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力资本存量估算_1978_2007_焦斌龙
人力资本存量与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协整关系的统计检验_吴青荣

统计与决策2015年第23期·总第443期人力资本存量与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协整关系的统计检验吴青荣(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太原030006)摘要:人力资本投资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重要驱动因素。
文章基于1985~2012年的数据,采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 因果关系分析法研究人力资本存量和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协整关系和两者之间作用的方向,并且建立相应的广义差分回归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
研究结论表明:人力资本存量和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在长期内,人力资本存量每提高1%,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将扩大0.993个百分点。
同时,人力资本存量是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Granger 原因。
关键词:人力资本存量;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协整检验;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487(2015)23-0028-0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373149)作者简介:吴青荣(1973-),女,山西平陆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本理论与经济发展。
0引言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路径,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源泉,也是构建“橄榄形”社会结构转型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支撑点。
对于如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我国经济学者主要是从减税、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等角度提出解决措施。
但是实现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目标,仅依靠政府来进行推动的效果是缓慢的。
在政府着力破除政治制度、经济制度障碍的背景下,劳动者应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人力资本的积累获得向上流动的公开、公平机会,营造整个社会一种积极向上奋斗的环境氛围。
李炯、况永贤(2002)提出人力资本投资是推动中等收入者比重扩大的重要力量,它对劳动者收入的增长存在微观收入效应和宏观收入效应。
王海燕(2005)提出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应重点对低收入者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张迎春、张琦(2006)认为我国简单人力资本总量比重过大,使人力资本在总量上表现为“金字塔”型的结构。
关于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存量的估算

关于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存量的估算内容摘要:本文在农村人力资本估算的框架基础上,利用相关数据,对全国和各省的农村人力资本存量进行了估算和分析。
结果表明,全国和各省的农村人均人力资本存量总体呈增长态势,但农村人力资本投入支出占农村总固定资产投入的比例还不高,我国各地区农村的人均人力资本存量表现了较大的差异性,并且这种差异随着时间推移在扩大。
关键词: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投资差异农村人力资本存量的估算框架本文借鉴了张帆(2000)采用的估算方法,并结合农村的具体实际,努力实现估算方法的可行性和可实现性,具体估算步骤如下:首先,结合农村实际,综合考虑农村人力资本形成的各个途径,本文认为,农村人力资本主要包括:文化教育投资、健康投资、研究和发展投资。
其次,从投入的角度,用每年累计加总的方法(Aggregation Over Vintages,简称AOV)估算农村人力资本的存量。
其中,运用累计加总的方法进行人力资本估算时,所需的关键数据有:基期的人力资本存量、历年的人力资本投入、投资的价格指数、折旧模式。
其计算公式为:Ht=Ht+(1-δt)-Ht-1 (1)其中,Ht为t年农村人力资本存量;Ht为t年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量,δt 为t年的折旧率。
我国各省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估算样本的选择及相关的指标处理。
本文分析对象是我国各省(含直辖市)农村人力资本存量。
其中,样本指标主要有六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教育业”、“卫生、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的“文教娱乐和服务”、“医疗保健支出”。
数据的样本期为1999-2007年。
在此样本期内估算人力资本所需的统计资料齐全的省份有29个(西藏除外),因此本文中分析的省份有29个。
本文中所有的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与《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各省农村人力资本存量的估算及结果分析。
运用(1)式,可以对中国各省农村人均人力资本总存量进行估算。
中国省际人力资本的核算:1987—2003

力资本存量 的计算 是基 于以下的教育分布假设 : 15 年 ,2 在 9 1 7%的人 口 是文盲 ,6 1%未完成初级 教育 ,. 8 %完成 了初级教育 ,. 4 2 %未完 成次级 教 7 育 ,. O1 %完成了中学 , 的( 剩下 大约 0 %) . 完成 了某些 高等教育。这些 假 6 定是来源于 B r 和 Le 19 ,O o 印度在 16 年 的教育才能分布。 ao r e( 9 7 2 0 ) 90 本文则 借鉴他们 的方法来 计算我 国各 个省份 18—03 的人力 9720 年 资本存量 。统计年鉴中的数据虽然支持 我们将教育水平分 为 : 小学 、 初 中、 中、 高 中等专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 校。但 因为最 初的 18 97年的人 力 资本存量是基 于 18 99年《 中国人 口统计 年鉴》全 国市 、 、 “ 镇 县分性别 的 文化程度人 口” 的一 个汇总 , 这些统计 中只包括 了小学 、 中、 中、 初 高 大学 肆业或在校 以及 大学 , 所以 , 我们将教育水 平合并 为以下 四种 : 小学 、 初 中、 中( 高 包括 中等职业学 校) 和普通高等学校 。包括在 高中的中等职业 学校不仅包括中等专业学 校而且包括 了职业 中学 。 各教育水平的教育周 期长度在各个国家和各个 时期都是不 同的,本文将其分别假定 为 :、 、 5 8 l 和 l.年 。普通高等教育包括大学和大专。 1 4 5 ( 一般总共要花 1 年的时 5 间来完成大学 ,4 的时 间来完成 大专。在中国 , 1年 我们选择平均值 l. 4 5 年作为人们 完成 高等教育 的年 限。根据永续存量法 , ) 我们建立 了被追加 到前一年存 量上的当前成年人 的流量 。 四种教育水平每年的毕业生数据 来源于国家统计 局的综合统计数据 以及 中经 网的相关统计数据。 总人 口中各种教育, 该法避免了学历权重法中权重确定 的主观性 , 而代以客观 的受教育年限 ; 第二 , 受教育年限数据具有可获得性 , 而且比较可靠。这 种方法的缺点主要表现在 : 该法在计算 时 , 不管学历层次 的高低 , 为每 认 年教育对人力资本的积累产生的贡献 是相 同的, 从而 导致 1 年的小 学 教育等同于 1 年的大学教育 , 然是不合理 的。根据 Mne的人力资 这显 ic r
中国人力资本的再估算及检验

高低 。 目 前 国内外对人力资本的估算方法影响最广的是 J o r g e n s o n 和F r a u m e n i ( 1 9 8 9 ) ① 提出的终生收入
法, 李海峥等 ( 2 0 1 0 ) ② 利 用 该 方 法 对 我 国人 力 资本 进 行 了测 算 , 其结 果被世界银行 所借鉴 ; F r a u me n i ( 2 0 1 1 ) ③ 进一 步采 用该 方法 对 中国和加 拿大 的人 力 资本 进行 了测 算 。终生 收入 法是 “ 以个人 预 期生命 期
的终生收入的现值来衡量其人力资本水平” ( 李海峥 , 2 0 1 0 ) , 因此该方法估算的人力资本数量往往过大 , 每年的人力资本总是 当年 G D P 的几十倍 。造成这种情况 的原 因就在 于终生收入法是以每个人预期 的 终生收入 的现值作为其当年的人力资本来核算 : “ 假设某个体的人力资本可以像物质资本一样在市场上 交易, 那其价格就是该个体 的预期生命期的未来终生收入的现值” ( 李海峥 , 2 0 1 0 ) 。实际上 , 终生收入法
假设 的是这样 一 种劳 动力 市场 , 即劳 动力一 生 中只有 一 次进 入劳 动力 市场 的机 会 , 雇 主根据 劳 动力 的 预
期价值一次性支付该劳动力预期终生收入 的现值作为其一生 的报酬 , 此后劳动力将不再进入 劳动力市 场, 也不再获取劳动收入。这样假设 的劳动力市场不但 与现实不相符 , 也与终生收入法 的实际测算不 符, 因为该方法对一 国人力资本的估算在时期上是连续的 , 本期的估算包含了上一期已经估算过其预期 终生收入现值 的劳动力 , 这就相当于劳动力可以年年重新进人劳动力市场 , 但是劳动力每年 的收人却是
国人力资本 的再估算及检验
2020年人力资本存量估算方法的论文

人力资本存量估算方法的论文人力资本存量估算是一项具有广泛争议而困难的工作,正确估算人力资本存量能够真实反映人力资本水平。
本文运用部分学者永续盘存法的思想,对四种类别的西藏拉萨市人力资本存量进行了估算。
并对1992年—xx年西藏拉萨市人力资本存量进行了简要分析,得出一些结论。
拉萨市;人力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随着西藏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在经济增长和居民(特别是拉萨农牧民)增收中的人力资本作用日显突出,从而对西藏拉萨市人力资本水平研究(存量估算)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正确估量西藏拉萨市人力资本存量一项复杂性工作。
本文对1992年—xx年西藏拉萨市(1区、7县)人力资本存量进行了估算。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指劳动者通过知识的积累、技能不断提高、经验不断丰富和流动迁移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所表现出来的劳动能力。
在《人力资本投资》一书中,舒尔茨将人力资本归纳为五个方面,即(1)正规教育(2)在职培训,包括社会组织和企业对员工的培训(3)卫生保健,包括维持人一身寿命的全部开支(4)成人教育计划(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教育计划,包括函授教育、电大、自考等)(5)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提供的就业机会,个人和家庭的流动迁移。
舒尔茨归纳的五种类别为人力资本存量估算提供了现实基础。
本文把拉萨市人力资本估算范围定义为教育、卫生保健、在职培训和流动迁移四种类别的总和。
永续盘存法是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为拉萨市人力资本存量估算的方法。
这种方法被国内很多学者用于对物质资本存量和国民财富总价值的估算。
现在也被一些学者用于对人力资本存量的估算,如焦斌龙(xx)等。
根据这种方法,当年(本年度)人力资本存量为去年(上一年)人力资本存量除去折旧之后,与当年(本年度)新投入人力资本之和。
计算公式为:公式中:δ分别表示为:t年人力资本存量、t-1年人力资本存量、t年新投入人力资本额、折旧率。
在《拉萨市统计公报》数据中,人力资本方面的数据没有直接给出,问卷调查得来的数据也有一定的限制,所以要分别对教育、培训、卫生和迁移四种类别逐一进行估算,然后把四种类别逐一进行加总求和,从而生成本年度人力资本存量。
中国人力资本存量的估算:1952—2004年

一
、
引言
重表示中国人力资本水平,不但违背了人力资本 的定
根据舒尔茨定义 , 人力资本是人们花费在教育 、 健 义 ,而且不能反映较长时期内人力资本质量和存量的
康、 训练 、 移民和信息等方面的开支所形成 的资本 , 之 变化。 第二种方法是用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来表示。 早 所以称为人力资本 ,是因为这些投资与其载体间是密 期 的实证研究者采用如适龄儿童入学率或文盲率来表 不可分的。人力资本是研究一国经济发展重要的指标 示 。曼昆等人就曾使用成年人 中学人学率来表示一 国 之一。 内生经济理论认为 , 人力资本水平是~个 国家经 人力资本水平的高低 。 不过 , 这些指标只部分地反映 了 济长期 、 可持续性增长的基础 , 是使经济发展呈现规模 劳动力人 口的教育程度 , 更为重要 的是 , 这些指标是流 报酬递增的源泉, 因此, 人力资本水平的大小已经成为 量指标而非存量指标 , 并不符合人力资本的本质含义。 许多经济学家和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 。 本文在认识到上述估算的缺点后 ,从 中国可得的 研究 中国经济增长及相关问题 ,人力资本水平指 统计数据资料出发 ,采用各阶段毕业生数量来估算 中 标不可或缺 , 但令许多研究者颇为犯难 的是 , 中国统计 国人力资本 的水平 , 并且考虑到人力资本的延续性 , 基 资料并没有提供劳动力投资的详细资料。研究者大多 于永续盘存法 , 用存量指标代替流量指标 , 尽可能较为 使用其它相似的指标或资料来替代人力资本数据 , 或 准确地估算 中国人力 资本存量水平并作对 比分析。 利用现有资料 , 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归纳起来 , 运用 二、 估算方法和过程 对人力资本水平 的估计最常用的主要有两种方法 : 第 在具体估算人力资本存量之前 , 有必要对中国学 种方法是用劳动者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所花费的社 校教育体制作简单介绍 。 会和个人投资总量来表示。这种方法直接源于人力资 中国教育一般从小学开始算起 , 学前幼儿教育虽 本的定义 ,但是由于很难找到有关劳动者接受某种程 然在城镇非常普遍 ,但广大农村儿童并 没有条件接受 度的教育个人和社会的投资总量的统计数据 ,所以许 学前教育 , 而是直接进入小学。根据 18 年颁布的义 96 多研究者退而求其次 ,大多使用教育经费 占财政支出 务教育法规定 , 小学一般为六年制 , 但到 目前为止 , 许 的比重来近似表示。 然而 , 用教育经费 占财政支出的比 多农村地 区仍然实行五年制教育。为了下文估计 的方
中国人力资本文献综述

中国人力资本文献综述作者:路凤敏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08期[提要] 人力资本这一概念指的是劳动者在进行教育、迁移、培训、实践和保健等方面的投入时所积累的知识与技能。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的作用大大超过物质资本所体现的作用,表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和地位。
本文主要从人力资本估算以及人力资本与迁移、培训、教育投资和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分别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人力资本估算;迁移;培训;教育投资;产业升级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9年2月18日一、人力资本估算因为人力资本很难量化,现在国内外还没有一致的估算方式,且每种估算方式均是学者们基于影响人力资本的一些可观测变量的间接性测量,所以这造成了相关理论的局限性且还产生不同的估测方式。
估算方法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估算的范围、涉及的折旧和代表性指标等方面,使用不同的估算方式可能会有不同结果。
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国内学者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在人力資本的不同领域达成了共识。
同时,有的学者还提出一些独特的观点,下面主要是通过回顾以往文献来简要介绍中国人力资本的估算方法。
成本法主要侧重于人力资本形成的历史成本,其估算的数据较易得到,所以使用该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多。
乔红芳、沈利生等(2015)用改进的成本加权法估算国内的人力资本存量。
其率先用直接教育、医疗保健和文教娱乐支出来定义人力资本投资成本,并引入教育投资时滞这一概念,显示了不同学历的劳动者在各个年龄阶段的教育成本。
在职培训和教育支出促进了工人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大大提高了其劳动的生产力;医疗保健支出提高了工人的监督水平,并为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了保障;文化和教育娱乐支出不但对劳动者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有促进作用,还可保持他们的身心健康。
迁移支出直接地改变了工人所在的行业和地区,有利于充分利用劳动技能,总体而言中国的人口外迁率相对较低,所以可忽略。
改进的成本加权法基于反映不同教育水平的人力资本差异等的基本假设,把1978~2011年间的数据估算后发现:中国的人力资本和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存量呈快速上升的趋势。
国内学者人力资本存量测算方法的比较与展望

焦斌龙 也采用永续盘存法估算我国人力资 本存量 , 他是从教育、 卫生 、 科研 、 培训 、 迁移 5 个类别分别
估计 , 然后 加 总得 到 总人 力资 本存 量 。其 人 力资 本 投资 价格 指 数采 用 的是 G 平减 指 数 , 据 “ 旧率= / DP 根 折 1
人力资本平均寿命= / 0一人力资本投入使用的平均时间)分别确定各类别的折旧率。 16 ( ” 基 于成 本 的人 力 资本 测 算方 法虽 然 能 够提 供 资源 流量 现 值 , 有利 于成 本效 益 分析 , 人力 资本 投资 往 但
(一 ) 1 一 确定人力资本存量 , 中, 其 具体指标值 的处理方法为 : 初始人力资本存量 。假设初始 资本 ① 存 量 是 过去 投 资 的加 总 , 资时 间序 列 近似 为 ) , , 投 = P I 为初始 资本 投资 。第 一期 资本 存量 为
Q
XO:I(d I ; ( tt / 报告期人力资本投资 , ) I) = 以支出是否在原来一般劳动力基础上增加劳动力的人力
【+ l
奎
,中 民 的 其 , 第年 实 居
为第 t 西 岁人 口的死 亡 率 , 年 +i 西为 t 年劳 动年 龄人 口的平 均 年龄 , 宫为 居 民实 际收 入增
的人 力 资 本存 量 测算 不 断 发展 。本 文 旨在 对 我 国学 者提 出 的人 力 资 本测 算方 法 进行 综 述 , 通过 比较说 并 明每 种测 算方 法 的优缺 点 , 学 者做研 究 时根据研 究 目的和条件 选择 恰 当的人 力资 本测算 方法 。 供
l 成本测算人 力资本存量
开相 关 研究 , 出基本 一 致 的结 论 : 力资 本是 我 国经济 可 持续 增长 的最终 源 泉 , 我 国的 经济 增 长 长期 得 人 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困难,但线性拟合与实际数值尚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线性拟合一般用于对未来的预测,对于过去较
长数据进行拟合一般不常用。
本文在充分比较上述方法以及基年物质资本存量估算方法的基础上,选择借鉴张军、章元( 2003) [6]
36 - 37 的基年物质资本存量的估算方法,并加以改造,用于对基年我国各种人力资本存量进行估算。假定
1979年处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人力资本在居民收入中作用的变化并不大,因此本文的假设有一定的可
行
性
。
这
样
我
们
就
可
以
得
到
以
下
等
式
(
1
-
δ) X C
+
A
=
[( 1 - δ) X + A]( 1 - δ) D
+ B,
求解方程可得
CA( 1 - δ D( 1 - δ)
)
+ BC - C( 1
- -
DA δ) 2
资本存量计算公式为:
5
5
∑ ∑ Ht = Hit = [ ( 1 - δi ) Hi( t - 1) + Ιit ]
i=1
i=1
Ht 为 t 年人力资本存量,Hit 为第 i 种人力资本 t 年的人力资本存量,Iit 为第 i 种人力资本 t 年人力资
本投资额,δi 为第 i 种人力资本的折旧率。i = 1,2,3,4,5 分别表示教育、卫生、科研、培训、迁移。
费”; 1986—1991 年教育总经费依据历年“国家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与“教育总经费”的关系拟合得
到。
卫生人力资本方面,本文用每年的“卫生总经费”来表示当年的卫生人力资本投资额。数据来源为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2007》。
科研人力资本方面,用“科研总支出”指标来表示当年科研人力资本投资额。该指标 1978—2004 年
年我国乡镇企业就业人数的一半代替农村人口流动数,1993 年起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等。本文在谭
永生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补充到了 2007 年,从而得到了 1978—2007 年各年人口迁移数。在此基
础上,我们假定迁移成本主要是机会成本,而迁移本身耗费成本较小。由此我们得到了每年迁移人力资
- 29 -
一、我国人力资本存量估算的基本范畴和方法
( 一) 估算范围 人力资本是一个比较宽泛的名词。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主要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 其所表现出来的劳动能力。在《人力资本投资》一书中,舒尔茨将人力资本投资的范围和内容归纳为五个 方面,即 ( 1) 卫生保健设施和服务,概括地说包括影响人的预期寿命、体力和耐力、精力和活动的全部开 支; ( 2) 在职培训,包括由商社组织的旧式学徒制; ( 3) 正规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 ( 4) 不是由商社组织 的成人教育计划,特别是农业方面的校外学习计划; ( 5) 个人和家庭进行迁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机 会 [ 1 ] 。这种分析得到了很广泛的认同,也为人力资本存量估算提供了基础。 但由于数据收集困难等原因,目前对人力资本的估算很少能按照舒尔茨设想的五部分来进行。前期
,即可得到
1977
年我国该种人力资本存量。
( 二 ) 当期各项人力资本投资指标的选取
对于教育人力资本而言,本文用每年的“教育总经费”来表示当年的教育人力资本投资额。需要指
出的是,中国的教育体制在 1985 年发生了转折。1985 年 5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
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指出:“地方要鼓励和指导国营企业、社会团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前人力资本的作用与我国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关系扩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 项目 编号: 06CJY010)
- 27 -
ECONOMIST …… 2010. 09
的学者们采取的人力资本估算范围各有差异。侯凤云 ( 2007) [2 ] 35 - 36 的测算中,人力资本的范围包括教
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编制思路和方案,将教育事业经费分解,构建了一个包含常规性支出和专门性支
出的人力资本价格指数。侯凤云( 2007) [2]47 则选择按照当年价格进行计算。
我们认为人力资本投资价格指数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它既不同于消费品价格指数,也不同于单纯
的资本品价格指数。人力资本投资中部分支出与消费品直接相关,如教育人力资本投资中的学习用品
数据来源于《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2005—2007 年数据来源于 2006—2008 年《中国统计年鉴》。
受现有统计数据的影响,培训人力资本投资和迁移人力资本投资无法找到直接的指标来计量。本
文借鉴谭永生 ( 2007) [3 ] 110 - 141 的做法,在谭永生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中指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经济学家 …… 2010. 09
中国人力资本 存量估算: 1978—2007
□焦斌龙 焦志明
( 山西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
人力资本存量估算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运用永续盘存法对包含教育、卫生、科研、培训、迁移五 种类别的中国人力资本存量进行了估算,并在基年人力资本存量估算、当期人力资本投资指标选取、人 力资本投资价格指数的确定、折旧率选择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推敲。最后对 1978—2007 年中国人力资 本存量进行了简要分析。
1977 年我国某种人力资本存量为 X,而 1978 年和 1979 年的该种人力资本投资额已知分别为 A、B,居民
收入总额已知分别为 C、D,该种人力资本折旧率为 δ。再假定 1978 和 1979 年人力资本收入比相同,也
就是说假定在 1978 年和 1979 年该种人力资本对居民总收入的贡献比没有发生变化。而 1978 和
二、我国人力资本存量估算的关键环节
( 一 ) 基年各项人力资本存量的估算 目前,我国学者一般将 1952 年或 1978 年作为人力资本存量估算的基年。本文选择 1978 年作为基 年。 由于缺乏我国早期各项人力资本投资的统计数据,学者们对于基年人力资本存量的估算方法各不 相同。侯凤云( 2007) [2]36 - 45 的做法是将 1952—1978 各年投资额累加值作为 1978 年人力资本存量。如将 1952—1978 年文教卫生事业费逐年累加值作为文教卫生 1978 年的存量。该方法的优点是计量方法简 单,但以前 25 年的投资加总额直接作为基年存量缺乏科学的解释。钱雪亚( 2003) [4]5 的做法则是假设第 一期的资本存量是过去所有投资的加总,将投资时间序列近似地表示为 I ( t ) = I*eλt,其中 I*为历史初期
估算范围是人力资本存量估算的基础,直接关系着最终结果的准确度和适用性。在综合比较各种
人力资本估算范围之后,我们认为对我国人力资本存量的估算应当在数据许可的条件下,尽量包含更多
的人力资本种类。为此,在综合目前数据收集状况等条件下,本文把人力资本估算范围定义为教育、卫
生、科研、培训和迁移五种人力资本的总和。
∫0
的资本投资,通过计量模拟得到 I*和 λ 的基础上,再得到第一期的人力资本存量 K ( 0 ) = I ( t ) dt = I* -∞
- 28 -
经济学家 …… 2010. 09
eλ / λ。运用此方法,钱雪亚得出 1995 年我国人力资本存量为 11250 亿元。该方法巧妙地回避了数据缺乏
ECONOMIST …… 2010. 09
本为迁移人数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乘积。
( 三 ) 人力资本投资价格指数的确定
在人力资本存量估算中,为避免价格波动对人力资本存量估算的影响,我们需要对收集到的各项人
力资本投资数据剔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目前学者们在这方面采用了多种方法。相当一部分学者,例
如沈利生( 1999) [8]115 采用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钱雪亚( 2008) [4 ]6 则是依据固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存量; 永续盘存法
中图分类号: F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5656 ( 2010 ) 09—0027—07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逐渐转变,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和居民增收中的作用日显突出,成为学术 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与此同时,人力资本存量估算也日益显得意义重大。正确估量我国人力资本存量对 于把握人力资本的总量范围,挖掘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特点、探索人力资本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等起着 基础性作用。目前学术界已经有部分学者进行过相关的估算,然而在程序的严谨性、估算时间序列的长 度等方面还存在一定不尽完善之处。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 1978—2007 年中国人力资本存量重 新进行估算。
( 四 ) 折旧率的选择
同物质资本存在损耗一样,人力资本同样会出现自然折旧。这既包括知识的遗忘、劳动者的死亡
等,也包括由于知识的更新而引起的折旧。几乎所有的学者在计算人力资本存量的过程中,都会对人力
资本折旧进行特殊的关注。不过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折旧的处理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侯凤云
( 2007) [2]49 - 50 的做法是假定人的一生中 1—44 岁为人力资本增长期。45 岁开始加速折旧,到 65 岁折旧
口迁移流动的主要表现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自愿性、以务工经商为目的的迁移流动”[ 3 ] 140。而
对于这部分人口的计量,他发现 1978—1992 年我国农村人口流动数与乡镇企业就业人数的一半相接
近,同时考虑到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近 60% 为“兼业型”,而流向也主要是乡镇企业,故用 1978—1992
体和个人办学,并在自愿的基础上,鼓励单位、集体和个人捐资办学”[7] 471。从而结束了办学体系由政府
包揽的局面。因此,在本文的数据中,1978—1985 年教育总经费采用《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