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诗比较鉴赏之十六:一样潇洒两样情(整理精校版)

合集下载

【古诗文阅读】李清照《渔家傲》《清平乐》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古诗文阅读】李清照《渔家傲》《清平乐》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古诗文阅读】李清照《渔家傲》《清平乐》阅读答案对比赏析渔家傲李清照雪里未知春信至,寒梅装饰琼枝芥末。

茶脸半开柠檬碧海,当庭际,玉人风情万种新妆洗脸。

天道可能将略偏急于,故叫做明月妩媚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①,莫辞醉,此花掉不与鲜花比。

清平乐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按②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备注]①绿蚁:一种美酒。

②按:搓揉。

(1)两首词中的“梅”这一意象有什么不同?两首词都写到了“醉”,所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试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5分)(2)两首词都写下了梅花,通过梅花写下人,创设的意境却全然相同。

先行详细分析各就是怎样的意境。

(5分后)参考答案(1)①《渔家傲》中的“梅”:上开在雪中但春意初现,存有明月照亮,妩媚半开,妩媚清爽,像是一个风情万种美人。

《清平乐》中的“梅”:上开在雪中受到狂风蹂躏,零落好看。

②所抒发的感情相同。

《渔家傲》中的“醉酒”:梅花的娇艳姿色并使人观赏,雪绣琼枝、月照曝光梅花的清爽意境并使人痴迷,力劝人饮醉,抒发的就是憧憬梅花、惊讶春信的陶醉欢欣的感情。

《清平乐》中的“醉酒”:年年都醉酒,但是伤心泪,就是伤感自己天涯海角飘泊不定,伤感世事动荡不安变化、岁月流逝,而人生新陈代谢。

(2)①《渔家傲》的意境:淡雅、清新、宁静、玲珑、优美;②《清平乐》的意境:冷落、萧索、沉郁、凄伤。

二1、两首词中的“梅”意象有什么不同?两首词都写到“醉”,表达感情是否相同?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5分)2、两首词都写下梅花,通过梅花写下人,创设的意境却全然相同。

先行详细分析各就是怎样意境以及意境相同的原因。

(6分后)参考答案1、前词中“梅”:妩媚半开,妩媚清爽,像是风情万种美人。

后词中“梅”:受到狂风蹂躏,零落好看。

(2分后)前“醉酒”:梅花的娇艳姿色使人观赏,力劝人饮醉,抒发憧憬梅花、惊讶春信的陶醉喜悦之情。

(1分后)后“醉酒”:年年都醉酒,就是伤心泪,就是伤感天涯海角飘泊不定,世事动荡不安变化、岁月流逝,人生新陈代谢。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对比鉴赏题练习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对比鉴赏题练习

一轮复习:古代诗歌对比鉴赏题练习第一题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野菊唐·王建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

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

野人饷菊有感明·张煌言战罢秋风笑物华,野人偏自献黄花。

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带雨斜。

两首诗歌均写到菊花,但所写内容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野菊》侧重于描写野菊生长的环境和野菊的冷香,展现了菊花超脱世俗、矢志不移的品质。

寄托了作者弃绝名利、超脱世俗的野逸之情。

②《野人饷菊有感》侧重于描写菊花的花茎虽饱经风霜,仍不失挺拔咄咄之势;“铁骨”一词展现出不畏风霜的菊花的伟岸不群的品格。

诗人对不畏风雨的菊花的爱护。

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野菊经霜不老的傲岸实为诗人自身凛凛正气的象征。

【解析】本题是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考查。

题干要求分析两首诗歌均写到菊花,但所写内容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回答此题可先分开赏析两首诗歌的内容,然后再比较有哪些不同点。

王建的《野菊》此诗紧扣住“野”字,写出了野菊特有的风貌。

其首句“晚艳出荒篱”,意谓野菊之花在草木凋残,百卉纷谢,连园菊也枯黄萎落的时候,却舒展出她那艳丽的容颜,突出野菊生命力的顽强。

接句“冷香著秋水”,意谓野菊花吐放的缕缕馥香荡漾在湛蓝的秋水之上,突出野菊之造福人间的心志。

转句“忆向山中见”,展现出野菊的出生地和来源处,紧扣题名中的“野”字拓宽诗的境界,从而使诗意得以升华。

其结句“伴蛩石壁里”是野菊在“山中”生活的必然交代,它客观地描绘出一位虽终日只能与低吟浅唱的蟋蟀为伴,但却立根岩缝、咬定青山、忍寂耐寒、矢志不移的强者形象,其孤标独显的高风亮节令人敬佩。

此诗虽短小,野菊之野劲、野香、野趣尽融其中,而作为“在野”的王建,其弃绝名利、超脱世俗的野逸之情,亦因此而得以寄托。

张煌言的《野人饷菊有感》是感事即怀诗,乡居野处的百姓为表达对隐居英雄的敬佩,以菊相赠,诗人对此事有感;事中之物“菊”确是感怀的聚焦,所以又是咏物诗。

《东坡》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7篇

《东坡》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7篇

《东坡》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7篇《东坡》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7篇《东坡》原文翻译及赏析1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

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

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

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

苹洲外,山欲暝,敛眉峰。

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

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

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古诗简介《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是南宋诗人方岳所作,此词从登平山堂所见景物写起,转入抒情、议论,除了怀念欧阳修、苏东坡两位“文章太守”以外,也抒发了对国土未被收复的愁恨。

翻译/译文平山堂上伫立远望,秋雨过后,江岸的山色在晴空映衬下分外青碧。

一个人辗转大江南北,有多少忧愁思绪,都付之一醉,暂且忘却吧。

乘坐小船沿芦苇岸边千里漂泊,张翰那种思念菰菜莼羹就辞官归家的作为,于我只能是一场梦了,我惟有默默无语把思念寄托给南飞鸿雁。

醉眼朦胧中回望渺远的黄河洛水,夕阳笼罩下留存多少遗憾和愤恨!在苹草萋萋的洲渚外面,远山在暮色里就要收敛他的眉峰。

俯仰凭吊平山堂的人间遗迹,叹息欧、苏两位仙翁已然远逝。

眼前没了当时的杨柳,只是从前的烟雨,磨灭了几位英雄。

且唱响一声孤啸,我又将匹马启程,在西风凄紧的天地间。

注释⑴水调歌头:词牌名。

唐朝大曲有《水调歌》,据《隋唐嘉话》,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

宋乐入“中吕调”,见《碧鸡漫志》卷四。

凡大曲有“歌头”,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

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亦有前后片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

⑵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岗上,为欧阳修所建。

⑶山色:山的景色。

⑷晴空:清朗的天空。

⑸愁思:忧愁的思绪。

⑹螺红:红色的螺杯。

⑺千重:千层,层层迭迭。

⑻菰(gū)菜:即茭白。

⑼莼(chún)羹:用莼菜烹制的羹。

⑽归鸿:归雁。

⑾醉眼:醉后迷糊的眼睛。

⑿河洛:黄河与洛水之间的地区。

此处泛指沦陷于金兵之手的土地,故词人有遗恨在焉。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专题训练采莲曲(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专题训练采莲曲(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采莲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采莲曲①李白②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注】①采莲曲,古曲名。

王琦注:“《采莲曲》起梁武帝父子,后人多拟之。

”②天宝六年,李白因受谗,不为玄宗所喜,愤而辞官后,漫游至会稽,其时正值采莲季节,于是他写下这样一首《采莲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笑隔荷花共人语”一句,写出了采莲女隔着莲花,似有若无的朦胧之美,富有生活气息。

B.诗人描写了采莲女的笑声、新妆与香袖,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感受到采莲女的欢愉。

C.诗人写岸上“游冶郎”驻足垂杨下,想引起采莲女的注意。

紫骝马的嘶叫,惊扰了采莲女。

D.本诗采用正侧面描写结合的手法,塑造了妩媚、活泼的采莲女形象;语言清新脱俗、委婉传神。

2.诗人为什么“见此踟蹰空断肠”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下面小题。

采莲曲刘孝威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正值采莲时节,一条精致华丽的小舟在水中缓缓划动,采莲女边玩耍边采莲。

B.淡雅的莲香隔着长满蒲草的渡口传来,莲叶密布,江面上铺满了鲜艳的颜色。

C.莲蓬低垂,很容易就可以摘下;莲茎弯曲,使莲花和莲蓬自然下垂接近莲叶。

D.本诗写莲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语言质朴自然、明快流畅,给人以清新之感。

4.刘孝威的这首《采莲曲》情感丰富,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采莲方干采莲女儿避残热,隔夜相期侵早发。

指剥春葱腕似雪,画桡轻拨蒲根月。

兰舟尺速①有输赢,先到河湾赌何物。

才到河湾分首去,散在花间不知处。

[注]①尺速:速度相差在尺,形容船速相近。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采莲女儿为了避开天气的酷热,在头一天就相约好,天刚亮就出发去采莲。

经典的古诗词赏析

经典的古诗词赏析

经典的古诗词赏析经典的古诗词赏析经典的古诗词赏析篇1《山中与幽人对酌》【唐代】李白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赏析】:从两人对酌到请卿自便,相邀改日再饮,能于真率的举止谈吐中,将一种深情曲曲表达出来,自然有味,表现了一种随心所欲、恣情纵饮、不拘礼节的人生态度。

《题秋江独钓图》【清代】王士禛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赏析】:全诗描写了一个渔夫打扮的人,在江上垂钓的情形。

前两句近乎白描,后两旬却有着无穷意味。

观全诗,九个“一”巧妙嵌入其中,更是将诗与图的意境表现得分毫不差。

至于渔人钓的是鱼?是秋?是潇洒自在的生活?是无拘无束的心情?在诗人看来,这样的秋江独钓者,如此才是真正懂得生活乐趣的人。

《约客》【宋代】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赏析】:梅雨季节,阴雨连绵,池塘水涨,蛙声不断,诗人独自期客而客人却始终没有出现,诗人一人枯坐敲棋,寂静无聊,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

《人月圆·山中书事》【元代】张可久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赏析】:这首小令当是作者张可久寓居西湖山下时所作。

通过感慨历史的兴亡盛衰,表现了作者勘破世情,厌倦风尘的人生态度,和放情烟霞,诗酒自娱的恬淡情怀。

《终南别业》【唐代】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赏析】: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

水穷云起,在他看来正如人生境界的`起落。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却能把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形象和自然的安逸美好表现出来。

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这才是隐居的真谛。

《鹧鸪天·西都作》【唐代】朱敦儒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

陆游《鹧鸪天》赏析

陆游《鹧鸪天》赏析

鹧鸪天陆游·南宋【原文】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②《黄庭》③卧看山。

贪啸傲④,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⑤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释】①玉瀣(音“泻”):一种美酒的名称,陆游在诗中不止一次写到过这种酒。

②卷罢:活用作动词,看完了一卷的意思。

③《黄庭》:一种道经,是道家谈论养生之道的书。

④啸傲:放歌长啸,傲然自得。

⑤元:同“原”,本来。

【背景】陆游的这首鹧鸪天作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当时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其后方比较空虚,北方被占区的人民,接着乘机进行起义活动,整首诗歌塑造了陆游的歌咏自得、旷放而不受拘束的形象。

陆游四十二岁时因言官弹劾被免职,始卜居镜湖之三山。

这首词和其他两首《鹧鸪天》,都是这时候写下的。

词中虽极写隐居之闲适,但那股抑郁不平之气仍然按捺不住,在篇末终于流露出来。

【简介】字务观,号放翁,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陆游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诗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陆游作品风格有三类,一是激昂慷慨,二是飘逸高妙,三是流丽绵密者,这首《鹧鸪天》是陆游飘逸高妙类的代表作。

【翻译】我家住在有着苍茫如烟的云气和夕阳晚照的乡间,与世上的事情毫不相关。

喝完了玉瀣就散步穿过了竹林;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中美景。

贪图的是任意放纵,蔑视世俗的生活,任凭自己在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中衰老不妨自己的处处开心,本来就知道上天另有一种心肠,就是使英雄无所作为地衰老就像是对待平常是一样。

【赏析】上阕开头二句把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写得优美而又纯净。

“苍烟落照”四字,不禁让人联想起田园意境,“苍烟”即青烟,字面已包含着作者的感情色彩。

“落照”这个词里虽然没有表示色彩的字,但有夕阳色彩暗含其中,引起读者的多种的联想。

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点缀自己居处的环境,意在与龌龊的仕途作鲜明的对比。

所以在第二句中就直接点明住在这里与尘事毫不相关,可以一尘不染,安心地过着隐居的生活。

语文复习课件:《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附随堂练习

语文复习课件:《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附随堂练习

高考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诗歌形象比较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梅花陈焕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

梅花绝句陆游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问题:这两首诗的头两句分别写出了梅花绽放时的不同状态,请加以简析。

答案:陈诗的头两句写出梅花初绽,傲然独立,美艳动人的状态。

“独树春”表明梅花初绽,“惊起晓妆匀”五字写出了梅花的美艳动人。

风韵嫣然。

陆诗的头两句写出了梅花不畏寒风,遍开山中的状态。

“坼晓风”表明梅花迎风盛开,“雪堆遍满四山中”写出了梅花不畏寒冷,漫山遍野竞相开放的状态。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问题:概括两首诗分别描写了怎样的野步者形象。

答案:周诗描写了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赵诗描写了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诗歌语言比较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祈雨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无题白胜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尽枯黄。

农夫心内如汤煮,王孙公子把扇摇。

问题:你认为两首诗的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前一首含蓄曲折,后一首明快直接。

《观祈雨》第二句表面写农民吹奏箫管、表演节目,恭迎龙神,场面热热闹闹,其实热闹之下不难看出百姓的心急如焚,焦虑不已,语句表达比较含蓄。

后一首诗第三句用比喻形象描绘农夫焦急忧虑的心理,语言比较明快直接。

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高三语文求同存异----诗歌的比较鉴赏

高三语文求同存异----诗歌的比较鉴赏

求同存异----诗歌的比较鉴赏纵观近年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题,不难发现,其题型由客观选择到主观表达,其内容由对一首诗的鉴赏到对几首诗的综合比较,呈现一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趋势。

而分析近几年(特别是2004年---2008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诗歌鉴赏题,更会发现一种共同走向:提供多首(多为两首)内容相关的诗歌,要求考生阅读后对相同之处进行分析,对不同之处进行比较鉴赏。

很显然,其难度比直接分析一首诗有所增加。

这既是高考诗歌鉴赏题发展成熟的表现,更是对学生古代文学文化积累的更高要求。

总之,考题体现了一种考查方式的综合性、视野的开放性。

我们不妨先来看几组具体的高考诗歌鉴赏题: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年浙江卷)(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 _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分)(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年天津卷)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既然如此,在进行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时,我们主要关注对单首诗歌的鉴赏,也要在此基础上突破比较类诗歌鉴赏。

一、考查角度及设题特点。

经过仔细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比较类诗歌鉴赏题设问角度并没有离开鉴赏诗歌的常规考点,其设问角度都是从体裁、意象、意境(气氛或画面)、炼字、思想情感、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异同的比较。

1.看体裁(2003年春季北京卷)(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_______。

这两首都是抒发________。

2003年春季上海卷)(1)从这两首七绝的内容看,它们都属于 _____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题诗比较鉴赏之十六:一样潇洒两样情
作文辅导
0516 1123
::
一样潇洒两样情
──王质《长相思·渔父》与陆游《长相思》(之二)比较谈
山青青,水青青,两岸萧萧芦荻林。

水深林又深。

风泠泠,露泠泠,一叶扁舟深处横。

垂杨鸥不惊。

──王质《长相思·渔父》
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

天教称放翁。

侧船篷,使江风,蟹舍参差渔市东。

到时闻暮钟。

──陆游《长相思》(五首之二)
陆游和王质都是宋代词人,而且出生前后两年,是同时代同时期人,论名气,自然陆游是名闻遐迩,单其词作,词风圆润清逸,也不乏忧国伤时、慷慨悲壮之作,很受时人、后人推崇。

王质则词名远不如陆游,但因其作品喜用口语,风格清壮,也为人们称道。

王质字景文,号雪山,其作品集就叫《雪山集》。

他博通经史,才气纵横,耿直敢言,既受到一部分贤能者的赏识,也被一些嫉贤者所忌。

在这一点上,倒与陆游有相似之处。

渔父形象,在古代是比较凄苦的。

柳宗元笔下“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的钓翁,显得孤寂、无助;范仲淹塑的《江上渔者》,则令人同情,“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明代孙承宗的《渔家》则对渔家冬日的辛苦说得很直接:“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寒冬雪重,渔父手也冻僵,尽管满船堆雪,阴冷月照,也不得不抓篙提橹,为生计而奔波,直接讥讽那些不知渔家疾苦的画家,还在那里悠闲地画着“寒江钓雪图”。

当然,也有的人本不是打渔为生,却也以渔为乐,以求逍遥,宋代的王质与陆游就是如此。

王质的《长相思·渔父》(五首之二)给人一种闲适之感。

这意境,颇似宋代诗人白珽《湖居杂兴》诗中的境界:“雨后林塘夏亦秋,一葫芦酒在船头。

醉来深入荷花去,卧看青天飞白鸥。

”夏凉如秋,船载酒具,摇入荷花深处,仰面静看青天白鸥……好舒服,好开心,好随意!王质的词也是这样,词人十分注意绘摹渔父生活的环境:山青水秀,芦荻飞飘,垂杨袅袅婀娜,鸥鹭悠然自得。

轻轻风吹,微微露润,一叶扁舟,信其横卧。

那渔父,小憩于如此清幽之境,何其悠闲自得,又多么怡然惬意。

这里的渔翁,无人生之烦恼,无
生活之忧虑,何其自适,令人艳羡不已!也许词人平时的事务太缠人了,现在有了空闲,顿觉解脱了,于是醉情山水;也许词人日常交往太不惬意,于是想故意找机会挥遣,于是寄情于自然了。

总之,这“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吕岩《牧童》)般的意境,确实令人神往!
陆游的《剑南诗稿》留下了九千多首诗,其诗作总共有一万多首。

这些作品,以抒发忧国忧民、热爱江山社稷著名,像“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等。

当然,陆游也有不少表现闲情逸致的作品,这首《长相思》的词就是其代表之作。

而且陆游笔下的渔父就是自己:烟雨蒙蒙之中,一叶扁舟飘然而至,眼前是桥如垂虹,水似苍穹……顺着江风,掉转桥头,但见房舍参差、渔市喧嚣。

而傍晚时分,暮钟传来,余韵悠悠……陆游像一个无所事事的闲者,躺在大自然的怀抱,尽享美山、美水,他似乎真的超然物外,醉情山水了,这似与一直想有所作为的思想不相一致。

其实,青壮年时确实抱负不凡,但晚年虽仍想有为,且身体健壮,但不再受朝廷重用,于是故作潇洒中仍不免流露出一丝苦涩、半点忧愁:那是壮志未酬的无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

这样,王质与陆游,同吟一首《长相思》,却一样潇洒两样情。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代张志和的这首《渔歌子》写了春讯季节山青、桃红、鹭飞、鱼肥的美景,描写了渔父雨中垂钓、悠然自得的形象。

自从这首词问世,“渔父”就有了其飘逸的一面。

自然,无论是张志和,还是陆游、王质,他们所塑造的“渔父”与生活中真正以渔为生的渔父还是有很大距离的。

文人为寄托某种理想,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塑造形象,往往主观色彩很浓。

但既然要塑造他,就得注重艺术手法的运用。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陆游、王质的《长相思》都注意景物的描写,并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尽管其情因人而异。

而且在写景时,各人又注意调动不同的艺术手段。

首先,王质侧重绘自然之景,通过山、水、芦荻、扁舟、垂杨、白鸥等景物,绘制了一幅幽静的画面,以境清衬人情;而陆游的词则侧重勾勒自然中的人,通过其船中舒展、驾船娴熟、享受鱼市之乐等镜头的摄入,表现其神清志爽,抒发其畅怀之情。

其次,王质的词注重绘色,山青水秀鸥白,点缀扁舟一叶,给人和谐柔顺之感,使人赏心悦目;而陆游的词在绘色的同时,很巧妙地绘声,静静地氛围中,偶尔传来几声暮钟,那洪亮、悠扬的钟声,为画面添上几声“画外音”,美感浓了许多。

再次,王质的词喜用叠词,山是“青青”、水也“青青”、芦荻“萧萧”,风是“泠泠”、雾也“泠泠”,这些词语,读起来上口,吟起来味足,为词增添了音韵,为画加浓了诗情;而陆游的词则注意运用比喻,形容“桥如虹”、“水如空”、舟是“一叶”,给人们生动、形象的感觉,词人还善于选用动词,“侧”、“使”、“闻”等,巧妙自然地将景与人融为一体,使画面溢动感、寓人情,韵味更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