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诊疗常规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讲课PPT课件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讲课PPT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维生素D缺乏性佝 偻病讲课PPT课件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此处汇报人员内容 03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 05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案例分析
02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概述
04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治疗
06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护理和康 复
汇报人员:XX 医院-XX
维生素D缺乏 性佝偻病的概
要性
案例启示:启 示医生在临床 实践中要重视 维生素D缺乏 性佝偻病的预 防和治疗,提 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
维生素D缺乏性 佝偻病的护理和
康复
护理方法
保持充足的阳光照射,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饮食调整,多吃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 定期进行体检,监测维生素D和钙的水平。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补充维生素D和钙。
案例讨论:讨 论案例中的诊 断、治疗和预 防措施,以及
经验教训
案例总结和启示
案例介绍:维 生素D缺乏性 佝偻病的典型 病例,包括患 者基本信息、 症状、诊断和
治疗过程
案例分析:分 析患者缺乏维 生素D的原因, 如饮食、生活 方式等,以及 佝偻病对患者
的危害
案例总结:总 结病例特点和 治疗方法,强 调预防和治疗 维生素D缺乏 性佝偻病的重
其他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补充维 生素D和钙剂,缓 解症状。
饮食调整:增加富 含维生素D和钙的 食物摄入。
增加户外活动:多 晒太阳,促进维生 素D的合成。
预防措施:定期检 测维生素D水平, 提前预防。
维生素D缺乏性 佝偻病的案例分

典型案例介绍
患者情况:患 者年龄、性别、 临床表现等基
本信息
诊断过程:医 生如何通过检 查和诊断确定 为维生素D缺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精美医学课件资料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精美医学课件资料

佝偻病多出现在1岁后,2~3岁后仍有活动性佝偻病表现;
血钙多正常,血磷明显降低,尿磷增加;
常规治疗量VitD治疗佝偻病无效提示鉴别。
家族性低磷血症
(三)与其它病因所致的佝偻病鉴别:
远端小管泌氢不足,从尿中丢失大量钠、钾、钙;
患儿骨骼畸形显著,身材矮小;
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出现佝偻病症状;
代谢性酸中毒;
3
2
4
1
诊 断
血清25-OHD是早期诊断指标,当<8μg/ml时为维生素D缺乏症。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免骨骼畸形;
完整的病史+体征+各项辅助检查 (血生化及X线影像);
鉴别诊断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同:生长发育迟缓、体格明显矮小、出牙 迟、前囟大而闭合晚,腹胀等 异:患儿智能低下,有特殊面容,血清 TSH、T4测定可鉴别。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Ricket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概 念
0 1
维生素D不足→钙、磷代谢失常→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骨骼病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
0 2
多见于<2岁婴幼儿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
维生素D2(麦角骨化醇):存在于植物中 维生素D3(胆骨化醇):由动物和人皮肤中 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的紫外 线照射转化而成。
02
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ALP的合成;
03
促使间叶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发挥其骨质重吸收作用;
04
促进骨钙素合成,使羟磷灰石分子牢固结合成骨实质;
05
免疫调控作用。
06
1,25(OH)2D的生理功能: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2.脾虚肝旺
【证候】 常见烦躁,夜啼不宁,惊惕不安, 甚者抽搐,多汗,毛发稀疏,乏力,纳呆
食少,囟门迟闭,出牙延迟,坐立行走无
力,舌质淡,苔薄,指纹淡紫。
【治法】 健脾助运,平肝熄风。 【方药】 益脾镇惊散加减。
3.肾虚骨弱
【证候】 有明显的骨骼改变,常见头颅方 大畸形,肋骨串珠,手镯、足镯,甚至鸡 胸、龟背,O型或X型腿,脊柱畸形等,并 伴有面白虚烦,多汗,四肢乏力,舌淡苔 少,指纹色淡。 【治法】 健脾补肾,填精补髓。 【方药】 补肾地黄丸加减。
4.X线检查
骨骼X线典型改变见于佝偻病的激期, 长骨片显示骨骺端钙化带消失,呈杯口状、 毛刷状改变,骨骺软骨带增宽,骨质疏松, 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有青枝 骨折,骨折可无临床症状。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小儿年龄、喂养史、体重低下、 生长迟缓、皮下脂肪减少、全身各系统功 能紊乱,以及其它营养素缺乏的症状和体 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典型营养不良不难 诊断。
第三节 维生素D缺乏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一、概述
1.定义: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小儿体内维 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 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障碍 性疾病,以正在生长的长骨干骺端软骨 板不能正常钙化而致骨骼病变为其特征。
2.发病情况
主要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 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 工业城市高于农村; 人工喂养儿高于母乳喂养者。
(三)中药成药
1.龙牡壮骨颗粒 2.六味地黄丸
四、预防与调护
1.多晒太阳,适当户外运动,定期体格检 查,尽早发现,及时治疗。 2.加强婴儿护养,孕妇、乳母及婴幼儿 定量口服维生素D,母乳喂养要及时添加 辅食,或选用维生素D强化食品。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精美医学课件资料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精美医学课件资料

02
维生素D缺乏保证每天至 少15分钟的时间在户外活动, 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
孕妇应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D 的食物,如鱼肝油、蛋黄、牛 奶等。
孕妇在孕期应定期进行产前检 查,监测维生素D水平,如有 缺乏应及时补充。
婴幼儿预防
婴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始晒太阳,每天 15-30分钟,但要避免阳光直射。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精美 医学课件资料
目录
•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概述 •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 •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治疗 •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护理与
康复 •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案例分

01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概 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维 生素D缺乏导致体内钙磷代谢异 常,影响骨骼正常发育的一种慢 性营养性疾病。
识的宣传教育。
03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治 疗
药物治疗
01
02
03
维生素D补充
维生素D是治疗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的主要药物, 可以通过口服或注射的方 式进行补充。
钙剂补充
对于伴有严重低钙血症的 患者,可适当补充钙剂, 如葡萄糖酸钙等。
其他药物
在特殊情况下,医生可能 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 具其他药物治疗。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法进行纠正。
心理护理
关注宝宝情绪变化
注意观察宝宝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宝宝 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给予关爱和安全感
在护理过程中,要给予宝宝足够的关爱和安全感, 让宝宝感受到温暖和支持。
与医生沟通
对于宝宝的心理问题,应及时与医生沟通,以便 采取相应的心理治疗措施。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诊疗常规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诊疗常规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诊疗常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而导致钙磷代谢紊乱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典型表现为生长期的骨骼病变。

多见于2岁以下婴儿和双胎、早产儿,长江流域发病率为30%—55%【诊断要点】1、2岁以下婴儿饮食中未添加维生素D及晒太阳不足者,人工喂养儿多于母乳喂养者。

多胎或双胎、未成熟儿发病更多。

2、骨骼症状:方颅、颅骨软化、胸部郝氏沟,肋串珠、鸡胸畸形。

四肢可有手镯、足镯,O形或X形腿。

3、其他:苍白、多汗、夜睡不安、肌肉松弛、无力、腹胀、枕秃。

4、实验室检查:激期血清磷下降,血钙正常呈偏低,钙X磷<30,骨碱性磷酸酶增高大于200U(血BΛ1P>200U∕1)o血清25-(OH)D3早期即下降有助诊断。

5、X线,长骨骨箭端膨大,钙化预备线不规则,呈毛刷状,杯口变形,钙化预备线可消失,骨质稀疏,骨小梁细,长骨可见弯曲变形。

【治疗原则】1、一般处理改进小儿喂养,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提倡母乳喂养。

请注意一般窗玻璃不能透过紫外线。

2、药物治疗(1)补充维生素D。

佝偻病早期,口服维生素D2000—5000u∕d,或罗钙全[1.25-(0H)2D3]0.5—2.0ug∕dpoqd1个月后改服维生素D预防量(400u∕d)<>激期,口服维生素D1万一2万u∕d,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400u∕d0重症及消化不良者选用维生素D2(或维生素D3)30万一40万Uim2—4周1次根据病情可注射1—3次,总量<90万u(维生素D3)o(2)骨骼畸形严重的病儿在4岁后应考虑给予矫形治疗。

【警示】1、加强宣传工作,提倡母乳喂养,增加户外活动。

2、冬天出生小儿,前3个月生长特快必须给维生素D预防量400u∕d.早产儿800u∕d0双胎或多胎儿1200u∕d°3、突击疗法补充维生素D期间注意维生素D中毒表现。

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疾病PPT演示课件

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疾病PPT演示课件

心理支持的重要性和方法
减轻焦虑和压力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可能导致患者及其家属产生焦虑和压力, 提供心理支持有助于缓解这些负面情绪。
增强信心和积极性
通过鼓励和支持,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 疗依从性。
提供心理咨询
如有需要,可建议患者及其家属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以更 好地应对心理困扰。
发病原因
主要是由于维生素 D 摄入不足或合成障碍导致。维生素 D 的主要来源是皮肤接受紫外线照射后合成,也可从食 物中摄取。若婴幼儿和儿童期缺乏户外活动、日照不足,或饮食中维生素 D 摄入不足,均可导致维生素 D 缺乏 ,进而引发佝偻病。
流行病学特点
地区分布
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在全球范 围内均有分布,但在日照不足的 地区,如北欧、加拿大等地发病
维持骨骼健康
维生素D与钙共同作用于 骨骼,促进骨骼矿化,有 助于维持骨骼的正常结构 和功能。
参与免疫调节
维生素D能够调节免疫细 胞的活性和功能,对免疫 系统具有重要影响。
维生素 D 的代谢过程
皮肤合成
在阳光照射下,皮肤中的 7-脱氢胆固醇可转化为维 生素D3。
肝脏羟化
维生素D3在肝脏中经25羟化酶作用,生成25-羟基 维生素D3(25-OHD3) 。
分型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类型。轻度佝偻病仅表现为轻度骨骼改变 ;中度佝偻病除骨骼改变外,还可出现肌肉松弛、腹部膨隆等症状;重度佝偻病则可出现 严重的骨骼畸形和功能障碍。
02
维生素 D 的生理功能与 代谢
维生素 D 的生理功能
01
02
03
促进钙磷吸收
维生素D有助于肠道对钙 和磷的吸收,从而维持血 钙和血磷的正常水平。

医学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课件

医学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课件

医学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课件汇报人:日期:CATALOGUE 目录•概述•临床表现与诊断•预防和治疗•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01概述定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期,可导致骨骼畸形和神经功能异常。

症状主要表现为生长中的骨骼畸形,如方颅、鸡胸、O形腿等,同时伴有肌肉无力、精神不集中、免疫力低下等症状。

定义和症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在气候寒冷、日照不足的地区更为常见。

分布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中东和亚洲部分地区,以及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率和分布主要原因是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进而引起骨骼畸形和神经功能异常。

病因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肠道对钙、磷的吸收,降低血钙水平,刺激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进而促进骨吸收,导致骨骼畸形。

同时,维生素D缺乏还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导致神经功能异常。

病理生理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02临床表现与诊断临床表现症状多见于3岁以下的儿童,表现为易激惹、夜惊、睡眠不安、枕秃等。

体征骨骼改变,如方颅、鸡胸、漏斗胸、肋骨串珠等;肌肉松弛,四肢无力;头部控制能力差,坐姿不良等。

了解患儿的喂养史、症状表现等。

病史观察患儿的体征,如身高、体重、胸廓、四肢等。

体格检查检测血液中的钙、磷、碱性磷酸酶等指标,以辅助诊断。

实验室检查拍摄骨龄片,观察骨密度和骨形态变化。

X线检查诊断标准和方法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鉴别诊断需与软骨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减退等鉴别。

注意事项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与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鉴别。

03预防和治疗保证孕妇和婴儿的合理饮食孕妇在孕期应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和钙,以保证胎儿的健康发育。

婴儿在出生后应尽早开始补充维生素D,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

预防措施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有助于预防佝偻病。

因此,应鼓励孕妇和婴儿多进行户外活动。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讲课)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讲课)

03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 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适量晒太阳
每天保持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 让宝宝适当地暴露在阳光下,有
助于合成维生素D。
饮食调整
保证宝宝饮食中富含维生素D的 食物,如鱼、蛋黄等。
补充维生素D
对于无法通过饮食和晒太阳获得 充足维生素D的宝宝,需要在医
生的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
护理方法
01
THANKS
流行病学与预防
流行病学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在欠发达地区和冬季阳光 照射不足地区更为普遍。
预防
通过增加富含维生素D食物的摄入,适当日照,以及补充维生素D制剂等措施, 可以有效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此外,定期进行儿童保健和营养评 估,及时发现并干预维生素D缺乏也是重要的预防手段。
规律作息
培养宝宝规律的作息习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质 量。
注意卫生
保持宝宝生活环境的卫生, 避免感染病菌引发其他疾 病。
04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研 究进展
新药研发与临床试验
新药研发
针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研究者正在开发新的药 物,以更有效地治疗该疾病。
临床试验
目前已有一些新药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这些药物可能对治 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有更好的效果。
02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 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观察宝宝有无易激惹、夜惊、夜 啼等症状,以及多汗、枕秃等体
征。
血液检测
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以 评估维生素D缺乏程度。
X线检查
对骨骼发育情况进行评估,了解有 无骨骼畸形。
治疗方法
补充维生素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诊疗常规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以下简称为佝偻病)是婴幼儿常见的营
养缺乏性疾病,是因体内维生素D缺乏,引起钙磷代谢障碍和骨样组织钙化不良而导致骨骼改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凡活动性佝偻病均为体弱儿管理对象,其判断标准如下。

(一)收案标准
1腕骨X线检查有活动性佝偻病征象;
2如X线正常,或无条件检查时,有血生化检查异常,并有一
项佝偻病症状及一项佝偻病体征;
3X线检查及血生化检查均正常,或均无条件检查时,可根据以下条件进行收案:
(1)3 个月以上的婴儿,具有典型的颅骨软化;
(2)1 岁内婴儿,具有佝偻病的高危因素,并有二项佝偻病的症
状及一项主要体征,或二项次要体征;
(3)1 岁以上的小儿,具有二项佝偻病的症状及一项主要体征。

附:佝偻病的评定项目标准
1、高危因素
(1)佝偻病的高发年龄为1岁内的婴儿,尤其6个月内的婴儿;
(2)早产儿、多胎儿、出生体重异常的婴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
克,或大于4000克);
(3)人工喂养的婴儿;
(4)冬季出生的婴儿、户外活动少,每天接受日光照射不足1 小时的婴儿;
(5)生长发育迅速的婴儿,如体重评价在均值加2 个标准差以上,或在第95 百分位以上的婴儿。

2 、症状
(1) 主要症状
①多汗:头部容易出汗,有酸臭味,每睡必浸湿头发或枕头。

出汗与室温、季节、衣着无关;
②夜惊:无任何刺激或极轻微的刺激而易惊醒,醒后常常哭闹。

(2) 次要症状烦躁不安:平时易兴奋、爱哭闹、好发脾气,失去正常小儿的活泼性。

3 、体征
(1) 主要体征
①颅骨软化:多见于0〜6个月的婴儿,于顶骨、枕骨或双侧颞骨部按之呈乒乓球样弹性软化感。

3 个月以上的婴儿出现此体征即有诊断意义。

②方颅:多见于6〜18个月的小儿,额骨、顶骨向双侧对称性隆起,头颅呈方形或马鞍形。

③肋软沟:多见于12-18 个月的小儿,因肋骨受膈肌牵拉向胸
内部,而形成一横沟,应使其小儿于仰卧位检查,不能在坐位检查。

④肋串珠: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的骨样组织增生所致,呈钝园形隆起,上下排列呈串珠状。

⑤手、脚镯:腕、踝部骨样组织增大,呈钝园形隆起。

⑥鸡胸:多见于18〜24个月的小儿,胸骨与7、8、9肋骨相连处软化内陷时,胸骨柄向前突出,如“鸡胸”状,应除外先天性畸形。

⑦漏斗胸:剑突内陷呈“漏斗”状,应除外先天性漏斗胸。

⑧“ O、“X型腿:会走路的小儿,因重力的牵拉使两下肢形成“O'或“X’形弯曲,立位时两足靠拢,两膝关节分离,称为“O' 型腿;如两膝关节靠拢,则两踝关节分离,称为“ X”型腿。

根据膝关节或踝关节分离的程度来分度,即分离在3 厘米以下为轻度、3〜6 厘米为中度、大于
6 厘米为重度。

⑨脊柱后突或侧弯:会坐的小儿,脊椎骨向后突起或明显向一侧弯曲,检查时应注意体位以免误诊。

(2) 次要体征
①囟门增大:一岁内婴儿的前囟门大于3cmi x 3cm, —岁以后的小儿的前囟门大于2cm^2cm,均称为囟门增大。

②囟门晚闭:18个月后,小儿的前囟门仍未闭合。

③囟门边软:触摸囟门边缘,感觉边缘变薄变软。

④出牙迟缓:一岁以后仍未出牙,应进行口腔科检查,以排除各种
口腔疾病所致。

⑤枕秃: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多汗刺激头的枕部或其它原因使小
儿经常摇头摩擦,使枕部头发脱落形成环形脱发区。

4、化验室检查
(1)骨碱性磷酸酶
正常:V 200单位/L
异常:〉200单位/L
(2)血清钙
正常:2.2 〜2.7mmol/L(9 〜11mg/dl)
(3)血清磷
正常:1.3 〜1.9mmol/L(4 〜6mg/dl)
(4)钙磷乘积正常时应大于40
5、腕部X线检查
(1)初期:临时钙化带模糊变薄,干骺端稍增宽。

(2)激期:临时钙化带模糊消失,干骺端稍增宽,边缘不整,呈云絮状、毛刷状或杯口状、骨骺软骨加宽。

(3)恢复期: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增宽、密度增浓。

(二)管理方法
1喂养指导
(1)强调母乳喂养,4〜6个月内婴儿完全母乳喂养,4〜6个月后及时添加辅助食品。

(2)补充蛋白质食物,尤其是动物性蛋白质及含维生素D较多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牛奶、鱼子、蛋黄、奶油等。

2指导户外活动,每天2小时以上。

3药物治疗
(1)维生素D治疗:初次治疗可用维生素D, —次30万单位肌肉注射或口服。

病情无改善需继续用药时,应至少间隔一个月。

(2)酌情补钙:低钙饮食或有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小儿,应补充钙剂。

(3) 补充适量的维生素A B Co
4 随访
(1)每月复查一次,并做记录。

(2)复查后,已恢复正常的,可改用维生素D的预防量,即每日
400〜800单位。

(3)复查后,仍为活动期或进入恢复期,可再重复初次维生素D 的治疗量。

如经三次治疗仍为活动期,应转上级妇幼保健机构进一步检查以
排除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

(三)结案标准
1症状消失、体征减轻或消失。

2血生化检查指标恢复正常。

3X线检查正常或仅有临时钙化带增宽,密度加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