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医院应急管理制度之各科室间协调机制
各部门科室间的应急协调制度

各部门科室间的应急协调制度
是指在发生紧急情况或突发事件时,各部门科室之间进行协调合作,共同应对和处理突发情况。
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各部门科室在应急情况下能够高效协同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应急响应和处理能力。
应急协调制度中包括以下核心内容:
1. 应急响应机制:制定各部门科室间的应急响应流程,明确各部门科室的职责和责任,并确定应急响应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
2. 信息共享与通信: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和通信机制,确保各部门科室之间的即时通讯和信息共享,以便及时了解突发事件的情况和进展。
3. 资源协调与支持:制定资源协调和支持机制,明确各部门科室在应急情况下的资源需求和提供方式,确保资源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得到合理的调配和利用。
4. 信息汇报与分析:建立信息汇报和分析机制,各部门科室定期报告和汇总应急事件的情况,并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出改进和优化措施。
5. 演练与培训:开展定期演练和培训,提高各部门科室的应急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增强应急情况下的危机处理能力。
以上是各部门科室间应急协调制度的基本内容,根据不同组织和部门的具体情况,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同时,建
立一个紧密的合作网络和合作平台,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确保组织的安全和稳定。
院内外和各科室应急协调机制

院内外和各科室应急协调机制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1.3.3.2应急管理医院内、外和院内科室间的应急协调机制为提高医院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处置灾害及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公共卫生事件所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医院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院内、外及院内各部门科室之间的应急协调机制:1、领导小组及职责:医院在市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市中医院突发公共事件及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如下:组长:姚文副组长:邹俊、黄志美、程志华、张小云,成员:王成兰、陈艳萍、唐芸、范晓景、姚文丽、徐辉林、李勇发项瑛英、熊昌京、邓等良、吴克光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挥、决策,组织医疗救护,协调抢救设备、药品、救护人员的调配,紧急情况下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请求支援,负责信息发布及秩序维护和后勤保障。
根据卫生应急需要,配合市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领导小组,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和配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
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医务科,负责组织协调应急工作。
全院各应急专业组要以大局为重,无条件服从并圆满完成指令性应急任务。
2、专业分组及职责:领导小组下设四个专业组,分别负责以下具体工作:(1)协调督导组:分管副院长牵头,由医务科、办公室、院感办、护理、后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全院应急人员的调配;对外协调、宣传、信息发布及思想政治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及应急预案执行情况的检查、督导。
(2)医疗护理组:分管医疗、护理业务副院长牵头,由医务科、护理部、各临床科室主任及护士长(含急诊科)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意外伤亡事件抢救的组织实施、转诊,对危重伤员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及手术;负责全院参加应急的医护人员调配及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外派医疗队等。
(3)感染管理及疫情信息组:分管院感、公共卫生的副院长牵头,由护理部、院感办及公共卫生科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疫情上报;全院公共场所、各科的常规消毒及发现传染病后的特殊消毒及终末消毒,重点是发热诊区、急诊科、放射科和检验科;加强员工保健及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院内外和各科室应急协调机制

1.3.3.2应急管理医院内、外和院内科室间的应急协调机制为提高医院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处置灾害及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公共卫生事件所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医院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院内、外及院内各部门科室之间的应急协调机制:1、领导小组及职责:医院在市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市中医院突发公共事件及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如下:组长:姚文副组长:邹俊、黄志美、程志华、张小云;成员:王成兰、陈艳萍、唐芸、范晓景、姚文丽、徐辉林、李勇发项瑛英、熊昌京、邓等良、吴克光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挥、决策;组织医疗救护;协调抢救设备、药品、救护人员的调配;紧急情况下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请求支援;负责信息发布及秩序维护和后勤保障..根据卫生应急需要;配合市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领导小组;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和配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医务科;负责组织协调应急工作..全院各应急专业组要以大局为重;无条件服从并圆满完成指令性应急任务..2、专业分组及职责:领导小组下设四个专业组;分别负责以下具体工作:1协调督导组:分管副院长牵头;由医务科、办公室、院感办、护理、后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负责全院应急人员的调配;对外协调、宣传、信息发布及思想政治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及应急预案执行情况的检查、督导..2医疗护理组:分管医疗、护理业务副院长牵头;由医务科、护理部、各临床科室主任及护士长含急诊科组成..主要职责:负责意外伤亡事件抢救的组织实施、转诊;对危重伤员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及手术;负责全院参加应急的医护人员调配及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外派医疗队等..3感染管理及疫情信息组:分管院感、公共卫生的副院长牵头;由护理部、院感办及公共卫生科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负责疫情上报;全院公共场所、各科的常规消毒及发现传染病后的特殊消毒及终末消毒;重点是发热诊区、急诊科、放射科和检验科;加强员工保健及密切接触者的管理..4后勤保障组:分管总务、保卫、药械及工会的副院长牵头;由总务科、保卫科、药械科、工会办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供给保障部负责各种后勤物质及防护用品的供应;工作人员的饮食、休息及其它后勤保障王作;药械科负责各种急救所需的医疗器械及急救药品的供应;工会办负责各种捐献物资的管理及一线工作人员的生活、慰问等;保卫科负责院内安全保卫工作..在应急工作的过程中保障医院的工作秩序;保障工作人员及医院的人身及财产安全..3、协调的方式方法:不得相互推诿或拖而不办..当出现交叉与重叠时;或某项申请需要多个科室负责协调时;医务科应牵头与其他科室共同协办管理;必要时由医务科负责各科之间的管理协调..在管理协调出现困难时;由协调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在院内、外和院内各部门、各科室间的协调重要的是建立起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互通信息;加强联系;遇到困难时应及时向医务处或协调机制领导小组通报情况..。
医院院内外各部门、各科室间的应急管理协调机制

医院院内外各部门、各科室间的应急管理协调机制为提高医院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处置灾害及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公共卫生事件所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医院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垣曲县中医医院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应急协调机制。
一、成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喜平副组长:卫小明文志坚成员:高飞燕侯静张镜赵福存高学梅王玉栋李萍刘荣顺岳丽晨肖敬勋李彤许丽萍于今厚申国生陈同生张立华吕大鹏李会芳王印领杨杰张明明纪彦华高飞燕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职责:1、负责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各种灾情,向上级救灾指挥部报告并及时传达、贯彻、落实上级救灾指挥部的决策。
2、负责处理应急工作的日常事务。
3、负责指挥协调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4、统一震情、火情及各种灾情报道口径;协调邻近区域的救灾工作和灾害预报应急事项。
5、组织有关会议、接待和协调工作,安排指挥部人员值班及处理灾害信息咨询等事宜。
二、具体分工1、应急管理具体负责部门:办公室负责人:周付合2、院内、外协调:卫小明负责,高飞燕郭洋协助。
3、院内各部门、各科室间协调:⑴医疗救护组:由医务科牵头,护理部、各临床、医技科室主任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将患者运送到指定安全区域,并进行救治。
⑵后勤保障组:由药械科牵头,行政科、中西药房、财务科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提供各种处置突发事件的医疗药品、器械、物资装备,通讯设备,负责日常装备保养。
⑶院感防控组:由院感科牵头,医务科人员、各科护士长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做好必要的流行病学调查;做好突发传染病时医务人员的培训,为医务人员的防护提供技术支持;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做好全员的各种消毒工作;对院内重点区域进行消毒效果检测,严防院内感染发生。
⑷安全保卫组:由行政科牵头,保卫科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应急事件发生后,迅速感到现场,设置警戒线,划定警戒区,维护现场秩序,疏散现场人员及重要物资,并放置防爆毯、防爆围栏等,在公安机关等专业部门到来之前,对事件进行先期处置。
各部门科室间的应急协调制度

各部门科室间的应急协调制度应急协调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各部门科室之间需要紧密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应对和解决应急事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种制度。
为了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各部门科室之间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协调机制和流程。
以下是各部门科室间应急协调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应急协调机构的建立各部门科室应建立专门的协调机构,负责应急协调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该机构应由各科室的负责人、应急专家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组成,形成一个协调高效、信息畅通的团队。
二、应急协调流程的建立1.接报阶段: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各部门科室应立即接到相关通知,并迅速行动。
通知应包含事件的具体情况、所需资源等信息,以便各部门科室有针对性地应对。
2.信息共享阶段:各部门科室应及时将所掌握的信息进行汇总和整理,并向其他部门科室进行通报。
信息内容应包括事件的进展情况、人员伤亡情况、资源调配情况等,以便各部门科室共同分析和决策。
3.资源调配阶段:各部门科室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和紧急性,共同决定资源的调配和分配。
资源可以包括人员、物资、专业设备等,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配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应急需求。
4.行动落实阶段:各部门科室根据协调决策,及时行动并落实具体任务。
各部门科室之间应保持紧密联系,随时向协调机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并及时交流和解决遇到的问题。
5.评估总结阶段:突发事件结束后,各部门科室应进行相关工作的评估和总结。
评估内容包括工作效果、协调机制的运行情况等,以便在下一次应急事件中不断优化和完善应急协调制度。
三、应急协调的原则1.高效性原则:应急协调的目标是快速、高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各部门科室之间应及时响应,并迅速行动。
同时,协调机构应确保信息畅通、信息快速传递,有效地指导和推动工作的开展。
2.公平公正原则:各部门科室应在资源调配过程中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事件的特点和需要,平等地分配和利用资源。
各部门科室不得因个人利益或其他不当因素影响资源的分配和调配。
医院应急管理协调制度

医院应急管理协调制度应急管理工作为医院重要工作事项,关系到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为加强医院应急管理工作,院内外、各职能部门、科室之间必须密切配合,相互协调,依据正确的政策、原则和工作计划,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及时排除各种障碍,理顺各方面关系,提高应急工作效率,促进医院正常运转和工作全面发展,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应急协调工作领导组织为加强应急协调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医院应急协调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组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应急管理办公室。
领导小组职责:(一)发生应急事件时,负责与各级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及时联系,协调有关援助,听从统一指挥、部署。
(二)负责院级领导、职能科室、业务科室之间的工作协调,做到统一认识、统一口径、统一目标、统一行动。
(三)负责各项工作的领导与协调,督促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奖惩制度,确保医院实现和全面完成计划目标任务。
二、协调范围和内容在医院应急管理工作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影响应急管理工作的事项,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类:对医院内部特别是各职能部门、科室间的协调,属于内部协调;医院与上级有关部门、其他有应急关系的部门之间的协调属于外部协调,主要协调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上下级之间的工作关系,包括职能科室与院级领导、临床与医技科室、与上级有关部门之间的应急协同关系;(二)同级之间关系,包括职能科室与职能科室之间、科室与科室之间、职工个人之间的应急协同关系;(三)区域公众之间的工作关系,包括医院与上级有关部门,相邻的单位、部门、个人等之间的应急协同关系。
三、协调的方式方法(一)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制度和职责范围,各职能部门要明确内部人员的岗位职责,做到有岗有职、权责分明。
﹙二﹚在内部的应急协调工作中,各职能科室负责搞好科室工作人员的协调,及时按照职能职责办事。
(三)在协调出现困难时,由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出面协调,必要时通过协调领导小组研究解决。
(四)在外部的协调工作中,要建立起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互通情况,加强联系,遇到困难时应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通报情况。
科室间的应急协调机制

科室间的应急协调机制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的科室数量也不断增加,每个科室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任务。
然而,在医院日常工作中,各科室之间难免会出现协调不当或紧急情况,这就需要建立科室间的应急协调机制。
一、建立应急联系人制度
每个科室应当指定一名或数名应急联系人,负责与其他科室协调沟通,及时了解情况,传递信息,协调资源,制定对策,确保应急处置的顺利进行。
应急联系人应当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建立联合应急处置小组
在医院内部,应当建立联合应急处置小组,由医院领导、各科室主任和应急联系人组成,负责指挥、协调和监督医院内各科室的应急处置工作。
联合应急处置小组应当定期召开会议,及时了解各科室的情况,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在应急情况下,信息共享是非常关键的,各科室之间需要及时了解对方的情况,共享资源和信息。
医院应当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通过
电子邮件、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信息共享,及时传递信息,协调资源,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四、建立应急演练机制
应急演练是提高医院应急处置能力的有效途径。
医院应当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模拟各种应急情况,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医院应急处置能力。
五、建立应急处置档案
医院应当建立应急处置档案,记录各种应急情况的处置过程和效果,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更新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建立科室间的应急协调机制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有效的机制和措施,才能在突发事件中做到应对及时、处置有效。
院内外和各科室应急协调机制

1 . 3 . 3 . 2应急管理医院内、外和院内科室间的应急协调体系为提高医院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办理灾害及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公共卫惹祸件所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医院安全和社会牢固,特拟定院内、外及院内各部门科室之间的应急协调体系:1、领导小组及职责:医院在市卫生局的一致领导下,建立市中医院突发公共事件及公共卫惹祸件应急领导小组,详尽组成人员以下:组长:姚文副组长:邹俊、黄志美、程志华、张小云,成员:王成兰、陈艳萍、唐芸、范晓景、姚文丽、徐辉林、李勇发项瑛英、熊昌京、邓等良、吴克光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挥、决策,组织医疗救护,协调抢救设备、药品、救护人员的分派,紧急情况下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央求支援,负责信息宣布及序次保护和后勤保障。
依照卫生应急需要,配合市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领导小组,肩负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和配合突发公共卫惹祸件防控工作。
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医务科,负责组织协调应急工作。
全院各应急专业组要以全局为重,无条件遵从并圆满完成指令性应急任务。
2、专业分组及职责:领导小组下设四个专业组,分别负责以下详尽工作:(1)协调督导组:分管副院长牵头,由医务科、办公室、院感办、护理、后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全院应急人员的分派;对外协调、宣传、信息宣布及思想政治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及应急方案执行情况的检查、督导。
(2)医疗护理组:分管医疗、护理业务副院长牵头,由医务科、护理部、各临床科室主任及护士长 ( 含急诊科 ) 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不测伤亡事件抢救的组织推行、转诊,对危重伤员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及手术;负责全院参加应急的医护人员分派及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外派医疗队等。
(3)感染管理及疫情信息组:分管院感、公共卫生的副院长牵头,由护理部、院感办及公共卫生科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疫情上报;全院公共场所、各科的老例消毒及发现传生病后的特别消毒及终末消毒,重点是发热诊区、急诊科、放射科和检验科;加强员工保健及亲近接触者的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创]医院应急管理制度之各科室间协调机制第一章基本要求和医院服务
三、应急管理指标1.3.3.2
有院内、外和院内各部门、各科室间的协调机制,有明确的协调部门和协调人。
各部门科室间的应急协调机制
为提高医院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处置灾害及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公共卫生事件所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医院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院内、外各部门科室之间的应急协调机制:
1、领导小组及职责:医院在县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县中医院突发公共事件及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医院院长担任,副组长由副院长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各职能部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挥、决策,组织医疗救护,协调抢救设备、药品、救护人员的调配,紧急情况下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请求支援,负责信息发布及秩序维护和后勤保障。
根据卫生应急需要,配合市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领导小组,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和配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
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院务党务部,由院务党务部部长负责组织协调应急工作。
全院各应急专业组要以大局为重,无条件服从并圆满完成指令性应急任务。
2、专业分组及职责:领导小组下设四个专业组,分别负责以下具体工作:
(1)协调督导组:分管机关副院长牵头,由院务党务部、办公室、人事、党办、宣传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全院应急人员的调配;对外协调、宣传、信息
发布及思想政治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及应急预案执行情况的检查、督导。
(2)医疗合理组:分管医疗、护理业务副院长牵头,由医务部、护理部、各临床科室主任级护士长(含急诊科)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意外伤亡事件抢救的组织实施、转诊,对危重伤员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及手术;负责全院参加应急的医护人员调配及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外派医疗队等。
(3)感染管理及疫情信息组:分管院感、公共卫生的副院长牵头,由护理部、院感办及公共卫生科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疫情上报;全院公共场所、各科的常规消毒及发现传染病后的特殊消毒及终末消毒,重点是发热诊区,急诊科、放射科和检验科;加强员工保健及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4)后勤保障组:分管总务、保卫、药械及工会的副院长牵头,由供给保障部、总务科、保卫科、药械科、工会办负责人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