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康定县大荒坡金矿资源考察报告
金矿参观报告总结

金矿参观报告总结1. 引言本次参观活动是为了增进对金矿开采与加工工艺的了解,并探索该行业对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通过参观金矿,我们得以亲身感受到金矿开采的复杂性和对环境的影响,并了解到相关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2. 参观过程2.1 金矿开采区域我们首先参观了金矿的开采区域。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了解到金矿开采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方式。
露天开采采用爆破等手段将金矿石露出地表,而地下开采则需要通过隧道和井筒等设施进行。
我们看到了开采区域的设备和机械,了解到金矿开采需要高度的自动化和精确的操作。
2.2 金矿加工工艺随后,我们参观了金矿的加工工艺。
金矿加工是将金矿石中的金属成分提取出来的过程。
首先,金矿石经过破碎和磨矿等步骤,将矿石破碎成更小的颗粒。
然后,通过重力分选、浮选和氰化等化学方法,将金属成分与其他矿石成分分离。
最后,通过冶炼和提纯,得到纯度较高的金属产物。
2.3 环境保护与治理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金矿开采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并且金矿企业对环境保护和治理非常重视。
金矿企业采用了多种环保措施,例如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固体废物处理设备和矿山生态修复等。
通过这些措施,金矿企业试图降低对水、土壤和大气的污染,并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3. 总结通过本次金矿参观,我们深入了解了金矿开采与加工的过程和技术。
金矿开采是一个复杂而高风险的行业,需要高度的自动化设备和严格的操作规范。
同时,金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金矿企业应该在开采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治理。
金矿参观活动使我们对金矿开采行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感受到了金矿开采对当地经济的重要性。
希望金矿企业能够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做到可持续发展。
四川省康定县二里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探讨

四川省康定县二里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探讨徐浩;王化奇;郑东【摘要】二里沟金矿位于四川甘孜地区,大地构造位于扬子板块西部,北东方向与潘-甘造山带次级构造金汤弧形逆冲带相邻;南部紧邻川滇断块中的冕宁岩块;东与峨眉地块相连.通过对二里沟金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成因进行系统分析,希望给此地区金矿勘查工作提供指导.【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7(000)012【总页数】2页(P157-158)【关键词】二里沟;地质特征;控矿因素【作者】徐浩;王化奇;郑东【作者单位】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水文工程大队,四川成都611730;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金盛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包钢勘察测绘研究院,内蒙古包头01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二里沟金矿位于四川省康定县北部孔玉乡境内,区域上矿产丰富,多为金、银、铜、铅、锌等多金属矿。
五十年代初期大渡河地质队在金汤附近开展铜、铅、锌多金属普查,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初期甘孜地质队相继进行了铜、铅、锌普查。
七十年代初期省第二区调队开展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1,2]。
后期省地矿局402地质大队对区内进行普查工作中发现二里沟金矿点。
大地构造位于扬子板块西部,北东方向与潘-甘造山带次级构造金汤弧形逆冲带相邻;南部紧邻川滇断块中的冕宁岩块;东与峨眉地块相连。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泥盆系危关群(Dwg):岩性为深灰色板岩夹砂岩及大理岩、石英岩;石炭系(C):薄层状结晶灰岩及片理化沙质结晶灰岩;二叠系系统东大河组(P1d):岩性为含砾石英砂岩及上大石包组(P2d):浅灰色玄武岩、火山集块及角砾岩。
区内主要构造为南北向俄日断裂、北西向永西沟断裂、北北西向牦牛断裂。
褶皱有锅炉房背斜、东马沟向斜等。
岩浆岩主要为岩群形式的海西期超基性岩,之外为中性及石英脉。
区域内海底基性火山岩较发育主要时期为二叠系晚期,主要岩性为玄武岩夹少量基性火山岩。
四川省康定县大荒坡金矿资源考察报告

四川省康定县大荒坡金矿资源考察报告考察人员:戴朝永李阳军报告编写:戴朝永湖南辰州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发展部二O一一年八月一十五日四川省康定县大荒坡金矿资源考察报告根据董事长提供的相关矿权信息资料,2011年8月1日至5日,投资发展部戴朝永、李阳军对四川省康定县大荒坡金矿进行了资源考察,本次考察的目的是想初步了解矿区基本情况,为是否进行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
一、矿山基本情况1、位置地理康定县大荒坡金矿位于康定县城北东50°方向,隶属康定县金汤区捧塔乡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02°17′30″~102°19′00″,北纬30°24′30″~30°26′00″,由矿区至金汤区约20km,有简易公路与瓦(斯沟)~丹(巴)公路相接,沿瓦丹公路南下经姑咱至瓦斯沟口约40km 与318国道公路交汇。
矿区距康定县87km,距成都市428km,交通较为方便。
2、矿权登记情况敲帮至大荒坡岩金矿探矿权探矿权人为康定鑫宝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勘查许可证号:5100000630530,矿区面积 6.66km2,有效期2008年12月01日至2010年12月01日。
康定鑫宝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在获得四川省康定县敲帮至大荒坡岩金矿探矿权后,先后委托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402地质队和108地质队对该区进行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并于2009年9月由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8地质队提交了《四川省康定县敲帮至大荒坡岩金矿地质详查报告》。
在此基础上,康定鑫宝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10年4月获得该矿的采矿权,采矿许可证号:C5100002010044110064668,开采登记范围面积:2.6636Km2,采矿标高在3530~2640米之间。
登记开采范围由拐点1~4、5~8圈闭。
3、以往地质工作康定县敲帮至大荒坡岩金矿于1958年由甘孜地质队发现,随即进行了踏勘检查,求得黄铁矿6500吨,提交了矿点检查简报。
康定市双牛棚金矿床地质特征

康定市双牛棚金矿床地质特征(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0五地质队,四川都江堰 611830)摘要:康定双牛棚金矿床中金矿体主要赋存于晋宁—澄江期石英闪长岩体中。
东西向断裂为其主要的控矿构造,分布于该区域的中部,且向东延伸出外;以及北东向断裂为区域推覆断层,是北东向、北西向的次级控矿、容矿断层。
区内矿体共有7条,矿体多呈平行脉状分布,局部呈透镜状,严格受断裂控制。
矿体与围岩界线通模糊,两者呈渐变式接触关系。
双牛棚金矿床控矿因素主要有(1)其大地构造背景是金矿成矿的有利地段,控制着区域金矿的形成。
该区域岩浆热液等运动强烈、地质构造运动频繁,是金矿等成矿物质特别富集的重要区域。
(2)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是矿液运移的主要通道。
(3)岩浆活动为金矿成矿提供热源,形成含矿热液沿通道运移富集成矿,岩浆侵位演化、交代重熔、动力分异是控制金矿形成的重要因素;(4)基底地层中基性混合岩类的金丰度也大大高于地壳平均丰度值,也是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之一。
关键词:金矿床;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康定双牛棚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1.1大地构造位置研究区位于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和扬子准地台两个Ⅰ级大地构造单元的接合部(图1)。
康定—道孚三叉裂谷系的中心,也是南北向安宁河深断裂、北西向鲜水河深断裂、北东向茂汶深断裂和北川-映秀深断裂四大断裂带的交汇处。
四川省年代最古老、混合岩化最强烈、岩浆活动最频繁的结晶基底“康定杂岩”出露于矿床内。
区内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和有利的成矿条件,以及良好的地质背景造就了四川“大渡河金谷”的美誉(陈兴兵等,2015)。
图1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图1.2地层区域内地层为双层结构,即以“康定杂岩”为中心,分布有晚太古—晚元古界的咱里组、冷竹关组组成基底。
“杂岩”东侧、北侧出露前震旦系盐井群和地台型上震旦统灯影组及奥陶、志留、泥盆、石炭、二叠系及上三叠统。
“杂岩”西侧为次稳定型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等为盖层。
四川省泸定县尖尖石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浅析

四川省泸定县尖尖石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浅析本文概略介绍了尖尖石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大致总结了矿区地质特征,分析了矿床成因,指出了矿床找矿标志与找矿方向。
分析了矿石结构、构造,指出尖尖石金矿为石英脉型金矿。
标签:金矿石英脉找矿前景1区域地质简况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康滇地轴泸定台穹,地台与地槽接触的安宁河深大断裂带东部,大渡河断裂带和炉霍-康定断裂带的夹持区。
大渡河断裂带为本区的主干构造,由一组近于平行的南北向压扭性断裂组成大渡河断裂带。
岩浆活动最早发生于晋宁期,其后又叠加了华力西期和燕山期岩浆活动。
主要岩石类型有斜长花岗岩、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和闪长岩及其基性--超基性岩。
本区区域变质及围岩蚀变强烈,为金矿物的活化、迁移、提供了致矿流体。
2矿区地质特征2.1矿区地层矿区内地层缺失,仅见第四系,主要沿小沟河床呈带状分布。
主要为坡积、残坡积、洪积含砾砂和含砾、砂粘土等。
2.2构造矿区主要控矿构造为近南北向的逆断层F2和F8。
F2发育于两合梁子地区,断层性质为压扭断层,总体走向近北西--南北向,北段产状255°∠78°,中段145°∠76°,南段87°∠65°,断层沿走向和倾向成“S”形态展布。
F8发育于明槽地区,为南北向剪裂隙,控制明槽地区的金矿化。
剪裂隙中充填矿化石英脉,形成金矿化带。
断裂带北段产状280°∠78°,南段产状260°∠62°,破碎带宽0.15m~0.50 m。
2.3岩浆岩区内侵入岩主要为晋宁期闪长岩、石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
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主要分布于矿区东部,呈岩株、岩脉状产出。
斜长花岗岩分布于矿区中西部,呈岩基状产出。
依结构、组份、蚀变不同可分为似斑状斜长花岗岩、似斑状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强硅化花岗岩、云英岩化花岗岩等。
2.4 变质作用受加里东及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本区晋宁期岩浆岩普遍遭受中-浅区域变质,表现为岩体的钾长石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具较强烈的混合岩化。
四川省康定县二里沟金矿普查报告六O六地质队

正文目录
第一章
前 言--------------------------------------------------------1
第一节 目的任务---------------------------------------------------1
第二节 位置交通---------------------------------------------------1
.五、工作质量
1、在普查阶段,按业主要求,地表沿矿体走向工程控制基本间 距为 80 米。
2、地质测量,原始地质编录,综合图件制作,基本满足规范要 求。
3、采样、加工、化验符合规范要求。
六、存在的问题
1、由于投入的探矿工程量较多,但欠合理,据现有工程对矿体 的控制程度,求得 122b 及 333 内蕴经济资源储量,需要在今后开拓 过程中合理利用工程控制矿体,提高储量级别,减少矿山的投资风险。
一、 位置与交通
小二里沟金矿位于康定县北部,为孔玉乡所辖,矿区所在范围的
极值坐标为:东经 101。59,00,,—102。00,00,,,北纬 303128—303245。
具体范围为一不规则的多边形,拐点直角坐标为:
拐点号
X
Y
1
3383600
18210815
2
3383467
18211975
3
3382140
第四节 矿产-------------------------------------------------------6
第三章 矿区地质-------------------------------------------------------6
第一节 地层---------------------------------------------------------6
几种不同类型金矿的高精度磁测异常特征(李才明等)

第31卷 第2期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31No.22004年4月JOURNALOFCHENGDUUNIVERSITYOFTECHNOLOGY(Science&TechnologyEdition)Apr.2004 [文章编号]1671-9727(2004)02-0180-03几种不同类型金矿的高精度磁测异常特征[收稿日期]2003-06-06[基金项目]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96-914-03)[作者简介]李才明(1952-),男,硕士,副教授,地球物理专业.李才明 李 军 余 舟 李 澎(成都理工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摘要]许多金矿的赋矿(或伴生)岩石与其周围岩石之间存在着磁性差异,如与中基性脉岩有关的金矿成因模式矿床、破碎蚀变火山岩型金矿等,在其上能观测到磁异常。
即使是河床底部缝隙中与砂金相伴沉淀的重砂,由于铁磁性矿物含量较高,与其附近砂石之间存在磁性差异,利用高精度质子磁力仪,也能观测到比较明显的磁异常。
在西藏自治区及四川省一些金矿床(点)上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对砂金矿、锑金伴生型金矿,中基性脉岩型金矿上的高精度磁测异常特征有了新的认识,为利用高精度磁测方法间接寻找金矿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高精度磁测;金矿;中基性脉岩;砂金矿;磁异常[分类号]P631.325 [文献标识码]A利用高精度磁测方法间接寻找蚀变岩型金矿、绿岩带石英脉型金矿及构造破碎带型金矿,国内外已见有报道。
亦有利用高精度磁测结果分析基底构造及断裂构造格架,追索和圈定含金糜棱岩带,在提高信息密度情况下利用磁异常特征直接圈定金矿;还有利用重磁资料研究深部构造与金矿成矿关系及成矿环境等的报道。
针对西部大开发对金矿资源开发的需要,我们在西藏自治区马扎拉金矿区、四川省石棉县大田湾金矿及康定附近几个金矿点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三种不同类型金矿上的剖面(或平面)磁异常特征。
1 砂金矿上的磁异常特征在四川康定附近几个砂金矿点上所作试验测定的总磁场强度剖面类似于图1所示的在西藏自治区马扎拉金矿以南河段上观测到的实测剖面特征,只是由于马扎拉金矿区存在矽卡岩型金矿,磁性强的矽卡岩砂粒向下游搬运沉淀,所以,位于其较低位置的河段测到的磁异常强度较大(幅度可达90nT左右),康定附近砂金矿点上的异常强度相对较小(一般最大幅度30~40nT)。
开荒北金矿成矿地质背景专题研究报告

开荒北金矿成矿地质背景专题研究报告1. 背景开荒北金矿位于中国北部,是一座具有潜力的金矿。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该金矿资源,本报告进行了成矿地质背景的专题研究。
2. 分析2.1 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开荒北金矿所在区域属于晚古生代构造运动影响较大的地区。
区域构造主要表现为断裂和褶皱,形成了复杂的构造格局。
这些断裂和褶皱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2.2 砂岩特征分析在开荒北金矿附近存在大量的沉积岩,主要以砂岩为主。
这些砂岩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并且含有一定量的有机质。
这些特征使得该地区的沉积盆地具备了形成金矿的潜力。
2.3 流体活动分析通过对开荒北金矿附近流体活动进行分析,发现在成岩过程中,岩石中的流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流体携带了金等有价值矿物元素,并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了金矿床。
2.4 矿化脉石特征分析开荒北金矿区域发现了一些具有较高含金量的矿化脉石。
这些脉石主要由含金硫化物和含金碳酸盐等组成。
通过对这些脉石进行详细分析,可以得出该地区存在富集型金矿床的可能性。
3. 结果根据对开荒北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的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区域地质构造复杂,为金矿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2.砂岩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为金矿形成提供了储存空间;3.流体活动在成岩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携带了有价值的金等元素;4.发现了具有较高含金量的矿化脉石。
4. 建议基于以上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进一步深入开展地质勘探工作,寻找更多的金矿床;2.加强对砂岩储层的研究,探索更好的提取金矿方法;3.加大对流体活动的研究力度,进一步了解金矿形成机制;4.对矿化脉石进行详细分析,寻找更多有价值的金矿脉。
5. 总结通过对开荒北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的专题研究,我们了解到该地区具备形成金矿床的有利条件。
进一步的勘探和研究工作将有助于发现更多的金矿资源,并为该地区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报告为虚拟内容,仅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康定县大荒坡金矿资源考察报告考察人员:戴朝永李阳军报告编写:戴朝永湖南辰州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发展部二O一一年八月一十五日四川省康定县大荒坡金矿资源考察报告根据董事长提供的相关矿权信息资料,2011年8月1日至5日,投资发展部戴朝永、李阳军对四川省康定县大荒坡金矿进行了资源考察,本次考察的目的是想初步了解矿区基本情况,为是否进行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
一、矿山基本情况1、位置地理康定县大荒坡金矿位于康定县城北东50°方向,隶属康定县金汤区捧塔乡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02°17′30″~102°19′00″,北纬30°24′30″~30°26′00″,由矿区至金汤区约20km,有简易公路与瓦(斯沟)~丹(巴)公路相接,沿瓦丹公路南下经姑咱至瓦斯沟口约40km 与318国道公路交汇。
矿区距康定县87km,距成都市428km,交通较为方便。
2、矿权登记情况敲帮至大荒坡岩金矿探矿权探矿权人为康定鑫宝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勘查许可证号:5100000630530,矿区面积 6.66km2,有效期2008年12月01日至2010年12月01日。
康定鑫宝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在获得四川省康定县敲帮至大荒坡岩金矿探矿权后,先后委托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402地质队和108地质队对该区进行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并于2009年9月由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8地质队提交了《四川省康定县敲帮至大荒坡岩金矿地质详查报告》。
在此基础上,康定鑫宝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10年4月获得该矿的采矿权,采矿许可证号:C5100002010044110064668,开采登记范围面积:2.6636Km2,采矿标高在3530~2640米之间。
登记开采范围由拐点1~4、5~8圈闭。
3、以往地质工作康定县敲帮至大荒坡岩金矿于1958年由甘孜地质队发现,随即进行了踏勘检查,求得黄铁矿6500吨,提交了矿点检查简报。
1984年402队对该矿区进行了含金性检查,发现了含金黄铁矿化石英脉2条,一般长5~30m,宽0.3~1m,含金品位3.80~7.50×10-6,编制了矿点检查报告,为后来的普查评价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1996年攀西地质大队,采用氰化堆浸提金的工艺在大荒坡进行了小规模开发,因矿石品位低,效果不佳。
2004~2006年,402地质队受鑫宝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进行了初步普查,确定了矿床有进一步工作的价值或远景。
2006年9月至2009年6月委托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8地质队,在原普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矿区地质详查评价工作,并于2009年9月提交了《四川省康定县敲帮至大荒坡岩金矿地质详查报告》,求获(332+333)金矿石资源量约10.36万吨,金金属量358.14kg,矿石平均品位3.46×10-6。
2010年12月,鑫宝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融资为目的委托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402地质队编制了《四川省康定县敲帮至大荒坡岩金矿矿山保有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及相关图件,提交(332)+(333)级保有储资源储量矿石量2446667.65吨,金金属量16663.76kg。
4、矿山现状在探矿权内有两个采矿权区块,一个位于东北角,一个位于西南角,目前开展探矿工作的地方均处在西南角采矿权范围内,有五个主要平硐,自上而下标高分别为2881米、2843米、2763米、2720米、2651米,其中2881米及以上为以前民采区,其余四个平硐为公司进入后新开拓的平硐,除2881米及以上外,其余四个坑道均有掘进作业,主要为探矿工程,少部分为采场布置切割工程。
矿山正在建设500t/d化学浸取选矿厂,计划矿源供应为自产300t/d,外围收购200t/d。
建化学浸取选矿厂的原因在于,目前揭露矿石氧化程度均较高,用浮选几乎难以选出。
矿山尾矿库库容很小,也可以说就是一个尾矿池,选址就在选厂下方的河沟旁。
二、矿区地质及矿体特征按《四川省康定县敲帮至大荒坡岩金矿矿山保有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相关内容摘录如下:敲帮至大荒坡金矿是康定杂岩北侧,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东缘古生界隆起地层中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
1、地层区内除第四系广泛分布外,主要有志留系、泥盆系地层,南西角有少量震旦系、奥陶系地层出露。
由于矿区处于多组构造交汇部位挤压强烈,普遍受不同期次不同方向断层的错移、错失,加之部分地层缺失,分布十分零碎,貌似多个断块集聚拼接而成。
由老至新为:震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第四系。
(1)震旦系(Zba)分布于矿区西南角,呈北西向的带状延伸,南东被棒搭断层切失,北西出图,南部被扬林断层扭错,而与泥盆系地层呈断层接触。
根据岩性特征划分为上、下两个岩性层。
下部岩性层(Zba1):分布于测区南东边缘,为浅灰~灰白色,中厚层状-块状微-隐晶变质白云岩夹薄层状大理岩化灰岩、泥质灰岩及绢云千枚岩条带或透镜体,底部为断层与泥盆系地层接触,厚187m。
上部岩性层(Zba2):分布于Zba1内侧为薄-中厚层状微晶灰岩夹黑色含炭泥质千枚岩、绢云石英岩,沿走向往北西,含碳泥质千枚岩逐渐减少,并多呈长透镜状、条带状产出,厚146m,是Ⅰ号矿体的赋矿层位。
(2)奥陶系(O)分布于矿区西南角内侧,呈北西走向延伸,西延出图,向东在矿区南中部被棒搭断层错失。
由于出露面积小,岩性单一,化石稀少,建立统、组、段依据不足,仅根据岩性组合变化特征划分为上、下两个岩性层。
下部岩性层(O1):为灰白色薄—中厚层状石英岩夹粉红色绢云石英岩、石英绢云母片岩,沿走向西部以厚层状石英岩为主,向东片岩成分增加。
上部岩性层(O2):为浅红厚层状绢云石英岩、石英绢云片岩和含钙镁质的石英绢云片岩,局部见浅绿色中—厚层状细粒石英岩,厚100m,与下伏震旦系呈不整合接触。
(3)志留系(S)大面积分布于矿区中部,占矿区总面积60%。
由于北北西向棒搭断层切错,分为东西两部分,二者岩性类似,产状各异。
东部出露于磨子沟背斜轴部及近轴部;西部沿棒搭断层西盘呈单斜产出。
根据岩性特征,依据区域资料,套定为志留系下统(S1)和志留系中上统(S2-3),划分为三个岩性层,该层是Ⅱ、Ⅲ、Ⅳ号矿的赋存层位。
志留系下统(S1):下部为黄白色薄层状石英细、粉砂岩,间夹灰黑色条带状炭质千枚岩,西侧以灰黑色含碳质千枚岩为主夹少量变质石英砂岩。
中部为淡黄色、灰色绢云千枚岩,砂质、钙质千枚岩夹含钙变质石英粉砂岩,薄层状变质泥质灰岩。
上部为灰色绢云母钙质板岩与浅灰色薄~中厚层状结晶灰岩为主夹变质石英粉砂岩、石英绢云千枚岩,向上过渡为中上志留统,厚160-280m。
志留系中上统(S2-3):以一套变质碳酸盐岩组合为特征,下分三个岩性层:下部岩性层(S2-31)主要为浅灰色中厚层结晶灰岩,夹生物碎屑灰岩。
中部岩性层(S2-32)以浅灰白色中厚层白云岩为主,夹结晶灰岩,泥、砂质千枚岩。
上部岩性层(S2-33)为泥质灰岩夹钙质千枚岩。
(4)泥盆系(D1)分布于矿区北西及南东角的磨子沟背斜两翼。
上部为灰白色、灰色,中~厚层状灰岩,下部灰白色厚层状泥质灰岩。
因浮土掩盖,基岩露头不良,岩层厚度>200m。
北西与下覆志留系地层呈整合接触,北东为构造接触。
(5)第四系(Q)主要为残坡积物(Q4edl):零星分布于陡崖脚下及缓坡地带,系风化及重力堆积作用而形成,由腐植土层及碎石土层组成。
2、构造矿区内总体为一北东~南西向的背斜构造,即磨子沟背斜,它的南西段及南西翼分别被棒搭断层、磨子沟—敲邦断层切错,使背斜破坏,分成三段:南西段抬升并出现老地层,中段背斜保存完好,南东段翼部的泥盆、志留系地层被断层扭错,三者似不协调。
在背斜近轴部及断层旁侧,次级小断裂或破碎带较发育,总体走向呈北西向,控制着区内含矿石英脉的分布及产出。
(1)磨子沟背斜为一舒缓开阔的破背斜,轴部由志留系下统(S1)组成(东段有震旦、奥陶系地层出露)两翼依次出现志留系中上统及泥盆系地层,轴线被断层错移,总体呈北东30°方向延伸,轴面近于直立,略有向北西倾斜之势,两翼基本对称。
(2)棒搭断裂分布于矿区中西部,属区域南北向昌昌冲断裂北延部分,在矿区南侧经扬林断层扭错,走向渐转为北西335°,两端顺延出图。
图内长1500m,向南西倾斜,倾角70~80°,沿倾向南西盘抬升出现震旦、奥陶系地层;南东盘下降,为自留、泥盆系正常层序地层,沿走向南西盘向北西,北东盘向南东相对错移,切割泥盆、志留系地层,切失震旦、奥陶系地层,断距50~100余米,沿断层岩石破碎,片理、千枚岩发育,常见扭曲、拖拽现象产生,属压扭性断裂。
(3)磨子沟-敲邦断层属区域性么堂子断裂的次级断层,产于矿区东南角,呈北西走向,两端出境,断层线波状,有向西凸出呈弧形之势,北西盘为自志留系下统,南东盘大面积出露泥盆系地层,二者呈小角度相交。
总体倾向南南东,倾角45~55°,两侧岩石强烈搓碎,揉皱、挠曲随处可见,根据产出特征及区域资料分析属张扭性断层。
(4)次级断裂集中分布于大荒坡、磨子沟地带,其余零星分布,按其产状分为北西、北东两组。
北西组:主要有F1、F2、F3、F4等4条,分布于矿区中部,彼此平行产出,其中F1产于震旦系上部岩性中,走向以地层基本一致,其余断层产于志留系地层,走向以地层大角度相交。
总体走向115~150°,向北东倾斜,倾角48~67°,以中等倾斜为主,断面波状,局部有羽状小分枝,沿断裂岩石破碎,千枚理、片理发育,并见拉伸线理和小揉皱,构成以绢云母绿泥石为主的千枚岩带。
由于构造多次活动,使早期形成的构造岩带继续受到强烈挤压扭错,产生韧-脆性剪切变形,并扩容其构造空间,伴随多期的硅化沿剪切带充填渗透交代,形成透镜状、脉状、团块状石英脉,分布于千糜岩带的中间,其中的石英脉大部分含金,千糜岩含金微弱,构成金的矿化体,故该组断裂为控矿或储矿构造,Ⅰ、Ⅱ、Ⅲ号金矿体分别产于上列相应编号的断裂带中。
北东组:主要有F6、F7两条,与北西组大角度相交,走向为北东,向北西倾斜,倾角61~82°,长100~150m,宽0.50~3.00m,个别达5m,多由角砾岩组成,未见蚀变及石英脉充填,断面一般平直,具有擦痕,局部呈齿状,属成矿期后的张扭性断层。
3、岩浆岩矿区内未见岩浆岩出露,仅在棒搭断层南西的志留系地层中见有小规模中基性岩—闪长岩脉,呈透镜体及脉状产出,脉体呈北西走向,出露长50~100m,宽2~10m,未见矿化现象。
4、变质作用根据区内变质岩的特征及分布范围,本区的主要变质作用为区域变质和动力变质两类。
矿区南侧外缘的康定群在中条晚期,受热液动力变质作用,使康定群火山岩中-深层度变质,变质程度较高,为绿片岩-角闪岩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