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区湖熟古镇保护规划设计任务1
强化战斗堡垒,推动科学发展

强化战斗堡垒,推动科学发展发表时间:2010-12-22T11:46:10.447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10月下全文供稿作者:宋刚[导读] 2010以来,湖熟街道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严峻挑战和重大考验,攻坚克难、负重前行宋刚(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党工委,江苏南京211121)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0-188-01摘要:2010以来,湖熟街道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严峻挑战和重大考验,攻坚克难、负重前行,紧扣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这一中心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积极应对挑战,着力破解难题、谋求科学发展,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为动力、为保证,全力打造江宁东南部“门户新区”。
关键词:湖熟街道;科学发展;举措湖熟街道位于江宁区东南部,地处江宁、溧水、句容三地交界处,由原湖熟、龙都、周岗三镇合并而成,2007年12月撤镇设街道,人口8.4万,下辖22个社区(村),区域面积145平方公里,有基层党支部69个,党员3815名。
2010以来,湖熟街道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严峻挑战和重大考验,攻坚克难、负重前行,紧扣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这一中心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积极应对挑战,着力破解难题、谋求科学发展,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为动力、为保证,全力打造江宁东南部“门户新区”,以党的建设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在宏观环境变化、制约因素增多的不利条件下,街道经济社会继续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一、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一)配优配强村级“掌门人”。
街道党工委坚持突出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按照“选优配强”的原则,在22个村(社区)中全部施行支部书记异地任职,在2010年公推直选村(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工作中,街道全面实施了公开选拔、民主推荐、考察预告、阳光承诺、任前公示等程序,直选村(社区)书记22名,副书记20名,委员110名。
将政治素质好、发展意识强、群众认可度高的年纪轻、文化高的村(社区)干部放到村(社区)重要岗位上。
湖熟惊天大规划

湖熟惊天大规划湖熟的文化底蕴可远比大家想象的要深厚,因为湖熟文化可以说是南京甚至整个江南文化的起源。
作为典型的南方小镇来说,还被大家称为小南京,早在3000多年前,他是胡说文化的中心,与河姆渡文化齐肩并进,是长江地区文化的代表。
而且现在湖熟镇内依然保留着完整的历史街区,在人文和自然环境方面也是非常引人注目,小镇流水人家的运河城镇景观让许多游客都流连忘返。
而湖熟的地理位置也是相当重要,处于江宁,句容,溧水三地的交界处,担当着相当重要的交通重责,从古时候起就被称为金陵东门户。
而在南京政府的规划计划当中,湖熟位于紫东新区规划军,一直处于宁镇扬一体化进程的最前端,是以南京为核心建设的都市圈的核心圈层,同时也是宁杭发展轴上的重要支点。
在如今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和宁镇扬同城化的过程当中,湖熟必将登上这片舞台。
而发展湖熟对于南京的东部崛起和向南扩容的为战略计划来说,也有着别样的意义。
南京想要真正形成一体化,经济实现新的增长,那么发展湖熟就是必要的措施。
当下湖熟新城的主要建设计划还脱胎于当年的南京四个PPP新市镇建设,而随着现在湖熟新市镇建设的不断推进,房价也从1.1万元每平方米涨到了现在的1.8万每平方米。
而在接下来的发展规划当中,湖熟将以打造历史文化生态新城为主要基调,提出了两核两轴,一带六区的总体妈展规划格局。
两个核心是公共休闲服务和公共形象展示,两轴是指公共服务轴和城市形象轴,一带是指滨水休闲带,六区分别是创新产业区,科教生活区,新政核心区,新镇生活区,湖熟古镇区,滨水生活区。
而在产业发展方面,片区积极引进新能源汽车,通信,医疗物资等相关的高新发展产业。
,吸引人才也将近8.5万,无俗的发展准备,可以说已经准备完成,再加上你本身靠近大学城,那这样的情况下,也就保证了源源不断的人才输入,这对于湖熟建设高新产业的规划非常有利。
同时区政府在交通和教育上的建设,也没有落下。
目前规划在建的六条省高速公路已经开始动工,计划完工湖熟的交通要地地位将再次得到提升。
江宁总体规划设计任务书

附件1《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设计任务书一、项目名称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二、规划背景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2009年底,《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成果(报批稿)正式形成。
规划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三个发展”的总体部署,提出了南京未来城市发展的目标、规模和布局,成为引领南京全市以及各个区县发展的基本依据。
为贯彻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引导江宁区健康有序发展,南京市规划局决定会同江宁区政府组织编制区总体规划,其目的就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总目标、总定位、总规模和总布局,结合区的资源条件和发展优势,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意见》,在《江宁区城乡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区的功能定位、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和近期建设重点,成为江宁区指导“十二五”以至更长时期城乡发展的基本依据,并可以作为指导所在江宁区规划城镇单元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三、主要内容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江宁区行政区域,包括9个街道,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
规划研究要兼顾与周边区县的协调。
2、规划期限现状基准年为2009年,规划近期至2015年(衔接“十二五”规划),远期至2030年(衔接城市总体规划),可进行远景展望。
3、编制重点(1)江宁区现状描述与分析;(2)江宁区重要发展要素分析;(3)江宁区城市性质和主要职能分析;(4)江宁区人口和用地规模的落实分解;(5)江宁区空间布局规划;(6)江宁区功能结构划分及主要功能的空间分布;(7)江宁区“十二五”发展和建设重点的引导和落实。
4、工作深度江宁区是城市空间以外延快速拓展为主的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与农业、生态空间保护的矛盾冲突激烈。
规划更注重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边界的划定、生态保护与利用、镇村撤并、重点工业园区的集中布局引导、旅游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等内容。
区总体规划可在“类县域规划”的深度上,关注区总体规划的编制重点。
XX江南水乡古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强化优势
• 区位条件 • 交通条件 • 环境条件 • 遗产条件 • 区域条件
克服劣势
• 市场品牌市场的 劣势
• 旅游设施方面的 劣势
内部发展资源
3.1 发展条件:简化的SWOT分析
3.2 功能定位
(1)核心功能定位
江南水乡古镇 旅游度假胜地 特色居住房产 公共服务中心
面向区域的特色居住房产 上海市级的历史文化名镇 环淀山湖的休闲度假胜地 青浦区的中心镇 朱家角镇行政/经济/文化中心
第一部分 概述
1.1 规划背景
1.1.1 面临新的发展形势
(1)历史保护的新形势:新的《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条例》和历史文化名镇 (2)城市建设的新形势:新一轮的郊区发展和“一城九镇”的试点城镇 (3)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迅速崛起的旅游产业,“2002年度中国旅游知名品 牌” (4)地域营销的新形势:塑造新江南水乡的国际公开竞赛
(2)现代发展轴线(都市功能): 祥凝浜路
(3)未来发展轴线(蓝色生态): 淀浦河
(4)未来发展轴线(绿色生态): 中央林荫大道 (珠溪路)
4.2.3 五个功能片区
(1)历史保护/观光旅游/ 低层高密度传统居住综合片区
(2)休闲旅游/度假旅游片区 (3)多层中密度城镇居住片区 (4)低层低密度特色居住片区 (5)公共服务/商业服务片区
1.2 规划范围
作为《青浦新城总体规划》的 相对独立片区,以主要道路为界, 规划范围面积为9.46平方公里,其中 建设用地面积为806.99公顷。
1.3 规划内容
1.3.1 工作内容
1.3.2 成果内容 (1)法定文件:规划文本和图则 (2)说明文件:规划说明和图件 (3)研究文件:《朱家角风貌实录》和《国内外案例研究》
南京市江宁区 杨柳村古村保护与发展规划

保护层次与保护重点
保护层次 实行分层次与分级保护: 建立古村外围整体格局及风貌、古村、核心保护区和历史文化遗存点四级层次的保护体系;划定古村保护范围、核 心区保护范围进行整体风貌的保护与控制; 对不同的历史文化遗存提出分类保护要求。 保护重点 (1)保护历史村落的整体格局与历史风貌。 (2)保护古村内河流、池塘水体,以及应运而生的聚落空间格局。 (3)保护古村内1处省级文保单位和3处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录入名册的文物古迹。 (4)保护古村内包括翼圣堂、朱家祠堂等11处历史建筑。 (5)保护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京市江宁区 杨柳村古村保护与发展规划
说明
1、本材料是为方便公众了解、城市规划而制作的参考性文件,不作为法律文件 使用。 2、本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控制与引导性文件,不代表具体的项目实施计划和实施 方案。一旦有建设行为,应依据规划实施。 3、城市规划是个不断优化更新的过程,规划内容以南京市规划管理局存档备查 的最新版本为准,同一地区同内容深度规划若有更新,南京市规划局将尽量即时在规 划局网站上公布,本材料自动作废。 4、本材料版权归南京市规划局所有,未取得版权人的书面授权,谢绝改变、分
公共活动空间规划
(1)街巷空间 保护恢复大巷、翼圣巷、敦门巷3条历史街巷空间格局、尺度、界 面。整治安雅街等街巷。在保持现有空间格局、尺度、界面基础上, 整治街巷环境,保持传统风貌。沿主要街巷开设商业设施应严格遵从 用地规划的要求,对商业建筑店招、门窗、雨棚及地面管线应做出统 一规定,鼓励特色经营。鼓励街巷的绿化种植以及转角环境整治。 (2)村口空间 结合杨柳村三个主要出入口形成3处村口空间。 (3)滨水空间 结合建筑保护整治,整理建筑与古村内池塘的空间关系,塑造沿 池塘岸线的乡土生态景观,有效恢复充分反应杨柳村格局特点的滨水 保护范围划定图 空间。 结合岸线生态景观构造,设置部分场地,供游客村民休憩游览,保 留池塘边原有生活码头,展示原生态的乡村生活景象。 (4)院落空间 结合建筑的保护整治,加强院落的规整,修复破损院墙,拆除院 内临时搭建,完善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的序列性、完整性以及宁静、简 朴的氛围。结合古村落用地以及历史建筑功能的调整,对院内铺砌材 料、植被、空间尺度以及院落分隔进行整理,织补其院落空间肌理。 (5)田园牌坊空间 围绕村庄的田园景观,在原址复建杨柳古牌坊,构造杨柳古村田 园空间,展示原汁原味的古村田园风光。
【城市规划】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城乡总体规划任务书共23页word资料

【城市规划】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城乡总体规划任务书共23页word资料《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城乡总体规划》任务书一、项目背景汤山位于南京市东郊,处于长三角城镇密集区沪宁城镇带上,是南京市通往苏锡常都市圈和上海都市圈的重要门户地区;境内有沪宁高速、宁杭公路等便捷的对外交通联系,规划南京二环、三环等市内重要交通通道经过汤山,有规划轨道16号线通过,与主城、仙林副城、东山副城、龙潭新城和其他城镇联系便捷。
汤山是南京主城外围重要的城镇组团,也是江宁区“一核三元”的重点发展空间组成部分,是南京市重要的以温泉资源为特色的旅游休闲新城,江宁区东北部地区综合服务中心。
一方面一批优秀重大项目的建成与推进,为汤山片区带来了新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随着南京城市空间的快速拓展和城市功能结构的优化升级,汤山片区的发展优势也在不断显现。
自2019年以来,先后组织了《南京市江宁区汤山新城概念规划》《南京市江宁区汤山新城总体规划》(2009-2030)、《南京汤山新城启动区(SEc032)控制性详细规划》、《江宁汤山方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汤山风景区北部地区概念规划》、《南京汤山新城南片区概念策划和城市设计》等一系列规划编制工作,对地区发展、空间塑造、产业布局、生态保护都提出了规划思路与目标。
2019年汤山旅游风景区升级为省级旅游度假区,2019年3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南京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中明确加快推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了配合南京市总体规划的发展战略目标,就汤山片区开展街道域总体规划方案征集,以期在该地区规划形成一个形象鲜明、结构清晰、空间连续、生态环境优美的典型示范区,并与周边地区相互呼应和协调,有效指导建设实施。
二、规划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年1月实施)(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9)(3)《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2019年版)(4)《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9年版)(5)《江苏省城乡统筹规划编制要点》(6)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域统筹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南京行动纲要》(7)《南京市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规划指引(试行)》(8)《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9-2030)(9)《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9-2030)(10)《南京市江宁区汤山新城总体规划》(2009-2030)(11)《南京汤山新城温泉片区(SEc032)控制性详细规划》(12)《南京市汤山地区汤水西路以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3)《江宁汤山方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14)《南京汤山新城南片区概念策划和城市设计》(15)《南京市青龙山—大连山生态廊道保护与利用规划》(16)《阳山碑材&南京直立人化石遗址公园概念性规划设计保护规划》(17)《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上峰片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规划》(18)汤山志(19)其他相关规划、规范三、规划设计范围(见附图)规划范围:汤山街道行政区域总体规划(即街道域规划)范围,面积约172平方公里。
关于建设湖熟文化博物馆的建议

关于建设湖熟文化博物馆的建议湖熟街道地处江宁区东南部,位于江宁、句容、溧水三地交界,跨句容河两岸,宁杭高速铁路、宁杭高速公路、S337省道穿境而过,距中华门约20公里,是长江中下游“湖熟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江苏省百家历史名镇之一。
境内有杨柳村古建筑群、回民一条街、台形遗址、青龙山人居森林公园、湖熟菊花展等旅游景区和名胜古迹。
湖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报业巨子史量才、国医泰斗张栋梁等都是湖熟人。
湖熟是与“河姆渡文化”齐名的“湖熟文化”的中心,并作为“金陵东南门户”,秦汉以来一直富庶繁华,素有“小南京”的美誉。
湖熟文化是中国江南地区的史前文化,遗址分布主要在南京、镇江以及太湖流域,其存在时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朝、周朝。
湖熟文化最早在1951年于江苏江宁县湖熟镇发现,因而得名,至1959年由南京博物院的学者尹焕章、曾昭熵发表文章说明确认其范围。
湖熟作为一座拥有深厚文化底蕴、江南著名的千年古镇,而且是“湖熟文化”的中心,拥有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因为种种原因,湖熟尚未有一座自己的文化博物馆,构成文化事业发展的一块短板,特提出建设湖熟文化博物馆的议案,以期湖熟文化博物馆早日在湖熟建成。
建设湖熟文化博物馆,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第一,从湖熟人民的期盼上看,金陵晚报记者曾对湖熟居民进行过有关湖熟文化的采访,基本上是对湖熟文化知之甚少。
“您知道湖熟文化是南京文化乃至整个江南文化的源头吗?”大部分受采访者都很吃惊,他们没想到,自己生活的小镇原来竟有这么大的“来头”。
“那您知道民国报王史量才吗?”不少人表示从没听说过。
“那湖熟最有名的是什么呢?”大部分人举出板鸭,因为这离他们生活最近。
“那您对湖熟的历史了解多少呢?”基本上大家都说是个古镇,具体历史则无言以对。
当问及湖熟文化、湖熟历史与他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时,很多人都回答得很笼统,在大部分湖熟居民的口中,他们理解的湖熟文化,仅仅限于一些古迹和传说,这些景点,有人来参观,但不算著名景点,对当地影响不大。
南京市江宁区 杨柳村古村保护与发展规划

前言
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坚持“民生为先、统筹为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的发展方 针。其中坚持文化为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当前南京的重点工作。杨柳村古民居建 筑群是南京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筑群,其各个层级的空间格局, 以及建筑风格、建筑细节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将其作为历史文 化名村。为加强杨柳村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管理以及有效利用,同时满足新农村建 设的需求,与规划新城区和谐互动发展,故编制本次规划。 规划经专家多次咨询论证,并广泛征求地方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意见,于2011年 11月完成,2012年8月19日由市政府批复实施。
区位图 杨柳村古民居建筑群是南京市保存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民居群,建 筑古朴典雅,门楼雕刻细致精美,空间结构布局合理,带有典型的南京 地域特色。对研究杨柳村村史,提供重要线索和实物依据;更为重要的 是,对研究明、清南京古村民居建筑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历史文化特色 (1)历史悠久,400多年的建村史。 (2)遗存比较丰富,村内有文保单位、历史建筑等15处。 (3)空间格局独特、层次丰富。 北部的马场山,中部古村落,南部的杨柳湖构成“丘陵—古村—湖塘” 的整体空间格局; 横向多路、纵向多进的古村落格局; 建筑围塘而建形成的聚落空间格局; 以“堂”命名的大宅院落格局。 (4)具有较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传统技艺的非物质文 化。
南京市江宁区 杨柳村古村保护与发展规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说明
1、本材料是为方便公众了解、城市规划而制作的参考性文件,不作为法律文件 使用。 2、本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控制与引导性文件,不代表具体的项目实施计划和实施 方案。一旦有建设行为,应依据规划实施。 3、城市规划是个不断优化更新的过程,规划内容以南京市规划管理局存档备查 的最新版本为准,同一地区同内容深度规划若有更新,南京市规划局将尽量即时在规 划局网站上公布,本材料自动作废。 4、本材料版权归南京市规划局所有,未取得版权人的书面授权,谢绝改变、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市江宁区湖熟古镇保护规划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南京市江宁区湖熟古镇保护规划
二、规划设计范围
1、湖熟历史古镇总体保护规划,规划总面积145平方公里(详见附图)
2、湖熟古镇保护规划范围
北起前元街,南至河南西街、河南东街,西起灵顺北路、姚西大街,东至梁台路,总面积约30.14公顷。
(详见附图)
三、规划主要内容及要求
1、进行详尽深入的基础研究与价值评估
(1)对湖熟古镇的形成与演变机制、各历史发展时期的整体空间进行研究,对其空间结构与形态特征,以及在南京城市文脉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等作出分析和概括。
(2)对古镇自然地理、历史沿革、民俗文化等自然和人文资源进行调查,评估湖熟古镇的建筑质量、建筑风貌、建筑年代以及环境景观、传统格局、风貌特色等,总结提炼出古镇自身独有的价值特色,明确保护和发展利用重点。
(3)对古镇的现状土地利用、功能特征、空间尺度、道路格局、基础设施等进行综合调查与分析,找出古镇保护现实面临的危机与挑战,研究未来可发展潜力与需求。
2.、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规划
(1)根据湖熟古镇的价值特色、社会经济和保护内容等情况,制定古镇的保护框架、重点和保护策略。
(2)根据古镇文物古迹、古建筑、传统街区的分布范围,并在考虑古镇现状用地规模、地形地貌及周围环境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划定历史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风貌协调区,并分别提出保护的要求、建设控制的指标、风貌协调的内容。
(3)明确古镇自然环境、传统格局、历史风貌的保护要求和策略。
(4)根据古镇保护区内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现状,将现存建筑物和构筑物划分为两大类:保护类和整治类。
对古镇的保护类建筑物和构筑物,建立档案、挂牌公示,并分别提出有
针对性的保存、维护、修复等保护方式。
对古镇的整治类建筑物和构筑物,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保留、整饰、拆除等整治方式。
(5)根据古镇内传统街巷格局形态,在保持原有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对街巷的空间尺度、建筑高度、街巷立面和铺地形式等提出保护要求和整治措施。
(6)针对古镇保护区内重点地段和空间节点的现状情况,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出具体保护整治措施:
1)空间整治。
对空间布局提出具体整治方案,确定具体建筑的平面形状、位置,以及小品的设计和布置等;
2)建筑整治。
对具体建筑的立面和门、窗、屋顶等建筑构件提出相应整治和保护要求。
(7)按照整体性保护的目标,对古镇内部的历史环境和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提出保护和整治的要求。
(8)在分析古镇旅游资源类型、分布,以及发展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旅游资源整理、景区划分、市场定位、线路设计、客源分析、旅游环境容量测定和旅游设施配置。
(9)确定分期修缮、整治的重点,详细列出要修缮、整治的街区和建筑,以及需要改造的设施项目,作出相应的技术经济分析及投资估算,作出实施的时序安排,提出环境整治的具体措施。
(10)提出湖熟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和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策略。
.3、制定行之有效可操作的实施保障机制
加强规划实施跟踪评价以及管理措施研究,提出分阶段的实施建议、政策保障与行动纲领。
提出保护规划的强制性内容,运用灵活的诱导和转移机制,提出保护规划实施措施和方法建议,实现古镇保护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