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材料作文分类训练名人名言类(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材料作文分类训练名人名言类(含解析)

材料作文分类训练------名人名言类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度过一个全民抗“疫”的非同寻常的寒假,终于可以开学了。

请你从下面几句名人名言中任选一句作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1)人之在天地,如鱼在水,不知有水,只待出水,方知动不得。

(宋程颐)(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顾炎武)(3)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鲁迅)(4)没有知识,我们希望的世界不能建立起来。

(英国罗素)(5)最崇高、最尊贵的财富,除了生命之外断无他物。

(日本池田大作)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

——恽代英青年应当接替我们老年人。

青年应当举起我们的旗帜直到胜利的终点。

——斯大林青年时的失败要比壮年时的胜利、老年时的成功更令人满意。

——迪斯雷里青年人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

——鲁迅以上是关于青年的几则名人名言,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其中的一则或几则,以“青春的价值”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艾青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巴金青年,青年!无论受怎样的挫折和打击,都要咬着牙关挺住,因为你们完全有机会重建生活;只要不灰心丧气,每一次挫折就只不过是通往新境界的一块普通绊脚石,而绝不会置人于死命。

——路遥以上名人名言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在主题班会上的发言稿,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多则型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学生版)

多则型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学生版)

精心整理
阳山中学高二年级语文科“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导学稿
课题: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的审题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主备人:林树娣审核人:饶志青授课人:
一、学习目标:
1.2. 1.2.
1.”
2.意了。


②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要求:综合材料内涵,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
冯玉祥:
拿破仑:
两则材料主要内容:
得出立意:
(二)堂上合作交流
1.多则型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有几种类型?在审题立意时各采用什么方法?
精心整理
2.多则型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思路:
(三)巩固提升
(对接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2017全国卷2)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临其下) ▪ 回归比喻本义:位置角度不同,“苦难”给
人的感觉不同 ▪ 观点推定: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中的“怎么样”的问题,即“如何面对苦难”
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立意展示:
▪ 转换角度
▪ 远观与近看
▪ 自信,无坚不摧的利器 离题
▪ 实践才能战胜苦难 ▪ 直面苦难
合题
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名言警句型 新材料作文审题
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 然而,身临其下时,你会发现它不过 是灰色而已。”
----里希特《长庚星》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解析
▪ 关键词:苦难(“如பைடு நூலகம்云”,比喻性命题) ▪ 题目关系阐释:墨黑(远看)——灰色(身
▪ 关键词:“贴在”与“不在”、 “地面步行”与“云端跳舞”
▪ 立意:赞同沉稳务实的人生追求, 鄙弃浮躁轻率的人生选择。
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 【审题指导】
▪ 这是一道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 名言“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其中“地 面”与“云端”,“步行”与“跳舞”,“贴在”与 “不在”,三组词语对比鲜明,一是一非,态度很鲜 明。名句的诗意有利于考生情感的引发,包含的哲理 催生考生理性的思考,比喻式的表达可产生不同的理 解,所以此题的立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也就在情理之 中了。


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巩固训练:
1、阅读下面的一则名言,根据要求作文。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 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这句名言表达形象,意义深刻,它会引发 我们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结合这句名言, 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 文体,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名言警句类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名言警句类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概念(显、隐)
• 剖析话题或概念的隐喻性和多义性(具体 和抽象互换) • 辨析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条件、对比、转 折、层进等等) • 把握材料的情感倾向或情感态度(语义轻 重、开拓空间等)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 萧伯纳: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 你心爱的东西,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 • 周国平: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 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 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 品味和体验。
• 【2013年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 么会这样?” •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 “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
• (1)核心概念:(一对概念) • 已经发生的事情(现实)与未发生的事情(未来)。 • 明确:“已经发生的事情”包括人们身边发生的事件、人 类探求的自然现象、好的事、不好的事等;一些从未发生 的事情包括未能发生的事件和未被创造出的事物等。 • (2)分句关系:前后两个分句侧重点有何不同? • 明确: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的人问“为什么会这样” 表明:积极——人有好奇、反思、探究事件发生的原因和 事物形成的内在原理等精神;消极——沉湎过去错误或不 幸而不可自拔。“我”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追问 “为什么不能这样”表明人们应该大胆想象和创造出新事 物,追寻与众不同的梦想。 • 前者侧重现实,已发生的事,后者强调梦想,未发生的事; 前者强调反思,追问的是已知,后者强调创造,追寻的是 未知。 • (3)情感倾向:“却”一字表明作者什么态度? • 明确:相比哪些停留于现实追问过去的人,我梦想着未来, 并希望让它变成现实。
• 【2014年上海卷】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 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要写成诗歌) •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 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 你又是不自由的。

多则名言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多则名言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多则名言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名言类材料可以是富有诗意的一句或几句话,也可以是一首小诗。

这一类型的作文题,有赖于对材料本身的解读。

冷静品读,仔细体味,悟出材料的意蕴,把握材料的主旨,才能确定写作的重心。

一、技巧点睛:名言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四步骤:第一步:读。

一抓关键词,二抓含蓄句,三抓关键句,进而读懂句子。

第二步:联。

联想不仅有助于对材料深意的把握,而且有助于我们审题立意以至行文思路。

第三步:悟。

结合材料与现实,确定材料对我们自身的启发。

第四步:定。

确定立意。

二、尝试立意: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国家是大家的。

爱国是个个人的本分。

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三、具体操作:第一步:读:方志敏名言:抓关键词“江山破碎”“国弊民穷”“光明的前途”。

陶行知名言:抓关键词“大家”“爱国”“本分”。

黄大年名言:抓含蓄句“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流”,抓关键句“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第二步:联:方志敏名言:革命家方志敏面对屠刀,仍然坚定地相信中华民族会有的未来。

陶行知名言:对青少年的谆谆教诲,至今仍叩击着中华儿女的心灵。

黄大年名言:科学家黄大年学成回国,用宝贵的生命兑现了自己的铮铮誓言。

第三步:悟:可结合中国当前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深入思考中国当代青年的角色定位和历史使命,思考个人与国家,甚至个人与全人类的关系,探究爱国精神在历史与当下的丰富内涵,写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第四步:定:三则材料既相互独立,又都围绕爱国主义主题,切合时代要求,分别表达了在逆境中对祖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和个人对国家、民族的责任,以及献身人类历史发展、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人生观、价值观。

哲理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哲理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作文讲评
——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材料再现
西哲维特根斯坦曾说:“我贴在地面步 行,不在云端跳舞。”这句名言诗意形象, 寓意深刻,它会引发读者诸多的联想或感 悟。 请结合这句名言,选择一个角度,自定 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 于800字的文章。
“我贴在地面步行”可以理解为对事业,对人 生要沉稳务实,一步一个脚印。 “云端跳舞”可以理解为对事业,对人生浮躁 轻率,虚无缥缈,毫无依托。 两个分句连在一起可以看出哲学家的观点:赞 同沉稳务实的人生追求,鄙弃浮躁轻率的人生选 择。 立意:其一,沉稳务实的人生最美。 其二,虚无缥缈的“舞蹈”最可怕。 其三,没有脚踏实地,何来人生成功? 其四,务“虚”注定人生一场空。
化实为虚, 化虚为实
——作文审题立意
化实为虚的过程就是类比的过程。就是由“物” 到“人”的过程。 所谓“化虚为实”就是指我们把“化实为 虚”得到的象征意义再放入到社会生活中去。
[审题思路 • • • • • • 命题作文:“活在春天里” 隐喻点:“春天” “化实为虚”: (1)“春天”的特点:温暖、温馨、和煦、 明净、灿烂、生命萌动 (2)“春天”的寓意:充满希望、理想、 梦想,体现乐观、积极的心态。 (3)带入原句:“活在春天里”就是“活在希 望里,活得乐观,活得自信,活得快乐。”
这些作文题有一个共同特点:题目中 有一个或几个形象的﹑具体可感的事 物,这些事物的存在使作文题显得含 蓄而朦胧,难以把握。我们只有弄清 楚这些事物的寓意后才能准确把握题 意。我们把这种以形象的﹑具体可感 的事物作为题目的作文统称为隐喻性 作文
寓言和名言型材料,其含义常常含而不
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如果就 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 的认识。想要参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 善于类比,巧抓“事”与“意”的相似点, 深入挖掘内在涵义

2-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2-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横看成岭侧成峰,画意原在慧心中。

作文审题立意第三发来啦~什么是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是近十几年在传统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作文形式,目前已经在中高考作文命题中占据主导地位。

它往往只提供材料,而不再提供导引语,也不再给定题目或话题,一般要求“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这就给了考生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同时也增加了审题立意的难度。

就像你要入山去看风景,可是到了山前,却发现没有“导游”(导引语),甚至连“路标”(题目或话题)也没有。

这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要有一双“慧眼”,把“山”(材料)的形状、特点、走势观察明白,找到入山的方向;还要有一颗“慧心”,选择恰当的角度,构出最美的画图。

“观山”就是审题,“构图”就是立意。

关于审题严格说来,材料作文并不能称为“审题”,因为它根本没有“题”,既没有“命题”,也没有“话题”,只能称为“审材料”。

我们的任务,就是通过审读材料,把“题”从材料中找出来。

我们可以通过五个步骤来进行。

1. 审清对象。

一段材料,无论是事例、寓言,还是名句、诗歌,甚或是一幅漫画、几组数据,里面总得有那么一个或几个关键“对象”。

它有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甚至可能只是几个抽象的词语。

我们第一步的任务,就是首先找出这些“对象”。

如2006年全国一卷高考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大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

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名言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范文

名言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范文

名言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范文
嘿,你知道吗?有时候一句话,就能让你豁然开朗。

就像那句“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听到这句话,我突然就觉得,人生嘛,不就是个过程嘛,有笑有泪,有得有失,重要的是和谁一起走过。

哎,说到这个,我又想起了另一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句话简直就是我的座右铭啊!有时候生活就是那么苦,但你想想,吃得苦中苦,才能成为人上人,是不是就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还有啊,那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也是挺有道理的。

有时候我们遇到困难,就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但其实呢,只要有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这些话虽然简单,但真的挺有哲理的。

每次听到或者想到这些话,我就觉得心里暖暖的,好像找到了什么支撑一样。

所以啊,我觉得这些话真的很值得我们去珍惜,去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一、判定下面文章的立意是否符合要求:
1.爱尔兰著名诗人希尼曾说过:“当人与人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并乐意为他人付出,这个世界将永远处于和平之中。

”所以我们要心中存在一种为他人伸出援助之手的爱心。

——《心存一片爱》
2.残花依枝,依然散发着袅袅余香;皓月当空,依旧播撒着冷冷的清辉。

米洛斯的维纳斯女神雕像正因其断臂而彰显着无与伦比的美。

众生百态,因其个性而多姿多彩。

——《绽放个性的美丽》
3.美国加州著名的浅根植物红杉林能抵御狂风暴雨,关键在于他们的根紧密相连,形成一个庞大的根系.南飞大雁群飞比单飞能多飞出百分之十二的路程,其秘诀在于以"V"型的方式飞行,轮流打头,为后面两侧大雁的飞行减少阻力。

可见,合作能产生巨大的力量!
——《学会合作》
4、“美,在于欣赏。

”特蕾莎修女如是说。

诚然,夜间的海棠花未眠,是因为有一位蹲坐案前欣赏它的美的老人。

懂得欣赏美,不仅欣赏自己,看到自己身上的亮点,让内心充满自信,还用宽容的心态欣赏他人身上的美丽,实现两者的包容,相得益彰,那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定然是一个和谐靓丽的世界。

——尤妙娟《包容、接纳让世界更美好》
二、单则名言如何审题立意?立意时要注意什么?
三、阅读下面这篇文章,看看这篇文章的立意如何,结合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为其判分:
百花争妍一个春
牡丹艳丽,百合清新,舒展出了一个春天的色彩;魔幻奇诡,现实残酷,揉出了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深沉;北方豪迈,南方温婉,呈现出了一个中国的繁荣与生生不息……朋友,你可曾发觉,每一件事物自有其美与价值,但当我们接受他人的价值又融入自身价值时,便又是一种瑰丽的色彩。

还记得日本的诗人松尾芭蕉说过这样一句话:“树下肉丝、菜汤上,飘落樱花瓣。

”“树下肉丝、菜汤”烟火气息浓重,不可谓不俗,而这种引发众人共鸣的“下里巴人”依旧俗得过瘾。

“樱花树下赏”,追求自然之美,自然是“阳春白雪”雅的高贵。

但当这过瘾的俗与这高贵的雅相结合时,我便嗅出了一种名叫“生活”的气息。

这亦是一种融合的美,一种贴近内心打到心坎的美。

正如同上面所说的“雅与俗”融合出的生活的美,其实个人的更高成就也体现于融合他人的各种优秀的品质,来成就一个更高尚的自我人生。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这便是古人给我们的人生箴言。

学会如何取他人之美之长,来补己的不足,这是一种哲理,亦是一种成就。

古代刘邦则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他取得天下离
不开众多的谋臣、猛将的协助。

他自不如韩信会领兵,没有樊哙的大胆凶猛,自比不上萧何的管理与统筹,但他的各取其长,却令人不得不服。

正因他求各自之“美”,才成就了他个人的成就,一统天下,建立繁盛的汉朝,自己更是被传诵一生,流芳千古。

再看其对于项羽,本是胜于他不知几倍的豪杰,却也只因孤芳自赏,而落得乌江自刎,死无全尸的下场。

这便一个人能够结合他人之“美”,来成就自己的更显著的体现。

放眼社会,着眼国家,这种“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现象,无时无刻不发生在你我身边。

五十六个民族的融合,没有什么冲突,没有什么不解,有的是更加多元化的文明,更加美好丰富的前景。

这亦是一个国家的美好与昌盛。

自治区、直辖市,这是让所有文化绽放的政策。

所以,才有中国之美。

生活是个人抑或是国家,当你将各种美好的事物结合求同而存异之时,当你身边围绕不同的美,你将他们收集并融合时,你便会看到、听到、嗅到,尝到更不一样别致的美好。

四、巩固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本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