圣伦2011026054
摘要:合肥方言是属于北方方言区下的次方言一江淮方言洪巢片,作为江淮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合肥方言不仅兼具了北方方言,而且吸收了一些吴方言的成分,从而形成了其特有的地方。
本文主要从词汇的语素的构成和发音的特点的角度来探讨合肥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关键词:合肥方言;普通话;词汇;发音;差异;
一个地方人文环境的发展与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方言的发展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同样如此,合肥方言的发展受到了合肥的地理位置的影响,合肥位于长江与淮河之间,巢湖之滨,具有贯通南北的重要地理位置,所以合肥方言的发展受到了北方方言和南方方言的双重影响,既有北方方言的特点,同时兼具了一些南方方言的特点,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合肥方言。
合肥方言主要分布在合肥以及周边的肥东,肥西,长丰,舒城等县区。
如上所述,合肥方言兼具北方方言和南方方言两者的某些特点,但又独具特色。
合肥方言与普通话相比的话,合肥方言在词汇和发音上有很大的区别。
合肥方言在表达与普通话相同意思的时候使用不一样的词语语素,表现在词汇上就是创造了很多不同于普通话但和普通话表达相同的意思的词汇。
合肥方言中有很多词汇与普通话中的是一样的或是相似的,比如说,“衣服”、“太阳”、“我们”等词都是与普通话中是一样或是相似的。
合肥方言在接纳北方方言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独有的词汇。
普通话合肥话
今天,明天,昨天,前天
今个,麻个,昨个,切个
上面,下面上头,下头孩子侠们
吸烟拔烟
聊天郭蛋
有意思得味
很笨捞头八基
厉害果劲,桑,烈不明事理不顶龙
吓人喝人
干的不错搞得不丑
从以上的对比来看,合肥方言中有很多词语的语素与普通话相对应的词语的语素是完全不一样的,也就是说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字来表示,这在方言和普通话词汇的差别中是正常的。
在合肥方言中还有一种比较独特的遣词现象,就是在普通话中不能单独成词的单个字可以在合肥方言中单独成意,不和别的字使用。
比如“精”在普通话中要表示“精明”的意思的话,不能独自使用,必须要和“明”一起使用组成“精明”才能表示;但是在合肥方言中,不需要“明”也是可以的,直接就可以说:“你这个人好精啊!”类似于这样的现象很多,在普通话中不能单独一个字出现的,在合肥方言中是可以的。
江淮官话被认为是古代北方方言和吴方言相融合而成的,至今在江淮官话中还保留了很多说法与吴方言相近的地方。
合肥方言自然也受到了吴方言的影响。
合肥方言在明清两代得到了很大的推广,尤其是清代后期,李鸿章的淮军将合肥方言带至北方京津地区,迄今在天津地区的方言都或多或少能找到一些合肥方言的影子。
由于吸收了吴方言的成分,这才使得今天的合肥方言在北方方言中别具特色。
表现在语音方面是:⑴n-,l-不分;在合肥方言中,“流”“牛”同音,“兰”“南”同音,类似于这种n-,l-不分的现象在合肥方言中很多,我自己作为合肥人,我也是这样的;⑵“en、eng”和“in、ing”不分,通常是把“eng”发为“en”,“ing”发为“in”,所以合肥人经常发带有这些音的字时,别人一般会误解成别的意思的;⑶有入声,声调会比普通话四个声调要多,至于有多少,这个我不是确切知道,但从我的平时说合肥方言来看,我觉得至少有五种音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
对于合肥方言来说,在语音方面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与普通话有着很大的差异。
合肥方言在词汇和语音方面都具有其独特的一面,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合肥方言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对于合肥方言的研究,这些都只是一些皮毛而已,合肥是我的家乡,所以想对家乡的方言做一些研究,很多都是来自于我们现实的生活中,合肥方言是我们合肥人的骄傲,是中国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现代汉语方言》,詹伯慧,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3
《中国方言土话地图》,曹晔晖,张岳,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1
《现代汉语》,胡裕树,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