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思维方式(新版).
中西方思维方式对比分析

中西方思维方式对比分析一般来说,理解和适应另一种文化的语言、习俗等方面并不是很困难,真正的困难在于思维方式方面的分歧。
不同的文化有着各自系统连贯的思维方式,这种差异是不同民族间误解和冲突的根源,是导致中西思想沟通困难的主要因素。
因此,思维方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两民族间跨文化交际的核心。
同时对比研究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也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提高中国人文化修养和塑造中国人良好形象的需要。
1.从文化体系的特征看中西方思维方式“长久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因而也形成不同的思维模式。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和以XX为代表的西方属于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因而形成两大不同类型的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的差异无所谓好坏之分,无所谓优劣之分。
只是通过了解思维方式差异的根源之处,取长补短,更促进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一直生活在平原农耕地区的中国人,具有好静、内向及求同的民族性格,文化体系的特征是以五行生克和阴阳消长为基本内容。
古人云“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
”这种“天人合一”是指人们顺从自然规律和崇拜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统一。
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一个特点是简洁少言,语言表达充满了模糊性、随意性、不确定性、暗示性,同时会引人遐想,回味无穷。
中国人的“真理”是无法“道”出来的,只能是用模糊不确定的“玄”字来表达。
而西方地处海岛狭小范围的限制,为了求得生存,必须独立面对大自然的恶劣条件,从而养成了求新、思变的民族性格,西方文化体系的特征是从公理出发,以亚里士多德严格的演绎为基本模式。
西方人一直倾向于把宇宙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天人相分,二者对立。
他们注重探索自然,为求得生存,不断地寻求征服自然之道,改造自我从而得到神力,达到神人合一。
于是,他们从激烈的生存斗争中体会出人的理性、力量以及形体之美不同。
宗教信仰中的“耶稣”既有神性,也有人性,他们既相信上帝创造了世界,但并不相信天命。
胡军:试论中、西思维方式之异同

胡军:试论中、西思维方式之异同思维方式在各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尤其在现代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而在一定思维方式引导下形成的知识理论体系更是起着巨大的引领作用。
反思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各种问题,中国人大多数未能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深入对比中发现问题;从深层次上说,恰恰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缺陷导致了中国近现代以来碰到的各种问题。
西方文化之下形成的理性认知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主导下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
中国传统思维之下很难形成西方现代科学为代表的各门类知识体系。
作者简介胡军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博导,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创新战略委员会主任;曾任北京市哲学会会长、民进中央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
发表专著约十来部、学术论文约二百篇。
一“西方思维方式”主要是指源于古希腊、罗马,后延续发展到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西方国家或地区的思维模式。
显然这一概念的含义有其不清晰的瑕疵。
同样,“中国思维方式”也有相似的问题。
要在这样的模糊论域内讨论思维方式的异同基本是不可行的。
有鉴于此,本文所论的思维方式主要局限在学术圈内,而不涉及一般社会大众的思维方式。
而这里所谓的学术圈内的文化精英的思维方式也主要依据于流传下来的有关学术性的经典著作,如哲学的、科学的等,而不涉及其他如文学等领域的著述。
本文的核心观点在于论证,思维方式在漫长的各民族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现代历史的过程中起着核心的或引导的作用。
一般而言,从外往里划分,文化包含着如下几个要素,即外在可见的器物、行为模式、社会制度和内在的观念这样三个要素。
历史演变的过程表明,上述的文化三要素之间固然有着相互之间的影响,但从漫长的历史演变的过程,尤其是从近代以来的工业革命开始的现代社会的变迁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器物和行为模式是外层的要素,它们却不断而持续地受制于社会制度和内在的观念要素。
而社会制度与包括思维方式、价值理念等在内的观念两个要素中,后者起着更为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中西方思维模式对比

从宇宙观到认识论
• 尽人事,听天命”, •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天作孽,尤可为,人作孽,不可活” • 成了脚踏实地的农业民族的行动信条。由 此,它引导中国文化理性趋于实用,它使 中华民族不虚妄,不狂噪,它指导了一个 较少宗教情结的乐观坚定的民族,一个关 注热爱现实生活的文化。
【安分守命】 【安贫知命【安之若命】 【薄命佳人】【达官知命】【达人知命】 【福轻命薄】【红颜薄命】 【佳人薄命】 【命薄相穷】【命薄缘悭】【命舛数奇】 【命蹇时乖】 【命途多舛】【命与仇谋】 【命运多舛】 【命中注定】【乐天安命】 【乐天任命】【乐天知命】 【穷通皆命】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顺天应命】 【听天安命】 【【听天委命】
直觉思维与逻辑推理
• 一、主观联系的直觉思维 • 直觉思维:体验、领悟、个体经验、主观情志、 心理事实等,它的主观性和感悟性的意向已呈 现出来。 • 事实上,直觉思维是一种很独特的思维方式, 它以个体经验与智慧直接切入事物本质。我们 不能因为具有形象和感知认识的特点,或因为 它缺乏逻辑的表述,而简单地把它理解为粗浅。 直觉思维因为强烈的主观色彩而带有模糊性, 让人难以把握,但直觉思维的一些特征却是显 见的。
从宇宙观到认识论
• 《朱子语类》日:“天人一物,内外一理;流通贯彻,初 无间隔。” • 禅宗讲:“默默与天行,默默与天语。” •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 • 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 孟子日:“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 儒家讲去欲去私以达无我,忘我之境界; • 庄子讲心斋坐忘, • 老子要人回到婴孩的无知无觉状态, • 佛家则只管悟空,“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水将 空合色,云与我无心。”
英汉对比的研究_论中西思维方式(新版)连淑能PPT文档52页

Hale Waihona Puke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英汉对比的研究_论中西思维方式(新 版)连淑能
1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17、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18、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1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谢谢你的阅读
中西医根本区别源于思维方式差异(详细)

中西医的不同发展道路
2021/3/1
1
理解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重 要性
• 中医学中国传统医学)是千百年来中 国人民与疾病抗争的理论和实践的结晶。
•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繁衍昌盛,中医学 的贡献,功不可没。
2021/3/1
2
关于“西医”的概念
• 自从用“手术刀打开中国大门”以后,由西方 医生掌握的医术(医院)就是西医。有了西医, 才有了中医的称呼。在此以前,医就是医。
• 创立中医研究院,兴办中医学院,中医 医院,举办西医学习中医班。医院设中 医科。提倡中西医结合。
• 学术冲突依然存在。互不了解,互相误 解,而互不信任。是正常的现象。
• 门户之见,相互歧视,甚至诋毁,是反 科学的,不顾事实的,也是会反复发生 的。
2021/3/1
6
关于“伪科学”之说
• “伪科学”之说,由来已久。从“废医存药” 的行政命令开始。至今台湾无中医。这个法令 首先损害人民利益,也是严重损害学术发展的。
• 近年来的新版,是“中医的基本理论-阴阳五 行-不科学”。
• 阴阳五行不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而是它的哲 学基础。哲学和科学本不是一个范畴。
• 中医学的基础理论是脏象和经络学说。
2021/3/1
7
解决之道
互相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疗效,是科学态度的 起码条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 了解,理解并掌握是前提。不求甚解,想当然, 就会过度简单化。简单化往往就会曲解问题,
会使问题复杂化, 就根本无法解决问题。因为 没有共同出发点,没有共同语言。
• 溯本求源。中西医学发展的差异源于哲学思维 的差别。
• 西方人士对中医的接受在于疗效“神奇”。美 国的中医学院及资格考试。
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一、整体思维与二元对立
(一)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思维
中国古代,沿着原始整体性的世界观,通 过五行和阴阳两种哲学范畴,凝结成了天 人合一的观念。当古代中国人探讨人与自 然之天的关系时,五行和阴阳的范畴使得 他们树立起了天与人同质、同体、同道的 信念。
五行意象
(二)二元对立的哲学认识论
西方文化较多强调对立面的冲突与斗争, 它通常把“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 物质与精神、社会与自然、本质与现象、 内容与形式、知与行等等对立起来。
(一)西方的逻辑分析
西方文化则希望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去获 得和传递精确、可靠、稳定的知识,注重 规则的缜密,体现出思维的逻辑偏好。 具 有客观性、确定性和形式化的特点。
三、实用理性与思辨理性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实用理性 中国传统思维从“致用”出发,重视实用
技艺和社会人伦。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的关 注往往满足于日常的实用需要,重视实用 技术的开发和创造,关心知识的功能性价 值而不作纯粹的认知。
康德
黑格尔
康德:认识如何可能。 黑格尔:辩证逻辑。
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地区在长期 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思维活动的形式, 是相对定型化了的显现出来的社会理性活 动的思维结构,是社会智力、智慧和智能 水平的整体凝聚。
列维·布留尔
原始人的思维遵循 着某些不同于现代 人逻辑思维的准则, 并将其称之为“原 逻辑思维”。
产翁
这种思维方式的一个主要特点是遵循“互 渗律”:即认为各种人和物之间存在着一 种神秘的、超感觉的、互相渗透的关系, 或者说相信一种共性的神秘力量,渗透于 一切事物之中。原始人并不将作为主体的 自身与作为客体的事物和环境看作相互外 在、相互对立的。对于他们来说,自身与 环境是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一起。
中西方思维方式有那些

中西方思维方式有那些摘要:人们的生存地理环境、生活生产方式、文字语言习惯诸方面都存在着差别,因而形成中西方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
中国人擅长感性直觉思维,西方人擅长理性逻辑思维;中国人强调整体,西方人更注重个体;中国人的思维以道德为标准,西方人的思维则以科学为标准;中国人的思维轨迹是曲线的、圆形的;西方人的思维轨迹则是直线的;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单一的,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则是多元的。
1.感性直觉思维与理性逻辑思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感性的、直觉的,因而是模糊的;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则是理性的、逻辑的,因而是清晰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宇宙观是气的宇宙观,气的世界一开始就是模糊的。
《老子》的“道”是混沌未分的,弥漫一切,无所不在。
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的惚恍之道。
看来老子的“道”是模糊的。
孔子的“仁”因人而异《,论语》中谈到“仁”的有58章“,仁”字出现105次,而每一次“仁”的内涵都有所不同,足见“仁”的模糊性。
而正是这种文化的模糊性哺育中国人特有的模糊直感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使得我们不能对事物进行严格的定义,不能进行逻辑的推理,更不能检验对错。
因而,这种思维方式是无法走向形式逻辑的,只能走向“悟”和“直感”“,悟”的模糊性就可以任意解释,使你无法推翻它。
与中国文化相反,西方文化一开始就具有明晰的特征。
古希腊第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泰勒斯就指出“:水”是万物的始基。
是如此的确定,以至于再前进一步就得否定它,这正是西方文化的基本特征———在否定中前进。
亚里士多德创立了形式逻辑、欧几里德建立了平面几何体系一直作为西方文化的精神工具延续至今,成为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里程碑。
古希腊文化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基石,也哺育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
西方人更擅长理性的逻辑思维。
欧洲中世纪,托马斯·阿奎那用逻辑的方法证明上帝的存在。
在西方科学史上从古希腊阿基米德的静力学到牛顿的古典力学再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近代以来诞生在欧洲许多重要的科学概念,无一不是理性的、逻辑思维的产物。
英汉对比研究_论中西思维方式(新版)连淑能共52页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英汉对比研究_论中西思维方式(新版)连 淑能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路 德。
EN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机必须解决的问题: 抽象(逻辑)思维 + 形象(直觉)思维 突破口:形象(直觉)思维 形象(直觉)思维:中国思维方式的一大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西方思维方式的一大特点 4. 外语界关于思维的研究 语言与思维 外语与外国思维方式 英汉语言文化研究的新动态 中西比较思维学: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英汉语言文化研究的历程 语音、词语、句子、语法 → 修辞、语体 → 篇章、语用 → 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 微观 → 宏观,微观 + 宏观 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
二、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 1. 时代特征
古代 — 整体性、直观性、辩证性、模糊性 意向性、单向性、封闭性、神秘性 近代 — 分析性、精确性;注重形式逻辑; 注重认识客体和主体 现代 — 综合性、系统性;创造性、多样性; 动态性、前瞻性; 形式化、符号化; 东方和西方思维方式互补并重、辩证运用
2. 思维方式的区域特征
思维方式的类型
根据思维活动的特征: 感知类:直观动作思维、情感思维、经验思维... 想像类:形象思维、艺术思维、直觉或灵感思维 ... 科学类:逻辑或抽象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 ... 信仰类:理想思维、宗教思维... 根据思维的性质:主体性、客体性 根据思维的内容:日常类、专业类,如: 科学思维、 技术思维、艺术思维、军事思维... 根据思维的任务: 认知型,如古希腊发展起来的以求知为旨趣的思维方式 实践型,如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发展起来的以践行为目的 的思维方式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可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 东方 — 中国为代表,思维方式特征: 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重悟性、直觉、意象 好静、内向、守旧;求同、求稳,重和谐 西方 — 古代:希腊、罗马为代表 近现代:西欧、北美为代表,思维方式特征: 偏重自然,注重科学、技术;重理性、逻辑、实证
好动、外向、开放;求异、求变,重竞争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 大陆农业型 西方思维方式 — 海洋工商型
2. 思维方式的区域特征(续)
东西方各国、大陆与沿海(包括半岛、海岛)、农村与城市、 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农业地区、工商地区、游牧地区、沙漠、 高山、草原等区域的人,思维方式也有不同,如 居住大陆从事农业的人:缺乏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与竞争,眼界狭窄 • 思维内向、保守、迟缓;安土重迁,乡土观念强 • 群体主义观念强, 执着民族意识 • 内省自求,重人际和谐,竞争意识淡薄 • 重农轻工商,重义轻利,重实用技术轻科学理论 居住沿海从事工商航海业的人:经常与外界交流与竞争,眼界开阔 • 思维外向、开放、敏捷;以四海为家,常流动奔波,乡土观念弱 • 个体主义观念强,热爱自由民主 • 向外进取,重竞争、扩张 • 重工商、航海,重功利,重科学技术理论
引言:研究背景
1. 美国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的兴起:1956年 认知科学研究什么? 以认知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思维过程中的信息处理机制, 着重运用信息技术和方法来研究思维活动。 The study of intelligence and intelligent systems, from perception and action to language and reasoning. The exercise of intelligence is called cognition. 这门学科包括: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 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 等涉及思维的部分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前院长 博士生导师、教授 连淑能 snlian@
内容提要
引言:研究背景 一、什么是思维方式? 二、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 1.时代特征 2.区域特征 1.伦理型与认知型 2.整体性与分析性 3.意向性与对象性 4.直觉性与逻辑性 5.意象性与实证性 6.模糊性与精确性 7.求同性与求异性 8.后馈性与前瞻性 9.内向性与外向性 10.归纳型与演绎型
2. 中国思维科学的兴起:80年代初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于80年代初 倡导建立思维科学(钱称之为Noetic Science) 认为思维科学是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数学科学 等 相并列的一大类科学 3.比较:美国认知科学 vs.中国思维科学 共同点:主攻方向——人脑思维 不同点:研究范围、侧重 美国的认知科学:范围广泛、内容庞杂 注重智能系统、人工智能 重视电脑模拟人脑思维的技术 忽视基础理论——思维学的研究 尤其局限于逻辑(抽象)思维 缺乏对形象思维的研究
根据思维的结构:线性思维、系统思维 横向思维、纵向思维... 根据思维的历史:古代、近代、现代、混合 根据思维的地域:东方、西方、大陆型、海洋型.. 根据思维的民族:汉族、英美民族... 根据不同的特点和理解: 封闭性、开放性、收敛性、发散性 再现性、创造性、静态性、动态性 平面性、立体性...
中国的思维科学:范围明确、内容集中 注重人的思维及其规律 重视基础理论——思维学的研究 打破计算-推理的单纯逻辑思维框框 把形象思维作为思维科学的突破口 为第5代智能机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 四代计算机:第1代 — 电子管时代,1946-56 第2代 — 晶体管时代,1956-62 第3代 — 集成电路时代,1962-70 第4代 — 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970第5代 — 人工智能时代 1981年日本首先提出研制规划 知识信息处理系统 + 专家系统 + 知识库 + 图象信息处理系统 + 电脑逻辑运算
观念文化: 哲学观、伦理观、价值观、时空观 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心理特征、思维方式 5. 思维方式: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 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 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 语言的使用:体现思维的选择和创造 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 而且是思维方式的变换
一、什么是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精神产品的生产方式 = 思维形式 + 思维方法 + 思维程序 思维形式:逻辑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非逻辑思维形式(直觉、灵感、想像) 思维方法:精神产品的生产工具,如: 具体逻辑方法: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综合法 ... 理论工具方法:哲学方法、数学方法、系统方法... 思维程序:思维方式运行的基本路线 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在思维活动中的有机结合 思维方式的八大要素:知识、观念、方法、智力 情感、意志、语言、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