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中国石拱桥 省优获奖教案

合集下载

《 中国石拱桥》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 中国石拱桥》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1、《中国石拱桥》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一、认识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二、理解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三、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说明事物的顺序。

四、学习运用准确语言的特点。

教学设想一、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以代表性事例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和准确运用语言的特点。

二、本文的说明顺序是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时间上则从先到后。

要学生理解这一点并不容易,要在理清全文结构层次的基础上层层深入地加以说明。

三、本文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必须结合课文有机地进行。

四、为增强感性认识,最好准备好赵州桥、卢沟桥的详细挂图,以便在课堂上边看图边分析。

五、布置预习,运用工具书弄懂生字词,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划分段落层次。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检查预习,学习用代表性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一课(板书课题)。

作者茅以升(板书)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

他几十年致力于桥梁的设计、研究和教学工作。

30年代,他主持设计和修建了钱塘江大桥;50年代又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工作。

他写过大量的介绍桥梁知识的书籍和文章,本文就是介绍我国石拱桥的说明文章。

二、检查预习1.正音正字(出示小黑板):洨(Xiǎo)匀称(yunchen)鷟(zhuo)佥(qiān)河堤(di)2.补充解词: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惟妙惟肖:形容描绘或模仿得生动逼真。

惟,特别;肖,相似。

绝伦:独一无二,无可比拟。

推崇:很尊重。

三、划分段落1.范读课文。

2.指名让学生分段,归纳段意,教师小结。

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石拱桥的特点;第二部分(第3—9段):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第三部分(第10段),中国石拱桥的发展。

四、学习本文选材的方法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优秀5篇)

《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优秀5篇)

《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优秀5篇)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2、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掌握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3、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教学难点:掌握说明事物要突出事物特征,准确选取事例的说明方法教学流程:一、导入(5分钟)让同学们列举一些自己所知道的桥,让后简单分下类,看下什么桥是石拱桥,这样首先对石拱桥有所了解。

然后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看一看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是怎样介绍中国石拱桥的。

二、初读文章,整体把握(15分钟)1、初读课文,思考:本文介绍了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等,本文的说明对象究竟是什么?有哪些特点?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说明对象特点: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设计巧妙、形式优美艺术水平高2、说明对象既然是中国石拱桥,文章第1、第2小节介绍一般石拱桥似乎就有些多余,那么第1、第2小节能不能去掉?先从整体上介绍一般的石拱桥的共性,对石拱桥有大致的了解,后具体介绍中国石拱桥,既能够使读者了解石拱桥的一般特点,更能对中国石拱桥的特性有深刻的印象。

3、文章第几小节到第几小节主要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从整体上采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进行介绍说明?第3-8小节举例子赵州桥、卢沟桥4、文章结尾第9、第10小节分别介绍了什么?第9小节介绍中国石拱桥的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第10小节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现代发展三、比较阅读,大同小异(25分钟)1、文中说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那么作者为什么选取赵州桥、卢沟桥作为例子来介绍中国石拱桥?用这两个例子能否说清楚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赵州桥、卢沟桥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三大特点的?)赵州桥卢沟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2、既然都能体现中国石拱桥的三大特点,能否只选取其中一座桥来介绍?这样介绍不是更简洁吗?(可从造型结构和介绍侧重点两个方面进行思考)赵州桥卢沟桥造型结构拱上加拱联拱介绍侧重历史最悠久,设计很科学艺术价值高,历史意义大3、阅读4-6小节,思考:作者围绕赵州桥时说明顺序具体是怎样的?赵州桥:先总写赵州桥的整体情况,再分四个方面具体介绍赵州桥的特点4、介绍卢沟桥时与介绍赵州桥时的说明顺序有什么相同之处?卢沟桥:先总写卢沟桥的情况,再具体写桥的与众不同之处共同点:先简要介绍总体情况,后重点介绍主要特点5、小节:说明文中选取事例要既有代表性,能体现说明对象的共性,又能在说明对象的特征方面有所侧重,表现出独特的个性。

中国石拱桥教案优秀4篇

中国石拱桥教案优秀4篇

中国石拱桥教案优秀4篇《中国石拱桥》优秀教案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举典型例子说明事物特征是方法。

2、理清全文由概括到具体、由结果到原因的逻辑说明顺序。

3、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认识文中出现的几种说明方法。

4、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简明、生动。

5、初步运用说明文知识,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查字典、找资料,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课文。

2、通过感知作品,把握课文重点,理清作者思路,了解几种常用说明方法。

3、通过比较阅读、问题探讨、展示提升等方式掌握课文应体现的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其光辉成就。

2、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难点】1、认识文中出现的几种说明方法,并把握其特点。

2、说明文相关知识的运用及学生丰富想象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1、结合教材第49页单元提示第二段“表达方式”这一话题,让学生回忆常见的五种表达方式的名称。

2、以师对一个苹果的如下表述,学生判断各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1)今天,我来这里给大家上课,顺便带来了一个大苹果,准备把它作为一个小小的礼物,送给本节课表现秀的同学。

(2)这是一个质量上等的好苹果。

(3)它圆圆的、大大的,通体黄里透红,表皮光滑细腻,像胖娃娃的脸。

(4)这个苹果太可爱了,我多么喜欢它啊!(5)这个苹果整体呈球形,如成人拳头大小,通身粉红色,上半部比下半部颜色略深,整个苹果重约300克,属红富士超大型果种。

3、学生把教材翻到第92页,以对作者相关文学常识的了解,师引出本课的说明文体裁,并板书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结合先前的预习,指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三、预习交流1、寻访文朋字友。

各小组在各自板块上展示预习时自选的6个字或词,然后轮流给出展示理由。

2、学生就预习过程中把握的说明顺序、遣词用字、语言组织、谋篇布局、感情寄予、说明方法等不同方面,结合整理形成的问题及研讨情况进行交流,教师及时指导。

中国石拱桥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中国石拱桥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中国石拱桥优质课一等奖教案石拱桥的构造和特点——中国石拱桥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中国石拱桥是一种优雅而古老的建筑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设计特点。

本次教案旨在通过讲述石拱桥的构造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与智慧。

一、石拱桥的构造
1. 主结构:石拱桥主要由拱、桥墩和桥面组成。

拱是桥的主要承重构件,通过合理的形状和曲线实现桥梁的稳固与均衡。

2. 材料选择:石拱桥通常使用坚实的石材,如花岗岩、青石等,以保证桥梁的牢固和耐久性。

3. 施工技术:石拱桥的施工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利用古代传统的石雕技艺,精确地雕刻石材,使其拱形结构能够承受重压并保持平衡。

二、石拱桥的特点
1. 巧妙的结构:石拱桥采用拱形结构,利用受力的平衡原理,使桥体能够承受横向和纵向的力,并具备抗震和抗风的能力。

2. 独特的美学价值:石拱桥在形式上追求规整、谐调、均衡的美感,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简约与和谐。

其雕刻工艺精湛,刻画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和花纹。

3. 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中国石拱桥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智慧和创造力。

每座石拱桥背后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地方文化。

4. 工艺技术的体现:石拱桥的建造需要高超的工艺技术,如石雕、砌石、浇筑等,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构造和特点,领略传统建筑的魅力与智慧。

同时,他们也能够理解中国古代工匠的技艺和劳动成果,在传承和发展中汲取力量,为我们的文化传统保留和传承作出贡献。

中国石拱桥教案一等奖

中国石拱桥教案一等奖

中国石拱桥教案一等奖《中国石拱桥》是中国文学作家茅以升的一篇文章,文章运用科学数据,以及赵州桥、卢沟桥两个详细的例子,说明白石拱桥在人类文明中的历史地位、科学含量等。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石拱桥教案一等奖,供大家参考!中国石拱桥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说明依次。

2、学习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精确性。

3、理解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方式。

4、激发学生赞许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才智和力气的感情。

教学重点:1、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2、学习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

3、理解说明文语言的精确性。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赞许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才智和力气的感情。

课时支配: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生活中,我们见过许多桥,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介绍)大家介绍的都很生动,但却没有把你举的桥系统的说出来,怎样说呢,那得抓住各个桥的特点,怎样抓住特点去说,《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会给你一个很好的方法。

二、检查预习1、正音:洨河(_iáo) 匀整(chèn) 惟妙惟肖(_iào)2、解词:匀整古朴惟妙惟肖奇妙绝伦三、整体感知1、了解作者:茅以升,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学家、教化家。

2、学生自读课文,思索以下问题:(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2)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座桥?明确:(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桥洞拱形、形式美丽、结构坚实、历史悠久。

(2)课文主要介绍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桥。

四、研讨归纳提名学生朗读有关段落,思索研讨以下问题。

1、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2、卢沟桥的特点是什么?3、赵州桥、卢沟桥各是怎样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明确:1、赵州桥:(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 (2)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3)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 (4))全桥结构匀整,石栏石板雕刻得古朴美观2、卢沟桥:(1)联拱石桥 (2)坚实 (3)形式美观3、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桥洞呈拱形的特点;“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结构坚实的特点;“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和“全桥结构匀整,石栏石板雕刻得古朴美观”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形式美丽的特点。

中国石拱桥教案中国石拱桥教案一等奖

中国石拱桥教案中国石拱桥教案一等奖

中国石拱桥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历史、特点及建造工艺,掌握石拱桥的基本结构,并能举例说明我国著名的石拱桥。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对石拱桥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桥梁建筑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石拱桥的历史、特点、建造工艺及我国著名石拱桥的介绍。

2. 教学难点:石拱桥的建造原理及其在古代建筑中的价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赵州桥、卢沟桥等著名石拱桥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石拱桥的美。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石拱桥的历史吗?它们有哪些特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石拱桥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石拱桥在我国的发展过程。

(2)讲解石拱桥的结构特点,如桥墩、拱券、桥面等,让学生掌握石拱桥的基本构造。

(3)分析石拱桥的建造工艺,包括选址、材料、施工方法等,让学生了解古代工匠的智慧。

3. 案例分析(1)以赵州桥为例,详细介绍其历史、结构、艺术价值等,让学生感受石拱桥的魅力。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赵州桥在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创新之处。

4. 实践操作(1)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石拱桥模型,体验石拱桥的建造过程。

(2)引导学生关注石拱桥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如仿古建筑、景观桥梁等。

(2)布置课后作业:搜集我国其他著名石拱桥的资料,下节课分享交流。

四、课堂互动与讨论1. 互动环节(1)邀请学生上台,尝试用简单的材料搭建一个迷你石拱桥模型,让同学们直观地看到石拱桥的承重原理。

(2)组织学生进行“寻找身边的石拱桥”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所见过的石拱桥,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2. 讨论环节(1)引导学生围绕“石拱桥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作用”展开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石拱桥不仅仅是一项建筑艺术,更是古代社会发展的见证。

八年级语文《中国石拱桥》教案一等奖3篇

八年级语文《中国石拱桥》教案一等奖3篇

1、八年级语文《中国石拱桥》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体会说明事物的特征,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

2、学习准确的说明语言。

教学重点1、说明事物的特征。

2、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领会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提示:同学们读课文时,请注意领会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读完后给课文的标题前添加一些修饰语,即什么什么样的石拱桥。

1、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课文5分钟,如仍有生疏字词,自查字典词典。

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3、给课文标题前添加修饰语。

提示:发言时请对所添加的内容稍作解释,并注意以课文为根据。

学生可能添加的修饰语的情况:⑴历史悠久的中国石拱桥文中多处写到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如“旅人桥”等。

⑵“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赵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⑶形式多样的中国石拱桥“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赵州桥是独拱石桥卢沟桥是联拱石桥,形式不一样。

⑷巧妙绝伦(制造奇特)的中国石拱桥“桥(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奇观”等。

⑸坚固的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到现在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卢沟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坚固。

”⑹杰出的中国石拱桥……4、学生充分发言后,引导学生结合1、2、3自然段归纳总结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三、再读课文,重点比较阅读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文字。

1、显示赵州桥、卢沟桥图片。

2、学生讨论中可能提出的问题:⑴“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如何理解?引导学生看赵州桥图片,理解“两肩”、“各有”。

⑵“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一句如何理解?⑶“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一句如何理解?结合图片,联系作者与育才中学学生的信,“长度不一”一句,是在核实了每个石拱的长度后所作的结论,引用数字精确,是说明文语言准确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石拱桥》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

《中国石拱桥》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

《中国石拱桥》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学习有关说明文的知识,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积累有关桥梁的知识。

3.激发赞赏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力量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课文内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决措施】通过课文朗读、品味语言完成【导入新课】师: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地解释“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由茅以升创作的《中国石拱桥》,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生:学生观看与桥有关的图片。

(学法指导:营造氛围)【整体感知】师:中国石拱桥有哪些特点?文章介绍了哪些桥?生:学生读课文,思考文章中国石拱桥有哪些特点?(学法指导: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基本内容)【自主学习】师:1.指导学生如何默读。

2.找学生交流概括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3.引导学生把握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生:1.默读2.概括中国石拱桥的特点3.概括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学法指导:默读探究)明确: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找一位同学朗读第1、2段,其他同学找出说明石拱桥特点的词语。

教师归纳。

板书:出现—较早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的杰作之—赵州桥。

文章在4、5两段对赵州桥做了介绍。

在阅读中标注有关语句,看看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看看哪些是石拱桥共有的,哪些是赵州桥独具的杰出之处?中国石拱桥的又一杰作――卢沟桥。

卢沟桥是中国石拱桥又一个惊人的杰作,已经请同学们做了预习,现在我们讨论一下,卢沟桥与赵州桥有哪些异同。

【合作探究】师:1.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严密。

2.运用说明方法,目的明确。

生:1.朗读语句,勾画喜欢的语句。

2.从说明方法赏析语句。

3.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学法指导:通过小组交流展示,师生点评,总结方法。

)【拓展延伸】师:仿照《中国石拱桥》的写作手法,选择自己最喜爱事物,进行介绍。

点评学生佳作。

生:学生自主写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中国石拱桥1.明确说明对象,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2.把握文中综合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体会它们的作用。

3.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与段落的内部结构,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4.把握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特性。

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个人,他在十岁那年,亲眼看见了家乡的文德桥倒塌而砸死淹死许多人的事故,他内心震动,立下了桥梁梦:长大后,我一定要造出最坚实的桥!伟大的梦想引领着他,他果真干出了一番大成就,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

他就是中国桥梁之父——茅以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茅以升所写的说明文——《中国石拱桥》。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明确说明对象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其总体特点是什么?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

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2.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赵州桥、卢沟桥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上述特征。

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理清说明顺序1.阅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这两段分别写了中国石拱桥的什么特点?为什么开头两个自然段写一般石拱桥的特点?明确:第一自然段一连几处以虹喻桥,写石拱桥的形式优美,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激发阅读兴趣。

第二自然段写石拱桥的结构坚固,这是石拱桥的又一特点。

这两个特点是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为下面写中国石拱桥做了铺垫,自然过渡到写特殊的石拱桥。

这是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

2.默读第四、五自然段,列出层次表,讨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赵州桥的?明确:第四自然段写赵州桥的地理位置、建造时间及新中国成立后的修整。

第五自然段首先介绍赵州桥的长度、宽度、设计施工的精巧以及古人的赞誉。

接着从四个方面(结构巧妙;造型优美,用料节省;结构坚固;结构匀称,与四周景色和谐配合)来说明其特点。

从这个层次可以看出作者在说明赵州桥时,运用的是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

3.指名朗读第六自然段,教师强调“桥长……11个半圆形的石拱……每个石拱……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等语句,这一部分写卢沟桥是按什么顺序?明确:由整体到局部。

4.要求学生在课文中依次找出所写的桥名及建成时间,并说说这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

明确: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赵州桥: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卢沟桥: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江东桥:修建于800年前;长虹大桥:建于1961年;双曲拱桥:建于新中国成立后。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说明。

5.综观全文,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上有哪些特点?明确: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是由一般到特殊;写赵州桥是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在说明卢沟桥桥梁的结构时,是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有关桥梁历史发展的说明则以时间先后为顺序。

这样写,可以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目标导学三:细读课文,分析说明方法1.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你能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吗?明确:(1)打比方。

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用“虹”“弓”作比,突出了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富有形象性。

(2)举例子。

作者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列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

赵州桥是独拱石桥的代表,卢沟桥是联拱石桥的代表,且两座桥都闻名世界,例子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令人信服。

(3)分类别。

如赵州桥:“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分类说明,条理分明,使读者对赵州桥的结构特点有了完整而清晰的印象。

(4)引资料。

如引用《水经注》里的“旅人桥”,说明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话“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说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引用唐朝张的赞语“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等等。

这些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列数字。

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通过确凿的数据,准确地说明了赵州桥的规模,给人以准确鲜明的印象。

(6)作比较。

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以卢沟桥与两岸河堤相比较,充分说明了卢沟桥十分坚固。

(7)摹状貌。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石刻狮子的各种情态,突出了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目标导学四: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效果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很讲究用语的分寸。

请品味下面的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比较”一词去掉行吗?)明确:不行,“比较早”程度较轻,是与其他桥梁比较而言,这样表达比较准确。

2.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不但”“而且”能否删去?“结构坚固”“形式优美”能否调换顺序?)明确:“不但”“而且”不能删去,如果删去,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并列关系。

先说外观,再说功能,符合人们的认识逻辑。

并且对于桥来说,其实用价值远远重于形式,所以二者不能调换顺序。

3.《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大约”“可能”“有记载的”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

“有记载的”使话语的根据更具可靠性。

4.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几乎”去掉行吗?)明确:不行,“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

5.(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当时可算”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

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6.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

②(卢沟桥)桥宽约8米。

(两句对比,你发现了什么?)明确:两句对比,可以发现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一座50多米长的赵州桥,能精确到0.01米,这是多么准确的说明。

“约”表示卢沟桥的桥宽不是刚好8米,这体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

教师小结: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从以上例句可以发现:本文使用数字准确;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字;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因此,我们学习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准确”二字。

目标导学五:拓展延伸,个性表达想法文章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特征,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从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可知,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我国的桥梁事业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

对此,你想说些什么呢?【教学提示】教师可推荐学生观看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在当代桥梁建设事业中的重大突破,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板书设计中国石拱桥⎩⎪⎨⎪⎧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事物特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说明顺序——一般到特殊、概括到具体、整体 到局部、时间先后10短文二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义,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提高鉴赏能力。

3.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4.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第1课时答谢中书书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曾随着郦道元一起畅游三峡,领略了它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

其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有无数神奇如画的风光让人心动神摇。

今天我们再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共同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学生相互帮助解答。

2.自主学习。

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义,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

3.反复朗读课文,尝试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疏通文义。

4.关注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时间)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萎靡)【词类活用】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5.本文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才好?三个部分之间有何联系?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

中间的写景部分从“高峰入云”到“沉鳞竞跃”,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接着分“晓”与“夕”两层来写。

文章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目标导学二:赏析写景,体会感情1.作者笔下的景色很美,请问美在哪里?明确:其一:山水相映之美。

山的峻峭,水的明丽相互映衬。

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大自然的各种色彩相互配合,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

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栖树,游鱼跃水。

其四:动静相衬之美。

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青林翠竹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2.“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明确: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灿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

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3.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说说本文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明确:“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言简而意丰。

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深感自豪,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三、板书设计答谢中书书意境美⎩⎪⎨⎪⎧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 青林翠竹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动静相衬之美⎩⎨⎧流水 五色交辉 猿鸟乱鸣 游鱼竞跃(动)高峰 青林翠竹 日出雾歇 日落山暝(静) 第2课时 记承天寺夜游一、导入新课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晚上,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

如此景象,自然会触动诗人们多愁善感的心灵,或思念家乡亲人,或追忆在外漂泊的亲友,或寄托祝福,或表达相思。

今天我们学习苏轼的一篇小散文《记承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发出了怎样的人生感慨。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疏通文义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