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诊法概要-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合集下载

【儿科学文献知识】儿科疾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儿科学文献知识】儿科疾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儿科疾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以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骨骼病变为其特征。

本病常发于冬春两季,3岁以内,尤以6~12月婴儿发病率较高。

北方地区发病率高于南方地区,工业城市高于农村,人工喂养的婴儿发病率高于母乳喂养者。

本病轻者如治疗得当,预后良好;重者如失治、误治,易导致骨骼畸形,留有后遗症,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我国早在战国时期的《庄子》中已有类似于佝偻病的记载,隋代《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明确提出日照对于筋骨发育的重要性,以后历代医籍的夜惊、汗证、鸡胸等病证中均有与本病相关的论述,现代应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病因病机]小儿先天禀赋不足,后天护养失宜,脾肾两虚为本病主要发病原因。

1.胎元失养由于孕妇起居不常,少见阳光,营养失调,或疾病影响,导致孕妇体弱,胎儿养育失宜,而使胎元先天未充,肾气不足。

2.乳食失调婴幼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如母乳喂养而未及时添加辅食,或每日摄入食物的质和量不足,致使脾之后天不足,日久脾肾两虚,促使本病发生。

3.其他因素日照不足,或体虚多病等,均可造成体质下降,脾肾不足,又可引起心肺肝等脏腑功能失调,出现多汗、夜惊、烦躁等症,并易感外邪,常罹患肺炎、泄泻等。

本病病机主要是脾肾两虚,常累及心肺肝。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髓之所养也。

发为血之余,肾之苗;肾气通于督脉,脊骨为督脉所主。

若先天肾气不足,则骨髓不充,骨骼发育障碍,出现颅骨软化、前囟晚闭、齿迟,甚至骨骼畸形。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如因饮食失调、喂养失宜,水谷精微输布无权,全身失于濡养,卫气不足,营卫失调,故可多汗;心气不足,心神不宁,脾虚失抑,肝木亢旺,因而夜惊、烦躁;肺气不足易罹外感,脾虚则肝旺。

故脾肾不足实为本病发生之关键。

西医学认为,本病由于患儿光照不足,或维生素D摄入不足,或生长发育过快,或由于肝肾损害使维生素D的羟化作用发生障碍,导致钙磷代谢失常,引起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

儿科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护理常规

儿科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护理常规

儿科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护理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休息与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室内阳光充足。

3、饮食护理: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D的辅食如蛋黄、肝泥、肉沫等。

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儿有无惊厥,抽搦等严重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低钙惊厥。

5、用药护理:指导患儿家长正确使用维生素D避免过量。

6、并发症的观察
(1)避免使患儿过早的站立或走路,以预防畸形或损伤。

(2)注意患儿的清洁卫生,勤洗澡、换内衣,出汗多时应及时擦干,以免着凉。

中西医儿科课件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中西医儿科课件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疗法



轻证: 1000-2000Iu,1个月后改预防量 400Iu。 重证(突击疗法): 肌注VitD2 40万Iu或 VitD3 30万Iu; 口服10000-20000Iu 。 钙剂:在VitD疗法前2-3天,碳酸钙、 氯化钙、乳酸钙等。
预防调护

加强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尤其是含 VitD及钙食物。 新生儿期予以预防量。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儿 科 教 研 室 廖若莎
教学要求


1、了解本病的概念、发病情况与研究 进展。 2、熟悉本病的病因病机及脾肾亏虚在 本病发病中的意义。 3、掌握本病的辨证论治与维生素D疗 法。
概述

1、定义: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 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

临床以正在生长的骨骺端骨板不能正常 钙化,造成骨骼病变为其特征。 2、发病情况:年龄、季节、地区、预后。
枕 秃
方颅
肋串珠
肋外翻
鸡 胸
漏斗胸
手镯
X 型 腿
O 型 腿
脊 柱 侧 弯
诊断:


3、实验室血液生化检查。 25-OHD 1,25(OH)2D C a. P. 钙磷乘积. AKP 4、骨骼X线检查。 长骨骺软骨增宽。 钙化预备线消失,骺线模糊不清如毛刷状。 骺端呈杯状肿大。 骨质疏松,致密度减低。
西医病因病理:
3.病因:日照不足、VitD摄入不足、生长过快、 疾病所致(肝、肾)。
4.病理改变:
骨质钙化受阻,破坏软骨细胞增殖、分 化、凋亡,骨垢端骨组织堆积,临时钙化带 变成不齐的阔带,垢端增厚,向两侧膨出; 或骨质矿化不全,骨膜增厚,骨质疏松,易 受肌肉牵拉而变形、软化。

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名词解释

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名词解释

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名词解释
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是一种由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疾病,通常表现为骨骼方面的异常,如骨骼软化、骨质疏松和骨折等。

该疾病通常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但也可在其他年龄段中发生,包括成年人。

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主要通过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而合成。

维生素D的作用包括促进骨骼健康、维持免疫系统功能、帮助身体吸收和利用其他营养素等。

当人体无法充分利用维生素D时,就会出现维生素D缺乏的症状。

最常见的症状包括疲劳、肌肉疼痛、头痛、失眠、消化不良等。

在严重的情况下,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骨骼方面的异常,如骨骼软化、骨质疏松和骨折等。

佝偻病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通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中。

在佝偻病中,骨骼的生长和发育受到阻碍,导致骨骼畸形和强度降低。

在严重的情况下,佝偻病可能会导致骨折和其他骨骼疾病。

治疗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的方法包括补充维生素D、接受骨骼治疗和改变饮食习惯等。

预防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的方法包括经常暴露于阳光下、保持适当的体重和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等。

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是一种重要的骨骼疾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了解该疾病的基本概念和症状,以及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对于预防和治疗该疾病非常重要。

佝偻病诊疗常规

佝偻病诊疗常规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疾病名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ricket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概述】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体内钙、磷代谢异常,导致生长期的骨组织矿化不全,产生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佝偻病不仅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也与维生素D缺乏相关的疾病有关,是我国儿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多见于<3岁的婴幼儿。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包括非特异性症状、骨骼特征性改变和其它系统改变,临床可分为早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年龄不同,临床表现不同。

1.初期:多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的婴儿,主要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等非特异性表现,如易激惹、烦躁、夜啼、多汗等,查体可见枕秃,此期无骨骼病变。

X线骨片可正常或出现钙化带稍模糊。

血生化:血钙、血磷降低、血清碱性磷酸酶正常或轻度增高,血清25-(OH)D3含量下降。

2.激期:初期症状进一步加重,钙、磷代谢失常和典型的骨骼改变,部分患儿出现全身肌肉松弛、乏力、运动功能发育落后等表现。

查体可见颅骨软化(多见于<6个月婴儿)、方颅(7~8个月出现),1岁左右可见肋骨串珠、郝氏沟、漏斗胸、鸡胸、手、足镯症及X形或O形腿等改变。

X线长骨片显示骨骺端钙化带消失,呈杯口状、毛刷样改变,骨骼软骨带增宽,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

血生化改变:血钙、磷浓度明显下降;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血PTH增高、血清维生素D含量下降明显。

3.恢复期:患儿经治疗和日光照射后,临床症状和体征会逐渐减轻、消失;骨骼X线影像在治疗2~3周后有所改善,出现不规则的钙化线,以后钙化带致密增厚,骨质密度逐渐恢复正常,血钙、磷浓度逐渐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约需1~2个月降至正常水平。

4.后遗症期:无任何临床症状,重度佝偻病可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多见于>2岁的儿童。

无任何临床症状,骨骼干骺端活动性病变不复存在,血生化正常。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2.脾虚肝旺
【证候】 常见烦躁,夜啼不宁,惊惕不安, 甚者抽搐,多汗,毛发稀疏,乏力,纳呆
食少,囟门迟闭,出牙延迟,坐立行走无
力,舌质淡,苔薄,指纹淡紫。
【治法】 健脾助运,平肝熄风。 【方药】 益脾镇惊散加减。
3.肾虚骨弱
【证候】 有明显的骨骼改变,常见头颅方 大畸形,肋骨串珠,手镯、足镯,甚至鸡 胸、龟背,O型或X型腿,脊柱畸形等,并 伴有面白虚烦,多汗,四肢乏力,舌淡苔 少,指纹色淡。 【治法】 健脾补肾,填精补髓。 【方药】 补肾地黄丸加减。
4.X线检查
骨骼X线典型改变见于佝偻病的激期, 长骨片显示骨骺端钙化带消失,呈杯口状、 毛刷状改变,骨骺软骨带增宽,骨质疏松, 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有青枝 骨折,骨折可无临床症状。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小儿年龄、喂养史、体重低下、 生长迟缓、皮下脂肪减少、全身各系统功 能紊乱,以及其它营养素缺乏的症状和体 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典型营养不良不难 诊断。
第三节 维生素D缺乏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一、概述
1.定义: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小儿体内维 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 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障碍 性疾病,以正在生长的长骨干骺端软骨 板不能正常钙化而致骨骼病变为其特征。
2.发病情况
主要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 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 工业城市高于农村; 人工喂养儿高于母乳喂养者。
(三)中药成药
1.龙牡壮骨颗粒 2.六味地黄丸
四、预防与调护
1.多晒太阳,适当户外运动,定期体格检 查,尽早发现,及时治疗。 2.加强婴儿护养,孕妇、乳母及婴幼儿 定量口服维生素D,母乳喂养要及时添加 辅食,或选用维生素D强化食品。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症状表现有哪些?佝偻病不仅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也与VitD缺乏相关的疾病有关,是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那么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症状表现有哪些?佝偻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维生素D缺乏史、日光照射缺乏史和临床症状与体征,结合血生化及骨骼X线检查可做明确诊断。

维生素D缺乏史是指:①维生素D缺乏史:母孕期或妊娠晚期摄入含维生素D食品少或无及有缺钙症状者,乳儿期人工喂养、未加服维生素C制剂、未投辅食或少或不合理。

②日光照射缺乏史:母孕期或妊娠晚期日光照射缺乏,冬春季出生儿及日光照射时间少(即户外活动少)或不足等。

乳儿期佝偻病可涉及母乳史,2~3岁者则与母孕史无关。

佝偻病诊断标准如下:1、发病期⑴维生素D缺乏期或维生素D缺乏开始期:此期发生在佝偻病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可有维生素D缺乏史,生化可见25-(OH)D3低于25nmol/L,或1,25-(OH)2D3处于低限以下。

(正常值血清内25-(OH)D3为27.5~170nmol/L(11~68ng /ml))1,25-(OH)2D3为75~150pmol/L(30~60pg/ml)。

⑵初期:多见于6个月以内,尤其是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发病季节多在入冬之后。

主要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如激惹、烦恼、睡眠不安、夜间啼哭,汗多且与室温无关,尤其是头部,刺激头皮而摇头擦枕出现枕秃。

上述非特异性症状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的参考依据。

骨骼改变不明显,骨骼X线可正常,或钙化带模糊,血清25-(OH)D3下降,PTH升高,血钙浓度正常或稍低,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此期可持续数周或数月,若未经适当治疗,可发展为激期。

⑶活动期(激期):早期维生素D缺乏的婴儿未经治疗,继续加重,出现PTH五功能亢进,钙、磷、代谢失常的典型骨骼改变。

因此除初期症状外,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发育迟缓。

6个月以内婴儿的佝偻病以颅骨改变为主,即颅骨软化,是佝偻病最早出现的体征。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 1.4日光照射
日光照射是获取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但由于影响日光照射的环境因素较多,如季节、气候、空气 污染、时间、纬度等,同时皮肤色素沉着、防晒霜、衣着等亦明显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生活方式 的改变如室内活动增多进一步减少了户外活动时间。因此,为保证儿童的骨骼健康,冬季应增加户 外活动时间,夏季可到室外阴凉处活动,孕妇及儿童尤应注意适当晒太阳。
恢复期
● 经治疗和日光照射后,临床症状逐渐减轻,病情恢复。
后遗症期
● 部分重症佝偻病患儿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此期患儿无任何临床症状,血生化正常,X线检 查骨干骺端病变消失,不需治疗。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
● 营养不足 ● 生长过快 ● 围术期维生素D不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营养不足
● 营养不足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维生素D合成不足,一个是维生素D的摄入量不足。维生素D的合 成需由皮肤经日光照射,因此日光照射不足可能造成维生素D合成不足,进而引发营养性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天然维生素D的摄入主要来自于动物性食品,如动物肝脏和鱼肝中含丰富的维生 素D2,黄油和牛肉中含少量的维生素D2,这类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量不够进而导致婴儿患营 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 总之,应做好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的卫生保健知识宣传,充分利用自然条 件,大力提倡多晒太阳;应用维生素D防治时应注意掌握剂量和时间,密切观察、定期随访,以 期达到降低维生素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
谢 谢!
● 1.3补充维生素D的预防剂量
补充维生素D的每日预防剂量在不同国家,地区,甚至不同时期存在着差异。近年来王晓新版《建 议》维生素D的预防剂量为400~800U/d,可以根据北方或南方,冬季或夏季等不同情况选择 400U/d或800U/d。至于孕后期妇女维生素D补充剂量仍采用我国2007年的建议每日800~ 1000U/d。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800~1000U/d。连用3 个月后改为400-800U/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一)维生素D的来源及代谢
1.来

皮肤
紫外线
内源性 (7-脱氢胆固醇)
胆骨化醇 (VD3)

动物 (肝、蛋、乳)
胆骨化醇 (VD3)
活 性
外源性
植物
紫外线 骨化醇
(植物油、蘑菇等)
(VD2)
2021/3/14
7
高血钙
2.代

高血磷
降钙素
活 性
(-)
(-)
肾近曲
肝细胞
VD3 (VD2)内质网
线粒体
甲状旁腺素分泌不足 血钙不能恢复正常
钙、磷乘积降低 骨矿化受阻
血钙正常或偏低 佝偻病
手足搐搦
2021/3/14
12
(五)病理
1.骨的正常生长 (1)软骨成骨
(2)膜性成骨
2.维生素D缺乏:
(1)钙化带模糊、消失;
积于骨骺端。
(2)未钙化的骨样组织堆
202(1)有维生素D缺乏史。 • (2)多见于婴幼儿,好发于冬春季。 • (3)临床表现 • (4)理化检查
2021/3/14
17
2021/3/14
18
2021/3/14
枕秃
19
2021/3/14
O 形 腿
20
2021/3/14
鸡 胸
21
漏斗胸
2021/3/14
22
2021/3/14
尺桡骨远侧干 骺端增宽,边 缘不规则模糊, 呈杯口状凹陷, 骨骺轮廓模糊
不清
23
佝偻病。
2021/3/14
后 遗 膝 内 翻, “ O” 形 畸 形。
2021/3/14
26
鉴别诊断
1.脑积水:前囟头颅进行性增大,且前囟饱满紧张, 颅缝分离,两眼下视。
2.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发育迟缓,智力低下, 血T4下降、TSH升高。
2021/3/14
27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脏腑辨证) 1.病在脾:除佝偻病一般表现外,面色欠华、纳
呆、便溏、反复呼吸道感染。 2.病在肾:骨骼改变为主。
2021/3/14
14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分期: 1.初期 2.激期 3.恢复期 4.后遗症期
2021/3/14
15
1.初期:
(1)临床表现: 神经兴奋性增高,(烦躁、睡眠不安、易惊、夜 啼、多汗等症,并可致枕部脱发而见枕秃。) (2)理化检查: 血生化改变轻微,骨骼X线摄片可无异常
2021/3/14
16
※2.激期: (1)临床表现: 骨骼——①头部:乒乓球感;方颅、臀形颅;囟门较大且闭合延
迟;乳牙萌出迟。 ②胸部:软骨串珠状;肋软沟;肋下缘外翻;;鸡胸;
漏斗胸。 ③四肢: “手镯”及“脚镯”;开始行走后,(“O”型)
或(“X”型)腿,长骨可发生青枝骨折。 ④脊柱:脊柱后凸或侧弯畸形,骨盆畸形 肌肉改变——坐、立、行等运动功能发育落后,腹部膨隆如蛙腹。 神经系统——发育落后;
视临床和X线骨片改善情况于2~4周 后,改为维生素D预防量。
重症:肌肉注射维生素D3 30万IU,同时加钙剂
一月复查,痊愈改为口服预防量。
2021/3/14
34
治法 补肾填精,佐以健脾
方药 补肾地黄丸加减。
2021/3/14
32
西医疗法
(1)预防: ①维生素D 400IU,每日口服; ②多晒太阳; ③提倡母乳喂养,多食含维生素D 及钙磷丰富食物。 ④积极防治慢性疾病。
2021/3/14
33
(2)治疗: 轻证:维生素D 每日2000~6 000IU 口服,
24
(2)理化检查: ①X线:钙化带模糊,干骺端增宽,边缘呈毛刷状或 杯口状改变。
②血生化检查:
Ⅰ.血钙、磷明显降低;钙磷乘积<30 Ⅱ.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
2021/3/14
25
3.恢复期: (1)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体征改善; (2)理化检查:X线临时钙化带重现;生化恢复 正常
4.后遗症期: (1)重症患儿遗留骨骼畸形。 (2)理化检查正常。
(1)促进小肠粘膜对钙、磷的吸收。
(2)促进肾脏近曲小管对对钙、磷的重吸收。
(3)促进破骨细胞分化,旧骨吸收,溶解钙磷
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钙盐沉积。
2. ※甲状旁腺的功能
血钙↑,血磷↓,抑制骨钙化
(1)促进小肠钙磷的吸收。
(2)促进肾近曲小管对钙的重吸收,抑制磷的重吸收。
(3)促进破骨细胞形成,使骨质溶解脱钙,抑制成骨细胞作 用
小管上
25-羟胆骨化醇 皮
1,25-羟胆骨化醇
(25-(OH)D3) 线粒体 (1,25-(OH)2D3)
( 1-羟化酶)
(25-羟化酶)
(+)
(+)
甲状旁腺素
低血磷
低血钙
2021/3/14
8
(二)钙磷代谢的调节
1.维生素D的调节 2.甲状旁腺素的调节
2021/3/14
9
1※. 维生素D的功能
血钙↑,促进旧骨破坏,新骨形成。
第四节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2021/3/14
1
一、概述
1.概念: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 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 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以正 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 成骨骺病变为其特征。
2021/3/14
2
2.发病特点: (1)季节:冬春两季。 (2)年龄:3岁以内婴幼儿多见,6~12个月。 (3)人群:北方>南方;工业城市>农村;人工喂
2021/3/14
10
(三)病因
1.日照不足 2.维生素D摄入不足 3.生长发育速度快 4.疾病影响(肠、肝、肾) 5.药物影响(苯妥英钠、苯巴比妥)
2021/3/14
11
• (四)发病机理
维生素D缺乏 肠道吸收钙、磷减少
血钙降低 甲状旁腺
肾小管重吸 收磷减少
低血磷
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 破骨细胞作用加强 骨重吸收增加
养>母乳喂养。 (4)预后:多良好,部分影响生长发育,或遗留
骨骼畸形。 3.中西医互参:夜惊、汗证、鸡胸
2021/3/14
3
二、※病因病机
1.胎元失养
孕母调养 失宜
胎元失养
肾气不足

2.乳食失 调
喂养不当
伤及脾胃
脾气亏虚 日久累及于肾
肾 亏 虚
3.其他因 素
日照 久病体弱
气血亏虚 脾肾 不足
2021/3/14
2021/3/14
28
(二)治疗原则
总治则:调补脾肾
2021/3/14
29
(三)分证论治
1.肺脾气虚(非特异神经精神症状+轻度骨骼改) 证候 常见多汗,烦躁不安、夜惊,发稀枕秃,囟门迟
闭或开大,或形体虚胖,肌肉松软,纳呆,大 便不实,或反复感冒,舌质淡红,苔薄白,脉 软无力。 治法 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方药 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4
脾虚
气血生化 乏源
卫气不固
多汗 易感冒
肺 脾 气




病机关键

心神不宁 心肝失养

烦躁、夜惊



肾虚
骨髓不充
病位:脾肾、累及心、肝、肺

骨骼病变
精 亏

2021/3/14
5
西医病因病机
(一)维生素D的来源及代谢 ※(二)钙磷代谢的调节 ※(三)病因 ※(四)发病机制
(五)病理
2021/3/14
2021/3/14
30
2.脾虚肝旺 证候 烦躁,夜啼不宁,惊惕不安,甚者抽搐,多汗,
发稀枕秃,囟门迟闭,出牙延迟,坐立行走无 力,舌质淡,苔薄,脉细弦。
治法 健脾助运,平肝熄风
方药 益脾镇惊散加减。
2021/3/14
31
3.肾精亏损(明显的骨骼改变)
证候 头颅方大,肋软骨沟,肋骨串珠,手镯、足镯, 甚至鸡胸、漏斗胸,龟背,O型或X型腿等, 并伴有面白虚烦,多汗,四肢乏力,舌淡苔 少,脉细无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