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课中学生的运动损伤
浅议体育课中学生的运动损伤

浅议体育课中学生的运动损伤前言体育课是学生们最喜欢的一门课程之一,也是学生们锻炼身体的重要途径。
但是,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以及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学生们在课堂上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因此,本文将浅议体育课中学生的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分类运动损伤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挂线伤:由于松树和网球等运动通过拉伸作用而引起的肌肉和关节损伤。
•扭伤:由于踩到不平的地面或者跑步时处在不当的姿势下而引起的肌肉和关节损伤。
•肌肉拉伤:由于肌肉受到损伤并导致肌肉细胞松弛而引起的肌肉和关节损伤。
•摔伤:由于不当的跳跃或撞击而引起的肌肉和关节损伤。
运动损伤原因运动损伤的出现通常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1. 运动类型不同种类的运动都会对身体造成不同的压力和负担,因此不同的运动类型也会产生不同的运动损伤。
2. 错误的运动过程不正确的运动姿势和技巧,可以导致损伤发生。
如在做深蹲时膝盖弯曲过多,使用不当的按摩器,或者坐高温浴时过久等。
3. 疲劳过度疲劳会导致身体的抵抗力降低,因此运动时容易受到损伤。
过度练习或长时间的运动,比如打篮球,跑步,游泳等,都会带来这种疲劳。
4. 身体的某些异常状况身体的某些疾病,例如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都会增加运动损伤的风险。
意外的身体扭伤或挤压,例如跌倒,车祸等也是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预防运动损伤预防运动损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适当的训练适当的训练方法和科学的训练计划,可以增加身体的抵抗力,防止受到损伤。
可以考虑向运动专家或体育教练咨询相关信息。
2. 改变不良习惯改变身体的不良习惯,比如站姿不正确,不正确使用按摩器,不正确使用健身器材等,都能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3. 加强体能通过增加身体的柔韧性和某些特定的运动,如瑜伽和普拉提等,可以增加身体的能力,从而避免受到损伤的风险。
4. 督促学生正确的运动行为体育教师需要端正教育态度,督促学生严格遵守运动规则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方式,防止受到运动损伤。
浅谈中学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出现及预防

浅谈中学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出现及预防
中学体育课的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
在进行体育活
动过程中,运动损伤的出现时有发生。
本文将从运动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两个方面进行
浅谈。
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体育课程设计不合理。
有些体育课的内容
过于强调竞技性,导致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超负荷运动,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第二,体育活
动过程中的技术动作不规范。
有些学生为了追求速度和效果,容易忽略技术动作的正确性,从而增加了运动损伤的风险。
缺乏适当的热身准备。
热身运动可以使身体逐渐适应运动的
强度和节奏,缺乏热身准备容易导致肌肉和关节的拉伤或扭伤。
第四,缺乏适当的休息和
恢复。
连续进行大强度的体育活动会导致肌肉疲劳和紧张,增加运动损伤的风险。
除了以上措施,学校还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
学生应该了解运动损伤的危害和
预防措施,学会正确对待运动损伤并及时寻求帮助。
学校还可以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体育课
程的指导和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安全意识。
中学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合理的体育课程设计和预防措施
的加强,可以有效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希望各位老师和学生能够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体育活动环境。
浅谈中学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出现及预防

浅谈中学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出现及预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运动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中学生中,体育运动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出现不可避免,如何有效预防和处理运动损伤成为了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从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出现原因、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
一、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原因1.生理因素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期,骨骼和肌肉还未完全成熟,弹性和韧性差,容易受到损伤。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可能出现过度拉伸、扭伤、挫伤等情况。
2.环境因素体育课常常在操场、体育馆等场地进行,这些场地地面硬度、平整度可能存在差异,容易引发摔倒、滑倒等运动损伤事件。
3.缺乏专业指导一些中学教师对于体育运动安全知识了解不够,导致体育课上的运动项目和方式不够科学、合理,增加了运动损伤的发生几率。
二、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1.扭伤、拉伤在进行激烈运动时,由于肌肉的不适当用力或过分拉伸,就会引起肌肉或关节韧带的损伤。
2.挫伤、擦伤体育运动中,可能因为摔倒或者与地面摩擦造成皮肤受损,引起挫伤、擦伤。
3.骨折和脱臼在一些高强度的体育运动项目中,如篮球、足球等,可能由于不慎摔倒或碰撞而导致骨折或脱臼。
三、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1.加强体育安全知识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体育安全知识的教育,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方法,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2.科学合理的运动准备在进行体育锻炼之前,学生应该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和拉伸训练,以减少肌肉和关节的损伤风险。
3.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项目,避免因不合适的运动项目导致的运动损伤。
4.提供安全的运动场地和设备学校应该保证操场和体育馆等运动场地的硬度、平整度和安全设施的完善,减少因场地问题导致的运动损伤。
5.加强监督和指导体育老师在体育课上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姿势或过度用力的情况,并加以纠正。
浅谈中学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出现及预防

浅谈中学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出现及预防中学体育课是学生们进行体育运动的重要场所,运动损伤的出现却不可避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中学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出现及预防进行浅谈。
中学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出现可以归咎于运动技术不当。
学生在进行各种体育项目时,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和姿势,就很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在进行篮球运动时,如果学生跳投时的动作不正确,比如着地时的姿势不稳定,就会容易造成脚踝扭伤等损伤。
教师在体育课上应重点教授学生正确的运动技术和动作要领,引导学生们正确掌握技能,并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动作。
中学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出现也与缺乏适当的热身和放松活动有关。
研究表明,适当的热身活动可以增加身体的柔韧性和活动范围,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而放松活动则有助于恢复身体的正常状态,减少运动后的不适感。
在中学体育课上,许多学生往往忽视了这两个环节,直接进行剧烈的运动,容易导致肌肉拉伤、韧带损伤等运动损伤。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宣导,让他们明白热身和放松的重要性,并在课前和课后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活动,保证他们身体状态的良好。
中学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出现还与缺乏适量的锻炼和过度运动有关。
锻炼对于身体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过度锻炼会给身体带来负担,增加运动损伤的风险。
在中学体育课上,一些学生往往过于追求运动的强度和效果,而忽视了身体的承受能力。
在长跑项目中,学生过度追求速度,长时间高强度地奔跑,容易导致骨骼、肌肉等方面的损伤。
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身体的极限和承受能力,并在锻炼过程中合理安排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运动造成的损伤。
中学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出现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包括运动技术不当、缺乏适当的热身和放松活动,以及缺乏适量的锻炼和过度运动。
为了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宣导,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和姿势,重视热身和放松活动,并合理安排锻炼强度和时间。
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学体育课真正成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之路。
浅谈体育课中学生的运动损伤

浅谈体育课中学生的运动损伤摘要】:体育课的任务是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
如果在体育教学中忽视安全教育,就有可能发生运动损伤,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甚至造成终身的残疾。
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安全教育,应了解并掌握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预防措施及发生运动损伤后的现场急救处理,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运动损伤发生原因预防一、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1、思想状态不良,对运动损伤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大量的事实证明,运动损伤的发生,常与体育教师和学生对运动损伤的认识不足有关。
他们多存在着一些片面的认识或受错误思想的影响,如“运动损伤难免”、“运动损伤是一些小伤小病,关系不大”、“预防运动损伤是任务人员的事,与已无关”等。
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好胜心强、好奇心大,思想上麻痹大意,缺乏预防运动损伤的观念,往往心血来潮,忘乎所以,盲目地进行体育锻炼;或情绪急躁、急于求成,忽视了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或在动作练习中因畏难、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
这些不良的思想心理状态,常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
2、准备活动不充分或没做准备活动。
通过教学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在活动时根本就没有做准备活动的意识。
这样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功能没有被充分动员起来,肌肉伸展能力欠佳,关节不够灵活,动作不协调,就很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这主要是学生对准备活动的作用不明确或不会独立做准备活动,错误地认为做准备活动是浪费体力,往往急于参加运动而损伤,有的教师不认真指导学生做准备活动,结果使学生造成损伤。
3、动作技术掌握不良。
在体育教学中,特别是学习新动作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其神经活动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均衡,分化抑制的能力较差,学习动作时常常没有按照要领,违反了人体结构的特点和运动的力学原理,从而容易发生各种错误运动而造成运动创伤。
例如:篮球传接球时,由于手形不正确引起手指扭挫伤;学习跳马支撑腾越时,没有掌握好助跑和踏跳,动作不协调,速度矿业快,向前冲力过大,控制不住身体而摔倒受伤。
浅谈中学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出现及预防

浅谈中学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出现及预防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人们对运动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而体育课作为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一环,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素质正在逐渐发展,因此在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出现及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进行浅谈,探讨中学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出现及预防方法。
我们来看看中学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出现。
运动损伤主要是由于运动过程中的不良姿势、力量过大或过小、运动时的意外碰撞等因素造成的,其中最常见的损伤包括扭伤、拉伤、肌肉拉伤、韧带损伤等。
在中学体育课上,学生通常会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如跑步、跳远、篮球、足球等,这些活动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和保护,很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由于中学生生长发育尚未完成,骨骼和肌肉的发育还不够健全,因此他们对运动损伤的抵抗能力也相对较弱。
我们要重视中学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
预防运动损伤的关键在于加强学生的运动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水平,同时加强对运动员姿势的指导和纠正。
在体育课上,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体能训练,增强他们的肌肉力量和灵活性,提高运动适应能力,同时教导学生正确的运动姿势和技巧,避免因错误的动作造成运动损伤。
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在参与体育活动时能够自我保护,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学校还应配备专业的体育教师和训练员,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运动训练指导,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得到正确的引导和保护,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除了加强运动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学校还应该注重学生的体育器械和场地设施的维护和保护。
体育器械和场地设施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安全,学校应该定期对体育器材和场地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安全性。
学校还可以加强学生的体育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
体育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健康意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体育课的要求,从而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
初中体育课中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初中体育课中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初中体育课是学生们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重要课程,然而在体育课中造成运动损伤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运动损伤不仅会影响学生们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了解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并采取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1. 缺乏热身运动:许多学生在参加体育课时没有进行充分的热身运动,直接进行剧烈的运动。
这样极容易导致肌肉和关节的受伤。
2. 运动技巧不规范:学生们在进行一些运动项目时,由于技术不够成熟,动作不规范,容易导致损伤。
3. 过度训练:一些学生在追求运动成绩时,可能会过度训练,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容易造成肌肉疲劳和损伤。
4. 不恰当的运动装备:一些学生使用不合适的运动装备,比如过小或过大的运动鞋、损坏的球拍等,也会导致运动损伤。
5. 缺乏安全保护措施:在进行一些高风险的体育项目时,比如篮球、足球等,缺乏适当的安全保护措施也容易导致损伤。
预防措施:1. 充分的热身运动:在进行体育课前,学生们应该进行充分的热身运动,包括跑步、拉伸等,以准备好身体进行剧烈运动。
3. 合理的训练安排:老师们应该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训练计划,避免过度训练,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
4. 适当的运动装备:学校应提供合适的运动装备给学生,确保他们在进行体育活动时能够得到充分的保护。
5. 加强安全教育:老师们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教导他们在进行运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因不注意而造成损伤。
6. 及时的康复治疗:如果学生不慎受伤,学校应该及时给予他们正确的康复治疗,确保他们能够尽快康复。
7. 注重体育教育的全面性:体育教育不仅仅是追求高分数、高成绩,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使之做到身体健康发展。
在初中体育课中造成运动损伤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学校、老师和学生们应该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体育活动的安全性,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
学生们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在体育课中发生意外。
浅谈中学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出现及预防

浅谈中学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出现及预防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运动是中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课更是学生们锻炼身体、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场所。
在体育课中,运动损伤却时常发生,给学生们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运动损伤不仅会影响学生们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了解和预防运动损伤显得尤为重要。
中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包括扭伤、拉伤、骨折等。
这些损伤往往由于不正确的运动姿势、过度的运动强度或缺乏适当的热身和拉伸动作而导致。
在面对这些常见运动损伤时,及时的处理和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学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出现及预防问题,希望能为广大中学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
通过加强对运动损伤的了解,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
【接下来将详细讨论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原因分析、预防措施、处理方法以及体育课中预防运动损伤的建议。
】2. 正文2.1 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1. 扭伤:扭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通常发生在关节周围的韧带或肌肉组织。
扭伤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
2. 拉伤:拉伤是指肌肉或肌腱受到不正常拉伸或扭曲而导致的损伤。
拉伤通常会导致疼痛、肿胀和力量减弱。
4. 肌肉疲劳:肌肉疲劳是指肌肉在长时间、高强度运动后出现力量下降、耐力减退和疲劳感的状态。
5. 骨折:骨折是指骨骼组织受到外力作用而导致骨骼断裂或破裂的损伤。
骨折通常会导致剧烈疼痛、变形和功能障碍。
6. 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是指椎间盘突出到椎间孔,并压迫神经根的一种情况。
腰椎间盘突出通常会导致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和活动受限。
2.2 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1. 过度训练:一些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可能会过度训练,比如频繁地进行高强度的训练,长时间不休息等,导致身体承受不了而产生损伤。
2. 不正确的姿势和动作: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一些学生可能没有正确的姿势和动作,比如弯曲腰部、腿部不够稳定等,这样容易造成关节和肌肉的拉伤或扭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体育课中学生的运动损伤
体育课的任务是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
如果在体育教学中忽视安全教育,就有可能发生运动损伤,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甚至造成终身的残疾。
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安全教育,应了解并掌握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预防措施及发生运动损伤后的现场急救处理,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运动损伤发生原因预防
一、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思想状态不良,对运动损伤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大量的事实证明,运动损伤的发生,常与体育教师和学生对运动损伤的认识不足有关。
他们多存在着一些片面的认识或受错误思想的影响,如“运动损伤难免”、“运动损伤是一些小伤小病,关系不大”、“预防运动损伤是任务人员的事,与已无关”等。
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好胜心强、好奇心大,思想上麻痹大意,缺乏预防运动损伤的观念,往往心血来潮,忘乎所以,盲目或冒失地进行体育锻炼;或情绪急躁、急于求成,忽视了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或在动作练习中因畏难、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
这些不良的思想心理状态,常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
2.准备活动不充分或没做准备活动。
通过教学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在活动时根本就没有做准备活动的意识。
这样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功能没有被充分动员起来,肌肉伸展能力欠佳,关节不
够灵活,动作不协调,就很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这主要是学生对准备活动的作用不明确或不会独立做准备活动,错误地认为做准备活动是浪费体力,往往急于参加运动而损伤,有的教师不认真指导学生做准备活动,结果使学生造成损伤。
3.动作技术掌握不良。
在体育教学中,特别是学习新动作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其神经活动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均衡,分化抑制的能力较差,学习动作时常常没有按照要领,违反了人体结构的特点和运动的力学原理,从而容易发生各种错误运动而造成运动创伤。
例如,篮球传接球时,由于手形不正确引起手指扭挫伤;学习跳马支撑腾越时,没有掌握好助跑和踏跳,动作不协调,速度矿业快,向前冲力过大,控制不住身体而摔倒受伤。
4.场地、设备和服装上的缺点。
运动场地不平,有石块、玻璃器具碎片及其它障碍物;沙坑太硬或有小石块;器械年久失修或维护不良,表面生锈、不光滑或有裂缝;器械安装不牢固或安放位置、器械大小、高低与轻重不妥当;运动时的服装不合适,鞋子过大或太小等,这些都能成为运动创伤发生的原因。
5.不良气象因素的影响。
气温过高,易发生中暑和疲劳;气温过低,易发生冻伤或出现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下降而引起肌肉拉伤;潮湿高热的气候使人容易大量出汗,影响体力内水盐代谢,可发生肌肉痉挛或虚脱;光线不良影响视力,使学生在运动中反应迟钝。
这些也是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二、运动损伤的预防
1.体育活动前检查学生穿着和精神状态
重点提醒学生着装轻便、不穿高跟鞋、不携带尖锐物品,必须穿球鞋或一般胶布鞋。
对于精神状态差或生病的学生要适当减少运动量或不参加运动。
2.准备活动要科学安排,并要做得充分
肌肉也像人体一样具有惰性,而准备活动能使肌纤维拉长,从而能更好地发挥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减少肌肉的粘滞性,可预防肌肉拉伤。
准备活动的内容与上课教学的内容要合套,既要有针对性的活动,也要在运动量及运动强度上合理科学得安排,过大或过小都可能造成伤害事故。
3.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注意到,教学方法不妥不但会引起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同样也会引起伤害事故的发生。
另外,做好组织管理工作也是预防伤害事故的有效手段。
要教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运动技术,科学地增加运动量。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动作难度要得当,难度过小对学生没有挑战,也不利于帮助他们的身体发展和意志品质的培养,难度过大学生既难掌握又会失去自信,并产生心理障碍,这样也容易发生事故。
另外,对有疾病的学生要妥善安排;对技术差、技能差、不听话的同学要做到心中有数。
4.注意医务监督和运动场地器械、设备的安全安全。
学生正处在长身体时期,他们的内脏器官尚未发育完全,所以,要定期进行
体格检查,并做好自我医务监督。
身体若有不良反应时,应及时报告体育教师,并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
因此,体育教育在课堂上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身体情况及面部表情。
及时掌握学生的活动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减少练习数量、缩短练习时间和距离等措施。
如个别学生面色苍白,虚汗满头,走、跑摇晃,说明他体力不支,应让其休息,并及时注意观察他的变化。
对有轻微慢性病、或者生病刚好,以及女生月经期,均应安排轻微的活动或见习,不能让其参加剧烈运动,以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三、运动损伤的治疗几种常见的运动损伤与处理
1.肌肉韧带拉伤和关节扭伤。
当在活动的时候肌肉韧带拉伤或者关节扭伤应尽快用“冷敷”。
受伤后24至48小时以内,采用“冷敷”,超出这一时间,就应该采取热敷的治疗方法。
2.擦伤。
如果擦伤部位较浅,只需涂红药水即可;如果擦伤创面较脏或有渗血时,应用生理盐水清创后再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
3.脱臼。
一旦发生脱臼,应嘱咐病人保持安静、不要活动,更不可揉搓脱臼部位,妥善固定后送医院治疗。
4.骨折。
怀疑脊柱有骨折者,不能抬伤者头部,这样会引起伤者脊髓损伤或发生截瘫。
怀疑颈椎骨折时,需在头颈两侧置一枕头或扶持患者头颈部,不使其在运输途中发生晃动,再用平木板固定送医院处理。
5.脑震荡。
对轻度脑震荡的病人,安静卧床休息一、二天后,可在一星期后参加适当的活动。
对中、重度的脑震荡,要保持伤员
绝对安静,仰卧在平坦的地方,头部冷敷,注意保暖,及时送医院治疗。
只要掌握了以上知识,在损伤后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要盲目的处理,就可减少并发症与后遗症,恢复也更快。
四、结束语
学生安全是学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尽管体育课常有损伤现象发生,但针对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相信会有效降低体育课的损伤率。
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以对祖国、对人民、对学生、对家长高度负责的态度,确保学生人身安全,把学校体育活动中的安全工作做好、做实。
参考文献:
[1]胡增萦.学校体育管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刘善言.学校体育学.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6.
[3]袁梦德.校园伤害事故该怎么防.中国青年报,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