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检测标准

合集下载

涂料漆的检测标准

涂料漆的检测标准

涂料漆的检测标准涂料漆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和工业领域的材料,其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于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持久性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涂料漆的检测标准来评估其性能和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一、外观检测外观是评估涂料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外观检测应包括颜色、光泽度、涂膜平整度和涂膜附着力等方面的评估。

颜色要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出现色差或色斑。

光泽度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而且在光线下应无明显的划痕和挂纹。

涂膜平整度应不大于规定的允许误差范围,并且涂膜附着力要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二、物理性能检测涂料漆的物理性能直接关系到其使用寿命和功能。

物理性能检测包括涂膜硬度、耐磨性、耐候性和耐腐蚀性等方面的考核。

涂膜硬度应达到规定的标准,能够抵抗一定程度的划伤和冲击。

耐磨性是评估涂料漆表面抗磨损能力的重要指标,需符合相应要求。

耐候性要求涂料漆能够在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下保持原有性能和外观。

耐腐蚀性能是针对不同介质(如酸、碱、盐等)涂料漆的耐受性进行检测。

三、环境指标检测环境指标检测主要涉及涂料漆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有害物质的检测。

VOCs是与大气污染和室内环境污染相关的主要指标之一,涂料漆中VOCs含量应符合相关标准,以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潜在危害。

有害物质的检测主要包括铅、汞、镉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应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以保证使用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

四、其他技术指标检测除了上述主要检测内容外,涂料漆的检测标准还应包括其他技术指标的评估,如干燥时间、溶剂含量、粘度、涂层厚度和耐久性等。

这些指标的准确测量可为涂料漆的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确保涂料漆的性能和质量符合要求。

总结起来,涂料漆的检测标准涵盖了外观、物理性能、环境指标和其他技术指标等多个方面。

通过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进行检测,可以确保涂料漆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具有优良的性能和质量,为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可靠的保证。

因此,在涂料漆的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并合理执行这些检测标准,以确保涂料漆的质量和可靠性达到预期目标。

油漆检测标准

油漆检测标准

性能检测标准1 附着力"漆膜附着力测定法"〔GB/T 1720-1979 〔1989 〕〕"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GB/T 5210-2006 〕〔ISO 4624:2002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GB/T 9286-1998 〕"用胶带试验测定附着力"〔ASTM D3359-2008 〕2 外观和透明度"清漆、清油及稀释剂外观和透明度测定法"〔GB/T 1721-2008 〕3 颜色"清漆、清油及稀释剂颜色测定法" 〔GB/T 1722-1992 〕"透明液体加氏颜色等级评定颜色第1 局部:目视法"〔GB/T 9281.1-2008 〕/ (ISO 4630-1:2004)"透明液体以铂- 钴等级评定颜色第1 局部:目视法"〔GB/T 9282.1-2008 〕/ (ISO 6271-1:2004)"透明液体的颜色〔铂钴法〕"〔ASTM D1209-2005 〕4 粘度"涂料粘度测定法"〔GB/T 1723-1993 〕"胶粘剂粘度的测定"〔GB/T 2794-1995 〕" 涂料黏度的测定斯托默黏度计法"〔GB/T 9269-2009 〕5 流出时间"色漆和清漆用流出杯测定流出时间"〔GB/T 6753.4-1998 〕6 细度"涂料细度测定法"〔GB/T 1724-1979 〔1989 〕〕"色漆、清漆和印刷油墨研磨细度的测定" 〔GB/T 6753.1-2007 〕〔ISO 1524:2000 〕7 不挥发物含量"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GB/T 1725-2007 〕/ 〔ISO 3251:2008 〕"胶粘剂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GB/T 2793-1995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5 〕8 遮盖力"涂料遮盖力测定法"〔GB/T 1726-1979 〔1989 〕〕9 枯燥时间"漆膜、腻子膜枯燥时间测定法"〔GB/T 1728-1979 〔1989 〕〕"涂料外表枯燥试验小玻璃球法"〔GB/T 6753.2-1986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16 〕10 摆杆硬度"色漆和清漆摆杆阻尼试验" 〔GB/T 1730-2007 〕"色漆和清漆摆杆阻尼试验"〔ISO 1522:2006 〕11 柔韧性"漆膜柔韧性测定法"〔GB/T 1731-1993 〕12 耐冲击性"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GB/T 1732-1993 〕"色漆和清漆—快速变形( 耐冲击性试验) 第1 局部:落锤试验( 大面积冲头) "〔GB/T 20624.1-2006 〕/ "色漆和清漆快速变形〔耐冲击性〕试验第1 局部:落锤试验〔大面积冲头〕"〔ISO 6272-1:2002 〕"色漆和清漆—快速变形( 耐冲击性试验) 第2 局部:落锤试验( 小面积冲头) "〔GB/T 20624.2-2006 〕/ "色漆和清漆快速变形〔耐冲击性〕试验第2 局部:落锤试验〔小面积冲头〕"〔ISO 6272-2:2002 〕"有机涂层抗快速变形〔冲击〕的试验"〔ASTMD2794-1993(2004) 〕13 耐水性"漆膜耐水性测定法"〔GB/T 1733-1993 〕"色漆和清漆耐水性的测定浸水法"〔GB/T 5209-1985 〕14 耐热性"色漆和清漆耐热性的测定"〔GB/T 1735-2009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6 〕15耐湿热性"漆膜耐湿热性测定法"〔GB/T 1740-2007 〕16 灰分"色漆和清漆颜料含量的测定第2 局部:灰化法"〔GB/T 1747.2-2008 〕(ISO 14680-2:2000)17 腻子膜柔韧性"腻子膜柔韧性测定法"〔GB/T 1748-1979 〔1989 〕〕18 稠度"厚漆、腻子稠度测定法"〔GB/T 1749-1979 〔1989 〕〕19 回粘性"漆膜回粘性测定法"〔GB/T 1762-1980 〔1989 〕〕20 耐磨性"色漆和清漆—耐磨性的测定—旋转橡胶砂轮法"〔GB/T 1768-2006 〕〔ISO 7784-2:1997 〕"涂料耐磨性测定落砂法"〔GB/T 23988-2009 〕"落砂法测定有机涂层耐磨性"〔ASTM D 968-2005 〕21 打磨性"涂膜、腻子膜打磨性测定法"〔GB/T 1770-2008 〕22 耐盐雾性"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 〔GB/T 1771-2007 〕〔ASTM B117-2007 〕23人工老化" 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曝露滤过的氙弧辐射"〔GB/T 1865-2009 〕"色漆和清漆涂层的人工气候老化曝露曝露于荧光紫外线和水"〔GB/T 23987-2009 〕"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加速试验方法"〔GB/T 14522-2008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三局部:荧光紫外灯"〔GB/T 16422.3-1997 〕"硫化橡胶人工气候老化〔荧光紫外灯〕试验方法"〔GB/T 16585-1996 〕"建筑防水材料老化试验方法"〔GB/T 18244-2000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方法——第三部:荧光UV 灯"〔ISO 4892-3:2006 〕"色漆和清漆涂层的人工老化——暴露于荧光紫外线和水"〔ISO 11507:2007 〕"非金属材料暴露用紫外荧光设备的操作"〔ASTM G154-2006 〕"汽车外饰材料加速暴露用紫外荧光凝露设备"〔SAE J2020-2003 〕24 邵氏硬度"塑料和硬橡胶使用硬度计测定压痕硬度( 邵氏硬度) "〔GB/T 2411-2008 〕25 耐干热性"家具外表漆膜耐干热性测定法"〔GB/T 4893.3-2005 〕26 闪点"闪点的测定快速平衡闭杯法" 〔GB/T 5208-2008 〕(ISO 3679:2004)27 耐砂浆性"铝合金建筑型材第5 局部氟碳漆喷涂型材"〔GB 5237.5-2008 中5.4.10 〕28 铅笔硬度"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 〔GB/T 6739-2006 〕〔ISO 15184:1998 〕"用铅笔试验测定漆膜硬度"〔ASTM D3363-2005 〕29 弯曲试验"色漆和清漆弯曲试验〔圆柱轴〕" 〔GB/T 6742-2007 〕〔ISO 1519:2002 〕" 色漆和清漆弯曲试验( 锥形轴) "〔GB/T 11185-2009 〕30酸值"塑料用聚酯树脂、色漆和清漆用漆基局部酸值和总酸值的测定"〔GB/T 6743-2008 〕〔ISO 2114:2000 〕31 漆基皂化值"色漆和清漆用漆基皂化值的测定滴定法" 〔GB/T 6744-2008 〕〔ISO 3681:1996 〕32 密度"色漆和清漆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 〔GB/T 6750-2007 〕〔ISO 2811-1:1997 〕密度"液态胶粘剂密度的测定方法重量杯法"〔GB/T 13354-1992 〕密度"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第2 局部:密度的测定"〔GB/T 13477.2-2002 〕33 贮存稳定性"涂料贮存稳定性试验方法"〔GB/T 6753.3-1986 〕34 涂刷性"涂料产品的大面积刷涂试验"〔GB/T 6753.6-1986 〕35 全锌含量"锌粉"〔GB/T 6890-2000 中附录A 〕36 金属锌含量"锌粉"〔GB/T 6890-2000 中附录B 〕不挥发分中金属锌含量HG/T 3668-2000 "富锌底漆"中5.13 、"锌粉颜料和富锌涂料干漆膜中金属锌的含量的测定"〔ASTM D6580-2000 〕37 流挂性"色漆流挂性的测定"〔GB/T 9264-1988 〕38 耐洗刷性" 建筑涂料涂层耐洗刷性的测定"〔GB/T 9266-2009 〕39 最低成膜温度"涂料用乳液和涂料、塑料用聚合物分散体白点温度和最低成膜温度的测定"〔GB/T 9267-2008 〕/ "塑料聚合物分散体白点温度和最低成膜温度的测定" (ISO 2115 ∶1996)40 乳胶漆耐冻融性"乳胶漆耐冻融性的测定"〔GB/T 9268-2008 〕41 体积固体含量" 色漆和清漆通过测量干涂层密度来测定涂料的不挥发物体积百分率"〔GB/T 9272-2007 〕〔ISO 3233:1998 〕42 漆膜无印痕试验"漆膜无印痕试验"〔GB/T 9273-1988 〕43 耐冷液性"家具外表耐冷液测定法"〔GB/T 4893.1-2005 〕44 耐液体介质性"色漆和清漆耐液体介质的测定"〔GB/T 9274-1988 〕45 耐碱性" 建筑涂料涂层耐碱性的测定"〔GB/T 9265-2009 〕"海港工程混凝土构造防腐蚀技术规"〔JTJ 275-2000 中附录C.1 〕46 耐油性"漆膜耐油性测定法"〔HG/T 3343-1985 〕47 绝缘漆耐油性"绝缘漆漆膜耐油性测定法"〔HG/T 3857-2006 〕48 巴克霍尔兹压痕试验"色漆和清漆巴克霍尔兹压痕试验"〔GB/T 9275-2008 〕/ 〔ISO 2815:2003 〕49 耐划痕性"色漆和清漆划痕试验" 〔GB/T 9279-2007 〕/ 〔ISO 1518:1992 〕50 耐码垛性"色漆和清漆耐码垛性试验" 〔GB/T 9280-2008 〕/ 〔ISO 4622:1992 〕51 漆基软化点"色漆和清漆用漆基软化点的测定环球法"〔GB/T 9284-1988 〕52 杯突试验"色漆和清漆杯突试验" 〔GB/T 9753-2007 〕/ 〔ISO 1520:2006 〕53 光泽"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之20 °、60 °85 °镜面光泽的测定" 〔GB/T 9754-2007 〕/ 〔ISO 2813:1994 〕54 铅含量"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1 局部:铅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取光谱法和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T 9758.1-1988 〕"锌粉"〔GB/T 6890-2000 中附录C 〕55 镉含量"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4 局部:镉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取光谱法和极谱法"〔GB/T 9758.4-1988 〕"锌粉"〔GB/T 6890-2000 中附录E 〕56 六价铬含量"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五局部:液体色漆的颜料局部或粉末状色漆中六价铬含量的测定二苯卡巴肼分光光度法"〔GB/T 9758.5-1988 〕"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五局部:液体色漆的颜料局部或粉末状色漆中六价铬含量的测定二苯卡巴肼分光光度法"〔ISO 3856.5:1984 〕57 铬含量"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6 局部:色漆的液体局部中铬总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取光谱法"〔GB/T 9758.6-1988 〕58 汞含量"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7 局部:色漆的颜料局部和水可稀释漆的液体局部的汞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取光谱法"〔GB/T 9758.7-1988 〕59 铁含量"锌粉"〔GB/T 6890-2000 中附录D 〕60 耐沾污性"建筑涂料涂层耐沾污性试验方法"〔GB/T 9780-2005 〕61 酸性盐雾试验"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GB/T 10125-1997 〕"人造环境中的腐蚀试验盐雾试验"〔ISO 9227:2006 〕62 船舶漆耐盐水性"船舶漆耐盐水性的测定盐水和热盐水浸泡法"〔GB/T 10834-2008 〕63 漆膜颜色"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一局部:原理"〔GB/T 11186.1-1989 〕、"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二局部:颜色测量"〔GB/T 11186.2-1989 〕、"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三局部:色差计算"〔GB/T 11186.3-1989 〕"色漆和清漆色漆的目视比色"〔GB/T 9761-2008 〕/ "色漆和清漆色漆的目视比色" (ISO 3668:1998)64 总铅含量"色漆和清漆总铅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T 13452.1-1992 〕65 漆膜厚度"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 〔GB/T 13452.2-2008 〕/ (ISO 2808:2007)66 丝状腐蚀试验"色漆和清漆钢铁外表上涂膜的耐丝状腐蚀试验"〔GB/T 13452.4-2008 〕"色漆和清漆耐丝状腐蚀的测定第1 局部: 钢构造" (ISO 4623-1:2000)67 粉末涂料烘烤时质量损失"粉末涂料第7 局部:烘烤时质量损失的测定法"〔GB/T 21782.7-2008 〕/ 〔ISO 8130-7:1992 〕68 拉伸性能"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GB/T 528-1998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9 〕69 粘结强度"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7 、8 〕"海港工程混凝土构造防腐蚀技术规"〔JTJ 275-2000 中附录C.3 〕70 撕裂强度"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10 〕71 定伸时老化"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11 〕72 加热伸缩率"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12 〕73 低温柔性"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13 〕74 低温弯折性"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14 〕75 不透水性"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15 〕76 电阻率"石油罐导静电涂料电阻率测定法"〔GB/T 16906-1997 〕77 胶化时间"热固性粉末涂料在给定温度下胶化时间的测定"〔GB/T 16995-1997 〕78 二异氰酸酯单体含量" 色漆和清漆用漆基异氰酸酯树脂中二异氰酸酯单体的测定"〔GB/T 18446-2009 〕79 玻璃化温度"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第2 局部: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GB/T 19466.2-2004 〕/ "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第 2 局部: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ISO 11357-2:1999 〕"色漆和清漆用漆基—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ISO 16805:2003 〕80 异氰酸酯基含量"聚氨酯预聚体中异氰酸酯基含量的测定"〔HG/T 2409-1992 〕81 脱漆剂脱漆效率"脱漆剂脱漆效率测定法"〔HG/T 2881-1997 〕82 催干剂催干性能"催干剂催干性能测定法" 〔HG/T 2882-1997 〕83 击穿强度"绝缘漆漆膜击穿强度测定法"〔HG/T 3330-1980 〔1985 〕〕84 体积电阻、外表电阻"绝缘漆漆膜体积电阻系数和外表电阻系数测定法"〔HG/T 3331-1978 〕85 电泳漆电导率"电泳漆电导率测定法"〔HG/T 3335-1977 〔1985 〕〕86 电泳漆泳透力"电泳漆泳透力测定法"〔HG/T 3336-1977 〔1985 〕〕"电泳漆泳透力测定法〔钢管法〕"〔HG/T 3339-1979 〔1985 〕〕87 吸水率"漆膜吸水率测定法"〔HG/T 3344-1985 〕88 绝缘漆吸水率"绝缘漆漆膜吸水率测定法"〔HG/T 3856-2006 〕89 水分"稀释剂、防潮剂水分测定法"〔HG/T 3858-2006 〕90 白化性"稀释剂、防潮剂白化性测定法"〔HG/T 3859-2006 〕91 挥发性"稀释剂、防潮剂挥发性测定法"〔HG/T 3860-2006 〕92 胶凝数"稀释剂、防潮剂胶凝数测定法"〔HG/T 3861-2006 〕93 涂层耐冻融循环性"建筑涂料涂层耐冻融循环性测定法"〔JG/T 25-1999 〕94 抗氯离子渗透性"海港工程混凝土构造防腐蚀技术规"〔JTJ 275-2000 中附录C.2 〕95 粒度分布"粉末涂料第13 局部:激光衍射法分析粒径分布"〔ISO 8130-13:2001 〕〔GB/T 21782.13-2009 〕96 流动性"粉末涂料第5 局部: 粉末/ 空气混合物流动特性的测定" (ISO 8130-5:1992)97 异氰酸酯单体含量"色漆和清漆用漆基—异氰酸酯树脂中单体二异氰酸酯的测定"〔ISO 10283:2007 〕98 VOC 含量"化学试剂气相色谱法通那么"〔GB/T 9722-2006 〕"色漆和清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含量的测定差值法"〔GB/T 23985-2009 〕(ISO 11890-1:2007)"色漆和清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23986-2009 〕(ISO 11890-2:2006)"色漆和清漆低VOC 乳胶漆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罐VOC) 含量的测定"〔GB/T 23984-2009 〕〔ISO 17895:2005 〕99 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色漆和清漆用漆基—凝胶渗透色谱(GPC) —第1 局部:四氢呋喃(THF) 作为洗脱剂"〔ISO 13885-1:2008 〕100 MEQ 值"色漆、清漆和清基水性涂料和漆基MEQ( 毫克当量) 值的测定"〔ISO 15880:2000 〕101 含水量"气相色谱法测水稀释性涂料含水量"〔ASTM D3792-2005 〕102 耐溶剂擦拭性"用溶剂擦拭法测定硅酸乙酯〔无机〕富锌底漆的耐MEK 擦拭性"〔ASTM D4752-2003 〕"采用溶剂擦拭法测定有机涂料耐溶剂擦拭性"〔ASTM D5402-2006 〕"涂料耐溶剂擦拭性测定法"〔GB/T 23989-2009 〕103 残留单体含量"毛细柱气相色谱法测定〔苯丙〕乳液中残留单体的含量"〔ASTM D4827-2003 〕104 T 弯"预涂漆试板涂层弯曲试验方法"〔ASTM D4145-83 〔2002 〕〕"卷材涂料试验方法第7 局部:弯曲时涂层抗开裂试验〔T 弯试验〕"〔DIN EN 13523-7-2001 〕105 抗石击性"试验方法标准涂层抗石击性"〔ASTM D 3170-03 〕" Erichsen 抗石击性测试仪规"〔VDA 621427 〕"外表涂层耐石击性试验"〔SAE J400-2002 〕106 涂料鉴定"红外光谱分析方法通那么"〔GB/T 6040-2002 〕107 金属元素含量"化学试剂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通那么"〔GB/T 9723-2007 〕108 化学元素含量"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通那么"〔GB/T 15337-2008 〕109 比照率"白色和浅色漆比照率的测定"〔GB/T 23981-2009 〕110 抗粘连性"木器涂料抗粘连性测定法"〔GB/T 23982-2009 〕111 耐黄变性"木器涂料耐黄变性测定法"〔GB/T 23983-2009 〕112 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含量"涂料中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23990-2009 〕113 可溶性有害元素含量"涂料中可溶性有害元素含量的测定"〔GB/T 23991-2009 〕114 氯代烃含量"涂料中氯代烃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23992-2009 〕115 甲醛含量"水性涂料中甲醛含量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GB/T 23993-2009 〕116 施工性( 重涂适应性) GB/T 6748-2008 中5.14 ;GB/T 9755-2001 中5.4 ;HG/T 2592-94 中6.3 ;JG/T 3049-1998 中5.5 HG/T 3346-1999 中4.9117 初期枯燥抗裂性GB/T 9779-2005 中5.6 ;JG/T 24-2000 中6.8118 容器中状态GB 9755-2001 中5.3 ;HG/T 2594-94 中6.1 ;JG/T 3049-1998 中5.4 119 鲜映性GB/T 13492-92 中5.15 120 渗色性( 耐硝基漆性)GB/T 13493-92 中4.18 ;HG/T 2009-91 中4.9 ;HG/T 2576-94 中附录C ;HG/T 2594-94 中6.8 ;HG 2239-91 中4.11 ;HG/T 3354-1987 中3.9121 筛余物HG/T 2006-2006 中5.5122 溶剂可溶物中硝基HG/T 2277-92 中4.14 ;HG/T 2592-94 中6.12123 溶剂可溶物组成HG/T 2594-94 中附录C124 适用期HG/T 2661-95 中4.16 ;HG/T 2884-1997 中4.9 ;HG/T 3668-2000 中5.9 125 白度JC/T 423-91 中5.8126 耐干擦性JC/T 423-91 中5.12127 溶解性HG/T 3380-1987 中3.3128 混合性HG/T 2884-1997 中4.5129 透水性GB/T 9779-2005 中5.9130 苯酐含量HG/T 2453-93 中6.14 ;HG/T 2576-94 中附录D131 不粘胎枯燥时间GA/T 298-2001 中6.1.5132 玻璃珠撒布试验GA/T 298-2001 中6.1.13133 玻璃珠结实附着率GA/T 298-2001 中6.1.14134 环氧树脂检验HG/T 2884-1997 中4.13 ;HG/T 3668-2000 中5.14135 耐砂浆性HG/T 3792-2005 中5.19136 溶剂可溶物氟含量HG/T 3792-2005 中附录B137 树脂中PVDF 树脂含量HG/T 3793-2005 中附录A138 动态抗开裂性JG/T 157-2004 中附录B139 泳透力HG/T 3952-2007 中5.4.2.7140 L- 效果HG/T 3952-2007 中5.4.2.8141 Gel 分率HG/T 3952-2007 中5.4.3.12142 热稳定性"颜料在烘干型漆料中热稳定性的比较"〔GB/T 1711-1989 〕143 密度"颜料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GB/T 1713-2008 〕/ " 颜料和体质颜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0 局部: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 (ISO 787-10:1993)144 水悬浮液pH 值"颜料水悬浮液pH 值的测定"〔GB/T 1717-1986 〕145 颜色"颜料颜色的比较"〔GB/T 1864-1989 〕146 水溶物"颜料水溶物测定冷萃取法"〔GB/T 5211.1-2003 〕"颜料水溶物测定热萃取法"〔GB/T 5211.2-2003 〕147 105 ℃挥发物"颜料在105 ℃挥发物的测定"〔GB/T 5211.3-1985 〕148 装填体积和表观密度"颜料装填体积和表观密度的测定"〔GB/T 5211.4-1985 〕149 颜料耐性"颜料耐性测定法"〔GB/T 5211.5-2008 〕150 水溶硫酸盐、氯化物和硝酸盐"颜料水溶硫酸盐、氯化物和硝酸盐的测定"〔GB/T 5211.11-2008 〕(ISO 787-13:2002) 151 水萃取液电阻率"颜料水萃取液电阻率的测定"〔GB/T 5211.12-2007 〕152 水萃取液酸碱度"颜料水萃取液酸碱度的测定"〔GB/T 5211.13-1986 〕153 筛余物"颜料筛余物的测定机械冲洗法"〔GB/T 5211.14-1988 〕"颜料筛余物的测定水法手工操作"〔GB/T 5211.18-1988 〕"颜料筛余物测定法"〔HG/T 3852-2006 〕154 吸油量"颜料吸油量的测定"〔GB/T 5211.15-1988 〕155 消色力"白色颜料消色力的比较"〔GB/T 5211.16-2007 〕〔ISO 787-17:2002 〕156 白色颜料比照率"白色颜料比照率〔遮盖力〕的比较"〔GB/T 5211.17-1988 〕157 遮盖力"颜料遮盖力测定法"〔HG/T 3851-2006 〕158 相对着色力和冲淡后颜色"着色颜料的相对着色力和冲淡色的测定目视比较法"〔GB/T 5211.19-1988 〕159 易分散程度"颜料易分散程度的比较振荡法"〔GB/T 9287-1988 〕160 相对着色力、相对散射力"着色颜料相对着色力和白色颜料相对散射力的测定光度计法"〔GB/T 13451.2-1992 〕161 干粉耐热性"颜料干粉耐热性测定法"〔HG/T 3853-2006 〕162 流动度"颜料流动度测定法"〔HG/T 3854-2006 〕163 二氧化钛含量GB/T 1706-2006 中7.1164 硫酸钡和总锌量GB/T 1707-1995 中5.1165 氧化锌含量GB/T 1707-1995 中5.2 、GB/T 3185-92 中5.1166 总铁含量GB/T 1863-2008 中8.1167 铬酸铅GB/T 1863-2008 中8.7168 总钙量GB/T 1863-2008 中8.8169 有机着色物存在GB/T 1863-2008 中8.9170 总铅含量GB/T 3184-2008 中6171 金属物含量GB/T 3185-92 中5.2172 氧化铅含量GB/T 3185-92 中5.3.1173 锰的氧化物含量GB/T 3185-92 中5.4.1174 氧化铜含量GB/T 3185-92 中5.5.1175 二氧化硅含量HG/T 3007-1999(2007) 中5.3 ;HG/T 3006-86(2007) 中2.2176 氧化钡含量HG/T 3007-1999(2007) 中5.1177 三氧化二硼含量HG/T 3007-1999(2007) 中5.2178 水可溶分HG/T 3007-1999(2007) 中5.4179 盐酸不溶物含量GB/T 3185-92 中5.6180 灼烧减量GB/T 3185-92 中5.7 ;HG/T 2248-91 中5.5 181 干粉白度182 油膜白度。

涂料产品国家检测标准

涂料产品国家检测标准

涂料产品国家检测标准
省涂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是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的[()省质监认字(082)]具有第三方公正位的、省唯一专门从事涂料质量检验的省级质检机构。

省涂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是中国国家论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定的3C 产品强制性论证检测机构之一。

设在本院的质量机构按照GB/T15481(idt ISO/IEC 导则25)标准要求,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其检验结果具法定效力和权威性。

质检机构配备了先进的老化试验和检验的仪器装备,包括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具先进水平的分析仪器,拥有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专业技术人员,能能为客户提供“公正、快捷、准确”的质量检测服务。

联系人:高艳涛(工程师)
联系:7。

涂料光泽度检测标准

涂料光泽度检测标准

涂料光泽度检测标准涂料的光泽度是指其表面的反光能力,是涂料表面光洁度的一种表现。

光泽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涂料的美观度和质量感,因此对涂料光泽度的检测标准也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涂料光泽度检测的标准及相关内容。

一、检测方法。

1. 视觉比较法。

采用人眼观察法,将被检测的涂料与标准样品进行比较,根据两者之间的光泽度差异来判断被检测涂料的光泽度等级。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容易出现误判。

2. 光泽度计测量法。

使用光泽度计进行测量,通过仪器的光源和接收器来测量涂料表面的反射光强度,再根据测得的数值来判断涂料的光泽度等级。

这种方法准确性较高,但需要专业的仪器设备和操作技术。

二、检测标准。

1. GB/T 9754-2007《建筑涂料光泽度的测定》。

该标准规定了建筑涂料光泽度的测定方法,包括视觉比较法和光泽度计测量法两种方法,以及对不同光泽度等级的涂料的要求和判定标准。

2. ASTM D523-14《标准试验方法用于确定涂层和塑料的光泽度》。

这是美国材料和试验协会发布的关于涂层和塑料光泽度测定的标准方法,包括了使用光泽度计进行测量的详细步骤和要求。

三、检测要点。

1. 样品准备。

在进行光泽度检测前,需要对样品进行准备,确保样品表面平整、干净,无杂质和划痕,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2. 仪器校准。

使用光泽度计进行测量时,需要先对仪器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测量环境。

在进行光泽度测量时,需要保持测量环境的稳定,避免外界光线和影响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干扰。

四、检测结果判定。

根据测得的光泽度数值,参照相关标准,判定被检测涂料的光泽度等级,从而评估其质量和适用范围。

五、检测意义。

光泽度检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规范涂料生产和质量控制,提高涂料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选购和使用涂料的参考依据,保证了涂料使用效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六、总结。

涂料光泽度检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涂料行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涂料测试标准

涂料测试标准

涂料测试标准1. 引言涂料是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和家居装饰等领域的一种常见材料。

为了确保涂料的质量和性能符合相关要求,制定涂料测试标准对于监控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2.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明确涂料测试的标准和要求,以指导涂料生产商、质检机构和相关使用单位进行涂料质量检测。

3. 测试范围涂料测试涵盖以下方面:- 物理性能测试:包括干燥时间、硬度、粘度等指标。

- 化学成分测试:包括挥发性有机物含量(VOC)、重金属含量等指标。

- 耐候性测试:包括耐水性、耐酸碱性等指标。

- 膜厚测试:用于确定涂料施工的膜厚是否符合要求。

- 色差测试:用于检测涂料颜色的均匀度和与标准色的一致性。

4. 测试方法涂料测试应根据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进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测试方法:- 干燥时间测试:将涂料施加在指定基材上,在规定条件下进行干燥时间测定。

- 粘度测试:采用粘度计对涂料进行测定,通常使用不同规格的粘度杯或旋转粘度计。

- VOC测试: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涂料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 膜厚测试:使用膜厚计对涂料施工后的膜厚进行测定,可根据涂料种类选择适当的测试方法。

- 耐候性测试: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可以采用原位暴露、人工气候箱或盐雾试验等方法进行测试。

5. 结论涂料测试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确保涂料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

通过遵循涂料测试标准,涂料制造商可以确保其产品符合相关要求,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并赢得市场份额。

需要注意的是,文档中提到的测试范围和测试方法只是一些常见的内容,具体的测试标准和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选择。

涂料检测标准

涂料检测标准

涂料检测标准涂料检测标准⽬前我国涂料检测标准采⽤的是:合成乳液外墙涂料—GB/T9755-1995合成乳液内墙涂料---GB/T9756-1995;GB/T18582-2001对于外墙,⼈们⽐较关⼼的是涂料的耐⽼化性,因为外墙涂料暴露在⼤⽓中,受到严峻的环境考验,需要有良好的耐⽼化性,国标的检测采⽤氙灯⼈⼯加速⽼化的⽅法来检测。

这种⽅法模拟了天⽓环境变化对涂料的损耗,现⾏的标准是:合格品200⼩时;⼀级品是250⼩时。

对于内墙,⼈们最关⼼的是涂料的耐洗刷性,国标也是采⽤了⼈⼯加速检测的⽅法,⽬前我国国标的要求是≥300次。

除此之外,检测指标还包括在容器中的状态、施⼯性、涂膜外观、⼲燥时间、耐碱性、耐冻融性、和涂层耐温变性和抗裂延伸率等。

应该说国内的检测标准很低,⽐国外发达国家的标准低很多,⽐如:耐⽼化性在国外⼀般要求在500⼩时以上。

由于杜朗产品只在欧洲⽣产,供应欧洲和全世界其它地区的涂料都遵循欧洲的检测标准,因此在品质上绝对⾼于在国内⽣产的同类产品。

合成树脂乳液内墙涂料技术指标(GB/T 9756-1955)项⽬指标⼀等品合格品在容器中状态:搅拌混合后⽆硬块,呈均匀状态施⼯性:刷涂⼆道⽆障碍涂膜外观:涂膜外观正常⼲燥时间:不⼤于2h对⽐率(⽩⾊和浅⾊) :不⼩于0.93 0.90耐碱性(24h):⽆异常耐洗刷性:次不⼩于300 100涂料耐冻融性:不变质合成树脂乳液外墙涂料(平薄型)技术指标(GB/T 9755-1955)项⽬指标⼀等品合格品在容器中状态:搅拌混合后⽆硬块,呈均匀状态施⼯性:刷涂⼆道⽆障碍涂膜外观:涂膜外观正常⼲燥时间:不⼤于2h对⽐率(⽩⾊和浅⾊) :不⼩于0.90 0.87耐⽔性:96h ⽆异常耐碱性:48h ⽆异常耐洗刷性:次不⼩于1000 500耐⼈⼯⽼化性:250h 200h粉化,级1变⾊,级2涂料耐冻融性:不变质乳胶漆检测⽅法及品质控制⽔性建筑涂料⽬前应⽤最多的室内墙乳胶漆,不同的乳胶漆适⽤范围不同,须⽤不同的⽅法来检验和控制产品的质量。

涂料及涂料产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涂料及涂料产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涂料及涂料产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涂料及涂料产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涂料及涂料产品是现代工业生产和建筑装饰的必备产品之一。

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耐久性、美观度和环境友好性等方面,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涂料及涂料产品的质量,需要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以及检验方法,以便进行质量监管和检测。

一、涂料质量标准1.色彩和光泽度:涂料产品的颜色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如GB/T 9789《涂料色泽检验方法》。

颜色可以通过比色仪或者视觉进行检验。

光泽度可以通过光泽度计或者视觉进行检验。

2.干燥时间:涂料干燥时间是涂料施工后能够变得干燥,不再粘附其他物体的时间。

涂料干燥时间的测定可以通过质量变化、表面触摸、挂针或者挂球等方法进行。

3.附着力:涂料附着力是指涂料与基材的黏附程度。

一般通过扒拉试验、压敏胶带试验或者划格试验等方法进行。

4.硬度:涂料的硬度可以分为铅笔硬度和划痕硬度。

铅笔硬度是指用铅笔在涂层上不产生划痕的力度。

划痕硬度是指用钢尖在涂层上划痕的力度。

硬度测定可以通过相应的硬度计进行。

5.耐候性:涂料的耐候性是指涂料在室外暴露条件下保持其性能的能力。

常见的耐候性试验方法有人工气候老化试验和自然气候老化试验。

二、涂料检验方法1.外观质量检测:通过目测或者显微镜观察涂层的外观,检查是否有鼓泡、流淌、粗糙、脆化等缺陷。

2.固含量测定:通过测量涂料的固体含量来评估涂料的稠度和流动性,主要有烘箱法和红外涂料固化仪法。

3.粘度测定:用来衡量涂料的粘稠度,可以通过流水量、铅珠落下时间或者旋转式粘度计等方法进行测定。

4.干燥时间测定:通过测量涂料从液体状态变为固体状态需要的时间来评估其干燥时间。

可以通过指纹法、触摸法或者测量固化时间的仪器进行测定。

5.附着力测试:涂层附着力的测试可以通过划格法、交叉划格法或者扒拉试验法进行。

6.硬度测试:通过铅笔硬度和划痕硬度来评估涂料的硬度。

铅笔硬度可以通过划铅笔来判断;划痕硬度可以通过用锐利物体在涂层上划痕的效果进行评估。

涂料检测一般检测项目

涂料检测一般检测项目

涂料检测一般检测项目
摘要:
1.涂料检测的背景和意义
2.涂料检测的主要项目
3.涂料检测的方法和标准
4.涂料检测的应用和前景
正文:
涂料检测一般检测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涂料的物理性能检测
涂料的物理性能检测主要包括颜色、光泽、粘度、细度、密度、固体含量等。

这些检测项目能够对涂料的基本性能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2.涂料的化学性能检测
涂料的化学性能检测主要包括PH 值、耐水性、耐酸碱性、耐候性、耐磨性、耐盐雾性等。

这些检测项目能够对涂料的化学稳定性和耐久性能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能够在特定环境下长期使用。

3.涂料的环保性能检测
涂料的环保性能检测主要包括VOC 含量、重金属含量、有害物质含量等。

这些检测项目能够对涂料的环保性能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4.涂料的施工性能检测
涂料的施工性能检测主要包括流平性、流挂性、涂布率、遮盖力等。

这些检测项目能够对涂料的施工性能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易于施工和达到预期效果。

涂料检测的方法和标准通常由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机构制定,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涂料检测标准目前我国涂料检测标准采用的是:合成乳液外墙涂料—GB/T9755-1995合成乳液内墙涂料---GB/T9756-1995;GB/T18582-2001对于外墙,人们比较关心的是涂料的耐老化性,因为外墙涂料暴露在大气中,受到严峻的环境考验,需要有良好的耐老化性,国标的检测采用氙灯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来检测。

这种方法模拟了天气环境变化对涂料的损耗,现行的标准是:合格品200小时;一级品是250小时。

对于内墙,人们最关心的是涂料的耐洗刷性,国标也是采用了人工加速检测的方法,目前我国国标的要求是≥300次。

除此之外,检测指标还包括在容器中的状态、施工性、涂膜外观、干燥时间、耐碱性、耐冻融性、和涂层耐温变性和抗裂延伸率等。

应该说国内的检测标准很低,比国外发达国家的标准低很多,比如:耐老化性在国外一般要求在500小时以上。

由于杜朗产品只在欧洲生产,供应欧洲和全世界其它地区的涂料都遵循欧洲的检测标准,因此在品质上绝对高于在国内生产的同类产品。

合成树脂乳液内墙涂料技术指标(GB/T 9756-1955)项目指标一等品合格品在容器中状态:搅拌混合后无硬块,呈均匀状态施工性:刷涂二道无障碍涂膜外观:涂膜外观正常干燥时间:不大于2h对比率(白色和浅色) :不小于0.93 0.90耐碱性(24h):无异常耐洗刷性:次不小于300 100涂料耐冻融性:不变质合成树脂乳液外墙涂料(平薄型)技术指标(GB/T 9755-1955)项目指标一等品合格品在容器中状态:搅拌混合后无硬块,呈均匀状态施工性:刷涂二道无障碍涂膜外观:涂膜外观正常干燥时间:不大于2h对比率(白色和浅色) :不小于0.90 0.87耐水性:96h 无异常耐碱性:48h 无异常耐洗刷性:次不小于1000 500耐人工老化性:250h 200h粉化,级1变色,级2涂料耐冻融性:不变质乳胶漆检测方法及品质控制水性建筑涂料目前应用最多的室内墙乳胶漆,不同的乳胶漆适用范围不同,须用不同的方法来检验和控制产品的质量。

但其常规检验方法有相同之处,先列举如下。

1、容器中的状态新开盖的原出厂涂料所呈现的状况,诸如是否出现分层、结皮、增稠、胶凝、沉底或结块等现象,以及能否重新混合成均匀状态的情况。

实验方法为目测法,可参考美国联邦实验方法标准No.141中的3011容器中的状态。

2、分散细度分散细度又称研磨细度,使体系中颜填料分散程度的一种量度,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在标准细度计上得到的读数,该读数表示细度计某处凹槽的深度,一般以μm表示。

研磨细度小,表示分散好,颜填料的利用率高,涂料的遮盖力强,涂膜外观光洁。

国标GB/T1724,GB/T6753。

1级国际标准ISO1542均采用刮板细度计的方法。

3、漆膜外观乳胶漆膜干燥后目测检查,如漆膜平整、均匀,无针孔、缩孔、流挂,无明显的刷痕,颜色与标准样板差异不明显,光泽符合要求(有光、半光或无光)即为合格。

漆膜外观是涂料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对于颜色控制高的常用色差仪进行测试,测试方法由GB/T9754、ISO2813等。

4、pH值pH值是溶液氢离子浓度的量度。

涂料储存过程中,pH值变化可表示涂料稳定性的好坏以及涂料性能的变化。

5、稠度(低剪切黏度)是指流体流动时的内部阻力。

该性能指标对涂料的施工性能和流动性很重要。

GB/T9626和ASTM D 562均用斯托默粘度计测定。

大多数乳胶漆的黏度约为150-300g/100r。

6、冻融稳定性乳胶漆经受冷冻和随后的熔化过程(循环试验)后,保持其源状态的能力,既不发生凝固、返粗或黏度过大等弊端的能力。

有些乳胶漆黏度会有所增大,只要不影响其流平性和施工性是可以接受的。

GB/T9628和ASTM2245均采用一500ml灌装涂料放置于-18℃的环境中17h,取出后置于常温下7h使其溶解,此为一个循环,一般乳胶漆进行1-5个循环,评定性能变化为0-10级,无变化者为好。

7、干燥时间指在规定的干燥条件下,某一厚度的液态涂膜到形成固态漆膜所需要的时间,它由涂料成分及环境条件决定。

涂料干燥太慢会粘附灰尘、昆虫等而使涂膜外观变差,如在户外遇到雨水等还会导致外观不均匀。

大部分乳胶漆达到指触干时间为1-2h,低光和无光乳胶漆通常几小时至十多小时可重复涂装,半光和有光乳胶漆重涂时间一般大于18h,这要根据环境温度和湿度灵活掌握一次性涂覆的厚度来控制。

涂料要达到最佳性能,一般要干燥几天甚至几个星期。

测定方法有CB/T1728、GB/T6753。

2、ISO1517、GB/T9273、GB/T9280、ISO3678以及ASTM D1640等。

8、对比率是指涂于规定反射率的黑色和白色底材上统一涂膜的反射率之比。

当对比率≥0.98时可认为该涂层已完全遮盖底材,因此用对比率来判断涂层的遮盖力可部分消除人工误差。

这种办法适用于白色和浅色涂料。

GB/T9270、GB/T5211、ISO2814、ASTM D 2805均用反射仪法来测定对比率。

9、抗流挂性在垂直面施工的涂料,由于其黏度过稀、涂层过厚、施工不当等原因造成的抗流挂性差,涂抹在固化之前发生局部流淌,形成各种形状下边沿厚的不均匀涂层,称为流挂。

GB/T9264、ASTM D 4400均可采用不同规格的多齿挂涂器(如50-275μm、250-475μm等规格)刮涂后旋转90°垂直放置,涂膜薄的条在上,涂膜厚的条在下,视未流入下条膜的最后一条为未流挂的膜厚。

10、涂溅漆值乳胶漆经常用辊涂法施工,辊涂溅漆值是测定辊涂法施工是涂料溅落量的评定方法。

ASTM D 4707用一定规格和涂料颜色反差较大的图纸收集辊涂时溅落在图纸上涂料点的大小和密度,然后与标准图纸对比来评定。

11、耐碱性评定涂膜对碱侵蚀的抵抗能力。

乳胶漆列入耐碱性指标,主要考虑水泥等碱性物质对涂层的影响。

GB/T9265采用饱和石灰水浸渍法测定,ISO也规定了多种介质的浸渍法。

12、耐刷洗性耐刷洗性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涂膜用规定刷洗介质反复刷洗而保持其不损坏的能力。

测定方法有GB/T9266、阿斯塔姆第2486等。

检验报告上几个环保指标的名词解释:1、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总称,这个东西是涂料最重要检验指标,国家标准200,十环100,上海标准120(注意,我说的是乳胶漆,不是木器漆)。

这个东西是挥发性气体,一般会在前半年前1年大量挥发(当然,不可能挥发完,只是大量),如果有人装好后半年1年后入坐,对这个指标的考虑可以稍微放松,但是,这个稍微放松,不代表要差的哈,只是说不要很好的。

差的几年都还有大量的挥发。

马上入坐的,重点考虑这个指标。

2、甲醛,这个指标乳胶漆的含量都比较小,挥发时间为10年或以上,国家标准为0。

1(克)或100(毫克),注意换算。

对于体弱或老年人有比较大的影响。

3、苯系物(苯,二甲苯,甲苯):这个东西乳胶漆或水性木器漆内大多数含量微少(未测出),如果乳胶漆内这些东西有测出的,一定要注意含量,一定要非常少的,比较大的污染,特别是苯。

油性木器漆内多少要含甲苯二甲苯,但是,很多也不含苯。

4、四种重金属:主要影响对于儿童,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当然,对大人也有影响,不过没这么大,特别注意,对于儿童房,尽量不要用很深的颜色,越深的色浆,这些含量可能就越多。

同时,注意,重金属是无法消除的,房子不垮,永远在。

目前我国涂料检测标准采用的是:合成乳液外墙涂料—GB/T9755-1995 合成乳液内墙涂料---GB/T9756-1995;GB/T18582-2001 对于外墙,人们比较关心的是涂料的耐老化性,因为外墙涂料暴露在大气中,受到严峻的环境考验,需要有良好的耐老化性,国标的检测采用氙灯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来检测。

这种方法模拟了天气环境变化对涂料的损耗,现行的标准是:合格品200小时;一级品是250小时。

对于内墙,人们最关心的是涂料的耐洗刷性,国标也是采用了人工加速检测的方法,目前我国国标的要求是≥300次。

除此之外,检测指标还包括在容器中的状态、施工性、涂膜外观、干燥时间、耐碱性、耐冻融性、和涂层耐温变性和抗裂延伸率等。

应该说国内的检测标准很低,比国外发达国家的标准低很多,比如:耐老化性在国外一般要求在500小时以上。

由于杜朗产品只在欧洲生产,供应欧洲和全世界其它地区的涂料都遵循欧洲的检测标准,因此在品质上绝对高于在国内生产的同类产品。

涂料检测标准合成树脂乳液内墙涂料技术指标(GB/T 9756-1955)项目指标一等品合格品在容器中状态搅拌混合后无硬块,呈均匀状态施工性刷涂二道无障碍涂膜外观涂膜外观正常干燥时间,h不大于2对比率(白色和浅色) 不小于0.93 0.90耐碱性(24h) 无异常耐洗刷性,次不小于300 100涂料耐冻融性不变质合成树脂乳液外墙涂料(平薄型)技术指标(GB/T 9755-1955)项目指标一等品合格品在容器中状态搅拌混合后无硬块,呈均匀状态施工性刷涂二道无障碍涂膜外观涂膜外观正常干燥时间,h不大于2对比率(白色和浅色) 不小于0.90 0.87耐水性,96h 无异常耐碱性,48h 无异常耐洗刷性,次不小于1000 500耐人工老化性250h 200h粉化,级1变色,级2涂料耐冻融性不变质涂层耐温变性(10次循环) 无异常GB 18582-2001(内墙涂料有害物质限量)1、产品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含量应小于200g/L;2、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得人为添加含有重金属的化合物,总含量应小于90mg/kg(以铅计);3、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得人为添加甲醛及其甲醛的聚合物,含量应小于100mg/kg水性建筑涂料目前应用最多的室内墙乳胶漆,不同的乳胶漆适用范围不同,须用不同的方法来检验和控制产品的质量。

但其常规检验方法有相同之处,先列举如下。

1、容器中的状态新开盖的原出厂涂料所呈现的状况,诸如是否出现分层、结皮、增稠、胶凝、沉底或结块等现象,以及能否重新混合成均匀状态的情况。

实验方法为目测法,可参考美国联邦实验方法标准No.141中的3011容器中的状态。

2、分散细度分散细度又称研磨细度,使体系中颜填料分散程度的一种量度,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在标准细度计上得到的读数,该读数表示细度计某处凹槽的深度,一般以μm表示。

研磨细度小,表示分散好,颜填料的利用率高,涂料的遮盖力强,涂膜外观光洁。

国标GB/T1724,GB/T6753.1及国际标准ISO1542均采用刮板细度计的方法。

3、漆膜外观乳胶漆膜干燥后目测检查,如漆膜平整、均匀,无针孔、缩孔、流挂,无明显的刷痕,颜色与标准样板差异不明显,光泽符合要求(有光、半光或无光)即为合格。

漆膜外观是涂料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对于颜色控制高的常用色差仪进行测试,测试方法由GB/T9754、ISO2813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