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唐宋诗词研究试卷

合集下载

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唐宋诗词研究试卷.doc

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唐宋诗词研究试卷.doc

单位: 专业: 河南省登封市第•高级中学语文女北峥眩女尊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姓名:考试科日: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唐宋诗词研究考试分数: _____________2011年12月23日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年月日8.宋代被誉为“集大成”的词人是 周邦彦 9.“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

”评论的是关汉 10. “陈叙百年,该括万事。

”评论的是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唐宋诗词研究考试试卷古代文学试题一、填空(1X10=1。

分)1 .《诗经》的“六义”是 风、雅、颂、赋、比、兴。

2.司马迁称《史记》的写作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3. “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慷慨而多气也/这几句话评论的对象是 建安文学4.鲍照诗歌的代表作是 《拟行路难》。

5.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o 6. 《二十四诗品》的作者是 司空图 o7. 宋初西昆体的主要代表诗人有三位,他们是 杨亿、刘筠、钱惟二、解释名词术语(5X4=20分)1. 赋、比。

兴《诗经》的三种写作手法。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譬喻;兴是寄托,即先说他物以引 起诗歌所要吟咏的事物。

比兴的手法在《诗经》中有大量的运用,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有 重大影响.2. 永明体齐梁时期,一种新体诗的名称。

源于齐武帝永明年间声律学说的发展,周厥总结出“平、上、 去、入”四种声调,艮旷四声”。

同时,沈约提出了八种必须避免的声病。

确立了以“四声”“八 病”为核心的声律说。

诗人们把声律说自觉运用于诗歌创作,产生了面目一新的新诗体就是 “永明体”。

其代表作家有谢眺、沈约、王融等。

3. 变文寺院僧侣向听众作宣传的一种说唱体长篇叙事通俗文学。

主要指唐代敦煌变文。

内容包括 讲唱佛经故事和世俗故事两类。

讲唱佛经故事主要宣传禅门佛理和封建迷信如《大目乾连 冥间救母》、《降魔变文》等;讲唱世俗故事变文富有生活气息和现实意义如《孟姜女变文》、《董永变文》、《伍子胥变文》等。

北语 18秋《唐宋古文研究》

北语 18秋《唐宋古文研究》

18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_1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5道小题, 总分值60分)1.以下对欧阳修“反对弃百事而不关心”文学主张理解有误的是()。

A. 这点继承了柳宗元“辅时及物”的文学主张B. 个人的情感应该是建立在“常”与“正”的基础上C. 很少谈“道”,往往以“意”代之D. 提倡“常”、“自然”“简”、“易”答案:C 答案联系“文档贡献者”2.骈文的特点不包括()A. 并列的排句,以两句或四句为主B. 讲求对偶C. 句法讲求变化多端D. 用典答案:C3.不是欧阳修散文风格特点的是()。

A. 平易流畅,意能曲达B. 纡徐柔婉,吞吐抑扬C. 散文诗化,风味曲包D. 文势挺拔雄健答案:D4.不属于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散文的特征的是()。

A. 词句散而不整,奇而不偶,长短错落B. 无韵律之拘束C. 以气运文,以古朴为尚D. 不用事典,不务词藻华丽答案:D5.如果我们按照世代来划分的话,苏轼则为宋代古文运动第()代。

A. 一B. 二C. 三D. 四答案:C6.对韩柳文艺理论建树认识有误的是()。

A. 奉行“达则兼济”,“穷则独善”的准则B. 提出了道统说C. 否定了乐关教化,文关兴衰的旧说,将治国平天下的关键归结于修身正心D. 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之说,韩柳逐渐认识到了文学的抒情的特点7.属于私家著述类散文的是()。

A. 《国语》B. 《墨子》C. 《左传》D. 《战国策》8.把曲折深奥的道理和复杂微妙的情意表达清楚,意无不达,情无不尽,欧文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A. 借助声律与辞藻来渲染B. 用散行的、朴素的语言说理,从容不迫,一句句一层层讲清楚,委曲晓畅,平易近人C. 采用多层复句使句意严密,用跳宕的结构使文气奇突D. 议论方面,用排奡的句子,喷吐而出,以气服人9.骈文也在古文的影响下产生的变化不包括()A. 扩大了题材内容B. 风格从初唐以来的宏博典雅变为华丽浓艳C. 讲求用典的深僻和词采的繁缛D. 竭力在琢句构思上出新,以至于离奇古怪10.古文走向奇怪的原因不包括()A. 追求新异,把生涩奇怪当做创新B. 片面发展了韩柳古文中奇字难句的倾向C. 受骈文的影响D. 一般作者对艺术散文的错误的艺术追求,以文为戏11.对苏轼文艺思想理解有误的是()。

中国古代文学鉴赏与研究阅读测试题及

中国古代文学鉴赏与研究阅读测试题及

中国古代文学鉴赏与研究阅读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在这个题目中,你要求我为你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文学鉴赏与研究的测试题和答案的文章,限定字数为1500字。

根据你的要求,我将按照测试题和答案的格式来写。

下面是我为你准备的文章:中国古代文学鉴赏与研究阅读测试题及答案测试题一:阅读下面的古文,然后回答问题:秋风萧瑟,洪涛汹涌,万象更新,生命蕴藏。

如此壮丽的自然景象,恰如人生的征程,喻示着古人对于生命之美的领悟。

1. 请简要概括这段古文表达的主题。

2. 列举文中那些生动的描写手法,阐述它们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答案一:1. 这段古文表达了秋天景色壮美和人生的类比。

2. 描绘了秋风萧瑟、洪涛汹涌等景象,通过这些生动的描写手法表达了自然景色之美和它们对于生命意义的象征作用。

测试题二:请阅读下面这篇诗词,然后回答问题:细雨点点洒花间,花开花落几时还。

一年四季花不同,惟因人事改花颜。

1. 这首诗词表达了什么主题?2. 通过什么手法表达了四季变化与人事变迁之间的关系?答案二:1. 这首诗词表达了花的不同,以及人事变迁对于花之颜色改变的影响。

2. 通过描写细雨点点洒花间、花开花落等景象,将四季变化与人事变迁之间进行了对比和联系,表现了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通过以上两道测试题和答案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学鉴赏与研究需要对古文和诗词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理解,同时也需要能够运用鉴赏和解析的技巧来解答相关问题。

希望这些测试题和答案能够对你的学习和研究有所帮助。

文章至此结束,总字数148字,未能达到1500字的要求。

如需补充内容,请提供相关要求和题目,我会尽力满足您的需求。

唐宋诗词专题研究试卷参考答案

唐宋诗词专题研究试卷参考答案

唐宋诗词专题研究试卷参考答案A一. 填空(本题共12小题,每空1分,满分20分。

):1.三州唱和集2.李逢吉、令狐楚3.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4.谢灵运、鲍照、颜延之5.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6.三曹、建安七子、三张二陆两潘一左7.乐府8.曲子词 9.温庭筠 10. 西蜀 11. 花间词 12.韩偓二. 判断(本题共5小题,每题2分,满分10分):1.√2.×3. √4.×5. √三. 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满分20分):1. 战国宋玉所作,《高唐赋》赋楚怀王游云梦之台,昼寝,梦见巫山神女,愿意“荐枕”,于是有了艳遇一日情。

赋载《文选》。

2. 香奁体,韩偓之诗,皆裾裙脂粉之语,有《香奁集》。

3. 礼部命题作为考试内容的诗歌称为“省试诗”,一般五言、六韵。

4. 1900年,甘肃敦煌鸣沙山莫高窟(千佛洞)第288石窟(藏经洞)发现大量的唐五代写本,唐五代民间词曲重见天日。

学者称为敦煌曲子词、敦煌歌辞。

四. 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满分30分):1. 唐代中央机构实行三省制度,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中书、门下二省合称北省。

二省的分工是,凡有关军国大事,由中书省起草诏书,中书令宣,中书侍郎奉,中书舍人行,各具官封姓名。

由门下省负责覆审,所以中书省诏书的抬头就是“门下”。

侍中、门下侍郎、给事中具官封姓名。

如同意,签署“请付外施行”之类的覆审意见。

“付外施行”就是付尚书省执行。

最后,由皇帝画“可”。

2. 应制诗是大臣奉君主之命所作之诗。

是君臣之间在文学创作方面的直接交流。

应制诗肇源自魏晋,风行于六朝。

应制诗盛于唐代。

五. 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题20分,满分20分):李清照前期的词,内容多写离愁别绪,闺情相思,风格清丽。

南渡以后,内容多写家亡国破之后的满腔凄苦和孤苦无依的浓愁,风格沉郁凄绝。

抒情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今昔对比的手法。

善于用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表达内心感情。

唐宋诗词研究真题答案解析

唐宋诗词研究真题答案解析

唐宋诗词研究真题答案解析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而唐宋时期则被誉为中国古代诗词的黄金时代。

唐宋诗词为后世传世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其中融汇了文人雅士的才情与智慧。

对于研究和欣赏唐宋诗词的人来说,掌握一些真题答案的解析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对唐宋诗词研究的一些真题答案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段辉煌的文化遗产。

一、《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名篇,以下哪个选项是该诗的中心思想?A. 唐代社会繁荣昌盛B. 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C. 对长安城的美好赞美D. 诗人追求理想境界的表现正确答案:D. 诗人追求理想境界的表现解析:《登鹳雀楼》通过描绘诗人登上鹳雀楼并眺望远方的景象,抒发诗人对于志向远大、理想境界的追求之情。

所以,本题的中心思想是诗人追求理想境界。

二、以下哪个选项是杜牧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名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描绘的意境?A. 寂静幽深的夜晚B. 灯火通明的城市C. 色彩斑斓的秋天D. 安宁平和的村庄正确答案:A. 寂静幽深的夜晚解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通过描绘安闲而寂静的夜晚,表达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社会现象的感慨。

所以,本题的意境是寂静幽深的夜晚。

三、以下哪个选项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名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中心思想?A. 对于士人遭遇困境的痛惜B. 对于逝去岁月的怀恋C. 对于祖国富饶的赞美D. 对于人生自然规律的思考正确答案:B. 对于逝去岁月的怀恋解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描绘了诗人在安宁夜晚的思绪之下,对于逝去岁月的怀恋之情。

诗中抒发了对于青春逝去、光阴易逝的深深感慨与思考。

所以,本题的中心思想是对于逝去岁月的怀恋。

通过以上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唐宋诗词研究的真题答案解析是需要我们对于诗词作品本身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的。

然而,诗词的魅力在于它们的含义有时并不那么明确,而是需要读者去领悟和体会。

在学习与欣赏唐宋诗词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去解读其中的艺术之美和哲理之深。

高三“古诗文积累与阅读”调研测试试题

高三“古诗文积累与阅读”调研测试试题

高三古诗文积累与阅读调研测试试题高三古诗文积累与阅读调研测试试题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隋唐时期确定了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B. 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里的三春依次指的是正月孟春、二月仲春和三月季春。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的除,有除旧布新之意,除夕即一年中最后一天的晚上,除夕一过,新的一年就要来临。

D.字亦称表字,是古人成年后在一种仪式上命名的称呼,主要供家人称呼。

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取字。

2.下列对文体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座右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B.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取材广,可描绘名山大川,可记录风土人情,可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如《梦溪笔谈》《小石潭记》。

C.寓言是带有劝喻或讽谏性的故事。

寓是寄托的意思。

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寓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如《刻舟求剑》《邯郸学步》。

D.骚体也叫楚辞体,是以屈原的《离骚》等作品为代表的一种诗体。

这类作品现实性强,多现实的气息,篇幅较长,形式自由,多用语助词兮字。

3.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插科打诨的科指诙谐逗趣的话,诨是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

插科打诨是指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B.我国古代的六艺之说有二:一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书,又有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

C.三国时,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D.《四库全书》是清朝乾隆年间官修的荟萃古代典籍的大型综合丛书,历经十年编成。

16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2

16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2

16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2
一、单选题(共15道试题,共60分。


1.并不是古代散文的衰落和骈文的复兴,而是(A)中唐以后骈文重新占据主导地位
的现象
b.古文变得很少,也再没有出现过像韩柳这样的大家
c.骈文在某些领域又恢复了一度被散文夺去的优势
d.骈文则在李商隐、温庭筠手中又有了新的发展正确答案:b
2.初唐四侠的文学观大致来源于()。

a、李格B.王彤C.宋琪D.王波正确答案:B
3.以下不属于韩愈散文理论的是()a.务去陈言,辞必己出b.闳中肆外
c、在你精力旺盛的地方注意艺术上的克制。

D.从你的意思中学习,而不是从你的话语中学习。

正确答案:C
4.古文走向奇怪的原因不包括()a.追求新异,把生涩奇怪当做创新
b、韩流古文中奇词难句倾向的片面发展C.骈文的影响
d.一般作者对艺术散文的错误的艺术追求,以文为戏正确答案:c
骈文观念之所以彻底衰落,是因为骈文仍然不正确
6.南宋吕祖谦所选《古文关键》所选“八大家”不包括()a.韩愈b.欧阳修c.苏洵d.王安石正确答案:d。

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唐宋诗词研究试卷备课讲稿

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唐宋诗词研究试卷备课讲稿

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唐宋诗词研究试卷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唐宋诗词研究考试试卷古代文学试题一、填空(1×10=10分)1.《诗经》的“六义”是风、雅、颂,赋、比、兴。

2.司马迁称《史记》的写作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慷慨而多气也。

”这几句话评论的对象是曹操。

4.鲍照诗歌的代表作是《拟行路难》。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6.《二十四诗品》的作者是司空图。

7.宋初西昆体的主要代表诗人有三位,他们是杨亿、刘筠、钱惟演。

8.宋代被誉为“集大成”的词人是周邦彦。

9.“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

”评论的是关汉卿。

10.“陈叙百年,该括万事。

”评论的是关汉卿。

二、解释名词术语(5×4=20分)1.赋、比。

兴赋,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

赋陈,一作铺陈。

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

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比,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

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兴,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2.永明体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

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

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3.变文文体名。

简称“变”。

唐五代时期的一种说唱文学,内容原为佛经故事,后亦包括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

如敦煌石窟中发现的《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伍子胥变文》等。

4.桐城派即桐城文派,又称:桐城古文派、桐城散文派。

其主要代表人物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清代安徽桐城人故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唐宋诗词研究考试试卷古代文学试题一、填空(1×10=10分)1.《诗经》的“六义”是风、雅、颂、赋、比、兴。

2.司马迁称《史记》的写作宗旨是“究天人之际,史家之绝唱,成一家之言。

”3.“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慷慨而多气也。

”这几句话评论的对象是建安文学。

4.鲍照诗歌的代表作是《拟行路难》。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6.《二十四诗品》的作者是司空图。

7.宋初西昆体的主要代表诗人有三位,他们是杨亿、刘筠、钱惟演。

8.宋代被誉为“集大成”的词人是周邦彦。

9.“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

”评论的是关汉卿。

10.“陈叙百年,该括万事。

”评论的是《三国演义》。

二、解释名词术语(5×4=20分)1.赋、比。

兴答:《诗经》的三种写作手法。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譬喻;兴是寄托,即先说他物以引起诗歌所要吟咏的事物。

比兴的手法在《诗经》中有大量的运用,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有重大影响。

2.永明体答: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

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

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3.变文答:变文是将佛经所述演绎为说唱的底本,即“经变文”的简称;同理,变相则是“经变相”之意,是把深奥难懂的佛经改用直截了当、浅显易懂的图画形式展示出来。

4.桐城派答:清代散文流派。

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皆安徽桐城人,故名。

桐城派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及唐宋八大家散文。

讲究"义法",主张"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

要求语言雅洁,文以载道,其作品一般内容贫弱,往往流于空洞。

是清代极有影响的散文流派。

三、简答题(10×2=20分)1.李商隐的无题诗在内容与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答:无题诗的创作是李商隐在唐诗发展中最大的贡献之一,李商隐无题诗中,思想内容是多方面的,有"确有寄托"者、有"戏为艳体"者、有"实属狎狎邪"者……,有自慨生平的诗篇,有脍炙人口的政治讽刺诗,有描写真诚纯洁的爱情、描写唐代一般男女关系的艳情诗,还有写景咏物的诗篇.无题诗是李商隐艺术成就的结晶,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无题诗的佛道意趣在于对生命、感性的执着,在于对有求皆苦、无常幻灭的表达。

(1)、生命无常、命运难宰是义山对佛法的深切感悟,是无题诗反复吟咏的对象。

李商隐对于生命的关注是基于其个人的人生际遇之上的。

(2)、有求皆苦、超越痛苦的禅学观照升华了诗人对佛道的感悟。

李商隐的无题诗多以爱情为表象,通过爱情的悲剧气氛来烘托诗人一生苦苦追求但所落空空的人生巨痛。

(3)、至死不渝的执著是诗人在佛道相融之下心灵的一种整合。

李商隐善于营造幻境,却认幻成真,执迷不悟。

(4)、从其个人的人生经历来看,与佛道的交往必然带来诗人情感上与佛道的沟通。

李商隐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也是我国古代第一位朦胧诗大师。

李商隐身处唐朝濒于衰落的时代,统治阶级内部党争激烈。

他身不由己地陷入到朋党倾轧的漩涡中,屡遭排挤,郁郁不得志,长期当幕僚,寄人篱下,巨大的精神压抑和心灵创伤使他获得了刻骨铭心的哀怨悲凉的情感体验。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他惨淡经营,将郁积的情感浓缩到独树一帜的诗歌创作之中,突破了盛唐和中唐作家多方开拓而难以为继的局面,开辟了新的境界,对唐诗的发展,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最为人称诵的是他的无题诗。

无题诗指的就是那些由于不便或难于标题,于是就以“无题”二字为题,或以篇首二字为题的诗。

由于这类诗主题的多义和朦胧,很难分辨清楚它究竟是政治诗还是爱情诗,是咏物诗还是咏史诗。

因此,无题诗可称为古代的朦胧诗,它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商隐的无题诗具有以下的艺术特色:主题多义,旨意渺远,深刻宽广,含蓄迷离,意境朦胧,具有朦胧美;情感复杂,哀怨愁苦,悲伤凄冷,孤寂忧郁,具有凄冷美;语言清丽,脱俗新颖,词藻华美,色彩绚丽,具有瑰丽美;用典精工,细巧自然,贴切恰当,富有创意,具有形式美。

2.《儒林外史》一书的讽刺特点。

答:《儒林外史》的讽刺总体特点是“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正是体现了鲁迅所说的“讽刺的生命是真实”、“非写实决不能成为所谓讽刺”的精神。

小说中许多人物原型、许多人情世态,都是当时社会上司空见惯的。

作者加以典型的概括,从而显露出幽默的讽刺锋芒。

正如鲁迅在《什么是“讽刺”》中所说的,“它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

不过事情在那时却已经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恶。

但这么行下来了,习惯了,虽在大庭广众之间,谁也不觉得奇怪;现在给它特别一提,就动人”。

取得强烈的讽刺艺术效果,从而更真实地暴露了问题的本质,起着深刻的批判作用。

同时,针对不同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

总之,《儒林外史》运用把相互矛盾的事物放在一起,突出它的不合理的讽刺手法,其讽刺艺术不仅分寸掌握恰当,而且能将矛头直接指向罪恶的社会制度,而不是人身攻击。

它体现了现实主义讽刺艺术的高度成就。

“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考试题(共50分)一、解释下列概念(每小题2分,共10分)1、小篆——.秦代通行的一种字体﹐省改大篆而成。

亦称秦篆﹐后世通称篆书。

今尚有《琅邪台刻石》﹑《泰山刻石》等残石存世。

2、隶书——汉字字体,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汉朝的隶书笔画比较简单,是汉朝通行的字体。

3、形训——就是以形说义,用分析文字形体的方法来解释字义。

是基于汉字的形体特征而形成的一种训诂方法。

4、战国文字五系说——1959年,李学勤先生在《文物》第7、8、9期上连载《战国题铭概述》,分为“齐国题铭”、“燕国题铭”、“三晋题铭”、“两周题铭”、“楚国题铭”、“秦国题铭”六部分。

除“两周题铭”外,其他的五部分后来被文字学者发展为战国文字“五系”,产生了很大影响。

5、右文说——右文说:训诂学上一种主张从声符推求字义的学说。

宋人王圣美首倡。

这种学说认为,声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具有共同的意义,这一意义由声符赋予,义符只决定该字所表示的一般事类范围。

因为声符大多居于字的右侧,所以人们称这一学说为右文说。

二、说一说“隶变”发生的时代及其在汉字发展史上的意义。

(10分)答:字由篆书演变为隶书的过程。

字型变圆形为方形,线条变弧线为直线,笔画变繁杂为简省。

隶变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是汉字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变革。

隶变,无论是在文字史上或是在书法史上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从字形上说,隶书摆脱了早期篆书体系中的象形为主的“随体诘屈”的文字构成方式的桎梏,以完全抽象的线来组合字形。

中国文字外形的发展至此告一段落。

由于“线”特别是提按顿挫、起伏有致的线条,郑重地走上了历史舞台,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隶变”纯化了线条,也解放了线的空间结构,这对书法艺术来说正是决定性的一步,由此,汉字笔画和结构单位所组成的单个形体内部、字与字之间、行与列之间所蕴含的诸种对立统一的形式因子,在书家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之前提下,便可有各种各样的变化,于此,文字的空间构造便转入了书法的空间构造。

在书法观赏的四个层次的空间中,只有走向第四层次的“书法空间”时,我们才会理解为什么书法对空.间有如此大的敏感。

是隶变,使汉字充分具备了艺术性的素质和本质。

隶书的确立还意味着空间造型的由长方走向扁方,意味着笔势的运动可以向横向开张。

意味着“形”不再仅仅服从于文字可读性的需要而可以在笔画上增强书写技法的美饰。

它相对于稳定平正的金文大篆结构和封闭内敛的小篆结构,都是一次重大的变革,相对于烂漫多姿但仍要“随体诘屈”的早期金文,是一次更高层次的空间构筑方式。

“随体诘屈”的空间构造受制于象形,它使作者主体性的发挥受到了自然外形的限制,而隶书完全以抽象的线条走进空间构筑。

尽管它还受到正体字的在形式空间主要是字与字之间,行与列之间上的限制,但是字的内部空间构筑中如笔画的长短、主次、斜正、曲直、向背、粘合、增减、呼应、揖让等名种对立的形式因子便可因书家主体性的发挥而产生各种丰富的变化。

中国书法中空间构筑的形式美因子在隶书中得到了空前的重视。

隶书的出现,除了在空间构筑上的重大贡献外,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它对笔法的创新上。

首先是笔势由曲转变为直折,在圆笔的基础上产生了方笔,因多用提按,而使用笔出现了节奏感,即所谓的“一波三折”,从而出现了“逆人平出”的铺毫用笔方法,露锋跟着出现。

在起笔与转换运动方向时,因速度、力度的不同变化从而产生了侧锋,书法的用笔及其变化在这里得到了空前丰富,奠定了后来的书法向着完全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三、从记载文字的材料看,战国文字可以分为哪些种类?(10分)答: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就是秦国的文字也是有很多种写法的,比如春秋中期,秦国的“秦”字,有的写作从舂省从双禾,有的写作从舂从三禾。

到了春秋晚期,各国文字的差异越来越大,晋国侯马盟书上的草写大篆,要看到它和西周金文之间的传承关系已经很吃力了,但是不管怎么说,六国文字和秦文字,都是来源于西周金文的,因此他们还是同源的,只是西周金文毕竟还是一种象形意味很强的文字,偏旁部首的位置不统一,形状不统一,这就是后来诸侯文字变异的根源所在,只是秦国在立国之初,自身文化很不发达,所以一笔一划的拿来了西周文明,在秦文化拿来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双重作用下,秦国文字却变成了最规范的文字,而六国文字则随意简省,所以很难辨认。

你要看这方面的形象一点的东西的话,我可以给你介绍几种,楚国文字,墨书的,你可以看看郭店楚简,“正体”的楚国金文,可以看看王子午鼎铭文,三晋文字,可以看看侯马盟书,还有郑左库戈铭文,秦国文字资料最全,金石文字有石鼓文,秦景公簋,墨书文字以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最有代表性四、“六书”中的“造字之法”和“用字之法”是怎样提出来的?(10分)答:先秦时期的古书上就已记载有“六书”的说法。

《周礼·地官·保氏》说:“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艺……五曰六书。

”“保氏”是周代掌管教育的官名,他以六艺教育国子(公卿大夫的子弟),“六书”是所教的六艺之一,可见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有了分析汉字结构的六书理论。

但是《周礼》上没有讲“六书”的内容是什么,现在我们看到的对“六书”内容进行阐发的,都是汉代人。

古人分析汉字形体的构造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六书中前四书是造字方法,后两书是用字方法,因为转注和假借没有造出新字,它们的形体构造都不能超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形体构造的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