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针灸学》试卷及答案1
实验针灸学试题word精品

一、填空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针灸学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针灸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索针灸对人体 _________ 一门新兴学科。
2. 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趋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重要因素;将决定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代表一个社会________________ 的水准。
3•大量研究资料已证实,针灸对机体所产生的效应及主要作用,即 _______ 作用、_________ 作用和__________ 作用,这是针灸治疗各系统疾病的主要作用基础。
4•许多科学实验也证明,针灸作用很可能是通过 _____________ 途径而实现的。
探索针灸对各系统生理调节功能的 ___________ ,是实验针灸学研究的最重要内容。
5•实验针灸学是以_________ 为研究对象,以 _________ 为研究手段。
6.针灸学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实验,我们只有用________ 手段去研究针灸__________ 的相关规律,去探索它们 _______ ,并揭示其本质,才能站在当代科学制高点上,懂得中医针灸,究竟“是什么?”和“为什么?”。
二、选择题(一)A1型题1•实验针灸学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针灸学研究和探索的一门新兴学科。
A. 传统医学B .中医学C.西医学D. 中西医学E. 自然医学2•实验针灸学丰富了针灸学的内涵,促进了传统针灸学的进一步与现代实验医学的结合,这标志着传统针灸学正在自我完善,已从()过渡。
实验针灸学考试

一、选择题(一)单项题1.实验针灸学的内容丰富了针灸学的内涵,促进了传统针灸学进一步与现代实验医学的( ) A.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 B.医学科学向朴素理论医学C.实验医学向本能医学 D.朴素理论医学向经验医学2循经感传的出现率最可能以下哪些因素有关( )A.性别 B.地区 C.年龄 D.民族3.科学实验证明,针灸对机体内环境的整体调节,具有多系统、多方位、多环节、多水平、多靶点的特点,针灸作用很可能是通过哪种途径实现的( )A.体液 B.血液 C.淋巴液 D.神经 E.神经体液4.循经感传路线与古典医籍所描述的经络主干基本相符的部位是()A.四肢 B.躯干部 C.头部 D.四肢末端 E.体腔5.2Hz电针合谷穴,对压痛患者脑脊液中肽类物质的影响,哪项正确( )A.脑啡肽升高,强啡肽不变 B.脑啡肽不变,强啡肽升高 C.脑啡肽升高,强啡肽升高 D.脑啡肽不变,强啡肽不变6.针灸临床研究中最有可能实施的盲法原则是( )A.单盲 B.双盲C.三盲 D.四盲6.高强度电针引起的传入冲动达到镇痛主要是兴奋下列哪类纤维传入( )A.I类 B.Ⅱ类 C.Ⅲ类 D.B类 E.C类7.针药复合麻醉中,针刺与麻醉药剂量的关系是()A.针刺加少量麻醉药 B.针刺加未足量麻醉药 C.针刺加半量麻醉药 D.针刺加足量麻醉药8.针灸科研过程中,实验与对照在同一观察对象上进行,观察其实验后改善与治疗的效果,此种对照是( )A.自身对照 B.标准对照C.安慰对照 D.空白对照 E.配对对照9.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部分失神经支配者比完全失神经支配者效果好,体现了针灸作用的什么特点( )A.良性调整作用 B.双向性 C.整体性 D.功能性10.循经皮肤病损最多见的经脉为 ( )A.肾经 B.大肠经C.肺经 D.心经 E.膀胱经1、以酸胀感为主的手法运针的针感冲动由下列哪类为主的粗纤维传入()A.I类 B.Ⅱ类 C.Ⅲ类 D.B类 E.C类12、针刺“人中”穴对中枢性呼吸暂停的动物具有起动吸气的作用,完成其效应的神经可能是( )A.面神经 B.三叉神经C.滑车神经 D.脊神经 E.迷走神经1.实验效应是研究因素作用于研究对象所呈现的结局,主要效应指标具有以下特征( ) A.关联性 B.客观性 C.精确性 D.灵敏性 E.特异性 F.多样性 2、循经感传的激发方法()A、手法激发B、短程接力C、镇静药物D、入静 3.影响艾灸作用特点中与灸温相关的因素有( ) A.温度的幅值 B.升降速度 C.作用面积 D.壮数与每壮作用时间 E.直接灸或间接灸 4.针感性质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被兴奋的感受器结构的种类 B.受针对象 C.刺激手法 D.针刺部位 E.针刺时期5.穴位的主要功能是( )A、预防保健B、反映病症C、经络传导D、感受刺激6、针刺镇痛的一般规律是()A、既能镇急性痛,也能镇慢性痛B、既能镇体表痛,又能镇深部痛C、既能提高痛阈和耐痛阈,又能减轻疼痛的情绪反应D、既能减低痛觉分辨率,又能提高报痛标准1.答: 循经感传的特征有(1)感传具有循经性;(2)感传性质多以酸、胀、麻为主的混合性感觉;(3)感传速度大多数远较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为慢,每秒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4)感传宽度范围在0.5~3cm;(5)感传深度随机体部位而有不同;(6)感传方向与经脉循行方向一致,但由于刺激的穴位不同,其传导分单向及双向;(7)感传具有阻滞性;(8)感传能引起相关脏腑的内脏效应;(9)适当采用一些方法,可激发感传10,祛病1。
实验针灸学习题集

《实验针灸学》习题集EXCISE OF EXPERIMENTAL ACUPUNCTURE SCIENCE安徽中医学院2007年3月目录编写说明……………………………………………………………………………………绪论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实验针灸学基本研究方法习题及答案…………………………………………第一节实验针灸学研究思路及科研设计习题及答案……………………………第二节实验针灸学的研究方法习题及答案………………………………………第三节实验针灸学常用研究技术习题及答案……………………………………第二章针灸学基础理论的现代研究习题及答案………………………………………第一节经络现象与经络实质习题及答案…………………………………………第二节穴位功能与结构习题及答案………………………………………………第三节经脉穴位与脏腑相关习题及答案…………………………………………第四节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习题及答案……………………………第五节针灸时效和量效习题及答案………………………………………………第三章针灸效应及机理习题及答案……………………………………………………第一节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习题及答案…………………………………………第二节针灸对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习题及答案…………………………………第三节针灸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调节习题及答案………………………………第四节针灸对免疫系统功能的调节习题及答案…………………………………第五节针灸对呼吸系统功能的调节习题及答案…………………………………第六节针灸对循环系统功能的调节习题及答案…………………………………第七节针灸对血液成分的调节习题及答案………………………………………第八节针灸对消化系统功能的调节习题及答案…………………………………第九节针灸对泌尿生殖系统功能的调节习题及答案……………………………第四章现代针灸应用技术的研究习题及答案…………………………………………第一节穴位探测习题及答案………………………………………………………第二~五节脉冲电针、经皮穴位电刺激、电热针、激光穴位照射习题及答案…第三~九节微波针灸、红外线灸、超声针灸、穴位磁疗习题及答案……………附录:一、《实验针灸学》本科模拟试卷(A卷)及答案……………………………………二、《实验针灸学》本科模拟试卷(B卷)及答案……………………………………三、《实验针灸学》本科考研模拟试卷(A卷)及答案………………………………四、《实验针灸学》本科考研模拟试卷(B卷)及答案………………………………编写说明本《实验针灸学习题集》是与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实验针灸学(experimental acupuncture science)》(李忠仁主编.第1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03年1月)相互配套的教学用书。
针灸学实践技能考核试题一

2.态度严谨,保持实验室安静,保持实验室整洁。
5
3.选穴1~2对
10
4.将施术部位严格消毒
5
5.行针行气
15
6.将输出电位器调至“0”位
5
7.连接导线
5
8.接通电源并打开开关
5
9.选择波型和频率
5
10.调节输出电位器,电流强度由小到大,介于痛阈与感觉阈之间
30
11.治疗完毕后,将输出电位器调至“0”位
5
4.制作姜片、蒜片
5
5.非化脓灸规范操作
10
6.隔姜灸规范操作
10
7.隔蒜灸规范操作
10
8.隔盐灸规范操作
10
9.温和灸规范操作
10
10.雀啄灸规范操作
5
11.回旋灸规范操作
5
12.温针灸规范操作
15
13.灸后处理正确
5
总分:
合分教师:年 月 日
《针灸学》实践技能考核试题三
~学年学期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考核
项目
题目
操作要求
分值
得分
考核
教师
拔罐尖(100分)
常用拔罐法的操作方法
1.工作服穿着整洁,仪表端庄。
5
2.态度严谨,保持实验室安静,保持实验室整洁。
5
3.闪火法应轻、快、准、稳
15
4.贴棉法酒精棉不
6.滴酒法.滴入酒精1~3滴,不宜过多
10
7.走罐法,罐口必须平整光滑,上下或左右推拉要自如
10
8.闪火叩罐,应起罐迅速,反复多次
10
9.留针拔罐,叩罐宜准、宜稳
10
10.起罐方法应规范
期末考试《实验针灸学》

期末考试《实验针灸学》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0题,共计40分)1、循经感传的出现率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
[单选题]A.性别B.地区C.年龄(正确答案)D.民族2、2Hz 电针足三里,对疼痛患者腰部脑脊液中肽类物质的影响,哪项正确()。
[单选题]A.脑啡肽升高,强啡肽不变(正确答案)B.脑啡肽不变,强啡肽升高C.脑啡肽升高,强啡肽升高D.脑啡肽不变,强啡肽不变3、许多实验证实,捻转补泻手法的最佳操作时间是每穴施术()。
[单选题]A.数秒-数十秒B.1-3分钟(正确答案)C.5分钟D.10分钟4、据实验研究,用电针刺激人体时,哪一种波最不易产生适应现象() [单选题]A.疏密波B.连续波C.断续波(正确答案)D.声电波5、下列描述不属于经皮穴位电刺激特点的是()。
[单选题]A.无痛B.不易造成感染C.机体适应很慢D.易造成极化(正确答案)6、在镇痛方面有优势的波形是()。
[单选题]A.音乐波(正确答案)B.间断波C.疏密波D.方波7、肌肉丰厚处穴位针感点的感官器官以()为主。
[单选题]A.游离神经末梢B.包囊感官器C.肌梭(正确答案)D.环层小体8、针刺刺激肌肉多引起()。
[单选题]A.酸感B.胀感C.两者都有(正确答案)D.两者都无9、针刺“人中”穴对中枢性呼吸暂停的动物具有起动吸气的作用,完成其效应的神经是() [单选题]A.面神经B.三叉神经(正确答案)C.滑车神经D.脊神经10、调节胃肠运动的基本中枢位于() [单选题]A.脊髓B.脑干和延髓(正确答案)C.丘脑D.大脑皮层11、针刺正常人的足三里、合谷穴,可使红细胞总数出现() [单选题]A.一过性增高(正确答案)B.一过性降低C.持续增高D.持续降低E.先降低后增高12、针药复合麻醉中,针刺与麻醉药剂量的关系是() [单选题]A.针刺加少量麻醉药B.针刺加未足量麻醉药(正确答案)C.针药并重D.针刺加足量麻醉药13、以同一传入轴突形成分支,一条支配内脏,一条支配体表,使不同来源的冲动会聚在一条轴突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为中心内容的学说是() [单选题]A.集中一易化学说B.集中一投射学说C.躯体一交感神经反射学说(正确答案)D.轴突分支说14、针刺镇痛的半衰期是() [单选题]A. 36B. 26C. 16(正确答案)D. 4615、针刺激活的以下哪一个系统不增强其镇痛作用() [单选题]A.阿片肽能B.去甲肾上腺素能C.多巴胺能(正确答案)D.乙酰胆碱能16、电针刺激人体,最不易产生适应现象的波形为() [单选题]A.疏密波B.连续波C.断续波D.声电波(正确答案)17、循经皮肤病损最多见的经脉为() [单选题]A.肾经(正确答案)B.大肠经C.肺经D.心经18、针灸治疗脑血管病的最重要作用机理之一是() [单选题]A.提高机体免疫功能B.改善脊髓损伤部位的循环C.促进脑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正确答案)D.改善异常脑电图19、下列哪项不能用于激发经络感传() [单选题]A.反复轻微捻针(正确答案)B.多次接力刺激C.入静诱导D.局部注射生理盐水20、穴位针感信号在脊髓内的上行通路不包括() [单选题]A.背索通路B.脊髓丘脑侧索通路(正确答案)C.脊髓腹外侧索D.浅感觉传导通路二、多选题。
实验针灸学习题及答案

绪论习题及答案◎<习题> ◎<答案>※<习题>一、填空题1.针灸疗法是一种_______、________,它明显的优点在于_______。
2.实验针灸学是在能科学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研究针灸学,探索针灸对人体的一门新兴学科。
3.21世纪是日趋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重要因素;将决定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代表一个社会的水准。
4.大量研究资料已证实,针灸对机体所产生的效应及主要作用,即作用、作用和作用,这是针灸治疗各系统疾病的主要作用基础。
5.许多科学实验也证明,针灸作用很可能是通过途径而实现的。
探索针灸对各系统生理调节功能的,是实验针灸学研究的最重要内容。
6.实验针灸学是以为研究对象,以为研究手段。
7.针灸学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实验,我们只有用手段去研究针灸的相关规律,去探索它们,并揭示其本质,才能站在当代科学制高点上,懂得中医针灸,究竟“是什么?”和“为什么?”。
二、选择题(一)A1型题1.实验针灸学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针灸学研究和探索的一门新兴学科。
A.传统医学B.中医学C.西医学D.中西医学E.自然医学2.实验针灸学丰富了针灸学的内涵,促进了传统针灸学的进一步与现代实验医学的结合,这标志着传统针灸学正在自我完善,已从()过渡。
A.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B.医学科学向朴素理论医学C.实验医学向本能医学D.朴素理论医学向经验医学E.现代医学向朴素理论医学3.科学实验证明,针灸对机体内环境的整体调衡,具有多系统、多方位、多环节、多水平、多靶点的特点,针灸作用很可能是通过()途径实现的。
A.体液B.血液C.淋巴液E.神经E.神经体液4.针灸疗法最明显的优点在于:A.经济B.不会给机体带来如大多数化学药物所引起的副作用C.没有成瘾性D.方便E.易掌握(二)A2型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实验针灸学的主要任务()A.与时俱进,跟踪生命科学的发展,反映学科交叉及内在联系,加强现代科学方法论研究B.继承、验证和发展传统中医针灸学理论,提炼其学术内涵C.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及实验手段去研究、探索针灸对机体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途径、规律和作用原理,提高针灸临床疗效D.培养新世纪从事中西医学科学研究、具有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复合型、、高素质、高水平及多学科全面发展的针灸专业人才E.针灸实验仪器的性能及推广应用2.下列哪一项不是实验针灸学的主要内容()A.实验针灸学基本研究方法B.针灸学基础理论的现代研究C.传统针灸学基础理论的应用D.现代针灸应用技术研究E.针灸效应及机理3.下列哪一项成果并不是发生在1966年到1979年之间。
《实验针灸学》试卷及答案1

※<本科模拟试卷A卷>一、填空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
答题说明: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并使试题所叙述的内容正确无误。
)1.穴位病理反应形式有、、。
2.对灸法的刺激参数和量效应应从和两方面来考虑。
3.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为、、。
4.影响针灸作用的基本因素有腧穴特异性、得气和、、。
5.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内关穴的传入神经元与神经的节段性分布基本相同。
6.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于改善呼吸功能、调节和含量、调节β-肾上腺素能受体、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调节轴几个方面。
7.针灸不仅可调节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且可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特别是细胞免疫。
针灸对免疫的调节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实现的。
8.针灸治疗阑尾炎的机制可能与促进阑尾运动和促进有关。
9.毫针针刺的刺激参数,主要是与针机械运动相关的位移、时间、和等物理量的变化有关。
10.躯干腹侧、背侧经穴排列有现象。
二、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一)A1型题(答题说明:以下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1.循经感传的出现率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A.性别 B.地区 C.年龄 D.民族E.职业2.2Hz电针足三里,对疼痛患者腰部脑脊液中肽类物质的影响,哪项正确()A.脑啡肽升高,强啡肽不变 B.脑啡肽不变,强啡肽升高C.脑啡肽升高,强啡肽升高D.脑啡肽不变,强啡肽不变E.以上都不是3.许多实验证实,捻转补泻手法的最佳操作时间是每穴施术。
()A.数秒-数十秒 B.1-3分钟 C.5分钟 D.10分钟 E.以上都不是4.循经感传的传导速度为()A.70-120米/秒 B.2-14米/秒 C.数毫米-数厘米/分钟D.数毫米-数厘米/秒 E.以上都不是(二)A2型题5.下列描述不属于经皮穴位电刺激特点的是()A.无痛 B.不易造成感染 C.机体适应很慢D.可产生较好的镇痛效果 E.易造成极化(三)B型题(答题说明:以下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实验针灸学小纸条

1.试述针刺镇痛的神经通路
答:针刺镇痛的神经通路有:(1)针刺信号的外周传入途径:针刺信号是通过穴位深部的感受器及神经末梢的兴奋传入中枢的。针刺强度主要是Aβ、Aδ类纤维兴奋,因此针刺是用较弱的刺激达到镇痛的目的;但也有研究表明C类纤维的传入在针刺镇痛中亦起重要作用。(2)针刺信号的脊髓内传导途径:针刺引起的传入冲动进入脊髓后,主要交叉到对侧脊髓腹外侧束上行。针刺信号在上行传导时,一方面通过脊髓内节段性联系影响邻近节段所支配的皮肤、内脏的活动以及邻近节段的痛觉传入,更主要的是上行到达脑干、间脑和前脑等部位,通过激活高位中枢发放下行抑制冲动来实现镇痛效应。这种抑制冲动主要沿脊髓背外侧束下行到达脊髓背角。(3)针刺信号与疼痛信号在脊髓水平的整合:针刺传入信息和伤害性刺激部位的传入信息在脊髓中的相互作用,有比较明显的节段关系。当针刺的部位和伤害性刺激传入纤维到达相同或相近的脊髓节段,则针刺的抑制作用就较明显;如果这两种传入纤维分别到达相距较远的脊髓节段,则则针刺的抑制作用就较弱。这种发生在相同或相近节段的整合作用,可能是邻近疼痛部位局部取穴的生理基础。(4)答:针刺信号与疼痛信号在脑干水平的整合:针刺信号沿着腹外侧索进入延髓网状结构的巨细胞核,伤害性刺激信号也可到达巨细胞核,这两种信号可以会聚于同一核团、同一细胞,经过相互作用,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反应受到抑制。在中脑中央灰质、中脑内侧网状结构中央被束区及三叉神经及脊束核,也发现伤害性刺激反应能被针刺肢体和面部的有关穴位所抑制,这可能是中医传统的远隔疼痛部位取穴的生理基础之一。(5)针刺信号与疼痛信号在丘脑水平的整合:在丘脑内侧核群,特别是束旁核、中央外侧核一带,伤害性刺激反应可被针刺信息所抑制,这种抑制可能是经过丘脑中央中核的。(6)针刺激活脑内一些有关的痛觉调制结构:研究表明,针刺激活了脑内的某些结构如尾核头部、丘脑中央中核、中脑中央灰质及中缝核等,提高了针刺镇痛效应。针刺信息还能在边缘系统的一些结构如海马、扣带回、隔区、杏仁、视前区、下丘脑等对伤害性刺激反应进行调制,这可能是针刺减弱痛情绪反应的生理基础。(7)大脑皮层对针刺信号与疼痛信号的整合: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伤害性刺激的调控,如刺激感觉运动Ⅰ区,其下行纤维通过释放乙酰胆碱对丘脑束旁核的伤害感受功能产生抑制作用;一是对针刺镇痛效应的下行调节,如电刺激感觉运动Ⅱ区,可通过伏隔核和缰兴奋中缝大核产生镇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模拟试卷A卷>一、填空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
答题说明: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并使试题所叙述的内容正确无误。
)1.穴位病理反应形式有、、。
2.对灸法的刺激参数和量效应应从和两方面来考虑。
3.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为、、。
4.影响针灸作用的基本因素有腧穴特异性、得气和、、。
5.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内关穴的传入神经元与神经的节段性分布基本相同。
6.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于改善呼吸功能、调节和含量、调节β-肾上腺素能受体、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调节轴几个方面。
7.针灸不仅可调节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且可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特别是细胞免疫。
针灸对免疫的调节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实现的。
8.针灸治疗阑尾炎的机制可能与促进阑尾运动和促进有关。
9.毫针针刺的刺激参数,主要是与针机械运动相关的位移、时间、和等物理量的变化有关。
10.躯干腹侧、背侧经穴排列有现象。
二、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一)A1型题(答题说明:以下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1.循经感传的出现率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A.性别 B.地区 C.年龄 D.民族E.职业2.2Hz电针足三里,对疼痛患者腰部脑脊液中肽类物质的影响,哪项正确()A.脑啡肽升高,强啡肽不变 B.脑啡肽不变,强啡肽升高C.脑啡肽升高,强啡肽升高D.脑啡肽不变,强啡肽不变E.以上都不是3.许多实验证实,捻转补泻手法的最佳操作时间是每穴施术。
()A.数秒-数十秒 B.1-3分钟 C.5分钟 D.10分钟 E.以上都不是4.循经感传的传导速度为()A.70-120米/秒 B.2-14米/秒 C.数毫米-数厘米/分钟D.数毫米-数厘米/秒 E.以上都不是(二)A2型题5.下列描述不属于经皮穴位电刺激特点的是()A.无痛 B.不易造成感染 C.机体适应很慢D.可产生较好的镇痛效果 E.易造成极化(三)B型题(答题说明:以下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个答案可被选1次或多次,或不选用。
)A.音乐波B.间断波C.疏密波D.方波E.三角波6.在镇痛方面有优势的波形是:()7.在恢复机体疲劳状态方面较差的波形是:()A.游离神经末梢B.包囊感受器C. 肌梭D.环层小体E. 腱器官8.肌肉丰厚处穴位针感点的感受器以为主()9.肌腱附近穴位针感点的感受器以为主()(四)C型题(答题说明:以下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A.酸感B.胀感C.两者都有D.两者都无10.针刺刺激肌肉多引起()11.针刺刺激骨膜多引起()A.能部分地到达生物组织10~25mm的深处B.有较明显的热作用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12.小功率氦氖激光照射()13.二氧化碳激光照射()(五)K型题(答题说明:每一道考题都提供了①②③④四个备选答案。
要求应试者必须按照下列五种不同的组合来回答。
A.①+②+③、B. ①+③、C.②+④、D. ④、E.①+②+③+④。
)①.Ⅱ类神经纤维②.Ⅰ类神经纤维③.Ⅲ类神经纤维④.Ⅳ类神经纤维14.电针感以兴奋传导为主()15.手法运针针感主要由Ⅲ类和传导为主()16.针刺镇痛信号以兴奋传导为主()(六)X型题(答题说明:以下每题有2项或2项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7.以下哪些穴位的感受装置参与了针感的形成?()A.小神经束B.游离神经末梢C.血管D.血管壁植物神经E.特殊感受器18.针刺麻醉作用主要体现于()A.完全抑制内脏反应B.抗手术感染C.促进术后创伤组织修复D.抗创伤性休克E. 镇痛作用19.经络的生物物理学特性表现为()A.循经低电阻特性B.经络热辐射特征C. 经络光学特征D.循经声传导特性E.经络磁学特征20.针灸对特异性体液免疫的调节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A.针灸可促进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B.针灸可调节各种免疫球蛋白的分泌合成C.针灸可促进B细胞的活化D. 针灸可促进B细胞的增殖及分化E.针灸能提高NK细胞的活性三、改错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答题说明:请用横线标出错误或不准确之处,并加以改正。
)1.电针治疗泌尿系结石机理之一在于电针通过收缩肾盂使输尿管蠕动增强,促结石排出。
2.针灸对心率的调节作用取决于针灸前的基础心律。
3.针刺激活多巴胺能系统时,加强针刺镇痛作用。
4.针灸调节胃运动时,胃处于痉挛状态下,弱刺激能抑制胃运动;胃处于弛缓状态下,强刺激能增强胃运动。
5.根据经穴的神经节段支配规律,四肢处于同一节段的各经穴位主治大体相同,躯干部每条经各穴位主治基本相同。
四、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实验针灸学2.循经感传现象3.良导络4.穴位病理反应5.针灸的时限性五、简答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针感、手下感与针处肌电活动的关系。
2.简述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六、论述题(1题,20分)试述针刺镇痛的神经通路。
5※<本科模拟试卷A卷答案>一、填空题答案1.穴位病理反应形式有感觉异常、组织形态改变、生物物理特性改变。
2.对灸法的刺激参数和量效应应从温度和药物两方面来考虑。
3.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为良性、双向性、整体性、综合性、功能性、早期性。
4.影响针灸作用的基本因素有腧穴特异性、得气和个体差异、心理因素、针灸时效和量效。
5.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内关穴的传入神经元与正中神经的节段性分布基本相同。
6.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于改善呼吸功能、调节cGMP和cAMP含量、调节β-肾上腺素能受体、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几个方面。
7.针灸不仅可调节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且可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特别是细胞免疫。
针灸对免疫的调节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实现的。
8.针灸治疗阑尾炎的机制可能与促进阑尾运动和促进阑尾腔内潴留物的排空有关。
9、毫针针刺的刺激参数,主要是与针机械运动相关的位移、时间、加速度和力等物理量的变化有关。
10、躯干腹侧、背侧经穴排列有趋神经性现象。
二、选择题答案(一)A1型题1.答: C循经感传的出现率与年龄因素有关。
2.答: A 2Hz电针足三里,对疼痛患者腰部脑脊液中肽类物质的影响是脑啡肽升高,强啡肽不变。
3.答: B 许多实验证实,捻转补泻手法的最佳操作时间是每穴施术1-3分钟。
4.答: D 循经感传的传导速度为数毫米-数厘米/秒。
(二)A2型题5.答: E 不属于经皮穴位电刺激特点的易造成极化。
(三)B型题6.答: A 在镇痛方面有优势的波形是音乐波。
因为用规律脉冲波、调制脉冲波、声电波电针对小鼠镇痛和抗疲劳效应的实验表明,声电波电针的镇痛效应明显优于规律脉冲波和调制脉冲波,而规律脉冲波及调制脉冲波电针在恢复机体疲劳状态方面则明显优于声电波。
7.答: A 在恢复机体疲劳状态方面较差的波形是音乐波。
同上。
8.答: C 肌肉丰厚处穴位针感点的感受器以肌梭为主。
9.答: D 肌腱附近穴位针感点的感受器以环层小体为主。
(四)C型题10.答: C 针刺刺激肌肉多引起酸感和胀感。
11.答: A 针刺刺激骨膜多引起酸感。
12.答: A 小功率氦氖激光照射能部分地到达生物组织10~25mm的深处13.答: B 二氧化碳激光照射有较明显的热作用(五)K型题14.答: B.电针感以兴奋Ⅱ类和Ⅲ类神经纤维传导为主。
15.答: D.手法运针针感主要以Ⅲ类和Ⅳ类神经纤维传导为主。
16.答: B.针刺镇痛信号以兴奋Ⅱ类和Ⅲ类神经纤维传导为主。
(六)X型题17.答: A B C D E 穴位处的小神经束、游离神经末梢、血管、血管壁植物神经、特殊感受器等的感受装置参与了针感的形成。
18.答: B C D E 针刺麻醉作用主要体现于抗手术感染、促进术后创伤组织修复、抗创伤性休克、镇痛作用.而A.完全抑制内脏反应是干扰题。
19.答: A B C D E 经络的生物物理学特性表现为循经低电阻特性、经络热辐射特征、经络光学特征、循经声传导特性、经络磁学特征.20.答: A B C D 针灸对特异性体液免疫的调节主要体现于:针灸可促进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针灸可调节各种免疫球蛋白的分泌合成、针灸可促进B细胞的活化、针灸可促进B细胞的增殖及分化等。
而E.针灸能提高NK细胞的活性是干扰题。
三、改错题答案1.电针治疗泌尿系结石机理之一在于电针通过收缩肾盂,使输尿管蠕动增强,促结石排出答: 正确答案应为扩张。
2.针灸对心率的调节作用取决于针灸前的基础心律。
答: 正确答案应为心率。
3.针刺激活多巴胺能系统时,加强针刺镇痛作用。
答: 正确答案应为消弱(或对抗)。
4.针灸调节胃运动时,胃处于痉挛状态下,弱刺激能抑制胃运动;胃处于弛缓状态下,强刺激能增强胃运动。
答: 正确答案前句应为强,后句应为弱。
5.根据经穴的神经节段支配规律,四肢处于同一节段的各经穴位主治大体相同,躯干部每条经各穴位主治基本相同。
答: 正确答案应为躯干部处于同一节段的各经穴位主治大体相同,四肢每条经各穴位主治基本相同四、名词解释答案1.答: 实验针灸学是在中西医学科学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针灸学基础理论、刺灸效应和机理,探索针灸对人体生命活动影响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是针灸学科新的分支,也是针灸学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2.答: 循经感传现象指针刺、电脉冲及其它方法刺激穴位时,人体出现酸、胀、麻等特殊感觉,从受刺激的穴位开始,沿古典医籍记载的经脉循行路线传导的现象。
3.答: 皮肤导电量较高的点为良导点,由良导点连成的线称之为良导络,这些连线大多与古典经脉循行线相似。
4.答: 脏腑器官疾病通过经络在体表某些穴位出现各种异常变化的现象,称之为穴位病理反应。
5.答: 机体对针灸的敏感性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称为针灸的时限性。
五、简答题答案1.答: 针感、手下感与针处肌电活动的关系是在正常情况下,针感、手下感与针处肌电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可能是针刺的机械刺激直接或间接地兴奋了某些传入神经末梢或感觉器,使它们发放传入冲动,引起酸、麻、重、胀等感觉,并反射性地引起针处的肌肉收缩,使施术者手下产生沉紧的感觉,同时反过来加强针刺的刺激作用,会使更多的感受器兴奋,从而起着加强和保持针感的作用。
2.答: 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是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脑血管病的疗效,主要是通过改善脑的氧代谢和脑血流量、降低患者总胆固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防止或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减少红细胞及血小板的聚集、降低全血粘度、扩张脑血管及促进脑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甲皱微循环、提高患者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调节体内紊乱的神经递质、减少氧自由基对神经细胞的损害等途径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