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最新沪科版物理8年级全一册第4章第6节《神奇的眼睛》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沪科版物理8年级全一册第4章第6节《神奇的眼睛》精品课件

11.李老师患了远视眼,验光师给李老师配了一个500度的远视眼镜,
该眼镜是____透凸镜,该远视眼镜的焦距为____m,0.2
该镜片对光线有____会(选聚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12 .远视(2020· 新 乡 模 拟 ) 如 图 所 示 是 某 人 看 近 处 物 体 时 的 光 路 图 , 由 图 可 知 他 是 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小若于他配戴的眼镜镜片中心的厚度为1.7 mm,则 该镜片边缘的厚度应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7 mm。戴上这种眼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神奇的眼睛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通过了解晶状体的调节过程,知道人眼观察远处 物体和近处物体都能看清楚的原因。 3、通过分析近视和远视形成的原因,了解眼镜是怎 样矫正视力的。知道用眼常识。并形成爱护眼镜的 意识。
第1课时 眼睛和眼镜
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 再经过一系列折射后,物像最终形成于( ) B
10.(易错题)在模拟近视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 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 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
B 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 A.远离透镜 B.靠近透镜 C.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 D.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1、眼睛的成像原理
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视 网膜相当于光屏,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近视眼成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
在前后方向上太长,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说课稿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说课稿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眼睛的基本结构和视觉形成原理。然后,我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以及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最后,我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给予他们鼓励和指导,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内容的精炼性和风格的简洁性。板书将分为四个部分:课题、眼睛结构图、视觉形成过程和重点知识点。课题部分用大字写出“神奇的眼睛”,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眼睛结构图和视觉形成过程部分,我将用简洁的线条和符号描绘眼睛的结构和光线传播过程,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重点知识点部分,我将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出,以便学生抓住重点。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通过视觉呈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眼睛的结构和视觉形成原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注重板书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尽量用简单的图形和文字表达复杂的概念。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眼睛的模型和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动画演示光线在眼睛中的传播过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视觉的形成原理。
2.安排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光线通过不同介质时的传播和折射现象。通过实验,让学生深刻感受眼睛中光线的传播过程,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心得,分享观察结果。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就眼睛的健康保护等问题展开讨论。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共同提高。
4.评价与反馈:学生相互评价对方的学习成果,给出建设性意见。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教材主要介绍了眼睛的构造、视觉的形成、以及近视眼的成因、预防和矫正方法。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眼睛的构造: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组成。

2. 视觉的形成:光线经过眼球内部折射,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 近视眼的成因、预防和矫正:长时间近距离作业、光线不足等因素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形成近视眼。

可通过调整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佩戴凹透镜眼镜进行预防和矫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的形成过程,理解近视眼的成因、预防和矫正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近视眼的成因、预防和矫正方法。

2. 教学重点:眼睛的构造、视觉的形成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模型、视觉形成过程图示、近视眼成因图示。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近视眼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近视眼的成因和预防方法。

2. 讲解:介绍眼睛的构造和视觉的形成过程,讲解近视眼的成因、预防和矫正方法。

3. 示例:以近视眼为例,讲解其成因和矫正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4.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眼睛的构造: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

2. 视觉的形成:光线经过眼球内部折射,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 近视眼的成因:长时间近距离作业、光线不足等。

4. 近视眼的预防和矫正:调整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佩戴凹透镜眼镜。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用眼习惯,分析可能导致近视眼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矫正措施。

2. 答案: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分析用眼习惯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如合理安排近距离作业时间、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等。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教学课件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教学课件

答案:凹 凸
6.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形成的
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的方法是佩戴一副由
(选
填“凸”或“凹”)透镜做的眼镜。矫正前像离视网膜越远,
所佩戴眼镜的“度数”越
(选填“大”或“小”)。
【解析】本题考查近视的矫正方法。由于像成在视网膜的前
方,所以应该佩戴凹透镜做成的近视镜。像离视网膜越远,说
【方法归纳】调节像的大小的方法 (1)调节物距: 当照相机靠近物体时,这时物距减小,则像距会增大,像也会 变大;反之,像变小。可总结为:物近像远像变大。 (2)调节焦距: 当焦距变长时,像变大,像距也变大。
1.(2012·咸宁中考)物体AB通过凸透镜成像如图所示,利用这 一成像规律制造的光学仪器是( )
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
第一课时 眼睛与视力的矫正
【体验】老花镜和近视镜 活动1:把一个老花镜放在阳光下,调整老花镜与地面的距 离,注意观察现象。 活动2:把一个近视镜放在阳光下,调整近视镜与地面的距 离,注意观察现象。
(1)活动1中,太阳光经过老花镜后会 或“会聚”),由此你猜想老花镜可能是 (2)活动2中,太阳光通过近视镜后会 或“会聚”),由此你猜想近视镜可能是 提示:(1)会聚 凸透镜 (2)发散 凹透镜
视网膜前 视网膜后
凹透镜 凸透镜
【拓展延伸】正常的眼睛既可眺望远景,又能细看近物。物距 变了,而像距没有变,竟然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这其 中有什么奥秘呢? 原来,晶状体是有弹性的,它周围的肌肉可以根据所看物体的 远近不同,调节晶状体表面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 从而使像总能成在视网膜上,使我们看见物体。当眼部肌肉松 弛时,晶状体会变扁、变大,这时远处物体的像能够成在视网 膜上,人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正常眼睛能看到的最远点在无 限远处。当眼部肌肉紧张时(“使劲”看近物),晶状体会变 凸,焦距变小,物体的像也能成在视网膜上。正常眼睛能看到

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上:第四章 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

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上:第四章 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第一标设置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3、培养眼保健意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4、通过介绍显微镜、望远镜的发展和功能的增强,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标我的任务】一、眼睛1、人眼是怎样看见物体的活动1:观察下图,可知人眼看物体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___________成像在__________上,再经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处理,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其中,眼睛中的__________相当于凸透镜,___________相当于光屏。

2、正常眼、近视眼、远视眼活动2:阅读教材,观察图,思考讨论下面问题:(1)正常的眼睛具有很强的_________本领,可以使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都成像在_________。

因此,正常人的眼睛既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又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2)近视眼只能看清________的物体,远视眼只能看清________的物体,有哪些因素会造成近视眼或远视眼?(3)近视眼和远视眼的自我调节范围大大________,近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_________,远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__________。

(4)如何保护眼睛?二、视力的校正活动3:取几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和凹透镜作为镜片,分别在近视眼模型“晶状体”、远视眼模型的“晶状体”前选加一个什么透镜,能够使光束会聚在视网膜上?并说出选择的依据。

记下透镜的类型和焦距。

结论:由实验知道:在近视眼前加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透镜,或在远视眼前加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透镜,能改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情况。

活动4:阅读教材的“信息窗”,并调查自己或周围某同学的眼镜的度数,算一算对应的焦距是多少?三、透镜的应用阅读教材,归纳总结透镜的应用。

【第三标反馈目标】1、在眼睛的结构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_____________相当于光屏,用来接收物体的像。

沪科版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沪科版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④两个凸透镜对光线所起到的作用会有什么不同? 越凸(曲度越大),会聚能力 越强,焦距越短。。
1.眼睛的结构及视物原理 睫状肌
视网膜
①人眼看远处
角膜 晶状体
②人眼看近处
视神经
2.视力的矫正 ①近视眼 矫正(凹透镜)
②远视眼 矫正(凸透镜)
3.透镜的应用

2f ② f ③′ ③ O
①′②′f来自2f照相机复习回顾
1.请在图中大体画出物体位于①②③位置经凸透镜分别所成的像①'② '③'。 ( f表示焦距,注意要体现出像的倒正、大小、虚实、位置。)
① 2f ② f ③′ ③ O
①′
②′
f 2f


f
f
O 焦距 F 焦
O 焦距F 焦
O


A
B
C
2.看图回答以下问题: ①以上透镜 AB 为凸透镜、 C 为凹透镜。 ②凸透镜对光线有 会聚 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 发散作用。 ③图中的凸透镜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凸起程度不同(弯曲程度不。同)
3.北京奥运会将全面运用人脸识别系统,人们进入场馆距门口 0.5一1.2m处时,安装在门上的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相当于照相机)就 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的镜 头:( )B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5m 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m 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5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1m
幻灯机
投影仪
大于2倍焦距
放大镜
显微镜 望远镜
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小结
1.眼睛的结构及视物原理
2.视力的矫正
①正常眼睛看远处
②正常眼睛看近处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四章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第1课时)课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四章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第1课时)课件
一束平行光
u>2f u=2f f<u<2f u=f u<f
4.6 神秘的眼睛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像的性质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像距( v)
倒立 倒立 倒立
正立
实像点
缩小
实像
等大
实像
放大
实像
不成像、得到一束平行光
放大
虚像
v=f
f<v<2f v=2f v>2f
放大镜
4.6 神秘的眼睛
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
随堂检测
随堂练习
4.6 神秘的眼睛
4、图中所示的哪个是近视眼,哪个是远视眼?用眼镜矫
正时哪个该用凸透镜,哪个该用凹透镜?(C )
A.甲是近视眼,戴凸透镜;乙是远视眼,戴凹透镜
B.甲是远视眼,戴凸透镜;乙是近视眼,戴凹透镜
C.甲是近视眼,戴凹透镜;乙是远视眼,戴凸透镜
D.甲是远视眼,戴凹透镜;乙是近视眼,戴凸透镜
倒立、缩小、实像。
课堂小结
小结
4.6 神秘的眼睛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规律
物镜的作用
目镜的作用
显微镜
相当于投影仪。成 放大、倒立、实像
相当于放大镜。成 放大、正立、虚像
望远镜
相当于照相机。成缩 小、倒立、实像
相当于放大镜。成 放大、正立、虚像
在显微镜和望远镜中看到的像都是倒立的。
4.6 神秘的眼睛
会聚在视网膜上
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 号传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4.6 神秘的眼睛
人眼看清远近物体的原理:晶状体的调节作用
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 薄,远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 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 体。
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 厚,近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 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近处的物 体。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4.6神奇的眼睛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4.6神奇的眼睛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4.6神奇的眼睛一、教学内容(1)教材章节: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四章第6节《神奇的眼睛》(2)详细内容: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及方法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2. 掌握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 提高学生保护眼睛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

2. 教学重点: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及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模型、幻灯片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或身边人使用眼睛的经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神奇的眼睛。

2. 知识讲解:(1)利用图片和模型展示眼睛的构造,讲解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2)讲解视觉的形成过程,包括光线经过眼球各部分的折射作用,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再由神经传送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 例题讲解:以近视和远视为例,讲解其成因和矫正方法。

(1)眼球的主要结构有哪些?(2)视觉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3)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分别是什么?如何矫正?6. 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如何保护眼睛,分享自己的经验。

六、板书设计1. 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2. 视觉的形成过程3. 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4. 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及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

(2)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3)列举三种保护眼睛的方法。

2. 答案:(1)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眼球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部分,各部分协同工作,使光线经过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进而产生视觉。

(2)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经过角膜、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送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1.统计班级戴眼镜的同
学,提出和眼睛有关的一
些问题。

2.复习回顾
(1)组织学生一起复习回
顾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组织学生一起复习回
顾透镜对光线作用。

其中通过用曲度不同的凸
透镜做实验,引起同学们
的思考,再通过分析讲解
得出结论,曲度不同的透
镜对光线会聚作用不同,
并通过绘图的方式让学生
直观感受到曲度越大,会
聚作用越强。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
行思考。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回
忆之前所学凸透镜成像
规律并在学案上通过画
图的形式来标注答案。

前面的①②③问同学们
可以根据已有知识在学
案上作答,后面同学们
通过观察实验,根据现
象“焦点位置不同”引
起思考,理解曲度不同
的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
作用不同,得出曲度越
大,会聚作用越强,焦
距越短。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
望,引起同学们的兴
趣,调动同学们学习眼
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同学们意识到物理
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
于生活。

为后面讲解眼睛成
像特点,以及透镜的应
用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通过画图的方式来回
答成像规律,可以提高
课堂上的效率。

通过回顾和讲解凸
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
透镜的发散作用,以及
曲度不同的透镜对光
线的作用不同,为后面
讲解眼睛以及眼睛的
矫正做好知识上的准
备。

其中讲解曲度不同
的凸透镜对光线的会
聚能力不同采用实验
观察的方法,可以使同
学们直观的看到光线
的偏折情况,便于同学
们理解掌握。

二、新课教学板块1—眼睛的结构和视物原理活动1.组织学生一起回顾
眼睛的结构,然后再通过
类比的方式使同学们认识
到眼睛的成像原理和凸透
镜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

学生和老师一起回顾眼
睛的结构。

学生采用类
比的方式来认识眼睛的
成像过程和前面所学习
的凸透镜成像一样。

采用类比的方式来认
识眼睛的成像原理,使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便
于同学们理解接受。

板块2—视力的矫正板块
板块3—透镜的应用活动2和同学们一起采用
讨论分析、绘图、课件展
示、气球模型演示、实验
的方式讲解人的眼睛既能
够看清楚近处又能看清楚
远处的原因。

活动3.首先通过讲解的方
式说明近视眼的形成是由
于人长时间看近处导致睫
状肌失去对晶状体的调
节,使晶状体的曲度变大,
会聚能力变强,使光线会
聚于视网膜之前。

然后提
出问题怎样使光线会聚于
视网膜上?引起同学思
考。

可以将光线变得发散
一些,引出利用凹透镜来
矫正。

最后通过实验的方
让同学们直观观察。

在整
个过程中采用绘图的方式
绘图说明。

采用上述同样的方法
讲述远视眼以及矫正过
程。

采用在主光轴上绘图展示
的方式讲解说明凸透镜在
照相机等光学产品上的应

在老师的引导下一起分
析讨论、观察、并通过
实验亲身感受人眼睛看
清楚近处和看清楚远处
的原因。

形成性练习1、2
学生开始仔细聆听近视
眼形成的原因,然后思
考得出利用凹透镜可以
进行矫正,最后认真观
察老师所进行的演示实
验来进行体会。

后面通
过形成性练习3进行巩
固落实。

同学们采用上述同样的
过程来学习远视眼的形
成以及矫正。

后面通过
形成性练习4进行巩固
落实。

学生观察聆听。

形成性练习5、6
采用分析讨论的方式,
可以牵着学生的思绪
一起走,使同学们能够
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
中去。

采用绘图的方式
进行讲解便于理解接
受。

采用模型演示的方
式可以将抽象的问题
形象直观的体现在同
学们面前。

采用实验的
方式可以可以使同学
们切身感受到睫状肌
的调节功能。

采用绘图的方式可以
将复杂的光学现象跃
然于纸上,便于同学们
理解接受;采用提问的
方式可以引起同学们
的思考,调动同学们的
学习主动性;采用实验
的方式来验证可以使
同学们直观的感受凹
透镜、凸透镜对光线的
作用。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使
学生清晰明了轻松的
进行接受掌握。

课堂效
率也得到明显提高
2
3
三、复习总结
1.眼睛的结构及视物原理
2.视力的矫正
3.透镜的应用
引导学生参与总结。

形成知识体系,培养同学们的总结归纳能力。

四、阶段性评价
1.近视眼、远视眼成因及矫正
图一为_____眼,晶状体变厚,会聚能力变____(强/弱),导致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__(前/后)。

为了矫正近视眼,即减弱这种会聚能力,需要配戴具有____(发散/会聚)作用的_____(凸透镜/凹透镜),如图____。

图三为_____眼,晶状体变薄,会聚能力变____(强/弱),导致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__(前/后)。

为了矫正远视眼,即增强这种会聚能力,需要配戴具有____(发散/会聚)作用的_____(凸透镜/凹透镜),如图____。

2.昆虫观察盒的盒盖是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cm ,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虫。

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盒盖上的凸透镜打碎了。

为了修好观察盒,老师分别给他提供了
焦距为4cm 、8cm 、10cm 和12cm 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选择( )
A .焦距为4cm 的凸透镜
B .焦距为8cm 的凸透镜
C .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
D .焦距为12cm 的凸透镜 3.北京奥运会将全面运用人脸识别系统,人们进入场馆距门口0.5一1.2m 处时,安装在门上的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相当于照相机)就
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

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 )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5m 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m 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5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1m
阶段性评价1落实检查目标2的落实情况
阶段性评价2、3落实检查目标3的落实情况
五、布置作业
P80课后作业1、2、3、4,完成课后小实验自制望远镜。

落实巩固所讲内容,并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