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语文第1课《沁园春 雪》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沁园春 雪》

作者简介
毛泽东:
字润之,笔名子任。我国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政 治家。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 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1976),中国 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 (1945~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1959)。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抗战胜利后公开发表。1945年8月重庆谈判期间,爱 国民主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即赠此词。柳读 后,评价道:“展读之余,以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 虽苏、辛未能抗,况余子乎?”公开发表后,在中国革命 何去何从的紧要关头,给人民以鼓舞。
学习目标: 1.能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词的意境,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 2.学习能明白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 手法及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难点)
—— 毛泽东
毛 泽 东 亲 笔 手 书 的 《 沁 园 春 雪》
●词又叫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原来可以合 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乐谱失传后,只剩下词 牌,词牌就是词的调子,每个词牌规定了这首词 的字数、句数、平仄声调和韵脚。所以把写词叫 做“填词”词牌名与词牌没有必然的联系。
● 《沁园春》这个词牌规定114个字,分上下两 阕,上阕13句,下阕12句,句号处必须压韵。 “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 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
• 1、赏析上阕:请同学们用这样的赏析一词或一句: 我最喜欢“ ”一词/句,因为它 例:我最喜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因为它用 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化静为动的手法,表现一种奋发的 态势和竞争的活力,有着大气磅礴的气势和灵动的活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课件):第1课 《沁园·雪》

1 沁园春·雪
词
1. 学习目标
2. 作者简介
3. 背景透视 4. 文体知识
5. 相关资料
6. 检查预习
7. 听读课文
8. 整体感知
9. 句段品析 10. 疑难探究 11. 板书设计 12. 本课主旨
13. 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
14. 拓展延伸 15. 教材习题讲解
16. 课后作业布置
1. 感知词中形象,理清作者思路,品析词的 精妙语言。(重点)
部分来自《点拨》
成吉思hán ( 汗)
部分来自《点拨》
魔法记忆:记少余多法,义为少数民族首领时, 读hán,如可汗、大汗,除此之外读hàn。
三 记一记词义
部分来自《点拨》
1.惟余莽莽: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词中是 无边无际的意思。例句:2015年的第一场雪,让大 家略到了惟余莽莽的壮丽景象。
【答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作用:承上启下。
部分来自《典中点》
3. 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答案】“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 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 主旨。
品析上片诗词
部分来自《点拨》
1.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哪几句是总写?哪几句是分写?描 写了怎样的北国风光? 【答案】“北国风光——万里雪飘”是总写, “望长城内外——分外妖娆”是分写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注意“封”和“飘”; 互文) 首句创造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境界,写 法上动静结合。
6.文采:本指辞藻。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
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文采、文才辨析:二者都有才能、才华的意思。
“文采”范围比“文才”广,既指文艺方面的
《沁园春·雪》说课稿(5篇)

《沁园春·雪》说课稿(5篇)《沁园春·雪》说课稿1一、课文地位及其教学侧重点《沁园春·雪》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一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本单元共有三个任务:学习鉴赏、诗歌朗诵、尝试创作。
这三个任务,在学习第一单元五首诗歌的过程中,是可以有所侧重,有所整合的。
我在设计《沁园春·雪》这一课时,重点侧重是“学习鉴赏”、“诗歌朗诵”。
课标中对于本学段的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据此,诵读是手段,而在课中加大积累,注重学生个人的感悟及对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应是课堂的重点,最终提升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我的教学理念1.明晰的教学思路。
2.聚焦的学习活动。
3.自然的思想熏陶。
三、我对教材的解读请参阅“语文湿地”公众号上我发表的原创解读《〈沁园春·雪〉里的壮景与壮思》四、本课的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自读,说说初读感受。
2.品读,体味豪放之味。
3.联读,理解伟人形象。
自读、品读、联读,以读为线,层层深入。
说初读感受、体味豪放之味,理解伟人形象,这都是在引领着学生品析语言、运用语言、积累语言。
这样的教学目标也是紧扣统编版单元教学的目标的。
五、我的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第一环节:导入同学们,12月26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是毛主席的诞辰日。
老师是湖南人,每一年的12月26日,我们家乡的老百姓都会煮一碗福寿面,“吃碗福寿面,深情缅怀主席情”演变成我们家乡的一种民间风俗,我们用这样的方式缅怀这位伟大的领、诗人。
今年是毛主席诞辰__x周年,今天,我们将学习毛主席写的一首词《沁园春雪》,用这样的方式深切缅怀伟大领袖毛泽东。
设计意图:从情感的角度入课,拉近伟人与学生的距离。
第二环节:知识铺垫PPT依次出示写作背景、词牌名、字词认读。
设计意图:开课伊始,这既是为下面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更是一种课中积累。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ppt精美课件

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
人,书法家。 其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
选集》,其他已公开发行的著作有《毛 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
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
泽东诗词选》等。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 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 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
江 山 如 此 多 娇
引 无 数 英 雄 竞 折 腰
惜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短于“文治”
看
今朝风流人物
文韬
武略
政治抱负:改造社会,引领时代风流
3.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 对比,“英雄”与“风流 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折
妖
腰: 鞠躬,倾倒。
娆: 娇艳美好。
词的上下两片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
下片:纵论历代英雄
一、研读文本
1.请同学们阅读词的上阕,说说上阕是如何描写北方 壮丽雪景的?抒发了词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读词的下阕,想一想下阕是如何评论历史英雄的?
表达了词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
3.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的自况。这是词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决心登上历史舞台
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三、品析语言 1.上阕中“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 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会像白象在奔 跑?
2.“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
的语言描述这三句诗的意境。 3.下阕中“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 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 “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沁园春-雪》课件(共39张PPT)

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 写诗
二万五千里/是最长/一行 常于/马背上/构思
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 战地黄花/ 如血残阳 成了/最美的/意象 有时/潇洒地/抽烟 抬头/望断/南飞雁
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
• 雪天/更善/畅想 神思/飞扬起来 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 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 屈指/数算 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轻易/不朗诵 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 便成了/世界的诗眼 嘹亮了/东方!
(女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男合)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男合)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男合)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女合)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男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女合)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女合)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男合)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轮读)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轮读经久不息)
.
北国/风光,江山/如此Fra bibliotek娇,千里/冰封,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万里/雪飘。
惜/秦皇/汉武,
.
望/长城/内外,
略输/文采;
惟余/莽莽;
唐宗/宋祖,
.
大河/上下,
稍逊/风骚。
顿失/滔滔。
一代/天骄,
.
山舞/银蛇,
成吉思汗,
原驰/蜡象,
只识/弯弓/射大雕。
欲与/天公/试比高。
俱/往矣,
须/晴日,
数/风流人物,
福田河中学 朱云鹤
这首词“沁园春”是什么?“雪”又是什么? 词牌名 间隔号 题目
读豪迈诗词
读豪迈诗词 要求:读准字音
qìn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文注音及解释.doc

精品文档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文注音及解释【九年级上册】第一课《沁园春·雪》滔滔tāo tāo:1.形容大水滚滚:白浪~,无边无际。
2.形容连续不断(多指话多)。
惟余莽莽wéi yúmǎng mǎng:只剩下白茫茫一片。
惟余,只剩。
莽莽,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红装素裹hóng zhuāng sùguǒ:指衣着淡雅的妇女。
本文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相映衬的壮丽景色。
妖娆yāo ráo:娇艳美好。
折腰zhé yāo:1.弯腰行礼。
2.爱慕;倾倒。
风骚fēng sāo: 1.《诗经》和《楚辞》的合称。
2.才华;文采。
3.指妇女举止轻佻,不检点:卖弄~。
天骄tiān jiāo:天骄是汉代的北方人对君主的一种敬畏的称呼。
风流fēng liú:1.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数~人物,还看今朝。
2.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才子。
~倜傥。
3.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案件。
4.轻浮放荡:~女人。
第二课《我爱这土地》嘶哑sīyǎ:声音沙哑。
汹涌xiōng yǒng:(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澎湃。
波涛~。
黎明lí míng: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腐烂fǔlàn:1.烂掉,朽坏。
2.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第三课《乡愁》第四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轻灵qīng líng:武术术语,指动作轻巧灵活。
引申为一种轻松、飘逸的心境。
娉婷pīng tíng:形容女子的姿态美:体态~。
举止~。
鲜妍xiān yán:鲜艳。
冠冕guān miǎn:这里指王冠。
1.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
冕,礼帽。
2.比喻受人拥戴或出人头地。
呢喃ní nán:1.拟声词。
燕子的叫声。
2.形容小声说话:细语~。
第五课《我看》丰润fēng rùn:(肌肤等)丰满滋润:两颊~。
沉醉chén zuì:1.大醉。
最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共42张PPT)

总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望
万里雪飘
写景顺序: 分
长城—莽莽
大河—顿失
静 想象
山—舞 动
原—驰
从总到分
从静到动
由实到虚
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实
虚
过渡
评古
颂今
江山如此多娇 惜 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秦皇汉武—略输
唐宗宋祖—稍逊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成吉思汗—只识
还看今朝
议论、抒情
你从毛主席的诗歌中体会到了哪 些美?
•由“望”字领起,展现了长城、黄河、 群山、高原等景观。
•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 一种什么感情?
描写了冰、雪、长城、大河、 山、原等,表达了词人领略祖国大 好河山时的豪迈情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 地写出冰封雪盖的北国雪景以及这些景 物的勃勃生机和昂扬的气势,且化静为 动,赋予沉寂的大自然以旺盛的生命力。
•大气磅礴的意境美
•超凡脱俗的人格美
•深邃隽永的哲理美
请结合补充材料及上下词句仔细体味。 后句总领下文议论抒情 ,指出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为祖国的壮丽河山而倾倒。 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 沁园春( ) 莽莽( ) 分外( ) 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上示阕例写 :北望以方/长的为城雪内景中外,,先国惟写余眼有莽前莽实词景(以写实来景先第总,一后具作体描手述),,视虽野开苏阔,、气势辛宏大未。 能抗,况余子乎?” 连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也曾评价这首词“气度非凡,气 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
“江山”“引”“英雄”后应停顿,突出江山之美,英雄争先恐后为之折腰,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颂扬。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 雪》课件(37张PPT)

• 诗人是怎样由上阕对祖国山河的赞美转入对历史人物 的评点的?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的 过渡句。使全词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 “娇”是一种女性美,正与“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相照应。“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出下文。“竞”字 写尽了英雄之间激烈的斗争,写尽英雄之间的相继崛 起,“折腰”的形象,最能概括每一个英雄人物的奋 斗动机和奋斗姿态。
山、原,这些原本静止的景物,作者却写 出它们的“驰”和“舞”,这样化静为动, 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因素有三:第一,视觉因素,远望山 势绵延起伏,确有动感;第二,精神因素, 作者精神振奋,视大地也生动活泼;第三, 时代因素,蓬勃发展的中国革命、中华民 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恰如这群山高原的 性格。雪景的壮丽雄奇,神州大地的勃勃
诵读贴士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哪几句? 2、作者以“望”统领哪几句,都望到 了什么? 3、上阕中哪几句是实景,哪几句是虚 景? 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 腰”在结构上什么作用? 5、找出诗中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诗行。 6.这首词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各用了什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赞美祖国河山。(描写) 么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下片:评论古代帝王,赞美当代英雄。(议论)
“一切景语皆情语”,毛泽东选用这些 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上阕
降雪冰冻地 区之广
寒冷程度之 烈
千里万里 冰封雪飘
望
(描写)
长城--惟余 大河--顿失 山--舞—银 原--驰—蜡
对偶夸 张
静态
须
比喻拟 人
动态
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对偶比 喻
总
分
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比喻
)
5.按照要求填空。
(1)《沁园春·雪》的词牌是“ 沁园春 ”,题 目是“ 雪 ”。一首词的词牌决定了词 的 形式格律 ,题目决定了词的 内容 。
(2)《沁园春·雪》中由写景转入评古论今的过
渡句子是:
江山如此多娇
,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点明主旨,赞美无产
阶级革命英雄的句子是: 俱往矣 ,
数风流人物
1.怎样认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 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价?在词中有何作用?
本词对历史人物的评论,是在诗词中运用形象思维 进行议论的艺术典范。它将本来可能枯燥的议论,加以艺 术的处理,使之形象化、诗化,生动可感,耐人寻味。作者 以“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表现 五位英雄人物缺少文采的形象,含蓄地批评了他们长于武 功而短于文治,才能不足,表明了自己对他们的评价。
3.这首词旨在赞颂当代的“风流人物”,那为
什么还要大书雪景,评点帝王呢?
作者描写北国的严冬雪景,表现出景物的壮美,抒发热爱 之情,并发挥自己丰富独特的想象,在冰雪茫茫的浩瀚画面上, 呈现出阳光照耀大地的姣美。正因为“江山如此多娇”,所以 能很自然地引出为它竞相折腰的无数英雄。作者对五位封建 帝王用一个“惜”字对他们加以评说,“略输”“稍逊”“只 识”,客观地评价了他们武功有余,文采不足,也就是说缺乏文 治方面的成就。只有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才是推动历史 前进的真正动力,才是祖国大好河山当之无愧的主人。
2. 多 音 字
shǔ
hán(可汗) zhē(折腾) (数说)
汗
折 zhé(折腰) 数 shù
hàn(汗水) shé(折本)
( 数目 )
shuò
(数见不鲜 )
3. 形 近 字
惟 wéi 惟妙惟肖 维 wéi 维持 唯 wéi 唯一 帷 wéi 帷幕
骄 jiāo 天骄 娇 jiāo 娇媚 轿 jiào 花轿 矫 jiǎo 矫正
〔解析〕 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认读。B.“浑身解数” 的“解”读xiè;C.“拂晓”的“拂”读fú;D.“粗犷” 的“犷”读ɡuǎnɡ。
2.(2015·四川乐山中考)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
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C )
A.愧怍(zuò)寥阔(liáo)爵士( jué)哺育(bǔ) B.酷肖(xiào)砭骨(biān)鞭挞(tà)攲斜(qī) C.恣睢(zhì) 瓦砾(lì) 窥伺(sì) 殷红(yīn) D.伫立(zhù) 哂笑(shěn)鄙夷(bǐ)啜泣(chuò)
考点
【字音认读】
给汉字注音或选择汉字注音正误是中考历年来 考点 常考的考点。中考中对该考点的考查一般是考
归纳 易读错的字音,包括多音字或易读错的形声字等。
对多音字,应秉承着“记少不记多”的原则,着
解题 重记忆平时易错的词语;对习惯性误读,需要平 技巧 时多积累;对认字习惯和地方方言误读,需要同
学们在平时用正宗的普通话朗读。
, 还看今朝
。
6.诗歌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历代文人 墨客都留下了许多咏雪的篇章。请你为下面 的图画配上合适的古诗词名句。
①②
①名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作者: 卢梅坡
②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作者: 岑参
7.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 法,成功地描绘了北国的雪景,请你完成下面 的仿写。 雪像小银珠,雪像 小水晶 ,雪像 柳絮杨花 , 纷纷扬扬为我们挂起了白茫茫的天幕雪帘。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 湘潭韶山冲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思想家、诗人、书法家。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 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词。其诗词作品气魄雄浑、意 境开阔,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画面,表现了一个伟 大革命家的情怀。
代表作有《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七 律·长征》《卜算子·咏梅》《蝶恋花·答李淑一》 等,作品收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 泽东诗词全集》等。
九年级语文 . 上 新课标(人)
1.字音字形
沁. 园春(qìn) 莽莽. (mǎng ) 妖娆. (ráo ) 稍逊. (xùn) 风骚. ( sāo) 成吉思汗. (hán ) 分. 外(fèn ) 今朝. (zhāo ) 红装. 素裹(zhuāng ) 一代天骄. ( jiāo ) 数. 风流人物( shǔ )
下阕是议论兼抒情。由祖国河山的壮丽, 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加以评 论而寓情于议,蕴含着作者对祖国的深情,以及 充满自信的情怀。“俱往矣”由评论历史人 物落到赞扬当代风流人物,使全词的思想境界 达到高峰,点明主题,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全词熔写景、议论与抒情为一炉,水乳交融, 使主题非常鲜明突出,从而收到强烈的、感 人的艺术效果。
1.(2015一项是( A )
A.焦灼(zhuó)荒谬(miù)跟帖(tiě)面面相觑(qù) B.脊梁( jǐ) 禁锢(ɡù) 开涮(shuàn) 浑身解数( jiě) C.徜徉(chánɡ) 拂晓(fó) 潜水(qián) 玲珑剔透(tī) D.雀跃(yuè) 粗犷(kuànɡ)吐槽(cáo) 断壁残垣(yuán)
有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价做铺 垫,下面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就水到渠成了。
2.这首词中,写景、议论和抒情是怎样有 机结合的?
上阕是写景与抒情的结合。写景是为了抒情。在 写景方面,有概括描写(辽阔的北国漫天飞雪,大地 坚冰封冻);有具体描写(长城内外都被白雪覆盖, 滔滔黄河已停止奔流,群山如银蛇飞舞,高原、丘 陵如蜡象奔驰);有想象描写(雪停天晴之后,红装 素裹,更是妖娆)。这些描写,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 幅北国严冬的雪景图。在抒情方面,融情于景,生 动形象的写景词句,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祖 国、赞美大好河山的热烈感情。上阕写作方面的 基本特点是:以抒情为主,通过写景来表现。
点 拨: 写作前首先认真体会本词所运用的 写作方法,然后认真选取一处自己喜欢的景 物,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绘。
示例: 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穿镇而过的小河 犹如一条碧绿的玉带。河水清澈透明,河面波 光粼粼。小河上横跨着一座小石桥,下面是个 高高的半月形桥洞,不时有小船从桥洞中悄悄 地摇过。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把金色的光辉 洒在小镇的楼房顶上、河边的绿树上……早起 的老人正在沿河的树林里伴着朝阳晨练。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D )
A.大河. 上下(黄河) 须. 晴日(等到) B.惟. 余莽莽(只) 数风. 流. 人. 物. (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C.分外妖. 娆. (娇艳多姿) 略输. 文采(差,失) D.北. 国. 风光(北边的国家) 俱. 往矣(都)
“北国”应为“我国的北方”。
〔解析〕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认读。解答这类题,要调动平时对 易读错的字的记忆;同时还要注意与方言的区别,如C项中的 “恣”字,就不能读成zhì,其正确的读音是zì;“殷红”的“殷” 读yān。
1.(2015·重庆A卷中考)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梦寐(mèi) 哺育(pǔ) 奄奄一息(yǎn)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人民 的利益,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 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就把这首《沁 园春·雪》抄给他。随后在《新民报》公开发表,引起 了极大的轰动。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作者以 生花的妙笔描写了雄伟壮阔而又娇艳 美好的北国风光,纵论历史上的英雄 人物,并由评论历史人物转而赞扬当 代风流人物,表达了作为革命领袖的 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B.贮蓄(chǔ) 教诲(huì) 衰草连天(shuāi)
C.惆怅(chóu) 提防(dī) 潜心贯注(qián)
D.呵斥(hē) 怡情(yí)
锲而不舍(qì)
〔解析〕 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认读。 A项“哺”读 bǔ;B项“贮”读zhù;D项“锲”读qiè
敢于藐视困难,越遭遇困难越意气风发、 斗志昂扬。
2.这首诗有两句写到雪,“雪压冬云白絮 飞”“梅花欢喜漫天雪”,这令你联想到了什 么?诗人借梅花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雪压冬云”即“冬云压雪”,天阴沉沉的, 云压得很低,使人感受到严峻的政治形势。 梅花欢喜地迎接漫天飞舞的雪花,又给人一种 乐观、豪迈的感受。
辨异 “风云人物”强调人物在社会上很活跃,很有
影响,不一定英俊杰出,功绩文采不一定显著。各国
政要常常是风云人物,而非风流人物。例句:马云,
带领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成功地在纽约股市融
资250亿美元,成了2014年的风云人物。
5.重要词语释义
惟余莽莽: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 莽,词中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顿失滔滔: 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 气势。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 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原,作 者自注指秦晋高原。蜡象,白色的象。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C )
A.妖娆(ráo) 分外(fèn) 沁园春(qìn) B.今朝(zhāo) 折腰(zhé) 成吉思汗(hán) C.稍逊(xùn) 莽莽(máng) 原驰蜡象(chí) D.天骄( jiāo) 素裹(guǒ) 数风流人物(shǔ)
C 项“莽”应读mǎng。
3. 形 近 字 娆 ráo 妖娆 饶 ráo 饶恕 绕 rào 缠绕 佼 jiǎo 侥幸
4. 成 语 辨 析
风流人物 风云人物
求同
都是不同寻常的人物。
“风流人物”强调人物的英俊杰出,功绩文采显
著。例句:悠悠中华五千年、风流人物灿若繁星。
他们曾在历史上建立功业,对中华文明产生了巨大
影响,使我们找到了前进的动力。
3.诗歌最后两句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乐观、豪迈的思想感情。
4.《沁园春·雪》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与《冬云》中哪两句诗的感情相似?英国诗 人雪莱有句著名的诗“冬天到了,春天还会 远吗?”与《冬云》的哪两句意思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