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戊戌变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95年,公 车上书揭开 了变法维新 运动的序幕。
维新派 创办的 《万国 公报》 报馆遗 址
维新政治团体----强学会遗址
论战
维 新 派 与 顽 固 派 的 论 战
要不要变法
论战焦点:
要不要兴民权、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论战实质: 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 正面交锋
论战地位: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课堂练习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C)
A.强学会的成立B.《万国公报》创刊 C.“公车上书” D.保国会的成立 2.强学会属于(


A.地主阶级政治团体
B.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C.资产阶级政治团体
D.开明地主和爱国知识分子组织
3、维新派的主要阶级力量是(
D

A、农民阶级
C、工人阶级
B、地主阶级
二、百日维新(1898、6、11——9、21)
背景: 1897年,德国强租胶洲湾。 《应诏统筹全局折》
纲领:
开始标志: 1898 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政治
法令内容 经济 军事
文化
组织: 作用: 保国会
从 失新 败政 共诏 一令 百颁 零布 三到 天变 法
新政措施
开始 1898.6 定国是诏
政治方面
顽固派的阴谋破坏
表现:免翁、用荣、监光
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戊戌政变
戊戌六君子
资料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而今中 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 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狱中绝笔——谭嗣同
谭 嗣 同
去 留 肝 胆 两 昆 仑
我 自 横 刀 向 天 笑
D、变法改变了祖宗的例律
6、“戊戌变法”的实质是(


A、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
B、光绪帝为首的“帝党”与慈禧太后
为首的“后党”的斗争 C、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旧势力的斗争
D、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群众的斗争
7、百日维新的诸措施中,反映资产
阶级要求政治权力的是(


A、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C、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主要 内容
经济方面 文化方面
军事方面 发展资本主义-----进步的 评价 挽救民族危亡,维护国家独立-------爱国的 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思想启蒙
思 考
光绪帝为什么接受和支持维 新派的主张?
一、不甘做亡国之君
二、与后党争权
(借变法巩固和强化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戊戌政变
原因:变法触犯他们利益
D、民族资产阶级
4、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社会政治原因 是(
D

A、洋务运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 D、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加深
5、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的 根本原因是( )

A、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 B、光绪帝借“变法”向慈禧太后夺 权 C、变法不利于清王朝统治的巩固
,
戊戌变法的
历史意义和教训
“京居既久,茫然一无所依。 平日所学,竟无以所冀, 顾目相觑,徒具深悲。”
——谭嗣同
戊戌变法的意义与教训
1.意义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2.失败
原因
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与妥协
3.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第7课
戊戌变法
思考: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怎样的形势?
《马关条约》
刺激列强 侵略 宣告洋务运 动破产
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
一、公车上书
1、康有为、梁启超成为维新派的领袖 2、1895年 公车上书 3、办报: 《万国公报》(康、梁) 4、办团体:强学会 -----资产阶级政治团体
名言:“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于 祖宗之法乎!” 康有为(1858-1927), 字广厦,号长素。出身于封 建官僚家庭,少年时受过严 格的传统儒家教育。代表作 为《孔子改制考》、《新学 伪经考》。在广州举办万木 草堂讲学,宣传维新变法思 想,是维新变法的领袖人物。 他的两本代表作被人称之为 “思想界之大飓风”“火山 喷发”。
D、创办京师大学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再见
本课至此结束,谢谢同学们参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