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中考历史复习提纲 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噶米精编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中考历史复习提纲 专题复习

噶米精编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中考历史复习提纲 专题复习

历史专题一:政治军事集团1、一战前,形成的政治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①三国同盟(德、奥匈帝国、意):1879年,德奥签订针对俄国的军事同盟条约,规定:如果两国中的一国受到第三国的进攻,另一个国家就要全力进行援助。

后来,意大利加入,形成了由德国控制的“三国同盟”三国协约(英、法、俄):1892年,俄法签订军事协定,规定:如果德国、意大利或奥匈进攻俄法任何一国,另一国都要全力相助。

这样就形成了俄法协约。

俄法协约是三国协约的雏形。

后来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于1904、1907年分别与法、俄签订协约,形成三国协约。

②欧洲列强结盟目的:增强自身实力,在扩张中战胜对手,以争夺世界霸权和瓜分领土、殖民地、势力范围。

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造成的后果(影响):造成国际关系紧张,加速一战爆发。

2、二战前,形成的政治军事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造成的影响(后果):世界和平面临威胁,加速二战步伐。

(九下P34)3、二战中形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①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标志:1941年,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②作用(影响):《联合国家宣言》把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集合到反法西斯的大旗之下,从而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二战后,形成的政治军事集团——北约和华约。

(九下P59—61)影响: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从而美苏间的“冷战”带有明显的军事对抗色彩。

造成国际关系紧张,世界和平面临严重威胁。

历史专题复习二 20世纪国际格局(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动1、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①巴黎和会:一战后召开②华盛顿会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二战后,形成“雅尔塔体系”(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九下P59—61)二次大战后,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雅尔塔体系”取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由于苏联和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国际影响急剧扩大,美国为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

2022中考盐城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2中考盐城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2中考盐城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中国历史第一册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7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了解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

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

遗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的房子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

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记熟书P2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P24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

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

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

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江苏历史中考必考知识点归纳

江苏历史中考必考知识点归纳

江苏历史中考必考知识点归纳江苏历史中考必考知识点归纳对于历史中考的复习,江苏的学生知道怎么备考才是最科学的吗?其实在复习期间,最关键的还是要巩固好基础知识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历史中考重要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历史中考必背知识点秦汉时期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亡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

(书P44秦始皇像)。

2、秦朝规定全国规范的文字是小篆,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

秦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宁。

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在大泽乡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

4、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5、西汉初年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文帝与景帝两代,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迅速,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

休养生息的政策实行,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6、汉武帝的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促成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7、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著名学者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

8、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于洛阳。

刘秀在位时,政局渐趋稳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国力日益强盛,史称为“光武中兴”。

9、西汉时的播种工具是耧车;东汉时出现了新型灌溉工具是翻车;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内冶铁,比欧洲早1000多年。

10、秦朝末年,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在蒙古草原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军事政权,第一次实现了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大统一。

11、公元前119年,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12、西汉时期汉元帝把王嫱(王昭君)出塞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从而密切了汉匈关系。

13、西汉武帝时期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成为当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未复习提纲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未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一、国民大革命1、前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2、成果:(1)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2)进行了北伐战争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战场:湖南、湖北先锋:第四军叶挺独立团战果: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3、结果:失败(1)标志: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及“分共会议”(2)原因:中外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革命力量;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中共领导人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4、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统一全国(1)建立:1927年,蒋介石(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2)统一: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二、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南昌起义:(1)时间:1927年8月1日(八一建军节)(2)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3)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2、井冈山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后创建)3、井冈山会师(人物:朱德、陈毅--毛泽东形成的部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4、井冈山精神:不怕困难,艰苦奋斗,乐观向上, 坚定革命信念5、红色政权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首都:瑞金(江西)(2)主席:毛泽东6、八七会议: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2、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3、转折点:遵义会议(1935年1月;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4、中央红军路线:瑞金→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到达吴起镇→与二、四方面军会师会宁。

初三历史复习提纲(通用8篇)

初三历史复习提纲(通用8篇)

初三历史复习提纲(通用8篇)课法国大革命篇一1、时间:1789年7月14日(7月14日为法国国庆日)2、开始标志: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3、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4、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5、颁布文件:《人权宣言》颁布机构:制宪会议(1)主要内容:①人们生而自由平等、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不可剥夺人权②主权源于国民,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言论、出版自由③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评价:进步性:倡导自由平等天赋权利,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是法国大革命中理论旗帜纲领性文件。

局限性: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说明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6、结束: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结束7、法国大革命影响:P29课巴黎公社运动篇二1.爆发时间:1871年3月18日2.政权成立:1871年3月28日3.斗争性质:是无产阶级通暴力革命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4.政权性质:事代表工人阶级的政权(或无产阶级的政权)5.革命措施:⑴废除一切旧政府机构,建立新的国家政权⑴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归工人合作社管理⑴实行保护劳动人民利益的一系列经济措施6.失败:⑴时间:1871年5月28日⑴标志:“五月流血周”7.《国际歌》:又名《英特纳雄奈尔》⑴词作者:鲍狄埃⑴曲作者:狄盖特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篇三1、开始:⑴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⑴主要标志:机器(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⑴国家与行业:最早发生于英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2、重大发明成果:⑴凯伊-----飞梭(1733)⑴哈格里夫斯----珍妮机⑴瓦特----改良蒸汽机⑴富尔顿----汽船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火车) 3、重大影响(后果)P46课开辟新时代的“宣言” 篇四1.时间:1848年2月2.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3.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4.主要内容:⑴分析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⑴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美好理想⑴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推翻资产阶级统治5.历史意义:⑴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⑴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⑴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⑴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课俄国农奴制改革篇五1、原因:根本原因: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的失败,使社会矛盾激化。

2019届连云港市历史中考专题复习资料汇集

2019届连云港市历史中考专题复习资料汇集

九年级历史中考专题复习资料汇集专题一:历史主要分期及其阶段特征一、中国古代史(距今170万年~1840年)注意:我国封建社会中,经过长期分裂后实现大统一的王朝是:秦—西晋—隋—元。

认识:中华文明源源流长,国家的统一始终是社会发展的主流和趋势。

二、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反侵略反封建(或: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富强是这个时期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所以,这个时期又称为中国的民主革命时期。

中共在这一时期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A 四次大规模侵略华战争第一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 (鸦片、第二次鸦片、甲午、八国)——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鸦片战争~1919五四运动) B 四次近代化的探索(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民主革命 (洋务、维新、辛亥、新文化)(1840—1949) ——学器物技术到学制度到学思想文化A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时期(1919~1937)第二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 ① 1924~1927是国民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1919五四运动 ~1949新中国成立) ② 1927~1937是土地革命——国共十年对峙B ③ 抗日战争(1937~1945)—国共第二次合作C ④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国共内战三、中国现代史(1949年~今天)中国现代史从新中国建立至今,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即:中华人民共中国古代史和国史。

中共在这一时期探索出“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阶段: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1949~1956)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第二阶段: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时期(1956~1976)(1949——今) 其中:1956~1966称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1966~1976称文化大革命时期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1978~今)四、世界近代史世界近代史是16世纪前后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苏教版九年级历史课时复习提纲大全

苏教版九年级历史课时复习提纲大全

苏教版九年级历史课时复习提纲大全学习要抓住自己最有兴趣的东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

下面本文库为您推荐的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苏教版,供大家借鉴。

第一课、*十月革命1、二月革命*了沙皇政府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革命的爆发与胜利: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3、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建立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1917年至1920年,苏俄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爆发,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政权。

4、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二课、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1、1921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922年,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2.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弊端。

(1)成就:1928--1937年,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2)1936年苏联制定新宪法,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

弊端:片面地发展重工业,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难以持续健康地发展。

第三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①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

③和会的性质: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从《凡尔赛和约》关于殖民地问题的规定最能体现出来。

④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国的五四运动。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七年级历史 第一二单元复习要点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七年级历史 第一二单元复习要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要点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考点1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位于云南省元谋县;目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岩洞;北京人会制造工具,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3、山顶洞人:距今约1.8万年;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能够人工取火。

★考点2 氏族聚落1、半坡聚落:距今约6000多年;位于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村;使用磨制石器;制造彩陶;种植是粟和蔬菜,饲养家畜;住半地穴式房屋。

2、河姆渡聚落:距今约7000多年;位于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会制造陶器;种植水稻,饲养家畜;住干栏式房屋。

★考点3 中华民族的祖先1、黄帝和炎帝:黄帝和炎帝是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的首领,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1)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因此号称神农氏。

他还发明陶器,开辟市场。

(2)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音乐。

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2、尧舜“禅让”: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制”。

3、大禹治水:禹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治理水患,化害为利。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考点4 夏、商、周三代的更替1、夏(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定都阳城,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2)启继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3)灭亡:夏最后一个国王是暴君桀,约公元前1600年,被商灭亡。

2、商(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都城亳。

(2)迁都: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亘迁都到殷。

因此,商朝也被称为殷。

(3)灭亡:最后一个国王是暴君纣。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王灭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专题一:政治军事集团
1、一战前,形成的政治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①三国同盟(德、奥匈帝国、意):1879年,德奥签订针对俄国的军事同盟条约,规定:如果两国中的一国受到第三国的进攻,另一个国家就要全力进行援助。

后来,意大利加入,形成了由德国控制的“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英、法、俄):1892年,俄法签订军事协定,规定:如果德国、意大利或奥匈进攻俄法任何一国,另一国都要全力相助。

这样就形成了俄法协约。

俄法协约是三国协约的雏形。

后来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于1904、1907年分别与法、俄签订协约,形成三国协约。

②欧洲列强结盟目的:增强自身实力,在扩张中战胜对手,以争夺世界霸权和瓜分领土、殖民地、势力范围。

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造成的后果(影响):造成国际关系紧张,加速一战爆发。

2、二战前,形成的政治军事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造成的影响(后果):世界和平面临威胁,加速二战步伐。

(九下P34)
3、二战中形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①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标志:1941年,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②作用(影响):《联合国家宣言》把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集合到反法西斯的大旗之下,从而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二战后,形成的政治军事集团——北约和华约。

(九下P59—61)影响: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从而美苏间的“冷战”带有明显的军事对抗色彩。

造成国际关系紧张,世界和平面临严重威胁。

历史专题复习二 20世纪国际格局(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动
1、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①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和约》凡尔赛体系
一战后召开②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二战后,形成“雅尔塔体系”(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九下P59—61)
二次大战后,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雅尔塔体系”取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由于苏
联和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国际影响急剧扩大,美国为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

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立局面的形成,两极格局一直延续到1991年苏联解体(或苏东剧变和华约解体)
3、苏东剧变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九下P99—101)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苏东剧变,华约解体,特别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美苏冷战结束,也标志着以两大军事集团对峙为基本特征的世界格局终结,雅尔塔体系完全瓦解,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当前局势是“一超多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