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牧场之国 精品教案(集体备课)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19课《牧场之国》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19课《牧场之国》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19课《牧场之国》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牧场之国》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主题,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农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文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和合作,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内容,交流学习体会。

2.细致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词语的意义。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 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主题,并结合课文设定出相关问题。

2.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深入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整理教学资料,准备好教案。

2.确保课堂各项设备正常运转。

3.检查教室环境,确保学生安全。

2. 教学活动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内容,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2.学习: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

4.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展示:小组展示成果,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6.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内容。

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思考课文中的问题,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的观点。

3.阅读相关课外书籍,拓展对农业的了解。

五、课堂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牧场之国》故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课堂氛围积极,学生之间合作融洽。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下节课将进一步优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19课《牧场之国》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19课《牧场之国》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19课《牧场之国》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牧场生活的特点和美好。

2.能够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田园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能够认真阅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掌握关键词汇。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3.能够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想象出美好的牧场景象。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较为抽象的描写,如“牧场上升起的雾”等。

2.能够从课文的描写中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教学过程1. Warm-up(5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一些美丽的牧场风景,让学生感受牧场的美好。

2. Pre-reading(10分钟)•讨论牧场的特点和生活场景,引导学生预设课文内容。

3. While-reading(25分钟)•听读课文,学生跟读;•分段理解课文,学生讲解重点句子,掌握关键词汇;•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分析课文中描述的牧场景象;•学生个人阅读课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4. Post-reading(15分钟)•学生展示各自对牧场的理解,进行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课文,梳理文章结构,明确主题。

5. Assignment(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关于牧场的短文,描述各种动物和植物,以及自己的心情。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学生有机会相互交流,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描写的牧场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文学作品。

第19课《牧场之国》教案

第19课《牧场之国》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荷兰牧场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荷兰牧场的环境保护、旅游开发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绘画活动。学生可以画出自己心中的荷兰牧场,以此展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作品。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牧场之国》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荷兰牧场的美丽风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欣慰。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授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首先,对于生字词的掌握,虽然我通过举例和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但仍有部分学生掌握得不够牢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通过设计更多有趣的活动,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记忆效果。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通过学习《牧场之国》,使学生能够增强对我国及世界各国自然风光和文化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对比、分析和综合信息的能力,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积累词汇,掌握课文的语言表达特点,从而提升语文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美好事物的热爱和欣赏。
(2)对生字词的运用和辨析,特别是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
举例:如“辽阔”一词,在课文中表示广阔的意思,在其他语境中可能还有其他含义,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辨析。
(3)课文语言特色的把握,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举例:学生可帮助学生领会其表达效果。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牧场之国》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美丽的自然风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荷兰牧场之国的奥秘。

19牧场之国(教案)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9牧场之国(教案)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19牧场之国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本课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牧场,课上通过对牧场景色、动物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PPT、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图片、视频等。

2.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小组合作学习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牧场的美丽景色。

2.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2)讲解生字词,重点突破难点。

4.实践活动(1)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描绘的牧场景色和动物。

(2)学生分享小组讨论成果,进行展示。

5.巩固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价,及时反馈。

6.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课文主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可以采用关键词、图片、图表等形式进行板书。

七、作业设计1.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2.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牧场的画。

3.写一篇关于牧场的短文,发挥想象,描述牧场的景色和动物。

八、课后反思教师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19《牧场之国》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19《牧场之国》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19《牧场之国》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牧场之国》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描绘了荷兰美丽的牧场风光,展现了那里宁静、和平、诗意的生活。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通过描绘牧场、小河、骏马、小鸟等自然景物,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同时,课文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教学这篇课文,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自然景物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荷兰的了解可能有限,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补充相关背景知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结构较难理解,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想象等方法,感受课文描绘的美丽牧场风光,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荷兰、牧场、骏马、小鸟等。

2.句子理解:课文中一些描述性句子较长,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3.课文主题: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牧场的美丽。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等素材。

2.课文背景资料:为学生提供关于荷兰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生字词卡片:用于巩固生字词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荷兰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然后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如“荷兰”、“牧场”等。

19牧场之国(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9牧场之国(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19牧场之国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荷兰的牧场风光,增长见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荷兰的牧场风光。

(2)运用想象、品味语言、交流讨论等方法,体会课文的描绘之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本课是一篇描绘荷兰牧场风光的散文,作者用诗意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牧场的美景,展示了荷兰牧场的宁静、和谐与美丽。

2. 生字词:荷兰、牧场、风光、宁静、和谐、奶牛、小河、草原、骏马、绵羊、约翰、农夫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想象、品味语言、交流讨论等方法,体会课文的描绘之美。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体会作者对牧场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1)课件或投影片。

(2)生字词卡片。

(3)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

2. 学具:(1)课本。

(2)练习本。

(3)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荷兰牧场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牧场的美景。

(2)邀请学生谈谈对牧场的印象,引出课文主题。

2. 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3. 精讲课文:(1)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分析课文描绘的牧场风光。

(2)讲解生字词的含义,提示难懂的地方。

(3)运用想象、品味语言、交流讨论等方法,体会课文的描绘之美。

4. 品读课文:(1)学生分组品读课文,交流对牧场风光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牧场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 练习与拓展:(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描述自己见过的牧场风光。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9课《牧场之国》教学设计(精选4篇)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9课《牧场之国》教学设计(精选4篇)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9课《牧场之国》教学设计(精选4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感悟课文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结构;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难点:将优美的语言通过积极的想象变成美丽的生活画面,激发学生对荷兰风光的憧憬之情。

理解课文词句,体会词句的美、课文的美。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在我们这本书的第一组课文当中,我们领略了漓江之水的静、清、绿,感受到桂林之山的奇、秀、险;观赏了金华双龙洞的独特、神奇;更饱览了七月天山的奇丽景色。

那么,除了课文中向我们介绍的这些优美风光,你还知道哪些美丽的景物呢?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生发言)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啊,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风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今天老师也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游玩,这是欧洲的一个美丽国度,在这个国家有很多的花,尤其是郁金香,多达200多个品种。

还有水仙、风信子……每年的三月到九月,这里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被人们称为“花之国”(课件出示)。

不仅如此,这里运河纵横交错、大小不一的风车随处可见,于是又有“水之国,风车之国”(课件出示)的雅称。

大家知道这是哪个国家吗?(根据回答课件出示:荷兰)是啊,荷兰不仅是水之国、花之国,荷兰的牧场更是辽阔无垠,占全国领土的三分之一,所以人们又称他为“牧场之国”(课件出示)。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荷兰的牧场。

(板书、读题)看到“牧场”这个词,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同学们的想像力很丰富,现在我们就赶紧牧场之国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吧。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先请一位同学把阅读提示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指名读)大家听清楚了吗?现在就请你们带着要求自由读读课文,要注意(课件出示自读提示):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次,要字字入目;2、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1、生自由读课文。

19《牧场之国》(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9《牧场之国》(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9 《牧场之国》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牧场之国》一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荷兰牧场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氛围。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牧场之国》。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3. 讨论课文中所描绘的牧场景色和氛围。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难点: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牧场景色和氛围,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2.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荷兰的牧场,那么荷兰的牧场有哪些特点呢?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出生字词。

2. 学生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2. 教师通过PPT展示牧场的美丽景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所描绘的牧场景色和氛围。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 教师批改练习题,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课堂小结(5分钟)2. 引导学生培养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板书设计:《牧场之国》美丽景色:草原、鲜花、小河宁静氛围:清晨、黄昏、夜晚修辞手法:拟人、比喻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牧场景色。

2. 写一篇关于牧场的短文,描述牧场的美丽和宁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牧场之国▶教学目标1.会认“毡、犊、眺”等10个生字,会写“仪、眺、骏”等15个字,正确读写“仪态、端庄、远眺”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

3.了解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理解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4.感悟课文中的牛、马、羊等动物都别有一番情趣的地方,积累描写牛、马、羊的拟人句。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

2.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理解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本课运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尊”“凳”和“罐”这3个容易写错的字。

2.阅读理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

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并想象画面,感悟作者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原因。

3.语言运用圈画出文中描写牛、马、羊等动物的拟人句,读一读,再把它们抄下来;积累一些写景物的拟人句,为以后的语言运用打好基础。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毡、犊、眺”等10个生字,会写“仪、眺、骏”等15个字,正确读写“仪态、端庄、远眺”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

▶教学过程板块一初知荷兰,导入课文题目1.谈话导入。

(1)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大家想去旅游吗?(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次跨国旅游,去领略一下异国的风情,我们的目的地就是欧洲西部的荷兰。

(课件出示荷兰风光图:运河、郁金香、奶牛)(2)教师根据画面内容简要地介绍一下荷兰。

(课件出示荷兰简介)2.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走进牧场之国。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牧场之国)3.读了课文题目,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指名学生说)4.多么美的画面啊!荷兰为什么被称为“牧场之国”呢?我们赶紧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设计意图】通过亲切的谈话来导入新课,未成曲调先有情,学生就会很快地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景中。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毛毡牛犊极目远眺膘肥体壮飞驰公爵呼噜吆喝哞哞声牲畜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再全班齐读。

2.读课文,找中心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指名学生说)课件出示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第1自然段起什么作用?(起总领全文的作用,是全文的中心句)3.这篇课文的结构是什么样的?(总分)4.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先指名学生说,再课件出示课文层次划分)5.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以及夜晚的祥和寂静,展现了荷兰蓝天白云、牛羊成群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6.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尊”“凳”和“罐”字。

(学生观察—教师范写—学生练写)7.默读课文,谈一谈荷兰牧场风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畅谈美丽印象)8.教师小结:如丝绒般的草原,娇艳欲滴的郁金香,处在自由王国里的动物们,黄昏挤奶工人的劳作,寂静无声的夜晚,这一幅幅画面就组成了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

【设计意图】该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来自学生的发言,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信心,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准确的词语来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块三品读课文,感受牧场白天之1.默读课文,画出重点句子。

现在老师带大家去荷兰的牧场旅游观光,谁能说说牧场是什么意思?(放牧牲畜的大片草地)你知道的牲畜有哪些?(马、牛、羊、猪、鸡、鸭、鹅等)课件出示默读提示。

(1)学生边默读边批注,教师巡回辅导。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从画线的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2.我们先来交流描写牛的句子。

(指名学生读)课件出示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了牛的数量很多,牛的品种也很多)3.你还从哪句话中体会到牛很多?(指名学生读)课件出示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哪个词让你体会到牛多?(全是)该怎样读才能读出牛的多呢?(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名读)4.还有描写牛的句子吗?(指名学生读)课件出示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专注是什么意思?(集中全部精力去完成一件事)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你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专注地做事?(周围很安静,没人打扰的时候)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说明牧场上十分安静祥和,牛可以自由自在地吃草或活动)(3)你能读出牧场的宁静和牛的自由自在吗?(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名学生读)5.除了这个句子之外,这段中还有哪些句子也采用了拟人的写法?(指名学生读)课件出示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

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牛犊指什么?(小牛)你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牛当作贵夫人,把老牛当作家长,牧场就是牛儿的家。

)6.教师小结: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牛当成人来写,既把牛的神态写得生动形象,又表现出作者对牛的喜爱之情。

这么多的牛在草原上干什么呢?(吃草)除了吃草,它们还可能干什么呢?发挥你们的想象来说一说。

(指名学生说)7.你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种句式来说说吗?(指名学生说)8.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谁能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来概括这幅画面?(指名学生说)9.教师小结:碧绿草原牛成群,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板书:碧绿草原牛成群)10.回顾并总结前面学习课文的方法。

刚才我们学习第2自然段运用了哪些方法?(边读边画出优美的句子;抓关键词语体会作者情感,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用上面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选择描写马和其他牲畜的句子在全班交流。

11.自主交流描写马的句子,感受牧场是马儿的自由王国。

(指名学生读)课件出示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

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从这个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我从“膘肥体壮”“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体会到马儿长得健壮,在牧场可以自由奔跑,无拘无束。

)你能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段话,并读出轻松自得的感觉吗?(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名学生读)12.继续交流描写马的句子。

(指名学生读)课件出示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公爵是什么意思?(五等爵的第一等,五等爵分别是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公爵是英国贵族最高的爵位,权利至高无上。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马在牧场享有很高的地位,马是牧场的主人,在这里自由地生活。

)(3)“骏马飞驰任自由”,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板书:骏马飞驰任自由)(4)谁来当当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并读一读这句话?(指名学生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13.交流描写其他牲畜的句子,感受牧场是牲畜们的乐园。

除了牛和马,牧场上还生活着哪些牲畜呢?(课件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指名学生读)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各种各样的牲畜很多,并且生活得很悠闲自在。

)14.想象一下猪会对什么表示赞许呢?(指名学生说)15.教师小结:从你们的回答中,我不仅感受到猪的满足,也看到了其他动物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这可真是“羊闲猪乐鸡安闲”,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板书:羊闲猪乐鸡安闲)我都情不自禁地想读一读这段话啦。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自由练读—学生展示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受荷兰牧场的牛、马、羊等动物都别有一番情趣的地方。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来描写动物的表达方法。

第2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理解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感悟课文中的牛、马、羊等动物都别有一番情趣的地方,积累描写牛、马、羊的拟人句。

▶教学过程板块一品读课文,感受牧场的夜晚之美1.上节课,我们游览了荷兰的牧场,感受到牧场之国的牲畜们生活得真悠闲。

是什么滋养了这些牲畜呢?(是草原,是运河)2.丰美的水草滋养了牲畜,辽阔无垠的原野为牲畜们提供了广阔的生活天地,课文中除了写成群的牲畜,丰美的水草,还写了什么?(挤奶的人)咱们把挤奶的人叫作牧民,拿笔画出描写牧民的句子。

(指名学生读)课件出示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

从这句话中,你想到了什么?(我由这个“才看见”想到牧民们白天不会来打扰牲畜自由自在地生活,只在傍晚过来挤奶,体现出牧民对牲畜的关爱。

)3.你还从哪个句子看出人们对牲畜的关爱?(指名学生说)课件出示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牧民就算来到牧场,也尽量不打扰牲畜的生活,让牲畜生活在安宁、恬静的环境之中。

)4.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牧场完全安静下来是怎样的?(指名学生说)课件出示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

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如果你此时就在这宁静的牧场上,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安静祥和、宁静之美)(3)用你的朗读来表现这牧场上的宁静之美。

(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名学生读)5.牲畜们生活得如此闲适、安宁,水草长得如此丰美,还得归功于谁呢?(牧民)在牧场之国,人、动物与大自然三者生活得非常和谐,正是这种和谐构成了牧场的和谐,真可谓是“牧场宁静又和谐”。

难怪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板书:牧场宁静又和谐)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两点:一是运用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来读课文;二是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学习技巧,借鉴有效的学习方法。

板块二理解感悟,体会表达1.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碧绿草原牛成群,骏马飞驰任自由,羊闲猪乐鸡安闲,牧场宁静又和谐。

)2.这就是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牧场之国的真正特点所在。

有人为牧场之国写下一首小诗,请欣赏。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碧绿草原牛成群,骏马飞驰任自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