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计算题常用的五种方法

合集下载

浅谈初中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方法

浅谈初中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方法

浅谈初中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化学计算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规解法,而且要打破常规,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化学计算技巧的训练,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及我在教学中的经验,现介绍四种初中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第一种估算法“估算法”巧解化学题,走捷径,大大简化解题步骤,是提高解题速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估算,往往不需要一算到底,经常算一阵子即停止了,代之以评价或者权衡。

其特点是并没有(或并不需要)正面的直接的算出答案,而且依靠思维的灵感,顿悟,或别出心裁的推理,再准确的判断答案。

估算的价值在于独创性。

估算技巧要因题而异,要善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例1,下列物质分别和36.5克20%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中能使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A Z nB Z n OC Z n CO3D Z n(O H)2(分析)由于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和质量分数都相等,所以应生成氯化锌(溶质)质量也相同。

又由于四种情况盐酸中的水(溶剂)质量都是相同的。

因此,本题的关键是比较四个反应中生成水的多少,生成的水越多,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小。

Zn+2H C l=Z nC l2+H2个没有水生成Zn+2H C l=Z nC l2+H2O生成的水量居中Zn C O3+2H Cl=Zn C l2+H2O+C O2个生成的水量居中Zn(OH)2+2H C l=Z n Cl2+2H2O 生成的水量最多通过比较,可知氢氧化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水的质量最多,故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

第二种,关系式法关系式是表示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物质的量在变化时成正比例关系的一种简化的式子,根据关系式确定的数量关系进行化学计算的方法即关系式法。

此法广泛用于两个或多个互相有联系的化学式或多步反应计算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关键是根据有关化学式或反应式以及物质间转化的定量关系,找出关系式和关系量。

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与例题大全

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与例题大全

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大全解计算题一定用到以下三个知识点:一、有关溶液的计算1.应熟练掌握本部分常用的计算公式和方法溶液稀释的计算m1×w1= m2×w21.有关溶液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结合起来的综合题,如将一种物质M加入到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中,与其中一种物质A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是两种混合物中的另一种物质B,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溶质、溶液的质量分别为:(1)、溶质的质量=生成物B的质量+原混合物中B的质量。

(2)、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物质M的质量+两种混合物(或固体,或溶液)的质量-沉淀(或气体、或杂质)的质量。

3、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常用公式原料损耗率%=1-原料利用率(转化率)1.守恒法例1 某种含有MgBr2和MgO的混合物,经分析测得Mg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8.4%,求溴(Br)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析:在混合物中,元素的正价总数=元素的负价总数,因此,Mg原子数×Mg元素的化合价数值=Br原子数×Br元素的化合价数值+O原子数×O元素的化合价数值。

设混合物的质量为100克,其中Br元素的质量为a克,则38.4/24×2= a/80×1+(100-38.4-a)/16 ×2 a=40(克)故Br%=40%。

2.巧设数据法例2 将w克由NaHCO3和NH4HCO3组成的混合物充分加热,排出气体后质量变为w/2克,求混合物中NaHCO3和NH4HCO3的质量比。

解析:由2NaHCO3 =Na2CO3+H2O↑+CO2↑和NH4HCO3 =NH3↑+H2O↑+CO2↑可知,残留固体仅为Na2CO3,可巧设残留固体的质量为106克,则原混合物的质量为106克×2=212克,故mNaHCO3=168克,mNH4HCO3=212克-168克=44克。

3.极植法例3 取3.5克某二价金属的单质投入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的稀盐酸中,反应结束后,金属仍有剩余;若 2.5克该金属投入与上述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等反应结束后,加入该金属还可以反应。

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总结

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总结

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总结初中化学计算题是化学学科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解答这些题目,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下面我将总结一些解题方法,帮助初中生更好地应对化学计算题。

首先,在解题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化学计算知识。

比如,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为:摩尔质量 = 相对原子质量× n(n为分子中该元素的个数);摩尔质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式为:质量 = 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式为:浓度 = 物质的量 / 体积。

掌握这些基本的计算公式和关系式,对于解答化学计算题会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解题过程中要注重数据的单位换算。

化学计算中经常涉及到不同的单位,比如质量的单位有克、毫克、千克等,体积的单位有立方厘米、升等。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数据和所需求的结果,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例如,当题目给出的质量单位为千克,而需要求的是摩尔质量时,我们需要将质量单位换算为克,才能使用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

另外,要注意理解题目中的化学概念和计算方法。

化学计算题通常涉及到一些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方程式平衡、溶液的浓度等知识点。

在解答这些题目时,我们需要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并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进行计算。

例如,在计算物质的量时,我们需要根据题目中给出的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结合摩尔质量或浓度来计算。

最后,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思路的清晰和步骤的规范。

化学计算题通常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计算,所以在解题时要注意将每一步的计算过程清楚地列出来,避免混淆和错误。

同时,要注意检查计算结果的单位和精度,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总结如下:掌握基本的计算公式和关系式、注重数据的单位换算、理解题目中的化学概念和计算方法、清晰思路和规范步骤。

通过掌握这些方法,相信初中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化学计算题,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初中化学计算题的十种解题技巧(含经典例题解析)

初中化学计算题的十种解题技巧(含经典例题解析)

一、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也不包括杂质)。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抓住“几个不变”,即:(1)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2)元素种类不变(3)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二、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技巧与方法:㈠、差量法: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或体积差,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比例关系的一种解题方法。

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根据比例式求解。

例1: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㈡、关系法:关系法是初中化学计算题中最常用的方法。

关系法就是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列出比例式,通过已知的量来求未知的量。

用此法解化学计算题,关键是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质量关系,还要善于挖掘已知的量和明确要求的量,找出它们的质量关系,再列出比例式,求解。

例 1.计算用多少克的锌跟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能跟12.25克的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

解:㈢、守恒法: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因此原子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

例 1.某不纯的烧碱(Na2CO3 )样品中含有Na2CO3 3.8%、Na2O 5.8% 、NaOH 90.4%。

取M克样品,溶于质量分数为18.75%的盐酸溶液100克中,并用30%的NaOH溶液来中和剩余的盐酸至中性。

把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后可得到固体质量多少克?解:㈣、平均值法:这种方法最适合求出混合物的可能成分,不用考虑各组分的含量。

通过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混合物的两个成分中的这个物理量肯定一个比平均值大,一个比平均值小,就符合要求,这样可以避免过多计算,准确而快捷地选到正确答案。

例 1.测知Fe2O3和另一种氧化物的混合物中氧的含量为50%,则加一种氧化物可能是:A. MgOB. Na2OC. CO2D. SO2解:㈤、规律法:化学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物理量往往是符合一定的数量关系的,这些数量关系就是通常所说的反应规律,表现为通式或公式,包括有机物分子通式,燃烧耗氧通式,化学反应通式,化学方程式,各物理量定义式,各物理量相互转化关系式等,甚至于从实践中自己总结的通式也可充分利用.熟练利用各种通式和公式,可大幅度减低运算时间和运算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化学8种解题方法轻松搞定质量分数的计算题

初中化学8种解题方法轻松搞定质量分数的计算题

初中化学8种解题方法轻松搞定质量分数的计算题一、极端假设极端假设就是将混合物的组成假设为多种极端情况,并针对各种极端情况进行计算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

例 1 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生成CO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CO2、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其中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A.10%B.30%C.50%D.70%解析:本题采用极端假设法较易求解,把原混合气体分两种情况进行极端假设。

1.假设混合气体只含N2和CO。

设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分数为x,则12/28=24%/xx=56%,则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为:1-56%=44%2.假设混合气体只含N2和CO2。

设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分数为y,则12/44=24%/yy=88%,则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为:1-88%=12%由于混合气体实际上由CO、CO2、N2三种气体组成,因此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应在12%~44%之间,故符合题意的选项是B。

二、中值假设中值假设就是把混合物中某纯净物的量值假设为中间值,以中间值为参照,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巧妙解题。

例2 仅含氧化铁(Fe2O3)和氧化亚铁(FeO)的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3.1%,则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A.30%B.40%C.50%D.60%解析:此题用常规法计算较为复杂。

由化学式计算可知: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0%,氧化亚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约为77.8%。

假设它们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各为50%,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应为:(70.0%+77.8%)/2 = 73.9%。

题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3.1%<73.9%,而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因此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应大于50%,显然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三、等效假设等效假设就是在不改变纯净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变换化学式,把复杂混合物的组成假设为若干个简单、理想的组成,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迅速解题。

初中化学中考计算题解题方法技巧

初中化学中考计算题解题方法技巧

一、复习内容和要求1.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1)守恒法:包括原子个数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法、质量守恒法等。

(2)极值法:从问题的极端去思考、去推理、判断,使问题得到解决。

(3)讨论法:当题中含有不确定的因素时,对每一种可能情况进行的讨论。

(4)十字交叉法:已知混合中某一量的平均值,求混合物中两物质的质量比。

(5)差量法:运用前后量的差,根据方程式中的计量数的关系直接求解。

2.化学计算的常用技巧(1)定量问题定性化;(2)近似估算;(3)运用整体思维,化繁为简;(4)利用图象解题等等。

二、解题方法和技巧:1.守恒法:例1、由Mg(OH)2和MgO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含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

取该混合物10g,将其投入110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12% B.24% C.20% D.30%解析:根据在化学反应中Mg元素的质量守恒,建立Mg元素和MgSO4 的质量关系可求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MgSO4的质量,即可求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Mg ~ MgSO424 12010g×48%=4.8g x2.平均值法例1.锌、铁、镁三种金属中的两种混合物13 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g,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锌 (B)铁 (C)镁 (D)无法推断解析:根据锌、铁、镁三种金属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均生成二价金属阳离子得:(R为金属,设平均式量M)R + 2HCl= RCl2+ H2M 2g13 1gM:13=2:1M=26则必须有相对原子质量大于26和小于26的金属存在,又因为锌、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均大于26,只有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26,故答案为C。

3.十字交叉法例2.用向下排气法在容积为V mL的集气瓶中收集氨气,由于空气尚未排净,最后瓶内气体的平均式量为19,将此盛满气体的集气瓶倒置于水中,瓶内水马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即停止上升,则在同温同压下,瓶内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 V/4 mLB. V/5 mLC.V/6 mL.D. 无法判断解析:用十字交叉法计算氨气与空气的体积比:所以氨气占5/6,空气占1/6;由于氨气易溶于水,故剩余气体为空气。

初中中考化学答题技巧及注意事项

初中中考化学答题技巧及注意事项

初中中考化学答题技巧及注意事项中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1、守恒法中考化学守恒法解题的核心就是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六不变。

除此之外,化学中的等量关系还表现为同一物质中的电荷守恒、化合物中化合价守恒、同一化合物等量关系。

学生对于挖掘题目中隐含的等量关系的能力较弱,对于物质和元素质量关系不能很好地建立联系。

2、极限、平均值法中考化学在处理复杂的模糊题型的选择题时,此方法可以直接求解出设定的参量(平均值或极值),然后用此参量与各选项做比较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学生的思维误区一般是不能准确确定设定的参量。

3、差量法中考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有些反应在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同时,会出现固、液、气体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有所改变的现象,同一状态的物质的质量遵循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固定的质量关系,因此,在根据方程式的计算引入差量,根据变化值可以求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差量法的难点在于学生找不到计算的差量,而且不知道同一状态的物质质量的差与物质的质量也成比例。

中考化学注意事项一、认真审题它是快速,准确解答试题的重要环节。

仔细研读题目,把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做记号。

二、合理分配时间要合理安排答题时间,稳中求快。

考试时间紧,不可草草完成试卷,不要依靠等做完了再检查再修改,要力争一次成功。

时间安排要留有余地,要有足够时间检查试卷,同时严格理化规定时间答题,遇到难题可先放下,不要因为这一小题而使整套试卷不能完成。

可把不会做或不能确定答案的题目做上记号,等全套试卷做完若有剩余时间再回来做。

三、字迹清楚卷面整洁切不可为省时间对一看就会的题草草作答,这样容易使会做的题丢分,不会做的题也得不到分。

四:认真检查,改正错误做完试卷后,要抓紧时间检查。

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检查:一要检查试题是否全部答完,有无漏答或没有答全的;二要检查解题步骤是否完整、是否规范,检查时要认真细致,要有耐心,避免出现由于粗枝大叶而造成的一些错误;三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答案是否合理。

八种方法教你搞定初中化学质量分数计算问题

八种方法教你搞定初中化学质量分数计算问题

混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由于涉及到很多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而且要设很多的未知量,计算过程显得繁琐。

下面给大家总结一些常用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用。

化学式计算是初中化学计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有些化学式计算题若按照常规的方法求解,不仅过程繁琐,计算量较大,而且容易出现错误。

如果我们转换思维角度,采用不同的假设策略,常常能化繁为简,巧妙解题。

一、极端假设极端假设就是将混合物的组成假设为多种极端情况,并针对各种极端情况进行计算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

例1.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生成CO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CO2、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其中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A.10%B.30%C.50%D.70%解析:本题采用极端假设法较易求解,把原混合气体分两种情况进行极端假设。

(1)假设混合气体只含N2和CO。

设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x,则12/28=24%/xx=56%,则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为:1—56%=44%(2)假设混合气体只含N2和CO2。

设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分数为y,则12/44=24%/y y=88%,则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为:1—88%=12%由于混合气体实际上由CO、CO2、N2三种气体组成,因此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应在12%~44%之间,故符合题意的选项是B。

二、中值假设中值假设就是把混合物中某纯净物的量值假设为中间值,以中间值为参照,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巧妙解题。

例2.仅含氧化铁(Fe2O3)和氧化亚铁(FeO)的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3.1%,则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A.30%B.40%C.50%D.60%解析:此题用常规法计算较为复杂。

由化学式计算可知: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0%,氧化亚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约为77.8%。

假设它们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各为50%,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应为:(70.0%+77.8%)/2=73.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计算题常用的五种方法,这里着重介绍重要的三种。

第一讲差量法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莫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法。

例2、同温同压下,某瓶充满O2共重116g,充满CO2时共重122g,充满某气体共重114g,则该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为()A、28B、60C、32D、14122-116)/(44-32)=(122-114)/(44-M(气体))解之得,M(气体)=28。

故答案为(A)例1 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

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例2、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

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

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例3、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

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例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

把30m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冷却致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30mL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例5、给45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答案:1 8克 2 7∶5 3 11。

2克 4 8∶7 7∶23 5 28。

89%练习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练习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

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

5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练习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

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

4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练习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练习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A FeB AlC Ba(OH)2D Na2CO3练习6、在CuCl2和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m克,反应完全后,过滤称量剩余固体为m克,则原混合溶液中CuCl2与FeCl3物质的量之比为()(高一试题)A 1∶1B 3∶2C 7∶D 2∶7练习7 P克结晶水合物AnH20,受热失去全部结晶水后,质量为q克,由此可得知该结晶水合物的分子量为()A18Pn/(P—q) B 18Pn/q C 18qn/P D 18qn/(P—q)答案:1 96% 5 A 6 C 7 A第二讲平均值法例题:1 一块质量为4克的合金,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0.2克氢气。

则该合金的组成可能为()A Fe MgB Fe AlC Fe ZnD Mg Al2 测知CO和M的混合体气体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 。

则M气体可能是()A CO2B N2OC SO2D SO33 某硝酸铵(NH4NO3)样品,测知含氮量为37%,则该样品中含有的杂质可能是()A (NH4)2SO4B CO(NH2)2C NH4HCO3D NH4Cl4 有Zn和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4。

5克,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所氢气0。

2克,则另一种种种金属可能是()A AlB MgC ZnD Cu5 有5·85克NaCl样品(其中有少量下列某盐),当它跟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得到14·4克氯化银沉淀,则可能混有的西省中考)()A CaCl2B KClC BaCl2D MgCl26 今取12·7克氯化亚铁样品,完全溶于水制成溶液然后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使其充分反应,得氯化银沉淀,经干燥后称量质量为30克,已知,样品内杂质为氯化物,则该杂质可能是()A KClB NaClC ZnCl2D BaCl2答案:1:A B 2:B 3:B 4:A B 5 A D 6 B练习题:1 测知Fe2O3和另一种氧化物的混合物中氧的含量为50%,则加一种氧化物可能是:A MgOB Na2OC CO2D SO22 有两种金属组成的合金6。

8克与足量的硫酸溶液反应,产生氢气0。

4克,则该合金的组成可能为:()A Al MgB Na FeC Al CuD Mg Zn3 测知由两种氮肥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氮量为40%,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下列氮肥中哪一种:()A NH4ClB CO(NH2)2C NH4HCO3D (NH4)2SO44 两种氧化物的混合物共5·6克跟足7·3%的盐酸100克完全反应,则混合物可能是:A MgO和ZnOB CaO和CuOC MgO和CuOD CaO和MgO5 现有50mLPH=8的溶液若使其PH变为3,应加入下列哪种溶液6 A PH=0的溶液 B PH=7的溶液 C PH=14的溶液 D PH=5的溶液7 把70%的硝酸(密度为1·44克/立方厘米)加到等体积的水中,稀释的硝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 等于35%B 小于35%C 大于35%D 无法判断答案:1:C 2:CD 3: B第三讲——十字交叉法【n甲/n乙】=(Q混—Q乙)/(Q甲—Q混)【Q乙<Q混<Q甲】) }十字交叉消去法简称为十字消去法,它是一类离子推断题的解法,采用“十字消去”可缩小未知物质的范围,以便于利用题给条件确定物质,找出正确答案。

十字交叉法是确定二元混合物组成的重要方法。

①适用范围:在二元混合物体系中,各组分的特性数值具有可加性,如:质量、体积、耗氧量、摩尔质量、微粒个数。

此时多可以用十字交叉法求算混合物各组分含量。

②数学推导:请看下面两个典型具体实例:(一)混和气体计算中的十字交叉法【例题】在常温下,将1体积乙烯和一定量的某气态未知烃混和,测得混和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2,求这种烃所占的体积。

【分析】根据相对密度计算可得混和气体的平均式量为24,乙烯的式量是28,那么未知烃的式量肯定小于24,式量小于24的烃只有甲烷,利用十字交叉法可求得甲烷是0.5体积(二)同位素原子百分含量计算的十字叉法【例题】溴有两种同位素,在自然界中这两种同位素大约各占一半,已知溴的原子序数是35,原子量是80,则溴的两种同位素的中子数分别等于。

(A)79 、81 (B)45 、46 (C)44 、45 (D)44 、46【分析】两种同位素大约各占一半,根据十字交叉法可知,两种同位素原子量与溴原子量的差值相等,那么它们的中子数应相差2,所以答案为D(三)溶液配制计算中的十字交叉法【例题】某同学欲配制40%的NaOH溶液100克,实验室中现有10%的NaOH溶液和NaOH 固体,问此同学应各取上述物质多少克?【分析】10%NaOH溶液溶质为10,NaOH固体溶质为100,40%NaOH溶液溶质为40,利用十字交叉法得:需10%NaOH溶液为×100=66.7克,需NaOH固体为×100=33.3克( 四)混和物反应计算中的十字交叉法【例题】现有100克碳酸锂和碳酸钡的混和物,它们和一定浓度的盐酸反应时所消耗盐酸跟100克碳酸钙和该浓度盐酸反应时消耗盐酸量相同。

计算混和物中碳酸锂和碳酸钡的物质的量之比。

【分析】可将碳酸钙的式量理解为碳酸锂和碳酸钡的混和物的平均式量,利用十字交叉法计算可得碳酸锂和碳酸钡的物质的量之比97:26[例1]C2H4、C3H4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为30,求混合物中两种烃的体积比。

解:设两种气态烃物质的量分别为n1、n2,混合气体的质量为两种气体质量之和。

28n1 + 40n2 = 30 (n1 + n2) n2 (40 -30)= n1 (30 - 28)将改为十字交叉的形式28 40—303040 30—2810 52 1∴体积比= 5:1[例2]量浓度为60%和20%的NaCl溶液混合后浓度为30%,求如何配比?解:设两溶液的质量分别为n1克、n2克,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原两溶液中溶质质量之和。

n1×60% + n2×20% = (n1 + n2)×30%n1× (60%—30%) = n2× (30%—20%)改为十字交叉:20% 60%—30%30%60% 30%—20%10% 130% 3③使用十字交叉法应注意的事项:要弄清用十字交叉法得到的比值是物质的量之比还是质量之比。

当特性数值带有物质的量的因素时(例如:分子量即摩尔质量,1mol可燃物的耗氧量,1mol 物质转移电子数等),十字交叉法得到的比值是物质的量之比。

当特性数值是质量百分数时(例如:溶液质量百分比浓度,元素质量百分含量等),则用十字交叉法得到的比值是质量比。

④十字交叉法主要应用在以下几方面的计算中:有关同位素的计算;有关平均分子量的计算;有关平均耗氧量的计算;混合物质量百分含量的计算。

[例3]铜有两种天然同位素,65Cu和63Cu,铜元素的原子量为63.5,则65Cu的百分含量为___________。

答案:25% [例4]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6.72L的NO和NO2混合气,质量为11.88g,则NO和NO2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

分析:混合气平均分子量= =39.6 答案:2 : 3[例5]在标准状况下,1120L乙烷和丙烷的混合气完全燃烧需4928LO2,则丙烷在混合气中体积百分比为_____________。

分析:1mol混合气燃烧耗氧4.4mol,1mol乙烷燃烧耗氧3.5mol,1mol丙烷燃烧耗氧5mol 。

答案:60%[例6]某硝酸铵样品中,含N为37%,则样品中混有一种杂质为________,其百分含量为__________。

A 硫铵B 磷酸二氢铵C 尿素D 氯化铵E 83%F 17%G 50%H 20%分析:计算几种氮肥含N率分别为NH4NO3:35% (NH4)2SO4:21% NH4HPO4:12% CO(NH2)2:47% NH4Cl:26%,因为硝酸铵含N率小于37%,所以另一种氮肥含N率必须大于37%。

二者质量比:答案:C;17%一、用组分的式量与混合气的平均式量做十字交叉,求组分体积比或含量。

例1:已知H2 和CO 的混合气,其平均式量是20,求混合气中H2 和CO 的体积比。

(4∶9)例2:已知CO、CO2 混合气的平均式量是32,耱混合气中CO 的体积百分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