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小微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小微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年, 于 1 9 9 5年 推 出 的小 企 业 信 用 评 分 服 务 系 统
( S m a l l B u s i n e s s S c o r i n g S e r v i c e ,S B S S ) 。 开 发 这 一
用逻辑 回归方法构建 了小企业评分卡 』 。之后 , 又

6 7・ ຫໍສະໝຸດ 【 征信与小微企业 】 李
恩, 刘立新
小微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综述
模 型对 小微 企业 进行 评分 的研 究 。 鉴于 可用 于评 分 卡 模 型 的方 法 较 多 , 一 些 学 者 对这 些方 法进 行 了 比较 。Z e k i c . S u s a c等利 用 克 罗地
1 9 9 9年 , S c h r e i n e r 利 用玻 利维 亚微 型金 融债 权 人 的 3 9 9 5 6个 样 本 , 使 用 逻 辑 回归 模 型建 立 了评 分 卡并 进 行 了验 证 【 。A l t ma n等 利 用美 国 1 9 9 4~2 0 0 2年 间2 0 1 0个 小企 业 ( 包括 1 2 0个 违 约样 本 ) 的数 据 ,
关键词 : 小微 企 业 ; 信 用; 评 价 指 标
中图分类 号 : F 8 3 2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号 :1 6 7 4— 7 4 7 X( 2 0 1 3 ) 0 l 一 0 0 6 7— 0 4


小微 企 业信 用评 价指 标体 系构 建 方 法
亚、 布基 纳法 索 、 哥 伦 比亚 、 智利、 墨 西哥 、 巴拿 马 、 秘
要有 三种 : 一种是专家判断法 , 一 种 是 模 型方 法 , 一 种 是 专家 判 断加模 型方法 。

企业信用政策研究综述

企业信用政策研究综述

企业信用政策研究综述一、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

有信则存,无信不立。

历史和现实证明,市场经济越发达就愈要求诚实守信,这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

由于竞争加剧和环境动荡,企业要想长久立足市场而不败,就必须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信用政策。

企业信用政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信用管理政策并能持之以恒地加以执行,可以大大减少企业呆账及坏账机率的发生,促进销售的顺利完成,提高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和利用效率。

二、文献综述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就这一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系统的探讨与研究: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院的李晓丽在2011年发表的《企业信用政策的缺失与完善途径研究》一文中介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信用销售已然成为企业抢夺客户资源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必然选择。

然而,信用销售是一把双刃剑,其在扩大销售规模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来自于客户的信用风险——应收账款的居高不下所导致坏账的产生及资金周转的困难。

企业如何在收益与风险之间寻找到适合自身的平衡点就成企业能否健康持久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作为指导信用管理的企业信用政策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哈尔滨师范大学财务处的马勇在2012年第6期的《边疆经济与文化》上发表的《论企业信用政策》中提到,应收账款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可用资源、损益情况、现金流量。

我国目前现状看,很多应收账款都不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主动采取信用政策的结果,因三角债问题而上法庭甚至导致企业破产的现象屡见不鲜。

建立主动的有效的信用政策,加强资金周转,减少三角债,理当成为企业理财的重中之重。

福建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的程珊发表的《企业信用政策对经营性现金流量的影响分析》文章中认为,企业所采用的信用政策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而采用或松或紧哪种偏向的政策,受企业所在行业、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产品生命周期、企业生产规模等因素影响。

银行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银行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银行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银行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是对银行企业信用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和等级划分的一种评价体系。

它可以帮助银行、投资者和其他相关方快速了解其中一银行企业的信用风险水平,从而辅助决策和风险管理。

银行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通常是由多个指标构成,涉及财务状况、市场地位、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阐述银行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财务状况指标是评价银行企业信用风险的重要方面之一、包括银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数据。

例如,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比例、流动比率和净资本比率等指标可以反映银行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资本充足程度。

利润表中的净利润率和收入增长率等指标可以评估银行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

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可以反映银行企业的现金流稳定性和经营质量。

市场地位指标是评价银行企业信用风险的另一方面。

包括银行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市场份额和品牌价值等指标。

例如,市场份额可以反映银行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品牌价值可以反映银行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认可度。

此外,还可以考虑银行企业在不同市场和业务领域的多元化程度,以及在不同地理区域中的分布情况等因素。

管理水平指标是评价银行企业信用风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包括银行企业的治理结构、管理层和员工素质等指标。

例如,银行企业的董事会结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政策可以反映银行企业的治理质量和风险管理能力。

管理层的经验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员工培训和激励政策等因素也可以影响银行企业的信用风险水平。

风险控制能力指标是评价银行企业信用风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包括银行企业的风险定价、风险敞口和风险管理能力等指标。

例如,银行企业的风险定价能力可以反映其对不同风险类型的识别和定价能力。

风险敞口可以反映银行企业对风险暴露的程度和抵御能力。

风险管理能力可以反映银行企业对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的能力。

除了以上列举的指标外,还可以考虑其他因素,如银行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竞争状况和监管政策等因素。

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是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估的重要工具。

针对不同的行业和企业类型,其指标体系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核心的评价指标可以包括企业基本信息、财务指标、经营绩效、市场地位、行业声誉和社会责任等方面。

企业基本信息是评价企业信用状况的基础,包括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注册资金、成立日期等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反映企业的合法性和稳定性,从而对企业信用进行初步评估。

财务指标是评价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依据,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

通过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经营活动的现金流情况,从而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

经营绩效是评价企业运营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可以包括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率、市场份额和员工产值等。

通过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从而对企业信用进行评估。

市场地位是评价企业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可以包括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等。

通过对企业市场地位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市场拓展能力和客户关系管理能力,从而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

行业声誉是评价企业在行业内的形象和声誉的重要指标,可以包括企业的行业评价和行业协会认证等。

通过对企业的行业声誉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

社会责任是评价企业在社会上的行为和形象的重要指标,可以包括企业的环境责任、社会公益和员工福利等方面。

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声誉,从而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

以上是对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一个简要介绍,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和权重分配。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以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信用状况。

企业绩效评估的文献综述

企业绩效评估的文献综述

企业绩效评估的文献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企业绩效评估作为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企业管理的日益复杂,企业绩效评估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还关系到员工的发展和福祉。

对企业绩效评估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面临的挑战也日益严峻。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评估企业的绩效,成为企业管理者和学者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企业绩效评估涉及多方面的指标和因素,如员工绩效、组织绩效、财务绩效等。

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和模型,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

本文旨在对企业绩效评估进行深入探讨和总结,分析企业绩效评估的定义、指标体系、方法和模型,探讨影响企业绩效评估的因素,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参考,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借鉴,推动企业绩效评估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1.2 研究目的企业绩效评估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帮助企业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决策效率;二是为企业提供量化的评估工具,帮助企业识别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战略方向;三是促进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与互动,实现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四是为企业提供与竞争对手比较的基准,帮助企业找到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通过对企业绩效评估的研究,可以为企业提供全面的监控和评估工具,帮助企业制定精准的发展战略和管理方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企业绩效评估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企业的发展和持续经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企业绩效评估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经营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企业绩效评估也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制定战略和决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营效率。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绩效水平,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满足客户的需求。

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一)

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一)

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数量的增加,企业信用评级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企业信用评级主要用于评估企业的信用风险,包括企业的还款能力、经营状况、管理水平等方面。

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是评估企业信用风险的重要工具。

一个完整的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一、财务指标类还款能力是评估企业信用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财务指标是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财务指标,可以评估企业的还款能力、偿债能力、经营收益等方面。

重要的财务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利润率、偿债能力等。

二、商业指标类商业指标类评估的是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这些指标包括市场份额、行业地位、品牌知名度、产品质量、销售规模等。

这些指标对评估企业的信用风险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管理指标类管理指标类是评估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企业管理水平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重要的管理指标包括领导团队、组织结构、员工素质、管理流程等方面的评估。

四、法律指标类法律指标类是评估企业信用风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包括企业的知识产权、合规行为、客户投诉和法律纠纷等方面的评估。

这些指标与企业信用风险密切相关,可以反映企业的合法合规程度。

五、其他指标类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还需要考虑其他指标。

例如,政策环境、市场环境、自然环境等因素。

这些因素也将影响企业的信用风险。

总体来说,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应该综合考虑企业的多个方面。

综合评估可以反映企业的真实风险水平,为企业的改善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因此,完善的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对于企业和市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研究共3篇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研究共3篇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研究共3篇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研究1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中小企业已成为每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其规模较小、资金相对匮乏、人才储备不足等因素,中小企业往往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

因此,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成为了衡量其信用状况的重要指标。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是一种通过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评估,从而评定其信用状况的方法。

评级结果可作为资金贷款、供应商信任、客户关系等方面的参考。

目前,国内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机构较少,多数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工作还是由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来完成。

由于中小企业的业务特点与大型企业有所不同,因此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也需与之区别。

本研究主要结合了国内外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标准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财务等方面提出了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1.市场营销指标: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是其是否能够有稳定的业务和客户关系的重要保障。

因此,市场营销指标应当成为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关键点。

市场营销指标应包括市场份额、市场渗透率、客户满意度等因素。

2.企业管理指标:中小企业的企业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其经营成果。

因此,在信用评级时需充分考虑企业管理指标。

企业管理指标应包括领导力、组织文化、员工激励等因素。

3.财务指标: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是评级结果的重要依据之一。

财务指标应包括收入、利润、流动资产等专业指标。

同时,还应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特点,如资金周转速度、应收账款率等因素。

总的来说,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应是一个系统化的、权重合理的评估模型。

其中,商业模式创新、品牌建设、财务管理、企业成长等因素应是关键点。

深入挖掘中小企业自身的业务特点,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专业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既有助于中小企业发现自身管理、财务等问题,也有助于投资、信贷等金融机构准确判断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针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研究,本文提出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和财务三方面的指标,以此构建一个系统化、权重合理的评估模型。

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指标体系

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指标体系

引言概述: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是指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和判定的一种方法,以评估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和综合实力。

信用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帮助金融机构、供应商、合作伙伴等各方了解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并为各方提供决策参考。

本文将就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详细阐述,包括资金状况、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市场状况和管理状况等五个方面。

正文内容:1.资金状况1.1资产负债结构:评估企业的负债情况和资产结构,包括长期负债比例、流动负债比例、资产负债率等指标。

1.2流动性指标: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等指标。

1.3资金周转指标:评估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

2.经营状况2.1盈利能力指标:评估企业的盈利水平,包括销售毛利率、净利润率、资产收益率等指标。

2.2成本控制指标:评估企业的成本管控能力,包括销售成本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等指标。

2.3营运能力指标:评估企业的经营能力,包括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等指标。

3.财务状况3.1财务风险指标: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包括负债率、偿债能力比率、盈利能力比率等指标。

3.2偿付能力指标:评估企业的债务偿付能力,包括应付债务率、费用支付率、现金流量比率等指标。

3.3资本运营指标:评估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包括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投资回报率等指标。

4.市场状况4.1产品市场指标:评估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包括市场份额、市场增长率、品牌知名度等指标。

4.2市场需求指标:评估企业的市场需求情况,包括市场规模、市场需求增长率、消费者需求等指标。

4.3市场发展指标:评估企业的市场拓展能力,包括市场扩大率、市场进入壁垒、市场分布等指标。

5.管理状况5.1组织结构指标:评估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架构、管理人员层级、管理制度等指标。

5.2管理效率指标:评估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执行能力,包括人均产值、人力成本比、员工流动率等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研究综述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开始加速,信用评级这个略显陌生的名词逐渐深入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08年美国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之后,人们在质疑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透明度、独立性、公信力的同时,更应该着重完善企业评级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对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研究进行梳理与综述,期望能对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与指导。

关键词:指标体系;信用评级;企业A Summary Of Researches On Credit Rating Index System OfEnterprise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started some 20 years ago,our Market economy are developing deeply and more quickly.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process begins to accelerate. Credit rating ,a strange noun to us, has gone deep in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various fields, and plays a prominent role. When the economic crisis first broke out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2008,it swept through the global rapidly. At the same time that people focus on the transparency, independence and credibil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credit rating,we shoud pay more attention on the improvement of enterprise rating in the market economy. In this paper, through reviewing the researches in credit rating index system done by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I look forward to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redit Rating. Key words:index system;credit rating; enterprise信用评级作为一种服务产品,最早起源于1837年,路易斯•塔班在纽约建立了以企业为评级对象的最早的信用评级机构,而1909年约翰·穆迪(John Moody)在美国《铁路投资分析》(Moody’s Analysis of Railroad investlnent)中第一次对铁路债券进行了信用评估。

随后穆迪创建了世界第一家企业信用评估机构。

1922年,标准普尔公司的前身——普尔出版公司也开始对工业债券进行评级。

1931年,美国制定了相关金融法规规范了民间信用评级,奠定了现代信用评级的基础。

1974年美国发生了自30年代后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在这次经济危机之后,人们开始关注信用评级,信用风险意识的增强促进了信用评级的迅猛发展。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信用评级逐步从传统的单变量评级模式进化为更加完善的多变量评价模式。

除了专家系统、评分系统和信用打分系统等传统方法外,新的信贷风险管理方法主要有KMV模型、V AR(V alue at Risk)模型、EVA(Economic V alue Added)模型和Z评分模型、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法等。

相对国外信用评级的发展而言,我国起步较晚,最早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省、市级人民银行内部设立的评级委员会;1986年我国学者吴世农、黄世忠引入了对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1992年,首家全国性证券评估机构——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成立。

随着我国经济步伐的加快,近些年来,信用评级在我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已发展到40多家,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

但是由于发展过快,信用评级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信用评级市场缺乏有效的机制管理与统一规划,使得信用评级存在制度混乱,评级工作不规范,评级机构缺乏独立性与公正性,评级方法不科学等各种问题。

为了完善和发展资本需要,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降低金融风险,建立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完善相关制度,已成为我国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信用评级的内涵关于信用评级的内涵,国内外学者们并没有形成统一认识。

我国学者吴晶妹教授(2001)指出,信用评级是对被评估对象的资金、信誉进行考量,从质和量两方面进行检验和计量,并科学、客观地做出全面评价的过程。

而学者朱宝宪(2002)认为,信用评级是不同信用主体承担债务的能力,并使用特定的符号来表示。

石新武先生(2003)将资信评估的含义概括如下:所谓资信评估就是由资信评估机构,根据科学的指标体系,采用严谨的分析方法,运用明确的文字符号,对各类经济组织和金融工具的资信状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并确定它的资信等级的一种评价活动。

吴刚(2006)则认为信用评级是运用概率理论,公正、客观、科学的评价有关事项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有关标准化的规定,采用规范化的程序和科学化的方法,对评级对象履行相应经济承诺的能力及其可信程度进行调查、审核和测定,最后以简单、直观的符号来标识其评价结果。

穆迪公司认为信用评级是对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偿还贷款,使贷款人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标准普尔公司认为,评级是对信用风险的独立评价过程,而信用风险仅是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考虑的因素。

二、国外学者对信用评级的研究(一)信用风险的定量管理研究Altman(1968)率先将逐步多元区别分析法应用于财务危机、公司破产以及违约风险分析。

以1946—1965年中宣告破产的33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的实验组,再按各种样本的行业与规模寻找类似的公司进行配对比较,选用了22项财务比率,利用逐步多元区别分析逐步选出5个最有预测能力的财务比率,结合成一个线性模型。

这就是后人所熟知的Z值模型。

后来,AItman(1977)将多元模型加入两项变量并稍作调整,建立了改进的Zeta判别分析模型。

Ohlson(1980)首度将假设条件较为宽松的Logit分析应用于信用风险评估领域,并拉大实验组对与对照组的样本数据差异。

0hlson以1970—1975年间105家破产公司及2058家正常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结果表明Logit分析具有较高的正确率。

Messier 和Hanse(1998)从知识获取角度探讨了比较专家系统在信用风险领域的应用。

Odom和Sharda(1990)用Altman制定的财务指标作为神经网络(ANN)的输入,这些财务指标分别为:现金流量/总负债、保留盈余/总资产,总负债/总资产、现金流量/销售收入。

在他们选定的128个样本中,一半为破产企业,另外一半为非破产企业。

研究表明:神经网络对于这些企业的第一类预测的准确率在77.8%—81.5%之间,对第二类预测的准确率在78.6%—85.7%之间。

Tam和Kiang(1990)利用三层BP神经网络来训练预测模型、根据输入到网络的样本训练出神经网络的一套权值,在网络训练后可将任何新输入公司划分为破产企业和非破产企业。

(二)信用等级的决定因素研究Beaver(1966)就1954—1964年间的危机公司随机抽取79家样本公司,以观察14个财务比率在公司出现危机前五年的差异程度。

研究结果发现判别能力最高的财务指标分别是现金流/总负债、净收入/总资产、总债务/总资产。

Blum (1974)在财务危机预测的自变量中引入“现金流量/负债总额”的现金流量相关信息.,并发现此变量是最具区别能力的财务比率之一。

Rose,Andcios & Giroux (1982)将总体经济变量加入预测模型中,发现多项总体经济指标确实对公司经营的成败呈现显著影响,包括道琼斯工业指数、失业率、AAA级公司债利率、自由准备、毛储蓄率、企业投资变动、企业平均每小时产出,以及耐用品新订单对GNP之比等。

Casey & Bartczak(1985)采用以营运资本为基础的现金流量表,然而研究表明:把营运现金流量加入一般财务比率的自变量中并不能提升解释或预测力。

Gentry,Newbold & Whitford(1985)选取8个现金流量相关变量:来自营业活动的现金流量、营业资金、融资、固定设备成本、资本支出、股利、其他资产与负债的资金流量,以及现金与有价证券的变动等。

用于破产与预测的研究。

实证结果发现,来自营业的现金流量无法改善整体分类准确度,但是现金股利的减少对财务危机具有十分显著的预测能力。

(三)信用等级的预测研究Horrigan(1966)使用多元回归模型预测穆迪与标准普尔公司的评级,对各个不同的等级赋于主观数值,如AAA为9,AA为8,以此类推,最低C为1。

最后回归的模型预测正确率对穆迪为58%,对标准普尔为52%。

Pinches & Mingo (1973)率先利用因素分析与区别分析来预测发行债券的信用等级。

即先利用因素分析法将众多的观察变量缩减为几个相互独立的重要因素,再建立区别模型,其对穆迪预测正确率为65%。

三、国内学者对信用评级的研究随着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市场信用隐患日益增大,为了更好的对企业信用风险进行预测与把握,优化自身风险控制体系。

近些年来,我国学者对信用评级进行了各方面的深入研究,简单来说主要分为以研究信用评级模型为主的信用评级方法的研究,以研究评级指标为主的指标体系研究,以及对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与对中小型企业评级体系的构建四个方面。

(一)信用评级方法的研究张维,李玉霜(1998)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Z模型,改进了Zeta判别分析模型、MDA、Logistic模型、主要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数学规划以及神经网络模型等。

王春峰,王海晖(1999)用ANN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客户能否偿还债务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他们用AItman的5个财务指标作为ANN的输入,样本总数近100家企业。

同时他们用LDA对同样的样本集做了预测,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所得到的判别准确率高于LDA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