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二模实验原理分析
2016年大连市初中化学二模

2016年市二模
24.在试管中装入一定量的石灰水,先滴加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再滴加碳酸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8.如图所示进行实验,测定某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并回收尾气中的一氧化碳。
提示:杂质不参与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K1、K2均处于关闭状态。
(1)说明装置B的作
用及原理。
(2)写出点燃酒精喷
灯前应进行的实验操作
及意图。
(3)为达到测定目
的,需要称量上述实验
中
哪些物质的质量?如何确定氧化铁的质量?
(16二模)一定量石灰石煅烧后得到15g固体,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2.2g 二氧化碳。
(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杂质不含钙元素且不与酸反应)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煅烧后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
(2)反应后溶液蒸干得到22.2g氯化钙。
计算并确定煅烧后固体的组成成分及质量。
2016朝阳二模讲解

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综合练习(二)物 理 试 卷 2016.6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30分,每小 题2分)1.2015年3月,我国成功将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它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 A .电磁波B . 紫外线C . 红外线D . 超声波2.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3.图2所示的四种用具中,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4.图3所示的现象与用电安全相关,其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图2A BCD图1 浓密树荫中呈现圆形光斑月食的形成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图1修树剪子核桃夹子取碗夹子羊角锤子A B CD考生 须知 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图3小孩将手指插入插座用手直接取挂在 电线上的风筝A B用湿手拔插头C冰箱的外壳要接地D5.在炎热的夏天,小阳从冰箱中拿出了一瓶冰冻的矿泉水,小阳发现矿泉水瓶的表面慢慢“出汗”了,“出汗”属于物态变化中的A .熔化B .汽化C .凝华D .液化 6.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B .我们能区分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 .利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精密仪器,说明声波具有能量7.根据马路上斑马线红、绿信号灯的工作情况,图4中可行的电路图符合红、绿灯连接方式的是8.如图5所示,人沿着水平方向推装满沙子的车,但没有推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推车的作用力小于车对人的作用力 B .人对车的推力小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C .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 .人对车的推力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9.如图6所示是科技小组的几位同学设计的天然气泄漏检测电路,其中R 为气敏电阻,R 的阻值随天然气浓度变化曲线如图7所示,R 0为定值电阻,电源两端的电压恒定不变。
【精品】2016北京市初三化学二模分类整理-基本实验资料

〖基本实验〗(东城)33.(3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收集装置是(填字母序号)。
34.(4分)实验课上,同学们配制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做中和反应的实验,并测定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1)计算:配制150g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是g。
(2)称量:用图A装置称量氢氧化钠时,发现固体粘在了称量纸上,这是由于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发生现象所造成的。
正确的操作是将固体放到烧杯中进行称量。
(3)溶解:向盛有氢氧化钠的烧杯中加水溶解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静置,冷却至室温。
(4)反应:如图B所示,取50g配好的氢氧化钠溶液和适量4%的硫酸于小烧杯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温度升高,则该反应为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5.(3分)如下图所示的3个实验都采用了对比的方法。
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N h=T O u(f鬳筄(1)实验一是探究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
(2)实验二是探究NaCl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应该保持相同的物理量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温度B.NaCl的质量C.水和酒精的质量(3)实验三是探究CO2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
将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水分别倒入集满二氧化碳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拧紧瓶盖,充分振荡,观察到_______,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
〖基本实验〗(3小题,共10分)(东城)33.(3分)(1)试管(2)2KMnO4K2MnO4+MnO2+O2↑D34.(4分)(1)6(2)潮解(4)2NaOH+H2SO4=Na2SO4+2H2O放热35.(3分)(1)温度(2)ABC(3)A瓶变瘪的程度大于B瓶(西城)〖基本实验〗33.(3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集气瓶中氧气集满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上海2016年物理二模考试探究实验典型题集锦(含答案)

上海2016年初中物理二模考试专题(一)——探究实验题说明:本专题集锦了2016年上海初中二模考试中物理学科各区题目中的探究实验题,包含力学、电学、热学、光学等范围,有评分标准,题目齐全(各区均有),编排美观,价值较大,供教师与初三的同学学习研究,对今年的中考练习具有指导意义。
1.(崇明)某小组在研究“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电阻阻值之间的关系”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表一: 表二:(1)该小组同学在实验时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14) ;(2)分析表一中的数据可知:当通过电阻的 (15) 相同时,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3)分析表二中的数据可知: (16) ; (4)进一步分析表一中的数据可知:定;2.(奉贤)根据“浸入水中的硬币会沉在容器底部而浸入水中的木块会漂浮在水面上”的现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猜想物体浸入液体后静止时的位置可能与①物体的密度;②液体的密度有关。
于是他们在实验室找到高度相同但密度不同的圆柱体A 、B 、C 、D 、E 、F (已知ρA >ρB >ρC >ρ水>ρD >ρE >ρF )进行实验。
当各圆柱体在足够深的水中静止时,实验现象如图18(a )、(b )、(c )、(d )、(e )和(f )所示。
(1) 分析比较图18中 (13) 的实验现象和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浸入水中高度相同的圆柱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圆柱体静止在容器底部。
(2)(Ⅰ)分析比较图18中(d )或(e )或(f )的实验现象和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 (14) 时,圆柱体漂浮在水面上。
(Ⅱ)分析比较图18中(d )和(e )和(f )的实验现象和相关条件,还可得出的结论是:漂浮在水面上的高度相同的圆柱体, (15) ,其露出水面的高度越大。
(3)他们将容器中的水换成酒精和盐水重新实验,验证了猜想②。
在此过程中他们发现漂浮在不同液面上的圆柱体露出液面的高度也不同,于是他们将记录在表格中的实验数据作进一步的分析。
北京东城2016高三二模物理试题及答案分析

2016年5月东城高三二模物理13.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 A ,油酸的摩尔质量为M ,密度为ρ。
则一个油酸分子的质量可表示为 A.AN MB. M N AC. ρA MND.MN Aρ 14.一束单色光在某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其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的0.5倍,则 A .该介质对于这束单色光的折射率为0.5B .这束单色光由该介质射向真空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60°C .这束单色光在该介质中的频率为其在真空中频率的0.5倍D .这束单色光在该介质中的波长为其在真空中波长的0.5倍15.如图所示,两竖直杆顶端M 、N 位于等高处,将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两端分别固定在M 、N 两点,物体通过轻质光滑挂钩挂在轻绳中间,静止时轻绳所成夹角为120°。
若保持绳长不变,只适当增加两竖直杆之间的水平距离,此时 A .轻绳的弹力比物体的重力小 B .轻绳的弹力与物体的重力相等 C .轻绳的弹力比物体的重力大 D .轻绳的弹力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无关16.关于静止在地球表面(两极除外)随地球自转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所受重力等于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 B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可能不指向地球中心 C .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D .物体在地球表面不同处角速度可能不同17.惠更斯利用摆的等时性原理制成了第一座摆钟。
如图1所示为日常生活中我们能见到的一种摆钟。
图2所示为摆的结构示意图,圆盘固定在摆杆上,螺母可以沿摆杆上下移动。
在甲地走时准确的摆钟移到乙地未做其它调整时摆动加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地的重力加速度较大,若要调准可将螺母适当向下移动B .甲地的重力加速度较大,若要调准可将螺母适当向上移动C .乙地的重力加速度较大,若要调准可将螺母适当向下移动D .乙地的重力加速度较大,若要调准可将螺母适当向上移动第15题图 MN120°第17题图 图1摆杆 圆盘 螺母 图218.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绝缘桌面上有两个大小相同、带有同种电荷的小物块P 和Q 。
山西省太原市2016届高考化学二模试卷 含解析

2016年山西省太原市高考化学二模试卷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1.“化学是你,化学是我”,说明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普遍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纤维素水解的产物可以制乙醇B.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都属于烃,都可以使溴水褪色C.“残﹣20"飞机上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D.NH4NO3、KNO3、KClO3与Na2S、C2H5OH混合搭存放在同一仓库2.下列离子或分子能够在指定的分散系中大量共存的是()A.空气中:SO2、NO、N2、CO2B.0.1mol•L﹣1的NaNO3溶液中:K+、I﹣、Cl﹣、SO42﹣C.与铝反应生成大量氢气的溶液中:Mg2+、K+、Cl﹣、NO3﹣D.铁与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Fe(CN)6]3﹣、NH4+、Cl﹣、NO3﹣3.a、b、c、d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3、6、7.a、d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b、c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均为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质的沸点:a>d>cB.简单离子的半径:c>d>a>bC.a、b、c简单离子都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D.a、b、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合物两两皆能反应4.下列制备物质的工业生产流程合理是()A.由铝土矿冶铝:铝土矿AlB .制硫酸:硫铁矿SO 2H2SO 3H2SO4C.由NaCl制漂白粉:NaCl(aq )Cl 2漂白粉D.合成氨:NH4Cl和Ca(OH)2固体NH 3纯净干燥的氨气5.某中性有机物(分子式为C10H20O2)在稀硫酸作用下加热得到M和N两种有机物,且M被酸性KMnO4溶液作用可直接得到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的分子式为C5H10OB.该中性有机物有4种(不考虑立体异构)C.上述过程发生的所有反应与油脂化反应的反应类型相同D.M和N都可以发生取代反应、都能与Na反应生成H2,因此具有相同官能团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 向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再加入盐酸产生白色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有SO42﹣B 将黄豆粒大的钠放入CuSO4稀溶液中产生红色固体金属性:Na>CuC 向1mL20%的蔗糖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取少量NaOH溶液,再加入新制的Cu(OH)2,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蔗糖水解产生葡萄糖D 向盛有少量Na2O2固体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再溶液变红说明可能生滴加酚酞试液后褪色成了H2O2 A.A B.B C.C D.D7.25℃时,用浓度为0.1000mol•L﹣1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浓度均为0。
山东省烟台市2016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训练(二模)理综考试试题

2016年高考适应性测试理科综合能力(一)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Sn 55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唾液腺细胞分泌淀粉酶主要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葡萄糖通过线粒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内质网发生功能障碍会影响细胞间的相互识别D.突触前膜上特定的磷脂分子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2.下列与细胞生命历程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生长体积增大,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提高B.细胞增殖形成的子细胞的核遗传物质均与亲代细胞相同C.造血干细胞分化成各类细胞时与细胞内合成的蛋白质种类无关D.癌细胞无限增殖时其细胞周期较正常细胞明显缩短3.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中,置于清水中的红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变大B.用黑藻叶片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采用模型建构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人体血糖调节的机制D.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取得的细胞需要放在清水中保持活性4.感染“诺如病毒"会引发人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病人的主要症状有呕吐、腹泻与发热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感染“诺如病毒”后会引起垂体大量合成抗利尿激素B.病毒的外壳蛋白作为抗原可被免疫细胞识别C.效应T细胞与“诺如病毒”结合可抑制该病毒在体内增殖D.患者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5.影响植物花色的关键物质是花色素苷,影响花色素苷代谢的基因有两类,一类是结构基因,多种基因分别编码花色素苷代谢的合成酶;另一类是调节基因,控制结构基因的表达。
2016年初三化学二模各区分类汇编(实验原理分析)

2016年初三化学二模各区分类汇编(实验原理分析)〖实验原理分析〗36.(4分)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完成以下实验(加热装置已略去)。
澄清石灰水IIIIII【实验1探究CO 的化学性质操作步骤:1I 处放入Fe 2O 3粉末,固定好仪器后,从II 处通入CO ;2对I 处粉末进行高温加热,观察现象;3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待冷却至室温,停止通入气体。
(1)I 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 .步骤①之前应进行装置气密性检查B .导管伸入试管底部有利于排出空气,使试管充满COC .步骤③中继续通入气体可以防止III 中液体倒吸D .本实验不需要对尾气进行处理【实验2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操作步骤:1在I 处放入木炭,从II 处通入气体X ;2在I 处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③II 处通入N 2。
(1)气体X 是。
(2)此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的现象是。
〖实验原理分析〗36.(5分)兴趣小组用下列装置研究两个问题。
(1)研究燃烧条件【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步骤1:在乙、丙中分别放一小块白磷,再分别放入80℃和20℃的水至没过长导管口下端,观察到乙、丙中白磷均不燃烧。
步骤2:将装置按照a→b→c→d连接后,关闭K2,打开K1,将A中的液体滴入B中,观察到乙、丙中白磷均不燃烧。
步骤3:立即……,观察到乙中白磷燃烧。
1步骤1:丙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
2步骤3:使乙中白磷燃烧的操作是_____。
(2)研究NaOH固体的变质程度【资料】二氧化碳气体难溶于饱和NaHCO3溶液步骤1:在B中放入5g变质的NaOH固体样品,乙中盛满饱和NaHCO3溶液。
步骤2:将装置按照……连接后,打开K2,关闭K1,将A中的稀硫酸(足量)滴入B中,充分反应后,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测得丙中液体体积为V1。
步骤3:将B中样品换成5g的Na2CO3固体,重复上述操作,最终测得丙中液体体积为V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东城-〖实验原理分析〗36.(4分)在化学课上,老师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氯化氢与氨气反应的实验。
已知:HCl + NH3 = NH4Cl,NH4Cl常温下为白色固体。
(1)将分液漏斗1中的浓硫酸缓缓放入锥形瓶中,即可产生大量的氯化氢,其原因是。
(2)制取并在B瓶中收集氯化氢,需要打开的止水夹是(填K1、K2、K3或K4),然后在a处放置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当看到,证明已收集满,立即关闭分液漏斗1的活塞和已打开的止水夹。
(3)在a处套一小气球后,打开K2、K3,将分液漏斗2中的浓氨水缓慢滴入锥形瓶中,即可产生大量的氨气,观察到B中产生大量白烟后,关闭分液漏斗2的活塞和K3。
(4)一段时间后打开K3、K4,观察到的现象是。
2016西城-〖实验原理分析〗36.(5分)兴趣小组用下列装置研究两个问题。
(1)研究燃烧条件【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步骤1:在乙、丙中分别放一小块白磷,再分别放入80℃和20℃的水至没过长导管口下端,观察到乙、丙中白磷均不燃烧。
步骤2:将装置按照a→b→c→d连接后,关闭K2,打开K1,将A中的液体滴入B中,观察到乙、丙中白磷均不燃烧。
步骤3:立即……,观察到乙中白磷燃烧。
①步骤1:丙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
②步骤3:使乙中白磷燃烧的操作是_____。
(2)研究NaOH固体的变质程度【资料】二氧化碳气体难溶于饱和NaHCO3溶液步骤1:在B中放入5 g变质的NaOH固体样品,乙中盛满饱和NaHCO3溶液。
步骤2:将装置按照……连接后,打开K2,关闭K1,将A中的稀硫酸(足量)滴入B 中,充分反应后,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测得丙中液体体积为V1。
步骤3:将B中样品换成5 g的Na2CO3固体,重复上述操作,最终测得丙中液体体积为V2。
①步骤2中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____(填接口序号)。
②步骤3的实验现象是_____。
③若V2 = 5V1,5 g NaOH固体样品中未变质的NaOH的质量为_____g。
2016海淀-〖实验原理分析〗36.(4分)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完成以下实验(加热装置已略去)。
III澄清石灰水III【实验1探究CO的化学性质操作步骤:①I处放入Fe2O3粉末,固定好仪器后,从II处通入CO;②对I处粉末进行高温加热,观察现象;③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待冷却至室温,停止通入气体。
(1)I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步骤①之前应进行装置气密性检查B.导管伸入试管底部有利于排出空气,使试管充满COC.步骤③中继续通入气体可以防止III中液体倒吸D.本实验不需要对尾气进行处理【实验2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操作步骤:①在I处放入木炭,从II处通入气体X;②在I处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③II处通入N2。
(1)气体X是_____。
(2)此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的现象是_____。
2016朝阳-〖实验原理分析〗36.(4分)某化学小组利用下图进行如下实验,实验前K1、K2均关闭。
(1)用甲、乙装置证明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甲、乙装置中分别放入一小块白磷,再向甲、乙装置中分别加入后,打开K2,从a处通入氧气,观察到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用甲、乙装置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乙中放一朵干燥的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小花,打开K2,从a处通入潮湿的二氧化碳气体,紫色小花不变红,甲瓶中所盛的试剂是_____。
为达到实验目的,后续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
2016丰台-【实验原理分析】35.(4分)某实验小组对铁的锈蚀进行如下实验。
室温时,将包有样品(足量)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装置如图。
观察到量筒内水沿导管慢慢进入广口瓶(容积150mL)。
当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
记录起始和(1)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填“加快”或“减慢”)铁锈蚀的速率。
(2)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3)若欲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应选择的药品有。
(4)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体积分数的计算式为。
2016石景山-〖实验原理分析〗36.(4分)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并对反应后的成分进行分析。
实验步骤:①按图连好装置,放入药品(K1、K2、K3均处于关闭状态)。
②打开K1注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关闭K1。
③轻轻振荡,一段时间后,打开K3。
④ 一段时间后,关闭K 3、打开K 2。
(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现象是 。
(3)关闭K 3、打开K 2,观察到A 的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打开K 2时流入锥形瓶中的溶液成分为 ;A 的溶液为 。
2016通州-【实验原理分析】35.(4分)某实验小组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图中部分固定装置省略)测定大理石中碳酸钙含量,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注:鼓风球的旋钮拧紧时,气体能从鼓风球流入抽滤瓶,而不能从抽滤机流入鼓风球)(1)向多孔塑料瓶内放入一定量大理石,再向抽滤瓶内注入稀盐酸,装好装置,并连接好A 、B 、C 装置,关闭气体连通管上方的活塞,并拧紧鼓风球的旋钮,挤压鼓风球,空气被压入抽滤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当A 装置中的反应结束时,打开气体连通管的活塞,看到的现象是 ;之后不断挤压鼓风球,使空气源源不断地进入抽滤瓶,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再准确称量装置C 的质量,此时装置C 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016昌平-〖实验原理分析〗36.(4分)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下装置验证CO 2能与NaOH 反应。
(装置气密性良好)A B C D(1)关闭K 2,打开K 1、K 3,当D 中出现_______的现象时,可确定C 中充满CO 2。
(2)C 中充满CO 2后,关闭K 1,打开K 2,将注射器中5mL 浓NaOH 溶液推入C 中,浓硫酸 NaOH NaOH A B C观察到D 中液体流入C 中,说明CO 2与NaOH 发生反应。
C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此过程中,C 中压强的变化过程是_______。
(3)小组同学发现此实验有不足,请你指出一处,写出改进方案_______。
2016顺义-〖实验原理分析〗34.(5分)用右图所示装置分离CO 和CO 2 的混合气体,回答下列问题(提示:实验所用试剂均为足量):(1)试剂瓶B 中盛有浓硫酸,其作用是__________。
在气球1中首先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
(2)整个实验过程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要收集较纯净的二氧化碳应进行的操作(装置中各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是__________。
,证明该反应发生的实验现象是 。
2016房山-〖实验原理分析〗36.(4分)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做兴趣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a 、b 、c 均已关闭)。
(1)在A 装置的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连接A 、B 装置,打开a 、c ,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集气瓶中气体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
(2)关闭a 、c ,打开b ,用冷毛巾捂住B 中集气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 装置中的现象是 ,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16门头沟-〖实验原理分析〗35.(4分)右图装置气密性良好,K 1和K 2处于关闭状态。
分别进行以下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夹持仪器省略,分液漏斗加入液体后关闭活塞)(1)若打开K 1,在甲中放入适量二氧化锰,从分液漏斗中 HCl A KB A 图1 图NaOH 溶液A B加入一定量5%过氧化氢溶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验证乙中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
反应后从甲中分离出二氧化锰的操作是 。
(2)若打开K 2,甲中放入大理石,乙中盛放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从分液漏斗中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甲乙均可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参考答案2016东城〖实验原理分析〗(1小题,共4分)36.(4分)(1)浓硫酸遇浓盐酸放出大量的热,使浓盐酸挥发产生大量氯化氢(2)K1和K2 纸花变红(3)C 中的水进入B 中,C 中的水进入D 中(答出前半句即可得分) 2016西城〖实验原理分析〗36.(5分)(1)①没有与氧气接触,且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②打开K 2,关闭K 1(2)①a→c→b→d②甲中有气泡产生,乙中的液体被排到丙中 ③42016海淀-【实验原理分析】36.(4分)【实验1】(1)Fe 2O 3 + 3CO 2Fe + 3CO 2 (2)ABC【实验2】(1)氧气(2)通入氧气后,木炭不燃烧,点燃酒精灯,木炭燃烧(或①不燃烧②燃烧,或点燃前不燃烧,点燃后燃烧等,合理给分)2016朝阳-【实验原理分析】36.(4分)(1)冷水、热水 4P+5O 2点燃2P 2O 5(2)浓硫酸关闭K 2、打开K 1,紫色小花变红2016丰台-【实验原理分析】35.(1)加快 (2)放热 (3)1g 铁粉和10滴水(或1g 铁粉、10滴水和少量氯化钠)(4)%10015070100⨯-2016石景山-【实验原理分析】36.(4分)(1)2NaOH + CO 2 === Na 2CO 3 + H 2O(2)烧杯中的稀盐酸倒吸入装置甲中,有气泡产生(3)NaCl 、HCl 滴加了无色酚酞溶液的碱性溶液2016通州-【实验原理分析】35.(1)液体连通管内液体上升,稀盐酸与大理石接触产生大量气泡(2)液体连通管内液体下降....,反应停止;使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完全..进入吸收..装置;2NaOH+CO 2=Na 2CO 3+H 2O2016昌平-【实验原理分析】36.(4分)(1)紫色石蕊溶液变红(2)2NaOH+CO 2Na 2CO 3+ H 2O 先变小,最后回升至常压(3)①应该在A 、B 之间增加除去HCl 气体洗气瓶E 。
②将注射器中的5mL 水压入到装置C 中,重复实验,观察到液体倒吸的量小于 推入NaOH 实验时的量,说明CO 2与NaOH 发生反应。
(答案合理给分)2016顺义-【实验原理分析】34.(5分)(1)干燥 CO (2)2NaOH + CO 2 = Na 2CO 3 + H 2O Na 2CO 3+H 2SO 4 =Na 2SO 4+H 2O+CO 2↑(3)打开K 3 ,将分液漏斗中稀硫酸放入广口瓶中,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管口,木条熄灭,关闭K 3,打开K 42016怀柔-【实验原理分析】35.(4分)(1)使烧瓶内的压强小于外部大气压(2)①验证氯化氢易溶于水 ② NaOH+HCl=NaCl+H 2O B 溶液逐渐..由无色..变为红色..2016房山-【实验原理分析】36. (1)CaCO 3 + 2HCl === CaCl 2 + CO 2↑+ H 2O将燃着的木条放在c 右端的导管口处,若木条熄灭则气体已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