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物权竞合谁优先(简洁表格加案例)
担保物权和债权的优先性案例

担保物权和债权的优先性案例案情:1999年6月20日,A公司欲向原告某信用社借款60万元,双方签订了人民币借款合同,合同约定由信用社向A公司提供60万元人民币贷款,借款期限为1年。
并由第三人B公司为此笔货款作保证人。
该保证合同中约定,A公司到期不能偿还借款时,由B公司负责偿还全部本金及利息。
该信用社为保证该笔货款的及时收回,又要求A公司提供相应财产予以担保。
A公司便与常年客户C公司商议,以C公司所有厂房及其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C公司对此表示同意。
该信用社与C公司签订了抵押合同,该抵押合同订立后,双方在房管部门进行了登记。
2000年6月20日,借款期限届满,原告信用社多次催A公司还款,但因A公司生产效益差,无力偿还借款。
于是,信用社就要求B、C公司偿还A公司借款的本息,两公司互相推诿,均不予偿还。
无奈,信用社起诉到法院,请求法院判决B、C两公司承担保证责任,偿还A公司所欠货款60万元及利息。
二、分歧意见:对本案如何处理有三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B公司与C公司都为A公司提供担保,不过B公司提供的是保证担保,C 公司提供的是物的担保。
因为物权优先于债权,因此,信用社应当先向C 公司主张权利,即应先行使抵押权,以抵押房产的变价受偿,然后才能就其未受偿的部分主张由B公司负保证责任。
第二种意见认为,在同一债权上既存在物的担保又存在保证人担保的双重担保情况下,保证人的保证责任以物的担保以外的债权额为限,因此B公司应承担保证责任的范围为C 公司抵押担保变现以外的部分。
第三种意见认为,信用社在同一债权上有物的担保与保证担保双重担保,作为债权人信用社可以任意选择行使自己的权利,既可以要求实现抵押权,也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三、分析意见:所谓人的担保就是以第三人的信誉来保证,这主要是扩大债务人的责任来进行担保。
物的担保,是以担保人的财产来作担保。
抵押人对被担保的债权负有“物的责任”,保证人对被担保的债权负有“人的责任”。
简述抵押担保物权竞合时的顺位规则

简述抵押担保物权竞合时的顺位规则
抵押物的所有权归抵押人所有,但由于其被抵押给了借款人,因此借款人具有优先于抵押人的抵押权。
而当多个借款人或者多个抵押人参与时,就会产生顺位问题。
一般来说,抵押担保物权竞合时的顺位规则如下:
1. 先抵押先受偿原则:优先于其他抵押人享有优先受偿权的抵押人应当优先得到偿还。
2. 先登记优先原则:在存在多个抵押担保物权竞合的情况下,优先登记在先的抵押权人有优先受偿权。
3. 多个抵押登记时间相同时的处理:如果多个抵押权人的登记时间相同,应当按照抵押物的价值大小进行优先级排序。
4. 其他规则:特定的法律法规或者合同中可能会规定其他的优先顺位规则。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抵押顺位规则可能存在差异。
在具体操作时应当根据当地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进行处理。
论担保物权竞合的效力次序

论担保物权竞合的效力次序担保物权竞合,指的是在同一债务人的不同财产上,存在多个担保物权时,这些担保物权之间的效力次序问题。
在法律实践中,担保物权的竞合通常涉及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等。
以下是担保物权竞合效力次序的几个关键点:1. 登记优先原则:在多数法律体系中,担保物权的效力次序通常与登记的时间顺序有关。
最先登记的担保物权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
这是因为登记系统为债权人提供了一种公示方式,使得债权人可以查询到债务人的财产上已经存在的担保负担。
2. 法定优先原则:某些担保物权可能因为法律的特别规定而享有优先权。
例如,某些国家的法律可能规定,为劳动报酬设立的担保物权(如工资留置权)在所有其他担保物权之前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
3. 合同约定原则:在没有法定优先顺序的情况下,担保物权的效力次序可以根据合同中的约定来确定。
债权人之间可以通过协商,就各自的担保物权优先顺序达成一致,并在合同中明确记载。
4. 平等原则:当多个担保物权同时存在且没有明确的优先顺序时,这些担保物权可能被视为平等。
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可能需要按照比例分配债务人的财产。
5. 特殊情形的处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债务人的破产,担保物权的效力次序可能会受到破产法的特殊规定影响。
破产法通常会规定债权人的受偿顺序,以确保公平和效率。
6. 冲突解决机制:当担保物权的效力次序发生冲突时,通常需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这可能包括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
在制定合同时,考虑到担保物权竞合的效力次序是非常重要的。
合同中应明确记载担保物权的类型、登记时间、优先顺序以及在发生竞合时的处理机制,以减少未来的纠纷和不确定性。
担保物权法律小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公司(以下简称甲方)因经营需要,向乙银行(以下简称乙方)申请贷款500万元。
为确保贷款的偿还,甲方以其位于市中心的一栋房产作为抵押物,双方签订了抵押合同。
抵押合同约定,甲方应在贷款到期后30日内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如甲方未能按时偿还,乙方有权行使抵押权。
抵押合同签订后,双方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
二、案例经过贷款到期后,甲方未能按时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
乙方多次催收无果,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1. 判令甲方立即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2. 判令乙方对抵押房产享有优先受偿权。
在诉讼过程中,乙方提交了抵押合同、抵押登记证明等相关证据。
甲方辩称,其抵押房产因城市规划需要被拆除,故无法偿还贷款。
甲方还提交了城市规划部门关于拆除抵押房产的通知。
三、法院审理法院经审理认为,甲方与乙方签订的抵押合同合法有效,抵押登记手续齐全。
甲方未能按时偿还贷款,构成违约。
关于甲方辩称的抵押房产被拆除的问题,法院认为,城市规划部门的通知并不能免除甲方的还款义务。
根据《物权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的规定,抵押权人有权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后,就抵押财产优先受偿。
因此,法院判决:1. 判令甲方立即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2. 判令乙方对抵押房产享有优先受偿权。
四、案例分析本案涉及担保物权法律问题,具体分析如下:1. 抵押合同的有效性本案中,甲方与乙方签订的抵押合同符合《担保法》的相关规定,属于合法有效的合同。
甲方将房产抵押给乙方,是为了确保贷款的偿还。
抵押合同中约定的抵押物、抵押权人、债务履行期限等内容明确,符合法律规定。
2. 抵押登记手续的完备性抵押合同签订后,双方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
根据《物权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的规定,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
本案中,抵押登记手续齐全,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
3. 抵押权的行使本案中,甲方未能按时偿还贷款,构成违约。
根据《物权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的规定,抵押权人有权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后,就抵押财产优先受偿。
担保物权法律案例(3篇)

第1篇案情简介:甲银行与乙公司于2016年10月签订了一份借款合同,约定乙公司向甲银行借款1000万元,借款期限为1年,年利率为6%。
为确保乙公司按时偿还借款,乙公司提供了丙公司作为担保人,并与甲银行签订了抵押合同,将位于某市的房产抵押给甲银行。
同时,丁担保公司作为保证人,与甲银行签订了保证合同,承诺对乙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借款到期后,乙公司未能按时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
甲银行多次催收无果,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乙公司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丙公司、丁担保公司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
争议焦点:1. 丙公司作为抵押物的所有权人,其抵押权是否有效?2. 丁担保公司作为保证人,其保证责任是否免除?3. 甲银行在抵押权实现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应否承担相应的责任?法院审理过程:一、丙公司抵押权的有效性法院经审理查明,丙公司作为抵押物的所有权人,在抵押合同签订前,已将该房产抵押给其他债权人。
根据《担保法》第42条规定:“抵押权自抵押合同成立时设立。
”因此,丙公司对甲银行的抵押权自抵押合同成立时设立,有效。
二、丁担保公司保证责任的免除法院认为,根据《担保法》第17条规定:“保证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被保证的主债权种类、数额;(二)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三)保证的方式;(四)保证担保的范围;(五)保证期间;(六)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在本案中,丁担保公司与甲银行签订的保证合同内容完整,符合法律规定。
然而,根据《担保法》第19条规定:“保证期间,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
没有约定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本案中,丁担保公司与甲银行未约定保证期间,故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由于乙公司未能在保证期间内偿还借款,丁担保公司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三、甲银行在抵押权实现过程中的过错法院认为,甲银行在抵押权实现过程中,未对抵押物的权属进行充分调查,导致在抵押权实现过程中出现争议。
串讲点21:担保物权内部的优先次序 .doc

串讲点21:担保物权内部的优先次序一、法定登记抵押权之间的优先次序1、登记不在同一天的,先登记的抵押权优先于后登记的抵押权2、登记在同一天的,两抵押权处于同一顺序3、一个登记,一个未登记的,登记抵押权优先于未登记的一般债权;二、自愿登记抵押权之间的优先次序1、登记不在同一天的,先登记的抵押权优先于后登记的抵押权2、登记在同一天的,两抵押权处于同一顺序3、一个登记,一个未登记的,登记的抵押权优先于未登记的抵押权4、两抵押权均未登记,处于同一顺序三、不同担保物权之间的优先次序(担解79条)1、留置权大于登记的法定抵押权大于质押权大于未登记的抵押权2、登记的自愿抵押权与质押权以两者的设立先后顺序定优先。
3、两个未登记的抵押权实现时,依债权比例受偿。
(担解76条)串讲点22:合同的订立过程例,1月1日,甲(出版社)向乙(大学教师)发出一份新书价目表;1月2日,乙发出一封订购信,订购其中一套《中国法律大全》,要求1月10日前寄到;1月3日,乙想起自己在该出版社有一位编辑朋友,曾答应将该书送自己一套,故又发信取消订购;1月5日,订购信到达甲处;1月6日,取消订购的信到达甲处,甲未予理睬,于1月7日将该书寄出;此书本应于1月10日前到达,但由于邮局的原因,于1月13日才到;乙见已超出自己所定期限,就未予理睬。
甲久未见书款,遂向法院起诉。
问一,价目表的性质?问二,1月2日订购信的性质,是否生效?何时生效?问三,1月3日取消订购信的性质,是否生效?何时生效?问四,1月7日书寄出行为的性质?问五,合同是否成立?本案应如何处理?串讲点23:合同法的指导思想――尽量使合同有效,减少无效合同一、合同订立中尽量使合同有效的措施1、不可撤销的要约(1)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的;(2)要约人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的;(3)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不可撤销,并作了履行合同准备工作的。
2、对要约的非实质性变更构成承诺(合同20条第4款)(1)实质性变更:对要约内容做出实质性变更的,为反要约;(2)非实质性变更:对要约内容做出非实质性变更的,构成承诺;但有两个例外:A、要约人及时表示反对B、要约中明确表明不得对要约进行任何变更3、承诺迟到与承诺迟延时的补救二、合同法对主体行为能力不足的合同的效力放宽1、法人:一般超出经营范围一律有效,违反国家禁止、特许、限制经营的合同无效;2、自然人:限制行为能力人签订合同为可追认的合同三、合同法对意思表示瑕疵的合同的效力放宽1、民通58条第3款:欺诈、胁迫、乘人之危,均为无效;2、合同法54条第2款,除欺诈、胁迫危及国家社会利益之外,均为可撤销。
担保物权法律关系案例(3篇)

第1篇案情简介:张某与李某系邻居,李某因资金周转困难,向张某借款50万元。
双方约定,借款期限为一年,年利率为5%。
为确保债务的履行,李某以其名下的一套房产作为抵押物,并与张某签订了抵押合同。
同时,李某的公司丙公司作为保证人,与张某签订了保证合同。
合同约定,若李某不能按时偿还借款,丙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借款到期后,李某未能按约定偿还借款。
张某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李某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并要求丙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争议焦点:1. 李某的房产是否有效抵押?2. 丙公司是否应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法院判决:一、李某的房产有效抵押。
理由如下:1. 李某的房产所有权清晰,且未设定其他抵押权;2. 双方签订了抵押合同,且抵押合同内容符合法律规定;3. 抵押合同已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依法设立。
二、丙公司应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理由如下:1. 丙公司作为保证人,与张某签订了保证合同,且保证合同内容符合法律规定;2. 李某未按时偿还借款,构成违约;3. 丙公司作为保证人,应当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案例分析:本案涉及担保物权法律关系,主要涉及以下法律问题:一、抵押权的设立抵押权是指债权人对债务人或第三人的财产设定的担保物权。
抵押权的设立,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债权人与债务人或第三人签订抵押合同;2. 抵押物所有权清晰,且未设定其他抵押权;3. 抵押合同内容符合法律规定;4. 抵押合同已办理抵押登记。
本案中,李某的房产所有权清晰,且未设定其他抵押权。
双方签订了抵押合同,且抵押合同内容符合法律规定。
抵押合同已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依法设立。
二、保证责任的承担保证责任是指保证人在主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保证责任的承担,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保证人与债权人签订保证合同;2. 保证合同内容符合法律规定;3. 主债务人未履行债务。
本案中,丙公司作为保证人,与张某签订了保证合同,且保证合同内容符合法律规定。
李某未按时偿还借款,构成违约。
动产担保物权竞合时的顺位规则

动产担保物权竞合时的顺位规则在动产担保物权竞合时,需要确定各个债权人的顺位,即谁享有优先权。
我国《担保法》对此进行了明确规定,主要依据是先担保先受偿的原则。
根据该原则,先担保的债权人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
按照担保设立的先后顺序确定顺位。
即先设立的担保物权优先于后设立的担保物权。
例如,债务人先向A债权人提供动产担保,然后又向B债权人提供动产担保。
如果债务人违约,拍卖担保物进行偿还时,A债权人的权益优先于B债权人。
按照登记的先后顺序确定顺位。
在我国,动产担保物权的设立需要进行登记。
登记是确认权利人的手段,也是确定优先顺位的重要依据。
在动产担保物权竞合时,先进行登记的债权人享有优先权。
例如,债务人先向A债权人提供动产担保并进行登记,然后又向B债权人提供动产担保并进行登记。
如果债务人违约,拍卖担保物进行偿还时,A债权人的权益优先于B债权人。
还有一种情况需要注意,即债务人将同一动产担保提供给多个债权人,但只有一份登记。
在这种情况下,登记的债权人享有优先权。
例如,债务人向A债权人和B债权人提供同一动产担保,但只向登记机关登记了A债权人的权利。
如果债务人违约,拍卖担保物进行偿还时,A债权人的权益优先于B债权人。
动产担保物权竞合时的顺位规则主要是按照担保设立的先后顺序和登记的先后顺序确定。
先担保的债权人和先登记的债权人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
这些规则的制定旨在保护债权人的利益,确保其能够及时获得偿还。
同时,债务人在提供担保物时也要慎重考虑,避免出现担保物权竞合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动产担保物权竞合的顺位规则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对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债权人需要了解这些规则以保护自己的权益,而债务人也应当了解这些规则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在实际操作中,法律专业人士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并向当事人提供合理的法律建议。
只有在法律框架的指导下,动产担保物权竞合的问题才能得到妥善解决,债务人和债权人的权益才能得到有效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担保物权的竞合处理原则与小案例一、处理原则:
二、案例:
(一)抵押权与质押权竞合
(1)先抵押后质押
甲于2011年7月将其汽车一辆抵押给乙,2011年8月甲又将该汽车质押给丙。
问:(A)如果甲与乙办理了抵押登记,谁的权利优先?(B)如果甲与乙没有办理抵押登记,谁的权利优先?
答:(A)因为乙的抵押权成立在先且办理了抵押登记,所以其抵押权优先于丙的质押权。
(B)虽然乙的抵押权成立在先,但由于并没有办理抵押登记不具有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效力,所以丙善意取得质押权,且优先于乙的抵押权。
(2)先质押后抵押
甲于2011年7月将其汽车一辆质押并交付给乙,2011年8月甲又将该汽车抵押给丙。
问:(A)甲将该汽车抵押给丙是否需要经过乙的同意??(B)甲与丙是否办理抵押登记是否影响质押权和抵押权的顺序?(C)乙的质押权优先还是丙的抵押权优先?
答:(A)由于乙先于丙享有质权,必须经过乙的同意甲和丙之间的抵押权才能成立;
(B)甲与丙是否办理抵押登记并不影响抵押权和质押权的顺序;
(C)根据(B)可知不论甲与丙是否办理了抵押权登记,乙的质押权都优先。
(二)抵押权(动产)与留置权竞合
(1)先抵押后留置
甲于2011年7月将其汽车一辆抵押给乙,2011年8月甲到丙处修理汽车,因未支付修理费,丙主张行使留置权。
问:乙的抵押权优先还是丙的留置权优先?
答:因丙合法占有甲的汽车而行使留置权,所以其留置权优先于乙的抵押权。
(2)先留置后抵押
甲于2011年7月到乙处修理汽车,因未支付修理费,乙主张行使留置权并
打算将该汽车抵押给丙。
问:(A)留置权人乙打算将留置的甲的汽车抵押给丙是否需要经过甲的同意?(B)如果丙取得了抵押权,则乙的留置权优先还是丙的抵押权优先?(C)如果不是留置权人乙而是留置物所有人甲想将该汽车抵押给丙,则是否需要乙同意?此时乙的留置权优先还是丙的抵押权优先?
答:(A)乙虽然享有留置权,但该汽车作为留置物所有权仍然属于甲,所以乙打算将留置的甲的汽车抵押给丙必须经过甲的同意才有效。
(B)如果甲同意乙将该汽车抵押给丙,则丙的抵押权优先于乙的留置权。
(C)不需要经过乙同意,但此时乙的留置权优先于丙的抵押权。
(三)质权与留置权竞合
(1)先留置后质押
甲于2011年7月到乙处修理汽车,因未支付修理费,乙主张对该汽车行使留置权。
问:(A)如果乙打算将该汽车质押给丙,是否需要经过甲的同意?
(B)如果乙对丙谎称该汽车为自己所有而质押给了不知情的丙,丙能否因善意取得质押权?
(C)如果如果经过甲同意或者因善意,丙取得质押权,则丙的质押权和乙的留置权谁优先?
(D)如果不是留置权人乙而是留置物所有人甲打算将该汽车质押给丙,是否需要经过乙同意?丙如果取得质押权则该质押权与乙的留置权谁优先?
答:(A)由于甲是该汽车的所有权人,乙虽然享有留置权但在留置权真正实现以前并没有权利处分该汽车,所以乙想将该汽车质押给丙需要经过甲的同意。
(B)丙可以因善意取得对该汽车的质押权。
(C)丙如果经甲的同意或因善意取得该汽车的质押权,则其质押权优先于乙的留置权。
(D)甲如果想将该汽车质押给丙,由于此时该汽车因乙行使留置权而
由乙占有,所以需要经过乙的同意。
经乙同意丙可以取得质押权,但此时乙的留置权仍然优先于丙的质押权。
(2)先质押后留置
甲于2011年7月将一辆汽车质押给乙,后乙在保管汽车期间发现该车漏油,于是到丙处修理。
因乙未按时支付修理费,丙主张对该汽车行使留置权。
问:此时,丙的留置权与乙的质权谁优先?
答:丙的留置权优先于乙的质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