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实验及原理分析

合集下载

材料分析基础实验报告之X射线衍射(XRD)物相分析【范本模板】

材料分析基础实验报告之X射线衍射(XRD)物相分析【范本模板】

实验一 X射线衍射仪的结构与测试方法一、实验目的1、掌握X射线衍射的基本原理;2、了解X射线衍射仪的基本结构和操作步骤;3、掌握X射线衍射分析的样品制备方法;4、了解X射线的辐射及其防护方法二、实验原理根据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特征-衍射线的位置、强度及数量来鉴定结晶物质之物相的方法,就是X射线物相分析法。

每一种结晶物质都有各自独特的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

没有任何两种物质,它们的晶胞大小、质点种类及其在晶胞中的排列方式是完全一致的。

当X射线波长与晶体面间距值大致相当时就可以产生衍射。

因此,当X射线被晶体衍射时,每一种结晶物质都有自己独特的衍射花样,它们的特征可以用各个衍射晶面间距d和衍射线的相对强度I/I1来表征。

其中晶面间距d与晶胞的形状和大小有关,相对强度则与质点的种类及其在晶胞中的位置有关。

所以任何一种结晶物质的衍射数据d和I/I1是其晶体结构的必然反映,因而可以根据它们来鉴别结晶物质的物相。

三、实验设备丹东方圆仪器有限公司的D2700型X射线粉末衍射仪一台;玛瑙研体一个;化学药品或实际样品若干(Li4Ti5O12)。

四、实验内容1、采用玛瑙研体研磨样品,在玻璃样品架上制备一个合格试验样品;2、选择合适的试验参数,获得XRD图谱一张;3、理解样品、测试参数与XRD图谱特征的关系。

五、实验步骤1、开机1)打开总电源2)启动计算机3)将冷却水循环装置的机箱上的开关拨至运行位置,确认冷却水系统运行,水温正常(19—22℃);4)按下衍射仪ON绿色按键打开衍射仪主机开关5)启动高压部分(a)必须逐渐提升高压,稳定后再提高电流。

电压不超过40kV,管电流上限是40mA,一般为30mA。

(b)当超过4天未使用X光管时,必须进行光管的预热。

在25kV高压,预热10分钟;30kV,预热5分钟;35kV,预热5分钟。

(c)预热结束关机后,至少间隔30分钟以上方可再次开机实验。

6)将制备好的样品放入衍射仪样品台上;7)关好衍射仪门.2、样品测试1)在电脑上启动操作程序2)进入程序界面后,鼠标左键点击“测量”菜单,再点击“样品测量”命令,进入样品测量命令3)等待仪器自检完成后,设定好右边的控制参数;4)鼠标左键点击“开始测量”,保存输出文件;5)此时仪器立即开始采集数据,并在控制界面显示;(a)工作电压与电流:一般设为40kV,40mA;(b)扫描范围:起始角度>5°,终止角度<80°;(c)步进角度:推荐0.02°,一般在0.02—0。

化工原理含实验报告(3篇)

化工原理含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化工原理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

3. 熟悉化工原理实验装置的操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

4. 学会运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共分为三个部分:流体流动阻力实验、精馏实验和流化床干燥实验。

1. 流体流动阻力实验实验目的:测定流体在圆直等径管内流动时的摩擦系数与雷诺数Re的关系,将测得的~Re曲线与由经验公式描出的曲线比较;测定流体在不同流量流经全开闸阀时的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原理: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由于摩擦作用,会产生阻力损失。

阻力损失的大小与流体的雷诺数Re、管道的粗糙度、管道直径等因素有关。

实验中通过测量不同流量下的压差,计算出摩擦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步骤:1. 将水从高位水槽引入光滑管,调节流量,记录压差。

2. 将水从高位水槽引入粗糙管,调节流量,记录压差。

3. 改变流量,重复步骤1和2,得到一系列数据。

4. 根据数据计算摩擦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绘制~Re曲线和局部阻力系数曲线,与理论公式进行比较,验证了流体流动阻力实验原理的正确性。

2. 精馏实验实验目的:1. 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

2. 了解板式塔的结构,观察塔板上汽-液接触状况。

3. 测定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

4. 测定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

5. 测定全塔的浓度分布。

6. 测定塔釜再沸器的沸腾给热系数。

实验原理:精馏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通过加热使混合物汽化,然后冷凝分离各组分的方法。

精馏塔是精馏操作的核心设备,其结构对精馏效率有很大影响。

实验步骤:1. 将混合物加入精馏塔,开启加热器,调节回流比。

2. 记录塔顶、塔釜及各层塔板的液相和气相温度、压力、流量等数据。

3. 根据数据计算理论塔板数、全塔效率、单板效率等指标。

4. 绘制浓度分布曲线。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了理论塔板数、全塔效率、单板效率等指标,并与理论值进行了比较。

高中物理实验-基本原理及应用

高中物理实验-基本原理及应用

高中物理实验-基本原理及应用一、物理学史及物理学家1、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古人认为那是“天神之火”,是天神对罪恶的惩罚,直到1752年,伟大的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把天电引了下来,发现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一样的,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2、伏打于1800年春发明了能够提供持续电流的“电堆”——最早的直流电源。

他的发明为科学家们由静电转入电流的研究创造了条件,揭开了电力应用的新篇章。

3、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和英国化学家斯旺为代表的一批发明家,发明和改进了电灯,改变了人类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生活习惯。

4、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用实验展示了电与磁的联系,说明了电与磁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对电与磁研究的深入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预示了电力应用的可能性。

5、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10年的艰苦探索,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进一步揭示了电现象与磁现象之间的密切联系,奏响了电气化时代的序曲。

6、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建立完整的电磁场理论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他的理论,足以与牛顿力学理论相媲美,是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贡献。

7、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为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开拓了道路,被誉为无线电通信的先驱。

后人为了纪念他,用他的名字命名了频率的单位。

二、基本原理及实际应用1、避雷针利用_尖端放电_原理来避雷:带电云层靠近建筑物时,避雷针上产生的感应电荷会通过针尖放电,逐渐中和云中的电荷,使建筑物免遭雷击。

2、各种各样的电热器如电饭锅、电热水器、电熨斗、电热毯等都是利用_电流的热效应_来工作的。

3、在磁场中,通电导线要受到安培力的作用,我们使用的电动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工作的。

4、磁场对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洛伦兹力。

电视机显象管就是利用了电子束磁偏转_的原理。

5、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人们制造了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变压器,在现代化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小鼠荧光吞噬实验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小鼠荧光吞噬实验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小鼠荧光吞噬实验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小鼠荧光吞噬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细胞内吞噬过程中的分子运输和代谢。

该实验利用小鼠体内携带的荧光信号标记基因,通过观察和分析小鼠体内特定细胞或组织的吞噬活动,以揭示细胞吞噬机制及其在生物体内功能的调控机制。

小鼠荧光吞噬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将荧光标记基因导入小鼠体内的特定细胞或组织,并通过特定技术手段使标记基因在细胞内表达。

荧光标记基因通常与特定的信号分子或蛋白质相连,能够精确地标记细胞或组织中的吞噬相关结构或分子。

在荧光吞噬实验中,研究人员可以观察和记录荧光信号在特定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从而了解吞噬过程中的分子运输路径和动力学过程。

通过对比荧光标记与非标记的细胞或组织,可以准确地定位和识别细胞吞噬结构,分析吞噬动力学和运输效率。

实验操作步骤包括小鼠基因导入、标记基因表达检测和分析、吞噬过程观察和定量分析等。

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注意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条件的控制以及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分析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小鼠荧光吞噬实验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该实验方法,可以揭示细胞吞噬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探索细胞内代谢途径和信号转导通路的功能和调控方式,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同时,该实验方法还可以为其他吞噬相关的生物学研究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实验平台。

综上所述,小鼠荧光吞噬实验是一种有力的实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细胞吞噬过程中的分子运输和代谢情况。

通过该实验方法,我们可以揭示细胞内吞噬机制的调控原理,为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旨在介绍小鼠荧光吞噬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实验的意义。

文章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将概述整篇文章的内容,并说明本文的目的。

第二部分是正文,将详细介绍小鼠荧光吞噬实验的基本原理,包括涉及的关键概念和基本原则。

细胞电转实验基本原理及步骤

细胞电转实验基本原理及步骤

细胞电转实验基本原理及步骤转染,是将外源性基因导入细胞内的一种专门技术,是我们完成项目的最基本方法。

转染大致可分为3种途径:物理介导(电穿孔法、显微注射、基因枪)、化学介导、生物介导(病毒介导)。

细胞电转染一、实验原理:细胞电转染(电转),也叫细胞电穿孔,是用短暂的高场强电脉冲处理细胞,沿细胞膜的电压差异会让电流可逆地击穿细胞膜形成瞬时的水通路或膜上小孔促,从而使外源大分子物质DNA、RNA、蛋白质、一些小分子等进入细胞膜内部。

二、影响因素1. 细胞状态为保证电转后细胞的存活率,最好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

因为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裂更为旺盛,细胞膜表面结构的致密性与稳定期的细胞相比较差,因此在电转后,细胞膜的恢复能力更强,从而提高电转后的细胞存活率。

同时,处于有丝分裂期的细胞会更容易接受外源物质,有利于提高细胞的转染效率。

2.电转参数选择合适的电转参数对于电转实验非常重要,电转参数包括电压(500v-1900v)、脉冲(10 ms-45 ms)、次数(1-5),一般都分布在这一区间内。

参数过低,不能增加膜的通透性或在膜上形成小孔,外援物质无法进入细胞内达到转染的目的;参数过高,细胞膜发生不可逆破碎,细胞死亡率增加,转染失败,因此在电转染实验中合适的电转参数尤为重要。

不同细胞的形态、特性及耐受度等都不同,实验前需要我们先通过电转预实验来摸索出最合适的电转参数,而后再进行正式试验。

3.其他电击会对细胞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而具有细胞膜修复成分的电转缓冲液可以将电击对细胞的损伤降到最低,从而降低转染后细胞的死亡率,提高转染效率。

三、电转预实验实验目的:在开展正式实验前摸索出最合适的电转参数。

实验流程1.实验前准备:电转杯、电转枪、电转Tip头(无菌);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细胞状态良好,至少维持合适密度生长2代,未发生过汇合);2.设置若干个实验组,贴壁细胞建议1×105个/组、悬浮细胞建议2×105个/组;以贴壁细胞为例:弃去培养上清,用PBS轻柔冲洗细胞,抽净PBS,加胰酶消化细胞,待细胞脱落后加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轻柔的吹打细胞悬液,尽量形成单细胞悬液,计数,取细胞与1.5 EP管内,离心,PBS清洗一遍。

简单科学小实验的原理

简单科学小实验的原理

简单科学小实验的原理
1. 沉淀实验:沉淀实验展示了不同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性差异。

当两种溶液混合时,某些成分可能无法溶解而形成沉淀。

这是由于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超过了其在特定溶剂中的溶解度,导致固体物质析出。

通过观察沉淀的形成,可以了解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关系。

2. 酸碱度测试:酸碱度测试利用酸碱指示剂来指示溶液的酸碱度。

酸碱指示剂会根据溶液的酸碱度改变颜色。

例如,常用的指示剂酚酞在酸性溶液中呈无色,在中性溶液中呈淡粉色,而在碱性溶液中呈红色。

通过将指示剂加入待测溶液中,可以根据颜色变化判断溶液的酸碱度。

3. 沉淀的转化:沉淀的转化实验展示了不同沉淀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当一种沉淀与另一种试剂反应时,可能会生成另一种沉淀。

这种转化是基于化学反应的平衡移动原理。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观察到沉淀的转化过程。

这些科学小实验的原理涉及化学、物理等领域的基本知识。

通过这些简单的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原理,并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中钙的基本原理以及实验过程

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中钙的基本原理以及实验过程

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中钙的基本原理以
及实验过程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含量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元素含量。

原子吸收光谱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原子吸收光谱法被广泛用于分析各种样品中的元素含量,其中包括钙。

本文将介绍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中钙含量的基本原理以及实验过程。

一、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含量的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利用原子吸收原理测定样品中元素含量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该方法基于原子吸收原理:当原子在一定的稳定状态下,原子会吸收它能够吸收的特定波长的电磁辐射,从而产生光学消光效应,原子吸收率与元素的浓度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测定原子吸收率来测定样品中元素的含量。

二、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含量的实验过程
1.样品准备:取样品称取适量,将其称量到25ml容量瓶中,然后加入分解剂,如盐酸、硝酸,振荡混匀,使样品中的钙得以溶解,以便检测。

2.样品分析:将溶解后的样品放入原子吸收仪中,调节仪
器的参数,如波长、检测时间等,以便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

然后,根据仪器检测结果,按照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钙的浓度。

3.质量控制:在每次测定中,应加入质控样品,检查仪器
的精密度、准确度以及稳定性。

综上所述,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用于测定样品中的钙含量。

它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等优点,操作简便,实验过程简单易行。

故此,原子吸收光谱法被广泛用于分析各种样品中的钙含量。

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7篇)

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7篇)

物理实验报告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7篇)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

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物理实验报告篇1器材:木头步骤:第一种:将木头放入水中,测量水面上升的幅度,或者放入满满的量筒中,测量溢出的水的体积,可以间接得到木头浸入水中的部分的体积。

然后将木头沿水平面切割,取下,用天平测量水下部分的质量。

通过公式计算其密度。

然后总体测量整块物体的质量通过v=m/p计算得出全部体积。

第二种:取一量杯,水面与杯面平齐,想办法将木头全部浸入水中(如用细针将其按入水中),称量溢出水的体积即可。

第三种:如果容器是个圆柱形,把里面放满水,然后把物体放入水中,在把物体取出。

容器中空的部分就是这个物体的体积。

圆柱的面积=底面积×高如果物体不下沉,就把物体上系一个铁块放入水中,测出铁块和物体的体积,然后再测出铁块的体积,接着用它们的总体积减去铁块的体积就得出物体的体积.现象:包括在步骤里面了。

结论:得出木头的体积。

物理实验报告篇2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实验器材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缩小实像需要什么条件?2.猜想与假设:(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

(“大于”、“小于”或“等于”)(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

(“大于”、“小于”或“等于”)3.设计并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安装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光屏、蜡烛高度一致。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固体减少、有气泡产生,溶 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将下列化学反应与对应的现象进行连线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3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小结:物质燃烧 描述现象 需关注
1燃烧程度 2光或者火焰 3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4放热
压强有关
已知:甲瓶中充满二氧化碳,乙中液体是水,实验前K关闭。
(1)将胶头滴管中的浓NaOH溶液挤入瓶中,振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打开K,观察到乙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原因是

(3)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注入甲中,观察到乙中的些? 温度 气体的量
2.哪些原因导致变大?哪些导致压强减小
变化
原因(现象) 结果 产生气体 压强变大
放热
消耗气体 吸热
压强减小
活动三 写出产生下列现象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小组合作完成)
有气体产生的
消耗气体的 放热 吸热
活动四能力提升 丰台一模(2018) 实验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装置复杂
有操作的顺序
涉及的反应不止一个
已知:甲瓶中充满二氧化碳,乙中液体是水,实验前K关闭。
管 长

短和

夹作
子 开

关出


(1)将胶头滴管中的浓NaOH溶液挤入瓶中,振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打开K,观察到乙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原因是
。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3)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注入甲中,观察到乙中的现象是
。描述现象
变化
原因(现象) 结果

产生气体 压强变大 液
放热
的 流
消耗气体 压强减小 动
吸热
方 向

导装
活动一:写出下列现象所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小组合作完成) ①产生白色沉淀
②固体消失,有气泡产生
③溶液颜色发生变化的反应 (友情提示:溶液颜色变化的情况非常多,请写出不同颜色改变, 所对应的方程式)
小结:除燃烧外其他反应 描述现象 需关注 1气泡、沉淀 2常见物质及溶液的颜色 并结合化学方程式
活动二 强化训练
“铁树开花”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基本实验及原理分析复习课
化学课标 制备气体实验
八大重要实验 1粗盐提纯
性质实验
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5燃烧条件的探究
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的配制
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8酸碱的化学性质
中考说明
基本实验
氧气 二氧化碳
性质
1描述现象 2此现象得出的性质
金属
实验
酸碱盐
3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用文字或方程式说明)
房山二模(2018)
木炭燃烧
大兴一模(2018)
探究铁的金属活动性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可观察到的实验现
象为 产生大量白烟 。
(2)若验证生成物,需向集气瓶中加入的药品
为 澄清石灰水。
若 则X观溶察液到为的稀现盐象酸为,__有__气__泡_。产生
中考试题(2018)用下图装置进行金属性质的研究实验
(1)点燃酒精灯后的现象有可能有___________ (2)能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现象是___________
能体现物质物理性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3)能说明铜具有导热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丰台一模(2018) 实验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