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练习题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测试题及答案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
展测试题及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七章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1.“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说明民主宪政的特点。
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程度。
这说明代议制民主政治最大好处是
A.是真正的民主,可以保障所有人的利益B.避免了党派之间的斗争,有利于稳定政局
C.可以把斗争规定在一个相对有序的状态中,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
D.可以限制王权,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2.一位英国的宪法权威人士曾说:“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弄判决书送到好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
”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英国女王不再拥有政治权利B.议会掌握了国家实际大权
C.议会与国王权力实现了分立D.英国君主的存在对英国没有任何意义 3.大卫是英国下议院议员,关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他津津乐道。
你认为他的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
B.“我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个显着特点是责任内阁制”
C.“它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D.“国家元首可以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外行使一定的权力”。
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一高考真题精选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高考真题精选知识点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1.(2017·海南高考)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
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天赋人权 B.民主共和C.君主立宪D.权力制衡【解析】选C。
由“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可以看出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的限制,体现了君主立宪的政治理念,故C正确;材料的描述没有反映出人民的权利是与生俱来的,因此没有体现出天赋人权,故A错误;英国保留了世袭君主,而民主共和下国家元首是选举产生的,故B错误;材料体现出议会、法律对王权的单向限制,不符合双向的权力制衡,故D错误。
2.(2016·全国卷Ⅰ)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
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解析】选B。
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王权受到限制,君主立宪制确立,但1702年安妮女王直接解除辉格党人职务的做法说明英国国王权力还很大,还没有真正做到“统而不治”,因而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故B正确;《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议会主权至上的原则,故A错误;18世纪初期,责任内阁制尚未确立,故C错误;《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仍拥有行政权,女王解除辉格党人要职,不是破坏法案的表现,故D错误。
知识点二美国1787年宪法3.(2017·全国卷Ⅱ)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
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
亚当斯此举 (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解析】选C。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练习题 含答案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45题;共90分)1.麦考莱的《英国史》称1688年光荣革命是“理想的、合法的、典范的革命”。
这场革命的实质是()A. 封建政权内部的争夺政权的斗争B. 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的斗争C. 资产阶级内部的争夺政权的斗争D. 封建国王与克伦威尔争夺政权的斗争2.根据1787年宪法的规定,美国通过实行哪一制度来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A.君主立宪制B.民主共和制C.邦联制D.联邦制3.现代政治制度以及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等现代社会普遍接受的政治原则,是从哪个国家开始的()A. 中国B. 美国C. 英国D. 法国4.某宪法实现了将“民族的政治统一,自由主义的诉求、工业化的起飞、军人的国家传统与专制集权的法统”融为一体。
该宪法是()A. 《权利法案》B.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C. 《德意志帝国宪法》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5.美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的总司令,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却因“莱温斯基”事件险些被国会弹劾。
这体现了美国政体的哪一重要原则()A. 中央集权制B. 分权制衡C. 两党制D. 联邦制6.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
但是非经议会两院同意,总统不得宣布战争。
这说明()A. 1875年宪法贯彻了分权制衡原则B. 总统缺乏实际权力C. 议会既是立法机构,又是军事机关D. 总统完全听命于议会7.“我不相信我们作为一个国家能够存在下去,除非我们拥有一个中央政府来管理这个国家,正如一个州政府管理自己的州那样。
”这描述的是()A.独立前的美国B.独立之初的美国C.统一前的德国D.统一后的德国8.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
”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A. 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B. 不具有普适性C.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 具有借鉴意义9.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后宣布成立的临时政府名单中,除了7人属于资产阶级共和派之外,还有两名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一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和一名工人。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专题七近代西方某某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光荣革命就是‘革命的反革命’——它在社会结构和价值取向的意义上起到了革命的意义,同时却抑制了激进革命的发生。
”根据材料判断,“反革命”是指( )A.资产阶级向旧贵族妥协B.议会违背了人民的意愿C.避免了再次暴力斗争的出现D.资产阶级政变更换国王,即阻止了暴力革命的发生,故正确答案为C项。
2.右图是英国为纪念某一事件30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币。
这一事件应当是( )A.“光荣革命”的胜利B.《权利法案》的颁布C.《王位继承法》通过D.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689”“1989”和题干中“300周年”等信息,可判断B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1688年,C项发生在1701年,D项发生在18世纪中叶。
3.1762年,英国议员约翰·威尔克斯主持的《苏格兰人报》刊出谴责政府对外政策并攻击国王乔治三世的文章,英王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并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其议员资格。
英王的做法( )A.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支持B.违背了《权利法案》的规定C.正当行使了英王的权力D.维护了英国政府的权威1762年”,此历史现象出现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此时已通过了《权利法案》,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
题干中英王的做法是对人民自由言论等基本权利的破坏,英王没有权力剥夺议员资格,这违背了《权利法案》的规定。
4.英国君主立宪制从根本上避免了独裁统治,主要是因为( )A.国王的权力受到了法律的约束B.国王不再享有任何权力C.国王的全部权力由首相代为行使D.国王“临朝不理政”,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国王的权力,从根本上避免了国王专制的可能。
5.西方学者评价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这是因为( )A.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C.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年议会改革使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故C项符合题意;A项与史实不符,B项是通过“光荣革命”完成的,D项垄断资本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试题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专题七、近代西方某某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试题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转折点”指的是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2.1688年的“光荣革命”对英国产生的重大影响不.包括A.废除了封建君主制B.顺应了资产阶级的要求C.结束了资产阶级革命D.结束了国王的政治使命3.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的最主要作用在于A.奠定了君主立宪政体的法律基础 B.彻底废除了封建君主的权力C.限制国王随意征税D.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4.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末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以来不断崛起的美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
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但崛起的原因惊人一致。
他们崛起的一致因素是A.和平崛起B.武力掠夺C.制度创新D.某某强国5.为了能够使伦敦获得2012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英国女王派女儿安妮公主到“狮城”为伦敦“呐喊助威”。
下列对英王的认识,正确的是A.由英国议会直接选举产生B.是国家元首,要临朝理政C.在礼仪上、形式上是至高无上的,在国事活动中享有荣誉和尊严D.不掌握行政权力,但要对议会负责6.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含义是A.宪法由君主主持制定B.君主按宪法由选举产生C.议会由君主负责召开D.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7.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
这些引文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美国各州必须服从中央政府和国会的领导B.美国的军事力量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C.美国各州不能与其他州或国家自行缔结盟约D.1787年宪法要建立的是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8.经过激烈角逐,某某党候选人奥巴马当选美国第44任总统。
人民版高一必修1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测试卷

人民版高一必修1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7世纪末欧洲发生了一场女婿登基、岳父逃亡的革命,登基的国王是()A.威廉三世 B.克伦威尔 C.詹姆士二世 D.乔治一世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经反复的根本原因是()A.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B. 斯图亚特王朝对革命分子进行拉拢腐蚀C.人民群众没有把革命推向前进D. 革命领导权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掌握3.克伦威尔在其施政纲领中说:“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国会共同掌握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
”这表明①克伦威尔已蜕变为封建专制君主②护国主实际上操纵了立法权和行政权③克伦威尔严格遵守了共和国原则④克伦威尔以此建立了个人独裁统治()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4.资产阶级和新贵族1660年迎立查理二世与1688年迎立威廉三世的相同目的是()A.镇压人民革命运动B.向封建旧势力妥协C.维护资产阶级利益D.恢复君主专制统治5.1688年的宫廷政变之所以被称为“光荣革命”,主要是因为()A.政变是辉格党和托利党的联合行动B.政变是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妥协C.没有经过流血斗争而获得巨大成功 D.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6.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权利法案》的最大意义在于()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B.以法律权力取代君主权力C.国王不能随便征税D.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7.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于()A.17世纪末B.18世纪C.19世纪D.20世纪8.下列关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下院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B.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C.上院成为国家权力中心D.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9.从右图中,所得到的重要历史信息有()①该大厦位于英国伦敦市泰晤士河畔②是一座气势雄伟的哥特式的华丽建筑③大厦的主人是国王④是英国代议民主制度的象征A.① B.②③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0.“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事情”对这句话理解确切的是()A.议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政策左右摇摆B.议会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C.体现了“内阁专横”的政治格局D.议会是维护王权的工具11.美国统治集团制定1787年宪法的主要目的是()A.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B.加强州政府的权力C.建立常备军D.镇压人民的反抗12.参加1787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由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历史必修ⅰ人民版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练习.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1.(2013·惠州模拟)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意是( )A.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B.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C.以和平方式进行改革,推动社会进步D.克服王权的专制,建立议会的主权解析:选C。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发展。
“光荣革命”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开辟了一条和平方式的前进道路。
选C。
2.(2013·汕尾模拟)19世纪30年代,英国议会进行社会调查,以下是对丝绸工厂约翰·赖特的访谈记录:“你受雇于丝绸工厂多长时间?”——“30多年。
”“你是否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进来了?”——“是的,5到6岁之间。
”“那你一天工作多长时间?”——“30年前和现在都是一样的。
”“到底工作时间多长呢?”——“一天11小时,还有两个小时加班,加班时间是从晚上6点工作到晚上8点……”一系列调查最终导致1833年《工厂法》等法律的颁布。
上述材料说明当时的英国( )A.1832年议会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B.工业革命的完成带来了严重社会危机C.马克思主义已在英国广泛传播D.议会通过立法干预社会经济和生活解析:选D。
本题考查英国的议会改革。
从材料中议员调查到立法的运行程序,表明英国议会通过立法干预国家的经济和生活。
A的说法错误,B项工业革命完成于1840年前后,C项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应排除A、B、C。
3.2011年8月15日,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抵京履新。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行政部、院、署、局等机关首长,以及其他数百名联邦政府高级官员的产生方式是( ) A.人民选举产生B.总统任命产生C.国会选举产生D.各州候选人竞选产生解析:选B。
本题考查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
根据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总统有权提名任命政府官员。
A、C、D 与1787年宪法不符。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7《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校本练习 Word版含答案

校本练习必修一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一、选择题1.法国思想家西耶斯把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劳动分工原理——“每个人的社会活动某种程度上都是在替他人的劳动”——引入政治领域来阐释某项制度,认为这种制度下“人民既不出场也不缺席”。
他应该是在阐释( )A.代议制B.邦联制C.联邦制D.两党制2.根据“光荣革命”后建立的政治制度,英国由少数贵族掌管政权。
……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
这说明光荣革命( )A.只是确立了民主的基本原则B.对英国历史进程影响很小C.正式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D.未改变英国国家权力结构3.美国学者洛威尔谈到,英国1688年的政变使詹姆士二世失去了王位,议会逐渐把王权纳入自己囊中,可是并没有因此严重削弱国王在法律上的权力,所以国王在法律上仍旧具有他的前辈们所具有的权力。
对该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正式建立B.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名无实C.政变并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D.英国政治变革具有渐进特征4.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
”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C.内阁集体责任制成为公认的原则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5.1649 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中被控诉为“发动了叛逆和邪恶的战争”。
查理一世拒绝答复这些指控,并辩护道:“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据此分析,国王认为( )A.共和国是非法的新权威B.英国国王乃人民选出C.革命者企图贬其为庶民D.君权神授和君权至上6.恩格斯曾说:“(英国19世纪初)下院通过它的贿选问题委员会宣布下院是靠贿赂选出来的……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不是靠贿赂而是由选民自由地选出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专题七
1、在《英国人和天主教的恩恩怨怨(下)》里我们提到过,查理二世的弟弟詹姆斯二世是一个天主教徒,并公然拒绝宣誓信仰英国国教,在反天主教情绪高涨的当时引起众多英国民众的不满。
而查理二世并没有合法的子嗣,这意味着这个千夫所指的天主教徒将继承英国王位。
不仅英国民众对此感到不满,英格兰议会中也起了巨大的争议。
议会最终由于该问题被撕裂成了两派别,一派以沙夫兹伯里伯爵为首,反对约克公爵继承王位,受到清教徒的支持;另一派持相反意见,以丹比伯爵为首,并得到查理二世的支持。
以上材料说明()
A.两党创立源自于王位继承问题
B. 两党存在根本利益分歧
C.两党建立推动了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
D. 英国民主政治正式确立
2、1888年,法国陆军部长布朗热利用群众对政府的不满,积极宣传修改宪法及解散议会的主张,力图建立军事独裁统治。
这些主张得到反政府各派支持,全国掀起了崇拜布朗热的浪潮。
这反映当时法国
A. 共和政体违背民意
B. 专制思想仍有社会基础
C. 社会主义运动高涨
D. 民主共和制度名存实亡
3、德意志帝国议会名义上是人民议会,由所有年满25岁以上的男性公民普遍投票选出,但其实它对国家军事、外交政策什么影响力也没有,也没有监督权,只是一个“公民权利”的装饰品!以上材料说明
A. 帝国议会形同虚设
B. 德意志仍旧是君主专制国家
C. 德意志民主政治落后
D. 帝国议会没有任何权力
4、1832年的英国议会改革,一方面,通过给予资产阶级和上层中产阶级选举权,赢得了新兴社会阶层的忠诚;另一方面,成功地抵制了来自中下阶层的压力,令工人阶级的激进运动陷入孤立境地。
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 民主政治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B. 工人的经济状况发生根本改变
C. 工业革命的完成助推社会进步
D. 社会阶层裂痕进一步拉大
5、“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种“状态冶,英国在政治上
A. 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 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C. 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 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6、1878年,德国宰相俾斯麦提交的一项议案遭到帝国议会的否决。
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
新一届帝国议会投票通过了该议案,经皇帝批准
后生效。
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
A. 皇帝只有形式上的权力
B. 宰相有权力解散议会
C. 立法权受到行政权的限制
D. 联邦议会没有立法权
7、有学者指出,《权利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
这说明《权利法案》的意义在于()
A. 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 确立了议会的神圣地位
C. 恢复英国依法治国传统
D. 保障了政治环境的稳定
8、1876年10月,在法国众议院选举中,共和派在其领袖甘必大的领导下取得胜利;同年12月,共和派再次组阁;1877年1月,共和派赢得了参议院的多数席位。
上述现象表明()
A. 自由、民主思想在法国已深入人心
B. 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日趋巩固
C. 法国君主派等保守势力已彻底消失
D.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结束
9、有学者认为:“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政治上独具特色,经济上国家主导,自上而下地推行福利国家建设,以解决社会矛盾……既可以避免沙皇俄国式的专制,又可以避免英国和法国那样弱小、颓废和低效的民主政体的弊端。
”该观点认为德意志第二帝国()
A.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B. 采取威权政治适应发展
C. 建立了福利国家的制度
D. 以议会的形式粉饰门面
10、詹姆斯•罗伯逊认为:“权利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有可能滥用职权,”“越需要受到特别限制”。
为了最有效地避免总统滥用职权,美国制定并颁布了《1787年宪法》制约其权利,确立了()
A.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原则
B. 民主选举众议院和参议院议员的原则
C. 民主党和共和党轮流执政的原则
D. 人人平等,公正之上的原则
11、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当政治斗争发展到引起政府危机时,英王能够起到稳定政局的作用;但到1756年,英王乔治二世却哀叹“我并不视自己为国王,因为我处在这些恶棍的手心中”。
这表明英国()
A. 国王政治地位完全丧失
B. 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C. 立宪政体不断走向完善
D. 分权共和的观念逐渐形成
12、《原则与妥协》一书的作者认为:美国的制宪者们并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但是
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
作者认为1787年宪法()
A. 体现分权制衡基本原则
B. 代表南部蓄奴州的利益
C. 是妥协的产物不能长久
D. 符合美国国家整体利益
13、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英国下院出现了“党鞭”。
这一职位的设置是为了加强政党内部沟通和纪律监督,以适应议会斗争。
但凡重大问题,特别是两党分歧严重时,表决前各党党鞭都会通报党的立场,并要求本党议员按照党的指示投票。
“党鞭”在英国的出现
A. 加强了内阁的政治影响
B. 改变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C. 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D. 消除了两党之间的矛盾
14、1877年3月,俾斯麦在国会上发表演说:“如果你们把我的普鲁士根子去掉了,让我只当帝国大臣,那么,我相信我就不会比任何人更有影响。
”对这段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德意志帝国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
B. 普鲁士与各邦国矛盾尖锐
C. 德意志帝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国家
D. 德意志帝国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传统
15、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下院帝国议会由25岁以上男子按照普遍、直接、秘密的普选制选出,议员任期五年。
25岁以下的男子、25岁以上领取贫民救济金的男子、妇女、军人均无选举权。
这表明德意志帝国()
A. 封建君主专制加强
B. 无产阶级没有选举权
C. 民主范围非常狭窄
D. 继承了雅典民主形式
16、材料
亚历山大 .汉密尔罹页 (1755~1804 年)是美国建国之初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和理财家 ,有学者称他是美国 18 世纪领袖中的“最现代化的美国人”。
早在 1780 年 9 月 ,汊密尔顿就主张邦联国会应重振其革命权力 , 并召集一个“各邦会议”来拟订一个“总体的邦联”计划 ;1786年,他撰文指出:“当前的危机不是专制 ,而是混乱和解体, 美国面临的任务是一体化。
”在 1787 年费城制宪会议召开后 ,他与詹姆斯 ' 麦迪逊等人连续发表了 85 篇文章,驳斥反对派, 坚决支持新宪法 ,这些文章后来结集成《联邦党人文集〉〉 , 为新宪法最终通过制造了有利的舆论氛围。
1789 年 9 月 ,汉密尔顿被华盛顿总统任命为联邦政府的财政部长。
1790~1791年,他在国会先后提出了四个法案:一是按国债票面价格偿还一切债务污;二:是建立税收制度 , 对国内的产品征收国产税和消费税,用于偿还债务和维系政府机构的运转 ;三是建立中央银行;四是大力发展美国制造业.他建议以优厚待遇广泛招募英国和其他国家的工匠来美国从事生产 ,他反对“西进运动”,主张着重发展东部地区的制造业,鼓励人口留在东部 , 他的前三
个提案都得到国会批准实施 ,为结束美国财政混乱不堪的状况做出了卓越责献 ,但第四个提案则因为杰斐逊等人的强烈反对而未获通过。
一摘编自杜明才《亚历山犬 - 尔顿与美国现代化的启动》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密尔顿坚决支持新宪法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汊密尔顿被称为“(18 世纪领袖中)最现代化的苓美国人”这一观点。
答案:
1-5ABCDB 6-10CDBBA 11-15CDADC
16(1)原因:深刻认识到松散的邦联无力应对独立之初的内忧外患;美国1787年宪法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克服危机,巩固美国独立和长久发展。
(2)评析:这一评价有合理性,基本符合史实,汉密尔顿是一位富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
他支持制定加强中央集权的宪法,为后来美国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他推动建立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国债)信用,以及统一财政税收、建立中央银行的主张都产生实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他关于发展制造业的主张,也符合后来工业革命扩展到美国的趋势,未被同时代人(精英)认可只是因为时代局限;他反对“西进运动”,开发西部,说明他的思想有一定的局限性。
总之,他的一系列主张有力地推动了美国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