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面试试讲真题汇总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汇编(四)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汇编(四)25.【简答题】1.题目:分子结构2.内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例如,水在蒸发时,它只是由液态变成了气态,而水分子没有变成其他分子,它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当品红溶于水时,品红分子和水分子都没有变成其他分子,它们的化学性质也各自保持不变。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种物质的分子会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例如,我们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分子就变成了水分子和氧分子,水分子和氧分子是与过氧化氢不同的分子;再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氢分子和氯分子都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氯化氢分子,氢气和氯气的性质不再保持。
可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有些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如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大多数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构成,如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氨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的(如图3-5)。
图3-5 几种分子的模型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例如,由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分子分解,生成水分子和氧分子;再如,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时,氧化汞分子会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如图3-6)。
可见,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可以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图3-6 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3.基本要求:(1)讲解分子的结构与组成。
(2)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化学变化。
(3)讲课时配合相应的板书。
(4)如需要媒体辅助教学演示即可。
答辩题目:1.在原子结构中决定元素种类的是什么?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什么?2.简要评价你本节课的优缺点。
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情景引入【提出问题】到了夏天,经常下过雨之后地面很快就干了,是为什么?【学生回答】地面温度高,水很快由液态水蒸发成气态水。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汇总-逐字稿及说课稿及教案(共10篇)

一、《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今天的 1 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下面我开始我的试讲。
教师:上课!同学们好!环节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二氧化碳的性质,大家知道二氧化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A 同学说,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和碳水化合物;B 同学说,蔬菜大棚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来提高产量;对,干冰、可乐中用到二氧化碳。
大家平时都很注意观察生活,积累了不少知识。
那同学们还记得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时多少吗?举手最快的这位同学,你来回答。
这位同学说,正常情况下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为0.03%。
非常棒,这位同学对我们学过的知识掌握的很扎实。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二氧化碳含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这么小,是不是就无关紧要啊?(不是)二氧化碳当然不是无关紧要的,二氧化碳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对我们的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则短片来了解一下。
短片已经看完了,请哪位同学来为大家总结一下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对人体健康都有什么影响?靠窗户的这位同学,你来总结一下。
这位同学说,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会打哈欠、犯困,继而会感到气闷、心悸,当浓度达到4%左右时,会气闷、头痛、眩晕,继续增大时,会使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以致死亡。
这位同学总结得非常好,老师在屏幕上用表格给大家列出了不同浓度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当我们处于二氧化碳含量大于1%的环境时,会感到气闷、头昏、心悸;当处于含量在4%-5%间的环境时,人们会感到气闷、头痛、眩晕;当含量大于6%以上时,会使人神志不清,严重时甚至会使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死亡。
(二)应用1.菜窖村民死亡事例教师:下面我们一起看则新闻。
新闻播放结束,新闻中的村民进入菜窖后为何会死亡呢?这位同学你来回答一下,这位同学认识,由于储存食物的呼吸作用,菜窖中空气含氧量减小,二氧化碳含量较大。
初中面试化学试题汇总及答案

初中面试化学试题汇总及答案一、选择题1. 化学中元素的最小单位是什么?A. 分子B. 原子C. 离子D. 电子答案:B2. 下列哪个不是化学变化?A. 铁生锈B. 蜡烛燃烧C. 新房子装修D. 水的蒸发答案:D3. 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A. 物质的总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B. 物质的总体积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C. 物质的总能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D. 物质的总电荷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答案:A二、填空题4. 化学符号H2O表示的是______。
答案:水5. 氧气的化学式是______。
答案:O26. 根据原子序数,以下元素属于金属的是______。
答案:(根据具体元素填写)三、简答题7. 什么是化学方程式?请举例说明。
答案: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它表明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数量关系。
例如,水的电解可以表示为:2H2O → 2H2↑ + O2↑。
8. 请简述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其中一种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另一种物质获得电子被还原。
四、实验题9. 如果要验证氧气的助燃性,你可以进行以下实验:- 准备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和一瓶氧气。
- 将木条放入氧气瓶中,观察现象。
答案:木条在氧气中会重新燃烧,证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10. 描述如何通过实验区分硬水和软水。
答案:取两个烧杯,分别加入等量的硬水和软水。
向每个烧杯中加入相同量的肥皂水并搅拌。
泡沫多的为软水,泡沫少或无泡沫的为硬水。
结束语:以上是初中化学面试试题的汇总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化学面试,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化学原理和现象。
祝愿每位学生都能在化学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级中学化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及答案指导(2025年)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化学面试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您解释什么是化学键,并举例说明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区别。
如果在课堂上,您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第二题题目描述:在你所教授的化学课程中,有一次实验课需要学生分组进行,其中一个实验小组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预想不到的问题,导致实验无法顺利进行。
作为该实验课的教师,你该如何处理这一突发状况,并确保实验课的顺利进行?第三题题目:请结合化学学科特点,谈谈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
第四题题目: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你如何设计一节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知识点?第五题题目:请谈谈你对“新课程标准下化学教学目标”的理解,并结合实际教学,谈谈你是如何实现这些教学目标的?第六题题目:请结合化学学科特点,谈谈如何将核心素养教育融入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第七题题目:请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谈谈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八题题目: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你如何设计一节以“物质的溶解度”为主题的实验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第九题题目: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第十题题目: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你如何设计一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化学实验课?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设计一堂以“物质的溶解度”为主题的化学课,适用于初中生。
教案设计:课题:物质的溶解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能够通过实验和计算分析物质的溶解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不同物质溶解度的比较和分析。
教学难点:1.溶解度曲线的理解和应用。
初中化学教编面试题目(3篇)

第1篇一、教学设计题(30分)题目:《氧气的制取与性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和氧气的性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 重点:氧气的制取方法、氧气的性质。
2. 难点:氧气的制取过程中注意事项、氧气的性质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氧气是什么吗?氧气有哪些性质呢?(2)展示氧气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
2. 实验探究(1)氧气的制取①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步骤。
②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③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实验操作中的错误。
(2)氧气的性质①教师讲解氧气的性质实验原理,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②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③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实验操作中的错误。
3. 实验结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氧气的制取方法和性质。
(2)学生展示实验成果,教师点评。
4. 课堂小结(1)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出疑问。
5. 作业布置(1)课后复习氧气的制取方法和性质。
(2)思考:如何将氧气应用于实际生活?二、案例分析题(20分)题目:请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分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要求:1. 结合案例,阐述实验探究能力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重要性。
2. 分析案例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3. 提出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有效策略。
三、教学评价题(20分)题目:请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分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过程性评价。
要求:1. 结合案例,阐述过程性评价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 分析案例中教师如何进行过程性评价。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化学面试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化学面试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请谈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探究能力?并请举出一例。
第二题题目: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答案及解析:第三题请分析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实验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化学兴趣和科学素养。
第四题描述一次你设计并实施的化学实验教学活动,并解释为什么你选择了这个实验。
第五题情境:你在初中化学课上正在讲解“电子层”的概念。
你的学生小明提出了一个疑问:“老师,我们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都有电子,那为什么我们能看到颜色呢?”问题:请你针对小明的疑问,简要解释初中化学课上电子层与颜色的关系。
第六题情景:小明对化学竞赛题目“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观察现象并进行讨论”感到困惑,他认为只要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稀盐酸就能得到相同的现象。
问题:请你如何用科学的语言解释小明的困惑,引导其理解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本质,并指出他存在的误区是什么?第七题【答案及解析】本题考查初中化学教学中环保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式。
第八题题目: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答案及解析:第九题情景:高一化学课上,老师正在讲解酸碱的概念和中和反应。
一位学生提问道:“老师,如果一个溶液既能中和酸又能中和碱,它是什么呢?”要求:•请结合你对酸碱及中和反应的理解,简要回答该学生的提问。
•解释你选择的酸碱定义在化学中的适用性以及不足之处。
第十题请结合化学教学实际,谈谈您如何组织一次关于化学实验探究的教学活动。
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请设计一个以“二氧化碳的性质”为教学主题的初中化学教案,教案应包括以下环节:1.导入新课(5分钟)2.新课讲解(30分钟)3.巩固练习(15分钟)4.课堂小结(5分钟)5.布置作业(5分钟)要求:•教案设计应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化学学科教学要求。
试讲-化学-真题5道-初中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备课纸
准考证号:姓名:所在考场:
1.题目: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2.内容:
3.要求
〔1〕如果教学期间需要辅助教学工具,进行演示即可
〔2〕教学中注意师生交流互动,有恰当的提问环节
〔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4〕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备课纸
准考证号:姓名:所在考场:
1.题目:原子的结构
2.内容:
3.要求
〔1〕请简要写出教学过程
〔2〕教学中注意师生交流互动,有恰当的提问环节
〔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4〕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备课纸
准考证号:姓名:所在考场:
1.题目: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2.内容:
3.要求
〔1〕教学中注意师生交流互动,有恰当的提问环节
〔2〕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3〕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备课纸
准考证号:姓名:所在考场:1.题目: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2.内容:
3.要求
〔1〕如果教学期间需要辅助教学工具,进行演示即可
〔2〕教学中注意师生交流互动,有恰当的提问环节
〔4〕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备课纸
准考证号:姓名:所在考场:
1.题目:核外电子的排布
2.内容:
3.要求
〔1〕如果教学期间需要辅助教学工具,进行演示即可
〔2〕教学中注意师生交流互动,有恰当的提问环节
〔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面试试题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面试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实际,谈谈你对“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的理解。
第二题题目:请谈谈你对“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化学教学目标的认识”,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实现这些目标。
第三题题目:请解释什么是酸碱指示剂,并举例说明如何使用酸碱指示剂来检测溶液的酸碱性?第四题题目:请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第五题题目:请您解释一下酸碱指示剂的工作原理,并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验中使用它们来确定一个未知溶液的酸碱性?第六题题目:请谈谈你对“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这一观点的理解,并结合具体实例说明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第七题题目:请解释什么是“酸碱指示剂”,并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验中使用酸碱指示剂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第八题题目: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学生不小心将浓硫酸溅到了皮肤上,请问作为教师,你应该采取哪些紧急措施来处理这种情况?第九题题目:请结合初中化学课程的特点,谈谈你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第十题题目:请解释什么是“酸碱指示剂”,并举例说明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假如你在课堂上向学生演示如何使用酸碱指示剂来检测溶液的酸碱性,请描述你会如何进行这一实验,并说明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设计一节初中化学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教案。
第二题教案设计题题目:根据以下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一节初中化学课堂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物质的溶解度概念,能够解释常见物质的溶解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内容:1.物质的溶解度2.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教学时间:45分钟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量筒、溶解度曲线图等2.实验药品:食盐、蔗糖、碘、硝酸钾、氢氧化钙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溶解吗?请举例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面试试讲真题汇总-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初中化学面试真题收集目录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原子的构成》 (3)题目名称:《原子的构成》 (3)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7)题目名称:《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7)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0)题目名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1)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固体药品的取用》 (15)题目名称:《固体药品的取用》 (15)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酯化反应》 (19)题目名称:《酯化反应》 (19)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如何从大豆中提取油脂》 (22)题目名称:《如何从大豆中提取油脂》 (22)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26)题目名称:《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26)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硬水和软水》 (30)题目名称:《硬水和软水》 (30)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原子的构成》考试目标:初中面试科目:初中化学题目名称:《原子的构成》详情:1、题目:《原子的构成》2、内容:原子的房量、体积都很小。
那么,原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能不能再分科学家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
其中,英国科学家汤姆生(Joseph John Thomson, 1856-1940)和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 1871-1937)为人们认识原子结构作出了巨大贡献。
科学家研究发现,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
两者所带的电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呈电中性。
原子核的半径大约是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
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作高速运动。
原子核的体积虽然很小,但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的质量相对要小的多。
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所带的电荷数(质子数),也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基本要求:(1)配合教学内容要有适当板书;(2)教学中要有提问互动环节;(3)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
解析: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教师讲解:十九世纪末前,原子一直被认为是坚硬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1804年道尔顿已系统地提出了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
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卢瑟福通过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的。
汤姆森提出枣糕式原子模型。
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二)新课讲授1、原子的结构展示视频:展示带正电荷的α粒子轰击金箔,让学生仔细观察α粒子的运动轨迹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实验中大多数的α粒子能顺畅地穿透金箔;少数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线,发生偏转;极少部分粒子遇到了坚硬的不可穿透的质点,反弹回来。
提出问题:已知α粒子带正电,原子中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
大部分粒子可以顺利通过金箔,可以说明什么?学生回答:说明原子内的大部分空间被电子占据。
提出问题:为什么只有少数粒子发生偏转;而极少部分粒子被反弹回来?讨论交流:说明在原子中有一个原子核,它的体积与原子比小很多。
提出问题:小组讨论一下在原子内部,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是如何分布的。
学生回答: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一只蚂蚁。
因此,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做高速运动。
提出问题:教师展示原子结构动画示意图,并提问原子核是否还能进一步分为其他粒子?学生回答:原子核可以进一步分为质子和中子。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2、原子中各粒子数量关系提出问题:科学家经过不断研究证实了原子显电中性。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68页拓展视野思考可以得出核外电子数与核电荷数怎样的数量关系?学生回答: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教师补充:原子核中子不带电,故核电荷数所带正电荷数等于质子数,故可得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三)巩固提高学生活动: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寻找同学扮演的角色,说出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他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互动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作业:本节课已知道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课后预习课本或查阅资料看看有关原子质量是如何表示的?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如何讲好较为抽象的、微观的化学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参考答案】中学化学中,像原子等微观粒子的构成及相关规律、物质结构等内容,都较为抽象,学生学习时也会比较枯燥所以在讲解时,应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与知识,尽可能通过化学实验或引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理解。
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可能有畏难情绪,我们应该及时进行鼓励和疏导,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学习。
2、请说出氢的三种同位素的质子数、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分别是多少?【学科专业知识】【参考答案】一个氢【氕】原子—H,含有1个质子,0个中子,1个电子;一个重氢【氘】原子—D,含有1个质子,1个中子,1个电子;一个超重氢【氚】原子—T,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1个电子。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考试目标:初中面试科目:初中化学题目名称:《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详情:1、题目:《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2、内容: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天然气消耗量急剧增加,释放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而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因为天灾和被滥砍乱伐而不断减少,使得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呈现上升趋势。
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或其他气体的含量升高时,会增强大气对太阳光中红外线辐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散发,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上升,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
许多科学家认为,温室效应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不良影响。
如果地球的气温上升,将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一些沿海城市会被淹没;有的地方会炎热得无法居住;气温上升,还会使很多的水蒸气进入大气,一些富饶的土地将变成沙漠。
有的科学家认为近年来日益严重的全球厄尔尼诺现象也与温室效应有关。
3、基本要求:(1)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有互动;(2)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板书。
解析:初中化学《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平均温度逐年升高……全球变暖与大气中哪种气体浓度的上升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回答:二氧化碳。
CO来源与哪里,为什么会引起全球变暖,这对于我们教师引导:大气中2的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这节课共同学习《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二)讲授新课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图提出问题:自然界中有哪些产生二氧化碳的行为、有哪些消耗二氧化碳的行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二氧化碳的生成途径和消耗途径:人和动物的呼吸,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多媒体播放:实验:“模拟生物圈的实验”。
提出问题:请学生观察温度计的变化,推测二氧化碳对环境的温度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可以判断二氧化碳有保温的作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引起环境温度的升高。
提出问题:为什么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多媒体展示图片:温室效应。
学生回答:地球在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的同时也会向外辐射热量,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吸收地球向外辐射的部分热量,也会将部分吸收的热量辐射回地球,这样就不会造成地球表面的温度过低。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稳定,地球表面的温度恒定或者变化不大。
但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之后,这种效应会加强,因此会引起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提出问题:温室效应加剧,对我们生态环境的有哪些影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海平面上升,部分岛屿、居住地会被淹没;2、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3、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4、动物们失去栖息地。
提出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小“温室效应”的危害?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2、使用清洁能源;3.植树造林。
(三)练习巩固1.导致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是()。
A.制冷工业B.森林遭破坏C.大量使用矿物能源D.新能源的使用(四)小结作业小结: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的生成途径以及消耗途径;温室效应的危害以及措施。
布置作业: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都有哪些。
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你通过这节课,想让学生获得怎样的知识?【教学设计】【参考答案】让学生获取的知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就是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和消耗途径,分别是种植物的呼吸作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含碳物质)的燃烧、微生物对动植物尸体的分解作用和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的危害和措施。
2、说出至少两种鉴别CO 和2CO 的方法?【学科专业知识】【参考答案】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不同,可以采用如下方法鉴别CO 和2CO 。
方法一:分别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有沉淀产生的是2CO ,无明显现象的是CO 。
方法二:气体通过灼热的CuO 黑色粉末,能将黑色的CuO 还原成红色的Cu 粉的是CO ,无变化的是2CO 。
方法三:分别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剂中,试剂变红的是2CO ,无变化的是CO 。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考试目标:初中面试科目:初中化学题目名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详情:1、题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内容:实验1-1(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如图1-1)。
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
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或盛有冷水的小烧杯)移近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2)取少量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或蓝帆)放在研钵内,用研钵把胆矾研碎。
观察并记录胆矾发生的变化。
(3)在2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研碎前、后的胆矾,并加入少量水,振荡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
再向2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试管中发生的现象。
在实验(1)和实验(2)中,液态的水经过沸腾变为水蒸气,冷却后又变成液态的水;块状的胆矾经过研磨后变成粉末状的胆矾,虽然水和胆矾发生了形态的变化,但并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这种设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等都属于物理变化。
在实验(3)中,胆矾在变化中生成了其他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