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探析1. 引言1.1 引言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情感障碍疾病,患者经常在情绪上经历极度的波动,交替出现抑郁和躁狂的状态。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

本文将对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析,通过对药理作用、双相情感障碍的特点、临床疗效研究以及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分析,来评估该药物在治疗该疾病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和指导。

2. 正文2.1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的药理作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其药理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多巴胺受体和5-羟色胺受体的调节来达到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效果。

2. 对5-羟色胺受体的调节: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还具有5-羟色胺2A受体拮抗剂的作用,可以调节5-羟色胺系统的功能,降低情绪的极端波动和紧张感,从而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症状。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通过调节多巴胺和5-羟色胺系统的功能,可以有效地缓解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波动和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变化和不良反应,避免出现严重的副作用。

2.2 双相情感障碍的特点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波动明显,周期性发作的特点。

这种障碍通常分为两个不同的极端情绪状态:抑郁状态和Mania状态。

在抑郁状态下,患者情绪低落、消沉,常常感到无望和自卑,甚至有自杀倾向。

而在Mania状态下,患者情绪异常兴奋、多动,思维飞跃、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做出冲动、危险的行为。

双相情感障碍的发作具有周期性和波动性,患者在不同的时期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这种病情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由于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和表现多样化,往往容易被误诊或漏诊,给治疗带来一定挑战。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策略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策略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策略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常常经历情绪波动明显的周期性发作。

由于其特殊的病情,治疗双相情感障碍需要采取综合性的策略。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和策略,帮助患者克服双相情感障碍,恢复正常生活。

治疗策略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主要手段之一。

常见的药物包括锂盐、抗抑郁药物和抗精神病药物。

锂盐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首选药物,可以有效预防患者的情绪波动。

抗抑郁药物可以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而抗精神病药物可以控制患者的幻觉和妄想。

然而,药物治疗存在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体重增加等。

因此,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治疗策略二: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在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认知行为疗法是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帮助患者重新认识和理解他们的情绪和行为,以及提供应对压力和应对情绪波动的技巧,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变消极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减轻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

另外,家庭疗法和支持式心理治疗也可作为辅助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应对机制。

治疗策略三:生活方式管理生活方式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同样至关重要。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减轻症状。

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以及适量的锻炼都是维持身心健康的关键。

此外,避免过度使用刺激性物质,如咖啡因和酒精,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同样重要。

与此同时,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支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增强自身的抗压能力。

治疗策略四:定期复诊和监测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需要定期复诊并接受监测。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并及时解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

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如按时服药、遵循医生的建议等。

此外,患者还可以加入相关的支持小组或寻求心理咨询服务,与其他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分享经验和支持,增强治疗的效果。

浅析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浅析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情感 障碍 中的躁狂急性期治疗 具有较高的效果 ,其采用 的剂量 为每天
2结

究 可以看出 ,通过系统 的糖尿病 方面的健康教育 ,可 以促使糖 尿病患
2 . I糖尿病知识测试情 况:见表 1 。糖 尿病 患者 健康 教育前后知识评分 优 良率 比较 :教育前优 良 率2 9 . 6 %;教 育后 为8 1 . 7 %。经统计 学分 析 ,
2 9 6 ・管理 ・ 教育 ・ 教学 ・
N o v e m b e r 2 0 1 5 , V o 1 . 1 3 , N o . 3 3 国衄
浅析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 中的应用
埝 薤
(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四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 1 6 1 0 0 )
【 摘 要】 目的 探 究非典 型抗 精神 病 药物在双 相 情 感障碍 治疗 中的应 用。方 法 运 用文 献 分析 和 调查研 究的方 式对 非典型抗 精神 病 药物 的应 用效 果和 不 良反应 进行 总结 。结果 奥 氮平 、利培 酮、喹硫 平 、 阿立哌 唑和 齐拉 西 酮被 广泛 应 用于双 相 情感 障碍 的治疗 ,具有较 好 的临床 治疗 效 果。结 论 非典 型抗 精神 病药 物 虽然对双 相 情感 障碍 治疗 具有一 定的疗 效 ,但是仍 然 缺乏对 药物 的有 效研 究 ,因此 ,无 法替 代标 准
2 . 1奥 氮平应用于双相 情感障碍治疗 :在 目前 的医疗 事业发展 中 ,对
亲 和力 ,可以有效的改善精神分 裂症的 阳性症状 。如幻觉 、幻想、思 维 紊乱和怀疑等 。对于 反应 迟钝、情绪淡漠 、抑郁和 负罪感 患者也具 有 较好 的疗效。服用利培 酮的患者 常见的不 良反应有 失眠、焦虑、头

抗精神病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有效性评价

抗精神病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有效性评价

抗精神病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有效性评价【摘要】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常导致患者情绪波动剧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抗精神病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但其临床有效性一直备受争议。

本文旨在评价抗精神病药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中的临床有效性。

通过梳理相关研究,分析抗精神病药的治疗作用、临床研究方法和结果,探讨其优缺点。

结果表明,抗精神病药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和限制。

未来研究应该进一步完善抗精神病药的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中的临床有效性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抗精神病药,临床有效性,研究方法,临床研究结果,优缺点,未来研究,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境障碍,患者在情绪上经历极端的波动,既有抑郁症状,又有躁狂症状。

这种疾病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困扰,不仅影响了个人的生活质量,还加重了社会负担。

目前,抗精神病药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仍存在争议。

抗精神病药通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但近年来也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

这类药物通过调节大脑中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水平,来平衡患者情绪的波动。

抗精神病药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针对抗精神病药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中的疗效和安全性问题,本研究旨在对其临床有效性进行评价,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的治疗建议,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疾病。

通过系统性的文献回顾和分析,我们将探讨不同抗精神病药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中的优缺点,为临床实践和未来研究提供指导。

本研究旨在评价抗精神病药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中的临床有效性,探讨其优缺点,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的治疗建议。

本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抗精神病药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中的作用机制,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摘要】随着临床应用的普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已不单纯作为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在双相障碍治疗中,其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关注。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于双相障碍躁狂相和抑郁相的急性发作期的治疗,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见,安全耐受。

本文主要介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双相障碍治疗中的应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中图分类号】R749.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8-0010-03Atypical antipsychotic drugs used to treat bipolar disorder Yin Haogui. JinshanMental Health Centerof Shanghai, Shanghai 201515, China【Abstract】A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universal, atypical antipsychotics have not just as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in bipolar disorder treatment, its applic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clinical workers. Atypical antipsychotics for bipolar mania and depression phase in the acute phase of treatment, curative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 of rare, safety toleranc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atypical antipsychotic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bipolar disorder,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Key words】 Atypical antipsychotic drugs; Treatment; Bipolar disorder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 BP)也称双相情感障碍,是指既有符合症状学诊断标准的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

丙戊酸钠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应用效果探究

丙戊酸钠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应用效果探究

丙戊酸钠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应用效果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其特征是情绪波动剧烈,患者在躁狂期间表现出异常兴奋、多动、冲动甚至幻觉妄想等症状,而在抑郁期则表现出沮丧、自卑、无助等症状。

这种情感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甚至导致自杀行为。

如何有效地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

目前,丙戊酸钠和喹硫平被广泛运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

丙戊酸钠是一种抗抑郁药物,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水平来改善患者的情绪波动。

而喹硫平则是一种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控制躁狂发作的症状。

丙戊酸钠联合喹硫平的联合应用被认为可以更好地控制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究丙戊酸钠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法。

通过对丙戊酸钠和喹硫平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解,并结合临床研究结果,我们希望能够全面评估这种联合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丙戊酸钠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应用效果,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选择,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也希望通过对丙戊酸钠和喹硫平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深化对这两种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中的作用机理的理解,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究,还可以为未来更广泛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领域的不断改进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心境障碍,其特点为情感波动性大、发作频繁、病程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但是现有药物治疗方案存在很多局限性,比如部分患者对目前常用的药物治疗无效或者耐受性差,且易出现复发和药物依赖等问题。

寻找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对于提高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疗效、降低治疗的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抗精神病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中的应用课件

抗精神病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中的应用课件
神病药的剂量和用药时间。
处理: 一旦出现TD 应首先减药或换药;停用一切
抗胆碱能药物;对症处理,如DA受体的拮抗剂
(氟哌啶醇)、抗组胺药(异丙嗪)等;促大脑代谢药;
钙离子拮抗剂; 整 课 药治疗等;
9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缺陷 (三)
二、由于药物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节结漏斗系统引发催 乳素水平升高致溢乳、闭经、性功能障碍、骨质疏松等 不良反应。
整理课件
22
氯氮平的药物相互作用
· 人种差异以及抑制或兴奋细胞色素450同工酶的药物会 影响氯氮平的血浆浓度。
· 舍曲林、帕罗西汀、氟伏沙明、大剂量氟西汀、三环类 药物和丙戊酸盐由于抑制CYP 1A2 和3A4同功酶,可 能会升高氯氮平浓度;红霉素和酮康唑可以 升高氯氮平浓度。
·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诱导肝脏的CYP 2C 和3A4同功酶, 可以降低氯氮平浓度(≤50%)。
整理课件
8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缺陷 (二) ※ 迟发性运动障碍 (TD)
生物学机制:与基底节多巴胺受体的敏感性增高有关。 发生率为10%~20%。多巴胺激动剂可加重该病。 危险因素:老年人、女性病人更敏感。情感障碍病 人使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治疗时,发生迟发性运动 障碍的危险也较大。其它可能的危险因素有抗精
·静坐不能: 发生率约41%,多发生在治疗的前5天内;
· 震颤;
·急性肌张力障碍:10%发生在药物治疗开始数小时内, 90%发生在开始
3天之内。
·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通常发生在治疗开始的 5~30天内,在药物减量
或停用前可持续存在。
处理:抗帕金森药(抗胆碱能药如安坦、东莨菪碱)、中医药治疗有效;
注意:避免预防性使用抗胆碱能药,可能加重迟发性运动障碍(TD) 、产生 抗 胆碱能药中毒的危险、损害记忆。

抗精神病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中的应用

抗精神病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中的应用
优替平 — 选择性D 2 / D 3受体拮抗药:氨磺必利(A misulpride) — DA受体部分激动剂:阿立哌唑
a
14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共同特点:
·药理特点:具有较高的5-羟色胺2 (5-
HT2)型受体 作用,又被称为多巴胺 (DA)-5-HT受体拮抗剂 · 对中脑边缘系统的作用比对纹状体系统 作用更具选择性 · 不良反应少
生物学机制:与基底节多巴胺受体的敏感性增高有关。 发生率为10%~20%。多巴胺激动剂可加重该病。 危险因素:老年人、女性病人更敏感。情感障碍病 人使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治疗时,发生迟发性运动 障碍的危险也较大。其它可能的危险因素有抗精 神病药的剂量和用药时间。
处理: 一旦出现TD 应首先减药或换药;停用一切
抗胆碱能药物;对症处理,如DA受体的拮抗剂
(氟哌啶醇)、抗组胺药(异丙嗪)等;促大脑代谢药;
钙离子拮抗剂;中医药治疗等;
a
9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缺陷(三)
二、由于药物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节结漏斗系统引发催 乳素水平升高致溢乳、闭经、性功能障碍、骨质疏松等 不良反应。
三、由于药物作用于脑内胆碱能M 1受体、H 1受体及α1、 α 2 等受体而引发抗胆碱能多种不良反应及体重增加, 过度镇静和心血管等不良反应。
a
6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适应症
※对幻觉、妄想、思维障碍、行为紊乱、 兴奋、激越等精神病性症状疗效明显。
主要适应症:
· 急慢性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 · 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情感性障碍的维持治疗,预防复发;
· 抑郁障碍、谵妄和痴呆患者的行为障碍;
· 其他: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病性症状:精神活性物质 所致的精神障碍;妄想性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儿童 精神 分裂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继发阴性症状、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损害; 八、过度镇静影响认知和社会功能; 九、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十、许多病人对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反应不敏感或无效;
整理课件
11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缺陷(五)
十一、作用谱窄、剂量滴定复杂;
十二、不良反应影响社会功能可 导致停药、减药、病情恶 化、资源浪费和增加病人的整体 经济负担;
※腹侧被盖区(A10)-投射至前额皮层。是人类情感活动、 学习和记忆中枢,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有关;
※中脑黑质(A9)-投射到纹状体。与机体的运动功能有关。 与典型药物产生的EPS、TD有关;
※节结漏斗:下丘脑-漏斗和垂体中后部。与神经内分泌功能 关系密切。是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产生泌乳素水平增高的原 因。
整理课件
非典型
广 5-HT2大于D2 较弱(氯氮平除外) 较少见(维思通、瑞莫比林除外) 相当或更优 广 好 较好
较轻 少见 较明显(齐哌西酮除外) 较好 较好 昂贵
17
氯氮平
价低效好、副反应刁
整理课件
18
氯氮平
· 二苯氧氮平类
· 口服制剂,服药约2小时后达血浆高峰浓度,消除半衰期
— DA受体部分激动剂:阿立哌唑整理Βιβλιοθήκη 件14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共同特点:
·药理特点:具有较高的5-羟色胺2 (5-
HT2)型受体 作用,又被称为多巴胺 (DA)-5-HT受体拮抗剂 · 对中脑边缘系统的作用比对纹状体系统 作用更具选择性 · 不良反应少
整理课件
15
临床作用谱广
减少EPS 的危险性
改善 认知功能
较轻的 阴性症状
EPS 发生率低的
好处
减轻 烦躁不安
整理课件
减少迟发性 运动障碍危险性
增加服药 依从性
16
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比较
作用
受体 镇静 催乳素 疗效 靶症状 阳性症状 阴性症状
EPS TD 体重增加 耐受性 依从性 价格
典型
窄D2为主 较强 较多见 佳 窄 好 差
明显 多 明显 差 差 低廉
抗精神病药物 在双相障碍中的应用
整理课件
1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双相障碍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躁狂发作
多与心境稳定剂联用 起效较快,控制兴奋激越等症状 常使用氯丙嗪、氟哌啶醇等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已广泛用于治疗躁狂发作
可作为新型的心境稳定剂。如利培酮、奎硫平、奥氮平等
整理课件
2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
(典型的、传统的、经典的)
整理课件
8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缺陷(二) ※ 迟发性运动障碍(TD)
生物学机制:与基底节多巴胺受体的敏感性增高有关。 发生率为10%~20%。多巴胺激动剂可加重该病。 危险因素:老年人、女性病人更敏感。情感障碍病
人使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治疗时,发生迟发性运动 障碍的危险也较大。其它可能的危险因素有抗精 神病药的剂量和用药时间。
三、由于药物作用于脑内胆碱能M 1受体、H 1受体及α1、 α 2 等受体而引发抗胆碱能多种不良反应及体重增加, 过度镇静和心血管等不良反应。
四、由于药物作用为半抗原,可引发多种特异质型不良 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血象变化,甚至猝死等。
五、超量中毒可致死。
整理课件
10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缺陷(四)
六、疗效局限性 约30%患者的阳性症状得不到控制; 对阴性症状、情感症状、认知损害的疗效不明显。
处理: 一旦出现TD 应首先减药或换药;停用一切
抗胆碱能药物;对症处理,如DA受体的拮抗剂
(氟哌啶醇)、抗组胺药(异丙嗪)等;促大脑代谢药;
钙离子拮抗剂;整中理课医件药治疗等;
9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缺陷(三)
二、由于药物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节结漏斗系统引发催 乳素水平升高致溢乳、闭经、性功能障碍、骨质疏松等 不良反应。
整理课件
6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适应症
※对幻觉、妄想、思维障碍、行为紊乱、
兴奋、激越等精神病性症状疗效明显。
主要适应症:
· 急慢性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
· 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情感性障碍的维持治疗,预防复发;
· 抑郁障碍、谵妄和痴呆患者的行为障碍;
· 其他: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病性症状:精神活性物质
抗精神病治疗史上的里程碑 多年应用 炉火纯青
整理课件
3
精神障碍药物治疗发展概况(一)
‘30s ‘40s ‘50s ‘60s ‘70s ‘80s ‘90s ‘00
ECT
氟哌啶醇 氟奋乃静
氯氮平
甲硫哒嗪
维思通
典型抗精神病药
洛沙平 奋乃静
奥氮平 思瑞康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Ziprasidone
氯丙嗪
Aripiprazole
所致的精神障碍;妄想性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儿童 精神 分裂症等;
※长效抗精神病药适用于依从性不良或用药不便的患者,
主要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维持治疗,预防复发;也用 于某些依从性差的急性病例。
整理课件
7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缺陷(一)
一、由于药物作用于黑质-纹状体DA通路可引发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PS), 包括迟发性运动障碍。其中以选择性D2受体阻断剂的发生率更高。
· 静坐不能:发生率约41%,多发生在治疗的前5天内;
·震颤;
·急性肌张力障碍:10%发生在药物治疗开始数小时内,90%发生在开始
3天之内。
· 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通常发生在治疗开始的 5~30天内,在药物减量
或停用前可持续存在。
处理:抗帕金森药(抗胆碱能药如安坦、东莨菪碱)、中医药治疗有效;
注意:避免预防性使用抗胆碱能药,可能加重迟发性运动障碍(TD)、产生 抗 胆碱能药中毒的危险、损害记忆。
整理课件
选择性受体阻断
4
精神障碍药物治疗发展概况(二)
关注患者的功能 痊愈的可能性
2000+ 延长“稳定期”
最大限度缓解阴性症状
减少复发 1990s
最大限度缓解阳性症状
院外“生存” 摆脱住院
1980s
减少攻击行为 减少自伤
1960-70s
Pre-1960s 整理课件
5
作用机制-DA受体阻滞剂
※ 腹侧被盖区(A10)-投射到伏隔核、杏仁核、边缘系统和 新皮层。该区域参与机体的奖赏、警觉、刺激过程和动机。 多巴胺功能亢进与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有关;
十三、降低药物的疗效/风险比。
整理课件
12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非典型的、新型的)
目前为治疗精神病的一线药物
整理课件
13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 5-HT-D拮抗药(SDAS):利培酮、齐哌西酮
— 多受体作用药(MARTAS):氯氮平、奥氮平、奎硫平、 优替平
— 选择性D 2 / D 3受体拮抗药:氨磺必利(A misulprid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