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zl2果树资源与利用第一章
我国野生果树资源及利用价值

我国野生果树资源及利用价值
我国拥有丰富的野生果树资源,包括山楂、枸杞、桑葚、枇杷、
山桃子、车前子等多种品种。
这些野生果树在我国历史悠久,不仅具
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野生果树可以作为野生植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生态系
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野生果树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可以制作
果酒、果酱、糖葫芦等食品,也可以提取药用成分,制作传统中药,
并且可以作为景观树种栽植。
野生果树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环境问题。
野生果树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采用科学的技术
和管理,充分发挥其经济和社会价值,同时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保障野生果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果树资源与利用资料

果树资源与利用一、基本概念1.种质: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2.核心种质:以最少数量的遗传资源最大限度地保存整个资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同时代表了整个群体的地理分布。
3.果树种质资源学:是研究果树植物分类、起源与演化、种质考察与搜集、种质保存、种质评价与鉴定及种质利用的科学。
4.果树种质资源保存的方式:迁地保存,就地保存,离体保存。
5.就地保存:是指在果树种质资源原来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中采取措施来加以保护和保存果树资源。
6.迁地保存:是指把果树种质资源从其原产地或次生地整株迁离,移栽到种质资源圃、品种圃或原始材料圃等圃地来加以保护和保存。
7.离体保存:是指在适宜的条件下,利用种子、花粉、分生组织、根和茎等组织器官来保存种质资源。
8.种质资源保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保存方法的研究,这是一个十分广阔的技术领域,如组织培养保存方法,低温保存方法,基因文库保存方法等,其宗旨是安全可靠,经济方便。
9.超低温保存:在-80℃以下超低温中保存种质的技术,通常称为液氮保存或LN(-196℃)保存,可长期稳定保存。
10.适应性选择:通过选择使果树获得了对某一地区气候环境特性的适应能力11.非适应性选择:在适应选择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与栽培有关的农艺特性,如品质,产量,生产管理等特性,对这些非适应环境特性的选择称之为非适应性选择。
12.气候相似论:1906年德国著名林学家迈伊尔指出能否引种成功,要看原产地气候条件与新引种地区的气候条件是否相似,瓦维洛夫认为植物在与自己的原产地气候相似的地带适应性较强,这一学说对于指导人们在引种过程中的适应性选择具有明显的作用。
13.潜在适应性:在地质变化以前所具有的适应性,一旦将植物从现代分布区引入古代分布区后,即可表现为较强的适应能力。
14.渐进适应性:植物在某地逐渐选择形成的适应性,逐渐适应性往往在现今分布地中发挥作用。
15.早实核桃:种子在播种2-3年生,嫁接后1-2年生,能开始结实类型,树体较小,有二次生长及结果,发枝力强,侧生果枝率高。
果树资源与利用

果树资源与利用一、基本概念1.种质: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2.核心种质:以最少数量的遗传资源最大限度地保存整个资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同时代表了整个群体的地理分布。
3.果树种质资源学:是研究果树植物分类、起源与演化、种质考察与搜集、种质保存、种质评价与鉴定及种质利用的科学。
4.果树种质资源保存的方式:迁地保存,就地保存,离体保存。
5.就地保存:是指在果树种质资源原来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中采取措施来加以保护和保存果树资源。
6.迁地保存:是指把果树种质资源从其原产地或次生地整株迁离,移栽到种质资源圃、品种圃或原始材料圃等圃地来加以保护和保存。
7.离体保存:是指在适宜的条件下,利用种子、花粉、分生组织、根和茎等组织器官来保存种质资源。
8.种质资源保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保存方法的研究,这是一个十分广阔的技术领域,如组织培养保存方法,低温保存方法,基因文库保存方法等,其宗旨是安全可靠,经济方便。
9.超低温保存:在-80℃以下超低温中保存种质的技术,通常称为液氮保存或LN(-196℃)保存,可长期稳定保存。
10.适应性选择:通过选择使果树获得了对某一地区气候环境特性的适应能力11.非适应性选择:在适应选择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与栽培有关的农艺特性,如品质,产量,生产管理等特性,对这些非适应环境特性的选择称之为非适应性选择。
12.气候相似论:1906年德国著名林学家迈伊尔指出能否引种成功,要看原产地气候条件与新引种地区的气候条件是否相似,瓦维洛夫认为植物在与自己的原产地气候相似的地带适应性较强,这一学说对于指导人们在引种过程中的适应性选择具有明显的作用。
13.潜在适应性:在地质变化以前所具有的适应性,一旦将植物从现代分布区引入古代分布区后,即可表现为较强的适应能力。
14.渐进适应性:植物在某地逐渐选择形成的适应性,逐渐适应性往往在现今分布地中发挥作用。
15.早实核桃:种子在播种2-3年生,嫁接后1-2年生,能开始结实类型,树体较小,有二次生长及结果,发枝力强,侧生果枝率高。
gzl2果树资源与利用第一章

四、果树人工选择的反应
(一)适应性选择
(二)非适应性选择
(一)适应性选择
1. 增加了属体抗性能力
2. 改变了光周期的反应控制
3. 改变授粉方式
4. 改变了植物生命周期
(二)非适应选择
1. 经济性状
①果实性状: 大小,外观,品质,风味,核的 有无等; ②生育期:结果早晚,果实成熟早晚等; ③丰产性。
3.果树起源中心论
1882年,德坎道尔(A. De Candolle)发表《栽 培植物考源》。(最早被驯化的地点:中国、西南亚 和埃及、热带亚洲)
20世纪初,瓦维洛夫(H.H. BaBИЛOB)提出植 物八大起源中心或基因中心理论。涉及果树植物约 160多种。 茹可夫斯基(Л. M. Rykobckuu,1970)对瓦维 洛夫起源中心论有新的补充,增加四个中心地区。 1975年,茹可夫斯基与荷兰植物育种学家编著了 《栽培植物及其演变中心辞典》
三、果树人工演化的原理
人工演化的主要动力之一是人工选择 1. 人工选择的类型 2. 人工选择的原理
1. 人工选择的类型
通过选择,使果树获得了对某一地区气候环境 特性的适应能力,我们称之为适应性选择。
在适应性选择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与栽培有 关的农艺特性,如品质、产量、生长管理特性 等。对这些非适应环境特性的选择,称之为非 适应性选择。
(二)非适应性选择
2. 农艺性状
株型(苹果中矮化与乔化之分), 开花结果习性, 繁殖特性, 修剪反应等。
第三节 果树的传播
果树的传播,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它 伴随人们的活动而发生。
追溯果树传播历史,对于研究果树起源、品 种引进或输出,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野生果树植物资源素材

二、果树植物资源的分类
5、柑果类:食用部分主要是实内的多汁 肉质瓤瓣,如橘、橙、柚、柠檬等。
二、果树植物资源的分类
6、热带及亚热带果树类:习惯分类方法, 香蕉、龙眼、荔枝等。
三、我国野生果树种质资源
1、我国野生果树种类为1076种,73科, 173属,占果树总数的84.85%. 2、在我国野生果树中,还有许多优良性 状的优异种质资源,如酸枣、沙枣、杜 梨、沙棘、刺梨等 3、另外,在我国的果树资源中,还有一 些处于濒危状态。
第六章 果树植物资源 三、我国野生果树种质资源 四、我国野生果树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及前景 五、野果的采收及贮运 第二节 主要果树资源植物
一、果树植物资源的概念及意义
果树植物资源:是指一些能够提供人类 食用的鲜、干果品和作为饮料、食品等 加工原料的经济植物。 果树植物资源包括野生种类和栽培种类 两部分。
三、我国野生果树种质资源
野生果树的主要特点: 1、种类繁多,遗传多样性丰富 2、纯天然,无公害 3、营养丰富,口味独特 4、具有较强的抗逆性 5、具有广泛的综合利用价值
四、我国野生果树资源的开发 利用现状及前景
存在的问题: 1、对野生果树资源的基本情况缺乏研究, 且科研滞后于生产。 2、缺乏科学化管理,致使生产效率低下, 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3、对野生资源的保护不够,破坏严重。
二、果树植物资源的分类
2、核果类:食用部分主要是由子房发育 成的肉质中果皮部分,如桃、李、樱桃 等。
二、果树植物资源的分类
3、浆果类:食用部分主要是内果皮,果 实柔软多汁,种子小而数多,如葡萄、 猕猴桃、草莓等等。
二、果树植物资源的分类
4、坚果类:食用部分多系种仁,果实外 部多具坚硬或革质的外壳,如板栗、核 桃、榛子等。
果树生物学概要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单位面积产量低,大小年现象突出 (2) 果品质量差,市场竞争力弱 (3) 区域化、机械化、集约化程度低 (4) 采后处理技术、贮运条件落后 (5) 技术推广力度不够,整体技术水平低
现状4
(6) 树种品种结构不合理
其他 李 11.6% 3.2%
柿桃 2.2% 6.2%
尼克酸/mg 0.20 0.20 0.30 0.20 0.50 _ 0.30 0.30 0.70 0.20 1.10 1.00 1.60 0.40 1.70 0.20 0.54
抗坏血酸/mg 微量 54.0 34.0 40.0 41.0
100-420 356.0
1.0 6.0 24.0 15.0 60.0 4.0 18.0 74.0 2.0 39.0
铁/mg 0.2 0.2 0.2 2.8 0.9 0.4 1.4 0.4 0.6 0.5 0.7 0.4 0.8 0.7 1.5 2.0 0.7
胡萝卜素/mg 0.11 0.11 0.55 0.00 0.12 0.70 0.05 0.05 0.25 0.08 微量 0.00 5.70 0.03 0.01 0.00 微量
香蕉 5.4% 梨
12.5%
柑桔 18.2%
葡萄 4.1%
苹果 36.6%
年总产量(1996年)
现状5
四 世界果树生产的特点与趋势
1 果树栽培区域化
我国荔枝适栽地区及其气候特征
我国龙眼适栽地区及其气候特征
特点与趋势1
2 规模化和集约化
海南规模化种植的香蕉
现状与趋势2
新疆集约化栽培的葡萄
3 果树种类多样化和优良品种世界化 4 果品生产的优质化 5 果品生产的标准化 6 果品生产的无公害化
果树的分类及其资源PPT课件

荔枝类( litchies fruits )
聚复果类( Collective fruits)
1. 仁果类果树( stone fruit tree ) A. 主要特征
为混合芽,子房下位花; 果实为假果,果实由花托、萼茼肥大发育而成; 果实内有多数种子,故称为“仁果”; B. 主要种类
苹果、沙果、海棠果、梨、山楂、木瓜等。
(四)按果树果实uits) 核果类( stone fruits)
坚果类( nut fruits )
果
浆果类(berries fruits)
树
柿枣类( Persimmons and jujubes fruits)
柑果类(hesperidious fruits )
第一章 果树的分类及其资源
第一讲、植物学分类 第二讲、园艺学分类 第三讲、果树种质资源及其分布
第一讲、植物学分类
银杏科:银杏
裸子植物果树
紫杉科:香榧
松 科:果松
凤梨科:菠萝
单子叶植物果树 芭蕉科:香蕉、芭蕉
被子植物果树
棕榈科:槟榔、椰子
双子叶植物果树
大部分果树
香榧Chinese torreya
槟榔Areca 椰子Coconut
杨桃 Carammbola
4. 热带果树 ( tropical fruit tree ) A. 主要特征
适宜在热带栽培的常绿果树,较耐高温、高湿,常 具有老茎生花的特点。 B. 主要种类
香蕉、菠萝、尖百达、鸡蛋果、人心果、槟榔、芒 果、椰子等。
热 带草本 果 树(芭 蕉 科 )
尖百达
番木瓜
鸡蛋果
能耐-40℃以下低温,只能在高寒地区栽培。 B .主要种类
醋栗、山葡萄、 果松*、越橘*等。
园艺植物的资源分类和应用

英文
Kingdom Division
Class Order Family Genus Species
十字花科 萝卜属 萝卜
芸薹属 芸薹种 白菜亚种:小白菜 乌塌菜 大白菜亚种:结球白菜 芜菁亚种:芜菁
(2)常绿果树 柑果类 柑橘、甜橙、柚子等
可食部分为内果皮、汁胞
浆果类 枇杷、火龙果等 食用部分内、中、外果皮
荔枝类 荔枝、龙眼、蕃荔枝等 食用部分为假种皮
核果类 杨梅、橄榄、芒果等 食用部分外果皮,中果皮。
坚果类 椰子、榴莲、腰果等 食用部分多数为种子、 种皮或内含汁液
荚果类 酸豆、角豆树、苹婆等
仁果类:苹果、梨、山楂等 子房和膨大的花托发育成果实 食用部分为膨大的花托
核果类 桃、李、杏、梅 子房发育成果实 食用部分为子房中、外壁
浆果类 葡萄、猕猴桃、草莓、石榴、无花果等 中内壁柔嫩多汁部分为葡萄的食用部分 花托及种子为草莓的食用部分
坚果类 板栗、核桃、榛子等 食用部分为种子
柿枣类 柿、枣
亚种(subspecies, ssp. )、 变种(varietas, var.)、 变型(forma, f. )。 种内杂交为近亲(近缘)杂交,种间以上杂交 为远源杂交。
品种(cultivar)不是植物分类学中的一个分类 单位,不存在于野生植物中。
因此,种的定义是:
1、具有相似的形态,并在特征、特性上易与 其它种相区别。
1、一种植物只能有一个学名。学名为属名+种加 词。最后附以命名人的姓氏(Last name)。
2、属名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种名则以小写开始, 均为斜体。命名人的姓氏,第一个字母大写,一般采 取缩写形式,用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