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抗浮计算

合集下载

钢管抗浮计算

钢管抗浮计算

4—6#管线工程钢管抗浮计算一、计算原因现浇外包砼施工最大的困难在于钢管整体上浮,引起结构变形。

为此,进行钢管抗浮设计尤为重要。

泵送混凝土具有流动性大的特点,但又不同于单一的流体,而是由液态水泥浆和固态砂石料所组成的混合物,在混凝土浮力计算中,抗浮力计算示意见图1。

二、抗浮设计设h为浇注砼时砼表面与钢管最低点距离,则h高度范围内,浇注砼需考虑钢管上浮。

图 1 钢管浮力计算示意图每仓浇注长度10m,DN5400钢管标准节长度2.8m,标准节重量为9178kg,单个支墩1.615 m3,目前安装钢管27节,通过钢筋将支墩与钢管连接。

钢管自重包含以下部分:钢管自重:9178kg/2。

8m×10m+9178kg/2.8m×(27节×2。

8m—10m) /2=140128kg每仓钢管外包钢筋重量:1149m×2.98 kg/m +86根×9.9m×1。

58kg/m=4769kg支墩重量为:1。

615 m3×2400kg/m3×4=15504kg挡头钢模重量:3500kg×2块=7000kg抗浮计算过程如下:G=mg=(140128+4769+15504+7000)×9.8 N/kg=1641KNF浮=ρ液g∨排液F浮=2400kg/m3×9。

8 N/kg×∨排液当F浮= G 时∨排液=70 m3通过计算得知图1中所示h=1。

8m三、结论为保证浇注砼时钢管不上浮,需采取抗浮措施,具体如下:浇注砼时控制浇注速度,为防止钢管上浮、走位,整个浇注过程分层分段,分层高度不大于30cm,且左右对称浇注。

浇注至h=1。

8m时,采取浇注一段时间,暂停一段时间,确保抗浮要求。

抗浮验算计算书

抗浮验算计算书

地下室抗浮验算一、整体抗浮(一)主楼部分底板板底相对标高为-4.700,地坪相对标高为:-0.300,抗浮设防水位相对标高为 -1.5m,即抗浮设计水位高度为:3.2m。

裙房部分抗浮荷载:①地上四层裙房板自重:25×0.48=12.0kN/m2②地上四层梁柱折算自重:25×0.50=12.5kN/m2③地下顶板自重:25×0.18=4.5kN/m2④地下室梁柱折算自重:25×0.11=2.75kN/m2⑤底板自重:25×0.4=10.0kN/m2合计:41.75kN/m2水浮荷载:3.2×10=32 kN/m2 ,根据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7-2011 第5.4.3条,41.75/32=1.3>1.05 ,满足抗浮要求。

二、整体抗浮(二)仅一层车库部位J-1基础高度改为800,仅一层地下室位置防水板板底标高与J-1底平,上部采用C15素混凝土回填至设计标高(-4.200)。

抗浮计算如下:图纸修改见结构05底板板底相对标高为-5.100,地坪相对标高为:-0.300,抗浮设防水位相对标高为 -1.5m,即抗浮设计水位高度为:3.6m。

地下室部分抗浮荷载:2①顶板覆土自重:20×0.30=6.0kN/m25×0.25=6.25kN/m2②地下顶板自重:25×0.11=2.75kN/m2③梁柱折算自重:25×(0.4+0.5)=22.5kN/m2④底板及回填自重:0.5 kN/m2考虑设备自重合计:38kN/m2水浮荷载:3.6×10=36kN/m238/36=1.056>1.05 ,满足抗浮要求。

水池抗浮验算计算书

水池抗浮验算计算书

水池抗浮验算计算书
车库基础抗浮验算计算书
整体抗浮计算:
抗浮设计水头:2.0m,底板厚0.5m,底板上覆土0m,顶板折算厚0.25m ,顶板地面做法0.15m。

单位面积水浮力:2.0x10=20KN
单位面积抗力:0.5x26+0.25x26+0.15x20=19.8KN
整体抗浮验算满足。

底板局部抗浮计算:
抗浮设计水头:2.0m,底板厚0.5m,底板上覆土0m。

单位面积水浮力:2.0x10=20KN
单位面积抗力:0.5x26=13KN 局部抗浮不满足。

防水底板需计算配筋。

单位面积净浮力q为:20-13=7KN
按两端固定计算:
板带支座最大负弯矩M1为:Mx=q*L^2/12
=7*7.3*7.3/12
=31.08KNm
板带跨中最大正弯矩M2为:M2=Mx/2=15.54KNm
配筋为:上部为:As1=M1/(0.9*fy*h1)
=31080000/(0.9*360*500)
=191mm 2
下部为:As2=M2/(0.9*fy*h2* 2.5)
=15540000/(0.9*360*300)
=96mm 2
500mm底板按照构造配筋即可,双层双向配 12@150。

地下室抗浮计算

地下室抗浮计算

地下室抗浮计算在建筑工程领域,地下室的抗浮设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地下室抗浮计算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地下室抗浮计算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地下室抗浮问题。

简单来说,当地下室所受到的水浮力超过了地下室自身的重量以及其上覆土的重量之和时,就可能会发生上浮现象,从而导致结构破坏,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地下室抗浮计算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关键因素:一是地下水位。

这是决定水浮力大小的关键因素之一。

地下水位的高低、变化幅度以及持续时间等都会对地下室的抗浮性能产生影响。

在进行抗浮计算时,需要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准确数据来确定地下水位的情况。

二是地下室的结构自重。

这包括地下室的混凝土、钢筋、砌体等各种材料的重量。

计算时要确保各项重量的取值准确无误,不能遗漏任何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是地下室顶部的覆土重量。

覆土不仅能够增加地下室的抗浮能力,还能起到保温、隔热等作用。

在计算覆土重量时,要考虑覆土的厚度、密度等因素。

四是抗浮措施的作用。

常见的抗浮措施有抗浮锚杆、抗浮桩等。

这些措施能够提供额外的抗浮力,在计算中需要合理考虑其贡献。

在进行地下室抗浮计算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整体抗浮计算,另一种是局部抗浮计算。

整体抗浮计算是对整个地下室结构进行的抗浮验算。

其计算公式为:地下室结构自重及覆土重之和应大于等于地下水浮力。

如果计算结果不满足要求,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抗浮措施,如增加结构自重、设置抗浮锚杆或抗浮桩等。

局部抗浮计算则主要针对地下室中的某些特殊部位,比如局部下沉的区域、大开洞部位等。

这些部位由于结构形式的特殊性,可能更容易出现抗浮问题,需要单独进行验算。

以一个实际的工程案例来说明。

假设某地下室长 50 米,宽 30 米,地下水位为-20 米,地下室底板厚度为 05 米,顶板厚度为 03 米,侧墙厚度为 04 米,混凝土的密度为 2500 千克/立方米,钢筋的用量为每立方米 150 千克。

最全的抗浮设计解读

最全的抗浮设计解读

二、整体抗浮计算
Gk=Gk1+γs×h2 Nw,k=γw×hw
二、整体抗浮计算
Gk=Gk1+γw×h21+γs’×h21+γs×h22 =Gk1+γs×h2 Nw,k=γw×hw
二、整体抗浮计算
Gk=Gk1+γw×h2+γs’×h2+γw×h3 =Gk1+γs×h2+γw×h3 Nw,k=γw×hw =γw×(h1 +h2) +γw×h3
三、局部抗浮设计
按照表9.2.4进行分配结束后,根据承载力及裂缝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以上图计算为 例。 1.承载力计算:
防水板承受的净水浮力:q=1.35×51 -(0.5×16+0.4×25)=50.85KN/m2
① 对X方向板的总弯矩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Mx=qly(lx-2C/3)2/8 ② 对Y方向板的总弯矩设计值,按照下式计算: My=qlx(ly-2C/3)2/8 式中 q—垂直荷载设计值 lx ly---等代框架梁的计算跨度,即柱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C---柱帽在计算弯矩方向的有效宽度,见上图 两个方向的总弯矩计算完成后,按照表9.2.4进行分配
从设计步骤上可分为整体抗浮设计和局部抗浮设计
二、整体抗浮设计
1、整体抗浮设计应符合《地规》5.4.3 Gk/Nw,k≥Kw 式中:Gk——建筑物自重及压重之和
Nw,k——浮力作用值
Kw——抗浮稳定安全系数,一般情况下可取1.05. 下面以地下车库为例,对式5.4.3进行分析
Gk——建筑物自重及压重之和,这里面不包含活荷载和后砌隔墙荷载。
三、局部抗浮设计
表9.2.4
截面位置
端跨: 边支座截面负弯矩 跨中正弯矩 第一个内支座截面负弯矩 内跨: 支座截面负弯矩 跨中正弯矩

抗浮桩计算

抗浮桩计算

抗浮桩计算+有实列----难得啊!一般抗浮计算:(局部抗浮)1.05F浮力-0.9G自重<0 即可(整体抗浮)1.2F浮力-0.9G自重<0 即可如果抗浮计算不满足的话,地下室底板外挑比较经济同意以上朋友的观点,一般增大底版自重及底板外挑比抗拔桩要经济很多【原创】抗浮锚杆设计总结抗浮锚杆设计总结1 适用的规范抗浮锚杆的设计并无相应的规范条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岩石锚杆基础”部分以及《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有关锚杆的部分可以参考使用,不过最好只用于估算,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有一些锚杆构造做法可以参考。

对于锚杆估算,推荐使用《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对于岩土的分类较细,能查到一些必要的参数。

2 锚杆需要验算的内容1)锚杆钢筋截面面积;2)锚杆锚固体与土层的锚固长度;3)锚杆钢筋与锚固砂浆间的锚固长度;4)土体或者岩体的强度验算;3 锚杆的布置方式与优缺点1) 集中点状布置,一般布置在柱下;优点:可以充分利用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由于锚杆布置集中,对于地下室底板下的外防水施工也比较方便;对于个别锚杆承载力不足的情况,由于有较多的锚杆分担,有很强的抵抗力。

缺点:要求锚固于坚硬岩体中,不适用于软岩与土体,破坏往往是锚固岩体的破坏;由于局部锚杆较密,锚杆施工不方便;地下室底板梁板配筋较大。

2) 集中线状布置,一般布置于地下室底板梁下;优点:由于锚杆布置相对集中,对于地下室底板下的外防水施工也比较方便;对于个别锚杆承载力不足的情况,由于有较多的锚杆分担,有较强的抵抗力。

缺点:不能充分利用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个人认为考虑的话偏于不安全,对于跨高比小于6的底板梁,可以适当考虑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要求锚固于较硬岩体中,不适用于软岩与土体;地下室底板板配筋较大。

地下室抗浮验算

地下室抗浮验算

地下室抗浮验算在建筑工程领域,地下室的抗浮验算至关重要。

这是确保地下室在地下水作用下保持稳定,不发生上浮破坏的关键环节。

地下室一旦发生上浮,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地下室抗浮验算的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地下室的抗浮问题。

当地下室所受到的地下水浮力超过其自身重量以及上部结构传来的向下压力之和时,地下室就有上浮的趋势。

这种情况下,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抗浮措施,地下室可能会发生局部隆起、开裂甚至整体上浮,导致结构破坏。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抗浮验算呢?这主要是为了在设计阶段就能够预测和评估地下室在地下水作用下的稳定性,从而合理地确定抗浮措施,保证地下室的安全可靠。

抗浮验算可以帮助设计师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增加配重、设置抗浮桩或抗浮锚杆等,以抵抗地下水浮力的作用。

在进行地下室抗浮验算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其中,最重要的是地下水的水位。

地下水水位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浮力的大小。

一般来说,需要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历史最高水位、常年水位以及可能的极端水位等数据来进行验算。

同时,还要考虑地下室的埋深、面积、形状以及上部结构的荷载分布等因素。

计算地下室所受到的浮力通常采用阿基米德原理,即浮力等于排开地下水的体积乘以水的重度。

而地下室的自重则包括结构自身的重量、装修层的重量、设备重量以及可能的覆土重量等。

上部结构传来的向下压力则需要根据结构的类型和布置进行计算。

在实际的抗浮验算中,通常会采用两种方法:整体抗浮验算和局部抗浮验算。

整体抗浮验算是对整个地下室结构进行验算,以确保地下室在整体上不会上浮。

局部抗浮验算则是针对地下室的某些局部区域,如柱下、墙下等,这些部位可能由于荷载分布不均匀而更容易出现抗浮问题。

如果经过验算发现地下室的抗浮能力不足,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抗浮措施。

常见的抗浮措施包括增加地下室的配重,比如增加覆土厚度、采用较重的建筑材料等;设置抗浮桩或抗浮锚杆,通过桩或锚杆与土层之间的摩擦力来抵抗浮力;还可以调整基础形式,如采用筏板基础或箱型基础,增加地下室的整体稳定性。

抗浮计算

抗浮计算

基础计算书补充部分整体抗浮计算:抗浮设计水头:1.5m,底板厚0.3m,,地下室顶板厚0.18m(梁板柱折算厚度0.17m),板顶附土及路面做法厚1.2m单位面积水浮力:1.5x10=15KN单位面积抗力:[0.3x25+1.2x18+0.4x25]x0.9=35.2KN单位面积抗力大于单位面积水浮力,故抗浮板厚度为0.3m满足要求。

底板局部抗浮计算:抗浮设计水头:1.5m,底板厚0.3m。

单位面积水浮力:1.5x10=15KN单位面积抗力:0.3x25x0.9=6.75KN 局部抗浮不满足。

底板需计算配筋。

单位面积净浮力q为:6.75-15=-8.25KN按经验系数法计算:Mx=q*Ly*(Lx-2b/3)*(Lx-2b/3)/8=8.25*4.8*(5.2-2*2.5/3)*(5.2-2*2.5/3)/8=61.8KNmMy=q*Lx*(Ly-2b/3)*(Ly-2b/3)/8=8.25*5.2*(4.8-2*2.5/3)*(4.8-2*2.5/3)/8=52.6KNm柱下板带支座最大负弯矩M1为:M1=0.5*My=31.4KNm(跨中板带最大为0.17)柱下板带跨中最大正弯矩M2为:M2=0.22*My=13.6KNm(跨中板带最大为0.22)配筋为:下部为:As1=M1/(0.9*fy*h1*3.3)=31.4/(0.9*360*250* 3.3)=115mm上部为:As2=M2/(0.9*fy*h2* 3.3)=13.6/(0.9*360*250* 3.3)=50.1mm300mm厚抗浮板构陪钢筋为450mm2,计算配筋小于构造配筋,故采用构造配筋,配筋为 10@1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97m,-10m,m,m)
741.1纯地下室部分整体抗浮计算:
16
KN/m 3180mm
主梁宽0.4m;主梁高0.9m;根数2长度8m
次梁宽0.3m;次梁高0.7m;根数4长度
8m
m 180
mm
主梁宽0.4
m;主梁高0.9m;根数2
长度8m
次梁宽0.3m;次梁高0.7m;根数4
长度
8m
m
1.2m;0.3m
0.5m;
2.5X 2.5 m A=m 2KN
KN
示意图一示意图二
结构自重不计柱
覆土容重取地下室顶板,底板覆土及结构自重:地下一层梁资料:楼板厚度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F=ΔP1*A=223.750.15一层梁资料:
楼板厚度
(±0.00标高相当于绝对高程抗水板上覆土厚度抗水板厚度地下室顶板覆土厚度地下室顶板,底板覆土及结构自重q=KN/m 2
53.006.25154.37抗水底板标高为相当于绝对标高489.6499.6本工程拟采用抗浮锚杆: 根据地勘报告,抗浮设计水位为所以水浮力P=ρgh=
KN/m
2
工程名称: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一、整体抗浮计算:
一层梁折算板厚:0.15地下一层梁折算板厚:KN/m 2
25
锚杆轴向拉力标准(特征)值F=ΔP*A=Δp1=1.2*P-q=36KN/m 2
锚杆间距
Δp=1.05P-q=
1.2商场部分整体抗浮计算:
16
KN/m
3
180mm
主梁宽0.4m;主梁高0.9m;根数2长度8m 次梁宽0.3m;次梁高0.7m;根数4长度
8m
m 180
mm
主梁宽0.4
m;主梁高0.9
m;根数2长度8m
次梁宽0.3m;次梁高
0.7m;根数4长度
8m
m 180mm 主梁宽0.4m;主梁高0.9m;根数2长度8m 次梁宽0.3m;次梁高
0.7m;根数4长度
8m
m 180mm 主梁宽0.4m;主梁高0.9m;根数2长度8m 次梁宽0.3m;次梁高
0.7m;根数4长度
8m
m 180mm 主梁宽0.4m;主梁高0.9m;根数2长度8m 次梁宽0.3m;次梁高
0.7m;根数4长度
8m
m
1.2m;0.3m
0.5
m;
3X 3 m
A=m 2
KN KN
抗水板上覆土厚度
本工程拟采用抗浮锚杆:锚杆间距地下室顶板覆土厚度
抗水板厚度地下室顶板,底板覆土及结构自重q=77.75
KN/m 2
11.05
-0.059.00-0.45示意图一
示意图二
KN/m 2
楼板厚度三层梁资料:
楼板厚度三层梁折算板厚:
0.15二层梁折算板厚:
结构自重不计柱
地下一层梁资料:楼板厚度地下一层梁折算板厚:0.15覆土容重取一层梁资料:
楼板厚度一层梁折算板厚:
0.15二层梁资料:
屋顶梁资料:
楼板厚度地下室顶板,底板覆土及结构自重:0.15屋顶梁折算板厚:
0.15ΔP=1.05P-q=KN/m 2
ΔP1=1.2P-q=
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F=ΔP1*A=锚杆轴向拉力标准(特征)值F=ΔP*A=
99.45
mm
KN
kPa
MPa
m
2
mm 根数:3
mm N/mm 2
mm 2
实配:
3C
20As=942
mm 2
附表:
锚杆的锚固长度L a=0.72
界面的粘结强度降低系数ξ=锚杆的截面面积As=
钢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f yk =
400锚杆杆体的抗拉安全系数K t= 1.8二、锚杆设计
(A)根据《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90)进行设计根据地勘报告,锚杆以中密——密实卵石层嵌固端锚固段注浆体与地层间的粘结强度标准值fmg=锚固段注浆体与筋体间的粘结强度标准值fms=154.37
130
锚杆孔径D=锚杆锚固长度取以下两式计算的较大值:
钢筋直径d=锚杆的杆体的钢筋截面面积按下式确定:
2
3781.820020
锚固长度对粘接强度的影响系数φ=锚杆固体的抗拔安全系数K=694.7
1
锚杆的轴向拉力特征值Nt=t
a mg KN L Df πφ>
s t a m KN L n d f πξφ>t t s yk
KN A f ≥
KN
γQ =
1.3
mm
kpa mm
根数:3
N/mm 2
mm
N/mm 2
mm 2
实配:
3C
25
As=1472mm 2
地层与锚固体粘结强度特征值frb=100154.37
锚杆的拉力标准值N ak =
附表:
锚固体与地层粘结工作条件系数ξ1=1
锚杆锚固长度取以下两式计算的较大值:
锚杆孔径D=130(B)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进行设计3781.8 锚杆的拉力设计值Na=γQ *N ak =200.6875钢筋与锚固体砂浆间的粘结强度设计值fb=
1.68钢筋与砂浆粘结强度工作条件系数ξ3=0.6
边坡工程重要性系数γ0=360锚杆的锚固长度La=锚杆的截面面积As=
807.9
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 y =
锚杆钢筋直径d=25锚杆的杆体的钢筋截面面积按下式确定:
锚杆的抗拉工作条件系数ξ
2=
0.691
1ak a rb
N l Df ξπ≥
03a a b
N l n df γξπ≥
02a s y
N A f γξ≥
注:
1当采用两根钢筋点焊成束的做法时,粘接强度应乘以0.85的折减系数;
2当采用三根钢筋点焊成束的做法时,粘接强度应乘以0.7的折减系数;
3成束钢筋的根数不应该超过三根,钢筋截面总面积不应超过毛孔面积的20%。

当锚固段钢筋和注浆材料采用特殊设计,并经实验验证锚固效果良好时,应适当增加钢筋用量。

则,161kN 0.14N/mm 2
150mm
mm
234KN
300N/mm 2
则,
As=mm 2
则,
基本参数:
161KN 0.8
140kPa
150mm 471mm
则,L=mm
234kN
300N/mm 2
mm 2
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 y =单根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Rt=砂浆与岩石间的粘结强度特征值f=锚杆直径d 13165.1La=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7.4.1条轴心受拉构件正截面计算公式
轴向拉力设计值N=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fy=桩基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Tuk=
(C)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进行设计
基本参数:
(D)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进行设计
则,As=
3052.0780.0
780.0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第5.8.7条轴心抗拔桩的正截面计算公式
锚杆直径d 1=
锚杆直径u=π*d 1=抗拔系数λ=
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k=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桩顶轴向拉力设计值N=10.8t R d lf
π≤10.8t R l d f
π≥
uk i sik i i
T q ul λ=∑uk
sk T l q u
λ≥
y s py py
N f A f A ≤+3
2
23410780300
S y N A mm f ⨯≥==
kN Hz KN/m 2m m m/s 2KN
w=
KN/m
a p =
m/s 2
58.8
140.554垂直于梁跨方向的楼盖受弯连续影响系数C=
0.3楼盖结构阻抗有效重度w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楼盖结构竖向自振频率f n=
楼盖结构阻力比β=(边梁取1,中间梁取2)
楼盖阻力有效质量的分布宽度B=
(E)人行走引起楼盖振动峰值加速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接近楼盖结构自振频率时人行走产生的作用力F p =
基本参数:
8.8
人们行走产生的作用力Po=9.81.06
重力加速度g=
0.0250.35n
f p o F p e -=P
p F a g w
β=
w wBL
=B C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