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

合集下载

营改增下合同能源管理核算存在问题及对策

营改增下合同能源管理核算存在问题及对策

营改增下合同能源管理核算存在问题及对策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实施办法及配套政策近日终于公布了。

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全部营业税纳税人,纳入试点范围,由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营改增”下合同能源管理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合同能源管理是指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果支付节能服务公司投入及其合理报酬的业务活动。

由于目前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未对合同能源管理的会计核算进行明确规范,实践中,不同的节能服务公司会计处理方法各异。

笔者对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公司进行了相关调查,针对节能服务公司会计实务核算模式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目前合同能源管理核算现状合同能源管理主要是依据相关的节能设备以及节能技术或其他相关资产(以下统称为资产)的建设以达到节能的效果,其核算主要是建设形成资产的核算、效益分享期的核算以及资产移交的核算。

目前实务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做法主要有固定资产核算模式、融资租赁核算模式、PPP方式中的BOT模式、分期收款销售模式。

(一)固定资产核算模式采用固定资产核算模式的企业认为,节能服务公司形成的资产是自有资产,只是在效益分享期结束时以零元的价格出售给用能企业。

节能服务公司将整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分为建设期、效益分享期、节能资产的移交期,并对节能资产按固定资产来处理的,效益分享期计提折旧计入成本,节能资产移交时注销资产。

核算的主要依据是《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及《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案例一:甲节能服务公司于2012年1月1日与乙用能企业签订一份《节能效益分享型改造合同》,节能服务公司负责外墙体改造、节能设备调试、安装、保养等,所需资金均由节能服务公司负责解决,双方就本项目所产生的节能效益进行分享,效益分享期限为10年。

合同规定改造期两年,第一年甲公司投入各项支出合计4000万元,第二年各项支出6000万元,2014年1月1日办理竣工决算移交使用,根据测算预计效益分享期10年内每年分得收益1060万元,根据地方财政政策改造外墙体按改造进度给予财政补贴,第一年财政补贴2500万元,第二年财政补贴1500万元。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益 或 承 包 整 体 能 源 费 用 的 方 式 为 客 户 提 供 节 能 服 队” ,以满 足 客户 需 求 。这 种 抱 团 的形 式 在 积极 推
务 。 国 内外 的实 践证 明 ,合 同能 源管 理是 行 之有 效 进企 业节 能 降耗 的 同时 ,解决 了钱 从 哪里来 、技术
存 在的主要 问题 的 础上 ,提 出 了舍 问能源 管理要 谨 防 一哄 而上 加强 政 襄扶持 和 引 导 递立 茂热 、完善和 规 范的 市场环境 , 多管 齐下 引导 合同能 源管 理规 范发展 的 造议
关 键 词 合 同 能 源 管 理 设 备 节 能 节 能服 务
D : 3 6 / i s 2 9 — 4 3。0 { 0 0 4 0l 1 0.9 9 i n 0 5 1 9 2 1 .9. 0 s
自 1 9 年 我 国 引 入 合 同能 源 管 理 机 制 以来 , 节能 服务 产业 总计 综合 节能投 资 3 03 ×1 ,形 98 6 .7 0元
节 能 服 务 产 业 从 小 变 大 、从 弱 变 强 ,2 0 年 总 产 值 成 年节 能 能 力 1 5 . X1 标 煤 ) 09 79 0 t( 7 。截 至 2 0 年 09 已经超 过 5 0X 1 ,综 合节 能 投资 达 到 3 0X1 8 0元 6 0 年底 ,运 用 “ 同能 源管 理 ”机制 实施 节 能项 目的 合 元 。 “ 一 五 ” 期 间 , 中 国节 能 协 会 节 能 服 务 产 业 十 节 能 服 务 公 司 从 2 0 年 年 底 的 3 6家 增 加 到 5 2 08 8 0 委 员会 ( M A)会 员从 8 E C 9家递 增 到 5 0 ;全 国 6家 家 ,增 幅 为 3 . %。 00 5

合同能源管理方案不全面的改进措施

合同能源管理方案不全面的改进措施

合同能源管理方案不全面的改进措施一、合同能源管理方案不全面的表现。

1.1 能源评估方面。

很多合同能源管理方案在能源评估上存在不足。

就拿一些中小企业的方案来说,只是简单地看了下电表、水表,大致估摸下能耗量,没有深入分析能源使用的各个环节。

比如说,一家小工厂,只知道每月用电量大,但对于哪些设备耗电量大、在什么时段耗电量大、不同生产流程中的能源浪费点在哪等,都没有细致的调查。

这就像盲人摸象,只看到一部分,不能全面把握能源使用的整体情况。

1.2 节能措施单一。

在节能措施上,不少方案太过单一。

常见的就是换个节能灯泡或者调整下空调温度这种初级手段。

但实际上,节能是个系统工程。

以写字楼为例,除了这些基础措施,还可以从建筑的隔热保温、设备的智能化控制、人员的节能意识培养等多方面入手。

只盯着一两个方面,那就是“一条道走到黑”,没办法实现最大程度的节能。

二、改进措施。

2.1 深入全面的能源审计。

首先得进行深入全面的能源审计。

这就要求像医生给病人做全身检查一样,对企业或者建筑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诊断。

不仅要查看各种能源表具,还要深入到每个设备、每个工艺流程中去。

比如说,对于大型商场,要分析电梯的运行频率、制冷制热系统的效率、照明系统的布局等。

要详细记录能源消耗数据,并且进行分类统计,找出能源消耗的大户和浪费的源头。

2.2 多样化的节能措施组合。

节能措施得多样化,不能单打独斗。

可以从技术改造、管理优化、人员培训等多方面下手。

还是以大型商场为例,在技术改造方面,可以安装智能的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对设备的精准控制;在管理优化上,合理安排营业时间,根据客流量调整设备运行;人员培训也不能少,要让员工养成随手关灯、关空调的好习惯,这就是所谓的“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个环节都做好了,节能效果才会显著。

2.3 持续的监测与调整。

方案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要持续地进行监测与调整。

就像开车一样,不能设定好路线就不管了,得根据路况随时调整方向。

合同能源管理方案不全面的改进措施

合同能源管理方案不全面的改进措施

合同能源管理方案不全面的改进措施哎呀,你们这些搞能源管理的家伙,真是让人头疼啊!你们的方案总是漏洞百出,让我们这些业主们提心吊胆。

今天,我就来跟大家聊聊合同能源管理方案不全面的改进措施,让大家轻松应对这些能源管理的问题。

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合同能源管理(CEM)。

简单来说,CEM就是一个帮助业主节能、降耗、减排的综合性解决方案。

它包括了设备更新、系统改造、运行维护等多个方面。

现在的很多CEM方案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方案设计不合理、技术选型不当、实施过程监管不力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方案的效果不佳,甚至让业主们感到受骗上当。

那么,面对这些不全面的CEM方案,我们应该如何改进呢?下面,我给大家支几招。

第一招:强化方案设计。

很多CEM方案之所以不全面,就是因为设计不合理。

我们在选择CEM方案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方案要符合业主的实际需求;二是方案要有可行性,不能过于理想化;三是方案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趋势,不能过时。

只有这样,我们的CEM方案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第二招:优化技术选型。

技术选型对于CEM方案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我们在选择技术时,要充分考虑技术的性能、成本、维护等因素。

我们还要关注技术的发展趋势,选择那些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技术。

这样,我们的CEM方案才能更加完善。

第三招:加强实施过程监管。

很多人认为,只要CEM方案设计得好、技术选型得当,就一定能成功。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实施过程的监管同样重要。

我们在实施CEM方案时,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确保方案的顺利进行。

我们还要定期对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第四招:提高业主参与度。

很多业主在面对CEM方案时,往往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对方案的实施没有发言权。

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业主参与是CEM方案成功的关键。

我们要积极引导业主参与到方案的设计、实施过程中来,让他们了解方案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只有这样,我们的CEM方案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合同能源管理面临的问题(5篇范例)

合同能源管理面临的问题(5篇范例)

合同能源管理面临的问题(5篇范例)第一篇:合同能源管理面临的问题合同能源管理面临的问题合同能源管理的推广,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进一步发展还有诸多不利的环境和障碍需要克服:(1)在现行的我国税收制度下EMCo的纳税负担过重。

客户要17%的增值税发票,增加了投资方的税负。

希望有关部门认真研究,为EMCo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2)目前的信誉环境不利于EMCo的发展由于目前我国企业的信誉环境尚待改进,无论是EMCo还是耗能企业(EMCo的客户),都存在这个问题。

企业怀疑EMCo的承诺是否是真的;EMCo怀疑客户能否能真正按合同分享节能效益。

(3)我国金融机构尚未能积极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目前,我国的EMCo很难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希望国家支持节能的有关基金也能划出一部分经费用于提高银行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为EMCo节能项目的投资和融资能力。

(4)被投资方总是在算计投资方到底多挣了多少钱在甲乙双反商务谈判中,甲方(被投资方)总是在想着乙方(投资方)到底多挣了多少钱,就不想投资方为此要承担多少风险。

(5)投资方无法按时按量的回收节能投资款由于总总原因投资方经常无法按时按量的收回投资节能分享款,导致投资方现金流短缺无法进行正常业务。

(6)获得政府的合同能源管理补贴资金比较难实现由于总总原因要获得政府的合同能源管理补贴资金比较难。

第二篇:合同能源管理xxx照明改造LED灯具供应服务合同(合同编号:)项目名称:项目地址:合同编号:甲方:乙方:2010年12月20日xxx照明改造LED灯具供应服务合同甲方:乙方:(以下简称乙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双方就宝钢股份有限公司道路照明节能减排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本合同作为宝钢厂区道路照明改造项目的前期试点工作。

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项目实施地点:项目规模及内容:非主干道及小区道路灯杆高度为6-8米,路宽为8米,灯杆间隔25-30米,路灯光源均为250W高压钠灯,实测所得平均照度20Lx以上。

合同能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

合同能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

合同能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合同能源管理”(EPC)是国际上一种先进的基于市场的、新型的节能项目投资方式,是节能技改、扩建等项目市场化运作的新机制。

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EMCO,在国外称ESCO),与需要进行节能改造的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按照合同为客户实施节能改造项目,然后与客户分享项目实施后取得的经济效益,回收项目的投资,在发达国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

1998年12月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和全球环境基金(GEF)合作,开始引进、示范、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2002年12月,在上海成立了“上海市合同能源管理指导委员会”,并下设办公室。

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指导下,节能服务产业在探索与创新中谋求发展。

然而这种在理论上看起来对客户与节能服务公司能够取得双赢的节能技改模式,在我国具体实施时却有点“水土不服”,例如在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国营和集体企业中,与现行的制度、法规之间,有一些不相适应之处;节能服务市场化运作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现有节能服务公司自身建设也存在诸多不足,一些中小节能服务公司在经营上步履维艰等。

为此,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分析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

一“合同能源管理”(EPC)概述(一)“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技改工程的新机制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一种基于市场的节能技改工程的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国家中逐渐兴起,这种节能新机制旨在克服制约节能的主要市场障碍。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这一新机制在北美、欧洲、日本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并且在这些国家中出现了基于这种“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简称EPC)机制运作的、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EMCO),得到十分快速发展。

目前,全球已有80多个国家通过节能服务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来实施节能技改工程以及新建、扩建工程,帮助用户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要求。

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摘要:在目前的情况下,在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创新模式等多个领域都已经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将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壮大起来,仍然是非常有价值的工作,可以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持。

然而,目前行业还存在着市场潜能未充分释放,技术创新与体系缺乏,政策难以有效实施,政策协同推进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提出了在认识水平、能力建设、政策体系和公共服务等多个层面上,加强对合同能源管理的认识和运用,使其在“双碳”中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产业;节能与提高能效1合同能源管理与节能服务产业的现状和成绩从90年代后期开始,合同能源管理被引进到中国,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截至2020年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总数为7046家,有76.6万名员工,节能服务产业的总产值为5916.53亿元,最终形成了年节能能力4050.06万 tce,也就是减少 CO210172.27万 t。

中国在2020年完成了1250亿元的合同能源管理,在世界 ESCo领域的份额达到了59%。

中国的能源服务行业正从一个跟风的企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企业。

在我国,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政府支持,企业认可”的以市场为导向的节能模式,正在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节能服务行业在扩大的过程中,其发展的品质得到了提升,并出现了一大群主导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这些公司在冶金、建材、化工、电力、制造、轻工、公共机构、商业建筑、工业建筑、集中供热、市政照明等各大用能领域中,它们的经营范围逐渐扩大,它们的服务品质也在不断提高,它们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2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存在问题和挑战2.1市场潜力未充分释放,用户需求不足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节能服务行业,首要的是要应对目前的市场需求量不大的情况,需要提升用户的节能意识和工作热情。

与其主营业务相比,节能业务并不是用户的刚需,它是一种改良型的需求,用户很难去主动掏钱。

合同能源管理方案不全面的改进措施

合同能源管理方案不全面的改进措施

合同能源管理方案不全面的改进措施一、合同能源管理方案不全面的表现。

1.1 能源审计环节的缺失。

在很多不全面的合同能源管理方案里,能源审计这一关键环节常常被忽视。

这就好比要盖房子却不打地基一样荒唐。

企业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能源消耗不合理,哪些设备是耗能大户,这就无法精准地制定节能目标。

例如,一家工厂想要进行节能改造,但是没有做能源审计,只是盲目地更换一些设备,结果可能不仅没有达到节能的效果,反而因为新设备与现有系统不匹配,增加了能耗。

1.2 缺乏明确的节能目标设定。

有些方案里,节能目标就像一团迷雾,模模糊糊的。

没有一个确切的、可衡量的数据指标,这让整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就像一艘没有航向的船。

比如说,只是说要节能,但是到底要节约百分之多少的能源呢?是10%还是20%?没有明确目标的话,各方都不知道努力的方向,最后项目很可能就半途而废或者不了了之。

二、改进措施。

2.1 完善能源审计。

这是重中之重,必须要像医生给病人做全面检查一样,对企业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细致入微的审计。

从设备的运行效率,到工艺流程中的能源消耗,再到不同部门的能源使用习惯,都要一一排查。

而且要采用先进的能源监测技术和工具,不能只靠经验和估算。

这就好比砍柴要用好斧头一样,有了准确的能源审计数据,才能为后续的节能方案制定提供坚实的基础。

2.2 设定清晰的节能目标。

节能目标要清晰得像镜子一样,让所有人都能看得明明白白。

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行业标准和技术发展趋势,制定出一个合理又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这个目标要是可量化的,例如每年降低能耗15%之类的。

而且还要把这个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就像把一个大蛋糕切成小块一样,这样便于各个阶段的执行和考核。

2.3 加强各方沟通协调。

合同能源管理涉及到多方的利益,就像一场多人参与的拔河比赛,必须齐心协力。

甲方和乙方要经常坐下来交流,把各自的想法、担忧和期望都摆在桌面上。

不能甲方想一套,乙方做一套。

比如说,甲方可能更关注长期的节能效果,而乙方可能更在意短期的成本回收,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协调,才能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让项目顺利推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引言合同能源管理(简称EMC)是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运用市场手段促进节能的一种服务机制。

具体指节能服务公司与用户签订能源管理合同,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诊断、融资、改造等服务,并通过分享节能效益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从而大大降低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充分调动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积极性。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

其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

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客户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的设备升级,以降低运行成本;或者节能服务公司以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效益或承包整体能源费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合同能源管理是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

1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现状及问题1.1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最新情况自1998年我国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以来,节能服务产业从小变大、从弱变强,2009年总产值已经超过580亿元,综合节能投资达到360亿元。

“十一五”期间,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会员从89家递增到560家。

全国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节能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从76家递增到782家;节能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从1.6万人递增到17.5万人。

节能服务产业规模从47.3亿元递增到836.29亿元。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从13.1亿元递增到287.51亿元。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年节约标准煤能力从86.18万吨递增到1,064.85万吨,实现CO2减排量从215.45万吨递增到2,662.13万吨。

节能服务产业拉动社会资本投资累计超过1,800亿元[1]。

1.1.1 初步形成“抱团效应”近年来,用能企业对合同能源管理这种新型节能减排改造机制逐渐熟悉并接受[2-6]。

面对用能企业对节能技术更高、更多的要求,单独的节能服务公司提供单一节能技术和解决方案已不能满足客户需要,通过行业协会平台和专家平台可以将相应的技术专家和节能服务公司组成专业的“联合舰队”,以满足客户需求。

这种抱团的形式在积极推进企业节能降耗的同时,解决了钱从哪里来、技术在哪里找的问题。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黄春 李春燕 季东军(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山东 东营 257237)摘 要: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

文章在分析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现状和总结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合同能源管理要谨防一哄而上,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建立成熟、完善和规范的市场环境,多管齐下引导合同能源管理规范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设备节能;节能服务中图分类号:TK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12)01-0031-04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ergy contract management in the country,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HUANG Chun, LI Chun-Yan, JI Dong-Jun(Gudong oil production plant shengli oilfi eld company sinopec, Dongyin 257237 China)Abstract: Contract energy management is a new market-oriented energy-saving mechanism. I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tract energy management status and summary of the main problems, based on the proposed 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 to guard against indiscriminate, multi-pronged approach to promote energy management, government and relevant departments should further improve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guide the energy contrac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recommendations.Keywords: 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 energy-saving equipment; energy services[作者简介] 黄春(1964- ),男,高级工程师,1987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油田化工专业,长期从事三次采油技术工作。

2012年第11卷第1期 – 31 –1.1.2 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发布的《2009年度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2009年节能服务产业总计综合节能投资360.37亿元,形成年节能能力1,757.9万tce(吨标煤)。

截至2009年年底,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节能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从2008年年底的386家增加到502家,增幅为30.05%。

1.1.3 投融资平台建立,项目“长跑”变“短跑”作为一种市场化的节能机制,节能服务公司只是其中一方市场主体,围绕节能服务业务的其他主体还有用能企业、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保险公司等。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节能服务公司在银行获得的信贷支持占全部信贷比例不到5%。

这是因为:首先,节能服务公司是以服务为主的轻资产,很难满足银行对信贷抵押的条件;其次,银行难以对节能服务公司进行商业环境和商业信誉的专业评估。

2011年5月18日,北京环境交易所率先建立合同能源管理投融资交易平台,实现了节能项目挂牌交易,对节能服务行业和金融行业进行有效对接。

通过这个平台,节能服务公司未来的服务收益可以转让,以获得流动资金开展新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原来节能服务公司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合同,签5年就要持续5年,现在半个月、1个月也可以结束。

对此,有专家将合同能源管理的项目形象地比喻为“长跑变短跑,中途可退场”。

1.2 当前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存在的问题1.2.1 节能公司与客户对接困难作为节能减排的一种重要方式,合同能源管理是由节能公司免费为客户提供整套节能服务,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设备采购、人员培训等,客户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与节能公司分成,后者收回投资取得利润。

简而言之,企业可以不投一分钱实施节能改造,还能享受节能收益[7]。

而保证这种收益的长效机制必须是实现节能公司与客户的理念与信息的有效对接。

实践中,由于节能服务公司企业规模偏小,大众对节能服务公司性质、定位、业务运作模式,认知程度不高,运用合同能源管理实施节能服务时,节能服务公司困难较多,严重制约着节能服务企业发展。

不仅如此。

目前市场上各种节能信息严重不对称,往往产品找不到市场、市场找不到项目、项目找不到资金、资金找不到技术,对接链条脆弱,缺乏产业整合平台。

再加上节能公司还处于发展初期,没有成熟的行业规范,项目风险较大,收益能力参差不齐。

“炙手可热,却难以做大”。

在一些节能服务公司看来,由于缺少统一的评价标准,如果发生项目方破产的话,情况就更为糟糕。

业内人士指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时,一些企业开始是不想或无力投钱节能改造,等到节能服务公司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技改后,尝到甜头的“甲方”们又不愿将节能收益与节能公司分享,结果频频出现毁约事件。

这样,节能服务公司严格基于合同和信誉的理念与客户基于现实利益而毁约的选择出现了对接困难。

1.2.2 受制于“差钱”从整个行业发展来看,困扰节能服务企业的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融资难。

一些节能服务公司反映,在拿到项目后因为没有钱,由于担保平台的缺乏而贷款无门,使得许多节能项目还未施行就夭折。

合同能源管理的商业模式,决定了节能服务公司需要提前垫付资金。

但由于绝大多数节能服务公司都是中小型企业,一旦签约项目增多,公司垫付资金量就会增大,很容易造成企业现金链的中断。

来自科技部的一份报告也显示,我国有92%的节能服务公司面临融资困难。

融资难已成为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发展的最大挑战[8]。

针对这一现状,2011年1月,财政部、国税总局两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对节能服务公司实施税收优惠,对节能服务企业发展给予积极的政策支持。

目前,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已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范围,有条件的一些地方也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支持和引导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财政部2010年安排20亿元用于支持节能服务公司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重点对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实施节能改造[9]。

2 对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对策建议2.1 节能公司与客户实现有效对接2010年,为实现“十一五”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国务院多次提出要求并采取多项措施促进节能工作。

同时,也出台了包括《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201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的通知》等在内的多项旨在通过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来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按照《意见》,节能服务公司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的节能改造项目,将享受政府在财政支持、税收、相关会计制度、金融服务环境方面的优惠政策。

根据《办法》中的奖励标准,节能服务企业以合同能源管理的形式实施节能改造项目,每达到1tce的节能量,将获得不低于300元的一次性财政奖励。

不少人士预计,在这种前有节能减排目标硬性约束,后有财政等奖励措施软性激励的形势下,节能服务公司将在我国迎来井喷式的发展,未来合同能源管理市场规模可达千亿元。

然而,合同能源管理不同于传统的服务业务,需要为客户提供包括能效诊断、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采购、施工、管理、监测的一条龙服务。

因此,合同能源管理在运作上存在高风险,在管理上存在高难度,切勿因为看到政策大– 32 – 2012年第11卷第1期好,就一哄而上成立节能服务公司。

在做决策之前,企业须冷静思考是否已具有以下必备条件。

(1)企业能否做到随时跟踪开展合同能源管理所需政策的动向。

比如,是否有专人对国家宏观政策及产业政策进行实时收集与分析,以保证经营决策与国家政策之间的高度一致性;是否有熟悉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申请补贴、奖励规则和流程的专门负责人员。

(2)企业是否已做好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的能力建设。

包括:拥有可靠的专家团队或咨询机构作为技术支撑;具备能够精确进行能效诊断的能力;具备专业技术评价团队,能够在良莠不齐的节能技术市场上优选项目所需的设备与技术[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