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5课 杜甫诗三首 课时作业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13:第5课 杜甫诗三首

高中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13:第5课 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渚.清(zhǔ) 凋.伤(diāo) 霜鬓.(bìn) B .暮砧.(zhān) 千载.(zài) 塞.上(sài) C .青冢.(zhǒnɡ) 憔.悴(qiáo) 朔.漠(sù) D .省.识(shěnɡ) 潦.倒(liáo) 万壑.(hè) 2.下列对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孤舟一系.故园心 系:牵挂。

B .一去.紫台连朔漠 去:离开。

C .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曾经。

D .渚清沙白鸟飞回. 回:回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百年多病独.登台独.留青冢向黄昏 B.⎩⎪⎨⎪⎧ 六王毕,四海一.一.去紫台连朔漠 C.⎩⎪⎨⎪⎧ 巫山巫峡气萧.森无边落木萧萧..下 D.⎩⎪⎨⎪⎧ 塞上风云接.地阴接.天莲叶无穷碧4.将下列名句补写完整。

(1)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

(杜甫《蜀相》)(2)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

(杜甫《登岳阳楼》)(3)______________,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4)丹青不知老将至,______________。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5)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

(杜甫《月夜忆舍弟》)(6)冠盖满京华,______________!(杜甫《梦李白二首》)二、阅读理解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10题。

秋兴八首(其一)杜 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5.有人评价此诗“意境恢弘,气势磅礴”,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本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在抒情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1:第5课 杜甫诗三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1:第5课 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凋.伤(diāo)塞.上(sài)孤舟一系.(jì)B.萧.森(xiāo)暮砧.(zhēn)拈.轻怕重(zhān)C.处.处(chù)处.置(chǔ)溯.流而上(sù)D.唾.弃(tuò)江间.(jiān)挑拨离间.(jiān)2.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玉露..凋伤枫树林玉露:白露。

B.巫山巫峡气萧森..萧森:萧瑟阴森。

C.塞上..风云接地阴塞上:指长城以北的地区。

D.白帝高城急暮砧.砧:捣衣石。

3.下面是杜甫一首题为“宿江边阁”的律诗,中间两联语序已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 。

, 。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①孤月浪中翻②鹳鹤追飞静③豺狼得食喧④薄云岩际宿A.①④③②B.④①②③C.②④①③D.②③④①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萧.森(xiāo)暮砧.(zhēn)塞.上(sài)执拗.(ào)B.妃.嫔(fēi)朔.漠(sù)青冢.(zhǒnɡ)群山万壑.(hè)C.单.于(chán)兴.奋(xīng)凋.伤(diāo)省.识(xǐnɡ)D.爪.子(zhǎo)坎坷.(kě)环珮.(pèi)孤舟一系.(xì)5.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画图省.识春风面省:知道。

B.一去.紫台连朔漠去:离开。

C.白帝城高急暮砧.砧:捣衣石。

D.独留青冢向.黄昏向:朝向。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塞上..省识春风面..风云接地阴 B.画图C.艰难..苦恨繁霜鬓 D.巫山巫峡气萧森..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chán)潦.倒(liáo)凋.伤(diāo)省.识(xǐnɡ)B.妃.嫔(fēi)朔.漠(sù)青冢.(zhǒnɡ)群山万壑.(hè)C.萧.森(xiāo)暮砧.(zhēn)塞.上(sài)秋兴.八首(xìnɡ)D.霜鬓.(bìn)渚.清(zhū)环珮.(pèi)孤舟一系.(xì)8.下列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组是( )A.地崩山催一夫当关夕避长蛇萦绕B.渚清沙白艰难苦痕风急天高潦倒C.玉露凋伤循规蹈矩磨牙吮血霜鬓D.踌躇满志环佩空归义愤填膺毕竟9.下面是以《登高》为例来谈诗歌朗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朗读时,读准语调语气很重要,如“风急天高猿啸哀”这一句,朗读时,“风急”要读得很凄寒;读“天高”时调子要很高并带拖腔,读出那种空旷渺远的感觉。

高中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12:第5课 杜甫诗三首

高中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12:第5课 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一、基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凋.零/尾大不掉. 萧.瑟/哀猿长啸. 丛.菊/流水淙.淙 B .砧.板/饮鸩.止渴 潦.草/穷困潦.倒 朔.漠/横槊.赋诗 C .千载./怨声载.道 江渚./锱铢.必较 明妃./杞.人忧天 D .歌曲./是非曲.直 和.诗/群山万壑. 霜鬓./文质彬.彬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玉露凋伤..枫树林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B .一去紫台连朔漠..朔漠:北方的沙漠 C .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察看 D .万里悲秋常作客.. 作客:客居他乡3.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别/怨恨/曲中论。

B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C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百年多病独.登台独.留青冢向黄昏 B.⎩⎪⎨⎪⎧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生长明妃尚.有村 C.⎩⎪⎨⎪⎧ 独留青冢向.黄昏向.吾不为斯役 D.⎩⎪⎨⎪⎧ 不与.秦塞通人烟微斯人,吾谁与.归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 .丛菊两开他日..泪 B .万里悲秋常作客.. C .百年..多病独登台 D .潦倒..新停浊酒杯 6.名句名篇填空。

(1)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2)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__。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3)______________,生长明妃尚有村。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4)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咏怀古迹(其三)》,完成7~8题。

7.诗歌首句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开篇描绘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8.“环珮空归夜月魂”中的“空”如何理解?阅读《登高》,完成第9~10题。

课时作业30:第5课 杜甫诗三首

课时作业30:第5课 杜甫诗三首

第5课杜甫诗三首杜甫核心素养目标审美:(1)把握作品内容,赏析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2)把握作者情感,感受作者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激趣导入杜甫出生在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家庭,自幼接受的都是封建正统思想的教育和熏陶。

他以稷、契自许,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一心想要走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的道路。

他曾回忆他的自负心情说:“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但在唐玄宗逐渐昏庸,李林甫、杨国忠相继弄权的社会里,那是注定要碰壁的。

杜甫一生的苦难和穷困使他不能不看到封建社会的冷酷现实。

在他的笔下,多少辛酸苦楚倾泻而出,多少忧国忧民积郁其中。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杜甫,一起感受他深沉的家国之思。

下面是三首诗的结构导图,请在横线处填出相应的概括内容。

答案①景物之萧森②触景之感慨③咏叹,表达感慨④悲客居,老病微任务活动一了解《秋兴八首(其一)》的内容,把握作品情感1.《秋兴八首(其一)》中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写了玉露、枫树林、巫山、巫峡、波浪、风云、菊花、孤舟、白帝城等。

这些景物表现了秋的肃杀、人的忧伤与孤独。

2.这首诗意境恢宏,气势磅礴。

诗人是如何借用宏大的意境和磅礴的气势体现自身漂泊和国势飘摇的忧思之情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人抓住景物特点,融入自己的情感,使秋天萧森的气息充塞于巫山、巫峡之中,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是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暗淡,表现了诗人的极度不安和胸中的郁闷不平,也象征了国势的危急。

微任务活动二赏析《咏怀古迹(其三)》的形象、手法,把握作品情感3.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王昭君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离别父母,远嫁异域,面对不公命运有巨大的勇气和毅力去承担,性格坚强隐忍。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5杜甫诗三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00420126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5杜甫诗三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00420126

课时作业(五)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萧.森(xiāo) 石砧.(zhēn) 边塞.(sài) 秋兴.八首 (xīnɡ) B .妃.嫔(fēi) 朔.漠(sù) 青冢.(zhǒnɡ) 群山万壑.(hè) C .单.于(chán) 环珮.(pèi) 王嫱.(qiánɡ) 载.歌载舞(zǎi) D .霜鬓.(bìn) 潦.倒(liáo) 江渚.(zhǔ) 不省.人事(xǐnɡ) 答案 D解析 A 项,“兴”应读xìnɡ;B 项,“朔”应读shuò;C 项,“载”应读zài。

2.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玉露凋伤..枫树林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B .无边落木..萧萧下 落木:树上落下的树枝 C .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客居他乡 D .艰难苦恨..繁霜鬓 苦恨:极其遗憾答案 B解析 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百年多病独.登台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B.⎩⎪⎨⎪⎧独留青冢向.黄昏秋天漠漠向.昏黑 C.⎩⎪⎨⎪⎧生长明妃尚.有村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答案 D解析D项,均为介词,表比较,“比”。

A项,副词,单独/副词,难道;B项,介词,对着/副词,将近;C项,副词,还/连词,尚且。

4.下面是杜甫一首题为“宿江边阁”的小诗,中间两联语序已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①孤月浪中翻②鹳鹤追飞静③豺狼得食喧④薄云岩际宿A.①④③②B.④①②③C.②④①③D.②③④①答案 B解析首先从对仗和押韵的角度初步断定各句的顺序。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5课《杜甫诗三首》配套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5课《杜甫诗三首》配套练习及答案

第5课 杜甫诗三首——诗圣的忧思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凋.零/尾大不掉. 萧.瑟/哀猿长啸. 丛.菊/流水淙.淙B.砧.板/饮鸩.止渴 潦.草/穷困潦.倒 朔.漠/横槊.赋诗C.千载./怨声载.道 江渚./锱铢.必较 明妃./杞.人忧天D.歌曲./是非曲.直 和.诗/群山万壑. 霜鬓./文质彬.彬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玉露凋伤..枫树林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B.一去紫台连朔漠.. 朔漠:北方的沙漠C.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察看D.万里悲秋常作客.. 作客:客居他乡3.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B.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百年多病独.登台独.留青冢向黄昏B.⎩⎪⎨⎪⎧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生长明妃尚.有村C.⎩⎪⎨⎪⎧ 独留青冢向.黄昏向.吾不为斯役D.⎩⎪⎨⎪⎧不与.秦塞通人烟微斯人,吾谁与.归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丛菊两开他日..泪B.万里悲秋常作客..C.百年..多病独登台D.潦倒..新停浊酒杯6.名句默写及文学常识填空。

(1)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2)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____。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3)________________,生长明妃尚有村。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4)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5)杜甫,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其作品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后世称为“________”。

在诗歌艺术上,他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形成了特有的“________”的风格。

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第5课 杜甫诗三首

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第5课  杜甫诗三首

第5课杜甫诗三首(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基础知识(16分)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万壑.(hè)渚.清(zhǔ)猿猱.(náo)飞湍.(tuān)B.潦.倒(liáo) 千载.(zài) 扪.参(mén) 咨.嗟(zī)C.鱼凫.(fú) 青冢.(zhǒng) 巉.岩(chán) 吮.血(yǔn)D.朔.漠(sù) 省.识(xǐng) 嗟.尔(jiē) 暮砧.(zhēn)[答案] A[解析]B项,载zǎi;C项,吮shǔn;D项,朔shu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玉露溯漠啸哀怨恨B.暮砧琵琶霜鬓箫箫C.凋伤青冢僚倒孤舟D.万壑环珮渚清丛菊[答案] D[解析]A项,“溯”应为“朔”;B项,“箫箫”应为“萧萧”;C项,“僚”应为“潦”。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玉露..凋伤枫树林玉露:白露。

B.一去.紫台连朔漠去:离开。

C.画图省.识春风面省:认识。

D.渚清沙白鸟飞回.回:回旋。

[答案] C[解析]省:曾经。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3分)A.丛菊两开他日..泪B.万里悲秋常作客..C.百年..新停浊酒杯..多病独登台D.潦倒[答案] C[解析]百年:诗中借指晚年,今指很多年。

5.课文名句填空。

(4分)(1)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2)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生长明妃尚有村。

(4)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答案](1)丛菊两开他日泪(2)塞上风云接地阴(3)群山万壑赴荆门(4)万里悲秋常作客二、文本训练(课内精读)(12分)阅读《咏怀古迹》(其三) 和《登高》,完成6~8题。

6.《咏怀古迹》(其三)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样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答案]对王昭君寄予了深厚的同情,也暗含了对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怅惘。

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3:第5课 杜甫诗三首

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3:第5课 杜甫诗三首

第5课 杜甫诗三首一、基础达标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去.紫台连朔漠 去:离开。

B .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省却。

C .艰难苦恨.繁霜鬓 恨:悲愤。

D .孤舟一系.故园心 系:联系。

[解析] B 项,应为“曾经”。

C 项,应为“遗憾”。

D 项,应为“牵挂”。

[答案] A2.对下列各项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渚清沙白鸟飞回. 动词,回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动词,还,返回 B.⎩⎨⎧艰难苦.恨繁霜鬓 形容词,凄苦,痛苦明月不谙离恨苦.形容词,痛苦 C.⎩⎨⎧生长明妃尚.有村 副词,尚且尚.思为国戍轮台 副词,还 D.⎩⎨⎧独留青冢向.黄昏 动词,接近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动词,朝着;向着 [解析] A 项,第一个“回”应为动词,回旋;B 项,第一个“苦”应为副词,极;C 项,第一个“尚”应为副词,还。

[答案] D3.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秋兴八首(其一)》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

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 .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

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长年在外旅居,此时已经渐趋安定,但故园之思仍浓,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

[解析]“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错误,“他日泪”指为往昔而生悲。

[答案] D4.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

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做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第5课
一、基础知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画图省.识春风面省:曾经
B.无边落木.萧萧下木:木头
C.艰难苦.恨繁霜鬓苦:极
D.渚清沙白鸟飞回.回:回旋
【答案】B
【解析】木:树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百年多病独.登台独.留青冢向黄昏
B.孤舟一.系故园心一.去紫台连朔漠
C.巫山巫峡气萧.森无边落木萧.萧下
D.塞上风云接.地阴接.天莲叶无穷碧
【答案】D
【解析】A.独自/只。

B.数词/副词,一旦。

C.萧索,萧条/拟声词,风吹落叶的声音。

D.均为连接。

3.与“艰难苦恨繁霜鬓”中的“繁”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太子迟.之B.晋军.函陵
C.春风又绿.江南岸 D. 无边落木萧萧下.
【答案】C
【解析】A.意动用法。

B.名词作动词。

C.使动用法,和“繁”字的用法相同。

D.名词作动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杜甫由于自身的坎坷遭遇,对百姓的苦难往往感同身受
....,发为歌吟,家国之痛与个人的悲哀也就融为一体了。

B.杜甫的那首《登高》就是在奉节居住下来以后写的,登高一吟,至今让人回肠荡气
....。

C.《黄鹤楼》的首句是“昔人已乘黄鹤去”,还是“昔人已乘白云去”,自唐以来,评
论家莫衷一是
....。

D.他是一位学贯中西、通晓古今的学者,在学术研讨会上,每每能发表让人印象深刻的
一孔之见
....。

【答案】D
【解析】A.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

B.回肠荡气:形容文章、乐曲
等十分动人。

C.莫衷一是:指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D.一孔之见:指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多用作谦辞)。

这是个贬义词,而此处为褒义语境。

5.填入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谭腔”的谭鑫培,是京剧历史上最伟大的表演艺术家之一。

如果与诗歌史上的伟大诗人作比,那么他就最接近于杜甫:________。

他就恰如杜甫的艺术精神在清朝末年的化身,________,所以追随者众多。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这就是中国传统诗论中最受重视的“风骨”,也正是谭鑫培所具有的风骨。

①不但在精神与美学上与之相通,还为后人打开了艺术表现上的极大空间
②仅有苍劲,不是杜甫,不是谭腔
③只有融悲凉与苍劲为一体,把两者天衣无缝地融入跌宕起伏的音韵旋律中
④含蓄蕴藉,沉郁顿挫,风气端翔,光英朗练
⑤才是杜甫,才是谭鑫培
⑥仅有悲凉,不是杜甫,不是谭腔
A.①④③⑤⑥②B.①⑥④②⑤③
C.④①⑥②③⑤D.④③②⑥①⑤
【答案】C
【解析】本段围绕着“谭鑫培与杜甫在精神上的共同点”这一话题展开。

解题时要注意上下句的联系。

第④句是杜甫诗歌风格的特征,应紧承上句“那么他就最接近于杜甫”。

第①是“所以追随者众多”的原因解说,接下来的句子则是对两者风格相似的具体阐述。

第⑥句与第②句的顺序由第③句中的“悲凉与苍劲”决定。

③⑤句的顺序由关联词“只有……才……”确定。

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对下列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抒发了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

B.本诗第一、二句写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了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特点。

C.有人认为本诗第三、四句“无边”“不尽”两词多余,其实正是有了这两个词,诗的意境才显得更广阔深远,气象万千。

D.诗的最后两句,写外界环境带给作者的艰难苦恨和自身随年龄增长而白了的头发,使得自己连喝酒的兴致都没有了。

【答案】D
【解析】“外界环境”概括不当。

7.有人评论“无边”“不尽”用得好,请你简要阐述一下理由。

【答案】诗人仰望无边无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深深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形象地传达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三、类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

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以“野望”为题,是诗人跨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形象的生动刻画。

B.“南浦清江万里桥”是远景,“西山白雪三城戍”是近景,远眺和近看相互结合,扣住了诗题中的“望”字。

C.颈联写出了诗人虽然年老多病,却依然念念不忘李唐王朝,实在是一种愚忠。

D.尾联诗人“跨马出郊”“极目”,本是要排遣郁闷,却不料触动了对国家和个人际遇的种种感慨。

E.全诗忧国伤己,沉郁悲凉,使诗作散发出浓烈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BC
【解析】B.“南浦清江万里桥”是近景,“西山白雪三城戍”是远景。

C.杜甫是将朝廷跟国家视为一体的,他的诗作表现的是强烈的爱国情怀。

9.全诗是怎样表现诗人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答案】全诗表现了诗人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情感。

首联写诗人野望所见的“西山”和“清江”凄清景色,融情于景。

中间两联写诗人由所望之景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

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

暮年“多病”,“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的惭愧。

尾联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盏;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B.在本诗中,杜甫十分重视炼字,比如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字的典范。

C.“鲲鹏”“图南”是诗人化用典故,都出自《庄子·秋水》。

其中,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D.全诗以豪景抒悲情,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E.诗人在尾联进行了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

【答案】【答案】CE
【解析】C.典故错,应该是出自《庄子·逍遥游》。

E.“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错。

11.本诗与《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同: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之感。

异:本诗中,尽管时局堪忧,前途未卜,但是诗人的报国豪情饱满高涨,仍然期待倾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而《登高》则更侧重于年老漂泊以及时局动乱之感叹,“艰难苦恨”“潦倒新停”等词句带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

四、语言运用
12.结合意象特点,展开合理想象,把下面的诗句扩展成一段富有意境的景物描写。

(不少于60个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答案】秋风劲疾,天朗气清,猿猴的叫声是如此悲哀,仿佛蕴含着无限的悲哀;水这样清,沙这样白,水中的小洲上,沙鸥在天空不停地盘旋。

13.请仿照画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构成排比句。

中国古典诗词深受俊秀神奇的山水的滋养,其意蕴醉人身心。

总想泊舟枫桥,静候寒山寺的钟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我才能找到精神的安放之所。

【答案】(示例一)总想竹杖芒鞋,回望黄沙道中的夕阳;总想攀登蜀道,倾听子规的啼叫。

(示例二)总想登上滕王阁,遥望彭蠡之滨的雁阵;总想驻足杨柳岸,仰望天穹中的残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